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康唑3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氟康唑3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一、氟康唑3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杜惠兰,宋亚静,陈静[1](2021)在《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收集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VV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原则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方法学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4篇文献,共计32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抗真菌药相比,苦参凝胶联用抗真菌药能显着提高VVC患者假丝酵母菌的转阴率[RR=1.20,95% CI (1.17,1.24),P<0.000 01],降低 VVC 的复发率[RR=0.25,95% CI (0.17,0.35),P<0.000 01],且在改善阴道瘙痒[MD=-3.34,95%CI (-3.54,-3.15),P<0.000 01]、阴道疼痛[MD=-2.66,95% CI (-3.16,-2.17),P<0.000 01]、白带异常[MD=-2.87,95% CI (-3.13,-2.67),P<0.000 01]、阴道黏膜充血[MD=-3.60,95% CI (-4.02,-3.18),P<0.000 01]等症状方面优于单用抗真菌药治疗。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 CI (0.29,2.49),P=0.78]。结论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VVC能有效提高致病菌转阴率、降低复发率、加快缓解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用抗真菌药治疗,且临床用药安全。

张琦[2](2021)在《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指标变化,以期评价洁肤洗液的临床疗效,并为中医药治疗VVC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将2019年04月至2019年12月在恩施州民族医院妇产科门诊诊断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氟康唑口服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停药1~3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以及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并评估停药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57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两组实际完成率分别为93.33%、96.67%。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病程、治疗前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阴道清洁度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清洁度转为Ⅰ、Ⅱ度比例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92.9%)优于对照组(69.0%)。3.VVC临床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均有显着下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差值差异显着(P>0.05)。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下降幅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5.真菌学转阴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8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停药3月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复发率(7.7%)低于对照组(3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氟康唑口服相比,加用洁肤洗液熏洗后没有降低真菌学转阴率,还能有效降低患者VVC临床评分、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患者的阴道清洁度及部分中医证候,保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并且预防复发的效果优于单纯氟康唑口服用药,临床疗效显着。

李玉清[3](2021)在《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此类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情况,为香莲凝胶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0月-2021年3月就诊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及皮肤科门诊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采集一般资料,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真菌学检查以及阴道微生态相关检测(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LBG分级、Nugent评分、pH值、H2O2),进行基线评估。治疗组以香莲凝胶阴道纳药治疗,每晚使用温水清洗外阴后使用1次,每次2支,连用7天。对照组以克霉唑阴道片(凯妮汀)阴道纳药治疗,于温水清洁外阴后使用,在治疗的第1天及第4天各用药1颗。治疗后:于停药后3-7天对治疗前的所有观察指标进行再次检测评估。通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来判定香莲凝胶的临床疗效。通过观察阴道分泌物治疗前后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LBG分级、Nugent评分、pH值、H2O2等形态学及功能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来评价香莲凝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情况。结果:1.纳入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共62例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参与了此项临床观察,香莲凝胶组纳入患者28例,失访4例,中断干预措施1例;凯妮汀组入组患者34例,失访7例。共12例患者未能完成治疗后的疗效观察。2.临床疗效(1)全分析集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真菌转阴率分别为:21.4%、50.0%;符合方案集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真菌转阴率分别为:26.1%、63.0%,香莲凝胶组真菌转阴率低于凯妮汀组,经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下降(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全分析集下,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21.4%,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50.0%;符合方案集下,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26.1%、63.0%。香莲凝胶组临床有效率低于凯妮汀组,两组间临床有效率经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全分析集下,香莲凝胶组总有效率为78.6%,凯妮汀组总有效率为73.5%;符合方案集下,香莲凝胶组、凯妮汀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92.6%。两组间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微生态:(1)形态学变化:两组治疗后的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LBG分级、Nugent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2)功能学变化:两组治疗后阴道分泌物的pH值、H2O2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香莲凝胶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香莲凝胶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整体疗效方面与凯妮汀无显着差异。2.香莲凝胶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消除念珠菌从而改善形态学指标,而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微生态功能学指标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吴妙丽[4](2021)在《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1.系统评价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内服在本病的应用提供证据支持。2.观察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在本病的应用提供临床经验。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的文献资料,按照纳排标准,收集中药内服治疗VVC的临床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常用内服中药治疗VVC的用药特点。2.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2例,按就诊顺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予克霉唑阴道片外用,1片/次,单次用药;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扶正抗菌汤。记录治疗前后相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评分、阴道微生态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复发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利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患者真菌转阴率、阴道微生态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三个月复发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1.Meta分析:纳入33个研究,共3922例受试者。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与单纯西药相比,在真菌转阴率、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症候积分、阴道瘙痒、白带异常、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阴道分泌物改善时间、IFN-γ水平、IL-6水平、IL-8水平、总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一/二/三/六个月复发率方面优势更明显(P<0.05);在显效率/好转率、症状体征总积分、外阴瘙痒改善时间、TNF-ɑ水平和IL-4水平方面疗效相当(P>0.05)。纳入文献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中药使用以补气健脾药、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较为常见,疏肝、凉血、活血单药出现频率亦较高。2.疗效观察:(1)转阴率:试验组转阴率为74.19%,对照组转阴率为82.7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阴道微生态:治疗后阴道微生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一定改善(P<0.05),试验组“阴部瘙痒”、“倦怠嗜睡”、“纳少便溏”、“中医次症”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带下质地”、“中医主症”、“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中医次症”和“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疗效:治疗后,试验组“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疗效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中医主症”、“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5)总有效率:治疗后试验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三个月后试验组“面色(?)白或萎黄”、“倦怠嗜睡”、“纳少便溏”、“神疲懒言”和“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余总有效率相当(P>0.05)。(6)复发:三个月后,试验组复发4.8%,对照组复发17.4%,差异不明显(P>0.05)。(7)安全性:患者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Meta分析提示中药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比常规西药,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促进炎性因子水平恢复,降低远期复发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规范化应用,提供更高级别的证据支持;临床VVC常用中药以健脾、清热、祛湿为主,多配伍疏肝理气药、活血凉血药。2.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取得较高的真菌转阴率和较低的远期复发率,能明显改善早期及远期的中医证候。3.相比克霉唑阴道片,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在中医次症总有效率,早期/远期中医次症、中医证候疗效,远期中医主症疗效方面更有优势。4.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确切,较为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张琦,梁欢[5](2020)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妇科门诊中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对VVC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西医治疗主要包括抗真菌药物及阴道制剂的应用、其他替代疗法等,中医则采用辨证施治,内外并治,以及中西结合治疗。然而随着大量抗真菌药物的应用,病原菌耐药性增强,临床疗效欠佳,抗真菌药物联合运用以及替代疗法应运而生,但药物的选择及其治疗效果却引起了争论。而中药的应用可以降低复发率,且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易于接受,与西药合用前景广泛。该文简述了中西医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治疗方法的利弊,以期为临床医生用药治疗提供依据。

黄坤艳[6](2020)在《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中医药对比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并归纳总结纳入文献的证型及中药用药,为临床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提供理论支撑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Pubmed、Cochrane数据库从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将检索后的全部文献加载入EndnoteX9软件查重,后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利用Excel2019软件提取纳入文献数据,利用Cochrane协作评估偏倚风险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最后采用Revman5.3.5软件对文献疗效指标进行异质性、敏感性分析,合并出效应值后比较,当疗效指标纳入文献≥10篇时作漏斗图分析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9篇随机对照试验,2777例研究对象,均无显着发表偏倚,中医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1)假丝酵母菌转阴率[OR(95%CI)=3.15(2.60,3.82),P<0.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4.42(3.32,5.87),P<0.0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湿热下注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4.39(3.04,6.34),P<0.00001]、热毒蕴结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5.29(2.87,9.74),P<0.00001]及脾虚证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OR(95%CI)=3.56(1.81,7.00),P=0.0002]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3月后中医药组复发率低于西药组[OR(95%CI)=0.22(0.16,0.3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优于西药组[SMD(95%CI)=﹣1.23(﹣1.64,﹣0.8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VVC症状总积分降低优于西药组[SMD(95%CI)=﹣1.00(﹣1.72,﹣0.27),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中医药降低IL-4[SMD(95%CI)=﹣4.03(﹣5.64,﹣2.95),P<0.00001]、IL-6[SMD(95%CI)=﹣2.98(﹣4.02,﹣1.94),P<0.00001]水平优于西药治疗,差异有统计意义。(7)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OR(95%CI)=0.66(0.35,1.24),P=0.2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纳入文献证型以湿热下注证为主;常用药物前三类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补益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选用清热、补虚、利水渗湿,配伍解表、收涩、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及开窍药。总结:Meta分析结果发现中医药或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中医药能提高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能够降低VVC复发率、中医证候积分和VVC症状体征积分,降低IL-4、IL-6水平。但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显着优势。通过归纳本组研究全部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中药用药,发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主要证型是湿热下注证,常用药物前三类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补益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多选用清热、补虚、利水渗湿,配伍解表、收涩、理气、化湿、活血化瘀、杀虫止痒及开窍药。

马留璐[7](2020)在《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客观指标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参菊洗剂熏洗外用联合克霉唑栓纳阴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克霉唑栓纳阴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停药3天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乳酸杆菌定量以及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并评估停药1月后的复发率。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例,57例患者完成了临床观察,两组实际完成率分别为93.3%、96.7%。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前VVC临床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阴道清洁度分级、乳酸杆菌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VC临床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VVC临床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效果更佳。4.阴道清洁度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清洁度转为Ⅰ、Ⅱ度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转为Ⅰ、Ⅱ度者(89.3%)高于对照组(65.5%)。5.乳酸杆菌定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乳酸杆菌定量转为中少量和大量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转为中少量和大量者(85.7%)高于对照组(62.1%)。6.真菌学转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真菌学检测均为阳性,两组患者治疗后真菌学转阴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有效率为8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停药1月复发情况比较:停药1月复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停药1月复发率(11.1%)显着低于对照组(34.6%)。结论:1.运用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有效降低患者VV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显着。2.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可改善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清洁度及阴道乳酸菌定量,有利于阴道微生态平衡。3.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预防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效果优于单一克霉唑栓用药。4.参菊洗剂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致病菌生长、减轻炎症效应有关。

杨亚超[8](2020)在《康复新液对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药效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病,由于生育政策的开放、口服避孕药、穿紧身化纤内裤、不规范使用抗生素等原因使得临床上女性患者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加剧。随着一线唑类抗真菌药长期重复使用,耐药性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念珠菌妇科感染的一大障碍。开发新药时间周期和成本耗费巨大,因此中药制剂逐渐应用在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感染疾病中。多项研究表明,中药及复方用来预防和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上取得很好的效果,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中药制剂康复新液对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药效,研究康复新液体外和体内抗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活性研究: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康复新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采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动态地研究康复新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体内活性评价:通过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小鼠模型实验评价康复新液体内治疗效果。通过过碘酸六胺银染色(PASM)分析白色念珠菌菌丝对阴道粘膜的粘附;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定康复新液治疗前后阴道粘膜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作用机制研究:在体外,通过测定白色念珠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菌丝生长发育、菌丝聚集,评价康复新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康复新液具有较好的抗白色念珠菌作用,在体内实验中可显着改善小鼠一般生存状况,提高体重,缓解外阴红肿及局部炎症,并且减少阴道粘膜真菌定植。体外机制研究显示康复新液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均可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和菌丝聚集。体内机制研究显示康复新液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粘附,抑制并清除白色念珠菌定植;通过提高宿主Th17免疫功能,恢复宿主黏膜免疫反应,改善局部炎症。结论:康复新液对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具有显着治疗作用,可能的主要机制为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生长发育、粘附、聚集,减少白色念珠菌在阴道粘膜内定植,同时恢复宿主自身免疫,提高宿主获得性免疫功能,清除白色念珠菌在阴道粘膜的定植,改善局部炎症。

王海亮[9](2019)在《救必应酸对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病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白色念珠菌是寄生于70%健康人皮肤、生殖器、肠粘膜的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皮肤粘膜或全身感染。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介入诊断和器官移植治疗技术的发展,白色念珠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同时非白色念珠菌菌株不断增加,目前,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念珠菌菌株数量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念珠菌性间擦疹是发生在腋窝、乳房下、腹股沟等皮肤部位,以红斑、糜烂、渗出、脓疱为主要特征,主要由白念珠菌局部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湿润和浸渍的皮肤褶皱是白色念珠菌生长的有利因素,且念珠菌具有多形性,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形态转换,并且可以形成生物膜,以此来逃避人免疫细胞的识别及对抗抗真菌药物的杀伤作用。中医学有“湿热生虫”的理论,并将念珠菌归属于虫邪范畴,苦寒燥湿法是中医学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念珠菌对现存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寻找广谱、高效、低毒的抗念珠菌药物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热门话题。我国的中草药资源丰富,在预防和治疗念珠菌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药在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方面均存在多样性,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探索。深入了解念珠菌的生物学特点、致病特点,了解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点,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及中药的性质,利用现代中药学及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开发研究新的抗念珠菌药物极具价值。本研究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中药学理论,选择具有苦寒性质的中药救必应为研究对象,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探讨救必应酸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理,为开发新的抗念珠菌药物奠定基础。目的: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探讨救必应酸抑制白色念珠菌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观察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原则,选取我科120例符合标准的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救必应溶液冷湿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天3次;对照组:氟康唑注射液冷湿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天3次。1周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观察治疗过程中皮损症状积分的变化,比较临床总有效率和真菌转阴率。2.采用划线转种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念珠菌性间擦疹菌株进行鉴定。3.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救必应酸对四种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白色念珠菌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通过救必应酸干预后对四种念珠菌属的生长曲线的变化研究救必应酸的抑菌效能。4.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细胞结构的影响、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高效液相色普法观察救必应酸对麦角固醇含量的影响。5.Weston-blot、RT-PCR探索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Ras-cAMP-PKA通路关键基因Ras1、Cdc35、Tpk1和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77.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8.0%,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皮损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皮损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转阴率77.8%,对照组转阴率88.0%,两组真菌转阴率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2.从门诊念珠菌性间擦疹患者中分离和鉴定的104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共67株,占总数的66.4%,非白色念珠菌占总数的33.6%。3.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考察救必应酸对4种念珠菌共16株念珠菌的MIC,结果显示: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4种菌株的MIC范围为8-32μg/mL;对白色念珠菌菌株CCZYY002 SMIC50为256μg/mL;救必应酸对热带念珠菌的4种菌株MIC为32-128μg/mL;救必应酸对光滑念珠菌的MIC为32-128μg/mL;救必应酸对克柔念珠菌的MIC为128-256μg/mL。救必应酸浓度介于8-1024μg/mL时,对四种念珠菌属生长曲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浓度的救必应酸均能平稳抑制四种念珠菌的生长。4.透射电镜下救必应酸可使白色念珠细胞细胞壁变薄,细胞核碎裂,胞质分散导致细胞死亡。碘化丙啶染色发现,256μg/mL、512μg/mL救必应酸分别导致9.232±2.6%和23.703±3.2%的PI阳性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56μg/mL的救必应酸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下降至5.60±1.02μg/mL,与生长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5.通过q RT-PCR检测,结果发现经256μg/mL救必应酸干预后,白念珠菌胞内部分氧化还原相关基因Ras1、Cdc35、和Tpk1的转录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Ras1,Cdc35和Tpk1分别下调了38%和30%和26%。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生物被膜12 h,救必应酸处理后的白色念珠菌菌株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均下调,与空白组相比,下调36%和27%和24%。实验结论:1.救必应溶液冷敷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皮肤念珠菌生长,促进真菌转阴,无不良反应。2.本机构医院中念珠菌性间擦疹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非白色念珠菌占一定比例。3.救必应酸对四种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不同,对生长曲线产生一定影响。4.救必应酸可破坏白色念珠细胞结构导致细胞死亡,碘化丙啶染色发现PI阳性细胞增加。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影响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的麦角固醇合成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细胞死亡。5.救必应酸可下调Ras-cAMP-PKA通路上部分关键基因Ras1、Cdc35、Tpk1和RAS1、CDC35、TPK1蛋白表达进而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及生物膜的形成。

蔡静娴[10](2019)在《加减完带汤巩固治疗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观察加减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巩固期治疗的临床疗效,以期寻求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巩固治疗安全有效、预防复发的方法,并总结导师的临床经验。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把强化治疗后真菌学转阴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进入巩固治疗,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加减完带汤治疗,对照组予氟康唑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填写临床疗效观察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白带常规情况,以及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并在停药后随访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0例患者,其中有65例病人完成了临床观察,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3例,脱落率为7.14%。2.临床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有效率为90.6%,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4.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单项证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带下量、色、质、味及局部症状改善两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带下量、色、质、味及局部症状方面疗效相当;而在改善全身症状如面色萎黄、纳少、便溏、腹胀方面,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白带脓球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带脓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有效改善白带脓球情况,治疗组改善白带脓球优于对照组。6.停药后中医证候的比较:治疗组停药3个月后随访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停药3个月后随访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后相比有差异(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更稳定。7.复发率的比较:停药3个月,治疗组总复发率为12.1%,明显低于对照组3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更低。8.治疗过程中,完成观察的治疗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但均能坚持服药。9.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血、尿、粪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检查等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治疗方法均具有安全性。结论:加减完带汤巩固治疗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白带脓球情况,有效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有效。

二、氟康唑3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氟康唑3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1.4 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纳入情况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结果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假丝酵母菌转阴率
        2.4.2 复发率
        2.4.3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2.4.4 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2)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理论研究
    2.1 中医对 VVC 的认识
    2.2 西医对 VVC 的认识
第3章 临床研究及结果
    3.1 临床资料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第4章 讨论与分析
    4.1 临床所用治疗药品解读剖析
    4.2 研究结果分析
    4.3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认识与研究概述
        一、中医病名
        二、病因病机
        三、治疗
        四、小结
    第二节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与阴道微生态研究
        一、阴道环境与雌激素
        二、乳酸杆菌的功能
        三、阴道菌群的分布
        四、阴道微生态的评价
        五、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过程中阴道微生态的变化
        六、念珠菌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致病机制
        七、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八、预防调护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案设计
        一、研究内容概述
        二、研究路线
    第二节 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设计类型
        三、样本量估算
        四、随机分组方法
        五、试验用药及方法
        六、观察流程
        七、观察指标
        八、统计学分析
        九、研究结果
        十、讨论
    第三节 香莲凝胶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观察内容
        四、统计学方法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
        1.5 数据提取
        1.6 文献质量评估
        1.7 统计分析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流程图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安全性评价
        2.5 Meta分析结果
        2.6 纳入文献用药特点
    3 讨论
        3.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讨论
        3.2 纳入文献质量讨论
        3.3 Meta分析结果讨论
        3.4 异质性讨论
        3.5 发表偏倚讨论
        3.6 敏感性讨论
        3.7 用药特点讨论
    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扶正抗菌汤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VVC的疗效观察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立项依据
        4.2 祖国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3 对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探讨
        4.4 对扶正抗菌汤的方药分析
        4.5 西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4.6 结果分析与探讨
        4.7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带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治疗方法
        3.1 内治法
        3.1.1 分型论治
        3.1.2 专药治疗
        3.1.3 专方论治
        3.2 外治法
        3.2.1 中药熏洗坐浴法
        3.2.2 中药栓剂
        3.3 综合治疗
        3.3.1 中药口服配合中药外用
        3.3.2 中药与针灸结合
        3.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西医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及分类
    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理生理
    3 西医治疗VVC
        3.1 常规抗真菌药物治疗
        3.2 新型抗真菌药物
        3.3 替代治疗
        3.4 硼酸
结  语

(6)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选择及检索方案
    1.2 各数据库检索方案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4 文献筛选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1.5 资料提取
    1.6 文献的质量评价
    1.7 结局指标
    1.8 统计分析
        1.8.1 确定效应量
        1.8.2 异质性检验
        1.8.3 敏感性分析
        1.8.4 亚组分析
        1.8.5 森林图
        1.8.6 发表偏倚检验
2.研究结果
    2.1 文献检索情况与纳入情况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2.2.1 样本量
        2.2.2 诊断标准
        2.2.3 干预方案
        2.2.4 疗效标准
        2.2.5 疗程、随访及不良反应
    2.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2.4 有效性评价/Meta分析结果
        2.4.1 假丝酵母菌转阴率
        2.4.2 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
        2.4.3 不同证型中医证候总有效率
        2.4.4 治疗3 个月后复发率
        2.4.5 中医证候积分
        2.4.6 VVC症状体征积分
        2.4.7 细胞因子水平
        2.4.8 不良反应
    2.5 纳入文献的证型及中药规律
3.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VVC的认识
        3.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3.1.2 症状及体征
        3.1.3 诊断方法
        3.1.4 不同类型VVC的治疗
    3.2 纳入研究的特点分析
    3.3 纳入研究的质量分析
    3.4 总结Meta分析结果
    3.5 部分研究结局异质性来源的分析
    3.6 敏感性分析
    3.7 发表偏倚检验
    3.8 纳入文献中的证型及中药规律分析
    3.9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3.9.1 优点
        3.9.2 不足
4.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与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研究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类型
        2.2 分组方法
        2.3 干预措施
        2.4 指标检测
        2.5 疗效评定
        2.6 记录不良反应并制定相关应对方案
        2.7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纳入情况
        3.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3.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VVC临床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 临床评分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VC临床评分差值比较
        3.7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8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9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
        3.10 两组患者治疗前阴道清洁度比较
        3.1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比较
        3.1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阴道清洁度转为Ⅰ、Ⅱ度比较
        3.13 两组患者治疗前乳酸杆菌定量比较
        3.1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定量比较
        3.1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酸杆菌定量转为中少量和大量比较
        3.16 两组患者真菌学转阴比较
        3.17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18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19 两组患者停药1 月复发情况比较
讨论与分析
    1 临床所用治疗药品解读剖析
        1.1 参菊洗剂
        1.2 克霉唑栓药物机理分析
    2 研究结果分析
        2.1 临床疗效分析
        2.2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2.3 乳酸菌定量及阴道清洁度疗效分析
        2.4 VVC评分比较分析
        2.5 真菌学转阴情况分析
        2.6 两组患者停药1月复发情况比较
        2.7 参菊洗剂治疗VVC的疗效机理分析
        2.8 安全性分析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3.2 展望
        3.3 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
    附录二 :评分表
    附录三 :妇科联检报告单
    附录四 :不良反应记录及安全评价表
综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病原体与发病机制
        1.3 传播途径及诱发因素
        1.4 VVC的西医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2.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医概述
        2.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病机
        2.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辨证论治
        2.4 中医学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8)康复新液对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药效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说明
引言
第一章 康复新液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微量稀释法测定康复新液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
        2 时间—杀菌曲线测定康复新液体外抗白色念珠菌作用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康复新液体内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作用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指标检测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感染小鼠模型建立
        2 康复新液对VVC模型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3 康复新液对VVC模型小鼠体重的影响
        4 康复新液对VVC模型小鼠外阴外观及阴道局部炎症的影响
        5 康复新液对VVC模型小鼠阴道菌落的影响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康复新液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机制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VVC分离株体外菌丝培养形态学观察
        2 VVC-KFX体外琼脂培养菌丝形态学观察
        3 VVC-KFX体外液体培养菌丝形态学观察
        4 康复新液琼脂培养基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发育
        5 康复新液液体培养基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发育
        6 康复新液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聚集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康复新液体内抗白色念珠菌机制研究
    第一节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3 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1 康复新液对VVC模型小鼠外阴阴道菌落定植的影响
        2 康复新液对外阴阴道白色念珠菌菌丝粘附的影响
        3 康复新液对小鼠外阴阴道粘膜分泌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4 康复新液对感染小鼠外阴阴道粘膜免疫细胞的影响
        5 白色念珠菌感染对野生型小鼠和免疫缺陷型小鼠外阴阴道IL-17含量的变化
        6 康复新液对VVC小鼠外阴阴道IL-17含量的变化
        7 小鼠外阴阴道IL-17免疫荧光分析
    第三节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9)救必应酸对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白色念珠菌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
    综述二 念珠菌性间擦疹的研究现状
    综述三 中药抗念珠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临床研究
    第一章 救必应溶液治疗念珠菌性间擦疹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一资般料
        3 研究方法
        4 治疗结果
        5 讨论
        6 小结
实验研究
    第二章 念珠菌性间擦疹致病菌种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临床资料标本的收集
        2.2 培养基的制备
        2.3 真菌镜检及革兰染色
        2.4 菌种鉴定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救必应酸体外念珠菌药敏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菌株
        1.2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药敏试验
        2.2.1 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救必应酸对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2.2.2 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SMIC_(50))
        2.2.3 救必应酸对念珠菌属的生长曲线产生的影响
        3 实验结果
        3.1 救必应酸对四种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
        3.2 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50
        3.3 救必应酸可对念珠菌属的生长曲线产生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救必应酸抑制白色念珠菌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
        1.2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构建(同实验二)
        2.2 透射电镜下观察救必应酸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结构的影响
        2.3 碘化丙啶染色法观察救必应酸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渗透性改变的影响
        2.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检测白念珠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含量的变化
        2.5 qRT-PCR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Ras-cAMP-PKA)相关基因Ras1、Cdc35、Tpk1的表达的变化
        2.6 Western blot法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Ras-cAMP-PKA)RAS1、CDC35和TPK1 蛋白的表达
        3 实验结果
        3.1 救必应酸可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超微结构产生影响
        3.2 救必应酸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的结构损伤产生影响
        3.3 救必应酸可降低白念珠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含量
        3.4 救必应酸可下调Ras-cAMP-PKA通路Ras1、Cdc35、Tpk1的表达
        3.5 救必应酸可下调Ras-cAMP-PKA通路RAS1、CDC35和TPK1 蛋白的表达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附图

(10)加减完带汤巩固治疗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与诊断标准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及剔除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1.8 伦理学要求的临床研究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标准评定
    3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病例分布及完成情况
    2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证候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白带脓球比较
    3 疗效性分析
        3.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中医单项证候比较
        3.5 两组治疗后白带脓球比较
        3.6 两组停药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7 两组随访复发率比较
    4 不良反应评价
    5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2 西医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认识
    3 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病机
    4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巩固治疗原则
    5 加减完带汤的组方依据
        5.1 立方依据及方义分析
        5.2 加减完带汤现代药理学研究及可能机制探讨
    6 巩固治疗时机的选择
    7 选择氟康唑作为对照组用药的依据
    8 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在预防复发的重要性
    9 临床疗效分析
        9.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9.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单项证候的分析
        9.3 两组患者白带脓球情况的分析
        9.4 两组患者停药后中医证候的分析
        9.5 两组患者复发率的分析
    10 不良反应分析
    11 安全性分析
    12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氟康唑3日疗法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苦参凝胶联合抗真菌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J]. 杜惠兰,宋亚静,陈静. 中草药, 2021(16)
  • [2]洁肤洗液熏洗联合氟康唑口服治疗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 张琦.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3]香莲凝胶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及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的临床研究[D]. 李玉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扶正抗菌汤治疗脾虚湿注型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观察[D]. 吴妙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中西医诊治进展[J]. 张琦,梁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12)
  • [6]中医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Meta分析[D]. 黄坤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7]参菊洗剂联合克霉唑栓治疗湿热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D]. 马留璐.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康复新液对单纯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药效和机制研究[D]. 杨亚超.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救必应酸对念珠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及救必应溶液对念珠菌性间擦疹病的临床疗效评价[D]. 王海亮.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加减完带汤巩固治疗脾虚湿盛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蔡静娴.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标签:;  ;  ;  ;  ;  

氟康唑3天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