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

肠外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

一、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余畅[1](2021)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发生临床胰瘘(CR-POPF)的危险因素,通过早期预防和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减少CR-POPF的发生,同时早期预测胰瘘的发生,能及时治疗并减少住院时间。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病例资料。根据国际胰腺研究组(ISGPS)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CR-POPF组(B/C级胰瘘)和无胰瘘组,分别比较两组间的自身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术前检查:是否行胆道引流减黄、上腹部CT检查(胆总管有无扩张、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前检验指标(HB、WBC、ALT、AST、ALP、血糖、CA19-9、甲胎蛋白);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分段、手术时间、胰腺质地软硬、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情况、是否放置胰管支撑管、术中出血量;术后指标:术后3天内WBC计数、TBil、白蛋白指标,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根据所列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再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独立危险因素。对入院不同时间段WBC、TBil、白蛋水平行中位数分析,有意义者绘制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的面积,评价其对CR-POPF预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对125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其中男性65例(52.0%),女性60例(48.0%),年龄介于16-75岁,平均年龄54.83±12.86岁。术前合并高血压病14例,糖尿病5例,有吸烟史34例,饮酒史26例。行LPD手术51例(40.8%),手术时间为186~744min(430.45±121.50min),出血量为50~1500ml(297.06±259.89ml)。OPD手术68例(54.4%),中转开腹6例(4.8%),手术时间204~615min(363.21±101.06min),出血量为100~3000ml(330.14±371.60ml)。手术切除标本经病理结果诊断为恶性或疑似恶性111例,良性肿物14例。术后发生CR-POPF 19例(15.1%),其中B级胰瘘15例(11.9%),C级胰瘘4例(3.2%),无胰瘘106例(84.8%),BL 9例(7.1%)。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有电解质紊乱9例,肺炎9例,贫血6例,胆漏3例,肠漏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但胰瘘合并其它并发症概率高,预后差。根据所列指标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得出:术前CT胰管直径(7)OR(28)0.265,95%CI:0.075-0.935,P(28)0.039(8),术中胰腺质地软(OR(28)0.098,95%CI:0.019-0.489,P(28)0.005),术后3天内的WBC(OR(28)1.187,95%CI:1.036-1.359,P(28)0.013),术后3天内的白蛋白(OR(28)9.054,95%CI:2.345-34.964,P(28)0.001)是CR-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胰管直径及胰腺质地对于胰瘘的发生呈负相关。在对围手术期WBC计数、TBil、白蛋白检验指标进行水平分析,术后3天内的WBC计数及白蛋白P值分别为0.008、0.043,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联合判断AUC值为0.723(7)95%CI:0.636-0.800(8),敏感度为89.47(4),特异度为51.89(4)。能有效预测术后胰瘘的发生。结论:本次研究125个病例中,发生CR-POPF 19例,发生率15.1%。POPF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CT提示胰管直径小于3mm、手术中胰腺质软、术后3天内的WBC计数、术后3天内的白蛋白<25g/L是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在对术后不同时间段WBC计数、TBil、白蛋白的水平比较中,术后3天内的WBC计数和白蛋白联合可较好的预测POPF的发生,早期发现胰瘘可以避免向B级或C级胰瘘转变,减少死亡率。

熊笑笑,王骥,马红钦,刘利,杜羽升,赵文星[2](2021)在《预防性使用奥曲肽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后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是否可以减低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6例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预防性使用奥曲肽分为奥曲肽组(47例)和对照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胰瘘(生化瘘、B、C级)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首次通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营养等数据。结果:奥曲肽组生化瘘10例,B级瘘为6例,未发生C级瘘,对照组生化瘘9例,B级瘘有5例,C级瘘1例,两组胰瘘发生率分别为生化瘘:(21.3%vs. 18.4%)、B级瘘:(12.8%vs. 10.2%)、C级瘘(0 vs. 2.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奥曲肽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3.9±1.4)d vs.(4.5±1.0)d],两组之间呈显着性差异(P=0.013);术后第7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营养指标比较,奥曲肽组好于对照组,[(65.71±4.03)g/L vs.(63.53±5.53)g/L;(41.42±3.41)g/L vs.(39.75±3.92)g/L;(0.16±0.05)g/L vs.(0.14±0.04)g/L],两组之间呈显着性差异(P=0.030、0.029、0.033);奥曲肽组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12.7±3.9)d vs.(14.7±5.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预防性使用奥曲肽不能降低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但奥曲肽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缩短,可加速术后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唐泽惠[3](2020)在《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调查及临床诊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犬胰腺炎是由胰酶消化自身组织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异常引起胰腺“自体消化”,导致胰腺水肿、出血、坏死;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征性,多表现为呕吐、腹泻、腹痛、腹膜炎、休克等,易误诊而引发肝肾脏器衰竭等疾病。本研究通过对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临床典型病例及并发肾脏衰竭病例进行临床治疗,为犬胰腺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诊疗提供技术资料。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消化道症状门诊病例中犬胰腺炎的发病情况,统计发病率,分析胰腺炎病犬的性别、年龄、品种、病因、主要临床症状等,为犬胰腺炎发病规律提供临床资料;采用临床治疗方法,对24例犬胰腺炎典型病例进行对比治疗试验,一组药物选择乌司他丁(2000IU/kg),另一组选择醋酸奥曲肽(0.1mg/kg),均配合对症药物治疗,每组病例12例,分析治病疗程与治愈率;对8例胰腺炎并发肾衰病例采取抗菌消炎、纠正体液平衡、抑制胰腺分泌等进行综合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犬胰腺炎占消化道症状门诊病例的6.82%(35/513);确诊的35例犬胰腺炎病例中雌性占60.00%(21/35),雄性占40.00%(14/35);5岁以上病犬占51.43%(18/35),小于1岁占14.28%(5/35);品种分布:泰迪犬比例最高为25.71%(9/35),杂交犬次之比例为22.86%(8/35);病因方面:以长期喂食肉类等食物起发病较高51.43%(18/35);临床症状:出现食欲不振的病犬100%(35/35),出现腹痛症状占85.71%(30/35),出现呕吐的病犬占65.71%(23/35);血常规检查:54.29%(19/35)病犬白细胞偏高,20.00%(7/35)的病犬出现红细胞减低;血液生化检查:91.43%(29/35)的病犬血清淀粉酶偏高,97.14%(34/35)的病犬脂肪酶偏高,34.28%(12/35)的病犬的尿素和25.71%(9/35)的病犬肌酐偏高;22.86%(8/35)的病例并发肾脏损伤,14.29%(5/35)的病例并发糖尿病,8.57%(3/35)的病例出现肝功能损伤;54.28%(19/35)的病犬C反应蛋白升高,并发器官衰竭的病例犬C反应蛋白多呈中至重度炎症反应。临床分组治疗结果显示:在治愈天数上,乌司他丁治疗组(6.42±1.31d)与醋酸奥曲肽治疗组(7.91±2.19d)组间差异显着(P<0.05)。乌司他丁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醋酸奥曲肽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8例犬胰腺炎并发肾脏衰竭的病例采取注射用乌司他丁、氨苄西林钠、奥美拉唑钠、赛瑞宁等药物综合治疗,治愈率为62.50%(5/8)。结论:犬胰腺炎全年均有发病、各性别、品种均可发病,5岁以上犬只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以腹痛为主。生化检查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升高对犬胰腺炎的诊断意义较大,同时结合肌酐、尿素升高可确诊为胰腺炎并发肾脏衰竭,犬C反应蛋白测定结果对机体的炎症程度及疾病的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药物治疗方面乌司他丁在犬胰腺炎治愈天数、治愈率上优于醋酸奥曲肽。

张作慧[4](2020)在《ALL患儿合并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化疗后胰腺炎再发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既往诊断轻型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asparaginase-associated pancreatitis,AAP)的急性淋巴细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化疗后AAP再次发生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53例诱导缓解期间合并轻型AAP的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情况不同分为2组,奥曲肽组ALL患儿30例,于延迟强化期间应用奥曲肽的前提下,行门冬酰胺酶在内的联合化疗(VDLD方案);奥曲肽联合鼻空肠置管肠内低脂营养组(以下简称联合组)ALL患儿23例,于延迟强化期间应用奥曲肽联合鼻空肠置管肠内低脂营养,行门冬酰胺酶在内的联合化疗(VDLD方案)。统计两组患儿再次发生AAP及相关其他并发症的发病率,采用SPSS 24.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及描述。结果:1.奥曲肽组患儿中共10例再次出现AAP,联合组患儿中共7例再次出现AAP,两组患儿AAP的再次发病率分别为33.3%、30.4%。2.两组患儿AAP再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儿中再次发生AAP者在年龄、性别、治疗方式(是否联合使用鼻空肠置管)、既往ASP使用剂量、既往ASP使用次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53例初发AAP患儿中,48例患儿出现腹部或背部放射痛(90.6%),腹胀43例(81.1%),呕吐37例(69.8%),发热34例(64.2%)。17例再次出现AAP者仅5例(29.4%)出现腹痛,1例(5.9%)出现发热,所有患儿均无呕吐、腹胀等表现。结论:1.既往发生轻型AAP的急性白血病患儿门冬酰胺酶再暴露后AAP仍有再次发生的可能,本研究中AAP发生率低于已有文献中AAP的发生率,应用奥曲肽可能使门冬酰胺酶再暴露安全性增高。2.AAP的再次发生与患儿年龄、性别、治疗方式(是否联合使用鼻空肠置管)、既往ASP使用剂量、既往ASP使用次数无明显相关。3.初发AAP患儿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再次发生AAP的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居多,故AAP患儿接受后续门冬酰胺酶治疗时应注意监测胰酶及相关影像学检查。

周晓乾[5](2020)在《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多种壶腹部周围病变的标准术式之一,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术后胰瘘(POPF)。壶腹部周围病变往往压迫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胆道引流(PBD)可有效改善胆道梗阻情况,但近年来对其作用尚存争议。本论文的目标是探究PBD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和其他临床结局的影响,并探讨PBD的策略。方法:回顾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本中心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94例患者,收集并整理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定义血清胆红素≤34.2μmol/L为无黄疸,胆红素>34.2μmol/L且≤136.8μmol/L为轻度黄疸,胆红素>136.8μmol/L为重度黄疸。主要临床结局为POPF,次要临床结局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和输血,术后发生的其他并发症等。本研究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分析:(1)分析不同初始黄疸程度、PBD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2)初始黄疸患者可被分为无PBD组(B组)和PBD组(C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均衡基线差异,探究黄疸患者中PBD对临床结局的影响,随后根据初始黄疸程度进行分层分析;(3)深入分析PBD干预效果,即术前胆红素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4)比较不同病变类型中PBD对临床结局影响的差异;(5)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发生POPF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294例患者中有61例发生POPF,发生率为20.7%。初始存在黄疸的患者有171例,其中84例接受了PBD。(1)初始轻度黄疸组较重度黄疸组具有更低的胰瘘发生率(10.9%vs 24.1%,P=0.043)。黄疸患者中,C组患者接受PBD干预后胆红素水平下降,其POPF发生率显着低于未接受PBD的B组(13.1%vs 26.4%,P=0.029),而与无黄疸的A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C vs A,13.1%vs 22.0%,P=0.106)。(2)利用PSM消除初始胆红素差异后,C组较B组仍有更低的POPF发生率(10.9%vs 32.7%,P=0.006)。根据初始胆红素水平进行亚组分析,B组中初始为轻度黄疸的患者POPF发生率为17.6%,而C组中该部分患者未发生POPF,经检验无显着性差异(17.6%vs 0%,P=0.072),PSM后也无显着性差异(15.4%vs 0%,P=0.077)。B、C组初始为重度黄疸的患者POPF发生率没有显着性差异(32.1%vs 17.5%,P=0.067),但PSM后C组有更低的POPF发生率(38.1%vs16.7%,P=0.036),以及更短的手术时间(410(IQR 150)min vs 330(IQR 150)min,P=0.030)。(3)根据术前胆红素水平进行亚组分析,无黄疸组(A组)、以及未接受PBD的黄疸患者(B组)中B1组(术前轻度黄疸)和B2组(术前重度黄疸)POPF的发生率分别为22.0%、17.6%和32.1%,而接受PBD的黄疸患者(C组)经PBD后可分为C1组(术前无黄疸),C2组(术前轻度黄疸)和C3组(术前重度黄疸),POPF发生率分别为0%、12.2%、21.4%。其他临床结局方面,本文还发现术前轻度黄疸组内(B1 vs C2,350(IQR 400)m L vs 200(IQR 200)m L,P=0.010)、术前重度黄疸组内(B2 vs C3,400(IQR 300)m L vs 300(IQR 325)m L,P=0.048)的术中出血的差异有统计意义。(4)病理为胰腺癌或胰腺炎的黄疸患者中胰管扩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病变类型(81.9%vs 44.3%,P<0.001),其他基线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胰腺癌或胰腺炎的黄疸患者中,PBD未显着降低POPF的发生率(8.3%vs 12.8%,P=0.725)。而在其他病变类型中,接受PBD患者的POPF发生率显着降低(16.7%vs 42.5%,P=0.007),同时POPF严重等级(P=0.021),腹腔感染(20.8%vs 42.5%,P=0.028)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4.6%vs35.0%,P=0.025)方面均有显着改善。(5)POPF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胆红素>136.8μmol/L(OR 2.454,P=0.010),无PBD(OR 3.053,P=0.006),非胰腺癌或胰腺炎病变(OR 2.901,P=0.002)、术中输血≥4U(OR 2.955,P=0.004)以及术后次日引流液淀粉酶≥1000 U/L(OR 2.901,P=0.003)。结论:PBD能够降低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尤其在重度黄疸(>136.8μmol/L)、非胰腺癌或胰腺炎患者中效果较为显着。在PBD干预后,术前胆红素水平接近者临床结局相似,因此相比于初始胆红素水平,术前胆红素水平可更好地反映临床结局的情况。术前重度黄疸,无PBD干预,非胰腺癌或胰腺炎病变,术中输血≥4U以及术后次日引流液淀粉酶≥1000U/L是POPF的危险因素。

冯洋洋[6](2020)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胰腺癌术后胰瘘发生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胰腺癌病人手术后生长抑素应用对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研究较少,分析术后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能否预防胰腺癌术后胰瘘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同一手术组行胰腺癌手术的82例胰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胰头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胰体尾癌根治性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根据术后有无胰瘘或临床相关胰瘘进行分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Pearsonc2检验对影响POPF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危险因素后,采用二元或多项Logistic回归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胰腺癌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主要终点是发生胰瘘和临床相关胰瘘,根据ISGPF定义,胰瘘包括A、B、C级胰瘘,临床相关胰瘘为B级和C级胰瘘;次要终点为术后并发症。结果: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胰腺癌病人共82例,其中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的病人共61例(74%),术后未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者共21例(26%)。本组总胰瘘发生率45.1%(37/82),其中临床相关胰瘘率18.3%(15/82)。亚组分析显示,胰头癌根治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组胰瘘发生率32.4%(12/37),临床相关胰瘘率18.9%(7/37),未使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组胰瘘率50%(2/4),临床相关胰瘘率25%(1/4);胰体尾癌根治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组胰瘘发生率66.7%(16/24),临床相关胰瘘率25%(6/24),未使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组胰瘘率41.2%(7/17),临床相关胰瘘率5.8%(1/17)。对胰瘘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体重指数BMI、术前白蛋白、术前胆红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应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使用时间在胰头癌根治术和胰体尾癌根治术的有胰瘘组与无胰瘘组病人之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4岁VS<64岁,P=0.023)在胰体尾癌根治术的有胰瘘与无胰瘘组病人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胰头癌根治术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相关胰瘘(B/C级)发生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无关(P>0.05)。对住院时间的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后Ⅲ级以上并发症(P=0.024)可能影响胰体尾癌根治术病人的住院时间。生长抑素组病人平均住院总费用及药物费用均高于无生长抑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不能降低胰腺癌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同时也不能降低术后胆瘘、胃排空延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但住院总费用和药物费用有上升趋势。

周江[7](2020)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行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为(60±7)岁,年龄范围为4l75岁。其中19例行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为创新组;20例行黏膜对黏膜胰肠吻合设为传统组。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创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软、硬),胰管直径,胰管拔除时间,使用生长抑素,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2±47)min,400ml(300ml,400ml),10、9例,3.1mm(2.9mm,3.4mm),37d(32d,63d),17例,18 d(15d,22d);传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2±95)min,400 ml(300ml,525ml),6、14例,3.6mm(2.6mm,4.2mm),43d(34d,49d),18例,24d(15d,27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软、硬),胰管直径,胰管拔除时间,使用生长抑素,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创新组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传统组1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同1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级与C级胰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39例患者中,33例获得术后随访(创新组18例、传统组15例),随访时间为3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创新组肿瘤复发转移死亡5例,术后34个月肿瘤复发1例,主胰管扩张且间断腹痛、腹胀1例,消化不良5例,后背疼痛1例,恢复良好5例;传统组肿瘤复发转移死亡10例,主胰管扩张且间断腹痛、腹胀2例,消化不良2例,恢复良好1例。结论PD术中采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对术者操作技术的要求,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B级和C级胰瘘并发症发生率。第二部分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模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动物模型,探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杂种犬建立模型,将1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为实验组,黏膜对黏膜胰肠吻合设为对照组。对围手术期(术前,术后7天、14天、30天)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各有2只死亡。两组在术后死亡率B/C级胰瘘、术后体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肠吻合时间实验组13.9±1.4min,对照组18.6±3.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指标:两组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时,实验组淀粉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0天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组胰肠吻合口愈合较好,吻合口炎症反应较轻,胰腺及空肠侧无明显水肿,结构完整;HE染色可见胰腺及肠管组织结构完整,二者之间连贯且贴合紧密,吻合口两侧黏膜光滑平整连续,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连贯自然,少量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胰肠吻合口处胶原大量增生,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排列整齐,呈年轮状,吻合口愈合较佳。对照组胰肠吻合口愈合可,可见炎症反应较重,肠管及胰腺组织水肿明显,胰肠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HE染色可见部分胰腺组织坏死,胰腺与肠管之间贴合不紧密,组织结构较为紊乱,少量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胰肠吻合口处少量胶原增生,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分布不均、波浪样杂乱排列,吻合口愈合一般。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胰肠吻合口TGF-β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呈棕黄色颗粒,但实验组胰肠吻合口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胰肠吻合口处胶原纤维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两组组织标本中的IL-6、TNF-α和TGF-β1的m R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胰肠吻合用时短、术后胰瘘发生率较低,术后30天胰肠吻合口愈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

沙元朴[8](2020)在《腹部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普通外科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营养、炎症状况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患者术前营养及炎症状况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评价该模型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为临床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住院并且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23例患者,按照Clavien分级系统,将发生III级及以上并发症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身高、体重、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指标,分析患者术前营养及炎症状态与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腹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腹部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并使用联合诊断的ROC曲线分析其对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分级系统,纳入本次研究的223名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中有53名患者发生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3.7%,其中死亡患者7例,死亡率为3.1%。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90例(40.4%)。不同临床结局患者比较,我们发现高龄,术前较低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含量、淋巴细胞计数,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这些患者更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P<0.05)。身高、体重、BMI、肌酐及血小板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构建腹部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模型PCP=11.633-0.199×白蛋白计数-0.013×前白蛋白计数。以是否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为评价标准,NRS2002评分、NLR及PCP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4、0.732和0.863,所以,PCP评分对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高于NRS2002评分及NLR评分。结论行腹部手术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术前存在营养风险及炎症状态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虽然NRS2002评分、NLR及PCP评分都可以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与NRS2002评分、NLR评分相比,PCP评分可以更准确客观的预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帮助临床医生识别术后严重并发症高危人群,术前积极改善相关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刘少东[9](2020)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壶腹部各类良恶性疾病的常用术式,随着临床处理技术的进步,PD术后并发症已相对减少,但术后并发症之一胰瘘(PF)依然是PD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本文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38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PD术的改进与减少并发症胰瘘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选择自2013年2月至2019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收治住院的138例行标准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工作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国际胰腺研究组(ISGPS)所颁布的胰瘘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胰瘘组(B/C级胰瘘)和非胰瘘组,对患者自身和围手术期的13个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术前合并贫血、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肠吻合方式、胰腺质地、胰管直径、病变部位进行单因素统计法分析,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PD术后胰瘘的影响因素并建立胰瘘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结果:138例行PD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50例(36.2%),发生胰瘘(B、C级胰瘘)26例(18.8%),其中B级胰瘘24例(17.4%),C级胰瘘2例(1.4%),无胰瘘112例(81.2%)。138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腹腔出血患者6例(4.3%),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32例(23.2%)、发生胆瘘患者5例(3.6%)、并发腹腔或肺部感染患者42例(30.4%),胰瘘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12例(8.7%)。二次手术患者3例(2.2%),术后死亡患者2例(1.4%)。经单因素分析可知,术后胰瘘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TBIL值、胰管直径、胰腺质地(P<0.05)。其余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贫血、术前Alb、手术时间、吻合方式、术中出血量、病变部位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所得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TBIL>171umol/L(OR=5.376,95%CI:1.569~18.422,P=0.007)、胰管直径≤3mm(OR=6.078,95%CI:1.548~23.865,P=0.010)、胰腺质地软(OR=15.755,95%CI:5.200~47.735,P<0.001)是PD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为根据建立PD术后胰瘘的预测模型,在单个因素预测模型中,胰腺质地指标预测性最强(AUC=0.803),术前TBIL值次之(AUC=0.630),胰管直径的预测性相对较低(AUC=0.624)。三者联合后,胰瘘预测效能达0.889。结论:术前TBIL>171umol/L、质软的胰腺、细小的胰管预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风险高。对于TBIL水平过高的患者,术前可采用减黄措施(药物、PTCD、ENBD等)降低TBIL提高围手术期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胰腺质地软、胰管细小可通过改进手术方式和胰腺吻合方法、放置胰管内支架来避免胰瘘的发生。胰腺质地、术前TBIL、胰管直径对POPF具有一定预测性,单个因素预测中,胰腺质地对POPF的预测效能较强;三个因素联合后,对POPF的预测效能最强。

劳梦怡[10](2020)在《改良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FRS)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瘘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是威胁PD后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胰瘘风险评分(FRS)系统作为一个能较好预测术后胰瘘(POPF)发生的预测模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验证。但其不足之处也在临床实践中逐渐显现。因此,针对FRS系统的不足之处,改良胰瘘风险评分(a-FRS)系统应运而生。目的探讨a-FRS系统及其升级版(ua-FRS)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相关性胰瘘(CR-POPF)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胰外科2012年3月-2018年5月所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开放性PD[open PD,OPD]和腹腔镜下PD[laparoscopic PD,LPD])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D后患者CR-POPF发生的危险因素。收集患者BMI、胰腺质地、主胰管直径、术中出血量和病理诊断五项指标,按照FRS、a-FRS和ua-FRS系统分别对患者进行评分。应用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和预测模型的特异性、灵敏度等指标对三个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在370名患者中,有80名(21.62%)患者发展为CR-POPF。按a-FRS系统,将患者分成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CR-POPF的发生率分别为5.88%、24.38%、57.69%(R2=0.97)。按FRS系统,患者可分为可忽略风险组、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CR-POPF的发生率分别为0%、8.62%、21.51%和52.50%(R2=0.92)。多因素分析显示BMI(p=0.003)、胰腺质地(p<0.001)和胰管直径(p<0.001)与CR-POPF的发生密切相关。a-FRS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FRS系统的AUC为0.70。在预测OPD后患者的CR-POPF发生率方面,a-FRS系统的准确性优于FRS系统(AUC:0.74 vs.0.69),在预测LPD后患者CR-POPF发生率时,a-FRS系统的准确性略低于FRS系统(AUC:0.70 vs.0.72),但ua-FRS改进了a-FRS系统在LPD的不足(AUC:0.78)。总结a-FRS对PD后CR-POPF的发生具有良好预测效能,ua-FRS补充了a-FRS在LPD中的不足,a-FRS系统可作为临床指导PD后患者管理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切除术后胰瘘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预防性使用奥曲肽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指标
        1.2.2 术中指标
        1.2.3 术后观察指标
    1.3 围手术期处理
        1.3.1 术前准备
        1.3.2 手术过程
        1.3.3 术后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术前患者资料比较
    2.2 术中情况指标比较
    2.3 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3)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调查及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犬胰腺炎的研究进展
    1 犬胰腺的生理功能
    2 犬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3 犬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3.1 胰腺局部微循环障碍
        3.2 肠道细菌异位
        3.3 细胞因子的“瀑布效应”和全身炎症反应
        3.4 胰腺细胞凋亡
        3.5 细胞内钙离子稳态
    4 犬胰腺炎的诊断
        4.1 临床症状与临床检查
        4.2 实验室检查
        4.3 影像学检查
        4.4 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
        4.5 胰腺炎并发症
    5 犬胰腺炎的治疗
        5.1 抑制胰液分泌
        5.2 对症治疗
        5.3 控制继发感染
        5.4 并发症治疗
        5.5 维持体液平衡
        5.6 营养支持
        5.7 中药治疗
    6 小结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调查
        1 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犬胰腺炎发病情况统计
        2.2 犬胰腺炎的诊断
        2.3 犬胰腺炎实验室检查
        3 结果
        3.1 犬胰腺炎发病情况
        3.1.1 发病率
        3.1.2 性别分布
        3.1.3 年龄分布
        3.1.4 品种分布
        3.1.5 发病原因
        3.1.6 胰腺炎病犬的主要临床症状
        3.2 胰腺炎病犬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3.3 犬胰腺炎并发症
        4 讨论
        4.1 临床症状的讨论
        4.2 发病原因的讨论
        4.3 实验室检查的讨论
        4.4 预防的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犬胰腺炎临床诊疗分析
        1 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药物
        2 方法
        2.1 诊断方法
        2.1.1 诊断标准
        2.1.2 实验室检查
        2.2 治疗方案
        2.2.1 治疗效果评判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实验室检查结果
        3.2 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
        3.3 治疗结果统计
        4 典型病例分析
        4.1 病例一
        4.1.1 病例信息
        4.1.2 临床检查
        4.1.3 实验室检查
        4.1.4 诊断结果
        4.1.5 治疗
        4.2 病例二
        4.2.1 病例信息
        4.2.2 临床检查
        4.2.3 实验室检查
        4.2.4 诊断结果
        4.2.5 治疗
        4.3 病例讨论
        5 讨论
        5.1 治疗结果统计讨论
        5.2 治疗期间营养管理
        6 小结
    试验三 犬胰腺炎并发症的综合诊疗分析
        1 材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药物
        2 方法
        2.1 诊断
        2.1.1 犬胰腺炎并发肾脏衰竭的诊断标准
        2.2 治疗方法
        2.2.1 康复标准
        3 结果
        3.1 诊断结果
        3.2 治疗结果
        4 典型病例分析
        4.1 病例一
        4.1.1 病例信息
        4.1.2 临床检查
        4.1.3 实验室检查
        4.1.4 诊断结果
        4.1.5 治疗
        4.2 病例二
        4.2.1 病例信息
        4.2.2 临床检查
        4.2.3 实验室检查
        4.2.4 诊断结果
        4.2.5 治疗
        4.3 病例讨论
        5 讨论
        5.1 犬胰腺炎并发症疾病因素
        5.2 并发症的治疗
        6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4)ALL患儿合并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化疗后胰腺炎再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2.1 常见临床表现
        2.2.2 主要辅助检查
        2.2.3 并发症
    2.3 诊断标准
    2.4 鉴别诊断
    2.5 治疗方法
    2.6 预后及转归
    2.7 奥曲肽的应用
    2.8 鼻空肠置管联合肠内低脂营养的应用
第3章 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
    3.1 临床资料
    3.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2.1 纳入标准
        3.2.2 排除标准
    3.3 治疗
        3.3.1 奥曲肽组治疗
        3.3.2 联合组治疗
    3.4 观察指标
    3.5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两组患儿既往AAP发生情况
    4.2 两组患儿再次AAP发生情况
    4.3 两组患儿再次发生AAP者临床资料
        4.3.1 临床表现
        4.3.2 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4.3.3 AAP患儿相关并发症及合并症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5)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1 引言
2 临床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流程图
    2.3 黄疸患者数据处理
    2.4 术前胆道引流的管理
    2.5 围手术期的管理
    2.6 手术方法
    2.7 术后并发症的定义
    2.8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整体患者的资料和临床结局
    3.2 初始胆红素水平和PBD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3 黄疸患者中PBD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4 术前胆红素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5 不同病变类型中PBD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3.6 POPF风险因素分析
4 讨论
    4.1 梗阻性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4.2 梗阻性黄疸对POPF的影响
    4.3 关于PBD的争议
    4.4 PBD的引流时间
    4.5 PBD方案的选择
    4.6 POPF的危险因素
    4.7 本研究的不足
5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胰腺癌术后胰瘘发生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依文中出现顺序排列)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入选标准及诊断标准
    3.分组
    4.数据收集
    5.统计方法
结果
    1.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
    2.影响胰腺癌术后胰瘘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3.影响胰腺癌术后临床相关胰瘘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4.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对胰腺癌术后其它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5.影响住院时间的单因素分析
    6.影响病人住院费用的单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胰腺癌术后胰瘘的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研究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腹部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术后并发症分级及手术分级
    1.4 NRS2002评分
    1.5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患者的特征
    2.2 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的建立
    2.3 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临界值的确定
    2.4 术后并发症预测模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2.5 NRS 2002筛查结果
    2.6 NLR评价结果
    2.7 联合诊断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肝胆胰外科与术后并发症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PD术后并发症诊断标准和研究对象的分组
    1.4 围术期处理
        1.4.1 术前准备
        1.4.2 术中情况
        1.4.3 术后管理
    1.5 参与研究的因素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概况
    2.2 138例患者PD术后胰瘘单因素分析
    2.3 138例患者PD术后胰瘘多因素分析
    2.4 PD术后胰瘘预测模型
3 讨论
    3.1 影响PD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
    3.2 胰腺质地对PD术后胰瘘的影响
    3.3 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对PD术后胰瘘的影响
    3.4 胰管直径对PD术后胰瘘的影响
    3.5 PD术后胰瘘危险因素的其他研究结果
    3.6 此次研究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改良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FRS)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患者纳入和数据收集
    2.2 手术方法及术后管理
    2.3 POPF的定义及分级
    2.4 FRS系统、a-FRS系统及ua-FRS系统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病人临床基本资料
    3.2 术后胰瘘发生风险评估
    3.3 胰瘘危险因素分析
    3.4 FRS和 a-FRS系统预测CR-POPF的效能
    3.5 ua-FRS系统预测LPD患者CR-POPF发生率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D]. 余畅.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预防性使用奥曲肽对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熊笑笑,王骥,马红钦,刘利,杜羽升,赵文星. 中国肿瘤临床, 2021(09)
  • [3]乌鲁木齐市某动物医院犬胰腺炎发病情况调查及临床诊疗分析[D]. 唐泽惠. 石河子大学, 2020(05)
  • [4]ALL患儿合并门冬酰胺酶相关性胰腺炎化疗后胰腺炎再发的研究[D]. 张作慧. 吉林大学, 2020(08)
  • [5]术前胆道引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影响[D]. 周晓乾. 浙江大学, 2020(01)
  • [6]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对胰腺癌术后胰瘘发生影响的研究[D]. 冯洋洋. 浙江大学, 2020(02)
  • [7]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D]. 周江.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腹部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分析[D]. 沙元朴.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D]. 刘少东.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10]改良胰瘘风险评分系统(a-FRS)预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应用价值研究[D]. 劳梦怡. 浙江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肠外营养联合奥曲肽对胰瘘分泌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