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带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复方黄带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一、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岳迎宾,刘玉,王学梅,严媚[1](2022)在《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荟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有效性和其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CNKI、CBM、万方、VIP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EM base,Web of Science等主要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使用中文检索词"复方黄黛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和英文检索词"compound realgar natural indigo tablet"or"Realgar-Indigo naturalis formula(RIF)"、"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为主题和关键词,收集有关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检索的时间是从建立数据库开始到2021年8月。挑选出所有符合要求并纳入质量评价的文献,提取基线数据信息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对本文献研究结果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总共有21篇纳入RCTS,总样本量1440例,试验组734例,对照组706例。Meta应用分析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临床缓解率方面:RIF+西药治疗优于单用西药,RIF+全反式维甲酸优于全反式维甲酸+甲氨蝶呤+巯嘌呤;在缓解时间方面:RIF+全反式维甲酸优于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RIF+西药优于西药,RIF+模拟全反式维甲酸优于全反式维甲酸+模拟RIF,RIF+全反式维甲酸优于全反式维甲酸+甲氨蝶呤+巯嘌呤;在生存率方面:RIF+全反式维甲酸优于全反式维甲酸+甲氨蝶呤+巯嘌呤,RIF+化疗优于全反式维甲酸+化疗。结论 RIF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或者西药(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能够提高临床缓解率和缓解时间,提高生存率;但受目前纳入临床研究的数量较少、纳入临床研究的结果质量不高等诸多因素制约,相关研究结果质量偏低。因此,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结果证明和分析才能加以证实。

杨宇佳,张慧琪[2](2021)在《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于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全反式维甲酸、巯嘌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研究组患者予以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 记录患者血红蛋白(Hb)开始回升时间、血小板(PLT)开始回升时间和首次完全缓解时间;统计随访5年内患者病情复发及死亡情况,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Hb开始回升时间、PLT开始回升时间和首次完全缓解时间[(19.56±2.61)d、(20.42±2.73)d、(1.74±0.45)个月]均显着短于对照组[(28.42±3.85)d、(30.63±4.02)d、(3.31±0.69)个月](t=10.328、9.746、8.521, 均P<0.001);研究组患者随访1年内和5年内复发率(11.37%和21.67%)显着低于对照组(28.33%和41.67%)(χ2=5.208、5.546, P=0.022、0.019), 且研究组患者随访5年内病死率(8.33%)显着低于对照组(25.00%)(χ2=6.000, P=0.014);研究组患者各类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33%)与对照组(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 P=0.838)。结论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可有效缩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情缓解周期, 降低患者复发率和病死率, 且安全性较高。

孟瑞霞,李慧霞[3](2021)在《复方黄黛片辅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辅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黄黛片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指标差异,并记录两组治疗后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个月,两组24hUpro、β2-MG、BUN、Sc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4个月,两组ALB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而AST、ALT、TB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辅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且安全。

陈元贤[4](2021)在《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血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接受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期间血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05年0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采用复方黄黛片单药诱导治疗的5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诱导治疗期不同观察截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外周血、骨髓中早幼粒细胞为观察指标开展研究。结果:1.本组共纳入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0.76±14.28岁。59例患者中M3a型14例,占23.7%;M3b型36例,占61.0%,M3c型患者9例,占15.3%;以M3b型最多见。入院时59例患者感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6.1%、40.7%、32.2%和91.5%;所有患者入院时中位WBC、Hb和PLT分别为1.85(0.36~133)×109/L、75(36~136)g/L和32(1~174)×109/L。2.根据入院时白细胞数将本组59例患者分为2组:白细胞<10×109/L组和≥10×109/L组。在白细胞<10×109/L组的42例患者中,治疗后各观察截点的中位白细胞数均高于治疗前,且与治疗前白细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观察截点白细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2周与治疗第1周、第6周白细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10×109/L组的17例患者中,治疗前中位白细胞为36.10(11.80~133.00)×109/L,治疗后除第1周外,其余观察截点的中位WBC均低于治疗前,但仅治疗第4、6、8周与治疗前白细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始白细胞进行性下降,于第6周达最低点,但于治疗第8周患者白细胞略有上升;治疗第1周、第2周分别与治疗第4周、6周、8周白细胞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59例患者在接受复方黄黛片治疗第1周、2周、4周的中位血红蛋白呈下降趋势,均低于治疗前,其中治疗第4周达最低点,中位血红蛋白为67g/L,并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第1周血红蛋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8周的中位血红蛋白逐渐回升,高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4周,治疗第6周分别于治疗第2周、第4周血红蛋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第8周达峰值,中位血红蛋白为94g/L,且与治疗前及治疗后其他观察截点血红蛋白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9例患者治疗前中位血小板为32(1~174)×109/L。治疗第1周中位血小板较治疗前无变化,但最低值与最高值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始中位血小板逐渐回升,于治疗第6周恢复正常,治疗第8周达峰值,中位血小板为220×109/L,最高者可达466×109/L。其中治疗第4周、第6周、第8周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第1周、第2周血小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第6周、第8周血小板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后各观察截点外周血可见早幼粒细胞的患者比例均低于治疗前,除治疗第2周外,治疗第4周、第6周均与治疗前外周血可见早幼粒细胞的患者比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可见早幼粒细胞的患者比例进行性下降,至治疗第8周无患者外周血可见早幼粒细胞;其中治疗第4周、第6周分别与治疗第2周外周血可见早幼粒细胞的患者比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观察截点外周血中位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低于治疗前,除治疗第2周外,余观察截点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例均与治疗前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中位早幼粒细胞的比例进行性下降,治疗第6周时仅有2例患者外周血可见早幼粒细胞,分别为0.01和0.02,至第8周则降为0;其中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比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59例患者骨髓早幼粒细胞比例均>0.40;治疗第30天骨髓早幼粒细胞明显下降,中位早幼粒细胞仅为0.083,与治疗前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特异性疗效,接受单药治疗的初治患者均可获得完全缓解,其中80%以上患者可在60天内获得完全缓解。2.复方黄黛片治疗第1~8周,患者外周血象中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血红蛋白回升的时间滞后于血小板;无论复方黄黛片治疗前患者白细胞多少与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上升,且中位达峰时间及白细胞最高值均有其规律性。3.复方黄黛片治疗第4周始外周血中早幼粒细胞明显下降,至治疗第8周无患者外周血可见早幼粒细胞。复方黄黛片治疗第30天,骨髓中的早幼粒细胞可明显减少,但仍有少数患者骨髓中的早幼粒细胞可>0.40,但均可获得完全缓解。4.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的白细胞可有显着增高,但未见其引起与分化综合征相关的临床表现。

蔡琳琳,张贺洋[5](2021)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试验组采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比较两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回升时间、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时间及病死率。结果试验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Hb、PLT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无复发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应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效果较显着,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张锁林[6](2021)在《口服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3月该院数据库资料确认存在资料登记的68例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表格公式法进行两组随机均分,每组34例。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维A酸片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相较对照组的76.47%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0,P=0.032)。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50,P=0.001)。结论将维A酸片应用于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中疗效显着,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状况,具有高度的可用性。

乔斌[7](2020)在《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PL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维甲酸、亚砷酸序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黄黛片、维甲酸序贯疗法。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脂代谢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无事件存活率、死亡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着增高(P <0.05),且观察组TC、LDL-C和TG水平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胃肠道不适、维甲酸综合征、肝肾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头晕头痛和关节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着高于观察组(P <0.05)。结论与亚砷酸联合维甲酸相比,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用于APL患者维持期治疗的疗效更佳,能够纠正机体血脂代谢异常状态。

贺雏椀[8](2020)在《APL-2016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单中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APL-2016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新诊并使用APL-2016方案治疗的36例AP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本组36例患儿中位年龄7岁9个月,男女比例1.25:1,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感染、出血、贫血及伴骨髓浸润等。外周血象以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中度贫血多见,72.2%的患儿外周血有幼稚粒细胞。凝血功能异常和LDH升高多见,DIC发生率为5.6%。97.2%的患儿骨髓早幼粒细胞可见Auer小体,免疫表型CD9、CD13、CD33、MPO、CD117的阳性表达率较高。33例患儿完善了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占93.8%,其中t(15;17)经典核型占90.6%,包括经典伴附加染色体异常核型者9例,非经典核型有1例。所有36例患儿都满足遗传学和分子学诊断标准,即都有t(15,17)阳性和PML-RARa阳性(FISH+PCR)。最终危险度低、中、高危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1.1%、27.8%和61.1%。36例患儿中3例复发,无死亡和失访病例。治疗后血液学缓解(HCR)率94.4%,4年EFS率和OS率分别为83.3%±10.5%、100%。36例患儿治疗后MRD监测的缓解状态对4年EFS率无明显影响(P>0.05)。36例患儿初诊时合并DIC与不合并DIC比较,4年EFS明显降低(P=0.002)。初诊LDH>500IU者与LDH≤500IU者比较,4年EFS率明显降低(P=0.004)。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分化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化疗后骨髓抑制、败血症、肺炎、肝功损害和心肌损害。结论:APL-2016方案治疗儿童APL的生存情况较好,初诊时合并DIC和(或)LDH>500IU,是APL患儿的预后不良因素。

侯美辰,张英杰,李旭,姜爽,樊磊,史丹,王晓波[9](2020)在《复方黄黛片含药鼠血清对HL-60细胞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临床上复方黄黛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组方未经体内代谢直接用于体外实验不具备说服性。依照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观察对HL-60细胞的影响,证实复方黄黛片血清用药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凋亡的可信性,提供中药组方作用于体外实验的新途径。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混悬液,大鼠灌胃后以腹主动脉取血方式提取含药血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血清中砷的浓度。不同浓度含药血清,测定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含药血清砷浓度为10μg·L-1。光镜下含药血清增加细胞生长趋势越来越松散,边缘模糊甚至破碎。CCK-8法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总凋亡率都随着含药浓度升高而增大。荧光显微镜观察到含药血清浓度越高细胞存活越少。血清浓度增加凋亡蛋白Bcl-2、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下调,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8表达上调。结论:HL-60细胞对含药血清浓度有一定的依赖作用,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添加量增多,浓度升高,抑制HL-60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诱导细胞凋亡程度越显着。

余巧燕[10](2020)在《复方黄黛片单药序贯化疗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复方黄黛片(RIF)单药诱导缓解及缓解后序贯联合化疗对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本实验为回顾性研究,收集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七医院血液科治疗的23例复发A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8年中国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诊疗指南的诊疗标准,且均为骨髓象复发患者,23例患者中,包括15例男性和8例女性,中位年龄岁40(17-63)岁;其中23例行PML-RARα基因呈阳性,2例染色体t(15;17)阳性。其中复发前应用维甲酸(ATRA)治疗12例,三氧化二砷(ATO)治疗1例,联合化疗6例,RIF治疗3例,且患者资料可供分析。口服RIF单药诱导缓解治疗,RIF(0.25g/片),饭后,每次0.751.25g,每日3次;若患者胃肠道症状明显时,则加用泼尼松40-60mg/d,在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后逐渐减量直至停服;若患者口服药物困难,可先用小剂量HA方案:高三尖杉脂碱(H)1mg/d,VD;阿糖胞苷(Ara-c)10-20mg/d,VD,或予ATO注射液10mg/d,共1-2周,可进食时,则改服RIF治疗直至患者获得CR。获得CR的患者接受RIF与联合化疗交替治疗。联合化疗2周为1疗程,RIF4周为1疗程。初始每个疗程中断1个月,10个疗程后,每疗程中断4个月,然后治疗5个疗程,缓解后治疗共维持5年。缓解后治疗RIF用法用量同诱导缓解治疗。化疗方案如下:获得CR的患者接受RIF与联合化疗交替治疗。联合化疗2周为1疗程,RIF4周为1疗程。初始每个疗程中断1个月,10个疗程后,每疗程中断4个月,然后治疗5个疗程,缓解后治疗共维持5年。缓解后治疗RIF用法用量同诱导缓解治疗。化疗方案如下:1、HAC:H 2mg/d,VD,d1-d2;Ara-c 100mg/d,VD,d1-d3;环磷酰胺(CTX)800-1200mg/d,VD,d3。2、HAD:H 2mg/d,VD,d1-d2;Ara-c 100mg/d,VD,d1-d3;柔红霉素(DNR)40mg/d,VD,d3)。3、HAE:H 2mg/d,VD,d1-d2;Ara-c 100mg/d,VD,d1-d3;足叶乙甙(VP-16)100mg/d,VD,d1-d3。4、HAM:H 2mg/d,VD,d1-d2;Ara-c 100mg/d,VD,d1-d3;米托蒽醌(MIT)6mg/d,VD,d3。结果:1、23例患者,22例获得骨髓象完全缓解(BM CR),BM CR率95.65%,获BM CR中位时间为47.5(21-70)天。2、23例PML-RARα基因阳性,20例获分子学完全缓解(MCR),MCR率86.96%,获MCR中位时间为6.2(3.2-8.6)月。3、在RIF治疗期间1例患者死亡,时间为治疗期间的第21天,死亡原因为脑出血。4、23例患者随访时间至2019年8月,其中2例(8.7%)予RIF诱导缓解后再复发,复发中位时间25(23-27)月,予RIF再次诱导缓解后再获CR。5、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9(1-169)月,5年总体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95.65%,79.71%。结论:单药RIF诱导缓解、序贯化疗治疗复发APL患者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CR率及OS、DFS率,副作用较少,可做为复发APL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筛选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评价方法
        1.3.1 文献筛选与评价
        1.3.2 文献管理与资料提取
        1.3.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1.3.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纳入筛选过程
    2.2 纳入研究基本信息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
        2.4.1 完全缓解率
        2.4.2 缓解时间
        2.4.3 生存率
        2.4.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4.5 发表偏倚分析
3 讨论
    3.1 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
    3.2 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
    3.3 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3.4 临床指导意义

(3)复方黄黛片辅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标准[4]
5 治疗结果
6 讨论

(4)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血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5)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Hb、PLT回升时间比较
    2.2 两组生存时间与病死率比较
    2.3 两组生存质量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6)口服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并发症发生状况
3 讨论

(7)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APL-2016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单中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2.2 骨髓MICM分型
    2.3 危险度结果
    2.4 疗效和生存
    2.5 影响生存和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2.6 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复方黄黛片用于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复方黄黛片含药鼠血清对HL-60细胞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和细胞株的来源
    1.2 实验主要仪器
    1.3 实验主要药品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含药鼠血清的制备
    2.2 含药鼠血清对HL-60细胞的影响
        2.2.1 光镜下HL-60细胞形态
        2.2.2 CCK-8法测细胞增殖
        2.2.3 Hochest/Calcein-AM/PI荧光染色
        2.2.4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
        2.2.5 Western Blot测定凋亡蛋白
        2.2.6 统计学意义
3 实验结果
    3.1 含药血清砷浓度测定
    3.2 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
        3.2.1 含药血清对HL-60生长的影响
        3.2.2 CCK-8法检测HL-60细胞增殖结果
        3.2.3 Hochest/Calcein-AM/PI荧光染色结果
        3.2.4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3.2.5 Western Blot凋亡蛋白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10)复方黄黛片单药序贯化疗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治疗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分析
结果
    1.患者临床情况
    2.疗效评估
    3.不良反应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荟萃分析[J]. 岳迎宾,刘玉,王学梅,严媚. 新疆医学, 2022(01)
  • [2]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 杨宇佳,张慧琪. 中国基层医药, 2021(11)
  • [3]复方黄黛片辅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J]. 孟瑞霞,李慧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10)
  • [4]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血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D]. 陈元贤.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5]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化疗联合治疗的可行性[J]. 蔡琳琳,张贺洋.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21(01)
  • [6]口服维A酸片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张锁林.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1)
  • [7]复方黄黛片联合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持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 乔斌.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12)
  • [8]APL-2016方案治疗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单中心研究[D]. 贺雏椀.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9]复方黄黛片含药鼠血清对HL-60细胞的作用研究[J]. 侯美辰,张英杰,李旭,姜爽,樊磊,史丹,王晓波. 亚太传统医药, 2020(05)
  • [10]复方黄黛片单药序贯化疗治疗复发急性早幼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 余巧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复方黄带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