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议论文

西南联合大学议论文

问:从历史,世界,文化,思想角度述西南联大成功的意义
  1. 答:历史:日军全面侵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和沿海名校南迁
    世界:全校集中了各校优秀的教授,其中不乏留学海外的优秀人才
    文化和思想:
    西南联大提倡师生平等对话和进行启发式教学,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自由选课。一份资料显示,每当学年伊始,教务处公布全部课程,无数的课程单把好几堵墙壁都贴满了。学生们一连几天,在课程表前挤来挤去,记下自己要选的、想听的课程。工学院学生有的走好几里路到校本部听文科的课。学生中跨系听课现象蔚成风气。由于师资充裕,常常几位教授同时开讲一门课程,如一年级国文课,全校共同必修。讲课的教师中有李广田、沈从文、余冠英等十来位教师,讲授各有特色,风格观点纷呈,师承流派各异。在西南联大,教授按自己的理解讲课,学术思想得以自由充分发挥,学生们也可以在充分自由选课中受到学术自由的熏陶。
    和国家民族同命运、共呼吸的精神,其实正是中国大学具有的精神力量之所在。而西南联大的精神正是在那个危亡时刻,中国现代的知识和价值的传承的象征。
    西南联合大学给我们留下的这个遗产,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可以概括成是一个独立思想、自由精神这样一个风气,或者说这样一种学术传统,非常值得当代大学去学习。
  2. 答:没有那么复杂。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家和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才。
问:西南联大的故事备受推广,这个故事为什么值得年轻人去看?
  1. 答:我们知道,西南联大的故事备受推广,这个故事真的非常适合年轻人去看。要知道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是中国在抗战时期在昆明这个地方设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这里发生了非常多的故事。
    一、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等大学迁至到昆明而建造成的。
    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等大学迁至到昆明而建造成的。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存中国教育精华免遭毁灭,所以很多高等学校的学子们全部迁移到了这里,成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真的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学。
    二、西南联大一共存在了八年,从抗战时期到抗战时期结束。
    西南联大一共存在了八年,从抗战时期到抗战时期结束,所以也等于成立了很久了。西南联大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实像这样的西南联合大学可以给我们一种思考,那就是将这些优秀学子碰撞在一起,其实也冒出了非常多的火花。其实有很多讲述西南联合大学的电影和纪录片,当你深入了解之后,你会发现在那个民族危机存亡的时代,这些人还在非常努力着。
    三、在那八年期间出了非常多的名人,也出了非常多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专家。
    对于当时的那些学生来说,他们身上肩负着重任,他们每天都非常的努力。在那八年期间出了非常多的名人,也出了非常多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专家,也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这些学生都非常的杰出。西南联合大学现在已经变成云南师范大学了,但那段历史还是历历在目的。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西南联合大学的故事是非常悠远的,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的。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2. 答:因为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那一批年轻人他们是怎么生活,怎么学习的,可以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些借鉴和激励。
  3. 答:因为这个故事在告诫人们做事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粗心大意,也不能敷衍了事。
  4. 答:因为西南联大当时的那一群年轻人,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他们不怕苦不怕难,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 答:因为在观看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多的信息,而且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感悟的。
问:如何评价历史上的西南联大?
  1. 答: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
    扩展资料:
    知名校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评选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抗战八年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1100多人,其中镌刻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背面的即达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联大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之子梅祖彦就是其中之一。 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和空军。在1942年至1945年间,为了保证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的畅通,1500名中美健儿血洒长空。根据记载,其中就有联大的从军学生。
西南联合大学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