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27例诊治体会

结核性脑膜炎27例诊治体会

一、27例结核性脑膜炎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梁建琴,陈志[1](2022)在《糖皮质激素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抗细菌内毒素和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能够减轻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变态反应所致的免疫损伤。但糖皮质激素在迅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结核病存在不合理现象,因此,亟需规范糖皮质激素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应用。本共识简要介绍了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核病的优势和基本原则,提出必要时在强力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应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腹膜炎、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等的推荐意见,以及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强调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结核病应慎重并严格掌握适应证,权衡利弊,规范使用。

岑贞颐[2](2021)在《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颅内感染并颅内压升高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血浆钙连接蛋白B(Plasma Calnexin 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乳酸LA(Lactic Acid,LA)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以及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颅内感染并颅内压升高的患儿96例为病例组;按脑脊液压力升高水平分为轻度升高组和重度升高组两个亚组,选取同期同年龄段的健康体检儿童96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S100B、NSE、LA水平及其与临床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重度升高组患儿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视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61.9%、85.7%、76.2%和57.1%,轻度升高组为24.1%、59.3%、31.5%和18.5%;重度升高组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和视乳头水肿的发生率均高于轻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月~3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117.48±9.81mm H2O,重度升高组为159.53±12.42 mm H2O;4~6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192.40±9.27 mm H2O,重度升高组为272.62±21.81mm H2O;7~15岁患儿轻度升高组脑脊液压力为234.44±24.46 mm H2O,重度升高组为299.10±26.49mm H2O。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重型病例脑脊液压力均值高于同组的轻型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重度升高组血乳酸(LAC)、C反应蛋白(CRP)、脑钠尿肽(BNP)、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肌酐、脑脊液乳酸(CSF-LA)水平较轻度升高组高,重度升高组血PH值、碳酸氢盐、脑脊液氯水平、血纤维蛋白原(Fbg)较轻度升高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升高组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脑脊液细胞总数、中性细胞比例、单核细胞比例、乳酸脱氢酶(LDH)、脑脊液葡萄糖、脑脊液蛋白定量与轻度升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96例患儿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异常检出率为67.8%(65例),其中重度升高组为78.6%(33例),轻度升高组为38.9%(21例),重度升高组头颅MRI影像学改变高于轻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MRI及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病灶检出率,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亚组血清S100B、NSE及LA水平变化特征为对照组<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S100B、NSE、LA水平为轻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病因组血清和脑脊液S100B、NSE、LA水平为结脑组>化脑组>病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以CSF-LA为因变量,S100B和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1)相关分析:血清S100B与CSF-LA定量(r=0.381,P=0.000),脑脊液S100B与CSF-LA定量(r=0.350,P=0.001);血清NSE与CSF-LA定量(r=0.348,P=0.001),脑脊液NSE与CSF-LA定量(r=0.297,P=0.003);均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以脑脊液压力为因变量,S100B和NSE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为自变量,应用线性回归分析:(2)相关分析:血清S100B与脑脊液压力(r=0.472,P=0.000),脑脊液S100B与脑脊液压力(r=0.464,P=0.000);血清NSE与脑脊液压力(r=0.579,P=0.000),脑脊液NSE与脑脊液压力(r=0.593,P=0.000)均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7)回归分析:以血清S100B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血清S100B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12(P<0.05);以脑脊液S100B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脑脊液S100B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31(P<0.05)。以血清NSE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血清NSE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0.196(P<0.05);以脑脊液NSE为自变量,CSF-LA定量为因变量做线性回归分析,脑脊液NSE可以显着影响CSF-LA定量,非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128(P<0.05)。结论:(1)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的脑脊液压力与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相关性,脑脊液压力升高值越大,患儿临床表现越严重,合并各器官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越高。(2)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头颅MRI无特异性改变,但颅内压升高越明显,MRI异常检出率相对较高。(3)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可正向影响CSF-LA定量,即血清和脑脊液中的S100B、NSE越高,CSF-LA定量越高,脑脊液压力升高也越大,患儿发展成为重度感染性颅内高压的可能性越大。(4)血清及脑脊液中S100B、NSE、LA含量水平对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的早期诊断、提高治疗效果、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张梦瑶[3](2021)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是一类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凭经验治疗,现有的检测方法常常造成漏诊、误诊,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精准的检测方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脑脊液mNGS的阳性检出率、检出病原体谱、常规检测方法的检出结果,对比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的差异性,来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指导临床做到早期识别疾病、早期诊断疾病、早期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并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使广大患者受益。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0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并送检脑脊液mNGS检测的病例36例,包括病毒性脑炎/脑膜炎16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脑囊虫病1例,病原体不明确的感染性脑炎/脑膜炎7例。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术,收集并分析脑脊液的mNGS结果、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培养/血培养、神经影像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资料。利用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Mc Nemar检验)比较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差异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为(42.25±17.59)岁,前驱感染主要为感冒、受凉、腹泻,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癫痫发作,首发症状主要是头痛、发热。2.3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检出以下病原体DNA特异性序列:病毒10例(10/36,27.78%),分别为人类疱疹病毒3型5例,人类α疱疹病毒1型2例,人类疱疹病毒4型1例,人类β疱疹病毒6A型1例,人类β疱疹病毒7型1例;细菌9例(9/36,25.00%),其中链球菌属4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真菌1例(1/36,2.78%),为新型隐球菌;寄生虫1例(1/36,2.78%),为猪链状带绦虫。mNGS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并符合临床诊断的例数为21例,真阳性率为58.33%(21/36);假阳性3例(3/36,8.33%),其中细菌2例(2/36,5.56%),真菌1例(1/36,2.78%);mNGS未检出病原体但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有12例(12/36,33.33%)。3.3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送检mNGS的病例中34例有背景菌污染,检测出的细菌有痤疮丙酸杆菌25例(73.53%),人葡萄球菌24例(70.59%),检出序列数最多的G+菌是痤疮丙酸杆菌(7例),序列数最多的G-菌是危险罗尔斯顿菌(6例),所检出背景菌以细菌为主,检出的这些病原体尚未达到诊断阳性感染的标准。4.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mNGS检出10例病毒感染,其中1例人类α疱疹病毒1型、2例人类疱疹病毒3型和1例人类β疱疹病毒6A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的肋间和后腰部发现疱疹,1例人类疱疹病毒3型、1例人类疱疹病毒4型的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协助诊断疱疹病毒感染;mNGS检出9例细菌感染,其中2例链球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呈阳性,2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患者脑脊液和血培养均为阳性,1例肺炎克雷伯菌的脑脊液培养呈阳性,1例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有结核个人接触史;mNGS检出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墨汁染色阳性。5.以临床诊断为判断标准时,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为25.00%,mNGS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为58.33%。脑脊液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 Nemar检验,p=0.002),mNGS的敏感度明显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结论:1.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上与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相比更为敏感,可起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人死亡率、致残率。2.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中检出病原菌谱主要以病毒和细菌为主,对于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在读取病原体结果的时候要注意背景菌的存在,以免干扰最终的诊断。

黄向群[4](2021)在《脑脊液降钙素原、乳酸与乳酸/糖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监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的降钙素原(PCT)、乳酸(LA)、乳酸/糖(LA/GLU)和传统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各指标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采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的开颅术后疑似颅内感染的发热患者152例,在诊治过程中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79例患者,并将其分为2大组:颅内感染组(A+B组)和非颅内感染组(control组),其中颅内感染组又根据患者在第3天的体温改善情况、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又将颅内感染组(A+B组)分为感染控制组(A组)和感染未控制组(B组)。其中B组患者在第3天的症状体征和体温均未改善,予以立即更换抗生素治疗。各分组中,病例数分布如下:颅内感染组(A+B组)共34例(感染控制组21例,感染未控制组13例),非颅内感染组共45例。其中颅内感染组(A+B组)的疾病类型组成有:自发性脑出血26例,颅脑外伤性脑出血2例,颅脑肿瘤3例,脑积水3例。非颅内感染组(control组)的疾病类型组成有:自发性脑出血34例,颅脑外伤性脑出血2例,颅脑肿瘤4例,脑积水5例。在各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相关的脑脊液、血液样本采集和临床实验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后,分别在第1、3、5、7、14天采集在开颅术后怀疑是颅内感染的患者的脑脊液和外周静脉血样本,其中怀疑是颅内感染的主要特征为发热和类似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对采集的脑脊液样本行脑脊液PCT、LA、常规、生化等检查,同时计算出各自脑脊液乳酸/糖(Lactate/Glucose,LA/GLU);对采集的血液样本行血糖、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其中的检测方法如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脑脊液PCT;采用“终点比色法”检测脑脊液LA;采用血常规分析仪自动检测脑脊液和血液常规;采用DT3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脑脊液和血液生化、糖。结果:(1)在颅内感染组(A+B组)与非颅内感染组(control组)患者脑脊液与血液检测第1天:颅内感染组(A+B组)的脑脊液PCT、脑脊液LA、脑脊液LA/GLU、脑脊液糖、脑脊液糖/血糖、脑脊液蛋白、脑脊液WBC水平均高于非颅内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颅内感染组患者的脑脊液PCT、LA、LA/GLU水平显着高于非颅内感染组,脑脊液糖水平显着低于非颅内感染组,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1)。对脑脊液PCT、LA和LA/GLU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得知:脑脊液PCT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 urve,AUC)为0.887,阈值为0.235ng/m L,敏感度为94.10%,特异度为75.60%;脑脊液L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6,阈值为3.115mmol/L,敏感度为91.20%,特异度为77.80%;脑脊液LA/GLU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阈值为1.694,敏感度为70.6%,特异度为93.3%。(2)在颅内感染控制组(A组)与颅内感染未控制组(B组)患者脑脊液PCT动态监测的第1、3、5、7、14天:在感染控制组早期,两组患者脑脊液PCT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脑脊液PCT先由相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变成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后又恢复相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4、图5。(3)在颅内感染控制组(A组)与颅内感染未控制组(B组)患者脑脊液LA动态监测的第1、3、5、7、14天:患者在监测早期(第1天)和后期(第14天)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而在中期(第3、5天)两组患者的差异较为明显(P<0.0001),中期后段(第7天),两组患者差异则并不明显(P>0.05)详见表5、图6。(4)在颅内感染控制组(A组)与颅内感染未控制组(B组)患者脑脊液LA/GLU动态监测的第1、3、5、7、14天:两组患者在监测的早期(第1天)和后期(第7、14天)的脑脊液LA/GLU都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监测的中期(第3、5天),两组患者的脑脊液LA/GLU比值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01)。其折线图显示,B组患者的脑脊液LA/GLU在第3天未控制时显着上升,在更换抗生素后,则有所下降,直至接近A组患者水平,详见表6、图8、图9。结论:(1)患者的脑脊液PCT、LA、LA/GLU对患者的颅内感染均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2)在14天动态监测研究中发现,脑脊液PCT、LA、LA/GLU 3项指标均具有病情评估能力,且与脑脊液PCT相比,脑脊液LA、LA/GLU具有更好的病情评估能力。(3)脑脊液LA、LA/GLU具有与脑脊液糖类似的ROC曲线,其结果提示,与脑脊液LA、脑脊液GLU相比,脑脊液LA/GLU更高的颅内感染辨别能力。

裴宁,裴荣[5](2020)在《41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总结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4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1例患儿中,31例(75. 6%)患儿有发热症状,24例(58. 5%)患儿合并其他部位结核,其中20例(48. 8%)合并粟粒性肺结核。29例患儿行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检查,其中21例(75%)为阳性。所有患儿均行头颅MR或CT检查,以颅内多发病变及脑积水最为常见。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以发热常见,大部分患儿合并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病,T-SPOT阳性率较高,对诊断有较好的辅助意义。

梅文霞[6](2020)在《联用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研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联用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德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这22例患儿分为对比组(n=7)和研究组(n=15)。为对比组患儿联用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和甘露醇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研究组患儿联用异烟肼和地塞米松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住院的时间、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头痛症状持续的时间、颈亢症状持续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对比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住院的时间、发热症状持续的时间、头痛症状持续的时间及颈亢症状持续的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比组患儿相比,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缩短患儿住院的时间。

张欢[7](2020)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产生、吸收失衡和(或)脑脊液循环受阻,引起脑脊液循环动力学异常,导致脑脊液在脑室、蛛网膜下腔异常积聚,使其部分或全部异常扩大者[1]。脑积水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1%~1.5%,且随人口数量的增长而递增[2]。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年龄范围广泛,从新生儿到成人均可发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脑积水。继发性脑积水多见于颅脑外伤、出血、肿瘤、感染等[3]。脑积水患者临床表现为颅高压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复视、眩晕等,或出现步态不稳、痴呆、尿失禁“三联症”,或颅内原发病治疗后意识好转的患者逐渐又出现意识障碍加重。脑室腹腔分流术是当前治疗脑积水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4-6]。脑积水患者尽早行分流手术有更好的预后[7]。因此,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术后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术后近期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术前颅内感染是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绝对禁忌症[8]。但是对于颅内感染尤其是隐匿性的颅内感染的诊断通常比较困难。临床上以脑脊液细菌培养作为颅内感染诊断的金标准,但是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临床上很多脑积水患者亟需手术治疗,往往不能通过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指导手术。对于绝大多数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的患者,需通过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氯、葡萄糖及蛋白指标并结合临床症状(发热)及体征(脑膜刺激征)进行综合判断是否为颅内感染。因此,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断困难重重,并无统一标准,存在假阴性假阳性等问题[9,10]。神经外科手术术后发热症状较为常见,是诊断颅内感染的诊断至关重要的指标,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鲜见报道。大部分脑积水患者都处于亟需手术改善症状的阶段,而是否存在颅内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氯、葡萄糖及蛋白指标并不在正常范围内,但因病情需要,仍然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术后并未出现颅内感染而拔除分流管。因此,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索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葡萄糖及蛋白质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探索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热症状与术后感染的关系,为脑脊液异常的脑积水患者指导合适的手术时机,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抗感染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第一章 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概述目的概述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方法经过文献调研,对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概述。结果文献综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包括脑积水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病因、病原学分布、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结论脑积水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尽早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并无统一标准,对于确诊或可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应尽早抗感染治疗。第二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研究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葡萄糖及蛋白质异常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010年至2018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27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术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葡萄糖和蛋白质指标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72例患者,术后6月内出现感染25例(9.19%),其余247例(90.81%)未感染。患者低龄(OR=1.019,P=0.063,95%CI:0.999-1.039)和术前脑脊液中低葡萄糖水平(OR=2.185,P=0.035,95%CI:1.055~4.522)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以上两种因素综合后的曲线下的面积为0.688(95%CI:0.578-0.798)。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与性别、原发病、术前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和蛋白质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关系。结论低龄脑积水患者手术治疗应格外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术后感染。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与脑脊液中白细胞、氯化物、蛋白质水平异常无关,与脑脊液中葡萄糖水平有关,应待葡萄糖水平正常后再行分流手术。第三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目的观察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探讨其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272例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根据术后出现颅内感染的时间将感染患者分为早期感染组和延迟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3、5、7天的体温及发热情况。结果272例患者中发生颅内感染25例(9.19%)(早期感染21例,延迟感染4例),未感染247例(90.81%)。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患者术后第3、5、7天发热率较高,体温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感染组与延迟感染组患者术后当天,术后第1、3、5、7天发热率及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发热率较高,体温下降较快,自第3天起仍有发热则与术后感染关系密切,对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应提早考虑抗感染治疗。

麦迪娜·阿地里[8](2020)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与血清5’-核苷酸酶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不同指标诊断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作用,重点探讨脑脊液腺苷脱氨酶(CSF-ADA)与血清5’-核苷酸酶(5’-NT)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记录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0例TBM患者与36例病毒性脑膜炎(VM)患者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TBM组与VM组一般资料、脑脊液、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TBM组与VM组性别、年龄无显着性差异(P>0.05)。TBM组入院时的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脑脊液细胞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与VM组有差异(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当CSF-ADA>4.40U/L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957,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89%,95%可信区间(CI)为(0.916-0.997)。当血清5’-NT>4.85U/L时,AUC为0.840,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70%,95%CI为(0.750-0.931)。当CSF-ADA>4.40U/L和血清5’-NT>4.85U/L,只要符合一项即可诊断为TBM时,灵敏度为97.5%,特异度为73.5%,阳性似然比为3.68,阴性似然比为0.03。结论:在TBM的诊断中,CSF-ADA与血清5’-NT可以单独起到快速、简单、相对准确的诊断作用。CSF-ADA与血清5’-NT联合用于TBM的诊断时,若两项指标同时升高或至少一项升高,应尽早怀疑TBM,同时要结合临床表现、其他脑脊液、血液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陈施梦,彭镜,邓小鹿,吴丽文,熊娟,段浩林,彭盼,尹飞[9](2019)在《脑室分流术在感染后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脑室分流术在感染后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脑室分流术的脑膜炎后脑积水患儿24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起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手术方式、并发症及后遗症等。结果:24例患儿,痊愈8例,遗留轻微后遗症11例,严重后遗症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2例(细菌性脑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后遗症以癫痫、智力损害、视听损害为主。结论:脑室分流术对脑膜炎后脑积水患儿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是治疗感染后脑积水的重要方法。

倪明月[10](2019)在《肺结核患者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位于我国传染病的第二位,结核病患者通常伴有代谢异常。本研究探讨肺结核患者存在骨代谢(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和营养状况的异常,通过分析其异常是否可以用于评估结核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指标;为进一步通过补充维生素D3、钙及室外运动等改善骨代谢的方法,及改善营养失衡,判断是否有利于结核病患者的恢复,甚至可以缩短疗程、改善预后等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07月0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125例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男91例,女34例;按年龄分组,其中18-39岁组:男18例,女12例;40-59岁组:男24例,女11例;60-79岁组:男49例,女11例。95例复治肺结核患者中,男57例,女38例;按年龄分组,18-39岁组:男11例,女9例;40-59岁组:男20例,女15例;60-79岁组:男26例,女14例。同时纳入120例正常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4例,女56例;按年龄分组,18-39岁组:男10例,女10例;40-59组:男15例,女35例;60-79组:男29例,女21例。实验室检查:(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质谱法测定钙磷等,在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含量,计算钙磷元素指标的中位数(四方位数),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与对照组钙磷元素之间的差异,初步探讨钙磷元素与肺结核的关系;(2)测定碱性磷酸酶在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含量,计算ALP指标的中位数(四方位数),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与对照组各元素之间的差异,初步探讨碱性磷酸酶与肺结核的关系;(3)测定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前白蛋白(pre-serum albumin)在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数值,计算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指标的中位数(四方位数),分析初治肺结核患者、复治肺结核与对照组各数值之间的差异,探讨白蛋白与肺结核的关系。结果:1钙测定结果:(1)18-3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钙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2)40-5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钙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钙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2磷测定结果:(1)18-39岁组:复治肺结核组分别与对照组及初治肺结核组磷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复治肺结核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2)40-5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磷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磷测定值有差异(P<0.05),并且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亦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3碱性磷酸酶测定结果:(1)18-3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ALP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2)40-59岁组:复治肺结核组分别与对照组及初治肺结核组ALP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复治肺结核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ALP测定值有差异(P<0.05),并且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亦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4白蛋白测定结果:(1)18-3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白蛋白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2)40-5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白蛋白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白蛋白测定值均有显着差异(P<0.001);5前白蛋白测定结果:(1)18-3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前白蛋白测定值均有显着差异(P<0.001);(2)40-5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前白蛋白测定值有差异(P<0.05),特别是对照组与复治肺结核组差异显着(P<0.001),并且初治肺结核组与复治肺结核组亦有差异(P<0.05);(3)60-79岁组:对照组分别与初治肺结核组及复治肺结核组前白蛋白测定值均有显着差异(P<0.001);结论:各年龄段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钙、磷元素和碱性磷酸酶均有差异(P<0.05),特别是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提示肺结核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各年龄段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差异(P<0.05),特别是复治肺结核患者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01),提示肺结核患者存在营养状况异常。初治肺结核和复治肺结核患者,血清中钙磷元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和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有差异,尤其是血清磷元素、碱性磷酸酶水平和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差异显着(P<0.01),提示复治肺结核患者骨代谢及营养状况异常程度更为明显。

二、27例结核性脑膜炎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7例结核性脑膜炎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糖皮质激素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结核病的定义和分类
二、GCs概述
    (一)GCs种类
    (二)GCs的生理和药理作用
三、GCs辅助治疗结核病
    (一)GCs辅助治疗结核病的基本原则
    (二)GCs辅助治疗结核病的剂量、用法和疗程
    (三)GCs在辅助治疗结核病中的应用
        1. 结核性脑膜炎:
        2. 结核性心包炎(tuberculous pericarditis):
        3. 结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 pleurisy):
        4. 结核性腹膜炎(tuberculous peritonitis):
        5.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hematogenous disseminate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6. 结核性干酪性肺炎(tuberculosis caseous pneumonia):
        7. 眼结核:
        8. 喉结核:
        9. 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
        10. 结核病合并相关疾病:
    (四)下列情况慎用GCs[4]
四、GCs与抗结核药物的相互作用
五、GCs在结核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4]
    1. 停药反应:
    2. 反跳现象:
    3. 诱发或加重感染:
    4. 诱发和加重溃疡:
    5. 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六、GCs应用于结核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1. 防止交叉过敏:
    2. 使用GCs时可酌情采取的措施:
    3. 合理选择GCs的品种和剂型:
    4. 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
    5. 防止停药反跳:

(2)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起病初期临床表现差异比较
    2.2 常规实验室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儿颅脑MRI与CT病灶检出率比较
    2.4 各年龄段两组患儿脑脊液压力变化比较
    2.5 三种脑炎轻型病例和重型病例脑脊液压力比较
    2.6 各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LA水平比较
    2.7 三种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B、NSE、LA水平比较
    2.8 患儿S100B、NSE在血清和脑脊液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起病初期临床表现特点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对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2 颅脑MRI检查对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3 血清和脑脊液NSE、S100B,LA对早期预测感染性颅内高压的意义
    3.4 S100B、NSE及LA在血清和脑脊液中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PCT、S100B、NSE及MRI在儿童感染性颅内高压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3)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1.2 入选标准
        2.1.3 伦理支持与知情同意
    2.2 研究方法
        2.2.1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2.2.2 脑脊液mNGS的病原体检出结果的记录
        2.2.3 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
        2.2.4 脑脊液 mNGS 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敏感度
        2.2.5 分析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的差异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分析
    3.2 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脑脊液mNGS的病原体检出结果
    3.3 脑脊液mNGS的背景菌检出结果
    3.4 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测结果与临床验证
    3.5 脑脊液 mNGS 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及其差异
第四章 讨论
    4.1 传统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
    4.2 mNGS 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及其差异
    4.3 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
    4.4 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中的应用
        4.4.1 脑脊液mNGS检出病原体谱和阳性检出率
        4.4.2 脑脊液mNGS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4.4.3 脑脊液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脑脊液降钙素原、乳酸与乳酸/糖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颅内感染的背景介绍
    1.2 颅内感染的常用诊断指标
    1.3 PCT、LA的理化性质及研究现状
        1.3.1 脑脊液PCT的理化性质及研究现状
        1.3.2 脑脊液LA的理化性质及研究现状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
        2.2.1 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样本采集
    2.4 主要仪器及检测方法
        2.4.1 脑脊液PCT的检测
        2.4.2 脑脊液LA的检测
        2.4.3 脑脊液和血液的常规生化检测
    2.5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的各项指标比较
    3.3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检测第1天脑脊液PCT、LA、LA/GLU、糖、蛋白水平的效能
    3.4 感染控制组和感染未控制组在检测第1、3、5、7、14天脑脊液PCT、LA、LA/GLU水平的动态变化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颅内感染基本资料
    4.2 脑脊液PCT
    4.3 脑脊液LA
    4.4 脑脊液LA/GLU
    4.5 脑脊液常规生化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脑脊液检测指标对颅内感染诊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41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患儿基本情况
    2.2 临床表现
    2.3 合并症情况
    2.4 影像学情况
    2.5 实验室检查
    2.6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6)联用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研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讨论

(7)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脑积水与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概述
    1.1 脑积水
    1.2 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指标异常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及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3.1 前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及分析
    3.4 讨论
全文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写词简表
硕士研宄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脑脊液腺苷脱氨酶与血清5’-核苷酸酶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脑室分流术在感染后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手术时机的选择
    1.4 随访及预后评估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2 脑脊液结果
    2.3 病原学结果
    2.4 并发症
    2.5 影像学资料
    2.6 术前内科治疗脑积水
    2.7 术前、术后临床症状比较
    2.8 手术并发症
    2.9 远期随访及预后
3 讨 论

(10)肺结核患者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资料来源
    2.研究对象
    3.治疗方案
    4.检查方法
    5.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四、27例结核性脑膜炎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糖皮质激素在结核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专家共识[J]. 梁建琴,陈志. 中国防痨杂志, 2022(01)
  • [2]感染性颅内高压患儿血清及脑脊液S100B、NSE、LA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 岑贞颐.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3]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张梦瑶. 河北大学, 2021(09)
  • [4]脑脊液降钙素原、乳酸与乳酸/糖对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疗价值[D]. 黄向群. 南昌大学, 2021(01)
  • [5]41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分析[J]. 裴宁,裴荣.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0(03)
  • [6]联用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研析[J]. 梅文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0(11)
  • [7]脑室腹腔分流术前脑脊液参数异常、术后体温变化与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张欢.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脑脊液腺苷脱氨酶与血清5’-核苷酸酶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D]. 麦迪娜·阿地里.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脑室分流术在感染后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J]. 陈施梦,彭镜,邓小鹿,吴丽文,熊娟,段浩林,彭盼,尹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11)
  • [10]肺结核患者骨代谢和营养状况的临床研究[D]. 倪明月. 皖南医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结核性脑膜炎27例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