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及临床资料分析

61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及临床资料分析

一、61例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和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艳蕾,王晓艳,王洪田,王学艳[1](2021)在《内蒙古草原地区慢性荨麻疹伴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气传变应原致敏情况分析》文中提出探讨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 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的气传变应原致敏特点。2015年5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在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了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对18~80岁的3 294名调查对象中诊断的CU患者191例和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1 132例的气传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分割法检验, 率的分层变化趋势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显示, 191例CU中, 不伴气道过敏性疾病者(CU单一患病)92例(48.17%), 伴气道过敏性疾病者99例(51.83%)。位列前三位的气传变应原:CU单一患病为尘螨、藜科花粉和柳树花粉(仅一种是当地主要变应原), 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与气道过敏性疾病[变应性鼻炎和(或)哮喘]均为蒿属、葎草和藜科花粉(均为当地的主要变应原)。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与CU单一患病相比较, 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60%vs 38.04%, χ2=13.336, P<0.016 7;27.12%vs 2.86%, χ2=8.729, P<0.016 7)。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与气道过敏性疾病相比较, 皮肤点刺阳性率、多重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9.60%vs 57.69%, χ2=0.136, P>0.016 7;71.19%vs 75.20%, χ2=0.461, P>0.016 7;54.24%vs 69.68%, χ2=5.969, P>0.016 7;27.12%vs 37.83%, χ2=2.663, P>0.016 7)。CU单一患病与气道过敏性疾病相比较, 皮肤点刺阳性率、多重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8.04%vs 57.69%, χ2=13.336, P<0.01;51.43%vs 75.20%, χ2=9.745, P<0.01;28.57%vs 69.68%, χ2=25.624, P<0.01;2.86%vs 37.83%, χ2=17.620, P<0.01)。变应原皮肤点刺阳性率、强阳性率和多重强阳性率随着CU伴发的过敏性疾病种类的增多而增高(38.04%、56.98%和76.92%, χ2=10.601, P<0.01;28.57%、46.94%和90.00%, χ2=12.085, P<0.01;2.86%、24.49%和40.00%, χ2=10.077, P<0.01)。综上, 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的气传变应原致敏特点, 与气道过敏性疾病相似, 气传变应原的检测对CU伴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筛查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司海玲[2](2021)在《213例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本院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中医治疗等进行详细地记录,并分析疾病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经验特点。希望能总结本院对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特色疗法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详细记录于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至我院诊治的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病程、实际住院天数等)、发病季节节气、病因诱因、既往疾病史、过敏史、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证型及舌苔脉象、中医辨证治疗等资料,从而分析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相关因素及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结果:1.本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病历资料213份,男性患者64例(30.05%),女性患者149例(69.95%);男女比例为1:2.33;记录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年龄最小15岁,最大87岁,平均53.66±13.64岁。住院天数最短3天,最长21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1.72±2.85天。发病季节春季(16.43%)、夏季(32.39%)、秋季(25.82%)、冬季(25.35%),以夏季多发。2.临床症状和体征:皮肤表现前5位:不同程度的瘙痒(100%)、风团(98.59%),抓痕(16.90%)、皮肤划痕征阳性(96.71%)、肿胀(15.02%);非皮肤表现前5位包括呼吸不畅(25.82%),胸闷(19.25%)、心慌(7.51%)、呼吸困难(6.10%)、憋气感(5.63%)。3.实验室检查:IgE、C反应蛋白可以有效帮助临床监测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治疗。过敏原检测可以明确致敏物质,食物组过敏前5位:蛋清蛋黄(19.90%)、小麦(19.90%)、大豆(17.35%)、花生(16.84%)、榛子/开心果(13.27%);吸入组过敏前5位:屋尘螨/粉尘螨(29.08%),点青霉/烟曲霉/交链孢霉(21.94%),狗毛皮屑(19.90%),榆树(19.39%)。4.中医证型:213例患者中风热犯表证(85.45%)、风寒束表证(7.04%)、血虚风燥证(6.1%)、胃肠湿热证(0.94%)、肺卫不固证(0.47%)。经卡方检验慢性荨麻疹证型分布有显着差异;且不同证型在不同病程分组中也有显着差异,其中风热犯表证在病程6周–1年中出现最多;证型分布与性别和年龄无关。5.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组胺药:盐酸左西替利嗪95例(4.60%)、依巴斯汀145例(68.08%)盐酸奥洛他定(苏苓)40例(18.78%)、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55例(25.82%)、氯雷他定片42例(19.72%)、非索非那定片4例(1.88%)。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使用频率83.57%,维生素C注射液为92.02%。6.中医方药:本研究共收集178方,涉及中药148味,总使用频次达2564次。全部中药进行分析:功效分布前5位依次是清热类(31.72%)、补虚类(30.56%)、解表类(23.27%)、利水渗湿类(4.25%)、平肝息风类(3.14%);药物归经前5位依次是脾经(20.35%)、肝经(18.08%)、肺经(17.41%)、心经(13.91%)、胃经(10.08%);药味依次是甘(38.23%)、苦(31.16%)、辛(24.63%)、酸(5.32%)、咸(0.67%);药性依次是温(46.88%)、寒(34.56%)、平(15.12%)、凉(2.99%)、热(0.44%)。对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34味中药进行分析进行关联分析得出46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可聚3类。结论:1.在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本病好发年龄是40–59岁,患病病程多为6周–1年,好发季节为夏季。2.在本研究中IgE、过敏原检测可以有效帮助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3.在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型以风热犯表证为主,且证型分布与病程有关。4.在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西医治疗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复方甘草酸苷与维生素C的应用率高80%以上。5.在本研究中慢性荨麻疹常用中药药物有防风、甘草、黄芪、生地黄、当归、牡丹皮、白鲜皮、黄芩、白术、荆芥穗、金银花等。常见药物组合有防风–黄芪、黄芪–甘草–防风、牡丹皮–生地黄–甘草–防风。补泻兼施,调理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扶正祛邪促进疾病痊愈。

代娜[3](2020)在《截根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截根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挖掘针灸治疗荨麻疹的潜力,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诊治经验,为针灸临床治疗慢性荨麻疹寻求有效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剔除及脱落后,最终完成61例,其中试验组30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采用截根法,1周2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予以口服“氯雷他定片”,每次10mg,1日1次,连续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患者荨麻疹活动度(Urticaria activity score,UAS)、中医症候及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情况,评价两种方法的近期复发率。结果:1.治疗前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瘙痒程度、风团数目、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中医症候评分及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评分(chronic urticaria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U-Q2o L)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荨麻疹活动度(UAS)比较:治疗后两组UAS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UAS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风团数目评分和瘙痒程度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风团数目评分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瘙痒程度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CU-Q2o L)评分比较: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CU-Q2o 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CU-Q2o L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分析:对照组痊愈1人、显效7人、有效16人、无效7人,总有效率77.4%;试验组痊愈4人、显效11人、有效12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9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6.复发率分析:治疗结束1月后对受试者再次评估UAS,计算痊愈和显效患者中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率为75%,试验组复发率为20%,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分析: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截根法与氯雷他定都能改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截根法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程度、中医症候、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优于氯雷他定;2.截根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总体有效性及安全性与氯雷他定相当;截根法能更好的降低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近期复发率。

翁田田[4](2020)在《辽宁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过敏原检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儿童中尤为明显。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荨麻疹(urticaria)、变应性鼻炎、哮喘等疾病。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是其最主要的发病机制,I型变态反应由多种过敏原诱发,因此确定并回避过敏原,是治疗及预防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基础方法。目的:为揭示辽宁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患者过敏原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及其在两者之间的差异,为AD及荨麻疹患儿的诊疗、护理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皮肤科经临床及化验检查确诊为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的儿童患者,外周血免疫印迹法检测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IgE。结果:(1)共收集患儿992例,年龄1月至13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AD290例、急性荨麻疹543例、慢性荨麻疹159例。全部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为54.8%,过敏原阳性率为64%;男性过敏原阳性率62.3%,女性过敏原阳性率66.2%。最常见的前三位过敏原依次为:牛奶(36.6%)、鸡蛋(35.1%)、小麦面粉(15.2%);食入组最常见的过敏原前三位依次为:牛奶(36.6%)、鸡蛋(35.1%)、小麦面粉(15.2%);吸入组最常见过敏原前三位依次为:屋尘(14.4%)、屋尘螨(8.6%)、粉尘螨(7.2%)。992例患儿食物过敏原阳性率(58.8%)明显高于吸入过敏原阳性率(25.9%),P<0.05。(2)急性荨麻疹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54.1%,过敏原阳性率65.0%。最常见的前三位依次为牛奶(38.1%)、鸡蛋(33.3%)、小麦面粉(13.8%)。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前三位依次为屋尘(12.7%)、屋尘螨(6.3%)、粉尘螨(4.8%)。急性荨麻疹患儿不同年龄段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幼儿组(70.7%)>学龄前组(56.4%)>婴儿组(50.0%)>学龄组(36.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荨麻疹患儿不同年龄段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学龄组(38.3%)>学龄前组(30.8%)>幼儿组(19.1%)>婴儿组(11.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54.7%,过敏原阳性率62.3%。最常见的前三位依次为鸡蛋(34.6%)、牛奶(32.1%)、小麦面粉(15.1%)。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前三位依次为屋尘(14.5%)、交链孢霉(9.4%)、艾蒿(8.2%)。慢性荨麻疹患儿不同年龄段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婴儿组(50%),幼儿组(57.7%),学龄组54.5%),学龄前组(54.8%),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荨麻疹患儿艾蒿过敏原阳性率:婴儿组(0)<幼儿组(0)<学龄前组(9.7%)<学龄组(21.2%),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4)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总IgE阳性率56.2%,过敏原阳性率63.1%。最常见的过敏原前三位依次为鸡蛋(38.6%)、牛奶(36.2%)、小麦面粉(17.9%)。吸入性过敏原最常见的前三位依次为屋尘(17.6%)、屋尘螨(13.4%)、粉尘螨(12.8%)。特应性皮炎患儿不同年龄段鸡蛋过敏原阳性率:幼儿组(51.8%)>学龄前组(43.3%)>婴儿组(29.8%)>学龄组(1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儿不同年龄段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婴儿组(15.3%)<幼儿组(32.5%)<学龄组(44.4%)<学龄前组(52.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差别有统计学意义。(5)急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阳性率65%、慢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阳性率62.3%、特应性皮炎患儿过敏原阳性率63.1%,三种疾病患儿过敏原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屋尘螨、粉尘螨、花生、螃蟹、艾蒿等过敏原阳性率在三组疾病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特应性皮炎患儿屋尘螨(13.4%)、粉尘螨(12.8%)、花生(6.2%)、螃蟹(4.1%)阳性率明显大于急性荨麻疹患儿及慢性荨麻疹患儿。慢性荨麻疹艾蒿阳性率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疾病。结论:本地区AD及急慢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阳性率较高,且以食物过敏原为主。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小麦面粉,呼吸过敏原为屋尘、屋尘螨、粉尘螨。随着年龄增长,三种疾病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均大致呈下降趋势;随着年龄增长,AD及急性荨麻疹患儿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呈上升趋势,慢性荨麻疹患儿艾蒿阳性率呈增高趋势。本地区特应性皮炎患儿较急慢性荨麻疹患儿具有更高的屋尘螨、粉尘螨、花生、螃蟹阳性率,慢性荨麻疹艾蒿阳性率明显大于其他两种疾病。

杨榕青,杨池梅,黄捷[5](2018)在《粉尘螨滴剂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粉尘螨过敏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粉尘螨过敏慢性荨麻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科门诊诊治的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患者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疗程1年,同时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1次/d,疗程4周,4周后根据患者荨麻疹症状控制情况减量维持或停药。对照组患者仅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方法及疗程同试验组。在治疗4周、3个月、半年、9个月、1年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整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3、6、9个月及1年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治疗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及1年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治疗4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3、6、9个月及1年后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观察期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比较轻,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粉尘螨阳性慢性荨麻疹,疗效肯定,应用方便和安全。

王莹[6](2017)在《慢性荨麻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慢性荨麻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探讨可能对其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为临床识别易于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提供线索。观察慢性荨麻疹患者服药依从性,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引起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重视。研究方法:收集江苏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门诊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一般就诊流程采集相关病史信息,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自体血清皮肤试验及变应原检测试验等。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患者,经知情同意后纳入调查,记录一般情况及相关临床信息,在调查人员指导下由患者独立填写《荨麻疹活动性评分》评估疾病活动性,由患者独立完成《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焦虑、抑郁情绪。两周后对接受标准治疗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回访,以《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评估服药依从性。调查结束后应用Excel 17.0软件整理所有数据并建立数据库、SPSS 22.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描述慢性荨麻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概况,并将其与中国常模对比;根据一般情况及相关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组,分析焦虑、抑郁的相关因子;比较检出焦虑、抑郁情绪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与未检出者在服药依从性上有无差异。相应的数据比较分析行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以P﹤0.05视为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共纳入1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常模对比慢性荨麻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水平均高,且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生育情况、教育程度、病程、生活事件、血管性水肿与焦虑情绪相关,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病程、血管性水肿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生育情况、生活事件、血管性水肿与抑郁情绪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血管性水肿是独立的危险因素。受调查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整体服药依从性不理想,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慢性荨麻疹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未检出者相比《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评分及评级均差,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青年、近1年内经历生活事件、有血管性水肿症状是焦虑、抑郁情绪共同的高危因素。此外,未婚、未生育、高等教育背景、病程1年内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而已生育则是抑郁情绪的高危因素。在临床工作中以上群体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当格外注意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可能,推荐使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筛查。慢性荨麻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尚不理想,因焦虑、抑郁情绪显着降低患者服药依从性,需要注重对伴有焦虑、抑郁者的服药督促,防治因不依从造成的疗效不理想。

罗习林,刘杏红,谭波,赵志萍,李莹[7](2015)在《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效果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湘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230例。皮内试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结果阳性的150例患者予以脱敏治疗。观察患者变应原检测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吸入性变应原阳性前5位为尘螨120例(52.2%)、室内尘土110例(47.8%)、春季花粉109例(47.4%)、夏秋花粉98例(42.6%)及多价霉菌73例(31.7%);单一变应原阳性患者46例(20.0%)、2种变应原阳性患者58例(25.2%)、3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患者126例(54.8%);脱敏治疗半年患者总有效率为59.3%(89/150),脱敏治疗1年患者总有效率为73.3%(110/150)。结论慢性荨麻疹吸入性变应原主要为尘螨、室内尘土、春季花粉、夏秋花粉及多价霉菌,对吸入性变应原检测阳性患者予以脱敏治疗的效果显着。

刘诗,张东兴,李凌,赖洪涛,曾远娟[8](2015)在《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免疫治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4年4月我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49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对患者使用皮肤点刺试验检测变应原的方法进行检测,阳性患者407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203例,对照组患者204例。对照组采用脱敏治疗,治疗组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吸入类中,屋尘螨和草类花粉致敏率较高,分别达到54.9%、50.1%;而食用类组别中以鱼类混合物和羊肉的致敏率较高,分别为49.1%、47.9%。临床单一脱敏治疗患者治愈例数为54例,总有效率为80.4%;联合治疗方法中,治愈患者为97例,有效率为96.1%。对比可发现脱敏疗法配合辅助药物能有效提高荨麻疹患者的治疗情况(P<0.05)。结论荨麻疹由于致病因素较多,故在诊断时应了解患者生活起居,尽可能找到诱导原,防止二次发作,同时对于发病患者可给予脱敏联合药物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

张文娟,尚佩生,沈晓峰[9](2015)在《慢性荨麻疹Phadiatop和Fx5E试验结果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乌鲁木齐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230例,其中年龄≤14岁29例(儿童组),>14岁201例(成人组);采集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应用固相免疫荧光法进行吸入物变应原Phadiatop试验和食物变应原Fx5E试验。结果本组变应原检测总阳性率为47.39%,sIgE分级≥3级阳性率为26.96%;Phadiatop试验阳性率(41.30%)以及sIgE分级≥3级阳性率(22.61%)高于Fx5E试验阳性率(17.83%)和sIgE分级≥3级阳性率(1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Phadiatop、Fx5E试验中sIgE分级≥3级阳性率(24.14%、17.24%)高于成人组(22.39%、10.9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性变应原是乌鲁木齐地区慢性荨麻疹发生的主要因素,儿童患者发病与食物变应原关系密切。

张春英,修志民,郭毓萍[10](2014)在《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检测过敏原,并将测得的变应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回输人体进行脱敏治疗。结果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痊愈60例,显效43例,总有效率为61.31%。年轻者较年长者有效率高,病程长者较病程短者有效率低而复发率高。结论生物共振技术可有效地治疗慢性荨麻疹,无明显不良反应。

二、61例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和临床资料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1例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和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213例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荨麻疹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截根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终止试验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方法
        2.3 对照方法
        2.4 盲法
        2.5 试验分组
        2.6 治疗方案
        2.7 观察指标
        2.8 总体疗效评价
        2.9 统计学处理
        2.10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观察指标分析
        3.3 临床疗效评价
        3.4 随访复发情况评价
        3.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1.1 慢性荨麻疹病名概述
        1.2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
        1.3 近现代医家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1.4 针灸慢性荨麻疹
        1.5 针灸慢性荨麻疹的机制探讨
    2 现代医学对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2.1 慢性荨麻疹的定义
        2.2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2.3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2.4 慢性荨麻疹的治疗[4]
    3 截根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依据
        3.1 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认识
        3.2 截根法
        3.3 圆利针的作用
        3.4 截根法选取治疗部位的作用
        3.5 皮部理论
    4 对照药物的选择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观察指标分析
        5.3 临床疗效分析
        5.4 复发率分析
        5.5 安全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一 综述 针灸治疗慢性荨麻疹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附件二 量表
附件三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4)辽宁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过敏原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1.2 分组标准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患儿一般情况
    3.2 辽宁地区儿童荨麻疹、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检测结果
    3.3 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原阳性率及常见过敏原
        3.3.1 所有患儿常见过敏原情况
        3.3.2 急性荨麻疹常见过敏原情况
        3.3.3 慢性荨麻疹常见过敏原情况
        3.3.4 特应性皮炎常见过敏原情况
        3.3.5 三种疾病过敏原阳性率比较情况
    3.4 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不同年龄段患儿过敏原阳性率
        3.4.1 992例患儿不同年龄段食物和吸入过敏原种类的分布情况
        3.4.2 急性荨麻疹不同年龄段患儿过敏原分布情况
        3.4.3 慢性荨麻疹不同年龄段患儿过敏原分布情况
        3.4.4 特应性皮炎不同年龄段患儿过敏原分布情况
    3.5 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特应性皮炎过敏原阳性个数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粉尘螨滴剂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粉尘螨过敏慢性荨麻疹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症状评分评价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2 患者整体满意度主观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整体满意度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6)慢性荨麻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CU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研究概况
    1.3 服药依从性在CU治疗中的地位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一般信息及临床资料收集
        2.2.2 病情活动评估
        2.2.3 实验室指标测定
        2.2.4 焦虑、抑郁评估
        2.2.5 服药依从性评估
    2.3 调查执行流程
    2.4 统计学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声明
第三章 结果
    3.1 慢性荨麻患者整体情况描述
    3.2 CU患者HADS评分及其与常模比较
        3.2.1 HADS[a]评分及其与常模比较
        3.2.2 HADS[d]评分及其与常模比较
    3.3 影响CU患者HADS[a]评估结果的单因素分析
        3.3.1 CU患者一般情况与HADS[a]评估结果相关分析
        3.3.2 CU患者临床特点与HADS[a]评估结果相关分析
    3.4 影响CU患者HADS[a]评估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3.5 影响CU患者HADS[d]评估结果的单因素分析
        3.5.1 CU患者一般特征与HADS[d]评估结果相关分析
        3.5.2 CU患者临床特征与HADS[d]评估结果相关分析
    3.6 影响CU患者HADS[d]评估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3.7 CU患者MAQ-8 评估结果
    3.8 CU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MAQ-8 评估结果影响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焦虑、抑郁情绪在CU治疗中的意义
    4.2 HADS在CU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4.3 CU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高危因素探讨
    4.4 ASST在CU伴焦虑、抑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5 变应原检测在CU伴焦虑、抑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4.6 CU患者服药依从性监测的方法与意义
    4.7 CU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4.8 本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课题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7)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变应原检测
        1.2.2 脱敏治疗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2 结果
    2.1 变应原检测情况
    2.2 治疗效果
3 讨论

(8)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免疫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选标准
    1.3 变应原检测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变应原测试结果分析
    2.2 疗效分析
3 讨论

(9)慢性荨麻疹Phadiatop和Fx5E试验结果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10)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过敏原检测
        1.2.2 脱敏治疗
    1.3 疗效观察与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的整体情况
    2.2 不同年龄患者疗效的比较
    2.3 不同病程患者疗效及复发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四、61例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和临床资料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草原地区慢性荨麻疹伴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气传变应原致敏情况分析[J]. 陈艳蕾,王晓艳,王洪田,王学艳.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08)
  • [2]213例慢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回顾性分析[D]. 司海玲.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3]截根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 代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辽宁地区儿童特应性皮炎及荨麻疹过敏原检测分析[D]. 翁田田.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粉尘螨滴剂联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粉尘螨过敏慢性荨麻疹的效果[J]. 杨榕青,杨池梅,黄捷. 中国当代医药, 2018(26)
  • [6]慢性荨麻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其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研究[D]. 王莹. 江苏大学, 2017(01)
  • [7]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效果观察[J]. 罗习林,刘杏红,谭波,赵志萍,李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24)
  • [8]慢性荨麻疹变应原检测及免疫治疗分析[J]. 刘诗,张东兴,李凌,赖洪涛,曾远娟. 中国医学工程, 2015(04)
  • [9]慢性荨麻疹Phadiatop和Fx5E试验结果及意义[J]. 张文娟,尚佩生,沈晓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03)
  • [10]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 张春英,修志民,郭毓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4(34)

标签:;  ;  ;  ;  ;  

61例慢性荨麻疹过敏原检测及临床资料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