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尿道综合征46例

中医药治疗尿道综合征46例

一、中药治疗尿道综合症46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丽娇[1](2019)在《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诊断量表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证候诊断模型,为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提供理论依据及规范化标准。方法:通过小组范围内讨论,确定膀胱过度活动症对应的中医病名,广泛全面检索近现代医案,形成四诊信息条目池。通过相关专业专家的临床及专业知识,初步形成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诊断量表。使用多种统计学方法筛选相关条目,制作第二版诊断量表。再对第二版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测试。以量表为测试工具,进行指标赋权、确定诊断阈值等。最后通过临床诊断性试验,测试其临床使用价值。从而得出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证候诊断模型。结果: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证候诊断量表的制作过程规范、严谨,并经过信度、效度的广泛测验,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得出了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诊断标准,其诊断阈值为207.5。对量表进行临床诊断性试验,该量表在灵敏度、特异度等方面反应良好。结论:通过小组范围内讨论中医病名及查阅古今医案,提取四诊资料,使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有理论支持。其次通过多种统计学方法及反复测验具有科学性,在临床的广泛调查中具有实用性。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诊断量表的创建拥有良好的理论性、精准性、实用性,为临床证候评价提供规范化标准,为其他疾病的证候规范化研究提供思路。

徐蝶衣[2](2019)在《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对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中医症候、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复发率的影响,评价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治疗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从上海市中医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系统中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共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予二丁二仙方并随证加减,同时进行艾灸;对照组予呋喃妥因0.1g,QN,po 2周、然后左旋氧氟沙星片0.1g,QN,po 2周、然后头孢呋辛0.25g,QN,po 2周。此为一个周期,该周期结束后,按照前一周期用药顺序,再重复一个周期,总疗程为12周。其中对于上述三种抗生素中任一过敏者,则将该种抗生素替换为复方新诺明(每片含磺胺异恶唑400mg,甲氧苄啶80mg)1#,QN,po。2组均以一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每2周复查小便常规,同时在第4、第8、第12周进行中段尿培养。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以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统计分析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运用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后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率、复发次数、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实验结束时,共完成病例61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2.两组患者治疗第六周、第十二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较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较前均有所提高,治疗组的改善情况较之对照组更为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组(30例)复发3例,复发率为10.00%,长程低剂量抗生素抑菌疗法组(31例)复发13例,复发率为41.94%,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组复发率明显低于长程低剂量抗生素抑菌疗法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粪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故两组用药均有较好安全性。结论: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可以安全有效地缓解女性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次数、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张大成[3](2017)在《穴位不留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研究》文中提出女性尿道综合征(Female urethral syndrome,FUS)是现代常见的一组症候群,主要临床症状为典型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次要临床状症为小腹坠胀或疼痛感、尿痛、尿失禁等症状,但没有膀胱或尿道器质性病变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随着时代进步,城市人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和人际关系的精神压力大增,社会环境快速变化等因素的负面影响下,患者的人数正在不断递增,而且在不同年龄层的女性都会发生女性尿道综合征,但中青年女性患者最为普遍。大多数研究认为中青年女性因工作忙碌,且大量没完没了的工作再加上需要兼顾家庭,使精神压力大增。她们发病的情况也轻重不一,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常突然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症状,令他们不喜外出,可说是苦不堪言。在深夜睡眠时也常因需要排尿而反复起床影响睡眠质素,又因睡眠不足精神欠佳令日间的工作更难完成,这种恶性循环会逐渐加重患者的精神压力,另症状不断出现,病情也不断恶化。而现代医学研究还没有对其病因、病机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有效专为女性尿道综合征治疗的方案。因此还是有众多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因此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但目前现代医学普遍认为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主要成因与心理因素、生活行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免疫因素等方面有关。综观中医经典古籍,虽未有找到与尿道综合征同一病名的疾病,但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的特征,应属中医学的"淋证"范畴,在医宗金鉴的淋证门有提及症状如"以致水道涩滞,欲出不出,淋漓不断,甚至窒塞其间,令儿作痛……"。在诸病源候论则提及症状如"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为淋"。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有着莫大的关系。肾与膀胱是相表里的对应关系,膀胱的功能是排尿和储存尿液,对津液的气化和排泄产生了生理上的共同作用。女性尿道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典型的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次要临床症状为小腹坠胀或疼痛感、尿痛、尿失禁等等。近年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尿道综合征上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如尿道综合征可类分为排尿不适和无菌性的尿频综合征,是指经常出现尿急、尿频等症状影响生活的综合征,也可从女性的尿道结构上来分类。从国内现有文献来看,西医的治疗方法大多侧重于口服或注射药物、局部麻醉手术治疗、CT或核磁振等介入治疗。但在历史悠久的中医发展道路上,我们发展出多元化的治疗方法如中药口服、针刺、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针、耳针、艾灸、推拿等。本次研究在对临床症状的诊断和疗效方面,以传统中医学理论结合现代神经学理论为基础,也参考了天津中医学院《穴位不留针针麻施行眼科手术的临床分析》启发[75]。其研究总结穴位不留针针麻下施行7种眼科手术175例的麻醉效果进行分析优良率91.04%,成功率98.28%。手术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2小时,多数病例为30-45分钟,实践证明不留针针麻可在时间较长的各种眼科手术时采用。穴位不留针与留针组在手术效果比较,穴位不留针组成功率和优良率都较高,其中针拨白内障术采用穴位不留针针麻全部成功,体现了麻醉和手术均发扬中医特色的临床实践。穴位不留针针麻除与留针针麻有共同的镇痛优点外,尚有解决了留针针麻可引起的肌肉颤动。目的:本课题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观察、比较针刺留针组与不留针组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的差异,及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找出对女性尿道综合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基理,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能控制膀胱壁肌肉松弛,使人体尿意的感觉减轻,但相反人体的副交感神经系统能控制膀胱壁肌肉收缩,使人体尿意的感觉加重。正常人体机能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功能相反而又相互制衡的。当两组神经系统中的一方正在活跃时,另一方则功能低落,生理活动就能得到协调和平衡。但当患者精神紧张时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出现混乱,或在卧床针刺时精神过度放松令副交感神经出现过度活跃的情况,都能令膀胱壁肌肉收缩使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得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所以在针刺时选择穴位不留针能令患者尽快完成针刺治疗,减少针刺治疗时带来的精神过度紧张,或卧床太久令精神过度放松而产生的神经系统混乱使膀胱壁肌肉收缩而引至治疗效果不显。研究病例样本,对符合要求纳入研究的58例病例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病例样本和观察组30例病例样本。(一)病例样本的来源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病例样本,需要符合一定的纳入条件,其包括性别、年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由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病例样本的来源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香港城市医心中医诊所、部分征求广州和香港民众。(二)诊断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标准1.西医诊断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标准参照《现代中医肾脏病学》[35]诊断标准:①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②连续3次尿细菌培养阴性,感染性尿道综合征,尿中白细胞增多,但每高倍视野<5个,非感染性尿道综合征尿常规正常;③有长期使用抗生素无效史。④排除外阴部局部的因物理性、生理性、化学性及刺激性,妇科疾病、还有滴虫等引起的感染。2.中医诊断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标准参照《现代中医肾脏病学》有关标准:小便频数,排尿无力,尿有余沥,尿痛不甚,每因思虑劳习而加重,伴少气懒言,倦怠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淡,苔白,脉细数[36]。以及《中医内科学》中有关淋证的诊断标准拟定[37]。本研究主要是以气淋、劳淋为主。①气淋有实证和虚证的分型,其症状主要为尿急、尿频、排尿不畅、少腹拘急。实证以疏理肝气为治则。虚症以益肾补脾为治则。②劳淋有肾阴不足证、阴阳两虚证和气阴两虚证3种分型,主要症状为小便急短,尿频、排尿腰酸甚疼痛,小腹不适。肾阴不足证以滋补肾阴为治则,阴阳两虚证以助阳滋阴治为治则,气阴两虚证以养阴益气为治则。(三)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病例样本纳入标准①有尿频、排尿不畅的症状。②年龄范围在18-60岁之间的女性。③尿常规正常,中段尿细菌培养3次以上均为阴性。④中医诊断为气淋或劳淋。(四)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无尿频、排尿不畅。③在1个月内或现正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病例样本。④哺乳期或妊娠,或合并有凝血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的病例样本。⑤精神障碍或精神病的严重病例样本。(五)脱落标准①凡不符合女性尿道综合征纳入标准,而被误纳入的病例样本,予以剔除。②使收集的研究临床资料不全的病例样本。③纳入后,患者因任何原因在数据收集阶段要求改变其他治疗方案或停止接受④使收集的研究数据不全,影响疗效结果等病例样本。对照组患者采用侧卧式留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侧卧式不留针针刺治疗,在选取穴位方面本次研究以腰骶部的穴位:三焦俞、肾俞、气海俞、中膂俞、会阳、委阳为主,每星期2次,每8次治疗为1疗程。在观察2个疗程后进行评比。在2个疗程的治疗前后各以不同的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对比两组病例样本症状的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病例样本与观察组病例样本的年龄差异和病程轻重程度上等指标经统计学的检验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样本均具可比性。另外经统计学的检验后对照组病例样本与观察组病例样本的各症状评分结果均没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样本均具可比性。经2个疗程治疗后,以女性尿道综合征评分(FU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13%,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3.16%,显示两组病例样本经治疗后均有明显治疗效果。而且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后的指数由44.03%降至35.83%,组内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对抑郁情况也有明显的改善。女性尿道综合征评分(FUSS)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后的指数由22.14%降至8.21%,组内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女性尿道综合征症状也有明显的改善。生活质量评估(QOL)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治疗后的指数由3.55%降至1.41%,组内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也有明显的改善。在改善尿急、尿频、排尿不畅等女生尿道综合征的症状方面,对照组病例样本和观察组病例样本在各自单一症状的组内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观察组更为显着,且改善项目更多。结论:穴位不留针治疗与常规留针治疗两种方式,从研究结果来看对女生尿道综合征的患者均有多方面的改善,但总体来说穴位不留针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留针治疗。此方法为临床研究带来新思路方向而从经济学上也有明显的减省时间、人力成本和资源的效益。

王延虎[4](2016)在《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在泌尿外科门诊中,女性尿道综合征(female urethral syndrome, FUS)的患者日益增多,本病多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为主要表现,可伴下腹部、耻骨上区及会阴部坠胀不适、尿不尽、尿潴留、尿失禁等症状,而中段尿常规正常及尿培养为阴性,且膀胱尿道无器质性病变。有文献报道,20%成年女性患者受到中重度下尿路症状的困扰。据估计,至2018年,全世界约有23亿人群至少患有一种下尿路症状。西医针对女性尿道综合症并没有好的治疗手段,而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研究目的观察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经中医辨证后,选取肾虚肝郁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共36例,经治疗4周之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国际下尿路症状(LUST)评分和生活质量(QOL)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变化以及用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进行统计描述,治疗前后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者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选取的患者均予以补肾疏肝汤(东方医院中药房配成颗粒包装),基本方药组成:柴胡10g、熟地黄15g、白芍log、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l0g、茯苓15g、当归10g、桑螵蛸15g、海螵蛸15g、益智仁15g、炙黄芪20g、炙甘草l0g。服用方法:冲服,每日一剂,早晚各服一袋。研究结果本研究完成试验的36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中,5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占样本量的52.8%,病程最长10年,最短3个月,平均病程为2.53±2.20年。经治疗4周后,36例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与治疗前总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QOL)积分与国际下尿路症状(LUST)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其中对尿频、夜尿频、排尿不尽、精神情绪及腰膝酸痛改善比较明显。服药期间有2例出现轻度口干、恶心、大便干燥等症状,未经处理均自行缓解,余未诉明显不适症状,未发现对药物过敏及不耐受现象。研究结论补肾疏肝汤能够改善肾虚肝郁型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值得进一步研究。

柯亮妏[5](2016)在《温针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女性尿道综合征一直是个相当敏感又尴尬的话题,主要表现症状为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另外女性尿道综合征还对女性的社会互动、性生活、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严重影响,甚至会使女性产生羞耻、抑郁等情况,从而导致患有女性尿道综合征女性出现身体形象的改变或者是社交隔离等现象。女性尿道综合征就像是一颗埋在女性身体和心里的不定时炸弹,较多女性其实很害怕在外面时,因为尿频、尿急,而不能及时找到找到厕所进行排解,因此也不敢轻易的外出,出门也会尽量选择有比较多厕所的地方,对部分人来说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在国内可查的文献当中了解到,尿道综合征在西方医学的治疗方面,多数是服用药物、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在中医治疗方面也很多元化,有中药治疗、针刺配合电针、艾灸治疗、埋线治疗、耳穴治疗等。目的:本课题采用临床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观察温针灸组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明确,希望透过此研究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符合要求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取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针刺穴位选取以腹部为主,每周2次,每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之后进行观察评比。评分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各评价1次,对比治疗前后的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患者年龄及病程等指标,经统计学检验,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症状评分分别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FUSS和QOL观察患者治疗后对于尿道综合症及生活质量都有改善,试验组有效率82.76%,对照组有效率77.78%,说明两组对尿道综合征均有治疗效果。SDS观察患者治疗后对于抑郁情况的方面也有改善。3、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尿频、尿急、排尿不畅等症状,在指标的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以上症状的改善有一定的疗效。结论:温针灸治疗与针刺治疗两种的治疗方式,对女性患者均能有效的改善尿道综合征,生活质量亦都有效改善。本研究经过两种的治疗观察,温针灸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治疗。此方法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方向。

金永发[6](2015)在《中药联合电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加减方联合电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症(FUS)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予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艾司唑仑治疗,治疗组予滋水清肝饮加减方联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道综合症评分分量表(FUSS表)及生活质量评估表(QOL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治疗组治疗后评分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减少更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加减方联合电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症疗效较好。

刘赟[7](2014)在《基于“方—疾病—体质”模式的当归四逆汤方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索及构建基于“方—疾病—体质”的研究和诊治模式。2.依据该模式,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观察,分别对当归四逆汤的方、疾病特征和体质特征进行方证研究,为临床上更有效、快捷地使用本方进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1.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近年来中医学研究成果,理解方、证、疾病、体质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建“方—疾病—体质”研究模式。2.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对当归四逆汤的病因病机、组方、药物功效、剂量、后续治疗、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理论研究。3.通过检索“中医方剂知识库”数据库网站,收集整理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方、类方和同名异药方,并对其病机、治法进行阐述,总结当归四逆汤的加减规律。4.通过对数据库中当归四逆汤的医案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提取诊断、症状、用药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运用“方—疾病—体质”研究模式,把握当归四逆汤的方证特征。5.通过临床观察服用当归四逆汤人群的体质情况,对其服药后的主要症状进行疗效评分,对比有效及无效的病例特点,以了解当归四逆汤适用人群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类型等体质特征,同时补充和验证文献研究部分中当归四逆汤的方证结果。结果:1.“方—疾病—体质”模式研究在“方—疾病—体质”模式中,“方”指一套对应治疗某种病机的治疗方案,“疾病”和“体质”都属于方证相应中“证”的范畴,指能够反映病机的一切证据,其中区分为疾病和体质特征。“体质”指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疾病”指与疾病相关的症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方、疾病、体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临床诊治所需不可或缺的部分。2.当归四逆汤方的研究结果(1)组方研究当归四逆汤中的主药为当归、桂枝、细辛、炙甘草、白芍、大枣,而通草、木通、赤芍作为佐药使用。主药中当归、桂枝、细辛为一组起着温肝散寒、通经活血的作用,炙甘草、白芍、大枣为另一组起着补血滋阴、健脾补中的作用,佐药中通草、木通、赤芍有通下泻热的作用。(2)剂量研究当归四逆汤原方药物中当归的最大用量为50克,最小用量为6克,平均15克;桂枝的最大用量为100克,最小用量为3克,平均12克;细辛的最大用量为60克,最小用量为2克,平均6克;炙甘草的最大用量为30克,最小用量为2克,平均8克;白芍的最大用量为75克,最小用量为6克,平均15克;大枣的最大用量为150克,最小用量为6克,平均30克;通草的最大用量为38克,最小用量为2克,平均8克;木通的最大用量为20克,最小用量为2克,平均8克。(3)剂数研究本方的起效较快,并且可以安全地长期服用。根据疾病的不同,所需要服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的剂数差异较大。在中医疾病方面,脱疽病、皮痹病、中风的平均服药的剂数较多;疝气病、胃脘痛病、腹痛病平均服药的剂数较少。在西医疾病方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雷诺氏病、末梢神经炎的平均服药的剂数较多;颈椎病、神经性头痛、冠心病的平均服药的剂数较少。(4)药症关系研究发现的药症关联规律为:大枣和白芍与面色少华、桂枝与皮肤肿胀、炙甘草与舌质淡白、通草与肢体活动受限和身体乏力倦怠、细辛与怕冷恶风相关联。(5)原方加减药物规律文献研究表明,当归四逆汤有4条类方、29条组成方、4条同名异药方。通过对类方和组成方的药物和主治分析,得出的临床常用加减方法如下。①减少药物规律当厥阴肝经寒凝较甚时,可去芍药、大枣或当归,以突出温肝散寒通络的功效;当病症无明显经脉不通的表现时,可去通草;当阴血津液亏虚、血瘀较甚、水饮上冲、脾胃气虚、阳气虚甚、胎动不安时,可去细辛、通草;当患者内有郁热、痰湿内蕴、水饮内停时,可去桂枝、细辛。②增加药物规律在加强本方疗效方面,如厥阴肝寒较为严重,可在原方基础上加吴茱萸、生姜、艾叶;如阴血亏虚较严重,可加阿胶、麦冬、生地;如阳气亏虚较重,加黄芪、附子、生姜、羊肉;瘀血较甚,加川芎。在治疗兼证方面,如合并脾胃阳虚,可加附子、白术、干姜、人参;合并肺寒,可加杏仁、半夏、五味子;合并气虚,加黄芪、人参;合并相火心火妄行,加丹皮、滑石、大黄;合并风寒束表,可加麻黄、葱白;合并风邪在表,加防风;合并水饮,加茯苓、生姜;合并牙痛牙出血,可加矾石;合并胎动不安,加阿胶、莲房;合并腰背痛,加独活、生姜;合并小便不通,加栀子仁、赤茯苓。(6)合用药物当归四逆汤最有价值的合用药物是:黄芪、赤芍、附子、生姜、吴茱萸、川芎、鸡血藤、牛膝、红花、丹参、桃仁、干姜、白术、地龙、党参、防风、茯苓、香附、乌药、乳香、没药、小茴香、木瓜、蜈蚣、独活、延胡索、羌活、益母草。合用药物大致可分为六类:“黄芪、附子”、“吴茱萸、生姜、川芎”、“牛膝、鸡血藤”、“桃仁、红花、丹参”、“防风、党参、白术、地龙、干姜”、“乳香和没药、茯苓、乌药、香附和所有其他的合用药物”这六类。(7)合用疗法与方剂研究当归四逆汤在临床使用的过程中常配合药物外洗和药物热气熏蒸,同时可加酒、加红糖、加吴茱萸生姜以增强疗效。常用的合并用方包括黄芪桂枝五物汤、二仙汤、养血荣筋丸、理中汤、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吴茱萸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四妙勇安汤、补阳还五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四物汤、桂枝茯苓丸、香附丸、理中丸、归芍六君汤、保元汤、当归补血汤、八珍汤、瓜蒌薤白半夏汤、过敏煎、附子桂枝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小柴胡汤、桃红四物汤、五苓散、肾气丸、四逆散四逆汤交替服、葛根汤、海藻玉壶汤等。(8)后续治疗当归四逆汤的后续治疗,主要体现在补充治疗和固本培元两方面。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治法:温补肾阳、温补脾阳、温化寒湿、滋阴养血、疏肝解郁、引火潜阳。3.当归四逆汤的疾病特征的研究结果(1)诱发因素研究发现当归四逆汤证的诱因大多与体虚受寒有关。体虚的情况包括产后、经期、外伤、剧烈活动后、过度劳累、人流后、感冒后、同房后、酒后、手术后、产后、手淫时、受惊吓、悲痛过度后、熬夜、精神及工作压力大等。受寒的情况包括常年居寒湿之处、淋雨、吃冷饮过多等。(2)病机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定位于厥阴肝经,病性为寒凝、血虚、血瘀、阳虚,四种病理因素相互影响。(3)病程情况当归四逆汤既可以治疗急性病,也可以治疗慢性病。(4)病种情况当归四逆汤治疗的西医病种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皮肤科、神经科、外科、妇科、心脏科、骨科、风湿科、消化科、内分泌科、呼吸科、男科、儿科、肾科、血液科、五官科等。其中西医诊断以雷诺氏病、坐骨神经痛、原发性痛经、冻疮、冠心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荨麻疹、风湿性关节炎、心绞痛、继发性痛经、肩周炎、硬皮病最为常见。中医病种方面,最常见的中医诊断是:痹病、痛经病、头痛病、冻疮病、胸痹、寒厥病、皮痹病、瘾疹病、腹痛病、腰痛病、胃脘痛病。(5)疾病相关特征与疾病相关的特征症状有:肢体疼痛或麻木或僵硬或酸或活动受限、症状遇冷则重遇热则轻、头晕目眩、头痛、面麻、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皮肤瘙痒或肿胀、恶心呕吐、纳呆、腹疼痛、月经量少、经期推后、月经色暗夹瘀血。(6)疗效较好的症状当归四逆汤疗效较好的症状包括:腰痛、情绪低落、口腔溃疡、便秘、纳呆、鼻塞流涕、气短、嘴麻、恶心呕吐、肠鸣、痛经、汗多、咽部堵塞不适感、颈紧、颈痛、筋痛、胸胁胀痛、腹部冷、腹痛、手脚心汗出、月经期发热、情绪抑郁、情绪焦虑、消瘦、黑礞、关节疼痛、胃饱不觉饿、夜尿多、大便烂、怕冷、乏力、心悸、肢体麻木、胃不适感、月经有血块、精神疲倦、失眠、头痛。(7)疗效较差的症状当归四逆汤疗效较差的症状包括:头晕、腰酸、月经延迟、肩背痛、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记忆力差、胃胀、月经色暗、脱发、情绪不稳定、梦多、自汗、白发、头胀、耳鸣、面色无华、面色萎黄、痤疮、三叉神经痛、痰多、抽搐发作、心烦、胸闷、下肢胀痛、便后不爽、月经期头痛、不育、脸麻。(8)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溏泄泻、发热,停药后可迅速消失。4.当归四逆汤体质特征的研究总结(1)性别及年龄当归四逆汤对女性患者比男性更为常用。在主症的总疗效方面,临床研究发现男、女患者疗效并无明显差异。在年龄方面,无论老少皆可以服用,年龄层次主要集中于中年,而主症总疗效方面提示年龄较大的比年轻的会更为有效。(2)中医体质情况从使用当归四逆汤的人群体质情况来看,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瘀血质较常使用当归四逆汤,而痰湿质、特禀质、阴虚质、湿热质则较少使用。研究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说明当归四逆汤在哪个体质类型中使用更有效,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再行研究。(3)体质相关特征外观特征:形体偏瘦比偏胖为多、面色少华、皮肤面色晦暗或晄白或萎黄、口唇紫暗或色淡、爪甲无华苍白或青紫。精神状态:精神疲倦、萎靡不振,记忆力下降,倦怠乏力,睡眠不佳。好发症状:容易感冒、怕冷恶风、易汗出、肢体冷、少腹或前阴冷感、大便溏。特征舌象:舌质淡白或淡暗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苔少。特征脉象:脉细、脉沉、脉弱、脉弦、脉涩。结论:1.初步构建了当归四逆汤的“方—疾病—体质”诊治模式,对当归四逆汤的方、疾病、体质特征的方证研究表明,此研究模式基本涵盖了辨证论治所需的要素,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帮助。2.以“方—疾病—体质”诊治模式运用当归四逆汤的流程可分以下几种情况:(1)符合疾病和体质特征患者既符合当归四逆汤所适疾病的诊断,也符合当归四逆汤体质的诊断,则患者无论处于疾病的急性期还是恢复期,都可以使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在疾病好转痊愈后,也可以辨证使用当归四逆汤进行体质调理。(2)符合体质患者目前处于亚健康状态,无明显的疾病症状及体征,符合当归四逆汤体质的诊断,则患者可服用当归四逆汤进行较长时间的体质调养。(3)符合体质不符合疾病特征患者符合当归四逆汤体质的诊断,但是临床表现不是典型的当归四逆汤所适疾病。则患者可在当归四逆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同时合用其他方剂或药物,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4)符合疾病特征不符合体质特征患者符合当归四逆汤所适疾病的诊断,但是体质特征不是典型的当归四逆汤体质。则可以在疾病急性期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如症状缓解,应换用他方调理。如无效,应尽快调整治疗。(5)疾病和体质特征都不符合患者既不符合当归四逆汤所适疾病的诊断,也不符合当归四逆汤体质。此患者禁忌使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

谢立寒[8](2013)在《泌淋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阴虚湿热证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泌淋汤对女性尿道综合征(Female urethralsyndrome,FUS)阴虚湿热证患者症状积分的影响,客观评价泌淋汤对女性尿道综合征阴虚湿热证患者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上女性尿道综合征阴虚湿热证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将根据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尿道综合征,并辨证为阴虚湿热证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给予泌淋汤每日1剂,分两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坦洛新0.2mg,每日一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症状积分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1.两组疾病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总有效率53.6%,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46.4%,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3.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单项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单项症状积分组间比较,在腰膝酸软症状改善方面,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在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五心烦热症状改善方面,有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试验组药物能有效改善女性尿道综合征阴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在尿频、尿急、尿痛、腰膝酸软、尿道灼热、五心烦热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安全性高。结果明显表明泌淋汤是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有效方剂,为临床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提供了新的、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陈洁君[9](2013)在《基于M3受体探讨缩泉丸“缩尿”的作用机理》文中提出目的:缩泉丸出自《校注妇人良方》,由益智仁、乌药、山药三药组成,具温肾祛寒、缩尿止遗之功。现代临床用以治疗遗尿、尿失禁、尿频、尿道综合症等下尿路疾病,疗效显着。膀胱是尿液储存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膀胱的生理功能状态直接影响机体的水液代谢功能。而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膀胱是否能正常行驶其排尿和储尿的生理功能。在逼尿肌的收缩机制中,毒蕈碱型胆碱受体(M受体)的兴奋是最主要的因素;在膀胱的舒张机制中,M受体的抑制和β受体的兴奋最为主要,膀胱中M受体对于维持膀胱的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课题以M受体为切入点,探讨缩泉丸“缩尿”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以自然衰老大鼠为“多尿”模型动物。以尿动力为评价手段,观察储尿期的膀胱压漏尿点压(BLPP)、膀胱顺应性(BC)和尿道控尿功能的腹压漏尿点压(ALPP)、尿道功能长度(FUL)、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以及排尿期的最大排尿压(MVP)、残余尿量(PVR)、排尿率(EV),初步探讨缩泉丸“缩尿”作用的基础。通过离体实验,观察缩泉丸对M受体激动剂(乙酰胆碱)、M受体阻滞剂(阿托品)、M。受体阻滞剂(4-DAMP)作用的影响,以M受体为切入点,探讨缩泉丸“缩尿”的作用机理及“补肾缩尿”的科学内涵。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尿动力检测评价中,缩泉丸能够促进储尿期膀胱逼尿肌的舒张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具体表现为缩泉丸能使自然衰老大鼠的BLPP增加、BC下降,改变其高顺应性状态,缩泉丸能使自然衰老大鼠尿道控尿能力相关的ALPP、MUP、MUCP与FUL增加;缩泉丸能增加排尿期逼尿肌的收缩,具体表现为缩泉丸能使自然衰老大鼠的MVP、EV增加,PVR减少。在离体实验中,缩泉丸通过抑制M受体(尤其是M3受体)达到“缩尿”的效果,具体表现为缩泉丸能使乙酰胆碱的PD2值下降,降低衰老大鼠对M受体激动剂的亲和力,能使4-DAMP的PA2值下降,降低衰老大鼠对M。受体阻滞剂的敏感性。在储尿期,通过抑制M。受体,使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延长排尿周期,使得膀胱的储尿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缩泉丸能够促进储尿期膀胱逼尿肌的舒张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增加尿道控尿能力,改变膀胱高顺应性状态;能增加排尿期逼尿肌的收缩力;能降低自然衰老大鼠对乙酰胆碱和4-DAMP的亲和力,提示在储尿期,缩泉丸通过抑制M。受体的表达,使得逼尿肌保持在一个低收缩力的状态下,保证了尿液的储存。本课题通过离体实验和整体实验,局部结合整体,以M3受体为切入点,阐明了缩泉丸“缩尿”的深层机理:缩泉丸可能通过改善自然衰老大鼠逼尿肌对M受体的敏感性发挥其“缩尿”的作用。

李宜放[10](2012)在《王曦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晚期胃癌证治规律研究与生存评价》文中指出王曦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载,对脾胃病及肿瘤的研究有较深造诣。倡导“和法”治病的观点,对胃肠功能性疾病有独到的治疗方法和研究成果,运用“和法”理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治疗肿瘤,走出了一条中医的创新之路。本论文在探析王曦星教授学术渊源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总结了导师“和法”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归纳了晚期胃癌证治规律,探讨了“和法”理念对晚期胃癌的生存影响。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王曦星教授学术渊源概述。1、梳理了导师“和法”理念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经验的形成历程,探求名医的成才之路。导师偶然的机会踏上从医之路,系统的院校学习与实践锤炼了他扎实的中医功底;熟读《内经》、《伤寒论》、《脾胃论》等中医经典形成了他重视脾胃、善用经方的诊治特点;广泛涉猎中医大师的学术经验开拓了他的临证思路;受中医文化的启迪他逐渐领悟了“和法”治病的实质;师承脾胃病名家萧汉玺使他对“和法”治疗脾胃病有了更深的体会,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中医事业强烈的使命感使他把研究目标转向恶性肿瘤这一世界难题,又将多年对“和法”的感悟引入到肿瘤的治疗中。王曦星老师认为“抓机遇,读经典,学名家,勤实践,善思考,重创新”是名医的成才之路。2、通过总结历代中医典籍对“和法”的论述,分析其学术源流关系,以及导师对“和法”治病的继承与发展。《内经》理论体系贯穿“和法”的思想,奠定了“和法”的理论基础;《伤寒论》将“和法”内涵全面体现于临床实践,对“和法”的形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无已、张介宾、程钟龄、戴天章等后世医家有关“和法”的论述,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和法”的理论。目前,“和法”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妇科、儿科、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病证,但较少涉及治疗肿瘤;肿瘤的治疗多采用扶正或祛邪(化痰、祛瘀、解毒)等法,也较少涉及运用“和法”。王曦星老师独辟蹊径,将“和法”理念贯穿到疑难重病肿瘤的治疗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可谓对“和法”治病的继承与发展。第二部分王曦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1、从中国文化价值观对中医理论的影响、“和法”治疗肿瘤的内涵、运用“和法”治疗肿瘤的缘由、“和法”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和法”在常见肿瘤论治中的应用、以及常用“和法”方药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等六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导师“和法”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①中医理论,体现“和谐”。中医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浓缩为两个字就是“和谐”。②“和法”之义,涵盖宽广。广义的“和”既是治法,也是目的,同时更是一种理念。③治疗肿瘤,“和法”确当。原因:肿瘤发病,诸般不和;病机复杂,唯“和”能调;中西医学,包容共进;以人为本,带瘤生存。④治疗原则,贯穿“和法”。具体体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病证合参,相得益彰;内外合治,彰显优势;中西合璧,综合治疗。⑤常见肿瘤,“和法”论治。举例:消化系统肿瘤脾胃不和、肝脾不调、肝胃不和、寒热不调;乳腺肿瘤肝脾不调;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阴阳失调等等。⑥“和法”方药,灵活运用。常用方药:逍遥散、四逆散、柴胡汤类、滋水清肝饮、半夏泻心汤等等。2、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用药特点等方面系统全面总结了导师对常见消化系统肿瘤及脾胃病的诊疗经验。六个常见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治经验:①胃癌。胃癌本质是脾胃虚弱,治疗首重健脾,顾护胃气。②结直肠癌。结直肠癌亦属脾胃病范畴,治宜通调并举,注重气机通降,调理脾胃。③食管癌。食管癌基本病机为脾虚气滞、胃气上逆,故健脾疏肝、和胃降逆贯穿始终。④肝癌。肝癌多见肝脾不调及肝胆不和,治疗的关键在于疏肝健脾、调畅气机。⑤胆道癌。胆道癌发生的重要机制是肝胆湿热、胆胃不和,治疗重在疏利肝胆、健脾和胃。⑥胰腺癌。胰腺癌的发生与脾虚肝郁、肝胆不和密切相关,多从健脾疏肝、疏肝利胆论治。三个常见脾胃病的诊治经验:①放射性直肠炎。病名“肠澼”,病机毒伤肠络,治疗独重保留灌肠,研制专药肠瑞灌肠剂。②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病。NSAIDs相关性胃病病因为药毒犯胃,瘀热中阻,胃失和降,治当和胃降逆为主。③功能性消化不良。王老师力倡从肝论治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在胃,因在肝,以理气法为主辨治。第三部分晚期胃癌证治规律研究及基于“和法”理念治疗晚期胃癌的生存评价1.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王曦星教授辨治晚期胃癌的症—证—法—方—药规律进行了总结研究,为中医辨证论治晚期胃癌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①王曦星教授辨治晚期胃癌的中医证型主要有五类:肝胃不和证(36.6%)、脾虚气滞证(27.7%)、痰毒瘀结证(22.7%)、寒热错杂证(7.9%)、肝胃阴虚证(4.9%)。②五个证型的辨证要点:肝胃不和证为胃脘胀痛、痛窜及两胁、脉弦细、嗳气泛酸、呕吐反胃;脾虚气滞证为身疲乏力、腹胀便溏、食少纳呆、呕吐痰涎;痰毒瘀结证为胸闷膈满、胃脘刺痛、大便色黑、心下痞硬、面色晦暗、恶心;寒热错杂证为便溏泻、胃脘痞满、脘腹冷痛、口舌生疮、苔黄;肝胃阴虚证为胃内灼热、嘈杂不舒、食后脘痛、舌质红或有裂纹。③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晚期胃癌病位证素主要在脾、胃、肝;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气滞、血瘀、痰、毒。④用药规律:王曦星教授治疗晚期胃癌排前10位的常用药物:茯苓、甘草、陈皮、党参、柴胡、黄芪、山慈菇、蛇舌草、白术、八月札。多以平性药为主。⑤常用方剂:肝胃不和证用四逆散加减;脾虚气滞证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痰毒瘀结证用小陷胸汤合温胆汤加减;寒热错杂证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肝胃阴虚证用一贯煎合四逆散加减。王曦星教授认为气虚、气滞、血瘀、痰、毒为晚期胃癌主要的病性因素,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密切相关。基本病机是脾胃肝脏腑功能失调,脾虚贯穿疾病始终。治疗扶正祛邪并举,辨证辨病结合,重视健脾护胃,用药平和精准,善用经方合方,充分体现了“和”的思想。2、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基于“和法”辨治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活质量,探讨“和法”治疗对晚期胃癌的生存影响。收集符合晚期胃癌诊断,并具备化疗适应症的病例。中医组单纯服用中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化疗联合中药治疗,西医组单纯进行化疗。所有中药均由王曦星教授统一辨证处方。应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法)计算三组生存率,应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方法进行三组生存率的比较,并绘制生存曲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三个月时采用EORTC QLQ-C30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量表及EORTC QLQ-STO22胃癌特异性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重复测量的方法对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中药组(166例)、中西结合治疗组(83例)、西药组(63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56天(约15个月)、422天(约14个月)、324天(约11个月),三组生存率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EORTC QLQ-C30及EORTC QLQ-STO22评价显示,治疗后三组功能子量表和总健康状况子量表评分,中医组明显高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居中,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症状子量表评分均有下降,但中医组分值明显低于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居中,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提示中医“和法”治疗晚期胃癌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中医“和法”治疗晚期肿瘤具有巨大优势,为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由上述总结研究可以看出:王曦星教授“和法”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内涵丰富,临床经验独到。治疗肿瘤贯穿广义之“和法”思维,具体运用的治则方药体现狭义之“和法”。“和法”治疗晚期胃癌能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对临床治疗晚期肿瘤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中药治疗尿道综合症4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治疗尿道综合症4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诊断量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量表研制
    1.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的制作
        1.1 设立研究工作组
        1.2 制定量表框架
        1.3 建立备选条目池
        1.4 条目初筛和量表初建
        1.5 量表条目的测试及细筛
        1.6 第二版量表的建立
    2.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信度、效度测评
        2.1 可行性测评
        2.2 信度测评
        2.3 效度测评
    3.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的建立
        3.1 临床调查
        3.2 建立数据库
        3.3 确定指标权重系数
        3.4 建立证候诊断模型
        3.5 确立证候诊断阈值
        3.6 建立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标准
        3.7 确定程度分级诊断标准
    4.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性试验
        4.1 量化诊断标准的回顾性检验
        4.2 量化诊断标准的前瞻性检验
讨论
    1.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医心火旺、肾阳虚证的理论源流
    2.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制作过程的分析
        2.1 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的研制
        2.2 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的信度测评
        2.3 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量表的效度测评
        2.4 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医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模型及阈值的建立
        2.5 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诊断量表适用性分析
    3.存在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2)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及证候判定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标准
        1.3.4 退出(脱落)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观察方法
        2.1.1 样本量估计与分组方法
        2.1.2 治疗方案
        2.1.2.1 病因治疗
        2.1.2.2 前期治疗
        2.1.2.3 分组治疗
        2.2 观察指标
        2.2.1 疗效性实验室指标
        2.2.2 生命质量调查
        2.2.3 焦虑状况调查
        2.2.4 安全性评价
        2.2.5 不良事件
        2.3 疗效标准
        2.3.1 近期和远期疗效判定
        2.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3.3 复发率的判定
        2.3.3.1 复发的判定
        2.3.3.2 复发频次的统计及比较
        2.4 伦理学要求
        2.5 数据管理和统计学分析
        2.5.1 CRF表的填写与移交
        2.5.2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病例收集的一般情况
    2.基线比较
        2.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2.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尿白细胞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积分比较
        2.6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比较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指标的比较
        3.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积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段尿培养结果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状况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结果比较
        3.8 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3.9 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概述
        1.1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因的认识
        1.2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发病机制的认识
        1.3 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与焦虑/抑郁
        1.4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情况的认识
        1.5 现代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1.6 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
    2.祖国医学对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
        2.3 中医药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
        2.3.1 肾阴亏虚型
        2.3.2 肾阳不足型
    3.二丁二仙方立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4.艾灸及穴位分析
        4.1 艾灸概述及其对机体的作用
        4.1.1 艾灸概述
        4.1.2 艾灸对机体的作用
        4.2 选穴分析
    5.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6. 结论
    7.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献综述 补肾清利法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已发表论文
    附录三:焦虑量表

(3)穴位不留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研究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医学认识
        一、现代医学研究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认识
        二、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三、西医诊断
        四、西医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认识
        一、从中医文献上认识女性尿道综合征
        二、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断
        三、中医辩证及治疗原则
        四、预防与调护
    第三节 针灸的疗法与应用
        一、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
        二、其他疗法
第二章 临床观察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女性尿道综合征的对象
        二、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分析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治疗结果比较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女性尿道综合征使用穴位不留针治疗的机理探讨
        二、穴位不留针的选穴依据
        三、针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之临床思路探讨
        四、治疗前后穴位不留针组与穴位留针组病例样本的特点及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4)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认识
        1 病名的历史沿革
        2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3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研究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诊断
        3 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观察
        3 单一症状疗效观察
        4 不良反应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温针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现代医学研究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认识
        一、现代医学研究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认识
        二、西医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三、女性尿道解剖分析
        四、西医诊断
        五、西医治疗
    第二节、中医学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认识
        一、中医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认识
        二、中医病因病机及诊断
        三、中医辩证及治疗原则
        四、预防与调护
    第三节、针灸的疗法与应用
        一、针刺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
        二、艾灸疗法
        三、其他疗法
第二章 临床观察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纳入标准
        (四) 排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四) 统计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治疗结果比较
    第三节 讨论
        一、温针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机理探讨
        二、温针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选穴依据
        三、针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之临床思路探讨
        四、温针灸与针刺治疗前后特点及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中药联合电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标准
5 治疗结果
6 讨论

(7)基于“方—疾病—体质”模式的当归四逆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
    1.1 研究目的
        1.1.1 “方—疾病—体质”模式的方证研究目的
        1.1.2 当归四逆汤的方证研究目的
    1.2 “方证相应”的理论研究
        1.2.1 “方”的概念
        1.2.2 “证”的概念
        1.2.3 “疾病”的概念
        1.2.4 “体质”的概念
        1.2.5 “方证相应”的背景研究
        1.2.6 “方”与“体质”的关系
        1.2.7 “证”与“体质”的关系
    1.3 当归四逆汤的中医理论研究
        1.3.1 当归四逆汤证的病因
        1.3.2 当归四逆汤证的病机论述
        1.3.3 当归四逆汤证的后续治疗
        1.3.4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药物研究
        1.3.5 当归四逆汤的组方研究
        1.3.6 当归四逆汤中细辛的用量
    1.4 当归四逆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1.4.1 有效成分研究
        1.4.2 外科疾病
        1.4.3 妇科疾病
        1.4.4 心血管疾病
        1.4.5 皮肤科疾病
        1.4.6 骨科疾病
        1.4.7 神经科疾病
    1.5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实验研究
        1.5.1 妇科疾病
        1.5.2 骨科疾病
        1.5.3 皮肤科疾病
        1.5.4 神经科疾病
        1.5.5 肾泌尿科疾病
        1.5.6 外科疾病
        1.5.7 消化科疾病
        1.5.8 心脏科疾病
        1.5.9 肿瘤科疾病
        1.5.10 儿科疾病
        1.5.11 中医疾病
        1.5.12 男科疾病
    1.6 社会网络分析介绍
        1.6.1 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
        1.6.2 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内涵
        1.6.3 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研究目的
        1.6.4 社会网络分析技术的个体属性参数
第二章 组成方及类方文献研究部分
    2.1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方和类方研究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方法
        2.1.3 研究结果
        2.1.4 研究总结
第三章 当归四逆汤的医案文献研究
    3.1 当归四逆汤的医案文献研究目的
    3.2 当归四逆汤的医案文献研究方法
        3.2.1 研究范围及方法
        3.2.2 医案纳入标准
        3.2.3 医案排除标准
        3.2.4 资料收集
        3.2.5 资料整理
        3.2.6 资料的录入、统计
    3.3 当归四逆汤的医案文献研究结果
        3.3.1 医案文献整理情况
        3.3.2 患者一般情况
        3.3.3 总病程情况
        3.3.4 服药剂数
        3.3.5 中医疾病服药剂数情况
        3.3.6 西医疾病服药剂数情况
        3.3.7 西医病种
        3.3.8 中医病种
        3.3.9 诱发因素
        3.3.10 症状频数分析
        3.3.11 脉象频数分析
        3.3.12 舌象频数分析
        3.3.13 药物频数与药量分析
        3.3.14 合并疗法和用药
        3.3.15 症状的社会网络研究
        3.3.16 药物的社会网络研究
        3.3.17 症状与药物的关联规制分析
        3.3.18 药物的聚类分析
    3.4 当归四逆汤的医案文献研究结论
        3.4.1 当归四逆汤方的研究小结
        3.4.2 当归四逆汤疾病特征的研究小结
        3.4.3 当归四逆汤体质的研究小结
        3.4.5 医案文献研究的总结
第四章 当归四逆汤适用人群体质特征的临床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2.1 合格受试者的确立
        4.2.2 干预方案
        4.2.3 观察指标
        4.2.4 观察时间
        4.2.5 患者依从性的保障
        4.2.6 质量控制
        4.2.7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4.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4.3 研究结果
        4.3.1 一般资料分析
        4.3.2 体质分布分析
        4.3.3 病种的频数分布
        4.3.4 患者的主要症状总疗效情况
        4.3.5 主症的总疗效与性别的关系
        4.3.6 主症的总疗效与年龄的关系
        4.3.7 患者单个主症的疗效情况
        4.3.8 体质量表中各体质因素得分与主症总疗效的关系
        4.3.9 各体质类型中主症的总疗效情况
        4.3.10 不良反应观察
    4.4 当归四逆汤的临床研究小结
        4.4.1 当归四逆汤体质的研究小结
        4.4.2 当归四逆汤的疾病特征研究小结
        4.4.4 临床研究总结
结语
    5.1 当归四逆汤方的研究总结
        5.1.1 组方研究
        5.1.2 剂量研究
        5.1.3 剂数研究
        5.1.4 药症关系
        5.1.5 原方加减药物规律
        5.1.6 合用药物
        5.1.7 合用疗法与方剂研究
        5.1.8 后续治疗
    5.2 当归四逆汤所患疾病特征的研究总结
        5.2.1 诱发因素
        5.2.2 病机
        5.2.3 病程情况
        5.2.4 病种情况
        5.2.5 疾病相关症状
        5.2.6 疗效较好的症状
        5.2.7 疗效较差的症状
        5.2.8 不良反应
    5.3 当归四逆汤体质的研究总结
        5.3.1 性别及年龄
        5.3.2 中医体质情况
        5.3.3 体质相关症状
    5.4 “方—疾病—体质”模式治疗方案
        5.4.1 适用当归四逆汤的疾病诊断
        5.4.2 当归四逆汤体质的诊断
        5.4.3 当归四逆汤的应用流程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8)泌淋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阴虚湿热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及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疗程
        2.3 合并用药与禁止用药
        2.4 观测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不良反应的记录和处理方法
        2.8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疾病疗效比较
        3.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3.4 两组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3.5 安全性指标
        3.6 剔除、脱落病例情况
讨论
    1 西医对女性尿道综合征认识
        1.1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1.2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病因
        1.3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
        1.4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讨论
    2 中医对女性尿道综合征的认识
        2.1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中医历史沿革
        2.2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
        2.3 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3 邵朝弟教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阴虚湿热证的经验
        3.1 病因病机
        3.2 治则治法
        3.3 泌淋汤的组方原则及配伍分析
    4 泌淋汤的临床疗效评价
        4.1 中、西医疾病疗效评价
        4.2 症状积分评价
        4.3 安全性指标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引用文献
致谢

(9)基于M3受体探讨缩泉丸“缩尿”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立题依据
    三、研究内容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缩泉丸的研究进展
        一、临床研究
        二、药理学研究
    第二节 M受体的研究进展
        一、M受体的分子结构
        二、M受体的分布
        三、M受体与逼尿肌
        四、与逼尿肌相关的M受体阻滞剂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缩泉丸对自然衰老大鼠尿动力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
        五、讨论
    第二节 缩泉丸对自然衰老大鼠膀胱相关的M_3-AR功能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
        五、讨论
第三章 讨论与总结
    一、实验设计
    二、尿液的体内输布过程
    三、缩泉丸对自然衰老大鼠的尿动力的影响
    四、缩泉丸对衰老膀胱相关的M_3AR功能的影响
    五、研究展望
    六、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王曦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晚期胃癌证治规律研究与生存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王曦星教授学术渊源概述
    第一章 王曦星教授从医经历及成才之路
    第二章 中医经典古籍对“和法”的论述及其源流关系
    第三章 王曦星教授对“和法”治病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王曦星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第一章 王曦星教授“和法”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概述
    第二章 王曦星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一、常见消化系统胖瘤诊疗经验总结
        二、临床常见脾胃病诊疗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王曦星教授治疗晚期胃癌的证治规律研究与生存评价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晚期胃癌中西医诊治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王曦星教授治疗晚期胃癌的证治规律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研究二 基于“和法”理念治疗晚期胃癌的生存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创新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药治疗尿道综合症4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老年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心火旺、肾阳虚证的诊断量表的研制[D]. 王丽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2]二丁二仙方结合灸法治疗慢性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D]. 徐蝶衣.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穴位不留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研究[D]. 张大成.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1)
  • [4]补肾疏肝汤治疗肾虚肝郁型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延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5]温针灸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柯亮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6]中药联合电针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观察[J]. 金永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10)
  • [7]基于“方—疾病—体质”模式的当归四逆汤方证研究[D]. 刘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泌淋汤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阴虚湿热证临床观察[D]. 谢立寒.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3(09)
  • [9]基于M3受体探讨缩泉丸“缩尿”的作用机理[D]. 陈洁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10]王曦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晚期胃癌证治规律研究与生存评价[D]. 李宜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中医药治疗尿道综合征4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