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新生儿父母的健康教育

住院新生儿父母的健康教育

一、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罗庆,董春波,吴维佳,樊利春[1](2021)在《不同模式下应用手机软件筛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成本效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两种管理模式下新生儿家长使用手机应用软件(application, App)监测新生儿黄疸的成本效益,为推广使用手机App筛查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在海南省澄迈县和万宁市年分娩量相近的两家医院各选取502名新生儿家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现场试验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模式下应用手机App进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筛查。实验组采用"医生-家庭联动模式",对照组采用"家庭全自助筛查模式",对两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手机App后台对其30天内使用手机App监测新生儿黄疸情况进行监测并随访。结果实验组App注册率为82.47%,高于对照组(44.42%,P<0.001);对照组高危检出率为39.01%,高于实验组(29.95%,P<0.05);对照组高危检出就诊率为12.64%,高于实验组(3.23%,P<0.01)。实验组的成本效益比(1∶18.76)优于对照组(1∶13.22)。结论采用手机App监测新生儿黄疸水平具有较好的效益,且"医生-家庭联动模式"筛查成本效益比优于"家庭全自助筛查模式",可将"医生-家庭联动模式"推广应用于新生儿访视范畴。

陈芳,田园,申万玲,陈颖,陆群峰[2](2021)在《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在新生儿亲子陪护区感染性肺炎患儿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4例新生儿科陪护区感染性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纳入患儿为对照组(41例),2019年1—12月纳入患儿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分类费用、抗生素使用情况和优质护理服务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总费用、西药费用和奶粉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及优质护理服务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可缩短感染性肺炎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优质护理质量。

徐雅君,谢袁丽[3](202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父母出院准备需求的质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父母出院准备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 为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指导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 选取2020年5—7月在浙江省某市级妇幼保健医院NICU住院的13名新生儿父母为研究对象,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新生儿父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采用Colaizzi七步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3个主题和5个副主题, 即心理状态、知识需求(包括知识甄别需求和疾病相关知识需求2个副主题)和寻求多方支持(包括医护支持、社会支持和同伴支持3个副主题)。结论父母在NICU患儿出院后的过渡期有较多的需求, 作为医疗专业人员, 需要为其提供心理支持、专业的健康指导以及建立多方的照顾支持途径, 以期促进NICU患儿顺利过渡到居家照护。

杨美[4](2021)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构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为护理管理者和临床工作者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善。方法1.以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等为关键词,运用文献回顾、内容分析法等方法筛选有价值的中外文献,提取潜在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2.拟定访谈提纲,通过半结构访谈进一步获取补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临床评价指标。3.召开专家小组会议进一步讨论确定各指标的名称、类别、计算公式、收集方法。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指标,初步拟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根据初拟的早产儿呼吸窘迫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编制函询问卷,采用Likerts5级评分法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评分。运用德尔菲法向新生儿危重症护理、护理管理、新生儿临床医学等领域的24名专家进行了3轮专家函询。5.运用SPSS24.0对专家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yerarchy Process,AHP)建立指标层次结构模型,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4篇文献,两名分析员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指导结合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专病特点,初步提取41项三级指标,将同一类别相近指标整理归纳11项二级指标。2.分析访谈资料根据访谈结果补充9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3.经专家讨论认为初步提取的指标符合其分类类别,根据专家意见新增10项指标。初步拟定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池,共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9项。4.三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0.00%、92.86%、92.31%,专家权威系数为0.88,说明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较高。而三轮函询的Kendall W协调系数分别是0.303、0.212、0.236,非参数检验P<0.05,反映了专家意见具有一致性。最终构建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3项。5.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和两两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系数CR<0.1,权重分配合理。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结构指标(0.1958)、过程指标(0.4934)、结果指标(0.3108)。二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为:NICU专科护理(0.1383)、产房复苏(0.1383)、院内感染(0.1026)、安全不良事件(0.1026)。三级指标权重前三位分别为:黄金时间段复苏规范执行率(0.092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0.0684)、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0.0684)。结论参加3轮函询的专家的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较高,地域分布广泛,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信度高。构建形成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涵盖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服务的各个环节,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科学性。可为临床深入评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肖圆圆[5](2021)在《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以家庭为中心(Family-centered Care,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术后转归及主要照顾者的影响,旨在为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患儿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基于文献分析法,整合国内外过渡病房及延续性护理的干预方案,从护理管理层面分析,结合病房环境、患儿家属意愿制定出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初步方案。然后采用专家小组讨论法,确定最终的方案。2.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9月30日某三甲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110例肠造口新生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然后以4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55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对照组,7月1日-9月30日入院的55例患儿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干预组,实验过程中两组各有2例退出研究。干预组实施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即延续性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家庭式过渡病房支持主要照顾者参与患儿护理,进行技能培训,出院后利用微信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对照组实施住院常规护理,出院后利用电话实施健康教育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焦虑状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以及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1.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造口病因、造口方式、造口部位、医疗费用来源等基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状况、与患儿关系等信息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干预组入过渡病房前一天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07.58±10.14分)与出院前一天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34.21±9.32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三个月复诊时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得分(158.28±6.26分)高于对照组(139.53±1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较出院前一天均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两组患儿三个月后复诊时主要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较出院时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时和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干预组患儿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5.09%)显着低于对照组患儿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3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干预组患儿再入院率(7.55%)较对照组(24.5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儿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分较出院时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出院时和三个月复诊时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陪护病房对肠造口新生儿实施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能降低患儿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因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率,提高肠造口新生儿的主要照顾者居家照护能力,减轻主要照顾者焦虑情绪。同时增进医护人员与家属的沟通,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提高患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陈晓辰[6](2020)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文中指出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早产儿占新生儿的比重为10%,早产儿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社会问题开始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对于早产儿父母的研究比较薄弱,如果从医务社会工作为角度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问题,为早产儿父母提供支持和服务,不仅有利于缓解新生儿父母的压力,有利于推动社会对早产儿父母的广泛关注,还可以促进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本文以青岛市W医院“早产儿之家”项目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早产儿父母的三个主要需求:一是父母因婴儿突然出生和采取封闭式治疗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疏导的需求,二是缺乏医学和护理知识的知识信息需求,三是高昂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支持需求。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小组动力理论的支持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技巧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使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因此,本项目实践产生了一些经验,例如同伴支持对早产儿父母心理压力的缓解作用,要注重同医护人员的合作和进行资源链接的重要意义。文章最后对医务社会工作加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进行了反思,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政府与社会对早产儿家庭的支持薄弱,医务社工存在政策支持不足、专业教育缺乏、自身能力不足的困境和早产儿父母需求程度复杂。根据以上问题笔者相应提出改善建议,希望探索出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更优化路径,推动医务社会工作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魏宁[7](2020)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父母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主要照顾者,其照顾能力与极低出生体重儿远期生存质量息息相关。通过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并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构建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第二部分是干预方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价。1.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通过回顾文献、理论指导,形成干预方案初稿,后经专家咨询和访谈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完善干预方案,形成实施稿。2.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实施与评价。本部分研究采用量性研究的方法进行干预方案的实施与评价,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入住河南省某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其父母。采用信封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住院护理。在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患儿父母的照顾能力、自我效能、焦虑得分和患儿的临床结局指标,评价干预效果。应用SPSS21.0分析资料,主要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描述性统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流失6例,有效样本量94例,其中干预组47例,对照组47例。结果显示:1.干预后两组父母照顾能力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照顾能力总分由入院时(49.34±4.13)分提高到出院时(71.70±6.55)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父母照顾能力显着提高。2.干预后两组父母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自我效能总分由入院时(16.89±3.32)分提高到出院时(29.94±4.30)分,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父母自我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且两组自我效能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后两组父母紧张焦虑得分比较干预组父母紧张焦虑得分由入院时(134.96±5.44)分降至出院时(79.53±5.05)分,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干预后两组患儿临床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结局指标在母乳喂养率、喂养不耐受率、再入院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有助于提高父母照顾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同时缓解父母焦虑情绪。2.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有益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促进其恢复健康。

辛蕊[8](2020)在《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母乳喂养对住院新生儿特别早产儿尤其重要。NICU护士是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调查山东省部分三甲医院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发现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提高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知信行水平,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便利选取山东省共五家医院的NICU护士 218名进行问卷调查,选用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1)NICU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总分为(56.72± 10.92)分,母乳喂养知识缺乏。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认知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NICU工作年限、子女个数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2)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态度总分为(35.52±3.89)分,得分率为88.8%,态度普遍较积极,但对母乳喂养差错管理条目的得分较差。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3)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总分为(120.06± 11.38)分,得分率为85.76%,得分最差的两个维度为母乳喂养倡导和采集及运送母乳的指导。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NICU工作年限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4)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认知、态度、行为两两之间均正相关。结论:(1)NICU护士母乳喂养知识缺乏,所以应加强母乳喂养相关培训,提高NICU护士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2)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较积极,但对母乳喂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3)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行为处于高等水平,但对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宣教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应提高NICU护士的母乳喂养宣教能力。(4)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两两呈正相关,与知信行理论相符。

林敏[9](2020)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复杂先心病患儿因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常需要接受姑息修复或根治手术治疗,其术后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决定患儿术后心功能的完全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患儿的出院并不代表治疗的结束,出院后仍有可能发生再入院等不良结局的风险。患儿出院后照护需求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家庭的照护质量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儿的康复进程。出院准备度作为对患者出院后过渡期康复及安全转归的有效预测指标在国内外研究中已被广泛应用。家庭出院准备度水平越低,其应对患儿出院后健康挑战的能力较弱,不良结局发生的风险性就越高。良好的家庭出院准备度能为患儿能安全从医院过渡到家庭奠定基础。以家庭为中心,评估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确定其影响因素,对于识别出院时出院准备度低水平的家庭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很重要。目前,国内外对复杂先心病术后出院家庭准备度的研究不足。因而有必要调查复杂先心病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对复杂先心病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可控因素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为后续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奠定基础。研究目的:①描述复杂先天性心脏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现状;②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便利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 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诊且经手术治疗出院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父/母252名,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调查表、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父母版、照顾者知识问卷、照顾者行为问卷、中文版出院教育质量量表—父母版调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①252名复杂先心病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得分平均分为(216.49±37.05)分,标准化得分(7.47±1.28)分。在量表的五个维度中,各维度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应对能力(8.15±1.47)、预期支持(7.93±2.00)、父母个人状态(7.82±1.52)、儿童个人状态(7.20±1.53)、知识(6.94±1.86)。②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出院家庭准备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教育质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接受基金资助、疾病风险等级、出院时父母感知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既往心脏手术史是影响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主要因素。6个变量共解释了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总变异的18.8%。患儿家庭出院教育质量水平越高、患儿的疾病风险等级越高、既往有心脏手术史者,其出院准备度水平越高。接受基金资助较未接受基金资助的患儿家庭、家庭成员关系和谐较不和谐者、出院时父母感知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越高者,家庭出院准备度水平越低。研究结论: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出院教育质量、家庭成员间的关系、接受基金资助、疾病风险等级、出院时父母感知患儿疾病的严重程度、患儿既往心脏手术史。建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提升出院教育质量,结合患儿的病情,以家庭为中心构建复杂先心病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客观评价实践体系,以促进患儿出院前身心恢复和家庭出院后应对能力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家庭出院准备度水平。

黄杰聪[10](2020)在《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情况、通过分析相关结果得出其影响因素,以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重视,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19年10月收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新生儿科的患儿父母作为调查对象,共151人(母亲74人,父亲77人)。通过填写自制调查问卷、新生儿基本信息、父母相关信息调查表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均采用国际通用焦虑、抑郁量表),了解患儿父母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分析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父母的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Zung教授对中国1158例正常人的SAS、SDS的研究结果)评分(P<0.05),其中64人(42.4%)父母焦虑评分≥50分,诊断焦虑,48人(31.8%)父母抑郁评分≥53分,诊断抑郁;影响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相关因素包括分娩并发症、意外怀孕过、哺乳不顺利、有无妊娠期高血压、居住地、家庭月收入、付费方式、是否第一胎;与患儿相关的不同因素中,包括是否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体重、日龄、胎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出生医院、新生儿有无窒息复苏、有无使用呼吸机;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住院费用为影响新生儿父母SAS的独立的影响因素,居住地、住院费用、窒息复苏、呼吸机使用情况为影响新生儿父母SDS的独立的影响因素;新生儿父母产生不良情绪主要原因前3名分别为患儿疾病后遗症(43%)、无法探视患儿(37.1%)、患儿疾病严重程度(37.1%)。结论1、住院新生儿父母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在治疗患儿疾病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患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的关注;2、加强产前检查,积极预防、治疗各种妊娠合并症,降低新生儿母亲各种妊娠合并症发病率;3、对于病情严重、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的新生儿父母,应做好充分沟通,待病情平稳后尽快转入母婴同室病房,缓解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情绪;4、在预防交叉感染的同时合理增加探视次数及时间;5、积极推进并落实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新生儿住院治疗报销问题,减轻其父母经济压力;6、加强与产科、临床心理科合作,尽早发现那些存在心理疾患新生儿父母,并积极给予相关治疗,使其不良后果降至最低。

二、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模式下应用手机软件筛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成本效益分析
        1.3.1 成本的确定
        1.3.2 效益的产生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检出效果
    2.3 成本效益分析
        2.3.1 投入成本费用和效益
        2.3.2 两种管理模式下手机App筛查新生儿黄疸产生的效益
        2.3.3 两种模式下使用手机App监测新生儿黄疸的效益
3 讨论

(2)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成立小组、构建路径
        1.2.2 健康教育路径具体内容与实施
        1.2.3 评估与管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医疗支出和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抗生素不同给药途径使用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儿优质护理服务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开展FCC路径式健康教育的意义
    3.2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实施FCC路径式健康教育的效果
        3.2.1 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医疗效率
        3.2.2 减少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
    3.3 FCC路径式健康教育可持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3.4“路径式”实现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和完整性

(4)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4 理论模型与相关概念
        4.1 Donabedian模型
        4.2 护理质量
        4.3 护理质量指标
        4.4 早产儿
        4.5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5 技术路线图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半结构访谈法研究对象
        1.2 专家会议法研究对象
        1.3 德尔菲法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
        2.2 半结构访谈
        2.3 专家会议
        2.4 德尔菲(Delphi)专家函询
        2.5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4.1 指标体系初步拟定阶段
        4.2 德尔菲专家函询阶段
        4.3 统计分析阶段
结果
    1 文献研究结果
    2 半结构访谈内容提炼结果
    3 专家会议结果
    4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5 指标权重结果
讨论
    1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分析
    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分析
    3 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专病护理特色
        3.1 结构指标着眼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所需的基本要素
        3.2 过程指标聚焦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救治的重点环节
        3.3 结果指标体现了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
    4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4.1 结构指标权重分析
        4.2 过程指标权重分析
        4.3 结果指标权重分析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新生儿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5)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在儿科的研究现状
        1.3.2 过渡病房的研究现状
        1.3.3 延续性护理的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
        1.4.1 肠造口术
        1.4.2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1.4.3 延续性护理
        1.4.4 主要照护者
        1.4.5 照护能力
    1.5 研究理论依据
        1.5.1 知-信-行的理论模式
        1.5.2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理念
    1.6 研究假设
第2章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的制定
    2.1 文献查阅法
        2.1.1 结构化研究问题-基于PIPOST原则
        2.1.2 确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1.3 确定中英文检索词
        2.1.4 文献检索结果
        2.1.5 结合文献查询结果制定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初步方案
    2.2 专家小组讨论法
        2.2.1 专家标准
    2.3 研究结果
        2.3.1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
        2.3.2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方案流程图
第3章 研究方案实施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对象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剔除标准
        3.1.5 样本量确定
        3.1.6 最终样本量
    3.2 研究方法
        3.2.1 分组方法
        3.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一般资料调查表
        3.3.2 肠造口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量表
        3.3.3 焦虑自评量表
        3.3.4 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
    3.4 观察指标
        3.4.1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照护能力情况
        3.4.2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的焦虑情况
        3.4.3 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3.4.4 两组患儿再入院率
        3.4.5 患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3.5 资料收集
    3.6 医学伦理原则
        3.6.1 遵从自主的原则
        3.6.2 遵从保密的原则
    3.7 质量控制
        3.7.1 分组阶段
        3.7.2 干预阶段
        3.7.3 资料收集阶段
        3.7.4 数据处理阶段
    3.8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患儿基本资料
    4.2 主要照顾者基本资料
    4.3 两组患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情况
    4.4 两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情况
    4.5 两组患儿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
    4.6 两组患儿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情况
    4.7 两组患儿的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第5章 讨论
    5.1 患儿及其照顾者一般资料分析
    5.2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新生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照护能力的影响
    5.3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肠造口新生儿家庭主要照顾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5.4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对新生儿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因造口并发症引起的再入院率的影响
    5.5 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肠造口新生儿主要照顾者对护理满意度
第6章 结论
第7章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7.1 研究的创新点
    7.2 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儿童肠造口延续性护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对象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早产儿
        1.5.2 早产儿父母需求
        1.5.3 医务社会工作
    1.6 理论基础
        1.6.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
        1.6.2 社会支持理论
        1.6.3 小组动力理论
第二章 早产儿父母的需求及原因分析
    2.1 早产儿父母需求的调查分析
        2.1.1 心理与情绪疏导的需求
        2.1.2 医疗护理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2.1.3 经济支持的需求
    2.2 影响早产儿父母需求的原因
        2.2.1 早产儿父母自身的精神压力过大
        2.2.2 早产儿父母与医护人员沟通不畅
        2.2.3 早产儿父母的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第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实践
    3.1 开展早产儿父母减压小组
        3.1.1 小组基本情况
        3.1.2 小组实施过程
        3.1.3 小组服务总结
    3.2 病房探访
        3.2.1 提供心理安慰,缓解不良情绪
        3.2.2 提供相关信息,填补医患沟通不足
        3.2.3 评估经济情况,链接资源提供支持
    3.3 实施离院延续性服务
        3.3.1 搭建沟通平台,促进健康教育
        3.3.2 开展早产儿爬行比赛
        3.3.3 进行社区宣传活动
第四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成效和经验
    4.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的成效
        4.1.1 对早产儿父母需求满足情况的评估
        4.1.2 服务对象对服务活动的满意度评估
        4.1.3 工作员的自我评估
    4.2 医务社会工作开展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经验
        4.2.1 同伴支持对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作用
        4.2.2 医务社工需要注重与医护人员的合作
        4.2.3 资源链接对需求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5.1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存在的问题
        5.1.1 政府与社会对早产儿家庭支持薄弱
        5.1.2 医务社工政策支持不足
        5.1.3 医务社工专业教育缺乏
        5.1.4 医务社工自身能力不足
        5.1.5 早产儿父母需求较复杂
    5.2 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服务的建议
        5.2.1 政府社会合力保障早产儿家庭权益
        5.2.2 规范医务社工相关政策制度
        5.2.3 加强医务社工专业人才教育
        5.2.4 促进医务社工专业能力培训
        5.2.5 进行团队合作满足不同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7)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我国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流行病学现状
        1.2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面临诸多挑战
        1.3 父母参与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的益处
        1.4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
        1.5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3.1 操作性定义
        3.2 理论依据
        3.3 技术路线
对象与方法
    1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
        1.1初步构建干预方案
        1.2 修订干预方案
        1.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搞
    2 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实施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3.1 干预方案构建阶段
        3.2 干预方案实施阶段
        3.3 资料收集阶段
        3.4 资料分析阶段
    4 伦理原则
结果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2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父母基线资料的均衡比较
    3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比较
    4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自我效能比较
    5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紧张焦虑比较
    6 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指标比较
讨论
    1 干预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的影响
        1.1 有助于提高父母照顾能力
        1.2 有利于提高父母自我效能水平
        1.3 有益于缓解父母焦虑情绪
    2 干预方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2.1 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短期效果不明显
        2.2 有益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状况
        2.3 有利于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一个月内再入院率
结论
    1 研究主要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2.1 创新性
        2.2 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早产儿不同护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8)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分析
    2.7 伦理学原则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认知
    3.3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
    3.4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
    3.5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认知分析
    4.3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分析
    4.4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行为分析
    4.5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4.6 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相关论文(已发表)

(9)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文献回顾
    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概述
        (一)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定义
        (二)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三)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现状
        (四)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院后家庭照护现状
    二、出院准备度的概述
        (一) 出院准备度的概念
        (二) 出院准备度的理论基础
        (三) 出院准备度的测量
    三、患儿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现状
    四、患儿出院准备度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一) 患儿因素
        (二) 父母因素
        (三)医护人员因素
    五、文献回顾小结
第三章 研究方法
    一、设计类型
    二、研究对象
        (一) 研究总体
        (二) 研究样本
        (三) 抽样方法
        (四) 样本的选择
    三、样本量计算
    四、研究指标及工具
        (一) 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
        (二)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
        (三) 照顾者知识水平
        (四) 照顾者行为水平
        (五) 出院教育质量
        (六) 家庭出院准备度
    五、资料收集
        (一) 资料收集前的准备
        (二) 资料收集过程
    六、资料分析
        (一) 现状描述
        (二) 影响因素分析
    七、质量控制
        (一) 研究设计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资料录入与分析阶段
    八、伦理原则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及家庭的一般资料
        (一) 患儿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疾病资料
        (二)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
    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照顾者知识行为水平
        (一) 照顾者知识问卷和照顾者行为问卷总分情况
        (二) 照顾者知识问卷和照顾者行为问卷各条目得分情况
    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庭出院教育质量水平
        (一)患儿家庭出院教育质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二) 患儿家庭出院教育质量各条目得分情况
    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水平
        (一)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二)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量表各条目得分情况
    五、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单因素分析
        (一) 患儿一般情况及疾病状况对其家庭出院准备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二) 患儿家庭一般情况对其家庭出院准备度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三) 患儿照顾者知识行为水平与其家庭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分析
        (四) 出院教育质量水平与其家庭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分析
    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多因素分析
        (一)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总体水平多因素分析
        (二)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各维度水平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一、复杂先心病患儿一般资料、临床疾病资料及其家庭的一般资料分析
        (一) 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分析
        (二)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分析
    二、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分析
        (一)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总体水平
        (二) 患儿家庭出院准备度各维度水平
    三、复杂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患儿的一般资料及疾病资料
        (二) 患儿家庭的一般资料
        (三) 患儿照顾者知识行为水平
        (四) 出院教育质量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意义
        (一) 对临床护理的意义
        (二) 对护理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患儿一般资料和临床疾病资料调查表
    附录3 心脏手术风险调整评分工具
    附录4 患儿家庭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5 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父母版
    附录6 照顾者知识问卷
    附录7 照顾者行为问卷
    附录8 中文版出院教育质量量表—父母版
致谢

(10)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综述 孕产妇围产期焦虑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2

四、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模式下应用手机软件筛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成本效益分析[J]. 罗庆,董春波,吴维佳,樊利春.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1(06)
  • [2]以家庭为中心的临床路径式健康教育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 陈芳,田园,申万玲,陈颖,陆群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1(20)
  • [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父母出院准备需求的质性研究[J]. 徐雅君,谢袁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8)
  • [4]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杨美. 青岛大学, 2021(02)
  • [5]基于FCC过渡病房与延续性护理管理对无陪护病房肠造口新生儿及主要照顾者的干预研究[D]. 肖圆圆. 南昌大学, 2021(01)
  • [6]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早产儿父母需求研究 ——以青岛市W医院实践为例[D]. 陈晓辰. 青岛大学, 2020(02)
  • [7]极低出生体重儿父母照顾能力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魏宁. 郑州大学, 2020(02)
  • [8]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D]. 辛蕊. 延边大学, 2020(05)
  • [9]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家庭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林敏.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10]住院新生儿父母焦虑抑郁状况与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D]. 黄杰聪.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住院新生儿父母的健康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