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能采集计费自动化系统在石嘴山电网的应用

电能采集计费自动化系统在石嘴山电网的应用

一、石嘴山电网电能量采集及计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炜[1](2019)在《阿尔山市口岸66kV变电站新建工程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助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类对电能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需求。人们从生活煮饭的电饭煲、微波炉,到日常办公娱乐的电脑、手机,到日常出行所乘坐的电动车、高铁,都离不开电能,工厂的各种重型机械的运行也离不开电能,农业生产中的灌溉更离不开电能。电网建设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交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变电站的设计对电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阿尔山地区电网现状,充分考虑口岸地区经济发展的电能需求,对口岸66kV变电站进行设计。设计内容涉及电力系统一次设计、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阿尔山220kV变电站66kV出口扩建部分、输电线路设计部分。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然后结合阿尔山地区电网现状及口岸供电区内电网情况,确定主变形式和参数,并进行短路电流计算,从而提出电力系统方案,通过方案对比选定主接线,对主要设备进行选择,对站区电气布置、防雷接地等进行逐项设计;在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中涵盖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及站内通信、变电站自动化等内容;由于阿尔山220kV变电站无预留口岸66kV变电站出口,本次设计对阿尔山220kV变电站66kV口岸出口进行了同步设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勘察与调研分析,对路径长度、经济、施工、运行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性考虑与分析,确保电力线路路径的安全可靠性、经济合理性,进而进行导、地线的选取、绝缘配合、防雷接地等。此次设计涵盖了口岸66kV变电站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各项领域,符合口岸变电站的建设需求,也达到了实际应用的目的。

刘钊[2](2018)在《基于宽带PLC技术的“多表合一”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能源管理智能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抄表算费方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全面实现能源计量装置的远采集抄是实现移动支付与能源管理的第一步。为此国家电网公司于2015年开始布局“多表合一”试点项目。2016年,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多表合一”项目提供了政策支持。本文的课题即来源于此,本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分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成,详述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层中表计与本地通信的主要构成方式,通过分析调研业界的表计类型、通信方式等,阐述“多表合一”采用的关键技术。其次,以现场实际需求为基础,通过分析需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组成架构、电表及水热气表采集方式等,提出了两种实现“多表合一”采集的解决方案,并细化方案内容,提出增加接口转换器等具体实施办法最后,介绍了数据接口转换器的选用,从主机发送、接收等方面介绍了实现方案;通过选用宽带载波模块,完成了宽带PLC采集技术的实现,并设计实现了停电事件主动上报功能。通过上述方案,在天津全运村进行了现场的施工与验证,对各地块的施工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并通过营销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档案建立、档案推送、终端调试等一系列操作,实现了“多表合一”的采集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以天津全运村项目作为试点,证明了“多表合一”采集工作的可行性,打造了一个能源互联网下社区综合能源利用的典范。对进一步实现公共抄表收费和管理智能自动化,对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减少国家社会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节约、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提升企业用工效率具有深远意义。

高明[3](2017)在《南市66kV智能变电站设计》文中指出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它处于整个智能电网的中心枢纽位置,对上接收着高压电网的电源输入和各种新能源的接入,对下要完成相连变电站和大用户的电源分配,并同时具备接受上级调度中心的信息传递、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和在线分析功能。因此智能变电站必将是今后变电站的发展方向。为了满足双鸭山南市地区负荷发展的需要,对双鸭山南市66k V智能变电站电气部分进行科学设计。首先完成了需求分析和总体规划,给出整体设计方案及系统接入方案,在满足通用设计规范、符合新一代智能站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运行条件,通过选择新型智能设备使变电站整体智能化水平提高。然后设计了双鸭山南市66k V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并进行了设备选型。结合设备发展的现状,66k V断路器采用SF6柱式集成式智能隔离断路器,集成断路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出线侧隔离开关以及接地开关;10k V其他间隔不配置独立的智能组件,采用集成保护、测控、考核计量等功能的多合一装置。最后设计了双鸭山南市66k 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并进行了智能化二次设备选型,将站内公用、66k V及主变间隔的间隔层设备布置于II型预制舱内,舱内设备采用前接线前显示装置,实现了预制舱式布置的设计思路。

赵国航[4](2015)在《宁东至浙江光纤通信工程建设方案选择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在中国的变革历经从开始的架空线路,到后来的电力线载波,而后的微波通信,直到当今的光纤通信。电力系统利用自身的网络优势,沿着高压线路同步架设全介质自承式光缆和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已经是大势所趋。电力通信光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应用,一个以变电站为节点的、覆盖全国的电力光纤通信网络逐步形成。光纤通信技术以其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等优越特性受到通信用户的广泛欢迎,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输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此,光纤通信工程的建设在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的情况进一步提出了宁东至浙江换流站光纤通信工程实施方案研究的课题。本文参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及光纤通信工程相关文献,分析了相关光纤通信系统现状,对光纤通信工程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分析了光纤通信工程的建设程序及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宁东至浙江变电站光纤通信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宁东至浙江变电站光纤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概况、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全面分析了宁东至浙江变电站光纤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并论证了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最后对宁东至浙江站光纤通信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投资估算并对本项目进行了财务分析。本文对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工程进行了有益探究,丰富了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工程的理论研究,对电力系统光纤通信工程的进一步研究和光纤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吴凯华[5](2015)在《乌海市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根据蒙西电网城市配网建设改造要求,开展了对乌海地区的配电网结构和区域电网现状研究,并针对乌海市乌达区和滨河区配电网自动化现状,研究出合理的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方案。又开展了对乌海市乌达区和滨河区改造区域10kV配电网线路、变电站和负荷状况等方面开展了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指出了该区域的负载率和故障问题,指出了10kV配网的几种接线方式;又对改造区域提出了详细的规划建设改造目标,包括建设区域的整体目标,一次网架和设备自动化改造目标、主站建设、配电终端建设以及配网通信系统的建设目标。根据一次网架和设备的建设改造依据和原则,主要研究了乌海市乌达区和滨河区,两改造区域内一次网架和设备的改造方案设计工作,将区域内采用单联络接线的线路改造为电缆双侧电源单环式的接线方式(手拉手环网),并为环网柜配置DTU配电终端实现三遥功能,在部分线路设计安装了分支开关。主要根据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配电主站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研究,研究得出了详细的主站软硬件系统建设方案和馈线自动化的改造方案;又对配网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开展了研究工作,设计出了可行的通信方案,并对通信光缆铺设路径进行了规划。

杨龙雨[6](2013)在《石嘴山地区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系统的无功与电压控制,不仅可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而且能降低网损,充分发挥电网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宁夏石嘴山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工程实际,从需求分析、方案改进、控制策略、开环及闭环功能测试、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在总结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有载调压变压器调档和补偿电容器组投切对电压和无功功率的影响,重点分析了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策略。考虑到“九区图”控制策略存在震荡动作问题,引入优先策略和备用策略的概念,从而提出了能够改善震荡动作的“十七区图”控制策略。对电压无功优化控制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对有载调压装置和无功补偿设备进行集中监视、统一管理和在线管理,且采用分层分区无功优化平衡原则使AVC控制实现空间上解耦,并提出“区域电压优化控制”、“电压校正控制”和“区域无功优化控制”三种控制方案,应用三级协调控制模式,解决了无功平衡区域性、分散性和在操作上有时间关联等问题。根据石嘴山电网的特点,设置AVC模块中的调整参数并进行开环和闭环测试验证,针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运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且分析比较了AVC系统投入前后的运行情况和经济效益,统计计算了电压合格率、功率因数、网损。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夏永翔[7](2010)在《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文中研究表明结合宁夏石嘴山电网运行管理的特点和对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的基本要求,介绍宁夏石嘴山电网电能计量计费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实现了电能量数据自动采集、自动统计、考核结算、网损线损管理,并与SCADA/EMS系统实现了数据交换,通过WEB网页发布电量及相关数据信息,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张炯[8](2009)在《浅谈电能量计费系统场站调试与维护》文中指出随着宁夏电力系统的发展,电量计费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场站在调试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不断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电能量计费系统基本原理的阐述和对实际运行中所出现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场站调试与维护的方法。

李耀峰[9](2009)在《石嘴山地区电网安全运行与节能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结合石嘴山地区电网的安全运行与节能,利用理论分析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对GPRS抄表系统、线损与节能、无功补偿与电网功率、配网安全运行覆冰监控与融冰问题进行研究论述。得出主要成果如下:(1)GPRS抄表系统:通过对GPRS抄表系统的特点、组成、主要功能以及在石嘴山地区实际应用的介绍,分析了传统手工抄表作业及其它远程抄表系统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该系统将会为用电营销管理提供直接数据,使用户的用电管理水平和供电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提高。(2)线损与节能通过对线损的分类与构成、线损统计与分析的介绍,提出了降低线损的具体措施,并通过具体实际应用,达到了措施的实施和强化电网线损管理,使得电网线损率有所下降。(3)无功补偿与电网功率指出了几种无功补偿的方法,电网谐波与无功功率有源补偿技术,并通过应用实例进行了论证,提出了实施低压无功补偿方式优化的方案。(4)配网安全运行覆冰监控与融冰指出了运用电网自动化系统,实施覆冰在线监测,提出了覆冰监测单元的就地控制,通过在线监测,对覆冰严重的进行融冰,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田晓军[10](2009)在《基于GPRS技术的电力负荷管理主站系统》文中提出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集现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电能计量技术和电力营销技术为一体的用电需求侧综合性的实时信息采集与分析处理系统,是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采集客户端实时用电信息的基础平台,是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有效技术手段。通过实施电力负荷管理,对负荷进行移峰填谷,可以提高电网的负荷率,缩小用电峰谷差,改变负荷曲线,改善发供电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供电成本,减少或推迟发电装机,并可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可使电力用户提高用电效率,降低用电成本,减小由于电力供需矛盾造成的损失,具有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符合电力系统发展的需要。随着IT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单独建设大用户负荷管理系统、配变监测系统、居民集中抄表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电力公司的需求,加上这些应用系统在构建之初并没有很好地考虑系统与其它业务部门应用系统之间的关联,每个应用系统都有自己独立的业务流以及业务数据库,系统的开放性都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各系统资源难以共享,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满足不了电力企业集约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战略。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投资(主要是其主站设备、通信信道和成熟的组网技术)来实现更多的功能,解决资源分散及重复投资问题,统一实现数据采集与共享、应用,提高管理效率,我们可在一套主站设备、信道等基础上将公用配变监测、居民集中抄表纳入负荷管理系统,实现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扩充。本文介绍了基于GPRS的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它充分利用GPRS通信的优点及信息处理、储存、发布技术,在实现传统的大客户负荷管理功能的基础上,集成了配变监测和居民集中抄表功能,实现专变大客户、公用配变、居民用户等计量点数据的远程自动采集,建立以电能量数据为基础的数据中心平台;在数据中心平台上通过数据的处理和挖掘,实现电能量自动统计、全网网损计算与分析、用电监测、营销决策支持等应用功能;同时以WEB方式进行数据发布,并为其它系统使用数据中心的数据提供互联接口。

二、石嘴山电网电能量采集及计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嘴山电网电能量采集及计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阿尔山市口岸66kV变电站新建工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变电站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
    2.1 系统接入方案
    2.2 主变压器的选择
    2.3 中性点接地方式及无功补偿配置
        2.3.1 中性点接地方式
        2.3.2 无功补偿配置
    2.4 电气主接线
    2.5 电气设备的选择
        2.5.1 短路电流计算
        2.5.2 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2.5.3 导体的选择
    2.6 电气总平面图
    2.7 绝缘配合与防雷接地
        2.7.1 电气设备绝缘配合
        2.7.2 防雷接地
    2.8 对侧66KV口岸间隔一次部分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变电站二次系统设计
    3.1 系统调度自动化
        3.1.1 远动系统
        3.1.2 电能计量系统
        3.1.3 系统安全防护
    3.2 系统及站内通信
    3.3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3.4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3.5 直流及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3.6 其他二次系统
    3.7 对侧66KV口岸间隔二次部分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电线路设计
    4.1 路径的选择
    4.2 气象条件
    4.3 导线和地线
    4.4 绝缘配合
    4.5 防雷与接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基于宽带PLC技术的“多表合一”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体系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内容安排
第2章 “多表合一”关键技术分析
    2.1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构成分析
    2.2 “多表合一”采集层分析
        2.2.1 “多表合一”采集层表计构成分析
        2.2.2 “多表合一”采集层本地通信信道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表合一”采集系统设计方案
    3.1 需求分析
    3.2 总体设计方案
        3.2.1 总体设计难点
        3.2.2 总体设计方案概述
        3.2.3 设计方案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表合一”采集系统方案的实现及测试
    4.1 数据接口转换器的选择
    4.2 宽带PLC采集技术的实现
        4.2.1 通讯模块需求
        4.2.2 通讯模块的选用
    4.3 停电事件主动上报功能设计与实现
        4.3.1 停电事件主动上报功能简介
        4.3.2 天津全运村停电事件主动上报功能设计
    4.4 “多表合一”采集方案的测试
        4.4.1 项目概况
        4.4.2 电能表与集中器的安装调试
        4.4.3 其他能源表计安装与调试
    4.5 现场施工方案
    4.6 营销系统档案操作
        4.6.1 档案生成
        4.6.2 档案匹配
        4.6.3 营销系统中采集建档
    4.7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调试
        4.7.1 档案接收
        4.7.2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终端调试
    4.8 “多表合一”采集测试效果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南市66kV智能变电站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本文组织
第2章 智能变电站设计背景
    2.1 智能变电站技术特征
    2.2 智能变电站网络结构
    2.3 工程建设背景及工程规模
        2.3.1 工程建设背景
        2.3.2 电网现状简介
        2.3.3 负荷特性分析
        2.3.4 66kV层面变电容量需求
        2.3.5 变电站建设规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气一次系统设计
    3.1 电气主接线选择
        3.1.1 电气主接线一般接线形式
        3.1.2 电气主接线方案技术比较与选择
        3.1.3 电气主接线
    3.2 短路电流计算
    3.3 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条件
        3.3.1 按正常工作条件选择
        3.3.2 按短路条件校验
    3.4 变电站主要设备选择
        3.4.1 主变压器选型
        3.4.2 66kV设备选择
        3.4.3 10kV设备选择
        3.4.4 一次设备智能化方案
    3.5 隔离式断路器设计方案
        3.5.1 概述
        3.5.2 隔离式断路器的定义和特点
        3.5.3 隔离式断路器的功能集成
        3.5.4 隔离式断路器对于配电装置的优化
    3.6 绝缘配合和过电压保障
        3.6.1 设备绝缘配合及过电压保护原则
        3.6.2 绝缘子串的选型
    3.7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3.7.1 66kV配电装置
        3.7.2 10kV屋内配电装置
    3.8 站用电及照明
        3.8.1 站用电接线方案及站用变压器选择
        3.8.2 站用配电装置
        3.8.3 照明
    3.9 防雷接地
        3.9.1 防雷
        3.9.2 接地
    3.10 光缆、电缆设施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气二次系统设计
    4.1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4.1.1 一次系统概况
        4.1.2 现状
        4.1.3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4.1.4 对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
    4.2 系统调度自动化
        4.2.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2 远动系统
        4.2.3 电能计量装置及电能量远方终端
        4.2.4 调度数据通信网络接入设备
        4.2.5 相关调度端系统
    4.3 系统及站内通信
        4.3.1 通信现状
        4.3.2 各专业对通信通道的要求
        4.3.3 系统通信方案
        4.3.4 通信设备配置
        4.3.5 通道组织
        4.3.6 站内通信方案及通讯设备布置
        4.3.7 通信电源
    4.4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4.4.1 管理模式
        4.4.2 监测、监控范围
        4.4.3 配置方案
    4.5 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4.5.1 现状
        4.5.2 站域控制保护
        4.5.3 66kV主变压器保护
        4.5.4 10kV线路、站用变压器、电容器保护
    4.6 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
        4.6.1 系统组成
        4.6.2 系统功能要求
        4.6.3 直流电源
        4.6.4 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4.6.5 直流变换电源装置
        4.6.6 一体化电源系统总监控装置
    4.7 其它二次系统
        4.7.1 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4.7.2 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二次参数选择
        4.7.3 辅助控制系统
    4.8 二次设备组柜及布置
        4.8.1 监控保护二次设备预制舱设计方案
        4.8.2 二次设备的接地、防雷、抗干扰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宁东至浙江光纤通信工程建设方案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光纤通信工程的理论基础
    2.1 光纤通信的概念及特点
        2.1.1 光纤通信的定义
        2.1.2 光纤通信的特点
    2.2 光纤通信工程建设程序
        2.2.1 基本规划
        2.2.2 方案设计
        2.2.3 建设准备
        2.2.4 工程施工
        2.2.5 竣工投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宁~浙光纤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概述
    3.1 工程建设项目情况
        3.1.1 工程建设项目简介
        3.1.2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范围
        3.1.3 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分工
    3.2 工程项目方案设计思路
        3.2.1 设计依据
        3.2.2 设计原则
        3.2.3 设计规程及标准
        3.2.4 设计内容
    3.3 光纤通信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3.3.1 宁夏及浙江地区光纤通信系统现状
        3.3.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3.3.3 通道需求预测
        3.3.4 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宁~浙光纤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内容
    4.1 宁~浙特高压直流通信系统方案
        4.1.1 光缆架设方案
        4.1.2 光纤电路建设方案
        4.1.3 通道路由组织方案
    4.2 光纤中继站系统方案及站址选择
        4.2.1 线路总体情况及设计分工
        4.2.2 光纤通信站选址原则
        4.2.3 STM-16系统超长站距传输允许衰耗计算
        4.2.4 光纤通信站选址方案
    4.3 OPGW光缆的选择
        4.3.1 OPGW光缆主要技术要求
        4.3.2 光缆型号的选择
        4.3.3 光缆芯数的选择
    4.4 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4.4.1 工程项目投资估算
        4.4.2 工程项目运行经济效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宁~浙光纤通信工程项目建设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质量保障
        5.1.1 质量管理目标
        5.1.2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
        5.1.3 质量控制
        5.1.4 质量成品保护
    5.2 技术保障
    5.3 进度保障
        5.3.1 施工工期保障措施
        5.3.2 施工过程中措施
        5.3.3 控制进度要求
        5.3.4 赶工措施
    5.4 安全保障
        5.4.1 安全教育
        5.4.2 建立安全制度
        5.4.3 安全设施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乌海市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配电网研究和发展现状
        1.2.1 国内外配电网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配电网研究现状
        1.2.3 配电网发展中的问题
    1.3 乌海电网整体现状
        1.3.1 乌海市乌达区建设改造区域配网现状
        1.3.2 乌海市滨河区建设改造区域配网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配网自动化建设改造区域规划
    2.1 建设改造区域配电网数据收集与分析
        2.1.1 乌海市乌达区改造区域 10kV配网数据统计
        2.1.2 乌海市滨河区改造区域 10kV配网数据统计
        2.1.3 改造区 10kV线路负载以及运行故障
        2.1.4 10kV配网主要接线方式
    2.2 改造区域建设改造详细规划目标
        2.2.1 整体建设目标
        2.2.2 配网一次网架和设备自动化改造目标
        2.2.3 配电主站建设目标
        2.2.4 配电终端建设目标
        2.2.5 配电通信系统建设目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设改造区域一次网架和设备改造研究
    3.1 建设改造依据和原则
    3.2 乌达区一次网架和设备改造方案设计
        3.2.1 乌达站9109与永安站9115线路改造方案
        3.2.2 乌达站9101与永安站9101线路改造方案
        3.2.3 乌达站9202与永安站9107线路改造方案
    3.3 滨河区一次网架和设备改造方案设计
        3.3.1 滨河站9117和 9220线路改造方案
        3.3.2 滨河站9119和 9218线路改造方案
        3.3.3 滨河站9105和 9103线路改造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配网主站及通信系统的建设改造
    4.1 主站建设基本原则
    4.2 配电主站硬件与软件建设研究
        4.2.1 主站系统硬件结构设置
        4.2.2 配电主站软件系统建设方案
        4.2.3 馈线自动化功能改造方案
    4.3 配网通信系统结构与通信网络设计
        4.3.1 配网通信系统结构
        4.3.2 通信网络设计
    4.4 光缆线路路径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石嘴山地区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自动电压控制研究现状
        1.2.2 国内自动电压控制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压无功优化控制原理和方法
    2.1 无功平衡与电压的关系
    2.2 电压和无功调节方式
    2.3 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
        2.3.1 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和识别
        2.3.2 九区图控制策略
        2.3.3 十七区图控制策略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宁夏电网自动电压控制系统
    3.1 AVC系统的结构
    3.2 AVC无功优化平衡原则
    3.3 数学模型
    3.4 控制策略
    3.5 三级协调控制模式
    3.6 AVC系统的控制界面及基本功能
        3.6.1 图形展示
        3.6.2 参数维护
        3.6.3 历史查询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嘴山电网AVC系统实施与效果分析
    4.1 石嘴山电网AVC系统应用环境概述
        4.1.1 石嘴山电网概貌
        4.1.2 石嘴山电力调度数据网概况
        4.1.3 石嘴山电力调度模式及范围
        4.1.4 石嘴山调度自动化系统概况
    4.2 石嘴山电网AVC模块中调压参数配置
        4.2.1 功率因数
        4.2.2 全局参数
        4.2.3 主变档位调整
        4.2.4 电容器投退
        4.2.5 闭锁定义
        4.2.6 负荷类型时段
        4.2.7 调压区域划分
    4.3 AVC系统开环与闭环测试
        4.3.1 AVC开环测试验证
        4.3.2 AVC闭环测试验证
    4.4 石嘴山电网AVC系统运行效果及经济效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7)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系统建设
2 主站系统建设
    2.1 系统规模的确定
    2.2 实现的主要功能
    2.3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3 厂站建设
    3.1 采集终端、电表的更换和调整
    3.2 采集终端的主要功能和调试
4 应用成效
5 结束语

(9)石嘴山地区电网安全运行与节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1.1 国内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1.2 国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1.2 研究主要内容及理论
    1.3 难点与创新
    1.4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2. GPRS抄表系统
    2.1 系统概述
    2.2 系统特点
    2.3 系统组成
    2.4 系统软件
    2.5 系统主要功能
    2.6 系统抄表远程GPRS通讯技术实际应用
    2.7 本章小结
3 线损与节能研究
    3.1 线损概述
    3.2 线损的分类和构成
        3.2.1 电能损失分类
        3.2.2 电能损失的构成
    3.3 线损统计与分析
        3.3.1 线损统计
        3.3.2 线损分析
    3.4 线损管理与节能
    3.5 线损措施与节能措施实际应用
    3.6 本章小结
4 无功补偿与电网功率分析研究
    4.1 无功补偿概述
    4.2 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4.3 电网无功补偿的方法
    4.4 电容器的选择
        4.4.1 电容器使用的技术条件
        4.4.2 电容器型号的选择
        4.4.3 电容器的串并联使用
    4.5 电网谐波与无功功率有源补偿技术
        4.5.1 APF和L-C电路的串联混合补偿
        4.5.2 注入式补偿电路
        4.5.3 采用两类逆变器的补偿系统
    4.6 无功补偿与电网功率分析应用
        4.6.1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选择方法
        4.6.2 无功补偿的效益
        4.6.3 应用实例
        4.6.4 工厂低压无功补偿方式优化的思考
    4.7 本章小结
5 配网安全运行覆冰监控与融冰问题研究
    5.1 覆冰检测原理
        5.1.1 覆冰的预测模型
        5.1.2 覆冰量检测法
    5.2 覆冰监控单元
        5.2.1 基本原理
        5.2.2 覆冰监控单元硬件结构
    5.3 覆冰监控单元的就地控制
        5.3.1 就地控制的基本策略
        5.3.2 短路电流的计算与并联电抗器的整定
        5.3.3 多条线路(串联)的融冰一体化
        5.3.4 多条线路(串联)融冰时延时整定的配合
    5.4 覆冰监控的后台高级应用
    5.5 覆冰监控与融冰措施应用实例
        5.5.1 基本情况
        5.5.2 融冰理论计算与实测对比
        5.5.3 临界电流计算与分析
    5.6 小结
6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1 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基于GPRS技术的电力负荷管理主站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选题背景
    1.3 负荷管理系统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信
    2.1 系统通信特点
    2.2 系统通信方式比较
    2.3 GPRS技术简介
        2.3.1 GPRS基本内容
        2.3.2 GPRS网络的优势
    2.4 TCP/IP协议简介
    2.5 系统通信组网
        2.5.1 GPRS组网方案
        2.5.2 组网方案比较与选择
    2.6 数据传输规约
第3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1 系统的基本要求
    3.2 系统工作原理
    3.3 系统逻辑结构
    3.4 系统物理架构
    3.5 软件层次结构
第4章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
    4.1 主站流程
        4.1.1 系统总数据流程
        4.1.2 数据采集数据流程
        4.1.3 人机界面主流程图
    4.2 主站功能
        4.2.1 数据采集
        4.2.2 数据处理
        4.2.3 负荷控制
        4.2.4 配变监测
        4.2.5 集抄数据
        4.2.6 线损统计
        4.2.7 系统管理
        4.2.8 时钟对时
        4.2.9 报表管理
        4.2.10 WEB信息发布
        4.2.11 与用电营销系统接口
        4.2.12 与电能计量系统接口
    4.3 主要技术
        4.3.1 前置机参数和规约
        4.3.2 与GPRS终端通信
        4.3.3 基于Qt的GUI
        4.3.4 基于Excel的报表
        4.3.5 基于ActiveX的Web
    4.4 关键问题
        4.4.1 与现场终端通信
        4.4.2 数据完整性、一致性
        4.4.3 数据存储、查询效率
        4.4.4 系统管理和系统安全
结论
附录 GPRS TCP通信代码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石嘴山电网电能量采集及计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阿尔山市口岸66kV变电站新建工程设计研究[D]. 王继炜.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9)
  • [2]基于宽带PLC技术的“多表合一”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刘钊.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1)
  • [3]南市66kV智能变电站设计[D]. 高明. 吉林大学, 2017(04)
  • [4]宁东至浙江光纤通信工程建设方案选择研究[D]. 赵国航.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5)
  • [5]乌海市配网自动化建设方案研究[D]. 吴凯华.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5)
  • [6]石嘴山地区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 杨龙雨.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7]电能量计量计费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管理[J]. 夏永翔. 科技信息, 2010(33)
  • [8]浅谈电能量计费系统场站调试与维护[J]. 张炯. 宁夏电力, 2009(S1)
  • [9]石嘴山地区电网安全运行与节能研究[D]. 李耀峰.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10]基于GPRS技术的电力负荷管理主站系统[D]. 田晓军. 山东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电能采集计费自动化系统在石嘴山电网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