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法在水泥物理检验中影响强度的几个因素

ISO法在水泥物理检验中影响强度的几个因素

一、水泥物理检验中影响ISO法强度的几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杰[1](2021)在《高强度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的制备研究》文中提出膨胀珍珠岩(EP)的多孔性能使其成为优异的无机防火保温材料,但目前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的强度普遍不高。本文侧重于材料的强度和憎水性研究,以膨胀珍珠岩、偏高岭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复配式憎水剂对膨胀珍珠岩进行憎水改性,以偏高岭土为胶凝材料粘接改性膨胀珍珠岩制备得到高强度的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并研究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样品的性能。为保证材料有较低热导率和较强的抗断裂性能,实验浆料中添加机械发泡产生的细泡沫和聚乙烯醇(PVA)纤维。同时,实验定性分析保温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出优化的因素参数组合,根据优化的因素参数制备得到各项性能良好的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样品。主要内容有:首先,用甲基硅酸钠和有机硅憎水剂对膨胀珍珠岩进行憎水改性研究,为了获得较低吸水率的膨胀珍珠岩,利用复配式憎水剂对膨胀珍珠岩进行憎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复配式憎水剂(有机硅憎水剂与甲基硅酸钠按一定比例混合)最佳配比为1:8,经过憎水处理后,膨胀珍珠岩的吸水率为32.1%,较未改性膨胀珍珠岩降低了91.8%,说明改性后的膨胀珍珠岩憎水性能良好。其次,为了研究因素参数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规律,实验进行了一系列影响因素分析,分别研究了膨胀珍珠岩/偏高岭土(EP:MK)、水玻璃模数、碱激发剂含量、泡沫含量、纤维掺量等因素对膨胀珍珠岩保温板样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当EP:MK超过1.0时,样品的抗压强度下降幅度变大,样品成型情况不好;EP:MK小于1.0时,样品的抗压强度最小为1.88 MPa,远远超过标准要求0.4MPa。水玻璃模数为1.5时最佳,样品的体积密度相对较小为298 kg/m3,此时样品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2.99 MPa。碱激发剂掺量(液固比)为1.0时,样品的抗压强度取得最大值2.88 MPa,此时样品的体积密度为284 kg/m3。样品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会随着泡沫掺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当泡沫掺量达到5%时,对样品体积密度影响效率下降,同时实验过程中发现,泡沫掺量过大会严重影响样品的固化成型。PVA纤维掺量对样品抗压强度的影响存在最佳掺量值5%,此时样品的抗压强度最大为2.97 MPa,样品的体积密度值283 kg/m3。进而,为了获得各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的最佳数值,实验进行L16(45)5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正交实验的五个因素分别为EP:MK(A),碱激发剂掺量(B),泡沫掺量(C),纤维掺量(D),空列(E);并分别以样品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热导率为考核指标获得各因素的最佳优化组合。以体积密度为正交实验样品的考核指标,可以获得五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按由大到小排序为:A>C>E>B>D,各因素的优化组合为A4B3/4C4D4。以抗压强度为正交实验样品的考核指标,可以获得五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按由大到小排序为:A>B>C>D/E,各因素的优化组合为:A1B2C1D2。结合体积密度得出的结果A4B3/4C4D4,得到优化组合A4B3/4C3D3。以体积密度为正交实验样品的考核指标,可以获得五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按由大到小排序为:A>C>D>B/E,各因素的优化组合为:A4B3C4D3/4,结合抗压强度得出的优化组合A4B3/4C3D3,得出最终样品的因素优化组合A4B3C4D3。最终,以正交实验得到的因素优化组合数据制备得到的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样品的体积密度为299 kg/m3,抗压强度为1.82 MPa,热导率为0.0702W/(m.K),样品24 h的体积吸水率为21.82%。本实验研究获得的膨胀珍珠岩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各项性能良好,整个实验制备工艺流程简单,无需500℃左右的高温煅烧,极大降低了能源消耗,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臧超杰[2](2021)在《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已进入建养并重的关键时期,然而旧沥青路面铣刨下来的大量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简称RAP)并未得到较好的再生利用,大量的RAP采用集中堆积处理,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浪费再生资源。虽然目前低掺量RAP的再生循环利用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但是RAP掺量较小,利用率并不高,那么如何开展大掺量RAP的再生利用研究,达到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已经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厂拌热再生技术可以使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再生应用效果,因此本文将进行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合比优化设计与再生效果研究。本文首先对回收RAP中的旧沥青含量、老化程度、RAP级配以及基本物理及力学性能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接着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了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优化,进而采用优化的配合比通过试验研究了其路用性能的优劣,最后基于冻融循环试验研究了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冻融损伤性能以及建立再生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劈裂强度与超声波波速之间的关系,探寻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上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回收的RAP级配出现了细化现象,RAP的含水率、压碎值等基本技术指标均满足再生技术规范;RAP中0~5mm档旧沥青含量最高为7.62%,15~20mm档旧沥青含量最低为1.42%;随着再生剂掺量逐渐增加时,再生沥青表现出针入度、延度逐渐增大,软化点和粘度逐渐减小的现象。(2)基于响应曲面法设计的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效果良好,影响因素中油石比对再生马歇尔试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以及马歇尔稳定度等指标影响最为显着;本文建立的二阶模型精度较好,表明响应曲面法能够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中起到良好的应用与预测作用。(3)优化后的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路用性能良好,表现出随RAP掺量的逐渐增大,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逐渐升高,而渗水性能、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逐渐降低。(4)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马歇尔稳定度以及劈裂强度的损伤度在逐渐增大,渗水系数逐渐增大;随着RAP掺量的逐渐增大,马歇尔稳定度以及劈裂强度的数值降低越快,渗水系数越大;经过18次冻融循环后,70%RAP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以及劈裂强度的损伤度值最大,而30%RAP的马歇尔稳定度以及劈裂强度的损伤度值最小。温度对超声波波速的影响较大,发射电压以及耦合剂的类型对波速影响甚微;马歇尔稳定度、劈裂强度的大小与修正的超声波波速之间具有良好相关性,表明了超声波波速可以对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劈裂强度进行表征,为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沥青路面上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付鹏臣[3](2020)在《煤系偏高岭土对赤泥基地聚合物力学及物理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固体废弃物,其碱度高且成分复杂;赤泥的堆积造成了大量土地的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赤泥的处理和利用已成为急需解决的世界难题。煤系偏高岭土是以煤系高岭土这种在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排放出的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成的。地聚合物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新型胶凝材料,以无定型铝硅酸盐为原料来合成制备,具有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低碳环保等特点受到了众多研究工作者的关注。通过填加煤系偏高岭土与赤泥制备地聚合物,利用这两种工业废渣制备地聚合物材料可变废为宝,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缓解城市发展对水泥的需求,对于解决我国的节能和环境污染问题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拜耳法赤泥及煤系偏高岭土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分析,通过预试验设计材料之间的配合比,选用有效的碱激发措施激发材料的活性制备出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通过对6个龄期、3种不同煤系偏高岭土掺量的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测试,探究煤系偏高岭土掺量和龄期对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此外对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的电阻率和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通过建立起电阻率、导热系数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相互对应关系,根据其变化规律来分析煤系偏高岭土掺量和龄期对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内部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探究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及其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以水玻璃和氢氧化钠混合成的碱激发溶液是赤泥基地聚合物的有效活化方式,且赤泥基地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力学及物理性能。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的立方体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提高,当龄期小于28天时,强度随时间增长明显,但是当龄期大于28天以后,强度基本保持不变,从28天到90天,强度增长率小于10%。当龄期相同时,试块抗压强度随煤系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煤系偏高岭土掺量为30%时,强度最高。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呈应变软化型,相同煤系偏高岭土掺量下,地聚合物的弹性模量基本保持不变,弹性模量与抗压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的电阻率,当煤系偏高岭土掺量为30%和50%时,与抗压强度具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可用电阻率作为地聚合物无损检测的一种手段。但是当煤系偏高岭土掺量为15%时,上述规律不成立。对于同一煤系偏高岭土掺量时,赤泥-煤系偏高岭土地聚合物的导热系数与抗压强度基本也是线性相关。

杨振宇[4](2020)在《砖混类再生集料负压强化技术及工艺参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建设大步向前,废旧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国办发[2013]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要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发、编制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标准,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再利用。废旧建筑垃圾中占比较高的砖混类建筑废弃,废弃数量也居高不下。但该材料强度低、耐久性差仍然是阻碍其充分再利用的缺陷。本文提出一种负压式的注浆技术,设计出一种真空压浆设备,并通过调整各种工艺参数分析砖混颗粒的性能变化规律,从而确定规模生产时的技术控制参数范围以保证强化效果,使砖混类建筑废弃材料绿色回收再利用。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强化砖混类再生集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原材料进行性能检测与分析,明确了强化砖混类再生集料的方式是填充砖混间的空隙与红砖自身的孔隙,以填充红砖孔隙为主。针对水泥浆难以进入的红砖自身的孔隙,用负压方式处理。然后对砖混再生集料的强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通过针片状颗粒试验、表观密度试验、吸水率试验、压碎值指标试验以及集料的微观分析,得到了砖混再生集料强化机理,以不同的负压状态测试水泥浆的灌入状态,以表观密度试验、吸水率试验、压碎值指标试验三项试验确定,验证负压方式的可行性也确定了负压的范围。本文研究强化砖混类再生集料的试验方案,在进行原材料的检测之后,第一步利用压碎值、吸水率和表观密度为控制指标,针对单颗粒红砖在负压状态下,首先通过试验确定影响负压强化的主要因素有负压压力、负压时间、负压温度和搅拌次数。然后对影响因素的影响范围缩小,最终研究确定最佳的影响范围。结合不同变量下的微观图像,提出新的概念:灌入饱和度,验证不同因素的改变对强化集料中注浆深度的影响。宏观试验与微观观测一一对应分析,修正试验结论,得到单颗粒最佳的强化指标范围。第二步以单颗粒试验结论为基础对集料强化,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试验中,验证最佳的控制指标,研发初步的强化设备。试验结论:砖混类再生集料的负压压力的最佳指标为-70Kpa;负压时间的最佳指标为11.5min;负压温度的最佳指标为53℃;搅拌方式的最佳指标为二次搅拌。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分析砖混类再生集料中红砖过度界面区状态,建立微观层面红砖孔隙与强度的定性、定量联系,切实提高强度。以再生集料制成水泥稳定再生集料试件分析力学性能,从而研究确定最佳的强化控制指标,满足道路基层相关要求。研究最佳的砖混类再生集料强化方案同时,研究出相对应的强化设备1.0版,用于实际强化工作。本文研究内容也有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可以从砖混类再生集料强化过程中,负压强度范围进行提升,应尽可能的在不破坏红砖结构的情况下,采用更加严密的负压设备,进行测试更高强度的真空度试验。运用大型的CT扫描仪和电镜,对圆柱形试件进行整体微观观察、观测,相信试验会有更多突破。已研究出的强化设备还需要完善,尽可能贴近工程实际需求改善。

殷雨时[5](2020)在《恶劣环境下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指出近30年,CFRP-混凝土加固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已经证实CFRP-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性能是直接决定加固性能优劣的关键方面,因此也成为各国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恶劣环境对土木工程材料影响巨大,恶劣环境下CFRP-混凝土界面劣化情况如何,以及混凝土构件力学性能退化情况如何,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影响,都是亟待开展的相关研究。本文在有关恶劣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研究基础上,从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形态的表征为起点,以国内灌砂法量化评定混凝土表面粗糙度为基本方法,进行一系列恶劣环境对粗糙度与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关系的影响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分析了无损伤环境下粗糙度参数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为了考察粗糙度参数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中制作了 6种区分度较好的混凝土粗糙面,采用灌砂法对粗糙面进行量化评定,完成了 216个CFRP-混凝土界面单剪试验,得到不同粗糙度界面下的黏结应力-滑移量关系,分析了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基于双变量下的界面参数简化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粗糙度不同的混凝土界面将提供不同的极限承载力和剥离强度;基于粗糙度模型下的CFRP-混凝土梁界面有效黏结长度有较大提高,有效黏结长度在6种界面上随着粗糙度增加总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基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和界面粗糙度两个变量,便可求解界面黏结强度、黏结强度对应的位移和最终滑移量的闭合解析解,该方法为CFRP-混凝土界面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算法。(2)讨论了 5种代表性的恶劣环境对粗糙度与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关系的影响规律。在试验室模拟了5种恶劣环境:强碱性环境、强硫酸盐环境、盐冻环境、高温环境、酸雨环境。考察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规律。完成了 378个CFRP-混凝土单剪试验和78个CFRP-混凝土正拉黏结试验,重点考察了环境因素、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腐蚀龄期、混凝土强度等级对界面破坏形态、界面极限荷载、界面黏结强度、最大位移、有效黏结长度、界面断裂能等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碱性环境对于环氧树脂破坏较弱,对于混凝土的损伤是较为严重;硫酸盐环境下,环氧树脂胶体能较好的保护CFRP黏结区域;硫酸盐环境对界面的黏结性能影响规律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盐冻循环是一个损伤累积的过程,盐冻环境下,CFRP布-混凝土界面的正拉黏结强度要高于CFRP板-混凝土界面;高温环境下,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越大,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越强;玻化温度是决定CFRP-混凝土黏结性能下降的关键节点,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黏结树脂玻化温度;酸雨侵蚀下,粗糙度对界面的破坏模式起到决定作用,CFRP-混凝土界面断裂能随着混凝土表面粗糙度提高而增加,随着腐蚀龄期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3)为了提高CFRP-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性能,以材料改性、结构改良两个角度提出了 3种增强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抗劣化增强行为的影响。对纳米高岭土采用插层方法形成改性环氧树脂胶体,增强界面黏结性能;采用宏观和微观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分散方式、分散时间、分散比三种因素对聚丙烯酸聚合物在水泥材料中的影响规律,提出改性的水泥基材料来增强界面黏结性能;提出了粗糙化CFRP布(RCFRP布)的概念,考察RCFRP布对界面湿黏结性能的增强作用;分析了界面增强机理,强调了施工中应提高加固混凝土梁界面粗糙度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表明:掺量为10%的高岭土胶体分散性最好,掺量为10%的高岭土胶体,剥离承载力提高近4倍,表现出较强的黏结能力;RCFRP布可以有效增强其与混凝土界面的湿黏结性能。火山石的粒径大小是影响RCFRP布-混凝土界面湿黏结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待加固梁表面处理对于RCFRP加固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应粗糙化待加固梁表面,否则极易引起新老混凝土界面黏结失效问题;聚丙烯酸聚合物对混凝土内部胶凝材料的链接、孔隙的填充十分有利。

刘兴[6](2020)在《钢纤维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轻骨料混凝土的优点是自重轻,钢纤维的加入使得轻骨料混凝土在自重轻的同时提高韧性。本课题将钢纤维和轻骨料(浮石)混凝土混合配制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为了分析这种改性材料的主要特征和相关力学性能,本文进行了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等试验,对影响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各个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根据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特性和工程实践的要求,确定正交试验中的影响因素有水灰比(A)、钢纤维掺量(B)和砂率(C)。查找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资料总结出各个因素的水平(1,2,3)。选择正交表并确定各个试验组配合比。根据轻骨料混凝土试验规范对试件进行龄期3d、7d和28d的物理力学性能测定。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得到各个影响因素对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趋势,并对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阻裂增韧机理进行探究。通过试验得出以下结论:水灰比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较大,钢纤维体积率及砂率次之;钢纤维的加入能有效提高轻骨料混凝土抗弯折强度,在本试验中1.5%钢纤维体积率较优;三种因素中钢纤维对轻骨料混凝土抗折强度影响以钢纤维影响最为显着。

杨召通[7](2019)在《多排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结构优化设计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混凝土砌块砌筑的墙体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明显的“热桥”,造成较大的能量损失,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本文结合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研项目《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2015K—095)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科技计划项目《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关键技术与应用》(2016SF—414),针对现在关中地区对自保温混凝土砌块墙体满足围护结构节能65%的较高要求,研制满足集承重与经济效果于一体的新型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并分析研究其力学性能。根据相关规范,选取砌块主规格:长×宽×高=390mm×240mm×190mm,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将优化后的空心砌块制作成陶粒混凝土自保温空心砌块,内部孔洞填充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泡沫混凝土作为保温材料,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最终得到满足热工和力学性能要求的多功能复合陶粒自保温砌块。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根据空心砌块不同的孔排数、交错程度和孔洞率,设计12种内部结构不同的空心砌块。通过有限元ABAQUS数值模拟多排自保温空心砌块的热量传递规律,推导出用传热路径长度衡量空心砌块平均传热系数的一般表达式。根据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影响自保温空心砌块综合性能的热工性能、力学性能和经济效益所占的百分比。2.对12种空心砌块进行热工性能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12种空心砌块的平均传热系数,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根据规范得到的数值解差值最大为6.9%,验证了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孔排数、交错程度和孔洞率对热工性能的影响,同时推导出关于传热路径长度和孔洞率评价空心砌块保温隔热性能的一般关系式:KXi(28)f1(x j)×0.412(10)f2(x j)×0.588。对12种空心砌块进行力学性能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孔排数、交错程度和孔洞率对空心砌块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加权求和法优化分析,空心砌块为C3综合性能较优。进一步的分析可知,交错程度和孔排数增加到一定程度,继续增加砌块交错程度和孔排数,对砌块热工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小。3.探究不同配比(水泥、粉煤灰、硅灰和外加剂)对泡沫混凝土热工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泡沫混凝土的配比,定量分析不同配比条件下各种材料对泡沫混凝土热工和力学性能影响程度的大小,得到的最优配比为A5 B5 C2 D4 E4 F5,即水灰比41%,粉煤灰20%,碳酸锂0.16%,聚羧酸减水剂0.075%,微硅粉含量4%和硬质酸钙0.2%,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分别为0.0602W/(m×K)和5.2MPa。结合多组实验总结给出了泡沫混凝土受压破坏时的力—位移模型。4.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陶粒混凝土复合砌块的平均传热系数,结合优化设计试验得到陶粒混凝土复合砌块的最佳抗压强度,探究复合砌块破坏规律和破坏时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同时验证优化的砌块C3性能最佳,得到满足节能65%要求以及集保温承重与经济效益优良于一体的复合砌块。

兰文涛[8](2019)在《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复合充填材料及其管输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磷石膏堆存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传统充填材料和二水磷石膏充填技术存在充填成本高、水泥耗量大、固结体强度低等问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井多场耦合作用下充填体强度演化规律及调控机制”(51674012)和横向课题“CH半水磷石膏充填胶凝材料及应用”,通过现场调研、室内试验、机理分析和工业化应用,开展半水磷石膏胶凝活性激发及矿井充填材料配比优化与应用技术研究,旨在为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与矿井安全探索新的途径。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以半水磷石膏制备矿用充填复合材料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了半水磷石膏的物化性质,探明了半水磷石膏的胶凝性性能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提出其胶凝活性的控制方法。(2)以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方法进行配比优化,首次以半水磷石膏成功研制了系列快凝早强、性能可调的矿用充填复合材料,实现了3天达到3MPa的强度目标,将充填材料成本降低90%以上。(3)从半水石膏的水化反应理论出发,以溶解析晶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半水磷石膏的水化反应过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水化产物和原材料与惰性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力学分析等研究了不同原材料对充填材料的影响机理;为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4)确定了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管道输送的层流临界条件。获得了层流条件下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的解析解,探明了管道自流输送中自流流速与管径、充填倍线、表观粘度等流变参数的函数关系。开展了半水磷石膏基充填料浆流变试验和管道试验,基于方程3D可视化和平行坐标法,系统分析了充填料浆的可输送性能。(5)根据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特点及采空区充填要求,研制出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专用充填工艺系统。以半工业充填试验验证了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强度性能和输送性能,证明了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已经初步具备工业化应用条件。

张晓云[9](2018)在《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减少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有效控制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在养护初期(1~3d)产生收缩裂缝,本文引入微裂技术。微裂技术指的是在水泥稳定类基层的养护初期,利用振动压路机对基层进行碾压使之产生细微裂缝,以防止后期随着龄期增长材料收缩产生的长、宽裂缝。水泥稳定类基层微裂后,虽然初期材料强度有所下降,但后期会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不会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和路面寿命。影响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微裂后力学行为变化以及微裂后干缩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混合料结构类型、水泥剂量、粉煤灰掺量、微裂时间和微裂程度,故要求从不同因素影响下研究微裂技术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抗干缩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阐述水泥粉煤灰碎石基层材料微裂技术及作用机理基础上,分析了微裂技术影响因素,并提出室内微裂试验方案;合理控制微裂程度是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实施微裂后能否出现理想微裂缝,以及出现微裂缝后其力学强度能否自愈的关键,为实现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微裂过程的有效控制,基于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法建立了微裂荷载、微裂时间、材料特性等因素耦合工况下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模型。(2)制备微裂程度不同的试样,并对不同水泥剂量、不同粉煤灰掺量、不同微裂实施时间和不同微裂损伤程度下的试样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的相关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不同工况下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愈合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总结得出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粉煤灰的最佳掺量。(3)以力学性能研究结果为依托,通过对材料进行室内干缩试验,在混合料结构类型、粉煤灰掺量、水泥剂量一定的条件下,分别研究微裂时间、微裂程度分别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特性的影响,确定了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材料实施微裂的最佳时间和最佳微裂程度。

高飞[10](2018)在《高速弹体对混凝土类介质侵彻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要军事目标的坚固化与深地下化,大大促进了侵彻技术与钻地武器的发展。随着撞击速度的提高,弹体会发生变形、质量损失、破碎等现象,侵彻深度不再随速度线性增加而是发生逆减,传统的刚性侵彻理论已难以适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速弹体(1200~2400m/s)对混凝土类介质侵彻效应问题,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建立了反映砂土和混凝土孔隙压实效应的p-α状态方程和本构关系基于孔隙演化等效模型和广义Mises准则,建立了能够反映砂土和混凝土孔隙压实过程的p-α状态方程和动力学本构关系,重点讨论了可压缩性对冲击压缩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忽略弹性阶段孔隙率的微小变化后,文中推导的p-α模型与Herrmann经典p-α模型在变形的塑性阶段相似,只是函数形式和模型参数不同;通过与Hugoniot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孔隙演化方程和状态方程的合理性。(2)开展砂浆的冲击压缩实验并建立从孔隙压缩到基体压缩完整过程的状态方程围绕砂浆的动态冲击压缩实验展开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材料在一维应变下的冲击波传播特性和冲击绝热关系,建立了材料从孔隙压缩到基体压缩过程的状态方程。研究表明:冲击波峰值随传播距离而衰减,冲击速度越高衰减效应越明显;测点越往后,波形展宽,应力脉冲升时也明显地增加;砂浆的状态方程可采用p-α状态方程和Mie-Gruneisen型状态方程分段描述。(3)建立了考虑混凝土非线性本构特性的刚性侵彻工程计算模型基于动态球形空腔膨胀理论,并结合p-α状态方程和非线性屈服准则,建立了刚性弹侵彻混凝土的侵彻深度预测模型,揭示了本构参数对侵彻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上述刚性侵彻模型对侵彻深度的预测能力较好且可以较好反映混凝土的非线性本构特性;本构模型中,密实压力和剪切强度是影响侵彻深度的两个关键参数。(4)开展了 1200~2400m/s速度范围内弹体高速侵彻砂浆靶的试验研究开展了 1200~2400m/s速度下高速弹体侵彻砂浆靶的试验,获取了侵彻深度、靶体成坑参数、弹体质量损失等试验数据。分析表明:侵彻深度随撞击速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规律;成坑直径、成坑深度和成坑面积均与撞击速度呈线性关系;当速度小于1720m/s时,弹体质量损失率为3%~10%且随速度增加而线性增加,当速度大于1720m/s时,弹体的质量损失率骤然上升到30%~60%。(5)界定高速侵彻速度范围并给出不同速度区间侵彻深度计算模型修正的A-T模型可以较好的揭示随着撞击速度的增加,弹体由刚性侵彻转入拟流体侵彻和流体侵彻的转变机理,且可以界定高速侵彻速度范围。针对不同撞击速度区间,给出了侵彻深度解析方法和计算公式,揭示了弹体质量损失带来的侵彻深度逆转、侵彻深度趋向流体动力学极限等现象,结合高速侵彻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

二、水泥物理检验中影响ISO法强度的几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物理检验中影响ISO法强度的几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的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建筑保温材料
        1.2.1 保温材料概述
        1.2.2 有机保温材料
        1.2.3 无机保温材料
    1.3 膨胀珍珠岩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1.3.1 膨胀珍珠岩简介
        1.3.2 膨胀珍珠岩的憎水改性
        1.3.3 膨胀珍珠岩的应用及保温性能的影响因素
    1.4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研究现状
    1.5 铝硅酸盐聚合物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7 研究创新点
2 实验原料及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样品性能测试
        2.3.1 热导率
        2.3.2 体积密度
        2.3.3 抗压强度
        2.3.4 体积吸水率
    2.4 本章小结
3 膨胀珍珠岩的憎水改性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膨胀珍珠岩的憎水处理
        3.2.2 膨胀珍珠岩吸水率测定
    3.3 膨胀珍珠岩的憎水实验研究
        3.3.1 甲基硅酸钠改性膨胀珍珠岩
        3.3.2 有机硅憎水剂改性膨胀珍珠岩
    3.4 复配式憎水剂改性膨胀珍珠岩的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引言
    4.2 物料配比设计
    4.3 实验过程中的单因素分析
        4.3.1 固体物料比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3.2 水玻璃模数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3.3 碱激发剂掺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3.4 泡沫掺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3.5 纤维掺量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的制备
    5.1 引言
    5.2 正交实验
        5.2.1 以保温板样品的体积密度为考核指标的正交实验
        5.2.2 以保温板样品的抗压强度为考核指标的正交实验
        5.2.3 以保温板样品的热导率为考核指标的正交实验
    5.3 以正交实验参数优化后的样品的性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RAP的研究现状
        1.2.2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现状
        1.2.3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现状
        1.2.4 沥青混合料抗冻融损伤研究现状
        1.2.5 沥青混合料超声波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
    2.1 新沥青基本技术指标
    2.2 新集料基本技术指标
    2.3 旧沥青性能测试与分析
        2.3.1 旧沥青含量
        2.3.2 旧沥青老化程度
    2.4 旧集料性能测试与分析
        2.4.1 RAP含水率分析
        2.4.2 RAP级配分析
        2.4.3 RAP基本性质分析
    2.5 再生剂的性能与掺量确定
        2.5.1 再生剂基本技术指标
        2.5.2 再生剂掺量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3.1 响应曲面法简介
    3.2 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配合比优化设计
    3.3 响应指标试验结果统计
    3.4 响应曲面法模型计算和分析
        3.4.1 空隙率分析
        3.4.2 间隙率分析
        3.4.3 饱和度分析
        3.4.4 稳定度分析
    3.5 确定响应值范围优化配合比
    3.6 模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4.1 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
        4.1.1 高温稳定性试验方法
        4.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
        4.2.1 低温抗裂性试验方法
        4.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
        4.3.1 水稳定性试验方法
        4.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
        4.4.1 渗水试验方法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抗冻融损伤性能及超声波检验
    5.1 试验原理与方法
        5.1.1 超声波测试原理
        5.1.2 试验方法
    5.2 冻融循环试验结果与分析
        5.2.1 稳定度结果与分析
        5.2.2 劈裂强度结果与分析
        5.2.3 渗水系数结果与分析
    5.3 超声波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波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分析
        5.3.2 超声波无损检测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煤系偏高岭土对赤泥基地聚合物力学及物理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系偏高岭土的产生和利用
        1.1.2 赤泥的产生和危害
    1.2 赤泥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地聚合物简介
    1.4 地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开发研究现状
        1.4.2 国内外制备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4.4 赤泥基地聚合物研究现状
    1.5 研究意义
    1.6 待研究的问题
    1.7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目标
        1.7.2 研究内容
        1.7.3 创新点
        1.7.4 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煤系偏高岭土
        2.1.2 拜耳法赤泥
        2.1.3 其它材料
    2.2 试验仪器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地聚合物的制备
        2.3.2 性能测试
        2.3.3 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RM-CMK地聚合物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概述
    3.2 立方体抗压强度特性
        3.2.1 CMK掺量对RM-CMK地聚合物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3.2.2 龄期对RM-CMK地聚合物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单轴受力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变化特性
        3.3.1 龄期对RM-CMK地聚合物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的影响
        3.3.2 CMK掺量对RM-CMK地聚合物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的影响
    3.4 单轴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参数分析
        3.4.1 RM-CMK地聚合物的弹性模量
        3.4.2 RM-CMK地聚合物的极限应变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RM-CMK地聚合物的物理性能
    4.1 概述
    4.2 RM-CMK地聚合物的电阻率试验及分析
        4.2.1 RM-CMK地聚合物的电阻率试验
        4.2.2 电流频率对RM-CMK地聚合物电阻率的影响
        4.2.3 CMK掺量对RM-CMK地聚合物电阻率的影响
        4.2.4 龄期对RM-CMK地聚合物电阻率的影响
        4.2.5 RM-CMK地聚合物的电阻率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4.3 RM-CMK地聚合物的导热试验及分析
        4.3.1 RM-CMK地聚合物的导热试验
        4.3.2 CMK掺量对RM-CMK地聚合物导热系数的影响
        4.3.3 龄期对RM-CMK地聚合物导热系数的影响
        4.3.4 RM-CMK地聚合物的导热系数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砖混类再生集料负压强化技术及工艺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原材料性能检测与分析
    2.1 水泥的性能检测
    2.2 再生集料物理性能试验
        2.2.1 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
        2.2.2 表观密度与吸水率试验
        2.2.3 压碎指标试验
        2.2.4 粗集料试验结果与分析
    2.3 集料微观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砖混再生集料强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强化机理
    3.2 影响因素分析
        3.2.1 强化方法
        3.2.2 强化再生集料物理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2.3 灌入饱和度
    3.3 强化设备设计与应用
    3.4 本章小结
4 砖混类再生集料负压强化研究
    4.1 配合比设计
        4.1.1 集料筛分与击实试验
        4.1.2 砖混类再生集料试件制作
    4.2 砖混类再生集料性能测定
        4.2.1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测定
        4.2.2 水泥稳定再生集料间接抗拉强度的测定
    4.3 不同影响因素对强化再生集料影响分析
        4.3.1 负压强度对砖混类再生集料的影响
        4.3.2 负压时间对砖混类再生集料的影响
        4.3.3 负压温度对砖混类再生集料的影响
        4.3.4 搅拌方式对砖混类再生集料的影响
        4.3.5 数据拟合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进一步的工作方向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其它科研成果

(5)恶劣环境下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FRP-混凝土界面试验研究
        1.2.2 FRP-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本构、剥离承载力模型
        1.2.3 FRP-混凝界面黏结应力研究方法
        1.2.4 恶劣环境对FRP及FRP-混凝土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2 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评定方法
    2.1 引言
    2.2 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评定现状
    2.3 目前常用的CFRP-混凝土界面粗糙度量化评定方法
        2.3.1 基于传统灌砂法对粗糙度量化评定
        2.3.2 基于分形理论对粗糙度量化评定
        2.3.3 基于数字图像DAP方法学对粗糙度量化评定
        2.3.4 基于3D扫描系统对粗糙度量化评定
    2.4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影响
    3.1 引言
    3.2 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剪切黏结性能影响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过程
        3.2.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3 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断裂能的影响
        3.3.1 试验方案
        3.3.2 试验过程
        3.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4 粗糙度参数下CFRP-混凝土界面参数简化模型
        3.4.1 试验方案
        3.4.2 试验过程
        3.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4.4 简化的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
    3.5 本章小结
4 恶劣环境对粗糙度与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关系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及试件制备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件制备
    4.3 碱性环境对粗糙度与CFRP-混凝土界面切向黏结性能关系的影响
        4.3.1 腐蚀环境模拟
        4.3.2 试验过程
        4.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4 硫酸盐环境对粗糙度与CFRP-混凝土界面切向黏结性能关系的影响
        4.4.1 腐蚀环境模拟
        4.4.2 试验过程
        4.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5 盐冻环境对粗糙度与CFRP-混凝土界面法向黏结性能关系的影响
        4.5.1 腐蚀环境模拟
        4.5.2 试验过程
        4.5.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6 高温环境对粗糙度与CFRP-混凝土界面法向黏结性能关系的影响
        4.6.1 腐蚀环境模拟
        4.6.2 试验过程
        4.6.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7 酸雨环境对粗糙度与CFRP-混凝土界面切向黏结性能关系的影响
        4.7.1 腐蚀环境模拟
        4.7.2 试验过程
        4.7.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抗劣化增强行为的影响
    5.1 引言
    5.2 粗糙度对改性环氧树脂与CFRP-混凝土界面增强性能关系的影响
        5.2.1 试验原材料
        5.2.2 改性环氧树脂试验过程
        5.2.3 CFRP-混凝土界面正拉黏结试验
        5.2.4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3 粗糙化的纤维布(RCFRP)对混凝土界面湿黏结增强性能的影响
        5.3.1 试验材料及试件制备
        5.3.2 试验过程
        5.3.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4 聚丙烯酸聚合物增强混凝土抗硫酸盐物理侵蚀增强性能的影响
        5.4.1 试验材料及试件制备
        5.4.2 试验过程
        5.4.3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钢纤维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
        1.2.1 轻骨料混凝土的分类及特点
        1.2.2 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
    1.3 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
    1.4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研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试验概况
    2.1 试验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2.2 试验配合比计算
        2.2.1 试验方案
        2.2.2 配合比设计
    2.3 试验内容
    2.4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及加载装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抗压性能的试验研究
    3.1 抗压强度概述
    3.2 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
    3.3 立方体抗压试验及结果分析
        3.3.1 试验方法
        3.3.2 立方体抗压试验结果及分析
        3.3.3 钢纤维轻料混凝立方体试块受压破坏形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受拉性能的试验研究
    4.1 抗拉强度概述
    4.2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4.3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劈拉强度研究
        4.3.1 劈裂抗拉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4.3.2 劈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
    4.4 抗折强度及韧性
        4.4.1 概述
        4.4.2 抗折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4.5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增韧研究
    4.6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结构特点和破坏特征
        4.6.1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结构特点
        4.6.2 钢纤维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特征
    4.7 钢纤维阻裂原理
    4.8 钢纤维增韧作用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多排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结构优化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墙体自保温体系
        1.2.1 复合自保温砌块特点及优势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自保温混凝土砌块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自保温砌块力学与热工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泡沫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自保温空心砌块结构设计及优化
    2.1 自保温空心砌块结构设计
        2.1.1 自保温空心砌块规格
        2.1.2 自保温空心砌块细部尺寸设计
    2.2 自保温砌块热量传递规律
    2.3 自保温空心砌块多目标优化
        2.3.1 多目标优化方法
        2.3.2 自保温空心砌块权重系数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自保温空心砌块热工及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3.1 传热学基本理论
        3.1.1 稳态传热数学模型
        3.1.2 墙体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3.2 多排空心砌块热工性能数值模拟
        3.2.1 多排空心砌块物理模型
        3.2.2 砌块传热系数数值模拟分析
        3.2.3 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3.2.4 传热长度的可行性分析
    3.3 自保温空心砌块传热系数理论计算
        3.3.1 空心砌块传热系数基本计算方法
        3.3.2 空心砌块传热系数误差分析
    3.4 多排空心砌块力学性能数值模拟
        3.4.1 混凝土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3.4.2 几何模型及求解分析
    3.5 自保温空心砌块结构优化
        3.5.1 空心砌块优化指标标准化
        3.5.2 空心砌块最佳块型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正交试验的泡沫混凝土优化设计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原材料
        4.2.1 水泥
        4.2.2 水泥掺合料
        4.2.3 外加剂
    4.3 试验方法
        4.3.1 各指标试验检测方法
        4.3.2 导热系数测定方法
        4.3.3 力学性能检测方法
    4.4 试件制备
        4.4.1 配合比设计
        4.4.2 制备工艺
        4.4.3 试验过程及现象
    4.5 试验结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排陶粒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性能分析
    5.1 复合砌块热工性能有限元分析
        5.1.1 节能设计标准
        5.1.2 复合砌块有限元模拟结果
    5.2 多排复合自保温砌块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5.2.1 试验目的
        5.2.2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5.2.3 试验结果分析
    5.3 复合砌块综合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复合充填材料及其管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磷石膏作为充填材料的应用现状
        1.3.2 半水磷石膏及其生成条件
        1.3.3 阻滞半水磷石膏转化的相关研究
        1.3.4 充填料浆管道输送研究现状
        1.3.5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2 半水磷石膏及其胶凝性能的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4 试验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半水磷石膏物化性质研究
        2.2.1 化学成分分析
        2.2.2 物理性能测试
        2.2.3 半水磷石膏的矿物学特征
    2.3 半水磷石膏的胶凝活性评价与活性激发
        2.3.1 半水磷石膏的胶凝活性评价
        2.3.2 机械活化激发半水磷石膏胶凝活性
        2.3.3 水洗法激发半水磷石膏胶凝活性
        2.3.4 石灰中和法激活半水磷石膏胶凝活性
    2.4 半水磷石膏的结晶水转化与胶凝活性劣化
        2.4.1 原材料初始结晶水含量对其胶凝性能的影响
        2.4.2 不同温度下半水磷石膏原材料结晶水随时间变化
        2.4.3 堆场半水磷石膏胶凝活性劣化试验
        2.4.4 基于陈化半水磷石膏的探索性试验
    2.5 半水磷石膏胶凝性能的影响因素
        2.5.1 晶体形貌对其硬化体强度的影响
        2.5.2 pH值对其硬化体强度的影响
        2.5.3 水溶性杂质对其胶凝性能的影响
        2.5.4 搅拌时间对其胶凝性能的影响
        2.5.5 养护方式对其胶凝性能的影响
        2.5.6 缓凝剂对其凝结时间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配比优化试验研究
    3.1 试验原材料
        3.1.1 半水磷石膏
        3.1.2 石灰
        3.1.3 尾砂
        3.1.4 二水磷石膏
    3.2 尾矿-半水磷石膏充填复合材料
        3.2.1 试验设计
        3.2.2 试验结果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2.4 推荐材料配比
    3.3 二水-半水磷石膏充填复合材料
        3.3.1 试验设计
        3.3.2 试验结果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3.4 推荐材料配比
    3.4 本章小结
4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水化、硬化机理
    4.1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水化产物微观结构分析
        4.1.1 水化产物的物相结构
        4.1.2 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
        4.1.3 水化产物热重分析
    4.2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水化机理
        4.2.1 半水磷石膏与水分子气固反应及其晶内水化作用
        4.2.2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水化机理
        4.2.3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水化过程
    4.3 石灰对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
        4.3.1 石灰对半水磷石膏充填体晶体形貌的影响
        4.3.2 石灰对半水磷石膏充填体强度影响离子的固化
        4.3.3 石灰对半水磷石膏充填体渗透性与密实度的影响
    4.4 尾砂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机理
        4.4.1 尾砂对半水磷石膏充填体晶体形貌的影响
        4.4.2 基于力学分析的尾砂-半水磷石膏充填体强度影响机理
        4.4.3 尾砂掺量对半水磷石膏充填体影响机理
    4.5 二水磷石膏及陈化作用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机理
        4.5.1 二磷石膏加入量对水化体系的初始结晶水含量的影响
        4.5.2 水化体系初始结晶水含量对微观晶体形貌的影响
        4.5.3 陈化磷石膏掺量对半水磷石膏充填体影响机理
    4.6 本章小结
5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管道输送性能
    5.1 流变特性测定仪器与方法
        5.1.1 R/S流变仪
        5.1.2 料浆制备与测定方法
    5.2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研究
        5.2.1 尾矿-半水磷石膏充填复合材料料浆的流变特性
        5.2.2 二水-半水磷石膏充填复合材料料浆的流变特性
        5.2.3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流变特性
    5.3 非牛顿流体管道流动方程及其近似解
        5.3.1 非时变性流体及其本构方程
        5.3.2 非牛顿流体管道流动方程的推导
        5.3.3 过渡流速方程及层流稳定性判据
        5.3.4 近似沿程阻力方程与近似管道流量方程
    5.4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管道输送性能研究
        5.4.1 试验内容与原理
        5.4.2 工业级L型管道系统自流试验装置
        5.4.3 试验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半工业充填试验
    6.1 半工业充填试验概述
        6.1.1 实验地点
        6.1.2 充填配比
    6.2 基于非牛顿流体管道流动方程的设备选型
        6.2.1 各模拟空区充填倍线
        6.2.2 充填管径的确定与泵送设备选型
    6.3 充填系统与工艺流程
        6.3.1 计量与上料
        6.3.2 搅拌制备与料浆输送
        6.3.3 试验区充填
    6.4 半工业充填试验过程监测
        6.4.1 料浆与充填体制备质量检测
        6.4.2 料浆流量与管道压力监测
        6.4.3 充填体固结情况监测
    6.5 半工业充填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6.5.1 充填料浆制备环节监测数据
        6.5.2 充填过程管道压力与管道流量监测数据
        6.5.3 充填料浆制备质量
        6.5.4 充填体的固结情况
    6.6 技术经济指标对比
        6.6.1 “水泥+尾砂”充填材料
        6.6.2 “水泥+磷石膏”充填材料
        6.6.3 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充填复合材料的技术经济优势
    6.7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完成工作
    7.2 创新点
    7.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稳定类材料收缩特性研究
        1.2.2 微裂技术研究
        1.2.3 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影响研究
    1.3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微裂技术简介及原材料性质
    2.1 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形成机理研究
    2.2 微裂技术作用机理
    2.3 微裂技术影响因素研究
    2.4 原材料
        2.4.1 水泥
        2.4.2 粉煤灰
        2.4.3 集料
    2.5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配合比确定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微裂程度控制方法研究
    3.1 参数分析
    3.2 试件的制备
    3.3 水泥稳定碎石微裂程度试验研究
    3.4 微裂程度控制方法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方案
    4.1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及方案
        4.1.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4.1.2 劈裂强度试验方法
        4.1.3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4.1.4 力学性能试验方案及试验数据分析方法
    4.2 干缩试验方法及方案
        4.2.1 干缩试验方法
        4.2.2 干缩试验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愈合过程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5.1 无侧限抗压强度结果分析
    5.2 劈裂强度结果分析
    5.3 抗压回弹模量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裂技术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早期干缩性能影响研究
    6.1 干缩试验结果
        6.1.1 微裂程度为30%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试验结果
        6.1.2 微裂程度为40%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试验结果
        6.1.3 微裂程度为50%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试验结果
    6.2 试验结果分析
        6.2.1 微裂时间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特性影响
        6.2.2 微裂程度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干缩特性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速弹体对混凝土类介质侵彻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强动载下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1.2.2 弹体侵彻半无限厚靶理论模型研究现状
        1.2.3 弹体侵彻半无限厚靶实验研究现状
        1.2.4 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2 考虑孔隙演化的混凝土类介质本构
    2.1 引言
    2.2 孔隙演化等效模型在砂土中的应用
        2.2.1 基本假设与等效模型
        2.2.2 孔隙演化动力学方程
        2.2.3 基于孔隙演化的砂土状态方程
        2.2.4 砂土的冲击绝热关系
    2.3 考虑孔隙演化的混凝土本构模型
        2.3.1 基本方程
        2.3.2 考虑孔隙演化的混凝土状态方程
        2.3.3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
        2.3.4 混凝土强度准则
    2.4 本章小结
3 水泥砂浆冲击压缩实验与状态方程研究
    3.1 引言
    3.2 冲击压缩试样制备
        3.2.1 试样设计原则
        3.2.2 试样制备与参数
    3.3 水泥砂浆动态冲击压缩实验
        3.3.1 实验原理
        3.3.2 实验平台
        3.3.3 实验方案
        3.3.4 PVDF传感器对称碰撞标定法
        3.3.5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水泥砂浆冲击绝热关系
    3.5 水泥砂浆高压状态方程
    3.6 本章小结
4 刚性弹侵彻混凝土靶计算模型
    4.1 引言
    4.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4.2.1 p-α状态方程
        4.2.2 非线性屈服准则
    4.3 考虑混凝土孔隙压实效应的球形空腔膨胀模型
        4.3.1 孔隙压实区响应
        4.3.2 弹性-裂纹孔隙压实模型
        4.3.3 弹性孔隙压实模型
        4.3.4 Hugoniot阶跃条件
        4.3.5 空腔膨胀径向应力计算
    4.4 刚性弹对混凝土靶的侵深计算模型及验证
        4.4.1 侵彻模型
        4.4.2 模型验证
    4.5 混凝土本构参数的进一步讨论
        4.5.1 确定本构参数的经验公式
        4.5.2 本构参数对侵彻深度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弹体高速侵彻砂浆靶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侵彻试验方案
        5.2.1 试验弹体
        5.2.2 试验靶体
        5.2.3 发射平台与量测技术
    5.3 高速侵彻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靶体宏观破坏情况
        5.3.2 弹体破坏情况
    5.4 试验结果的进一步讨论
        5.4.1 弹体质量损失
        5.4.2 侵彻深度
    5.5 本章小结
6 弹体高速侵彻砂浆靶计算模型
    6.1 引言
    6.2 侵蚀弹高速侵彻的A-T模型
        6.2.1 A-T模型基本方程[110]
    6.3 流体弹塑性理论模型
        6.3.1 弹靶冲击因子
        6.3.2 混凝土动态压缩状态与侵彻阻抗函数
        6.3.3 高速侵彻速度界定
    6.4 高速侵彻侵深计算模型
        6.4.1 刚性侵彻
        6.4.2 变形侵彻
        6.4.3 拟流体侵彻
    6.5 模型的对比验证
        6.5.1 刚性与变形侵彻范围内的验证
        6.5.2 拟流体侵彻范围内的验证
    6.6 本章小节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本文的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水泥物理检验中影响ISO法强度的几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的制备研究[D]. 王浩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大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 臧超杰.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煤系偏高岭土对赤泥基地聚合物力学及物理性能的影响[D]. 付鹏臣.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4]砖混类再生集料负压强化技术及工艺参数研究[D]. 杨振宇.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5]恶劣环境下粗糙度对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影响研究[D]. 殷雨时. 大连海事大学, 2020
  • [6]钢纤维轻质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分析[D]. 刘兴.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7]多排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结构优化设计分析[D]. 杨召通. 长安大学, 2019(01)
  • [8]半水磷石膏基矿用复合充填材料及其管输特性研究[D]. 兰文涛.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7)
  • [9]微裂后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D]. 张晓云.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 [10]高速弹体对混凝土类介质侵彻机理研究[D]. 高飞.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ISO法在水泥物理检验中影响强度的几个因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