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意识模糊、抽搐

胸痛、意识模糊、抽搐

一、胸痛、神志障碍、抽搐(论文文献综述)

谭亚男[1](2021)在《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考察朱古亭的生平,整理分析朱古亭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医学笔记遗稿,完善对朱古亭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研究内容:研究朱古亭中医思想萌芽:包括朱古亭生平及与医学的渊源。研究朱古亭的学术成就:包括朱古亭的学术论文、着作研究,以及对医学理论的新见。研究朱古亭的临床医案:包括朱古亭辨证诊治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病、肾系病、妇科病的临床经验。整理研究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结果: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朱古亭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掌握了朱古亭的学术来源、从医之路和临床经验;通过比较分析法分析了朱古亭对待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朱古亭出生于世医之家,医术精湛,遣方稳重;为人低调谦逊,刻苦专研。其教学之余,潜心着述,发表论文30余篇,不乏有对医学思想的传承与新见;出版着作《朱古亭临证录》。朱古亭临床经验丰富,对肺系病、脾胃病、心肝病、肾系病、妇科病等各类病症都分型细致精确,病机治法相宜,制方平稳轻灵。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所含理论中涉及多种病症,关于肾病的见解补充了《朱古亭临证录》肾病医案的不足,使笔者能更好的研究朱古亭临床经验。结论:朱古亭为浙江名老中医,虽逝世多载,其医术医德仍存于后人心中。本文通过研究朱古亭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助于完善浙派中医的内容,更是对理论及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郑志攀,周仲瑛,叶放,周学平[2](2021)在《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五大证的纲要探赜》文中研究说明首届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对外感热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造诣深厚。提出了外感热病五大证,即热、痉、厥、闭、脱。五大证若治疗准确,可使邪去毒解正复,扭转险象,否则证情险变丛生,正气溃败。周仲瑛教授根据五大证的病机提出"热辨证型,痉察虚实,厥分寒热,闭为热痰瘀,脱为气阴竭"五大辨治纲要,并对五证的兼夹复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文章拟就此学术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为外感热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陈志耿[3](2020)在《《黄帝内经》“春气者病在头”理论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黄帝内经》中“春气者病在头”理论,明确其理论本义及深层次的涵义,系统梳理其实践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学检索和理论探析的方法。具体如下:1.回归该理论所出的《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中,结合《黄帝内经太素》文本及历代注家观点进行辨析。厘清篇中与该理论相关的难点和争议点,客观把握该理论所涉及的语境及知识背景。2.考察后世医家对该理论的直接引用、阐发和临床应用情况,并辨析它们与理论原貌的异同,总结其中的规律。3.参《内经》其他篇章及历代与该理论密切相涉的内容,援引进行充实和完善,突出临床应用价值导向。结果:1.通行文本较《太素》文本有较多脱漏、讹误,使篇中“俞脏病证相对”、“季节间外内合邪发病”的理论模式变得晦然不显。篇中的“俞”,是在天人相应、同气相求思维下,据十天干应人身之理修整得来的,与五脏应四时气化相输应的体表部位。2.后世应用时,多取篇中精神实质而不拘于语境。在发挥应用过程中,理论框架得到转变,不受原发病模式及“八风”式占旧义的束缚。各概念也历经演绎,“头”从“头颈项”体表部位演绎成头颈部的“五体、器官、经脉、脑府”。“春气”则独立指代成“春令之气”、“肝气”和“风气”,并在历代的发展中不断被充实。3.“春主生发阳气”机制为“春气者病在头”理论的实质所在,在“天人相应”、“同气相求”思维的影响之下,历代医家在不自觉的体悟和应用中,为“春气者病在头”的理论涵义应用及发展积累了坚实的实践基础:(1)春气病在头:即在“春令之气”作用下,人身阳气应时生升的自稳机制易导致人身上部的病变。此概念主要源于《内经》的“脏气法时”观,是“春气者病在头”最基本的理论涵义。(2)肝气病在头:即基于肝的综合特性及经脉循行特点,病理情况下对人身上部的易侵害性。此概念主要源于《内经》的“时象测藏”思维,是“春气者病在头”最核心的理论涵义。(3)风气病在头:即表达外内风邪致病对人身上部的倾向性和多发性。其是狭义“春气病在头”的机制之一,也是“肝气病在头”的特殊理论形态。结论:“春气者病在头”理论本义为:春时风邪易首犯应肝气生发而气血趋旺的头颈项“肝之俞”。其理论实质和核心是“春主生发阳气”。由理论本义而演绎和转变出的“春气病在头”、“肝气病在头”及“风气病在头”,为其理论涵义。三者均强调了对人体上部致病的倾向性和多发性,可分而不可离。可分者,因有各自独立的形态;不可离者,因皆脱胎于“春主生发阳气”这一理论内核,多相互为病。

闵芳[4](2020)在《紧绷实验室安全弦》文中研究说明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中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从2019年第一期开始,本刊以增强现实(AR)技术为手段,以防空防灾为主线,开设媒体融合专栏。亲爱的读者们,您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直接扫描右面的二维码,安装并打开APP,就可以学习防空防灾知识,体验真实的救灾场景啦!

许玫[5](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黄鑫[6](2019)在《目的论视角下《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对传统医学的研究不断深入,人类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以中医学为代表的传统医学的优势日益显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指出,要积极参加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传统医药活动,加强中医药知识和文化对外宣传,促进其国际传播。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主干学科,理论成熟,临床治疗效果显着,在中医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外推广《中医内科学》既有利于对外普及和传播中医内科知识,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卫生水平。因此,《中医内科学》英译项目兼具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中医学历史悠久,与中国古代哲学关系密切,进行对外传播时,具有一定难度。中医文本属于科技型文本,具有语言规范、语气正式、陈述客观、准确以及专业性与逻辑性强等特点。翻译时,要保证译文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中医文本常用四字格术语,言辞简短但内涵丰富,译者要善于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如增译、释译、音译法等提高译文可读性与可理解性。《中医内科学》英译项目旨在向初学中医的留学生普及中医内科知识,翻译时应在保留中医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考虑目标语受众的阅读体验。此外,中文注重意合,而英文注重形合,译者应善于进行思维转化,保证译文的语言地道性。为保证译文的规范及术语翻译的统一性,笔者选取弗米尔的翻译目的论作为翻译项目指导理论,并以目的原则为总指导原则,兼顾连贯原则与忠实原则,保证翻译实践中的理论统一性与一致性。笔者负责《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的翻译内容,并基于此翻译内容,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践报告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翻译项目简介,包括项目背景、项目来源、项目意义、文本介绍与项目要求。第二章为译前准备,包括术语表与平行文本选择、翻译理论选择、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与翻译流程图。第三章为案例分析,笔者将从基于目的原则、基于连贯原则、基于忠实原则及符合三原则从属关系的翻译案例四个角度展开论述,涉及中医文化负载词与句段翻译两个方面。词汇方面主要包括心脑病证章节中病名、病机、病证、治疗原则及方剂名称等术语翻译。第四章为翻译项目总结,包括翻译实践难点、解决方法与翻译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曾琼[7](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120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调查、分析,并进行中医辨证,以病统证,以症定证,采用中西医两种诊断体系,探讨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中医辨证分型、临床流行病特点及其客观化、标准化的依据,为该类临床疾病的诊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自2017年08月至2018月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指导其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焦虑状态测评量表,调查该类患者中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并参照《双心疾病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中的辨证方案将冠心病合并焦虑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观察分析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其与焦虑状态发生的相关性。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4进行频次分析和聚类分析;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对症状、证型及方药分别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中女性占比57.5%,男性占比42.5%,女性:男性为1.35:1;2、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中年龄≤60占比29.17%,61-65占比8.33%,66-70占比18.33%,71-75占比11.67%,76-80占比19.17%,>80占比13.33%;3、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40.83%),气虚血瘀证(20.83%),气滞血瘀证(18.33%),痰瘀互结证(10.00%),气阴两虚证(10.00%)。结论:1、CHD中女性患者相对于男性患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2、老年CHD患者更易合并焦虑症状;3、CHD合并焦虑状态的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

钟耀欣[8](2018)在《解读《神农本草经》71》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龙骨原文:龙骨,味甘,平。主心腹鬼疰(zhù),精物老魅,咳逆,泄痢浓血,女子漏下,癃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龙齿,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杀精物。久服轻身,通神明,延年。译文:龙骨,味甘,性平。主心腹患鬼疰,以及妖精鬼魅所致病症。可治咳嗽气逆,痢疾便下浓血,治疗女子阴道出血之漏证,治疗瘕坚硬结聚。治疗小儿被热邪所伤而有

曾慧[9](2018)在《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观察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2.初步探索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保持患者原有药物治疗的同时调摄饮食起居。针刺治疗组在药物与生活方式治疗基础上予以泻胃补脾开窍通络法针刺,选脾俞、三阴交、太白行提插捻转补法;中脘、足三里、内庭、水沟行提插捻转泻法。内关、阳陵泉、丰隆、曲池、合谷、太冲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隔日1次,每周治疗3次,1个月为1疗程,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积分、中风疗效积分、糖尿病症状积分;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评价疗效。结果:1、两组糖尿病症状积分、中风疗效积分、神经功能积分比较: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以上血糖指标降低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TG、LDL-C、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TG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TG、LDL-C、HDL-C差异显着(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患者多以胃强脾弱、痰瘀阻窍为主要病机表现,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刺能改善糖脂代谢紊乱状况、神经功能、临床症状、改善脑卒中愈后,是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方案。

柴枝楠[10](2018)在《如何看急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多数人或其家庭或其周围人,都有过发生"急症"的经历。遇到这种情况,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看急诊。如何看急诊?其中大有学问。哪些情况需要看急诊?急性高热(体温在39℃以上),伴有神昏谵语、抽搐,特别是小儿惊风。突然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大汗淋漓。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瘫、失语、神志障碍、大小便失禁。突然血压升高、头晕、头痛、脚如踩棉、恶心呕吐、大汗、面色苍白或潮红。

二、胸痛、神志障碍、抽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胸痛、神志障碍、抽搐(论文提纲范文)

(1)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朱古亭生平简介
    (二) 研究意义与目的
一、朱古亭中医萌芽
    (一) 朱古亭生平概览
    (二) 朱古亭中医结缘
二、朱古亭学术成就
    (一) 朱古亭医学新见
    (二) 朱古亭学术硕果
三、朱古亭临床经验探析
    (一) 治肺系病经验
    (二) 治脾胃病经验
    (三) 治心肝病经验
    (四) 治肾系病经验
    (五) 治妇科病经验
四、朱古亭医学笔记遗稿整理
    (一) 高血压
    (二) 心脏病
    (三) 肝炎
    (四) 溃疡病
    (五) 结石
讨论
    (一) 朱古亭学术思想的传承
    (二) 朱古亭临床经验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朱古亭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2)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五大证的纲要探赜(论文提纲范文)

外感热病的五大证
    1.热
    2.痉
    3.厥
    4.闭
    5.脱
外感热病五大证的证治要点
    1.热辨证型
    2.痉察虚实
    3.厥分寒热
    4.闭为热痰瘀
    5.脱为气阴竭
外感热病五大证既具独立又可兼夹复合
病案举隅
讨论

(3)《黄帝内经》“春气者病在头”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背景
    1 原文结构及通解范围
    2 天有八风,经有五风
        2.1 通行本文及注解析
        2.2 《太素》本文及注解析
    3 病有浅深,在俞在脏
        3.1 “俞病”“脏病”,俨然有别
        3.2 “仲夏”“长夏”,纂改未达
        3.3 “俞”“腧”有别,功同机异
    4 失时之序,合邪发病
        4.1 触五脏者,四时五脏
        4.2 外内一气,正强邪却
        4.3 平人脉法,合心于精
    5 小结
第二部分 理论本义
    1 理论本义
    2 本义的演绎与转变
        2.1 框架的转变
        2.2 概念的演绎
    3 小结
第三部分 理论涵义
    1 春气病在头
        1.1 天人合一,阴阳法成
        1.2 春主生发,人身相应
        1.3 脏气法时,肝应春旺
        1.4 太过不及,易病在头
        1.5 小结
    2 肝气病在头
        2.1 肝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2.2 肝胆经脉的影响
        2.3 太过不及,易病在头
        2.4 小结
    3 风气病在头
        3.1 风之原始
        3.2 《内经》风义及发展
        3.3 风病在头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紧绷实验室安全弦(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
    1.火灾
    2.爆炸
    3.毒害
    4.机电伤人
    5.设备损坏
实验室中毒应急处理措施
    吸入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一氧化碳中毒
        二氧化硫中毒
        硫化氢中毒
        氨中毒
        氯气中毒
吞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沾着皮肤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微生物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5)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1. 文献研究背景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1.2 少阴病论述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3.1 日本医家方论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4.1 麻黄
        4.2 附子
        4.3 细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1.1 文献收集来源
        1.2 纳入标准
    2. 资料收集项目
    3. 资料整理
    4. 统计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1.3 症状统计分析
        1.4 舌象统计分析
        1.5 脉象统计分析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2.4 症状统计分析
        2.5 体征统计分析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3.4 症状统计分析
        3.5 体征统计分析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4.3 症状统计分析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5.3 症状统计分析
        5.4 舌象统计分析
        5.5 脉象统计分析
        5.6 腹诊统计
第四章: 讨论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1.1 方论
        1.2 方证的概念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2.1 中医病机分析
        2.2 方证病机分析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3.1 主治疾病
        3.2 症状指证
        3.3 体征指征
        3.4 适用人群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4. 类方方证鉴别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4.2 麻黄附子汤
        4.3 麻黄汤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4.5 附子汤
        4.6 桂枝加附子汤
        4.7 大黄附子汤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4.9 四逆汤
        4.10 真武汤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5.3 注意事项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7. 结论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7.2 创新点
        7.3 展望
        7.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目的论视角下《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翻译项目介绍
    1.1 翻译项目背景
    1.2 翻译项目来源
    1.3 翻译项目意义
    1.4 翻译项目文本介绍
        1.4.1 文本内容
        1.4.2 文本特征与翻译难点
    1.5 翻译项目要求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术语表及平行文本选择
    2.2 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使用
    2.3 翻译理论选择
    2.4 翻译流程图
第三章 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
    3.1 基于目的原则的翻译案例
    3.2 基于连贯原则的翻译案例
    3.3 基于忠实原则的翻译案例
    3.4 符合三原则从属关系的翻译案例
        3.4.1 连贯原则从属目的原则的翻译案例
        3.4.2 忠实原则从属目的原则的翻译案例
        3.4.3 忠实原则从属连贯原则的翻译案例
第四章 翻译项目总结
    4.1 翻译实践中难点与解决方法
    4.2 翻译实践中不足之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与中医翻译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摘要
    附录三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附录四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原文
    附录五 :《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译文

(7)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一、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筛选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6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二、一般资料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筛选
        1.2 处方录入与核对
        1.3 数据分析
    2.结果
    3.讨论
三、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症状规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筛选
        1.2 处方录入与核对
        1.3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基于频数分析的症状规律分析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症状规律分析
        2.3 基于聚类分析的症状规律分析
    3.讨论
四、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方药规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筛选
        1.2 处方录入与核对
        1.3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基于频数分析的方药规律分析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方药规律分析
        2.3 基于聚类分析的方药规律分析
    3.讨论
        3.1 药物频次统计结果(对用药频次前7味药物)分析
        3.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药物组合探讨
五、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症状、方药、分型三者规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筛选
        1.2 处方录入与核对
        1.3 数据分析
    2.结果
        2.1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症状-方药规律分析
    3.讨论
六、从“中医双心论”探析冠心病合并心理疾病
    1.中医双心论对冠心病合并心理疾病的认识
        1.1 传统中医对“双心疾病”的深刻认识
        1.2 传统中医分析心理疾病的诱发原因
        1.3 人格特征和性格与冠心病的关系
    2.“中医双心论”的理论探究以及对冠心病合并心理疾病的治疗依据
        2.1 “中医双心论”的理论依据
        2.2 “中医双心论”对冠心病合并心理疾病的研究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9)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研究
        1.1 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2 病因研究
        1.3 病机研究
        1.4 方药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1.5 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2.1 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定义
        2.2 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发病原因
        2.3 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
        2.4 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人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临床疗效标准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治疗前分析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症状积分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缺血性中风诊断与疗效积分比较
        3.5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3.6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比较
        3.7 两组治疗前TC、TG、LDL-C、HDL-C比较
    4. 讨论
        4.1 治疗思路
        4.2 选穴的理论依据
        4.3 结果分析
        4.4. 课题优势、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胸痛、神志障碍、抽搐(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派中医朱古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及应用[D]. 谭亚男.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
  • [2]国医大师周仲瑛辨治外感热病五大证的纲要探赜[J]. 郑志攀,周仲瑛,叶放,周学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01)
  • [3]《黄帝内经》“春气者病在头”理论研究[D]. 陈志耿.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10)
  • [4]紧绷实验室安全弦[J]. 闵芳. 生命与灾害, 2020(01)
  • [5]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目的论视角下《中医内科学》(第二章心脑病证)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黄鑫.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基于数据挖掘的冠心病合并焦虑状态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D]. 曾琼.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解读《神农本草经》71[J]. 钟耀欣.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8(11)
  • [9]泻胃补脾开窍通络针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 曾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9)
  • [10]如何看急诊?[J]. 柴枝楠. 中老年保健, 2018(01)

标签:;  ;  ;  ;  ;  

胸痛、意识模糊、抽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