心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心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一、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蔡思宇[1](2021)在《宣肺健脾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本虚标实证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由于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会对儿童的生活、学习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受到了广大医师和家长的关注。本课题针对本虚标实型过敏性鼻炎患儿,对宣肺健脾颗粒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同时,在治疗前后对患儿的IgE抗体、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初步探讨宣肺健脾颗粒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治疗该病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于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共计纳入48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26例,脱落2例(均为失访),对照组22例,脱落1例(失访),最终纳入45例,试验组24例,对照组21例。试验组予宣肺健脾颗粒口服,对照组予孟鲁司特钠口服,共观察3周,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1、2、3周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及VAS积分,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IgE抗体、EO%和hs-CRP的水平,以期客观评价宣肺健脾颗粒的临床疗效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 疾病总疗效比较:试验组痊显率为95.83%,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痊显率4.76%,总有效率95.24%。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有疗效;两组痊显率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试验组痊显效果明显优于治疗组。2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比较:两组治疗1、2、3周后主症积分组内比较P值均<0.01,说明两组在改善主症方面均有疗效。两组主症积分治疗1、2、3周后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说明两组主症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试验组在治疗1、2、3周后对四大主症均有较好疗效,且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对鼻塞症状有一定疗效;在治疗1、2、3周后对其余主症均有疗效,且时间与疗效成正比。两组患儿治疗后各主症积分组间比较,P值均<0.01,说明两组主症治疗后疗效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3中医证候次症积分比较: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试验组次症总积分P值均<0.01,说明试验组在3周内对次症有疗效,且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照组次症总积分P值在治疗2周后<0.05,说明对照组在治疗次症2周后有一定疗效。两组治疗1、2、3周后次症总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值均<0.05,说明两组次症症状在治疗过程中疗效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经检验,试验组在治疗3周后对各个次症均有疗效,除了消瘦治疗前后积分改变P值为0.046,其余P值均<0.01,说明除消瘦症状外,宣肺健脾颗粒治疗3周后均有明显疗效,对于消瘦症状亦有一定改善,只是不如其余次症改善明显;对于纳呆症状疗效最快,在治疗1周时即有改善,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于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均在治疗1周后有改善,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于自汗、舌象、脉象在治疗2周后有疗效,时间与疗效成正比;对对照组进行组内比较,除了大便溏薄、脉象在治疗3周后有改善外(P<0.05),其余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善(P>0.05),说明孟鲁司特钠在辨证论治治疗中医次症改善方面,疗效欠佳。对各个次症治疗1、2、3周后进行组间比较,发现纳呆、自汗、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症状在2周和3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气短懒言、舌象、脉象在治疗3周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对消瘦症状积分进行组间比较时发现,P=0.531>0.05,说明两组对消瘦的疗效无明显差异。4鼻炎视觉模拟量表分析:两组治疗1、2、3周后组内比较,P值<0.01,说明两组治疗1、2、3周后总体症状均有改善,两组治疗1、2、3周后进行组间比较,P=0.000<0.01,说明两组治疗1、2、3周后鼻炎视觉模拟评分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5理化指标分析:试验组治疗前后IgE抗体以及EO%比较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宣肺健脾颗粒能够有效降低上述指标的水平。研究结论:宣肺健脾颗粒改善本虚标实型过敏性鼻炎患儿疗效确切,且总体来说疗效明显优于孟鲁司特钠,尤其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经初步探索,宣肺健脾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IgE抗体以及EOS在机体内的含量水平来发挥作用的。

赵宁宁[2](2021)在《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指临床医生在面对患者临床问题分析,结合当下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关病情及最佳证据,付诸于临床实践以得到更好的效果。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SR)是循证医学的一种方法,对特定的临床研究进行定性的、定量的分析。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发病于各个年龄阶段,随着当代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工业的日趋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患病人数也逐年递增。过敏性鼻炎其疾病本身对人体并不具有严重的威胁性,但对患者的睡眠、情感、生活状态等造成严重影响。常规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停药后复发率高且治疗过程中会伴有许多不良反应。辛芩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对过敏性鼻炎各阶段中的炎症具有明显治疗效果。本研究搜集了国内外所有相关文献,全面系统的评价了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目的:系统性的评价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service system,CBM)、EMBASE、Pub Med、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研究的对象符合被明确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干预措施为辛芩颗粒或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辛芩颗粒,对照组为安慰剂、常规西药或不进行干预;主要结局指标为总有效率、免疫球蛋白E(IgE)、治疗前后鼻塞、流涕、喷嚏和鼻痒的症状;次要结局指标:血清白介素4(IL-4)、血清白介素10(IL-10)、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结束后复发情况。纳入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绘制森林图展示,对于异质性大的研究要加以敏感性分析。面对异质性较大研究时要考虑进行亚组分析来寻找原因。不能进行Meta分析研究的数据,需要采用描述性分析进行统计。结果:本篇研究共检索到文献493篇,最终纳入37篇文献,全部为中文。在辛芩颗粒联合西药与西药对比的情况下,治疗组共涉及患者1783人,对照组共涉及患者1780人,在辛芩颗粒单纯与西药对比的情况下,治疗组共涉及患者543人,对照组共涉及患者481人。Meta分析结果如下:1.总有效率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RR=1.20,95%CI(1.14,1.26),Z=7.13,p<0.00001]。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RR=1.21,95%CI(1.01,1.46),Z=2.03,p=0.04]。2.IgE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改善IgE指标方面优于西药组[MD=-36.56,95%CI(-53.41,-19.70),Z=4.25,p<0.0001]。3.鼻塞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改善患者鼻塞症状优于西药组[MD=-0.47,95%CI(-0.64,-0.31),Z=5.59,p<0.00001]。4.流涕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改善患者流涕症状优于西药组[MD=-0.71,95%CI(-0.86,-0.56),Z=9.01,p<0.00001]。5.喷嚏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改善患者喷嚏症状优于西药组[MD=-0.50,95%CI(-0.73,-0.27),Z=4.35,p<0.0001]。6.鼻痒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改善患者鼻痒症状优于西药组[MD=-0.50,95%CI(-0.60,-0.40),Z=9.56,p<0.00001]。7.IL-4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改善IL-4指标方面优于西药组[MD=-14.83,95%CI(-18.87,-10.79),Z=7.19,p<0.00001]。8.IL-10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改善IL-10指标方面优于西药组[MD=4.27,95%CI(1.72,6.82),Z=3.28,p=0.001]。9.不良反应发生率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比西药组更能减少治疗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数[RR=0.58,95%CI(0.43,0.80),Z=3.37,p=0.0007]。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在降低患者治疗中所发生不良反应事件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RR=0.12,95%CI(0.01,1.86),Z=1.52,p=0.13]。10.复发率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在降低患者停药后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RR=0.29,95%CI(0.22,0.38),Z=8.80,p<0.00001]。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在降低患者停药后复发率方面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组[RR=0.52,95%CI(0.26,1.02),Z=1.92,p=0.06]。结论:(1)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或仅使用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在总有效率方面优于西药组,辛芩颗粒联合西药可以降低其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及停药后复发情况。(2)辛芩颗粒联合西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鼻塞、流涕、喷嚏、鼻痒)上,优于单纯使用西药,西药的给药方式在口服及外用上对治疗效果影响不大。(3)辛芩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后降低患者IL-4、IgE指标水平,升高IL-10的水平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4)对于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还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进一步证明。

王家平,李向林,石晓芸,姚玉玲[3](2021)在《复方参芪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参芪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卵清蛋白(OVA)经腹腔注射基础上,致敏加滴鼻强化致敏的方法诱发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随机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复方参芪鼻炎颗粒0.9、2.7、8.1 g/kg组,灌胃给药一周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评价鼻黏膜通透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中免疫球蛋白E(IgE)和T辅助细胞-1(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选用RBL-2H3细胞评价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对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结果:行为学评价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挠鼻、喷嚏的次数显着升高,鼻粘膜通透性增加,血清中IL-4、IgE含量显着升高,IFN-γ含量显着降低,RBL-2H3细胞中β-氨基己糖苷酶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各剂量组大鼠挠鼻、喷嚏的次数显着降低(P<0.01),同时降低了AR模型大鼠的鼻黏膜通透性。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各剂量可以降低AR大鼠血清中IgE和IL-4的水平,0.9、8.1 g/kg组提高了IFN-γ的水平(P<0.05或P<0.01);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复方参芪鼻炎颗粒50、100、200μg/mL可以抑制RBL-2H3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P<0.05或P<0.01),从而抑制了脱颗粒反应。结论: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逆转了AR中IL-4/IFN-γ的比例失衡,以及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反应,从而发挥抗AR的作用。

徐瑞[4](2020)在《加味异功散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以单纯西药—氯雷他定糖浆治疗为对照,观察评价加味异功散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60例患儿按随机原则常规分2组,每组30例患儿,治疗组选用加味异功散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患儿予氯雷他定糖浆治疗,两组统一治疗2个疗程(15天为1疗程),观察时节点为治疗前、治疗15天、治疗30天,疗程结束1月、疗程结束2月随访,通过填写临床观察表,进行组内前后比较及组间对照,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数据整合分析。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主要效应指标方面:两组在改善鼻腔体征的效果相当(P>0.05),第一个疗程,两组治疗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对鼻塞、流涕症状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疗程的推进,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次要效应指标方面:治疗组在改善单项次要症状—面色、大便、饮食、乏力、汗出有显着的疗效,而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无明显改善作用;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治疗组持续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可有效降低患儿的复发率,且改善患儿变应性鼻炎的复发症状;实验室检查:加味异功散配合耳穴压豆与氯雷他定糖浆均可改善外周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且两组改善程度相当(P>0.05)。结果:加味异功散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有显着的临床治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推广。

赵水旺[5](2020)在《运用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治疗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课题组发现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性,通过观察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行为症状学指标、血清中HIS、IgE、IL-4等细胞因子与其鼻黏膜中IL-4中的影响,并探讨其理论规律,以期为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应用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SPF级SD大鼠4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正常组、模型组、辛芩组、六君子组、麻芥组、联合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致敏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AR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治疗14天后,进行标本取材,抽取主动脉血,处死大鼠并摘取其鼻黏膜,采用HE染色并进行观察,运用ELISA方法对血清中HIS、IgE、IL-4等细胞因子进行检测,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鼻黏膜中IL-4进行检测。结果:1.对AR模型大鼠行为症状学的影响: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挠鼻、流清涕、频发喷嚏等AR症状突出且未见缓解;与模型组大鼠相比,六君子组大鼠AR典型症状缓解不明显;联合组、麻芥组和辛芩组大鼠上述变应性鼻炎症状可见明显缓解。2.对AR模型大鼠血清与鼻黏膜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gE含量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麻芥组、辛芩组、六君子组各组大鼠血清中IgE含量相比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HIS含量高于正常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麻芥组、辛芩组各组大鼠血清中HIS含量相比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大鼠血清中HIS水平;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4含量高于正常组大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麻芥组、辛芩组各组大鼠血清中IL-4含量相较于模型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大鼠水平。模型组大鼠鼻黏膜中IL-4含量高于正常组大鼠;联合组、麻芥组、辛芩组各组大鼠鼻黏膜中IL-4含量相比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仍高于正常组大鼠鼻黏膜中IL-4水平;六君子组大鼠鼻黏膜IL-4水平稍有下降,但仍高于其他给药组。3.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对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正常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结构完整,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可见部分缺失,出现糜烂,且黏膜腺体减少,可见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情况出现,纤毛明显脱落,显示出黏膜重塑的特征;联合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缺损不明显,修复状况良好;六君子组大鼠鼻黏膜仍可见缺失、糜烂,黏膜下腺体减少,炎细胞出现浸润,仍可见少量纤毛脱落,纤毛排列不一致;麻芥组大鼠鼻黏膜仍有部分缺损,黏膜下腺体增多,组织水肿减轻,可见少量上皮细胞脱落,纤毛未见明显脱落;辛芩组大鼠鼻黏膜未见明显缺损,修复状况良好,未见明显黏膜重塑的特征。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采用OVA作为变应原方法可成功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对于变应性鼻炎急性期反应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缓解AR典型症状,推测其机理与降低相关炎性细胞因子作用有关,需要做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分析;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与辛芩颗粒在AR急性期症状疗效对比,辛芩颗粒较有优势,但两者差异性不大,但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的防复发等远期疗效更为理想,下一步可设计相关实验进行观察研究;证明基于兴阳健脾、肺脾同调理论运用联合方组这一治疗法则,对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具有优势性,因此亦可以尝试将联合方组的处方法则应用于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为其治疗提供更为开阔的思路和依据。

李瑶[6](2020)在《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使用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与运用体针(双侧迎香穴,双侧鼻通穴,双侧合谷穴,印堂穴)配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进行比较,观察两组间症状、体征的改善,生活质量的变化,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分布及计数,客观评价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AR的临床效果,为日后治疗AR开拓出更新、更优的方法。方法按照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AR患者。根据试验统计中的随机、对照要求,从统计学的数字随机表中,任意选取一行某列的数字开始对患者进行编码分组,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体针联合玉屏风颗粒的方法。通过变应性鼻炎症状及体征量表(2015年,天津),视觉模拟量表,鼻眼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来比较两组在治疗AR的临床上的效果。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患者在性别、病程、年龄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2.症状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症状在治疗前进行一次评分,治疗期间的每一周都要进行评分,对各单独症状和症状总积分进行比较。在治疗前进行的评分比较中,治疗前,无论是总积分还是单独积分,都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时间越长,症状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四个典型症状时,经过P值的比较,可以看出在流涕、鼻塞方面,试验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是存在统计学差异的(P<0.05)。3.体征评分对两组患者的体征情况在治疗前进行一次评分,治疗期间的每一周都要进行评分,对体征的总积分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显示在治疗前,体征数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过程中,时间越长,体征评分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4.RQLQ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在治疗前进行一次评分,治疗期间的每一周都要进行评分,而且治疗结束后第6周再进行一次评分。通过各阶段折线点状图可以看出,治疗前、治疗1周,两组无差异性;从第2周后开始,试验组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5.视觉模拟量表两组患者,治疗后评分逐渐下降,说明治疗后的效果好于治疗前;治疗后对VAS评分进行差值比较,发现试验组的差值评分要高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6.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进行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7.随访复发率治疗结束后,进行电话及问卷随访,观察1个月内的复发天数,对两组患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得出,P<0.001,有显着性差异。证明试验组的复发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8.总有效率统计在所有疗程结束后,将两组的显效和有效人数进行统计,得出治疗的有效率。按照公式计算后得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9.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通过卡方检验,得出P<0.05。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运用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在症状、体征方面均有效,且效果更优于体针组。同时运用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项目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高槐[7](2020)在《益气固表法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以益气固表法为指导的加味玉屏风散与辛芩颗粒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研究益气固表法的作用机理,明确益气固表法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中的重要指导地位、疗效确切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确定符合标准的病例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连续观察30天。其中,治疗组予以冲服NGP药粉(加味玉屏风散),一次一格,一天两次;对照组予以冲服辛芩颗粒,一次一袋,一天两次;二组药液总量均控制为150ml/次,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连续治疗30天后,对比两组患儿鼻部症状评分量表差异。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以主症(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缓解程度最为明显(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总体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间等级分布有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更优。结论:本次临床观察证实以益气固表法指导治疗小儿鼻鼽整体疗效良好,安全可靠,患儿依从性高,可有效控制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陈梦瑞[8](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别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相关文献中的用药规律;在前期文献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中药复方内服治疗儿童AR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明确中药复方在本病治疗过程中的确切疗效;总结任勤教授临床辨证治疗儿童AR用药规律及“药-证”“药-量”的潜在关联,进一步探讨“祛风化痰通窍,调节脏腑功能”治法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检索各中文电子数据库建库伊始至2019年3月17日中药治疗儿童AR的相关文献资料,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别分析儿童AR内服、外用中药处方用药规律,用Tableau 2019.4、Word Art等软件对纳入研究地区、证型分布及行业标准使用情况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从文献数据挖掘纳入研究中进一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复方内服治疗儿童AR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对近期临床有效率/显效率、鼻部症状(喷嚏、鼻塞、鼻痒、流涕)/体征积分、复发率及远期有效率等进行数据分析,并用Stata14.0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进行敏感性分析;以文献数据挖掘和Meta分析所得药物、证型及临床表现信息为参考,利用Access2010建立“儿童变应性鼻炎临床数据录入系统”,筛选、整理并录入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任勤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门诊病历资料,联合应用数据挖掘软件SPSS Modeler 18.0、Tableau 2019.4总结任勤教授治疗儿童AR用药规律及“药-证”“药-量”的潜在关联,进一步探讨“祛风化痰通窍,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儿童AR的临床应用经验。结果:文献研究部分纳入合格文献199篇,其中儿童变应性鼻炎内服中药相关文献158篇、外用中药52篇(其中内服中药联合外用中药11篇),共涉及内服中药处方177首、外用中药处方44首、中成药18种;对筛选出的内服、外用处方分别进行分析,发现两者均以辛味、温性、肺经药为主。Meta分析最终纳入合格文献20篇,涉1719例患儿,其中观察组879例,对照组840例。对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进行改良Jadad评分,结果显示2项为4分,18项为0~3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近期临床有效率/显效率、喷嚏/鼻塞/流涕症状积分、复发率及远期有效率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鼻痒、鼻部体征积分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术经验传承部分纳入任勤教授门诊67例AR患儿122个具有辨证研究价值的诊次记录,其中急性期36份、迁延期86份(病情分级属轻度者28份,中-重度者94份);122张处方共涉中药119味,总体用药以辛味、温性、肺经药物为主,且苦味、寒凉、肝经药物使用比例较相应文献内服处方挖掘结果高;总体使用率大于50%的前10味常用药依次为苍耳子、辛夷、黄芩、薄荷、白芷、防风、桂枝、石菖蒲、杏仁、鱼腥草,核心药物为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任师在儿童AR治疗过程中强调风、痰、瘀三邪的对症治疗,其中风药、祛痰药临床总体使用率达100%,活血药临床总体使用率达65.57%;常用药用量为3-10g,部分矿物介类重质药用量为10-25g,药物具体用量与患者因素(年龄、病情轻重、疾病分期)密切相关。结论: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治疗儿童AR组方多以宣肺通窍为主,其中内服处方用药侧重于甘温并用、肺脾同治,外用侧重于辛温行散、透表达里;口服中药复方治疗儿童AR临床总体疗效高于单纯应用阳性西药。学术经验传承结果体现任师临床治疗儿童AR寒温平调,辛苦并用、辅以甘缓的用药特点,凸出任师治肺为主、并调气血的用药理念;任师总以“祛风化痰通窍,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儿童AR,急性期风寒、风热2证侧重“疏风通窍”,迁延期寒热错杂、痰瘀阻络、脾虚肝旺、肺脾气虚4证侧重“搜风消痰通络”,并辨证予以清热、补虚药。

边芳子[9](2020)在《鼻内针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Eotaxin-CCR3的表达影响及中枢调控机制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别采用鼻内针刺、外迎香穴针刺两种针刺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针对两种临床效应穴位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做出有效评价;采用ELISA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Eotaxin、CCR3以及鼻腔分泌物CCR3的含量;应用静息态fMRI技术初探变应性鼻炎患者异于健康人的脑功能活动特征,以及重要脑区功能活动在鼻内针刺前、针刺时、起针后的变化情况。方法1.在第二部分中,共纳入变应性鼻炎患者47例,其中鼻内针刺组25例和外迎香针刺组22例,针刺治疗隔日一次,疗程为2周。在治疗前后,进行VAS、RQLQ量表评估、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3为实验室指标。在治疗结束30天后随访患者,进行VAS、RQLQ量表的评估。2.从第二部分鼻内针刺组筛取21例患者作为第三部分核磁受试者,招募健康受试者13例。以双侧嗅觉皮层为种子区,核磁受试者在第一次针刺前、针刺时、起针后分别接受一次脑功能网络扫描。利用静息态fMRI技术,完成以下分析:(1)探究变应性鼻炎患者异于健康人的脑功能活动特征;(2)筛选鼻内针刺靶向调节的重点脑区和脑功能网络,寻找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中枢网络整合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靶点脑区;(3)通过对比针刺前、针刺时和起针后的全脑功能网络连接,从网络调节的角度探讨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中枢响应特征。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1)治疗前后,鼻内针刺组和外迎香针刺组患者VAS总分及各项评分组内前后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各项评分中流涕评分P<0.05,外迎香针刺优于鼻内针刺,其余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鼻内针刺组与治疗前相比鼻部VAS各项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外迎香针刺组仅在鼻部整体症状、鼻痒、嗅觉功能与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鼻内针刺组在VAS总分、鼻部整体症状、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方面均优于外迎香针刺组。(2)治疗前后,鼻内针刺组和外迎香针刺组患者RQLQ总分及各项评分组内前后对照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各项评分中非鼻/眼症状评分P<0.05,鼻内针刺优于外迎香针刺,其余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鼻内针刺组与疗前相比RQLQ总分及各项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外迎香针刺组与疗前相较,仅在RQLQ总分、日常生活、非鼻/眼症状、相关行为、眼部症状上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相较,鼻内针刺在日常生活、睡眠、非鼻/眼症状、鼻部症状、情绪方面优于外迎香针刺。(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CR3检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两组并无统计学差异。鼻内针刺组治疗前后血清Eotaxin检测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外迎香针刺组血清中Eotaxin含量同样较治疗前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存在差异范围。鼻内针刺组和外迎香针刺组鼻腔分泌物CCR3含量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2.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中枢调节机制初步探究(1)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双侧嗅觉皮层(包括双侧杏仁核、海马沟、海马旁回)与左侧额中回、右侧楔回连接增强,未发现与双侧嗅觉皮层连接减弱的区域。(2)与针刺前相比,变应性鼻炎患者针刺时脑区与双侧嗅觉皮层(包括双侧杏仁核、海马沟、海马旁回)的功能连接强度呈双向性变化,其中既有功能连接强度增强的脑区,也有功能连接强度减弱的脑区,左侧额上回、右侧扣带回、右侧小脑、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丘脑及右侧额上回较针刺前连接增强;双侧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中回、左侧额内侧回、双侧楔回、双侧小脑较针刺前连接减弱。(3)与针刺前相比,起针后脑内功能连接增强的区域分别为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颞上回、左侧扣带回、左侧丘脑,连接减弱的脑区是右侧中央后回;而与针刺时相比,起针后双侧额内侧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楔回、左侧海马旁回较针刺时连接增强;右侧额中回较针刺时连接减弱。(4)针刺两周后有4例患者参与了复查,扫描发现右侧丘脑、右扣带回、左尾状核与双侧嗅觉皮层(包括双侧杏仁核、海马沟、海马旁回)连接增加,双侧小脑、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颞上回、右楔回与双侧嗅觉皮层的连接减弱。结论1.鼻内针刺和外迎香针刺在改善者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部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短时间内效果相当。治疗后短期随访,鼻内针刺在治疗结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可保持较好的疗效,明显优于外迎香针刺。鼻内针刺可能是通过对Eotaxin-CCR3轴的抑制,减少了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浸润,从而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2.静息态下以双侧嗅觉皮层为感兴趣区域的功能连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脑功能内部连接情况,为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提供了可能的影像学途径。3.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在中枢水平方面是多层次、多途径的,存在即刻效应和起针后持续效应,其中枢调节机制可能是以额叶、丘脑、扣带回、杏仁核为靶点,通过对内脏痛觉网络、情感调控网络、认知控制网络等三个脑区网络调节,来恢复正常的默认网络。

胡小玉[10](2020)在《苍?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苍?颗粒是否能有效改善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不适症状,最终提高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生活质量,同时为中医药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课题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患儿,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不少于30例)和对照组(不少于30例),观察组予苍?颗粒口服,对照组予通窍鼻炎颗粒口服,连续服药1个疗程(14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进行证候量化评分,通过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客观评价苍?颗粒的临床疗效。结果:苍?颗粒能明显改善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7天总有效率为79.41%,治疗14天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治疗7天总有效率为65.63%,治疗14天总有效率为81.25%,治疗后两组各自进行组内比较,经分析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改善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2.证候比较: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在改善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总体证候、主要证候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在改善次要证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当;治疗后两组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对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总体证候、主要证候、次要证候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3.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在改善鼻痒、喷嚏、流涕、眼痒、饮食减少、鼻腔分泌物、鼻黏膜苍白充血甚至肿胀、眼红(结膜充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鼻塞、畏风怕冷、易汗出、四肢困倦、乏力懒言、大便偏稀、小便色清、下鼻甲肿大、唇淡白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研究表明苍?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在改善鼻痒、喷嚏、流涕、眼痒等主、次症状体征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二、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宣肺健脾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本虚标实证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研究概述
        1 病名探讨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调查
        2 发病原因
        3 发病机制
        4 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二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案
        2 观察指标
        3 统计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分析
        3 实验室指标分析
    四 讨论
        1 从宣肺健脾论治小儿过敏性鼻炎
        2 宣肺健脾颗粒药味及组方分析
        3 宣肺健脾颗粒治疗本虚标实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评价
        4 宣肺健脾颗粒可能的作用机理
        5 课题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结语
    一 总结
    二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参与课题
    2 发表文章
个人简历

(2)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复方参芪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药物
    1.2 动物与细胞
    1.3 试剂
    1.4 仪器
    1.5 方法
        1.5.1 分组、造模及给药
        1.5.2 行为学检测
        1.5.3 鼻粘膜通透性测定
        1.5.4 炎性因子检测
        1.5.5 细胞脱颗粒实验
        1.5.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2.2 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2.3 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
    2.4 复方参芪鼻炎颗粒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
3 讨论

(4)加味异功散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研究原则
        2.3 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脱落标准
        2.7 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治疗方法
        3.2 治疗时间
        3.3 观察指标及时点
    4 疗效评价
        4.1 疗效指标评分标准
        4.2 疗效判定标准
        4.3 安全性评价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6.1 一般临床资料
        6.2 综合疗效评价
        6.3 治疗前后主要效应指标比较
        6.4 治疗后两组间主要效应指标比较
        6.5 次要效应指标比较
        6.6 实验室检查
        6.7 长期疗效比较
        6.7.1 疗程结束1月持续疗效比较
        6.7.2 疗程结束2月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
    1 立法依据
    2 方药分析
        2.1 组方方义
        2.2 单味药分析
        2.3 单味药的药理研究
    3 对照组选用氯雷他定治疗的依据
    4 耳穴
    5 治疗结果分析
        5.1 主要效应指标疗效分析
        5.2 次要效应指标疗效分析
        5.3 实验室检查
        5.4 长期疗效评估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研究状况
    参考文献
附录

(5)运用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治疗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饲养环境
    1.3 实验药物
    1.4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造模、及药物干预
    2.2 取材及处理方法
    2.3 具体观察与检测指标
    2.4 数据处理方法
3.实验结果
    3.1 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3.2 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行为学症状的影响
    3.3 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3.4 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中IL-4 的检测结果
    3.5 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组织结构形态的影响
4.讨论
    4.1 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特点
    4.2 联合方组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应用
    4.3 对造模方法的讨论
    4.4 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疗效的探讨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及分析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作者简介

(7)益气固表法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研究分析讨论
    1.临床观察研究结果分析
    2.实验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3.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讨论
    1.立题依据
    2.方义浅析
    3.药物有效成分影响因素
    4.玉屏风散作用机制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观察表
        附表一 基本信息表
        附表二 症状体征评分量表
        附表三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表
综述 益气固表法在鼻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数据挖掘及Meta分析的相关概念
    2 软件介绍
    3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4 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病因病机及证型分布
    5 数据挖掘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应用
    6 儿科中药用量的现状研究
    7 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儿童变应性鼻炎用药规律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选择标准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预处理
        1.4 数据处理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药物统计结果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4 中成药治疗儿童AR的使用频次
        2.5 纳入研究对象地域及证型分布
        2.6 研究持续时间及发表年代
        2.7 诊断评及价标准参考文献使用情况
    3 小结
研究二 中药复方内服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Meta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及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纳入文献特征
        2.3 纳入文献质量
        2.4 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结果
        2.5 发表偏倚
        2.6 敏感性分析
    3 小结
研究三 任勤教授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用药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设计病例登记表
        1.2 数据采集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排除标准
        1.5 数据处理
        1.6 数据分析
        1.7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药物频次、分类及用量
        2.2 药性分析
        2.3 基于Apriori算法的总体药物关联分析
        2.4 基于频数统计的辨证常用药分析
        2.5 基于频数统计的特色用药分析
        2.6 常用药用量分析
    3 小结
讨论
    1 文献数据研究
        1.1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儿童AR的联系与区别
        1.2 基于纳入文献地域分布的一些思考
        1.3 研究存在的不足
    2 Meta分析
        2.1 局限性
        2.2 研究存在的不足
        2.3 对未来的启示
    3 学术经验传承
        3.1 疾病认识
        3.2 治法用药
        3.3 临证经验用药
        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4 不同形式数据挖掘的实践体验
        4.1 内涵理解
        4.2 应用理解
    5 对未来的展望与继续研究的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变应性鼻炎相关诊断/疗效评价标准演化时间轴
    2 病例资料原始登记表
    3 部分术语规范对应表
    4 录入系统及部分原始数据展示
    5 SPSS Modeler18.0 操作界面及部分原始数据展示
    6 正文图片及表格索引
        6.1 正文图片索引
        6.2 正文表格索引
综述 过敏性鼻炎“冬病夏治”临床研究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纳/排标准
        1.3 文献评价
    2 结果
        2.1 筛选结果
        2.2 文献评价结果
    3 归纳分析
        3.1 穴位敷贴
        3.2 针刺疗法
        3.3 联合疗法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教育经历
    二、学术成绩或成就

(9)鼻内针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Eotaxin-CCR3的表达影响及中枢调控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内外治法
        一、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内治法
        三、变应性鼻炎的中医外治法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Eotaxin-CCR3轴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一、Eotaxin的结构和功能
        二、CCR3的结构和功能
        三、Eotaxin及其受体CCR3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的关系
        四、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功能磁共振在针刺效应中的研究进展
        一、功能磁共振的成像原理
        二、功能磁共振在针灸领域中的运用
        三、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鼻内针刺治疗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Eotaxin-CCR3表达的影响
    一、临床实验研究方法
    二、临床实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基于rs-fMRI的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中枢调控机制研究
    一、临床实验研究方法
    二、实验结果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问题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苍?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观察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病例选择标准
    三、研究方法
        1.分组方法
        2.治疗方法
        3.疗程
        4.观察指标
        5.观察记录方法
        6.疗效评定
    四、数据处理
    五、一般资料
        1.两组患儿入选情况
        2.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3.治疗前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4.治疗前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单项积分比较
        5.治疗前两组患儿次要症状体征单项积分比较
    六、研究结果
        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2.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3.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4.治疗后两组患儿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5.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单项积分比较
        6.治疗后两组患儿次要症状体征单项积分比较
        7.不良反应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中医辨证施治
    三、苍?颗粒组方探讨
        1.病因病机
        2.治法分析
        3.方药配伍分析
        4.单味中药溯源及现代药理研究
        5.对照组选药依据
    四、研究结果
    五、苍?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优势特色
        1.临床疗效优势
        2.治法治则特色
    六、结论
    七、不足及展望
        1.不足
        2.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辛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宣肺健脾颗粒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本虚标实证的临床疗效评价[D]. 蔡思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辛芩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D]. 赵宁宁.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3]复方参芪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王家平,李向林,石晓芸,姚玉玲.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1(01)
  • [4]加味异功散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徐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运用麻芥六君子汤联合方组治疗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D]. 赵水旺.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6]针刺蝶腭神经节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瑶.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益气固表法治疗小儿肺脾气虚型鼻鼽(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D]. 高槐.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研究[D]. 陈梦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鼻内针刺对变应性鼻炎患者Eotaxin-CCR3的表达影响及中枢调控机制探究[D]. 边芳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苍?颗粒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小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心芩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