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颈椎损伤的阿特拉斯钛电缆

上颈椎损伤的阿特拉斯钛电缆

一、Atlas钛缆治疗上颈椎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潘保顺[1](2020)在《新型寰椎后弓钢板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测量寰椎后弓骨标本及CT资料数据,分析骨标本与CT资料测量差异。2、分析寰椎解剖学特征,为新型寰椎后弓钢板的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3、基于解剖学数据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寰椎后弓钢板,并分析其可行性。4、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新型寰椎后弓钢板进行生物力学评价。方法1、测量30例寰椎骨标本及100例(男50例、女50例)寰椎CT资料的后弓数据,测量骨标本寰椎后弓高度及厚度、寰椎后中线至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内侧、外侧),测量两侧寰椎后弓夹角(内侧、外侧)。CT矢状面测量寰椎后弓高度,CT水平面测量寰椎后弓厚度、后弓弦长及后中线处至弦长的距离、后中线处到左右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内侧、外侧)、左右后弓夹角(内侧、外侧),比较并分析骨标本与CT资料两种数据来源的差异性。2、观察寰椎后弓形态学结构及分析寰椎后弓的解剖学特点,并依据测量的寰椎后弓解剖参数设计一种符合寰椎解剖结构的新型寰椎后弓钢板,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3、构建正常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寰枢椎失稳有限元模型、寰枢椎椎弓根钉有限元模型及新型寰椎后弓钢板有限元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各模型活动度及应力进行分析;模型的应力以应力云纹图显示,并将新型寰椎后弓钢板有限元模型与传统的寰枢椎椎弓根钉有限元模型对比,并对各模型活动度及应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经30例寰椎后弓骨标本测量得出,寰椎后中线处高度及厚度分别为10.75±1.38mm、8.55±1.77mm;寰椎后弓水平面内侧缘夹角141.00±3.43°,外侧缘夹角134.67±2.87°;寰椎后中线至两侧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内侧13.45±0.73mm,外侧20.28±2.20mm。我们对100例寰椎CT资料测量结果为,寰椎后弓外侧缘半径26.77±2.14mm;寰椎后中线处高度10.45±1.61mm,厚度8.12±1.57mm;寰椎后弓水平面内侧缘夹角141.23±9.64°,外侧缘夹角135.47±9.02°;寰椎后中线处至椎动脉沟内侧缘距离:内侧13.60±1.26mm,外侧20.48±2.05mm。骨标本和CT资料数据左侧与右两侧测得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骨标本与CT资料测量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依据测量的寰椎后弓解剖参数分析,设计出的新型寰椎后弓钢板为圆弧形,总长度30mm,左右对称,以后中线为中心对称性变窄,其厚度2mm,半径27mm。其结构包含两个3.5mm锁定螺钉孔,两个左右对称的多轴“U”形槽,四个后弓钩。寰椎后弓螺钉为锁定螺钉:直径3.5mm,长度1214mm;依据寰椎后弓解剖学特征设计的新型寰椎后弓钢板符合寰椎的解剖特征。3、与以往文献对比验证得出,我们建立的正常上颈椎有限元模型验证有效。与正常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相比,在各状态下,新型寰椎后弓钢板有限元模型均明显减少植入节段的活动度;对于相邻节段屈伸活动度来说C0-1节段轻微增加而轻微减少了C2-3节段;相邻节段侧屈活动度均轻微减少了,而对于旋转活动度均轻微增加了。有限元分析得出新型寰椎后弓钢板有限元模型在屈伸、侧屈、旋转状态下C1-2节段活动度分别为1.10°、0.49°、0.59°,与传统的寰枢椎椎弓根钉有限元模型活动度相近;新型寰椎后弓钢板对C2-3椎间盘应力几乎无影响,新型寰枢椎后路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主要集中于新型寰椎后弓钢板“U”形槽与钢板的连接处、枢椎椎弓根钉根部及连接棒。结论1、通过骨标本与CT资料测量数据比较,CT资料可以较好的反映出骨标本的解剖结构参数。2、经寰椎解剖结构测量及分析得出,寰椎解剖学测量可以为新型寰椎后弓钢板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3、寰椎后弓解剖学研究提示新型寰椎后弓钢板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为寰椎后路内固定提供新的固定方式。4、有限元分析得出,新型寰椎后弓钢板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寰枢椎失稳内固定的一种补充方式。

张国旺[2](2018)在《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1、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建立上颈椎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2、在已建立模型上研究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加结构性植骨技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3、探讨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加结构性植骨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伴一侧椎弓根发育不良或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1、将一名健康志愿者的CT资料通过建模软件重建为颈椎三维几何模型、对图像信息进行参数设置,建立上颈椎模型。与文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对正常模型图像进行编辑,建立Jefferson骨折有限元模型。2、在所建立的寰椎Jefferson骨折模型中模拟加载3种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双侧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双侧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单侧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加结构性植骨技术,模拟并得出3组模型在颈椎屈伸、侧屈和旋转过程中的参数,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3、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22例不稳定寰椎骨折伴一侧椎弓根发育不良或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加结构性植骨进行手术治疗(A组),并与同期收治的另外22例采用双侧椎弓根钉加结构性植骨治疗(B组)相比较,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椎弓根螺钉置入成功率、术后寰枢椎稳定性及手术并发症;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均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比较两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建立了完整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通过与相关文献报道中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2、通过比较各个节段的活动,和植入物的最大应力等指标得出,单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块植骨融合技术在前屈后伸活动度中有明显优势,病变节段很好的控制活动度,相邻节段基本不影响活动度。而在侧弯和旋转活动度中,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的方法各有优势。3、所有患者均获随访1448个月,平均28.4个月。A组手术时间(123.35±18.21)min,术中出血量(218.45±80.16)ml,住院时间(7.05±1.02)d,住院费用(4.57±0.88)万元,椎弓根螺钉置入成功率100%,寰枢椎稳定性得到即刻恢复,未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手术时间(173.35±12.44)min,术中出血量(318.16±61.67)ml,住院时间(7.22±0.82)d,住院费用(6.73±0.17)万元,椎弓根螺钉置入成功率100%,寰枢椎稳定性得到即刻恢复,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时间、螺钉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VAS及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块植骨融合技术可以起到固定骨折、维持稳定的作用,在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是钉棒固定系统方法的一种补充。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加髂骨块植骨融合技术与双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加髂骨块植骨融合技术的临床疗效相近,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对于伴有一侧椎弓根发育不良或粉碎性骨折而不适合置钉的不稳定寰椎骨折,单边固定亦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

杜诗尧[3](2017)在《寰枢椎U型棒钛缆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寰枢椎传统钉棒基础上的寰枢椎U型棒钛缆内固定技术,并通过影像学研究和离体人体标本的生物力学研究,评估其安全性及生物力学稳定性。研究方法1、获取从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门诊和病房所摄50例成年人(男女各25例)患者的颈椎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图像,利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系统测定C1椎弓根的尺寸,包括高度和宽度,设计C1椎弓根螺钉的理想钉道,确定理想的进钉点及内倾角。2、选取6具新鲜成人的枕颈部标本(C0 3)节段,通过实验机器对其施加1.5Nm的纯力偶矩,产生前后屈伸、左右侧屈、轴向旋转六个方向的纯力偶矩,每次实验测试时加载3个循环,每次循环持续10秒,并按照以下实验顺序记录第3次循环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6个方向上的三维运动范围(ROM):完整组(M1组)、Gallie组(M3组)、Bilateral cable组(M4组)、Unilateral cable组(M5组)、双侧PS组(M6组)、失稳组(M2组)。结果1、评价寰椎椎弓根螺钉相关测量数据的左侧和右侧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差异(P>0.05),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许多参数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者的钉道内倾角,女性大于男性,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1 3)。椎弓根高度<4.0mm螺钉直径的比例为23%(23/100),而<3.5mm螺钉直径的比例达到13.0%(13/100)。理想寰椎椎弓根螺钉钉道的进钉点与矢状面的垂直距离,男性为19.93±1.32mm,女性为18.01±1.24mm,螺钉的内倾角度,男性为7.07±2.19°,女性为7.20±1.65°,钉道长度,男性为28.52±1.70mm,女性为27.74±1.96mm。2、6具标本的失稳组较完整组均表现出明显活动度增加,所有标本分别加载4种不同内固定组合后,寰枢椎在不同工况下的活动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着性减少,稳定性增加。Unilateral cable组与其它内固定组ROM相比,在各个方向上均有所减少,特别是在左右侧屈及轴向旋转方向上有显着性差异。结论1、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椎动脉沟下方椎弓根的外壁高度和髓腔高度,通过患者术前的CT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片,评估寰椎椎弓根置钉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对于外壁高度<3.5mm的患者应谨慎置钉,而对于无髓腔的患者避免选择椎弓根螺钉,而应选择替代方案。2、寰枢椎U型棒钛缆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稳定性好,可以作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的替代方案和补救术式,从而有效治疗寰枢椎脱位,特别是难复性脱位。

李柳炳,顾俊,董启榕,沈光思,陆政峰,秦建忠,陈礼,沈忆新[4](2015)在《上颈椎损伤的诊治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位于上颈椎管内的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及脆弱的部分。由于其包含神经、血管结构,上颈椎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对生存和功能至关重要。由于上颈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较大的活动范围,其易遭受不同方向的暴力。上颈椎损伤主要是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由于受到暴力导致骨折、韧带撕裂、脱位等。该文将介绍上颈椎各种常见的损伤类型、治疗原则、手术方式以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处理各型上颈椎损伤提供参考。

李淼,吴建煌,张宏其,胡建中,梁颜,邓展生[5](2015)在《后路短节段固定与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上颈椎损伤患者334例,其中适合进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的36例(包括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砸伤5例,他人殴打致伤2例),均行后路短节段固定、植髂骨融合治疗,根据头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植骨后骨质融合率来探讨手术策略及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中无椎动脉、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发生,手术时间110240 min。VAS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JOA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无内固定失败,融合节段在随访过程中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根据每个上颈椎损伤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个性化的后路短节段固定方法,同时取自体髂骨融合,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李静[6](2008)在《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围手术期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鲁亚君,徐瑞生[7](2007)在《上颈椎钛缆固定术的应用解剖与引导器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后设计出相应的引导器,以更为安全、方便地开展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方法观察100套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针对其形态学特征设计了引导钛缆穿绕的引导器并应用于上颈椎的手术操作。结果(1)寰椎后弓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2)寰椎后弓的引导器设计成头端折弯的弧形,枢椎椎板引导器则头端圆钝的弧形,以适应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应用于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损伤。结论根据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设计专用的钛缆引导器后可以使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的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徐瑞生,吴洁石,王刊石,沈爱东,包聚良[8](2007)在《上颈椎钛缆固定术的应用解剖与引导器设计》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后设计出相应的引导器,以更为安全、方便地开展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方法观察100套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针对其形态学特征设计了引导钛缆穿绕的引导器并应用于上颈椎的手术操作。结果寰椎后弓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寰椎后弓的引导器设计成头端折弯的弧形,枢椎椎板引导器则头端为圆钝的弧形,以适应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应用于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损伤。结论根据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设计专用的钛缆引导器后可以使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的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王刊石,王立邦,徐瑞生,包聚良[9](2006)在《应用Atlas钛缆系统治疗外伤性颈椎不稳》文中指出

张赟,向自力[10](2005)在《Atlas钛缆固定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文中指出目的评估Atlas钛缆固定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年来16例手术病人的手术治疗和疗效。结果手术方法符合生理结构,手术时间平均70分钟,内固定牢靠。结论钛缆系统操作简便安全,内固定坚强牢靠,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在寰枢椎融合术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Atlas钛缆治疗上颈椎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las钛缆治疗上颈椎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寰椎后弓钢板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寰椎后弓解剖学测量及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测量内容与方法
        (三)数据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测量参数
    三、讨论
        (一)骨标本与CT资料测量比较
        (二)寰椎后弓解剖结构
        (三)寰椎后弓解剖结构测量的意义
        (四)存在的不足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型寰椎后弓钢板的设计及可行性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主要实验环境及软件
        (三)方法及内容
        (四)数据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一)测量结果
        (二)新型寰椎后弓钢板设计及组装
    三、讨论
        (一)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方式及特点
        (二)新型寰椎后弓钢板的解剖可行性
        (三)新型寰椎后弓钢板及螺钉的优点和创新性
        (四)使用范围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新型寰椎后弓钢板有限元分析
    一、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二)主要实验环境及软件
        (三)建立有限元模型
        (四)有限元后处理
    二、结果
        (一)活动度结果
        (二)应力结果
    三、讨论
        (一)活动度分析
        (二)应力分析
        (三)存在的不足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附录
    附录 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 B.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及专利申报成果
    附录 C.综述 有限元分析方法在上颈椎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部分
    第一部分 上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对象
        1.1.2 软件
        1.1.3 实验设备
        1.1.4 上颈椎模型的建立
        1.1.5 上颈椎模型的验证
        1.2 实验结果
        1.3 讨论
        1.3.1 有限元模型应用的合理性
        1.3.2 本研究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及不足
    第二部分 不同寰枢椎内固定技术在JEFFERSON骨折治疗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2.1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1 实验对象
        2.1.2 软件
        2.1.3 实验设备
        2.1.4 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2.1 双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模型
        2.2.2 双侧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模型
        2.2.3 单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块植骨融合模型
        2.2.4 三种后路螺钉系统及正常模型活动度汇总
        2.2.5 三种后路螺钉系统及正常成年人模型活动度变化百分比(%)
        2.2.6 植入物最大应力(MPa)
        2.3 讨论
        2.3.1 单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髂骨块植骨融合技术对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2.3.2 三种不同后路内固定技术差异的比较
        2.3.3 本研究的优缺点
    第三部分 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加结构性植骨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临床资料
        3.1.2 固定及植骨器材
        3.1.3 手术方法
        3.1.4 术后处理
        3.1.5 疗效评价
        3.1.6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3 讨论
        3.3.1 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手术治疗策略选择
        3.3.2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技术
        3.3.3 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及适应证
        3.3.4 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注意事项
    第四部分 结束语
        4.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4.2 后续研究工作
英文部分
    PART 1 ESTABLISH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NORMAL UPPER CERVICAL SPINE
        1.1 MATERIALS AND METHODS
        1.1.1 SUBJECT
        1.1.2 SOFTWARE
        1.1.3 HARDWARE
        1.1.4 ESTABLISHMENT OF NORMAL CERVIC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ODEL
        1.1.5 VALIDATION OF NORMAL UPPER CERVICAL MODEL
        1.2 RESULT
        1.3 DISCUSSION
        1.3.1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FINITE ELEMENT MODEL
        1.3.2 THE VALIDITY AND DEFICIENCY OF THE UPPER CERVICAL SPINE FINITE ELEMENT MODEL IN THIS STUDY
    PART 2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DIFFERENT ATLASS FIXATIONS IN JEFFERSON FRACTURES
        2.1 MATERIALS AND METHODS
        2.1.1 SUBJECT
        2.1.2 SOFTWARE
        2.1.3 HARDWARE
        2.1.4 METHODS
        2.2 RESULTS
        2.2.1 BILATERAL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TECHNICAL MODEL
        2.2.2 BILATERAL ATLAS LATERAL MASS SCREW + AXIAL PEDICLE SCREW TECHNICAL MODEL
        2.2.3 UNILATERAL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S FIXATION COMBINED WITH SINGLE CORTICAL BONE ILIAC BONE GRAFT TECHNICAL MODEL
        2.2.4 SUMMARY OF ROM OF THREE REAR SCREW SYSTEMS AND NORMAL MODELS
        2.2.5 PERCENTAGE CHANGE IN ROM OF THE THREE POSTERIOR SCREW SYSTEMS AND NORMAL ADULT MODELS (%)
        2.2.6 MAXIMUM STRESS OF THE IMPLANT (MPA)
        2.3 DISCUSSION
        2.3.1 THE EFFECT OF UNILATERAL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S FIXATION COMBINED WITH SINGLE CORTICAL BONE ILIAC BONE GRAFT ON UPPER CERVICAL SPINE ACTIVITY
        2.3.2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DIFFERENT POSTERIOR FIXATION TECHNIQUES ON CERVICAL SPINE ACTIVITY
        2.3.3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IS STUDY
    PART 3 UNILATERAL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S FIXATION COMBINED WITH STRUCTURAL AUTOGRAFTS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UNSTABLE ATLAS FRACTURES
        3.1 MATERIALS AND METHODS
        3.1.1 CLINICAL DATA
        3.1.2 INTERNAL FIXATION EQUIPMENT AND BONE GRAFT MATERIAL
        3.1.3 SURGICAL TECHNIQUE
        3.1.4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3.1.5 EFFICACY EVALUATION
        3.1.6 STATISTICAL ANALYSIS
        3.2 RESULT
        3.3 DISCUSSION
        3.3.1 SURGICAL TREATMENT OF UNSTABLE ATLAS FRACTURES
        3.3.2 SHORT SEGMENT FIXATION OF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3.3.3 FEASIBILITY AND INDICATIONS OF UNILATERAL ATLANTOAXI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3.3.4 ATTENTION DURING THE PROCEDURE
    PART 4 SUMMARY
        4.1 MAIN WORK AND INNOVATION POINTS
        4.2 FOLLOW-UP WORK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3)寰枢椎U型棒钛缆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的影像学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寰枢椎U型棒钛缆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实验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人II型齿突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4)上颈椎损伤的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寰枕关节损伤
2 齿状突骨折
3 枢椎骨折
4 寰椎骨折
5 寰椎横韧带损伤
6 寰枢椎脱位
7 寰枢椎骨折
8 小结

(5)后路短节段固定与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纳入标准
    1.3排除标准
    1.4方法
        1.4.1术前准备
        1.4.2手术方法
        1.4.3术后处理
    1.5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讨论

(6)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术前准备
    2.1 用具准备:
    2.2 术前适应性训练:
3 术后护理
    3.1 呼吸道护理:
    3.2 卧石膏床护理:
    3.3 伤口护理:
4 康复护理
    4.1 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
    4.2 膀胱功能的锻炼:
    4.3 排便训练:
    4.4 心理护理:

(10)Atlas钛缆固定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准备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Atlas钛缆治疗上颈椎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寰椎后弓钢板的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 潘保顺. 蚌埠医学院, 2020
  • [2]单边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D]. 张国旺.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3]寰枢椎U型棒钛缆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价[D]. 杜诗尧.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1)
  • [4]上颈椎损伤的诊治进展[J]. 李柳炳,顾俊,董启榕,沈光思,陆政峰,秦建忠,陈礼,沈忆新. 医学综述, 2015(11)
  • [5]后路短节段固定与植髂骨融合治疗上颈椎损伤[J]. 李淼,吴建煌,张宏其,胡建中,梁颜,邓展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3)
  • [6]Atlas钛缆固定上颈椎围手术期护理[J]. 李静. 哈尔滨医药, 2008(05)
  • [7]上颈椎钛缆固定术的应用解剖与引导器设计[J]. 鲁亚君,徐瑞生. 中国基层医药, 2007(11)
  • [8]上颈椎钛缆固定术的应用解剖与引导器设计[J]. 徐瑞生,吴洁石,王刊石,沈爱东,包聚良.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7(05)
  • [9]应用Atlas钛缆系统治疗外伤性颈椎不稳[J]. 王刊石,王立邦,徐瑞生,包聚良.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09)
  • [10]Atlas钛缆固定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J]. 张赟,向自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5(04)

标签:;  ;  

上颈椎损伤的阿特拉斯钛电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