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矿11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研究

盘龙矿11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研究

一、盘龙井田11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锐[1](2020)在《韩城矿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辨识与致灾危险度评价》文中提出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造成矿井地质灾害的根本原因,加强对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研究,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矿井地质灾害典型案例的分析入手,探究了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内涵、特征及其成灾机理;以国内外研究者对矿井地质灾害研究和相关规范为基础,提出了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辨识规则和危险性评价方法;辨识出韩城矿区的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查明了其赋存特征;并利用K均值聚类和“脆弱性指数”等量化分析方法,对其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分区;提出了矿井地质灾害防控技术措施。本文研究认为,“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指存在于煤层及其围岩中,在煤矿井工开采过程中有可能导致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地质灾害的地质灾源体,具有地源性、隐蔽性、触发性、可控性等主要特征。地质灾源体是矿井地质灾害的物质基础,井工采掘活动是触发矿井地质灾害的必要条件,地质影响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可能增加或减轻矿井地质灾害的危险度。根据本文建立的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辨识规则,对韩城矿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辨识。研究区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是奥陶系岩溶水和赋存于各煤层及其围岩中的瓦斯;有发生煤尘爆炸、顶板垮落、冲击地压等灾害的风险;煤层不易自燃、顶板水害易发性较小。下峪口井田、桑树坪井田与薛峰勘查区受瓦斯灾害的威胁最大;底板水害危险区主要位于矿区的东北缘及东南部的薛峰勘查区和象山井田。对研究区的顶板、煤尘爆炸及冲击地压等一般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圈定了危险区。加强对孕灾因素的精准定位和动态监测,查明各影响因素与矿井地质灾害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矿井地质灾害防控技术措施,同时,堵塞管理漏洞,杜绝不安全行为,才能保障煤矿安全高效开采。

魏晓,麻银娟,李涛[2](2018)在《陕西盘龙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分析了盘龙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矿区3#煤的直接充水水源,其一是煤系地层中的顶板砂岩裂隙水,其二是老窑积水,其三是奥灰岩岩溶裂隙水。奥陶系岩溶裂隙水是威胁最大的潜在充水水源,顶板导水裂缝带、底板原始导水带、断层及封闭不良钻孔为主要充水通道,基于不同工作面出水机理的差异,笔者采取吨煤富水系数法和大井法,预测矿区正常涌水量为76.25 m3/h,最大涌水量为150.51 m3/h。

温洁洁[3](2018)在《华蓥山矿区H2S成因类型识别及异常富集控制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四川省煤炭以较高的硫分含量在全国着称,华蓥山矿区多次发生H2S气体异常涌出事故。因此开展华蓥山矿区硫化氢成因和异常涌出的控制因素对矿区硫化氢的防治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华蓥山矿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地球化学、煤田地质、瓦斯地质学等分析方法,以矿区煤的工业分析、H2S硫同位素、煤的镜质体反射率、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等各种分析测试资料为研究基础,对研究区域硫化氢成因类型及地质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以下几方面的结论:华蓥山矿区主采煤层为二叠系龙潭组,煤的变质程度较高,以低挥发分、中灰分、高硫分的亮煤为主,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均全硫含量大于3.00%,煤中硫的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硫铁矿硫、有机硫、硫酸盐硫,煤中镜质组含量较高,平均74.9%,受海水影响明显的成煤环境,挥发分和灰分产率与全硫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规律。电镜扫描黄铁矿微观形态呈柱状充填于煤层裂隙和煤岩层有机质的胞腔内。从煤层气特征、硫化氢含量、煤的镜质体反射率、流体包裹体、碳硫同位素特征、水化学特征分析得出矿区硫化氢含量较高,煤的镜质体反射率较大,主要在0.71%1.65%之间,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较高,介于116℃211℃之间,反映煤岩经历了大于120℃的沉积温度;龙潭组高硫煤的黄铁矿硫同位素主要为+9.45‰+38.40‰,煤层气和天然气中H2S硫同位素值大多位于+6.1‰+20‰区间,地层中硬石膏的δ34S值主要在+12.0‰+26‰之间,H2S的δ34S值轻于黄铁矿和地层硬石膏的δ34S值;甲烷碳同位素δ13C多为-33‰-30‰,乙烷碳同位素δ13C多为-33‰-28‰,碳同位素总体偏重,地下水沿径流方向其水体中的矿化度逐渐降低,呈弱碱性,均表现为TSR作用特征。综合上述特征得出华蓥山矿区煤矿H2S气体主要以TSR成因为主,不排除少量的BSR成因的作用。主采煤层二叠系龙潭组富含丰度较高的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强度普遍大于20×108m3/km2,为TSR作用提供雄厚的反应物来源;矿区储集层储物性能较好,矿区煤矿顶底板岩性主要为偏致密透气系数较小的泥岩、砂质泥岩,不利于H2S气体的逸散;区域储盖层为H2S等气体生、储、盖的高效结合。煤层含水层富水性强,极易发生突水,在突水的同时开辟排疏通道,解除围岩对瓦斯、H2S等气体的封堵作用,使煤岩层游离的硫化氢随之涌出。

杜少华[4](2018)在《韩城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成煤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韩城矿区是陕西省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其安全高效开采受到地质因素制约。本文以韩城矿区为研究对象,以成煤系统理论为指导,进行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成煤系统分析,期望能为进一步深入认识煤炭资源赋存规律、提高煤矿开采效率有所裨益。成煤系统是物源、聚煤环境、成煤作用相同或相似的一个或几个煤层、煤层组,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本文从分析古泥炭沼泽的水介质条件入手,系统研究了从古泥炭物质聚集到成煤、改造全过程中成煤系统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以煤的灰分和硫分、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煤层(群)发育规律、赋煤区块的构造差异和煤的变质程度等为主要标志,将韩城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从垂向上划分为4个成煤系统(成煤系统A-D)。并根据各项标志的空间差异性,对每个成煤系统在横向上进行了成煤系统单元的划分。成煤系统A对应层序CSⅠ,以泻湖和潮坪沉积为主,主要发育高位层序组和海侵层序组。其中,K2灰岩第一分层为三级最大海泛面。11#煤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以低挥发分、中灰分、高硫贫煤和瘦煤为主,矿区西北部分布有大范围无烟煤;成煤系统B对应层序CSⅡ,以潮坪、障壁岛、泻湖、碳酸盐台地等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海侵层序组和高位层序组。其中,5#煤层仅在南区可采,以低挥发分、中灰分、低-中硫贫煤和瘦煤为主;成煤系统C对应CSⅢ内四级层序S6,以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沉积环境为主,主要发育低位和湖侵层序组。其中发育的3#煤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以低挥发分、中-富灰、低-中硫贫煤和瘦煤为主,王峰井田西部有大量无烟煤;成煤系统D对应层序CSⅢ内四级层序S7-S8,以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沉积环境为主,发育高位层序组。其中发育的2#煤属零星可采的不稳定煤层,主要为低挥发分、中-富灰、低硫贫煤和瘦煤。在垂向上,成煤系统A的成煤条件相对较好;在平面上,成煤系统A的A4单元、成煤系统B的B2单元、成煤系统C的C2单元成煤性相对较好。

杨韬[5](2017)在《韩城矿区11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华北型煤田下组煤层开采一直受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岩溶裂隙承压水(以下简称奥灰水)的威胁。由于奥灰水的水量大、水压高、分布不均一,导致矿井突水频频发生。韩城矿区11号煤层的开采,受奥灰水的威胁很大,加之该区断层、褶皱发育,次生的裂隙纵横交错,为奥灰水创造了良好的赋存空间和导水通道,致使区内11号煤的开采面临更大风险。为了保证矿区的安全生产,通过收集韩城矿区已有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野外和井下实际调查,进一步查明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和奥灰水的补径排条件;采用“富水性指数法”得出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规律;根据矿区奥灰水的水化学特征,研究了奥灰水的地下水流场,确定了奥灰水的径流方向和通道。利用Flac3D软件进行了采动模拟,得到了矿区目前开采条件下11号煤层底板的破坏深度为12~16m。基于矿区奥灰底板突水的实际情况,对矿井突水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了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隔水层厚度、褶皱构造、断层构造等因素对底板突水的影响,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进行权重计算,利用Arcgis软件对计算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得出煤层底板突水的空间分布结果,划分了区内11号煤层开采危险性区域。结果显示在构造发育的矿区东南边浅部和矿区南部的中深部属于易突水的危险区域,与目前矿区奥灰底板突水的情况比较相符,研究结果对区内11号煤层的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梁倩文[6](2017)在《韩城矿区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解析》文中认为韩城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构造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查清矿区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对煤炭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几何学构造解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矿区地质构造的展布规律,取得了以下主要结论及成果:(1)矿区总体构造格局是倒转背斜的残留翼,表现为一走向NE,倾向NW,被次级褶皱与断裂构造复杂化的单斜构造。断裂构造与褶皱构造均较发育,但在空间上差异明显,总体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浅部复杂,深部简单”的特点。断裂构造与褶皱构造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特点;从断裂构造的发育形式看,南区以切层断层为主,北区以层滑构造为主,呈“南断北滑”的特点。(2)矿区普遍发育区域性剪节理,NW向与NE向的剪节理构成早期共轭剪节理系,近东西向与近南北向的剪节理构成晚期共轭剪节理系,其中,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剪节理最为发育。同时,区内剪节理的发育方向与小断层密集带的展布方向较为一致。(3)矿区层滑构造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构造煤广泛发育,且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北区多发育褶皱型层滑构造,构造煤分布广、级别高;南区多发育断裂型层滑构造,构造煤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以原生结构煤和低级别构造煤为主。(4)褶皱构造的组合型式以平行式为典型代表。断层在平面上的组合型式以平行式、“入”字型、雁列式为主;在剖面上以阶梯式、地垒式、地堑式为主,且叠瓦式组合型式仅在矿区边浅部发育。(5)矿区地质构造形成于三个时期:印支期形成近东西向的纵弯褶皱、逆断层及NE、NW向的剪裂面;燕山期形成NE向的纵弯褶皱、逆断层及近东西、近南北向的剪裂面;喜山期形成大量正断层。三期构造相互限制、叠加和改造,使得矿区地质构造错综复杂。(6)依据矿区地质构造“东强西弱、南强北弱、南断北滑”的发育特点,将矿区在东西向划分为3个一级,南北向划分为4个二级和4个三级构造单元。

王皓[7](2016)在《华北型煤田奥灰顶部岩层隔水性能及利用与注浆改造关键技术》文中指出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华北型煤田各大矿区的浅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逐渐向深部延伸开采。深部煤层距奥陶系灰岩强含水层的距离较近,承受的奥灰岩溶水压高,水量大,许多矿区深部煤炭资源的底板奥灰突水系数已超临界值,灾害性水害事故频繁发生。由于奥灰含水层富水性较强,传统的疏水降压方法一是难以达到疏降效果,二是对矿区的地下水环境会造成破坏。这与国家提倡的“保水采煤、绿色开采”理念是相悖的。因此,亟需开展煤层底板奥灰水带压开采新技术研究。本论文提出的奥灰顶部利用与注浆改造技术,对重新认识奥灰顶部的含隔水特征,实现新时期底板安全带压开采具有开拓性的意义。通过在华北型煤田邢台、韩城等六大矿区现场调研,总结了各矿区奥灰顶部岩溶发育特征,提出奥陶系灰岩沉积演化规律。采用“平面分区,垂向分带”的研究思路,对奥灰顶部含隔水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形成了奥灰顶部岩层富水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试估校正法的权重系数修正方法,实现了奥灰顶部岩层富水性定量化评价;提出了奥灰顶部垂向分带特征,将奥灰顶部自上而下划分为风化充填阻水带、垂向导升侵水带及岩溶裂隙富水带。从实验室测试、现场原位试验及区域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等多个尺度综合研究奥灰顶部风化充填带的阻水性能及其作为隔水层利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奥灰顶部风化充填带具有强度可靠、阻水性能良好等特性,在分布稳定、受构造等外力扰动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具有作为隔水层利用的可行性。形成了奥灰顶部利用与注浆改造综合技术体系。建立了奥灰顶部阻水段利用及含水段注浆改造的判断准则,提出了奥灰顶部注浆改造厚度的确定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与公式推导等方法,研究了奥灰顶部岩溶裂隙介质中浆液扩散规律,并提出了粉煤灰基奥灰顶部注浆材料的优化配方。在韩城桑树坪矿和邢台东庞矿开展了奥灰顶部利用及注浆改造的工程应用研究。在韩城桑树坪矿,以3105工作面作为试验工作面,开展奥灰顶部利用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在邢台东庞矿,以9201工作面作为试验工作面,开展了奥灰顶部利用与改造技术的工程应用研究,将东庞矿9201工作面顶部改造为隔水层,达到安全回采的条件。上述两个工程实例对奥灰顶部含隔水特性的认识以及奥灰顶部利用与注浆改造技术体系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

张卫萍[8](2014)在《韩城矿区兴隆煤矿带压开采可行性评价》文中提出通过对兴隆煤矿补勘资料及以往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结合韩城矿区的水文资料,采用突水系数法对3#、5#、11#煤层的带压开采安全性进行研究评价,3#煤层,5#煤层,11#煤层带压区均为相对安全区。

张守瑞,李文军,杨海涛[9](2011)在《新河矿井水害初步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针对新河矿当前水害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新河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在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掌握矿井水情水害,强化安全责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水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冯福元[10](2011)在《二1煤层底板突水原因及其防治》文中研究表明梁北煤矿主要可采煤层为二1煤层,矿井投产初期多次发生底板寒灰突水淹采面及淹采区事故,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在深入分析煤层底板寒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取疏水降压、底板注浆加固等措施,保证了煤矿的正常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二、盘龙井田11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盘龙井田11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韩城矿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辨识与致灾危险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矿山(井)地质灾害
        1.2.2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1.2.3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辨识
        1.2.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致灾危险度评价
        1.2.5 韩城矿区矿井地质灾害相关研究
        1.2.6 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范围与自然地理
        2.1.1 矿区范围
        2.1.2 气候与气象
        2.1.3 地表水
        2.1.4 地震
    2.2 地层与煤层
        2.2.1 矿区地层层序
        2.2.2 含煤地层及主采煤层
    2.3 地质构造
        2.3.1 断层
        2.3.2 褶皱
        2.3.3 节理
        2.3.4 层滑
    2.4 开采地质条件
        2.4.1 水文地质
        2.4.2 瓦斯地质
        2.4.3 煤尘爆炸、煤层顶底板岩层及自燃条件
3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其量化辨识
    3.1 矿井地质灾害典型案例
    3.2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其主要特征
    3.3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灾源体的量化辨识
    3.4 韩城矿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辨识
        3.4.1 煤尘爆炸
        3.4.2 煤层自燃
        3.4.3 冒顶
        3.4.4 冲击地压
        3.4.5 瓦斯灾害
        3.4.6 矿井水害
    3.5 本章小结
4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致灾危险度评价
    4.1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致灾危险度评价方法
    4.2 韩城矿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致灾危险程度
    4.3 韩城矿区瓦斯灾害危险度分区
        4.3.1 评价指标
        4.3.2 指标权重确定
        4.3.3 瓦斯灾害危险度评价分区
    4.4 韩城矿区底板水害危险度分区
        4.4.1 评价指标
        4.4.2 指标权重确定
        4.4.3 底板水害危险度评价分区
    4.5 韩城矿区其他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致灾危险度评价
        4.5.1 顶板灾害危险度评价
        4.5.2 煤尘爆炸危险度评价
        4.5.3 冲击地压危险度评价
    4.6 本章小结
5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成灾机理及灾害防控措施
    5.1 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成灾机理
    5.2 矿井地质灾害的触发因素
    5.3 矿井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
        5.3.1 地质影响因素
        5.3.2 人为影响因素
    5.4 矿井地质灾害的防控措施
        5.4.1 加强对孕灾因素的精准定位与动态监测
        5.4.2 加强对矿井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研究
        5.4.3 规范开采活动,防止触发矿井地质灾害
        5.4.4 韩城矿区矿井地质灾害的防控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陕西盘龙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文地质特征
    1.1 矿区及周边老窑分布状况
    1.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1.2.1 石炭二叠系含水层
        1.2.2 奥灰含水层
    1.3 矿井充水水源
2 矿井涌水量构成及预测
    2.1 富水系数法
    2.2 大井法
        2.2.1 选用公式
        2.2.2 参数的选择及依据
        2.2.3 计算结果
3 结论

(3)华蓥山矿区H2S成因类型识别及异常富集控制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硫化氢油气藏研究
        1.2.2 硫化氢成因模式识别
        1.2.3 煤矿硫化氢的控制因素研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2 矿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
    2.2 区域地层概况
    2.3 区域构造
        2.3.1 区域构造演化
        2.3.2 地质构造特征
    2.4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2.5 本章小结
3 矿区煤气赋存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3.1 矿区煤赋存及煤质特征
        3.1.1 矿区煤矿生产情况
        3.1.2 煤岩特征
        3.1.3 煤质特征
        3.1.4 煤中硫特征
    3.2 研究区域高含H2S天然气硫同位素特征
    3.3 流体包裹体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矿区硫化氢成因类型识别
    4.1 硫化氢异常涌出来源分析
    4.2 煤矿硫化氢的成因类型
        4.2.1 TSR成因
        4.2.2 BSR成因
        4.2.3 其他成因
    4.3 矿区硫化氢成因类型识别
        4.3.1 TSR成因识别
        4.3.2 BSR及其他成因识别
    4.4 本章小结
5 矿区硫化氢异常富集控制因素
    5.1 区域硫化氢异常涌出情况
    5.2 地质构造控制作用
        5.2.1 龙滩煤矿地质构造
        5.2.2 构造控制作用
    5.3 煤层埋深控制因素
    5.4 储盖层对硫化氢赋存的影响
        5.4.1 顶底板岩性对硫化氢赋存的影响
        5.4.2 储层对硫化氢赋存的影响
    5.5 水文地质条件对硫化氢赋存的影响
        5.5.1 矿区含水层
        5.5.2 地下水化学特性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韩城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成煤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煤地质学研究现状
        1.2.2 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
        1.2.3 成煤系统研究现状
        1.2.4 韩城矿区相关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韩城矿区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
        2.1.1 研究区位置及交通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2 矿区地层
    2.3 含煤地层
    2.4 大地构造位置及基本构造格架
        2.4.1 大地构造位置
        2.4.2 基本构造格架
3 古泥炭沼泽水介质条件与煤中灰分硫分
    3.1 沼泽水介质条件
    3.2 煤的灰分
    3.3 煤的硫分
    3.4 本章小结
4 煤系层序地层格架与古地理演化
    4.1 层序界面识别
        4.1.1 三级复合层序界面的识别
        4.1.2 最大洪泛面的识别
        4.1.3 四级层序界面的识别
    4.2 层序划分方案
    4.3 层序地层格架与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4.3.1 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4.3.2 层序地层特征分析
    4.4 岩相古地理
    4.5 煤层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规律
    4.6 本章小结
5 煤层(群)发育规律及其主控因素
    5.1 煤层丰度与主要可采煤层特征
        5.1.1 含煤地层的煤层丰度
        5.1.2 主要可采煤层特征
    5.2 主要可采煤层的空间分布与厚度变化
        5.2.1 2#煤层
        5.2.2 3#煤层
        5.2.3 5#煤层
        5.2.4 11#煤层
    5.3 煤层发育规律的主控因素
        5.3.1 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
        5.3.2 聚煤盆地基底的沉降速度
        5.3.3 古地理沉积环境
        5.3.4 后期冲刷与构造变动
    5.4 本章小结
6 煤系构造变动与煤层变质作用
    6.1 后期构造变动与煤层赋存状态
        6.1.1 聚煤后的构造活动特征
        6.1.2 煤系煤层的赋存状态
    6.2 矿区赋煤区块的划分及其构造特征
    6.3 煤的变质作用与煤级分布
    6.4 本章小结
7 韩城矿区成煤系统及其基本特征
    7.1 成煤系统的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7.1.1 成煤系统的划分
        7.1.2 成煤系统的基本特征
    7.2 成煤系统单元的划分及其基本特征
        7.2.1 成煤系统单元的划分
        7.2.2 成煤系统单元的基本特征
    7.3 煤层赋存规律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韩城矿区11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岩溶水研究现状
        1.2.2 煤矿防治水研究现状
        1.2.3 韩城矿区岩溶水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及气象条件
    2.2 区域地层与构造概况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况
        2.3.0 矿区水文地质边界
        2.3.1 矿区地下水系统
        2.3.2 矿区主要含(隔)水层
3 韩城矿区11号煤层底板奥灰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3.1 矿区岩溶发育特征
        3.1.1 岩溶的发育情况
        3.1.2 岩溶发育与构造的关系
    3.2 奥灰水富水性规律
        3.2.1 富水性评价方法
        3.2.2 富水性评价
    3.3 奥灰水的水质特征
        3.3.1 奥灰水的水质特征
        3.3.2 奥灰水矿化度分布特征
        3.3.3 水化学分区
    3.4 奥灰水的补迳排条件
        3.4.1 补给
        3.4.2 径流
        3.4.3 排泄
        3.4.4 奥灰水流场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韩城矿区11号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4.1 FLAC~(3D)介绍
    4.2 模型的建立
        4.2.1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4.2.2 计算范围与网格划分
    4.3 应力平衡与模拟开挖
    4.4 底板受采动影响破坏模拟
        4.4.1 煤层采动底板影响深度
        4.4.2 不同宽度工作面模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韩城矿区11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
    5.1 矿井突水因素
        5.1.1 充水水源
        5.1.2 充水通道
        5.1.3 充水强度
    5.2 矿井水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5.3 矿井突水单因素评价
    5.4 11号煤层奥灰岩底板突水危险性分区
        5.4.1 带压区划定
        5.4.2 底板水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5.4.3 底板奥灰岩水害危险性分区
        5.4.4 评价结果的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韩城矿区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地质构造研究理论与方法
        1.2.2 煤田构造研究理论与方法
        1.2.3 韩城矿区相关研究
        1.2.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矿区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2 地层及含煤地层特征
        2.2.1 地层
        2.2.2 含煤地层
    2.3 基本构造格架
        2.3.1 大地构造位置
        2.3.2 基本构造格架
3 矿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
    3.1 构造类型
        3.1.1 断层
        3.1.2 褶皱
        3.1.3 节理
        3.1.4 层滑
    3.2 构造走向分组
        3.2.1 褶皱的走向
        3.2.2 断层的走向
        3.2.3 节理的走向
    3.3 构造等级划分
        3.3.1 褶皱的规模
        3.3.2 褶皱的级次
        3.3.3 断层的规模
        3.3.4 断层的级次
    3.4 各级各类构造之间的关系
        3.4.1 褶皱与断层的关系
        3.4.2 褶皱与层滑的关系
        3.4.3 断层与层滑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矿区构造组合型式
    4.1 褶皱的平面组合型式
    4.2 断层的平面组合型式
        4.2.1 平行式组合型式
        4.2.2“入”字型组合型式
        4.2.3 雁列式组合型式
    4.3 断层的剖面组合型式
        4.3.1 阶梯式组合型式
        4.3.2 地堑式组合型式
        4.3.3 地垒式组合型式
        4.3.4 叠瓦式组合型式
    4.4 本章小结
5 矿区构造的形成与改造
    5.1 构造的形成
        5.1.1 印支期-近东西向构造形成期
        5.1.2 燕山期-NE向构造形成期
        5.1.3 喜山期-伸展构造形成期
    5.2 构造的复合关系
        5.2.1 后期构造对前期构造的改造
        5.2.2 前期构造对后期构造的限制
        5.2.3 后期构造与前期构造的叠加
    5.3 本章小结
6 矿区构造分区(带)及分层特征
    6.1 构造分区(带)特征
        6.1.1 构造的东西分带
        6.1.2 构造的南北分区
    6.2 各煤层构造发育特征
        6.2.1 桑树坪井田
        6.2.2 下峪口井田
        6.2.3 象山井田
    6.3 小断层垂向发育规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华北型煤田奥灰顶部岩层隔水性能及利用与注浆改造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华北型煤田奥灰顶部含隔水性相关研究
        1.2.2 奥灰顶部注浆改造相关研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华北型煤田奥陶系灰岩古沉积环境及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2.1 华北型煤田古沉积环境演化
    2.2 华北型煤田奥陶系岩溶发育特征
3. 华北型煤田奥灰顶部含隔水特性研究
    3.1 华北型煤田奥灰顶部岩层富水性平面分区研究
        3.1.1 奥灰顶部岩层富水性影响因素分析
        3.1.2 奥灰顶部岩层富水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3.1.3 典型煤矿区奥灰顶部岩层富水性评价实例
    3.2 华北型煤田奥灰顶部岩层含隔水性垂向分带研究
        3.2.1 奥灰顶部岩层含隔水性垂向三带划分
        3.2.2 典型矿区奥灰顶部岩层含隔水性垂向分带实例分析
4. 奥灰顶部风化充填带作为隔水层可利用性研究
    4.1 奥灰顶部风化充填带地层的形成演化与空间分布特征
    4.2 奥灰顶部风化充填带作为隔水层可利用性实验研究
        4.2.1 岩石强度实验
        4.2.2 岩石渗透性试验
        4.2.3 不同矿区奥陶系顶部灰岩阻水能力及岩石强度实验研究
    4.3 奥灰顶部风化充填带作为隔水层可利用性的现场试验研究
5. 奥灰顶部利用与注浆改造层段选择准则研究
    5.1 奥灰顶部注浆改造层段选择准则
    5.2 奥灰顶部注浆改造层段优选准则中保护层厚度研究
    5.3 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方法研究
        5.3.1 常用底板破坏深度预测模型及存在的问题
        5.3.2 底板破坏深度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5.3.3 底板破坏深度预测
6. 奥灰顶部注浆改造关键技术研究
    6.1 粉煤灰基奥灰顶部注浆材料配比实验研究
    6.2 奥灰顶部岩溶裂隙介质浆液扩散规律研究
        6.2.1 浆液的流型和粘度的时变性
        6.2.2 静水条件下水平单裂隙注浆扩散模型
        6.2.3 基于浆液粘度时变性的注浆扩散模型
7. 奥灰顶部利用与注浆改造工程实例研究
    7.1 奥灰顶部利用工程实例研究
    7.2 奥灰顶部利用与注浆改造工程应用研究
8.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韩城矿区兴隆煤矿带压开采可行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水文地质特征
    1.1 地层主要含水层及奥灰水补径排条件
    1.2 奥灰岩的主要特征
2 带压开采评价
    2.1 评价方法
    2.2 带压开采评价
3 结论

(9)新河矿井水害初步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地质概况
    1.1 水文地质特征
    1.2 构造特征
2 矿井水害分析
    2.1 可能导致的水害分析
    2.2 地下水可能导致的水害
    2.3 断层可能导致的水害
3 水害防治技术
    (1) 补充水文地质勘探。
    (2) 完善矿井地下水位监测系统。
    (3) 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分析整理。
    (4) 利用物探技术、查清水文地质条件。
    (5) 采掘工作面探放水与煤柱留设。
    (6) 采煤工作面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
4 结 语

(10)二1煤层底板突水原因及其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2 二1煤层底板突水情况
3 煤层底板突水原因分析
4 寒灰水害防治措施
    4.1 疏水降压
    4.2 底板注浆加固
        (1) 注浆工艺流程。
        (2) 注浆钻孔布置。
        (3) 钻孔施工顺序。
        (4) 注浆方式。
        (5) 注浆材料。
        (6) 钻探工程验证。
5 结语

四、盘龙井田11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韩城矿区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的辨识与致灾危险度评价[D]. 王锐.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2]陕西盘龙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量预测研究[J]. 魏晓,麻银娟,李涛.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09)
  • [3]华蓥山矿区H2S成因类型识别及异常富集控制因素研究[D]. 温洁洁. 河南理工大学, 2018(01)
  • [4]韩城矿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成煤系统研究[D]. 杜少华. 西安科技大学, 2018(02)
  • [5]韩城矿区11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D]. 杨韬.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2)
  • [6]韩城矿区地质构造的几何学解析[D]. 梁倩文. 西安科技大学, 2017(02)
  • [7]华北型煤田奥灰顶部岩层隔水性能及利用与注浆改造关键技术[D]. 王皓.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2016(04)
  • [8]韩城矿区兴隆煤矿带压开采可行性评价[J]. 张卫萍. 陕西煤炭, 2014(01)
  • [9]新河矿井水害初步分析与评价[J]. 张守瑞,李文军,杨海涛. 采矿技术, 2011(06)
  • [10]二1煤层底板突水原因及其防治[J]. 冯福元. 中州煤炭, 2011(04)

标签:;  ;  

盘龙矿11号煤层底板突水系数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