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尺骨骨折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桡骨尺骨骨折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一、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储涛[1](2021)在《切开/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尺桡骨骨干骨折是儿童第三大常见骨折,仅次于尺桡骨远端骨折和肱骨髁上骨折。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弹性髓内钉内固定变得更加常见。在治疗的过程,有部分患儿是在骨折断端切开复位的。但目前很少有关于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术后疗效对比的研究。本文将探讨切开复位和闭合复位对于骨折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闭合复位组中手术时长对术后疗效的影响,并讨论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45例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并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根据VSA评分评估术后前臂外观美观情况。同时将闭合复位组中患儿的手术时长是否大于30分钟,分为观察组(<30 min)和对照组(>30 min),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并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根据VAS评分评估术后前臂外观美观情况。结果145例患儿进行了12-28个月随访。145例患儿中术后Anderson功能评分优良率达到99.3%,闭合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患者术后Anderson功能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Anderson功能评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45例患儿中术后前臂外观VAS评分不满意者为6例,其中有3名为女性患者,3名为男性患者。闭合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术后前臂外观VSA评分情况进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前臂外观VSA评分情况进行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45例患儿术后出现了9例并发症,4例患儿术后出现拇指伸直受限,2例患儿术后发生再骨折,2例患儿出现钉尾激惹现象,1例患儿术后切口感染,无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症、骨折畸形愈合、骨骺早闭等并发症发生。闭合复位组和切开复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闭合复位组并发症发生率(5.5%)低于切开复位组(7.6%),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闭合复位组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6.7%),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是一种适合的治疗方法。闭合复位组中患儿对术后前臂外观的满意率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延长闭合复位的手术时长后未影响术后的功能和并发症。因此可以适当延长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的手术时长,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以实现闭合复位。

张经,王斌,吕欣[2](2021)在《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把持与抗旋转能力更强》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四肢管状骨骨折在创伤骨科中较为常见,其中解剖型髓内钉在近几年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之中,并取得较好疗效。目的:总结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的应用特点、优势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190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WF)和维普(VIP)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管状骨、解剖型髓内钉、尺骨、桡骨、肱骨、股骨、胫骨、腓骨";英文检索词为"Tubular bone,anatomic intramedullary nail,ulna,radius,humerus,femur,tibia,fibula"。初检文章379篇,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34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介绍了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应用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特点,认为其有广泛的临床前景;②髓内钉正逐渐替代外固定治疗管状骨骨折,而解剖型髓内钉将成为治疗首选;③解剖型髓内钉因其主钉结构更符合人体管状骨髓腔、远近端螺钉结合主钉的独特设计提供更强的把持力与抗旋转能力等为四肢管状骨的髓内固定提供了更优选择,减少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④解剖型髓内钉在国外应用已较为成熟,而在中国应用较晚,如美国捷迈公司生成的ZNN解剖型髓内钉多应用于下肢管状骨骨折,在中国则刚引入到髋部骨折(转子间、转子下骨折)的治疗,较少用于胫骨干骨折的处理;⑤未来新一代的解剖型髓内钉将更高效地结合生物探测、信息传感等技术,实现材料科技化、智能化。

向琳茜[3](2020)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与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内固定、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对比,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对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骨伤科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79例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门诊和住院儿童患者相关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B组采用闭合复位ESIN髓内固定,C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A组21例,其中男性16人、女性5人,年龄位于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62±0.97)岁;B组30例,其中男性20人、女性10人,年龄位于6-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57±1.41)岁;C组28例,其中男性18人、女性10人,年龄位于6-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71±1.36)岁。对比三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A、B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Anderson评分标准评价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三组的优秀率。结果:所有病例的随访时间6-13个月,平均(9.03±2.21)个月。三组患者治疗前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B组治疗费用最高、A组次之、C组最低,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发生感染、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筋膜室综合症(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再骨折等并发症;C组8例发生骨折再移位,其中6例再次予以了一次手法复位、2例再次予以了两次手法复位。A、B两组无并发症发生。A、B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Anderson前臂功能评定标准,末次随访时A组优秀率95.24%;B组优秀率96.67%;C组优秀率78.57%;三组的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B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与传统小夹板外固定相比前臂功能恢复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ESIN内固定相比治疗费用更低,是一种疗效确切且相当经济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张卫其[4](2020)在《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尺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及生物力学的分析》文中认为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健身娱乐等方面,前臂功能有重要作用。外伤致前臂的骨折很常见,占比为11.20%。其骨折治疗需要重建尺桡骨的长度、对线和旋转以达到前臂良好的功能。保守治疗适用基本情况很差的患者。外固定经常出现失败、感染以及愈合不良等情况。微型髓内钉和钢板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内固定方式。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为经典术式。钢板的好处:开放性手术下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加压固定,为早期康复锻炼提供稳定性;可治疗涉及关节面及骨干远端、近端的骨折;无特殊情况,术后可长期保留。选择钢板内固定亦有不足之处:需要充分暴露术野,存在软组织受损大、剥离骨膜较多,骨折端血供减少;偏心固定,钢板下骨质受应力刺激减小,固定段骨质疏松;拆除钢板后,遗留下的螺钉孔有再骨折风险。微型髓内钉有以下优势:骨折处多数闭合复位固定,对血运干扰小;有限切开,皮肤软组织损伤小,术后伤口感染风险降低,所遗留瘢痕小,迎合患者对于术后美观的要求,减轻了创伤对患者心理和精神的打击;髓内中心固定,减小了应力遮挡;弹性固定,骨折端力学刺激,利于骨痂形成;二次取出,对骨质破坏小,易拔出。该方法固定存在不足:不能适用于尺骨近端、远端骨折;若闭合难以复位,需另行切口复位;固定强度差,术后早期为行功能锻炼常需要辅助固定;髓内钉长短不适,可能进入尺骨头,且远端锁定,有造成尺动脉、尺神经副损伤的风险。骨折治疗,Palmer指出重在寻求固定稳定和保护软组织间平衡。上述两种内固定在治疗尺骨骨折中,均有各自的特点。然而,在最佳方法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从有限元分析的角度进行尺骨生物力学的分析,报道甚少。考虑骨的生物学和力学因素,本研究就临床疗效、有限元生物力学两部分,比较两种内固定,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第一部分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尺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目的:对比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尺骨骨折疗效方面的差异,为临床给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骨科病区收治69例前臂含尺骨骨折患者,分A、B两组。合并桡骨骨折患者,用钢板固定。A组尺骨患者为微型髓内钉组,共计35例,合并桡骨骨折27例;B组尺骨患者为钢板组,共计34例,合并桡骨骨折28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尺骨术区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前臂旋转功能优良率等指标,评价两种内固定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指标:A、B两组平均手术时间46.30±6.46分钟、64.53±7.53分钟,平均术中出血23.40±3.74ml、53.31±6.56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1.60±0.87周、14.69±1.47周,平均切口长度为4.52±0.44厘米、10.55±0.65厘米。上述方面,两组之间相比t值分别为:-10.81、-23.17、-10.58、-45.15,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A组在上述指标中优于B组。A组并发症例数为3,发生率8.57%,B组并发症例数为4,发生率为11.76%。前臂Anderson评级,A组优良共计30例,占85.71%,B组优良共计28,占82.35%。以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尺骨骨折中,前臂旋转功能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微型髓内钉和钢板治疗效果相似,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尺骨术区切口长度,微型髓内钉优于钢板,更符合加速康复外科即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理念。第二部分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尺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目的:借助有限元,分析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A1.2尺骨干横断骨折,生物力学方面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正常成年女性志愿者一名,前臂尺骨全长行CT扫描,借助MIMICS17.0软件的阈值分割、兴趣区域提取、区域增长、模型编辑等功能,将尺骨提取出来,重塑正常完整尺骨几何模型。通过Geomagic Studio 2012软件将上述导出的数据处理,进行形态优化,建立尺骨干横断骨折模型,并按照内固定操作手册进行内固定装配。用Hypermesh 13.0软件划分网格,根据CT值得到的骨密度值进行属性赋值。确定边界条件,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6.14,进行负荷加载,分析相同负荷加载下不同模型应力分布特征及位移变化,得出力学特性更好的固定物。结果:在相同轴向、扭转载荷条件下,两种内固定系统应力分布情况较正常尺骨模型一致,由尺骨远端向近端减小。钢板模型骨折周围应力分布较微型髓内钉大。轴向压缩、牵拉最值,钢板更大。在相同扭矩下,微型髓内钉模型应力分布情况与正常尺骨模型较一致,钢板模型应力集中在钢板侧。微型髓内钉扭矩负荷最值小于钢板。不同载荷条件下,微型髓内钉应力较均匀;钢板中段(骨折处附近)应力集中。在相同轴向载荷条件下,两种内固定模型位移分布情况和正常尺骨较一致,且由尺骨远端向尺骨近端减小,最大值均位于尺骨远端。轴向压缩三组模型最值相似。微型髓内钉轴向牵拉位移最值同正常尺骨相似,小于钢板。在相同扭转载荷条件下,骨折两端,微型髓内钉模型位移分布情况较正常尺骨一致。钢板模型位移分布,骨折远端明显大于前两种模型,骨折近端对比无明显差异。最值比较,微型髓内钉与正常尺骨相似,钢板模型明显大于微型髓内钉模型。结论: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治疗此类型骨折,应力对比,抗轴向压缩、牵拉,钢板力学性更好;抗扭转,微型髓内钉力学性更好。位移对比,微型髓内钉更符合正常尺骨力学结构。

牛锋[5](2020)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对比研究,总结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并在原有结构基础上提出改良设计方案,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性能改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南京中医药大学扬州附属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成人四肢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确定本试验的研究对象共计10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其中保守组28例均为锁骨骨折患者,采用“正骨八法”手法复位后“8”字绷带固定治疗,桥接组38例患者(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采用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治疗,锁定钢板组38例(其中锁骨骨折28例,四肢骨折10例)患者根据具体骨折情况采用解剖锁定钢板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手术相关指标,评价两种内固定方式的优点及不足。采用聚甲醛骨折模型作为极限测试和破坏性试验对象,测试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和解剖锁定钢板之间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的区别。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2)与保守组相比,桥接组和锁定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根据肩关节Constant评分标准,三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12月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12月三组患者肩关节Constan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锁定钢板组相比,桥接组的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每分钟出血量没有差异(P>0.05)。(4)术后并发症:保守组和桥接组均有1例患者发生骨不连,锁定钢板组有1例发生内固定取出后骨折部位再断裂。(5)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解剖锁定钢板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结论:中医保守治疗、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和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成人锁骨骨折方面疗效相当,但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更有优势,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以降低内固定物发生断裂、应力下骨质疏松、内固定取出后再骨折的风险,可以作为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方式,值得骨科医师推广应用。在聚甲醛骨折模型上,桥接内固定2.0(六边竹节状棒)和桥接内固定3.0(六边形凹槽棒)的抗压缩性能和抗旋转性能强于桥接内固定1.0(圆形竹节状棒),可作为未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产品进一步改良设计的参考依据。

王林涛,董震,李伟,李友,齐鹏,吕杰[6](2019)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0月—2017年10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骨科收治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患者88例,男性48例,女性40例;年龄4~10岁,平均6.7岁。致伤原因:摔伤49例,运动伤21例,高处坠落伤1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治疗44例(微创组),采用切开复位外支架固定治疗44例(外支架组)。应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系统、腕关节患者自行评估量表(PRWE)、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分别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疼痛及活动程度、瘢痕情况,采用MarshaⅡ法测量两组腕关节活动度,并对比临床常规指标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复查和随访,观察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1~59个月,平均23.4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拔除固定物周期短于外支架组[(32.12±12.06)min vs.(42.93±15.47)min、(3.26±1.15)d vs.(4.83±1.62)d、(3.12±0.75)个月vs.(3.99±1.02)个月、(3.26±1.61)个月vs.(4.05±1.93)个月,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外支架组[(21.02±9.35)mL vs.(30.21±12.51)mL,P<0.05],术中透视次数多于外支架组[(6.35±2.41)次vs.(3.02±1.15)次,P<0.05]。微创组术后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90.91%,外支架组8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05)。两组患者术后Gartland-Werley评分、PRWE评分、VSS评分逐渐降低(P<0.05),Gartland-Werley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PRWE评分、VSS评分低于外支架组(P<0.05)。微创组患侧掌屈、背伸、尺侧倾斜、桡侧倾斜、旋前角度大于外支架组[(42.52±4.77)°vs.(40.31±4.02)°、(61.73±5.19)°vs.(59.02±5.06)°、(30.35±3.53)°vs.(30.11±2.59)°、(16.15±4.37)°vs.(14.26±4.19)°、(86.07±12.54)°vs.(83.47±11.9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5%vs. 22.73%,χ2=6.175,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具有和切开复位外支架固定术接近的近远期效果,并发症少,并且可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美观,更适合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的治疗。

杜蒙蒙[7](2019)在《顺行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骨折 ——一种新的手术入路》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儿童桡骨远端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DRDMJ)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桡骨远端骨折,被认为是不稳定的;儿童DRDMJ骨折的复位和手术固定仍然是一个挑战。本研究的目的是介绍一种在桡骨近端骨间后神经(PIN)“安全区”采用弹性髓内钉(ESIN)治疗儿童DRDMJ骨折的新手术入路,分析顺行ESI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ESIN固定与钢板固定治疗儿童DRDMJ骨折的影像学和功能结果。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间因儿童DRDMJ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ORIF)或顺行ESIN内固定的所有患者。比较钢板固定组和ESIN固定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结果变量。结果:共60例(平均年龄10.9岁;8-15岁),男性43例,女性17例,符合纳入标准。ESIN固定组36例,男26例,女10例;钢板固定组24例,男17例,女7例。与钢板固定组相比,ESIN固定组手术时间短,失血少,术中透视时间长(P<0.01)。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影像学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顺行ESIN固定治疗儿童DRDMJ骨折是一种简便、微创、安全的方法,其功能和影像学结果与钢板固定相似,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黄修标[8](2018)在《弹性髓内钉和钢板治疗前臂双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对比前臂双骨干骨折经钛制弹性髓内钉(titanium elastic nailing,TEN)和钢板固定治疗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收集我院20122017年前臂双骨干骨折经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所有病例(38例)。将病例通过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TEN组15例,钢板组2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愈合时间、桡骨弓大小及位置、前臂旋转功能。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包括两样本t检验和单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分类变量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1为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果:TEN组平均手术时间(76.9±36.8)min,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时间(133.8±43.3)min;TEN组平均失血量(29.0±28.4)ml,钢板组平均失血量(52.2±37.2)ml;TEN组平均愈合时间(39.1±16.4)周,钢板组平均愈合时间(53.9±20.4)周;TEN组平均最大桡骨弓大小为(5.57±0.65)mm,钢板组平均最大桡骨弓大小为(6.52±1.21)mm;TEN组平均最大桡骨弓位置为(67.20±5.58)mm,钢板组平均最大桡骨弓位置为(66.48±6.24)mm;TEN组和钢板组旋转功能优良率均为100%。两组在手术时间、失血量、愈合时间、桡骨弓大小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桡骨弓位置(P<0.05)、术后旋转功能(P<0.01)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平均最大桡骨弓大小与正常值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钢板组较接近正常值。两组平均最大桡骨弓位置与正常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钢板组较接近正常值。结论:髓内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骨折愈合上均优于钢板内固定组。但是,在术后前臂旋转功能上,弹性髓内钉组与钢板内固定组术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而言之,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弹性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均是一项可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髓内钉也是钢板内固定一种很好的替代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谢晓飞[9](2018)在《髓内针与接骨板治疗成人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目前虽然关于髓内针、接骨板治疗尺桡骨干骨折的研究较多,但国内比较髓内针与接骨板治疗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临床效果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髓内针与接骨板治疗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针对不同类型尺桡骨干骨折选择治疗方式时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针对髓内针与接骨板治疗成人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做一个回顾性分析研究,搜集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髓内针及接骨板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的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受伤机制、诊断、有无合并其他损伤及患者一般状态等;记录患者手术相关的基本信息:手术距离受伤的间隔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随访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前臂功能恢复情况,并按照Grace and Eversman评分标准评价优良率,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处理各指标数据。结果:共有76例纳入标准,3例失访,按照尺桡骨干AO(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骨折分型标准73例患者中A型骨折47例,B型骨折15例,C型骨折11例,平均年龄(37.9±12.7岁);髓内针组平均手术时间(83.1±16.9min),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93.3±15.1min),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针组平均住院时间(8.9±2.0天),钢板组平均住院时间(10.5±3.2天),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针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0±1.1cm),钢板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9.7±2.6cm),两者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针组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桡骨接骨板尺骨髓内针尺桡骨不愈合1例(B型骨折),单纯尺骨髓内针尺骨不愈合1例(C型骨折),并发症发生率12.5%;钢板组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尺桡骨双钢板中桡骨不愈合1例(B型骨折),尺骨接骨板骨折不愈合2例(B型骨折),桡骨接骨板骨折不愈合合并骨髓炎1例(C型骨折),并发症发生率7.0%。髓内针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稍高于钢板组,考虑是髓内针组样本量小的原因。按照Grace and Eversman评分标准:髓内针组优12例(A型骨折7例,B型骨折2例,C型骨折3例);良:1例(B型骨折);可1例(B型骨折);差2例(B型骨折1例,C型骨折1例),总体优良率为81.3%。接骨板组优46例(A型骨折38例,B型骨折5例,C型骨折3例);良:2例(A型骨折);可3例(C型骨折);差6例(B型骨折5例,C型骨折1例),总体优良率为84.2%。针对两组A、B、C三型骨折做逻辑回归性分析表明骨折分型对两种术式的选择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臂髓内针与接骨板治疗成人尺桡骨干骨折在术后前臂功能恢复方面没有显着性差异。2.髓内针治疗成人尺桡骨干骨折相对于接骨板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创伤小、术后外观美观的优点,当然这个结论还需要更多的设计合理、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司徒炫明,张培训[10](2016)在《前臂双骨干骨折的治疗综述》文中指出前臂双骨干骨折是一种特殊的骨折类型,现时治疗策略的讨论热点包括:儿童与成人患者的治疗区别,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钢板内固定和髓内固定的疗效比较,骨不连治疗的进展等等。本文对此类骨折的解剖学和流行病学特点、损伤分型和各种治疗方法比较及并发症做一综述。1流行病特点成人前臂骨干骨折的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25人发病,其中前臂双骨干骨折的发病率缺乏精确的流行病学数据,已知青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是高发人群[1]。据芬兰2009

二、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切开/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2)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把持与抗旋转能力更强(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文献质量评估
    1.4 数据的提取
2 结果Results
    2.1 髓内钉固定概述
    2.2 解剖型髓内钉的历史由来
    2.3 解剖型髓内钉在下肢管状骨的应用与进展
        2.3.1 股骨
        2.3.2胫骨
        2.3.3 腓骨
    2.4 解剖型髓内钉在上肢管状骨的应用与进展
        2.4.1 肱骨
        2.4.2 尺、桡骨
    2.5 解剖型髓内钉的缺陷与展望
3 小结Conclusions

(3)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儿童尺桡骨骨折治疗方式及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尺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及生物力学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尺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尺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前臂尺骨骨折内固定有限元角度生物力学比较及内固定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研究背景和进展
    一、研究背景
        1. 目前在用的骨折内固定系统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发过程和研发思路
        2.1 研发过程
        2.2 研发思路
        2.3 结构组成
        2.4 结构特点
        2.5 固定机制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临床优势
    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
        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动物实验系列研究
        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
        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应用
        3.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锁骨骨折中的应用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股骨骨折中的应用
        3.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肱骨骨折中的应用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骨盆骨折中的应用
        3.6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治疗四肢骨折骨不连和高位截骨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
        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正骨八法”指导下保守治疗、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成人四肢骨折的对比研究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标准
        2.2.2 纳入标准
        2.2.3 手术排除标准
        2.2.4 病例剔除标准
        2.3 内固定种类的选择
        2.4 术前准备
        2.5 保守治疗及手术方法
        2.5.1 保守治疗组
        2.5.2 切开复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观察组
        2.5.3 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对照组
        2.6 术后处理及中药方剂
        2.7 疗效观察
        2.7.1 观察指标
        2.7.2 疗效评价标准
        2.8 统计方法
        2.9 结果
        2.9.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2.9.2 术后骨折愈合情况组间比较
        2.9.3 保守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5 解剖锁定钢板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
        2.9.6 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亚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
        2.9.7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优良率比较
        2.9.8 保守治疗组、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治疗成人锁骨中段骨折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9.9 两组患者并发症分析比较
        2.10 典型病例
        2.10.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典型病例
        2.10.2 解剖锁定钢板组典型病例
        2.11 并发症病例
        2.11.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组骨不连病例
        2.11.2 解剖锁定钢板取出术后再骨折病例
        2.11.3 固定棒脱落(脱棒)病例
        2.12 结论
    3. 讨论
        3.1 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目前存在的部分不足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体会及优势(以锁骨中段骨折为例)
        3.3 借助专用工具“正骨八法”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术复位过程中的应用
        3.3.1 中医正骨手法的渊源
        3.3.2 目前四肢骨骨折术中复位存在的问题
        3.3.3 解剖锁定钢板和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手法复位的区别
        3.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之处
        3.5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四肢骨折的并发症分析
        3.5.1 四肢骨折固定理念的演变
        3.5.2 骨折固定方式的演变
        3.5.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并发症种类及其临床使用缺陷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1.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研究背景
    2. 改良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思路
        2.1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2.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凹槽固定棒的设计思路
    3. 改良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测试方法
        3.1 测试材料
        3.2 测试设备
        3.2.1 抗扭转试验设备:采用长春科新ND-200扭转试验机,中国长春生产。
        3.2.2 抗压缩试验设备:采用ProAgi I ity MC4拉压扭疲劳试验机,由美国Accutek Test ingLaboratory 生产
        3.3 测试方法
        3.3.1 组合方法
        3.3.2 轴向压缩试验
        3.3.3 径向扭转试验
        3.3.4 主要观察指标
        3.3.5 统计学方法
        3.4 测试过程
        3.4.1 解剖锁定钢板生物力学测试
        3.4.2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1.0(圆形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3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2.0(六边竹节状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4.4 桥接组合内固定系统3.0(六边形凹槽固定棒)生物力学测试
        3.5 测试结果
        3.5.1 轴向压缩性能测试结果
        3.5.2 径向扭转性能测试结果
        3.6 结论
    4. 讨论
        4.1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材料学特点
        4.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的不足和缺陷
        4.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现阶段生物力学研究
        4.4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4.5 本研究的缺陷和不足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附录
    附录一 伦理审查表
    附录二 Johner-Wruh评分标准
    附录三 肩关节Constant功能评分标准
    附录四 病例观察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手术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分析
结 果
    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
    2 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对比
    3 两组患者术后PRWE评分对比
    4 两组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对比
    5 两组患者术后瘢痕情况对比
    6 术后并发症对比
讨 论

(7)顺行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骨折 ——一种新的手术入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前臂骨折的治疗建议和目前的争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弹性髓内钉和钢板治疗前臂双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AO分型
    1.3 纳入、排除标准
    1.4 手术方法
    1.5 影像学评估
    1.6 前臂旋转功能评定标准
    1.7 观察指标
    1.8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手术时间
    2.2 术中失血量
    2.3 愈合时间
    2.4 桡骨弓大小
    2.5 桡骨弓位置
    2.6 旋转功能
3、讨论
4、小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9)髓内针与接骨板治疗成人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前臂双骨干骨折的治疗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特点
2 解剖学特点及受伤机制
3 治疗原则
4 治疗方案
    4.1 闭合复位保守治疗
    4.2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
    4.3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
    4.4 髓内固定
    4.5 髓内固定与ORIF的比较
    4.6 康复治疗
    4.7 内固定取出术
5 并发症

四、尺桡骨骨干骨折内固定治疗的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切开/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D]. 储涛.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解剖型髓内钉在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把持与抗旋转能力更强[J]. 张经,王斌,吕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06)
  • [3]闭合复位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临床研究[D]. 向琳茜. 西南医科大学, 2020(09)
  • [4]微型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尺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及生物力学的分析[D]. 张卫其. 承德医学院, 2020(02)
  • [5]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四肢骨折临床疗效观察及其改良设计研究[D]. 牛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髓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桡骨远端干骺交界区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王林涛,董震,李伟,李友,齐鹏,吕杰. 创伤外科杂志, 2019(08)
  • [7]顺行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骨折 ——一种新的手术入路[D]. 杜蒙蒙.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8]弹性髓内钉和钢板治疗前臂双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D]. 黄修标. 海南医学院, 2018(08)
  • [9]髓内针与接骨板治疗成人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 谢晓飞. 大连医科大学, 2018(01)
  • [10]前臂双骨干骨折的治疗综述[J]. 司徒炫明,张培训. 实用骨科杂志, 2016(07)

标签:;  ;  ;  ;  ;  

桡骨尺骨骨折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