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公网的中继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GSM公网的中继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基于GSM公网的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非,蒋靳[1](2021)在《列车通信信号增强方案研究》文中指出列车出行在我国是一种十分普及且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旅客在列车上有强烈的通信需求,但列车上信号通常较弱,基本语音通话功能尚不能完全保障,上网功能更是连基本需求都不能满足。列车信号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通信频率属于中高频,室外宏站的信号进入室内会因遮挡出现衰减;列车高速移动产生多普勒频移,并频繁地发生基站切换;金属车厢对信号的阻挡较为严重;位置偏僻,隧道多,建站和维护难度大。

马振华[2](2020)在《GSMR系统运行网络实时干扰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通信系统存在干扰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通信效果,如果干扰较强,甚至会导致通信完全中断。此类由于干扰所导致的通信连接失败、网络切换失败、掉话等故障,假如在GSM-R通信过程中出现,势必会对列车调度的诸多环节造成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严重威胁铁路运输安全的事故。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合理的对策处理该问题,先对干扰进行探测,进而明确干扰的存在;为了彻底消除干扰源,并对干扰信号展开有效抑制,应对干扰源实现精准定位,获取有价值的来波方向信息;除此之外,为确保通信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在将干扰源彻底解决以前,我们必须先对干扰采取抑制措施,尽可能的确保通信正常。本课题将从多个层面展开研究,其主要涉及到干扰探测、干扰抑制等多个方面。以期为有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第一章为引言,重点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研究的目的意义;本文第二章为相关概念,重点介绍GSM-R概念、干扰源分类(同频干扰、邻频干扰、互调干扰)GSM-R系统的干扰检测技术、实时频谱仪在铁路GSM-R网络检测中的应用;本文第三章为GSMR系统运行网络干扰检测需求分析,主要介绍GSM-R系统网络干扰现状分析、不同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同频干扰对GSM-R业务的影响、邻频干扰对GSM-R业务的影响、阻塞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直放站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本文第四章为GSM-R通信系统干扰检测定位抑制方法设计,重点介绍GSM-R通信系统干扰传统检测方法、干扰探测算法优化(基于话务统计的干扰探测优化、基于路测的干扰探测优化)干扰源定位算法优化设计、干扰抑制算法优化;本文第五章为仿真测试,主要介绍干扰源定位算法仿真、抑制算法仿真验证、干扰源实测分析(电磁环境测试期间存在外部GSM干扰信号的测试点、电磁环境测试期间存在不明突发和持续干扰信号的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大信号抬升GSM-R下行频段的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大信号抬升GSM-R上行频段的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基站发射GSM-R频率杂散信号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互调干扰测试点、运营期间存在阻塞干扰测试点);本文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部分。

宁晚[3](2019)在《地铁公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方案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地铁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地铁的建设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地铁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地铁建设中,各个公用无线通信网络是相互独立设计的,通过单网覆盖的方式实现网络覆盖,但是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会出现信号盲区。本文将针对地铁隧道覆盖网络技术展开研究,确定该技术的有效应用途径,并将该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地铁隧道的建设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促进我国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地铁因其快速、高效、便捷与低能耗特征,已经成为城市交通发展之中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为地铁设计符合实际需要,能够充分满足信号覆盖要求的系统则尤为重要。一方面能够加强通信网络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则可以对话务量以及运营利润提升提供帮助,具有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解决地铁中公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需求,本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论证了设计的可行性。(1)分析地铁无线通信信号覆盖方式以及对覆盖效果进行评估,并在文中阐明隧道区间范围的相关设计原理;如公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技术以及隧道共享技术等。(2)结合案例,阐述地铁公用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组网的具体方案,充分利用地铁站的室内及隧道中的覆盖系统将运营商的通信信号无死角的充分覆盖,减少甚至消除信号盲区。使运营商的通信信号得到良好延伸与覆盖,实现用户能享受到优质的通信服务,也同时确保较高水平的网络服务。(3)通过进行可行性分析,形成基于案例的公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方案,并具体介绍关于系统方面的相关改造工作。着重阐明地铁隧道区间以及站台站厅层的无线覆盖方式等内容。尤其在进行公用无线覆盖系统及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具有进步意义。另外,如今城市人口密度高,交通出行压力大,地铁作为重要人流枢纽,对城市交通出行具有重要功能。各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铁建设水平也存在差异。随着移动用户数量大幅度增加,人们对移动通信需求度正在显着提升。改善地铁空间的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刻不容缓。地铁全面覆盖通信信号已经成为构建地铁项目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对公用无线覆盖系统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禹[4](2018)在《呼和浩特铁路局大包线450M无线列调改建GSM-R网络方案研究》文中指出2002年,原中国铁道部确定启用GSM-R网络建设和发展铁路综合移动数字系统。近年来已经开通使用GSM-R系统网络的铁路线,GSM-R网络技术已经在通信全面数字信息化、现代化机车自动同步操作控制、列控信息传输、确保列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通信稳定连续起到关键作用,随着GSM-R系统架设的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大,从中积累了丰富的构建、运维经验,可以更好的指导网络规划、系统优化工作,使GSM-R系统网络为中国铁路运输提供更优质的通信平台。本文从GSM-R系统网络的发展、现状出发,与450M无线列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了呼和浩特铁路局既有大包线450M无线列调系统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改建GSM-R系统网络方案,同时对GSM-R系统网络中的无线子系统设计、核心网、BSC、传输承载网络设计方案进行了理论研究。呼和浩特局大同至包头东铁路使用中的450M无线列调系统于2008年建成运行,该线以重载货运为主属于繁忙交路,现有的无线列调设备已不能完全满足重载列车调度通信需求,严重影响系统的可靠性,且有些区段运用点频、窄带的首尾机车台方式解决弱场覆盖,效果差并阻碍铁路运输安全。根据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使用规划调整及铁总的要求,无线列调不再被安排设计使用,逐步改为GSM-R网络。GSM-R(GSM for Railways,铁路专用GSM)是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简称,GSM-R网络是建立在运营商的GSM网络上,根据铁路调度通信使用需要设计而成,强化了调度指挥功能(语音组呼、语音广播、增强多优先级与强拆),铁路的调度指挥业务和适应高速环境下使用的先进系统。通过共用频率、共用设施、共享覆盖等手段,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使用将为现有的调度通信系统实现多部门、多工种的业务平台融合,从而加强各站段单位的联合互动能力。最后,关于大包铁路450M无线列调改建GSM-R网络,制定了改建方案,并对可实施性研究讨论。在核心网侧移动交换中心(MSC)及Gb端口处进行扩容,并基站子系统选取单网覆盖方案,采用新设分布式基站组合来应对线路场强覆盖不足,同时新增码速变换器(TRAU)、基站控制器(BSC)、分布式基站设备(含BBU、RRU)等进行组网;并于呼和浩特局设置局内光传输设备(SDH)10Gbit/s规格,在包头至集宁间的4个核心通信机械室各自设置2个2.5G光板端口互联,保障大包线GSM-R网络系统的承载及跨环(线)业务调度。通过对无线列调网络改建,可以实现既有大包线GSM-R网络覆盖,列车调度语音通信(司机与车站值班员、调度员之间呼叫)、其他调度通信、区间维护通信、调度命令信息、进路预告信息、无线车次号校核信息传送等功能。大大增强既有大包线的铁路运输效率,有力保证安全生产及日常维护。

关振鹏[5](2018)在《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GSM-R系统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项目是连接土耳其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两大城市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250 km,GSM-R系统采用双网覆盖,提供安全可靠的语音和数据通信服务,设计上满足欧洲铁路标准要求。主要对安伊高铁二期项目GSM-R系统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中国高速铁路"走出去"过程中GSM-R系统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陈稀瑶[6](2016)在《大连地铁无线公网覆盖设计方案与验证》文中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的迅速普及,移动通信成为中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区域是城市重要的人员流动及活动场所,其民用通信系统,一方面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民用通信需求,满足了地铁用户日常的通信联络体验,提升了城市形象;另一方可以作为地铁应急通信系统的重要补充,在紧急情况下分担地铁应急系统的通信需求。目前部分城市地铁为公众通信信号的盲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有多种移动通信需求,且设备安装空间有限,不可能同时安装多套无线分布接入系统,这就促使了多网融合接入覆盖系统的形成。本文就地铁无线公网覆盖技术开展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地铁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然后,对现阶段地铁及隧道网络覆盖技术的相关综述,其中包括地铁及隧道覆盖总体原则、总体频率规划原则,并阐述了地铁及隧道覆盖网络系统功能及业务覆盖要求和质量要求,初步分析了网络扩展能力。根据相关技术要求笔者制定了地铁无线公网覆盖的规划方案,其中重点做了大量的系统性分析:干扰分析、切换分析、无源器件的选择分析以及天馈设计分析,最终制定了切实的覆盖方案。最后,对覆盖方案进行实地验证,明确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设计方法。本文针对地铁无线公网覆盖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覆盖问题,方案可使网络性能大幅度提升、减少覆盖盲区、合理解决因城市建设产生的网络覆盖问题、提升用户感知。

穆旭昌[7](2015)在《直放站对基站的噪声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号的覆盖是无线通信网络最重要的一环。在当前的网络中,除基站信号直接进行覆盖外,还存在着大量的直放站应用,直放站是一种信号透明传输放大设备,它的引入使现网的覆盖更加灵活,直放站种类繁多,应用也多种多样,在其应用过程中,由于工程技术方面的原因,给现网带来了很多问题,综合来讲,首要严重的问题就是其对寄主基站的上行干扰问题。对于GSM网络来讲,现网上行干扰分为5个等级,1-5级,级数越高,干扰越大,现网一般来说2级干扰是正常的,3级以上干扰需要调整。对于CDMA2000网络而言,上行干扰为-105dBm左右为正常,大部分现网设备上行干扰再-104到-107dBm之间,若高于-104dBm,则需要适当调整。WCDMA网络,上行RTWP指标一般为-105dBm左右。直放站如果再使用过程中调整不当,会给基站带来很大的干扰,严重时不仅当前基站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还会导致周边数个基站无法使用,造成局部通话质量差,甚至通信中断。从理论计算及分析上来讲,直放站的引入若调整得当,对基站设备的干扰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要求直放站设备入网后,对其信源基站的原有噪声抬升量不超过1dBm。直放站带来的干扰,具有普遍性,但不同的网络制式(如GSM/CDMA/WCDMA等)也有其各自特点。共同点有:直放站设备增益调整不合理,白噪声所造成的干扰;设备级联造成的干扰;多台设备未统调造成的干扰;有源及无源互调造成的干扰。不同点如GSM同频干扰;CDMA2000系统切换关系不完善造成的干扰,搜索窗参数设置不足造成的干扰;WCDMA系统驻波差、无源互调差造成的干扰等。不同的网络制式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直放站设备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各类直放站或者干放增加进网络后存在的问题也各有不同之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线移动通信的现网中,已经使用了大量直放站设备,研究其对基站的干扰问题意义重大。目前也有较多的资料和文章研究相同的问题,但统一、系统的研究和论述上行干扰的问题可以对以后直放站设备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意义深远。

赵洋[8](2014)在《利用GSM短消息的直放站监控系统设计》文中认为直放站是移动网络无线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覆盖到移动基站信号较差的地方,扩大并加强移动网络覆盖区域和强度。移动网络覆盖的强弱很大程度取决于直放站监控系统的使用,使用它对各监测点运行情况的数据采集。因此,对研究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运用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而现在我国大多直放站设备生产厂商是小厂家,生产制造设备的技术水平不足,直放站设备出现故障后一般通过用户反映才能知道设备实际的使用情况,设备没有网络监控,而直放站设备使用很大一部分都是使用在室内、偏远山区一些信号深层覆盖区域,处理问题很慢,如没有监控,很难快速解决直放站设备问题,势必会严重影响网络通信质量和网络指标。在这种情况下,监控系统的建成使用很有必要。本文针对我国国内电信运营商移动无线网络各类直放站的使用情况,各直放站网络监控点分布特点(如无电信有线传输、范围较广、距离遥远、数量众多、不够集中等),并根据现代移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情况,提出一种利用GSM短消息进行数据传输的无线参数采集方案,来远程遥控网管数据。GSM移动无线网络比较完善,覆盖面大、运行稳定,根据无线通信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文章提出一种新方案,利用GSM无线网络短信业务进行远程无线数据采集实现监控直放站设备的目的,即利用短消息数据传输来进行网管数据的遥测。成本低是系统最大的优势,具体体现在设备投资建设成本低,设备运行成本低,设备维护费用低等方面。研究无线直放站网络采用SMS进行数据自动采集实现网络监控,本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课题主要是研究基于GSM无线网络短消息传输模型,实现无线网络直放站设备运行数据远距离传输。建成直放站监控系统,为更好维护直放站设备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个系统具有成本低的优势,综合造价小,在一次性投资建设成本低,设备成本低,系统运行成本低,系统维护费用低等几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本课题分析研究了移动无线GSM网络短消息的传输原理,解决直放站在使用过程中实时数据远距离传送的问题,实现自动采集及传送直放站监控数据,更好的维护及优化直放站网络。本文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中心主机与短信模块的通信。监测中心通过短信模块实现与下位机的通信,从而实现监测数据的接收与监测命令的发送。2.单片机控制短信模块收发短消息。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传送到上位机的短信模块,并接收上位机发送的监测命令。3.现场数据采集系统。用单片机系统实现电压、发射功率的数据采集,并按一定格式存入数据存储区,供传输数据时取用。4.监测软件的设计。通过简单直观的人机界面显示来反映系统的工作流程,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各种操作。

刘彦俊[9](2014)在《IB-WAS技术在深度覆盖盲点与话务热点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室内无线信号的解决正渐渐困扰着几大通信运营商,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1、室内覆盖布线环境越发复杂,导致分布系统布线施工困难;2、多网络制式并存对原有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以上海移动为例,每月近万件的室内通信类网络投诉正向世人宣告,原有的室内覆盖系统已无法满足上海地区的无线环境变化,必须寻求一种创新的室内信号接入技术来解决客户室内通信需求。IB-WAS作为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可在满足上海移动网络对于无线通信网络各项要求的同时,有效降低设计实现难度,提升系统稳定性,是整治深度该盲点、分担话务热点负荷的理想技术手段。本文通过对IB-WAS技术中网络结构的安全及适用性进行评估,确保了IB-WAS技术在室内场景实际应用的可行性;通过IB-WAS技术与传统室内覆盖系统的性能对比,突出了其在成本、覆盖、容量、质量四大方面上的优势。同时对上海移动网络深度覆盖盲点以及话务热点的无线网络室内覆盖应用环境的共性分析,选取具备典型性的彭浦新村和虹桥路移动营业厅,作为IB-WAS应用的实际案例,以实际案例对之前的四大优势进行验证,为日后运营商在整治深度覆盖盲点与分担话务热点上提供一个借鉴思路。

姜锋[10](2013)在《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运营商信号覆盖的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与优化中的重要设备,直放站在网络建设中的地位显得日益重要。为了实现对所有直放站设备进行统一的、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增强其管理的效率,有必要开发出新一代的直放站监控系统,给运营商提供完善的远程通信与监测服务。本课题的提出可以切合网络建设的需求,有现实的应用研究意义,可以较好的改善无线网络服务的质量,提高直放站监控系统的技术服务水平,保证直放站在各种场景中的正常使用与维护,对支持各种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与作用。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开发一套直放站监控系统,目前的直放站监控系统处理能力较弱,经常会发生死机的现象,无法满足现在网络的正常需求;利用短消息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成本费用比较高,而且数据流量小,传输速度慢;没有办法实现与因特网的互连,保证系统长期在线,无法支持用户和远程终端接入Internet或其它分组数据网络。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改善与优化现有监控系统的作用,采用新一代的主控制器ARM系列芯片,通过GPRS的传输数据技术,TCP/IP网络接口和RS485总线来实现射频单元模块化,设计并实现新一代直放站监控系统。论文主要通过对系统研制目标、要实现的功能、接口需求等方面的分析、进行监控系统硬件设计(包括硬件系统组成、硬件实现方案)、监控系统软件设计(包括软件设计流程、整体架构设计、重点介绍了OMC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最后验证并测试相关功能,达到设计开发的目标。

二、基于GSM公网的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GSM公网的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列车通信信号增强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室内分布系统介绍
    光纤分布系统
    无线中继分布系统
列车通信信号增强解决方案
    光纤分布系统
        ● 方案简介
        ● 方案部署
    天馈线分布系统
        ● 方案简介
        ● 方案部署
    无线中继分布系统
        ● 方案简介
        ● 方案部署
信号增强方案对比

(2)GSMR系统运行网络实时干扰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
    2.1 GSM-R概念
    2.2 干扰源分类
        2.2.1 同频干扰
        2.2.2 邻频干扰
        2.2.3 互调干扰
    2.3 GSM-R系统的干扰检测技术
    2.4 实时频谱仪在铁路GSM-R网络检测中的应用
第三章 GSMR系统运行网络干扰检测需求分析
    3.1 GSM-R系统网络干扰现状分析
    3.2 不同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
        3.2.1 同频干扰对GSM-R业务的影响
        3.2.2 邻频干扰对GSM-R业务的影响
        3.2.3 阻塞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
        3.2.4 直放站干扰及对GSM-R系统影响
第四章 GSM-R通信系统干扰检测定位抑制方法设计
    4.1 GSM-R通信系统干扰传统检测方法
    4.2 干扰探测算法优化
        4.2.1 基于话务统计的干扰探测优化
        4.2.2 基于路测的干扰探测优化
    4.3 干扰源定位算法优化设计
    4.4 干扰抑制算法优化
第五章 仿真测试
    5.1 干扰源定位算法仿真
    5.2 抑制算法仿真验证
    5.3 干扰源实测分析
        5.3.1 电磁环境测试期间存在外部GSM干扰信号的测试点
        5.3.2 电磁环境测试期间存在不明突发和持续干扰信号的测试点
        5.3.3 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大信号抬升GSM-R下行频段的测试点
        5.3.4 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大信号抬升GSM-R上行频段的测试点
        5.3.5 运营期间存在公网基站发射GSM-R频率杂散信号测试点
        5.3.6 运营期间存在互调干扰测试点
        5.3.7 运营期间存在阻塞干扰测试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地铁公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章节安排
2 相关理论及关键技术
    2.1 室内分布覆盖系统理论
        2.1.1 定义
        2.1.2 室内分布系统结构
        2.1.3 信源理论
        2.1.4 地铁公共隧道场所的信号覆盖特性分析
    2.2 公网覆盖系统
        2.2.1 地铁隧道的分布系统
        2.2.2 地铁隧道中的干扰
        2.2.3 无源器件的选择
        2.2.4 天线安装
    2.3 隧道系统共享技术
        2.3.1 阻塞干扰控制技术分析
        2.3.2 杂散干扰控制技术
        2.3.3 互调干扰分析技术
        2.3.4 切换技术
    2.4 WLAN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地铁公用无线信号覆盖系统的方案设计
    3.1 地铁及隧道分布系统组成设计
        3.1.1 POI原理
        3.1.2 POI设备选型
        3.1.3 光纤直放站设备
    3.2 干扰分析设计
        3.2.1 阻塞干扰
        3.2.2 杂散干扰
        3.2.3 互调干扰
    3.3 切换分析设计
    3.4 无源器件
    3.5 天馈设计
    3.6 信号源方案设计
    3.7 覆盖方案设计
        3.7.1 地铁及隧道覆盖网络的总体建设原则
        3.7.2 隧道覆盖
        3.7.3 站厅及站台覆盖方案设计
    3.8 A站点设计
    3.9 本章小结
4 地铁无线网络覆盖系统方案的验证分析
    4.1 地铁分布建设情况分析
    4.2 信号源数据情况分析
        4.2.1 基站+直放站方式
        4.2.2 信号源数据
    4.3 地铁线路客流情况分析
    4.4 地铁车站容量估算分析
    4.5 地铁公用无线信号覆盖系统的方案测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呼和浩特铁路局大包线450M无线列调改建GSM-R网络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背景及必要性
        1.1.2 研究的可行性
    1.2 铁路移动通信国内外现状
        1.2.1 450M无线列调系统
        1.2.2 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1.2.3 下一代铁路移动通信系统
    1.3 研究的主要目标
    1.4 论文的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原理及主要设备构成
    2.1 无线通信系统
        2.1.1 450MHz无线列调系统
        2.1.2 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原理
        2.1.3 GSM-R主要设备构成
    2.2 传输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线列调系统改建GSM-R网络方案研究
    3.1 大包线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无线列调系统
        3.1.2 传输系统
    3.2 技术方案比选
        3.2.1 GSM-R无线子系统弱场覆盖方案比选
        3.2.2 传输系统技术分析比选
    3.3 改建GSM-R网络的通信整体解决方案研究
        3.3.1 方案特点
        3.3.2 方案优势
        3.3.3 无线子系统改建方案
        3.3.4 BSC方案
        3.3.5 核心网方案
        3.3.6 传输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项目概况及业务需求分析预测
    4.1 项目概况
        4.1.1 线路概况
        4.1.2 大包相邻、既有线概况
    4.2 业务需求分析预测
        4.2.1 无线通信业务
        4.2.2 传输及接入业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建设方案
    5.1 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5.1.1 GSM-R系统组成
        5.1.2 核心网研究方案
        5.1.3 无线子系统
        5.1.4 运营与支撑子系统
        5.1.5 通道需求
        5.1.6 系统同步
        5.1.7 设备配置
    5.2 传输系统
        5.2.1 承载业务
        5.2.2 研究方案
        5.2.3 SDH系统保护方式
        5.2.4 传输系统设备配置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GSM-R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GSM-R系统发展现状
3 安伊高铁项目现状
    3.1 项目简介
    3.2 项目特点
4 安伊高铁GSM-R系统设计方案
    4.1 系统组成
    4.2 系统业务功能
    4.3 系统特点
        4.3.1 基站站址选择
        4.3.2 天线选择
        4.3.3 电源配置方案
        4.3.4 覆盖设计方案
        4.3.4. 1 覆盖采用方式
        4.3.4. 2 覆盖实现
        4.3.4. 3 隧道口切换设计
        4.3.4. 4 频率规划
    4.4 经验体会
    4.5 安伊高铁GSM-R系统与国内设计上区别
        4.5.1设计标准不同
        4.5.2设计理念不同
        4.5.3设计审批困难
5结束语

(6)大连地铁无线公网覆盖设计方案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发展现状
    1.3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2章 地铁及隧道覆盖网络相关技术
    2.1 地铁及隧道覆盖总体建设原则
    2.2 总体频率规划原则
    2.3 地铁及隧道覆盖网络系统功能
    2.4 业务覆盖要求和质量要求
        2.4.1 覆盖场强要求
        2.4.2 地铁公用通信网络覆盖指标
        2.4.3 子帧及频点规划
    2.5 网络扩展能力
第3章 地铁无线公网覆盖方案设计
    3.1 地铁及隧道分布系统组成
        3.1.1 POI的基本结构
        3.1.2 POI的工作原理
        3.1.3 POI设备的选择
        3.1.4 光纤直放站设备
    3.2 干扰分析
        3.2.1 阻塞干扰分析
        3.2.2 杂散干扰分析
        3.2.3 互调干扰分析
        3.2.4 公网通信系统对地铁专用通信系统的干扰分析
        3.2.5 地铁专网通信系统对公网通信系统干扰
    3.3 切换分析
        3.3.1 切换的主要形式
        3.3.2 切换的3项指标
        3.3.3 大连地铁切换分析
    3.4 无源器件
        3.4.1 无源器件的定义
        3.4.2 无源器件中主要器件的介绍
        3.4.3 无源器件的选择
    3.5 天馈设计
        3.5.1 天线安装位置及数量配置原则
        3.5.2 天线输出电平的确定
        3.5.3 天线的选择
        3.5.4 有源设备配置原则
    3.6 覆盖方案
        3.6.1 隧道内覆盖方案
        3.6.2 站厅及站台覆盖方案
第4章 地铁无线网覆盖系统方案验证
    4.1 大连地铁一、二号线客流情况
    4.2 大连地铁信号源选择方案
    4.3 大连地铁分布建设情况
    4.4 大连地铁容量估算
        4.4.1 容量估算流程
        4.4.2 容量估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4.4.3 容量估算的方法
        4.4.4 容量估算的结果
    4.5 大连地铁覆盖方案测试
        4.5.1 现场测试结果
第5章 总结
    5.1 本文总结
    5.2 进一步工作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7)直放站对基站的噪声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分析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的意义与方法
第2章 电信CDMA系统中直放站的引入对上行RSSI的影响
    2.1 概述
    2.2 白噪声干扰
        2.2.1 理论分析
        2.2.2 总结
        2.2.3 实验案例:济南市美林大厦
    2.3 基站搜索窗设置过小造成的干扰
        2.3.1 理论分析
        2.3.2 总结
        2.3.3 实验案例:泰安电信高峪铺直放站
        2.3.4 实验案例:沂水崔家峪直放站问题
    2.4 基站切换关系未做造成的干扰
        2.4.1 理论分析
        2.4.2 总结
        2.4.3 实验案例:临沂润地大厦
    2.5 杂散干扰
        2.5.1 理论分析
        2.5.2 实验案例:2010 年莱芜电信室外光纤直放站
    2.6 互调干扰
        2.6.1 理论分析
        2.6.2 实验案例:东营银座广场
    2.7 外界引入的干扰
    2.8 其他情况
第3章 GSM系统中直放站的引入对噪声的影响
    3.1 概述
    3.2 白噪声的影响
    3.3 同频及邻频干扰造成的底噪抬升
        3.3.1 概述
        3.3.2 高铁覆盖项目的同频干扰分析
        3.3.3 高铁项目网络参数的调整
        3.3.4 实验案例:天津境内的京津高铁覆盖
    3.4 孤岛效应造成的底噪抬升
        3.4.1 概述:
        3.4.2 高层小区覆盖建议
        3.4.3 实验案例:聊城水城华府移动GSM小区覆盖
    3.5 无源互调造成的底噪抬升
        3.5.1 概述
        3.5.2 理论分析
        3.5.3 实验案例
        3.5.4 案例分析
    3.6 其他通信设备对GSM系统的干扰
        3.6.1 概述
    3.7 数字光纤直放站抑制干扰的使用
第4章 WCDMA系统中直放站的引入对上行的干扰
    4.1 概述
    4.2 白噪声的影响
    4.3 天馈质量差造成的影响
        4.3.1 概述
        4.3.2 实验案例:威海联通某站点
    4.4 MCL发生时产生的影响
    4.5 其他外部干扰
        4.5.1 概述
        4.5.2 实验案例:信号干扰仪引起的WCDMA的RTWP抬升
第5章 直放站在多网合一时对底噪的影响
    5.1 概述
    5.2 我国移动通信系统中频谱的使用现状
    5.3 合路方式
        5.3.1 一级合路各系统
        5.3.2 二级合路系统
    5.4 分系统白噪声数值分析
    5.5 干扰叠加时计算表格
    5.6 在杂散干扰下的隔离度要求
        5.6.1 指标分析
    5.7 总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利用GSM短消息的直放站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直放站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1.2.1 直放站的使用概况
        1.2.2 3G 使用直放站的情况
        1.2.3 直放站存在的问题
        1.2.4 测数据采集系统
    1.3 课题的确立
    1.4 上位机和下位机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 GSM 网络的 SMS 传输原理
    2.1 GSM 网络系统的发展及系统结构
        2.1.1 GSM 的发展历史
        2.1.2 GSM 网络结构
    2.2 SMS 系统原理
        2.2.1 SMS 基本概念
        2.2.2 SMS 网络结构及功能
        2.2.3 短消息流程
        2.2.4 SMS 的优点和局限性
    2.3 短消息数据传输原理及实现
        2.3.1 常用 AT 指令介绍
        2.3.2 PDU 模式下短消息的接收与发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方案设计
    3.1 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
        3.1.1 监测中心
        3.1.2 数据采集终端
        3.1.3 设计简单的通信协议
        3.1.4 短信息编码与监控内容的关系
        3.1.5 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3.2 系统主要优势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片机系统(下位机)功能及实现
    4.1 单片机与 C 语言
        4.1.1 单片机语言
        4.1.2 C51 及其特点
    4.2 单片机系统框图及流程
        4.2.1 单片机系统框图
        4.2.2 单片机系统流程
    4.3 检测模块
        4.3.1 电压
        4.3.2 直放站发射功率
        4.3.3 A/D 转换
    4.4 下位机通信模块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位机系统的功能及实现
    5.1 上位机通信模块的接口
    5.2 VB 实现串口通信
    5.3 VB 与组态王的数据交换
    5.4 VB 基于组态王开发的监测软件功能及实现
        5.4.1 组态王介绍
        5.4.2 界面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IB-WAS技术在深度覆盖盲点与话务热点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框架
第二章 IB-WAS 系统构造
    2.1 传统室内信号覆盖解决方式
    2.2 IB-WAS 系统实现方式
        2.2.1 IB-WAS 系统架构
        2.2.2 IB-WAS 系统主要物理单元
        2.2.3 IB-WAS 系统网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IB-WAS 系统的室内覆盖优势分析
    3.1 传统室内覆盖面临的挑战
        3.1.1 无线网络同步建筑结构成本高昂
        3.1.2 室内无线网络器件维护费用成本居高
        3.1.3 室内深度覆盖布线工程建设难度大
        3.1.4 话务容量评估准确性低下
        3.1.5 高层干扰规避难度大
        3.1.6 无线网络质量保障条件苛刻
    3.2 传统室内覆盖自身缺陷
        3.2.1 成本方面
        3.2.2 覆盖方面
        3.2.3 容量方面
        3.2.4 质量方面
    3.3 基于 IB-WAS 系统的室内覆盖自身优势
        3.3.1 成本方面优势
        3.3.2 覆盖方面优势
        3.3.3 容量方面优势
        3.3.4 质量方面优势
        3.3.5 其它方面优势
    3.4 性能对比小结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各类覆盖场景的 IB-WAS 系统的理论设计
    4.1 IB-WAS 系统中 FEMTO(基站)覆盖模型建立
        4.1.1 FEMTO(基站)覆盖能力的受限条件
        4.1.2 FEMTO 发射功率设计
        4.1.3 FEMTO 覆盖能力理论分析
    4.2 IB-WAS 系统的覆盖能力实测
        4.2.1 实测条件
        4.2.2 IB-WAS 系统开通后覆盖效果
        4.2.3 实测论证的各场景 FEMTO(基站)安装位置和覆盖范围
        4.2.4 实测论证的 FEMTO(基站)覆盖能力
    4.3 IB-WAS 系统中 FEMTO(基站)的技术规格
        4.3.1 FEMTO (基站)的业务规格
        4.3.2 FEMTO (基站)的空口规格
        4.3.3 FEMTO (基站)的业务信道容量
    4.4 IB-WAS 系统的应用场景分析
        4.4.1 中小企业覆盖方案
        4.4.2 高层住宅覆盖方案
        4.4.3 业务捆绑建设
        4.4.4 增值业务
    4.5 IB-WAS 系统技术优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IB-WAS 系统在现网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5.1 深度覆盖盲点案例
        5.1.1 项目背景及目的
        5.1.2 方案设计及实施情况
        5.1.3 开通前后效果对比测试
        5.1.4 小结
    5.2 话务热点案例
        5.2.1. 项目背景及目的
        5.2.2 方案设计及实施情况
        5.2.3 开通前后效果对比测试
        5.2.4 小结
    5.3 应用效果评估
    5.4 基于 IB-WAS 技术的室内覆盖与传统室内布线系统的综合比较
        5.4.1. 网络指标对比
        5.4.2. 系统性能对比
        5.4.3. 维护管理对比
        5.4.4. 综合成本对比
        5.4.5. IB-WAS 对比应用效果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录用的论文
附件

(10)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直放站监控系统的历史发展
    1.3 直放站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1.4.1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标
        1.4.2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1.5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直放站监控系统介绍
    2.1 直放站介绍
        2.1.1 引言
        2.1.2 设备用途和特点
        2.1.3 直放站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2 直放站监控系统介绍
    2.3 监控网管中心介绍
        2.3.1 系统整体架构
        2.3.2 组网结构组成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研制的目标
        3.1.1 设计任务来源
        3.1.2 系统研制的目标
        3.1.3 设计依据和引用标准
    3.2 系统可行性分析
        3.2.1 系统背景
        3.2.2 系统的技术可行性
        3.2.3 系统的资源可行性
    3.3 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
    3.4 监控系统的接口需求
        3.4.1 监控系统南向接口接入方式
        3.4.2 监控系统南向接口功能需求
        3.4.3 监控系统南向接口技术要求
    3.5 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
    3.6 监控系统的数据需求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
    4.1 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4.1.1 原理及框图
        4.1.2 直放站监控模块
        4.1.3 主控板硬件设计
    4.2 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4.2.1 软件设计流程
        4.2.2 软件的架构设计
    4.3 系统开发中关键技术
        4.3.1 系统化的网管架构
        4.3.2 基于 MapXtreme 的技术应用
        4.3.3 大流量数据处理
第五章 系统的实现
    5.1 数据库设计
        5.1.1 部分数据库表名如下
        5.1.2 部分数据库表列设计
        5.1.3 部分设计代码
        5.1.4 数据库设计流程图
    5.2 程序设计
        5.2.1 主界面设计
        5.2.2 网络通信设计
        5.2.3 协议设计
        5.2.4 CRC 设计
        5.2.5 其他设计
第六章 系统验证与测试
    6.1 测试项目描述
    6.2 测试项目记录
        6.2.1 直连测试
        6.2.2 MODEM 连接测试
        6.2.3 光纤远端机测试
    6.3 测试结果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贡献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基于GSM公网的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列车通信信号增强方案研究[J]. 王非,蒋靳. 通信世界, 2021(01)
  • [2]GSMR系统运行网络实时干扰检测技术研究[D]. 马振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
  • [3]地铁公用无线通信网络覆盖方案设计[D]. 宁晚.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4]呼和浩特铁路局大包线450M无线列调改建GSM-R网络方案研究[D]. 张禹.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5]土耳其安伊高铁项目GSM-R系统应用研究[J]. 关振鹏. 铁道建筑技术, 2018(09)
  • [6]大连地铁无线公网覆盖设计方案与验证[D]. 陈稀瑶. 东北大学, 2016(07)
  • [7]直放站对基站的噪声影响的研究[D]. 穆旭昌. 齐鲁工业大学, 2015(05)
  • [8]利用GSM短消息的直放站监控系统设计[D]. 赵洋. 吉林大学, 2014(03)
  • [9]IB-WAS技术在深度覆盖盲点与话务热点中的应用研究[D]. 刘彦俊.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7)
  • [10]直放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姜锋.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基于GSM公网的中继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