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山水电站碎石开挖产生的人工砂石骨料的利用与管理

大朝山水电站碎石开挖产生的人工砂石骨料的利用与管理

一、大朝山水电站工程开挖石渣生产人工砂石骨料的利用和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宁安[1](2021)在《西藏某水电站混凝土骨料料源选择及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分析比较西藏某水电站混凝土骨料料源各方案的优缺点,推荐采用工程开挖料方案;同时,针对现场开挖料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砂石系统运行参数动态调整、破碎整形和级配调整、石粉含量双向动态调节等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工程开挖料可生产出混凝土所需的全部砂石料,减少了工程开挖弃渣对环境的影响,节省了工程投资;通过工艺技术研究,解决了原料利用率低、小石产能低和石粉含量低的难题,保证了混凝土成品骨料的质量。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刘武[2](2019)在《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碾压混凝土筑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使用干硬性混凝土,采用近似土石坝铺筑方式,用强力振动碾进行压实的混凝土筑坝技术。相对混凝土坝柱状浇筑法具有节约水泥、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至20世纪末,世界上已建在建碾压混凝土坝约209座,其中中国43座、日本36座、美国29座。21世纪初,中国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正式开工建设,是世界上首座200m级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高世界第一,大坝混凝土方量世界第一,大坝混凝土580万立方米(其中碾压混凝土385万立方米),项目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都是探索性的,施工进度管理实践也是探索性的。特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建造施工过程往往跨10年左右,其总体进度计划编制需运用滚动计划与控制方法,远粗近细,滚动编制,动态管理。国内特大型水电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式主要有横道图、网络计划技术。P3(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是一种融合了关键路线法CPM(Critical Path Method)及计划评审技术法PERT(Program Evalu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等网络计划技术的专业进度管理软件。根据总体进度计划及各层级分解计划编制与控制需要,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土建及金结安装主体工程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可逐层级依序分解为:主体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单元工程。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编制,结合关键线路法CPM及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网络计划技术思路,大致分四步两次循环优化(分→总→再分→再总…),形成总体进度P3横道网络图。根据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标段总体进度计划控制需要,承包商建立了严密的总体进度计划控制体系。即按时间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进度计划,按项目分解成单项进度计划、专项进度计划,并按照滚动计划方法进行动态管理,最后落实到周调度执行计划的总体进度计划控制体系。本文对承包商7年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实际操作性探索工作进行了理论分析:(1)分目的、分对象综合运用好P3网络计划技术、横道图技术、CAD技术、GIS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2)施工技术方案创新、施工管理创新达到了优化网络计划逻辑关系、缩短关键线路关键作业时间、现场持续高效作业等效果。(3)用系统工程理论思路,提前分析预测总施工进度各阶段所需人、设备、材料等施工资源数量,对大型成套施工设备等施工资源采用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高效配置。(4)项目组织机构分阶段重构,以适应项目前期、高峰期、尾工期各阶段进度管理重心动态变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之所以能建造好中国国内特大型水电项目,是因为既有传承也有创新,既大胆引进借鉴国外优秀管理手段与理念,运用好了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平台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也运用好了中国央企能集中资源办大事,发挥集团化作战的体制优势。

陈敬收[3](2019)在《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技术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工程建设中通常产生大量的工程弃渣,同时又需要大量的砂石骨料。为解决工程弃渣处理困难,缓解砂石骨料供需矛盾,达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通过依托部分水电站工程充分利用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的实例,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归纳分析工程弃渣利用的可行性,重点研究解决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关键技术,明确其质量控制要点,为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刘中伟[4](2018)在《胶结颗粒料筑坝材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胶结颗粒料坝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家于2009年自主研发并提出的新坝型。该坝型是在欧美Hardfill、日本Trapezoidal CSG、中国胶凝砂砾石坝和堆石混凝土坝等基础上的提炼,即在土石坝和混凝土坝之间,探讨胶结土、胶凝砂砾石和胶结堆石(包括堆石混凝土)筑坝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形成连续完整的散粒料到混凝土的筑坝材料谱系。胶结颗粒料坝的突出特点是“宜材适构”、“宜构适材”,即充分利用工程现场的材料,并利用快速碾压的施工工艺工法,力求尽可能减少弃料筑坝,具有经济安全、环境友好、漫顶不溃等优势,是一种生态友好的新型筑坝技术,在我国围堰等临时性工程及部分永久性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一些实质性工程进展。但目前制约胶结颗粒料坝发展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1)广源化的胶结颗粒料配制技术与材料宏细观工程性能;(2)胶结颗粒料高效施工工艺、设备与全过程质量控制系统;(3)胶结颗粒料坝全生命期安全评估与筑坝技术体系。本文主要基于胶结颗粒料配制技术开展了创新性研究,重点以胶凝砂砾石为研究对象,围绕的胶结颗粒料材料及性能、配制技术、质量检测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并取得发明专利,且在工程上得到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如下:(1)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力学和耐久性能研究了胶凝砂砾石材料的渗透溶蚀问题。发明了一种含层面的胶凝砂砾石渗透系数测试新装置,解决了含层面芯样的渗透系数测试问题。试验并探明了压力水持续作用下,长期溶蚀的胶凝砂砾石中Ca2+的溶出规律。研究得到的胶凝砂砾石的抗剪参数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研究发现,泡低温水后与标准养护的胶凝砂砾石试件相比,抗压强度下降7%~26%,试件抗压强度越高,泡低温水对抗压强度的影响越小,为守口堡水库的安全越冬方式提供了参考。胶凝砂砾石绝热温升仅为10℃左右,大大降低了施工中对温控的要求。基于渗透溶蚀机理已发表SCI论文1篇层间抗渗性能的测试方法已取得发明专利1项(第四作者)(2)胶凝砂砾石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施工方法研究了胶凝砂砾石碾压质量检测手段及防渗体与承载体连接不密实的处理措施。针对碾压胶凝砂砾石质量检测手段主要为灌水法、灌砂法等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并实施了弹性波技术对碾压胶凝砂砾石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本研究利用了 R波的频散特性,提出运用表面波谱分析(SASW)法来测定胶凝砂砾石材料铺筑层表面以下沿深度范围内VR的分布,从而表征碾压施工质量的方法。针对实际工程,得出了表征判断碾压施工质量的波速阈值。挖坑取样测试结果与弹性波检测结果一致,证明该检测方法精度较为理想。SASW方法可以获得整个施工仓面胶凝砂砾石材料R波速度的分布情况,提高了胶凝砂砾石碾压质量检测速度和检测范围,解决了胶凝砂砾石碾压质量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适合于对胶凝砂砾石浇筑层面进行大面积的检测。针对防渗体与承载体连接不密实问题,发明了一种加浆振捣造孔装置,与加浆振捣设备一起提升了施工质量,并在四川犍为防护堤工程上取得了应用。提出了胶凝砂砾石浇筑式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进行了应用。针对中低胶凝砂砾石坝的建设问题,提出浇筑式胶凝砂砾石筑坝技术,解决了大型碾压设备无法施工的山塘类中低坝的建设技术问题。提出的成果用于贵州雷山猫猫河山塘浇筑式胶凝砂砾石坝施工。该坝为同类型施工方法建设的第一座工程,拓宽了胶凝砂砾石坝的推广范围。研究还得出了浇筑式胶凝砂砾石的配合比设计参数、强度设计指标、实施方法等。CSGR弹性波质量检测发表国际会议论文1篇,应用于守口堡工程(在建)加浆振捣技术应用于犍为航电堤防工程试验段(建成)、顺江堰(建成)浇筑式胶凝砂砾石技术已发表1篇核心论文浇筑式胶凝砂砾石应用于贵州猫猫河山塘工程(建成,作者负责)(3)胶结人工砂石和胶结土配制及施工技术在已有胶结人工砂石筑坝概念的基础上,针对贵州安顺花鱼井山塘坝工程,提出了胶结人工砂石的施工实现方法,并用于该工程的建设。该坝为同类型施工方法建设的第一座坝。提出了一种适合胶结人工砂石骨料的新的破碎方法,解决了胶结人工砂石骨料的制备问题。提出了石粉作为掺合料来配制胶结人工砂石的办法,解决了缺乏粉煤灰的工程掺合料的添加问题,并确定了合理掺量来配制满足设计强度等级的胶结人工砂石。研究得出水胶比、砂率、掺气量、石粉掺量等胶结人工砂石配合比参数设置标准。实践证明胶结人工砂石坝造价可比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节省10%。针对黑龙江胖头泡灌区堤防,研究运用当地土料配制胶结土筑堤,提出了合理的水泥掺量和配制方式,使得配制的胶结土满足相应设计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渗等级要求。胶结人工砂石技术应用于贵州花鱼井山塘(建成,作者负责)胶结人工砂石技术已发表1篇核心论文

蔡现阳[5](2016)在《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比选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通过对我国隧道工程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获得隧道工程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通过对我国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获得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重点通过对长洞线(含特长洞线)、大断面、深埋藏及超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选择进行研究,取得主要开挖施工方法中TBM法相比钻爆法具有更加适用、更加优越的结论。简要介绍我国现行隧道工程开挖主要施工方法类别、作业流程、基本特性和优缺点;介绍长洞线(含特长洞线)、大断面、深埋藏及超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选择研究意义、现状、内容、路线、结论和展望。我国的隧道工程在今后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光明和广阔,隧道工程在公路、铁路、水利、水电、跨流域调水及矿产资源、地铁、城市地下空间等领域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就;我国隧道工程向长洞线(含特长洞线)、大断面和深埋藏趋势发展,作业环境愈发恶劣、地质条件愈发不良;河底海底隧道工程与日俱增;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功能复杂。我国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为钻爆法配套机械化、掘进机使用常态化、钻爆法配合掘进机,提高独头掘进长度、提高专业作业水平、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实现环境和谐发展、加强信息管理控制、重视施工技术管理。详细地阐述长洞线(含特长洞线)、大断面、深埋藏及超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比选重要性,分别介绍施工经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综合分析比选研究理论方法。从锦屏Ⅱ级工程实践出发,运用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的、翔实的、可靠的工程施工资料和基础数据进行系统性、创新性地分析与研究,理论与实践进行有益结合,从施工经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角度分别对TBM法和钻爆法进行研究,并进行比选形成结论。按照施工经济、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方面的比选研究结论的叠加效应,最终结论为长洞线(含特长洞线)、大断面、深埋藏及超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TBM法优于钻爆法。

余铭铨[6](2016)在《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水土流失危害严重,水土流失问题是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水土保持监测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通常来说,水土保持监测是以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措施为主要内容,对生态环境质量所进行的动态监测。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生产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开展,我国生产建设项目的数量呈井喷式增加,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且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相比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具有突发性、强度高、危害大等特点。在20132014这两年,全国审批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达6万多个,生产建设项目的监测成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工程为例,在调查监测法、地面观测法和资料分析法等常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的基础上,辅以利用无人机技术对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防治责任范围、扰动土地面积、弃土弃渣、土壤侵蚀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得出主要结论:工程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288.60hm2;扰动土地面积为90.38hm2,主要发生在工程筹建期至项目正式开工前的时间段和项目蓄水前库区清理的阶段;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工程土壤侵蚀量共计7084.33t,主要集中在枢纽工程区和弃渣场监测区,占历年总土壤侵蚀量83.9%;弃渣场需尽量选择离主体工程区距离较近、交通便利,堆置容量大的场地;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实施相对滞后;常规监测方法较耗时、效率低,无人机监测效率高,通达性好;无人机监测相比传统监测技术,无人机具有数据获取迅速、宏观全面的特点,对于小尺度监测面积小且监测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传统监测方法仍然具有一定适用性,无人机监测对于小范围的监测结果的误差较大,但随着监测范围的增加,无人机监测的优势则越加明显,监测结果的误差逐渐减小。

刘淑芳,秦晓亮,彭继乐[7](2015)在《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开挖料的回采利用》文中指出水利水电工程开挖渣料较大,因工程弃渣带来的环保成本也较大。分析开挖渣料的质量、储量,对可用渣料的开挖、储存、回采利用进行有效管理,不仅能节约弃渣成本和料场的开采费用,降低工程投资,还能带来很好的环保效益。枕头坝一级水电站通过对开挖渣料各个环节的管控,实现了料场零开挖量的目标。介绍了该工程的石渣管理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万丹[8](2015)在《枕头坝水电站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文中认为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加之人类的不恰当活动,使得地质灾害已成为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突出问题。水利水电地质灾害问题突出,表现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不稳定斜坡等,这些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地质灾害的勘查与评估工作对于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意义重大。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工程等别为二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工程,电站装机容量720MW。按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的分级标准,确定枕头坝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本文以枕头坝水电站地质灾害为实证研究对象,在野外现场调查与已有地质资料、大渡河流域相关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料详尽分析的基础上,对水库区、枢纽工程区、料场区、弃渣场区、场内公路区、生产及生活施工营地区的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险对象及危险性大小进行评估分析。首先,对枕头坝一级电站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价:界定评估范围和评估级别后,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层次分析法模型;采用地质灾害密度、地貌条件、地层岩性、气象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等指标,建立地质灾害易发程度递阶层次结构表,计算地质灾害危险性值R,从而判断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然后,基于工程建设活动对工程影响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产生的影响,着重考虑工程活动不仅将会改变工程建设所涉及到的原有不良地质体的自然稳定状态,并且可能诱发其产生复活失稳,还将可能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发生,如人工边坡的滑坡、崩塌以及水库库岸坍塌再造等问题,采用赤平投影图、地质灾害评估剖面图,并结合现场调研,得到地质灾害预测评估的地质灾害类型、危害对象和程度。最后,给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主要从防治对策的指导思想、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受益主体、典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和工程总体防治对策进行阐述。本文主要对大渡河枕头坝水电工程项目的影响河段进行评估,评估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等,对保证建筑物及人身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意义。

贾平霞[9](2015)在《鲁地拉水电站场内交通的布置与设计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和水资源大力的开发,水电资源开发的条件越来越差,东部水电开发殆尽,中部所剩无几,逐步向高海拔、国外发展。水电站的建设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且水电站的选址以大坝和厂房的建设条件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往往会造成场内交通修筑条件困难。同时,考虑到节能降耗、环境友好等因素,对水电站场内交通的布置和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尤为必要。本文针对目前水电站场内交通研究的背景入手,以鲁地拉水电站实际工程为依托,分析了国内外水电站场内交通布置和设计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场内交通的分类和运输特点的归纳,根据对场内交通布置和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对鲁地拉水电站场内交通的建设条件进行了现场调查,提出了水电站场内交通布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水电站场内道路布置的两种型式:阶梯式和上、下路基分离式,并对鲁地拉水电站场内交通进行了合理的布置和规划。然后,对影响鲁地拉水电站场内交通各条干线道路技术标准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从而,确定出各条干线道路的技术标准、设计要点以及施工工期方案。

贺溪,郭长江,胡平[10](2014)在《瀑布沟水电站石料平衡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瀑布沟水电站工程建筑物开挖料情况对大坝石料填筑进行料源平衡设计。通过对建筑物各部位开挖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利用满足大坝填筑设计要求的开挖料进行大坝填筑,既有效利用了工程建筑物开挖料,减少对石料场的开采量,缩小了渣场占地面积,又降低了工程造价。

二、大朝山水电站工程开挖石渣生产人工砂石骨料的利用和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朝山水电站工程开挖石渣生产人工砂石骨料的利用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某水电站混凝土骨料料源选择及生产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料源概述
3 料源物理力学试验研究
4 料源选择研究
    4.1 工程开挖料场
    4.2 董古沟、上坝址上游石料场
    4.3 龙达、藏巴天然砂砾料场
    4.4 加查天然砂砾料场
5 复杂料源制备砂石骨料工艺技术研究
    5.1 基于复杂料源数据库的砂石系统运行参数动态调整技术研究
    5.2 破碎整形和级配调整技术研究
    5.3 石粉含量双向动态调节技术研究
6 结语

(2)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分析
        1.2.1 国外已建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
        1.2.2 国内已建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
    1.3 国内外进度管理实践与理论现状
        1.3.1 国外进度管理的实践探索
        1.3.2 国内水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实践探索
        1.3.3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管理的研究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大型水电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探讨
    2.1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2.1.1 里程碑计划
        2.1.2 横道图(甘特图)
        2.1.3 网络计划
        2.1.4 形象进度
        2.1.5 工期优化
    2.2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2.2.1 进度偏差分析
        2.2.2 进度动态调整
    2.3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管理常用方法
        2.3.1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计划
        2.3.2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控制
        2.3.3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管理软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项目基本情况
    3.1 工程概况
        3.1.1 枢纽布置
        3.1.2 大坝建筑物布置
        3.1.3 坝体材料分区
    3.2 合同项目及主要工程量
        3.2.1 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3.2.2 主要工程量
    3.3 施工导流、施工特点、施工关键线路及难点
        3.3.1 施工导流
        3.3.2 施工特点
        3.3.3 施工关键线路及难点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计划编制的研究
    4.1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4.1.1 合同控制性工期
        4.1.2 合同交面时间
        4.1.3 导流渡汛方案
        4.1.4 业主提供的主要条件
        4.1.5 主要施工方案
    4.2 总体施工程序、网络计划图及关键线路
        4.2.1 总体施工程序
        4.2.2 网络计划图及关键线路
    4.3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的编制
        4.3.1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4.3.2 工程总体进度计划P3 横道网络图
    4.4 龙滩大坝各工程项目具体进度计划的工期分析
        4.4.1 施工准备工程
        4.4.2 混凝土系统建设工程
        4.4.3 上下游土石围堰工程
        4.4.4 上下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工程
        4.4.5 大坝基坑开挖支护和坝基处理工程
        4.4.6 大坝主体工程
        4.4.7 导流工程及其他项目工程
    4.5 总进度计划的主要项目施工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4.5.1 总进度计划主要项目年、季施工强度分析
        4.5.2 土石方明挖月强度分析及资源计划分析
        4.5.3 左岸进水口大坝碾压、常态混凝土月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4.5.4 右岸大坝碾压、常态砼月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4.6 碾压混凝土项目工期分析
        4.6.1 单元工程划分
        4.6.2 单元工程工序工期分析
        4.6.3 碾压混凝土项目工期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控制的研究
    5.1 进度计划控制
        5.1.1 进度计划控制体系
        5.1.2 进度计划控制流程
        5.1.3 滚动计划与控制方法
    5.2 进度控制施工管理组织体系
    5.3 施工资源
        5.3.1 系统工程理论,高效配置施工资源
        5.3.2 本工程分年度所需主要施工资源
    5.4 进度控制信息管理
    5.5 进度偏差分析
        5.5.1 进度偏差分析主要方法
        5.5.2 用生产调度周计划,分阶段动态进行偏差分析
    5.6 进度动态调整
        5.6.1 改变后续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5.6.2 缩短关键线路持续时间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调整、总进度管理效果分析
    6.1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调整
        6.1.1 进度调整计划编制
        6.1.2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计划控制
    6.2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总体进度管理效果
        6.2.1 总体满足合同目标及业主提前下闸蓄水、提前发电要求
        6.2.2 各阶段合同工期节点工程照片
        6.2.3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进度管理的基本经验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附录图4-1~附录图4-13)

(3)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技术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可行性分析
    1.1 质量技术评价
    1.2 经济效益分析
    1.3 场内外交通状况
2 关键技术
    2.1 弃渣回采甄选
    2.2 砂石骨料加工工艺
        2.2.1 生产方法
        2.2.2 破碎
        2.2.3 筛分
        2.2.4 制砂
    2.3 砂石加工系统选址与布置
    2.4 废水处理
    2.5 粉尘与噪声治理
3 质量控制
4 水电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典型实例
5 结论

(4)胶结颗粒料筑坝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胶结颗粒料坝的发展及国内外工程应用
        1.2.1 胶结颗粒料坝的发展及应用
        1.2.2 胶凝砂砾石坝的发展及应用
    1.3 胶结颗粒料材料及性能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胶凝砂砾石抗剪及溶蚀耐久性能研究
    2.1 胶凝砂砾石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2 胶凝砂砾石渗透溶蚀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层间渗透溶蚀特性
    2.3 胶凝砂砾石材料热性能对比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试验结果
    2.4 低温饱水条件下胶凝砂砾石的强度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胶凝砂砾石碾压质量检测和加浆振捣方法研究
    3.1 振碾上层对下层的影响试验
    3.2 胶凝砂砾石压实度检测的弹性波法
        3.2.1 工程背景
        3.2.2 研究目的
        3.2.3 弹性波的无损检测原理
        3.2.4 SASW方法检测
    3.3 胶凝砂砾石保护层加浆振捣方法研究
        3.3.1 工程背景
        3.3.2 研究目的
        3.3.3 试验材料
        3.3.4 浆液优选
        3.3.5 加浆振捣胶凝砂砾石及性能
        3.3.6 加浆振捣施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胶凝砂砾石浇筑式筑坝材料性能研究及施工
    4.1 浇筑式胶凝砂砾石研究目的
    4.2 浇筑式胶凝砂砾石设计强度及配合比
    4.3 浇筑式施工及现场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胶结人工砂石和胶结土材料性能研究及施工
    5.1 胶结人工砂石材料及性能
        5.1.1 工程背景与研究目的
        5.1.2 试验材料
        5.1.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1.4 技术经济比较
        5.1.5 破碎工艺探讨
    5.2 胶结土材料及性能
        5.2.1 研究背景
        5.2.2 材料与方法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5)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比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隧道工程开挖主要施工方法
        1.1.1 钻爆法
        1.1.2 TBM法
        1.1.3 盾构法
        1.1.4 沉管法
        1.1.5 其他方法
    1.2 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优缺点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现状
        1.3.3 研究内容
        1.3.4 主要成果
第2章 隧道工程发展趋势
    2.1 隧道的主要分类
    2.2 隧道工程发展趋势
        2.2.1 隧道工程发展前景
        2.2.2 隧道工程发展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发展趋势
    3.1 钻爆法配套机械化
    3.2 增加独头掘进长度
    3.3 掘进机使用常态化
    3.4 钻爆法配合掘进机
    3.5 专业化的施工队伍
    3.6 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3.7 实现环境和谐发展
    3.8 加强信息管理控制
    3.9 重视施工技术管理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比选
    4.1 施工方法比选的重要性
    4.2 经济比选
        4.2.1 经济比选的重要性
        4.2.2 经济比选方法
    4.3 进度比选
        4.3.1 进度比选的重要性
        4.3.2 进度比选方法
    4.4 质量比选
        4.4.1 质量比选的重要性
        4.4.2 质量比选方法
    4.5 安全比选
        4.5.1 安全比选的重要性
        4.5.2 安全比选方法
    4.6 综合比选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实例
    5.1 锦屏Ⅱ级水电站工程
        5.1.1 工程概况
        5.1.2 工程地质
        5.1.3 施工方法
    5.2 锦屏Ⅱ级水电站TBM
        5.2.1 1#引水隧洞TBM
        5.2.2 3#引水隧洞TBM
    5.3 经济比选研究
        5.3.1 TBM法施工经济研究
        5.3.2 钻爆法施工经济研究
        5.3.3 经济比选研究结论
    5.4 进度比选研究
        5.4.1 TBM法施工进度研究
        5.4.2 钻爆法施工进度研究
        5.4.3 施工进度比选研究结论
    5.5 质量比选研究
        5.5.1 TBM法施工质量研究
        5.5.2 钻爆法施工质量研究
        5.5.3 施工质量比选研究结论
    5.6 安全比选研究
        5.6.1 TBM法施工安全研究
        5.6.2 钻爆法施工安全研究
        5.6.3 施工安全比选研究结论
    5.7 综合比选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水土保持监测研究
        1.2.2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研究情况
    1.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与方法综述
        1.3.1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
        1.3.2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
    1.4 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四川省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概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2.1.1 工程地理位置
        2.1.2 工程项目组成
        2.1.3 工程等级与规模
        2.1.4 工程布置
    2.2 项目区自然、经济和水土流失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气象与水文
        2.2.3 地质条件
        2.2.4 土壤及植被情况
        2.2.5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情况
        2.2.6 水土流失状况
    2.3 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概况
        2.3.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2.3.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措施布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设计
    3.1 监测指导思想和原则
    3.2 监测范围及分区
    3.3 监测重点区域
    3.4 监测点布设情况
        3.4.1 监测布局
        3.4.2 监测点布设
    3.5 监测时段与频次
    3.6 监测指标及监测方法
        3.6.1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方法
        3.6.2 扰动土地面积监测方法
        3.6.3 弃渣、堆土堆置情况监测方法
        3.6.4 土壤侵蚀和流失量监测方法
        3.6.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监测方法
        3.6.6 防治效果监测方法
    3.7 无人机监测技术与方法
        3.7.1 无人机遥感技术简述
        3.7.2 无人机技术监测方法
    3.8 监测成果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测结果与分析
    4.1 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与分析
        4.1.1 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4.1.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变化原因分析
    4.2 扰动土地面积监测结果与分析
    4.3 弃土弃渣场监测结果与分析
    4.4 土壤侵蚀量监测结果与分析
    4.5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与分析
        4.5.1 Ⅰ区枢纽工程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5.2 Ⅱ区施工生产生活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5.3 Ⅲ区弃渣场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5.4 Ⅳ区交通设施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5.5 Ⅴ区移民安置监测区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
    4.6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与分析
        4.6.1 林草措施的生长和覆盖情况
        4.6.2 已实施的防护工程的运行情况
        4.6.3 防治措施的拦渣保土效果
    4.7 相关指标无人机监测结果与分析
        4.7.1 相关指标无人机监测结果
        4.7.2 与常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开挖料的回采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工程概况
2料源介绍
    2.1工程开挖料
        2. 1. 1地质条件
        2.1.2质量评价
        2.1.3储量
    2.2卡子岗天然砂砾料场
        2.2.1地质条件
        2.2.2质量评价
        2.2.3规划储量
    2.3江沟玄武岩料场
        2.3.1地质条件
        2.3.2质量评价
        2.3.3规划储量
3开挖料回采利用及管理
    3.1存渣场的布置和规划
    3.2毛料开采的控制和管理
    3.3弃渣堆放管理措施
    3.4毛料回采利用的控制措施
    3.5成品料的流失管理措施
    3.6渣场运行管理措施
4结语

(8)枕头坝水电站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技术路线
2 区域自然地理及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2 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3 地质灾害现状评估
    3.1 评估范围和评估依据
    3.2 建设项目类型与评估级别确定
    3.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AHP模型
    3.4 水库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
    3.5 枢纽工程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
    3.6 料场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
    3.7 弃渣场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
    3.8 场内公路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
    3.9 生产及生活施工营地区地质灾害的现状评估
4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
    4.1 水库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
    4.2 枢纽建筑物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
    4.3 料场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
    4.4 弃渣场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
    4.5 场内公路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
    4.6 生产及生活施工营地区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
5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
    5.1 指导思想
    5.2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
    5.3 受益主体
    5.4 典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与防治对策
    5.5 综合防治对策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鲁地拉水电站场内交通的布置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框架
第二章 场内交通布置和设计的影响因素研究
    2.1 场内交通的分类
    2.2 场内交通的运输特点
    2.3 综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外部因素
        2.3.2 内部因素
    2.4 建设条件调查与评价
        2.4.1 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状况
        2.4.2 水文、气象条件
        2.4.3 地形、地质条件
        2.4.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2.4.5 工程进度安排
        2.4.6 建设条件评价
    2.5 小结
第三章 水电站场内交通布置研究
    3.1 场内交通布置与设计的原则
    3.2 场内交通的布置型式
        3.2.1 阶梯式
        3.2.2 上、下行路基分离式
    3.3 场内交通规划
        3.3.1 右岸交通规划
        3.3.2 左岸交通规划
        3.3.3 跨河交通规划
    3.4 方案难点研究
    3.5 场内道路布置
        3.5.1 右岸干线道路布置
        3.5.2 左岸干线道路布置
        3.5.3 右岸支线道路布置
        3.5.4 左岸支线道路布置
    3.6 小结
第四章 水电站场内交通设计研究
    4.1 线路标准确定
        4.1.1 施工运输车辆和机械
        4.1.2 场内交通运输量估算
        4.1.3 场内物资运输流向分析
        4.1.4 场内交通分年运输量及场内干线运输强度
        4.1.5 线路标准确定
    4.2 路线平纵面设计要点
    4.3 路基路面设计要点
        4.3.1 路基横断面
        4.3.2 路基边坡
        4.3.3 路基防护
        4.3.4 路基排水
        4.3.5 特殊路段路基
        4.3.6 路面
    4.4 生态环境保护
        4.4.1 环境保护目标
        4.4.2 环境保护措施
        4.4.3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4.5 节约用地措施
    4.6 工程量及造价控制
    4.7 建设工期计划
        4.7.1 主体工程施工总进度
        4.7.2 场内交通施工进度计划
    4.8 小结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瀑布沟水电站石料平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开挖料利用
    2.1 工程建筑物开挖料概况
    2.2 开挖料使用原则
    2.3 坝料供料规划
        2.3.1 反滤料
        2.3.2 坝壳料
3 结语

四、大朝山水电站工程开挖石渣生产人工砂石骨料的利用和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某水电站混凝土骨料料源选择及生产工艺技术研究[J]. 杨宁安. 红水河, 2021(02)
  • [2]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D]. 刘武. 湖南大学, 2019(02)
  • [3]工程弃渣制备砂石骨料技术研究和应用[J]. 陈敬收. 中国铁路, 2019(08)
  • [4]胶结颗粒料筑坝材料性能研究[D]. 刘中伟.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12)
  • [5]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方法比选研究[D]. 蔡现阳. 清华大学, 2016(06)
  • [6]四川大渡河沙坪二级水电站水土保持监测评价[D]. 余铭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7]枕头坝一级水电站开挖料的回采利用[J]. 刘淑芳,秦晓亮,彭继乐. 水力发电, 2015(08)
  • [8]枕头坝水电站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 万丹. 西华大学, 2015(05)
  • [9]鲁地拉水电站场内交通的布置与设计研究[D]. 贾平霞. 长安大学, 2015(02)
  • [10]瀑布沟水电站石料平衡设计[J]. 贺溪,郭长江,胡平.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4(10)

标签:;  ;  ;  ;  ;  

大朝山水电站碎石开挖产生的人工砂石骨料的利用与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