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应力测试分析

深圳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应力测试分析

一、深圳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应力测试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超[1](2018)在《间接作用下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于超长混凝土结构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避免设置伸缩缝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多选择超长混凝土结构的业主和建筑师常常要求采用不设伸缩缝的设计方案。对于此类结构,控制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开裂是设计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以超长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底板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桩基和地基对底板纵向收缩和温度应力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桩基的约束效应;分析对比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施加预应力以及采用膨胀加强带的裂缝控制效果,并将徐变的理论计算导入到有限元分析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力松弛系数,最后结合课题组参与的一个超长混凝土地下室工程案例,提出超长混凝土地下室结构无缝设计的设计与施工建议。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桩基对超长混凝土地下室底板的约束效应。超长混凝土地下室底板结构在桩基和地基的共同约束下,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会产生拉应力。通过对桩基的桩顶抗侧刚度的推导,开展了混凝土地下室底板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将桩基和地基的共同约束以比例系数的形式转化成等效的地基约束。得到了比例系数的取值范围,拟合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并总结了后张法预应力在超长混凝土地下室底板中的施加效率。(2)分析对比了设置后浇带、施加预应力以及采用膨胀加强带等措施的裂缝控制效果。通过地下室底板的有限元模型参数分析,计算在相同条件下各种无缝设计措施的最大拉应力值,比较分析不同无缝设计措施的特点和优劣。在有限元分析中,考虑混凝土徐变效应,比较了分别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和应力松弛系数法的计算结果。(3)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和逐步计算法,在ANSYS软件中建立了考虑徐变效应的板单元分析模型,并与MIDAS软件中同一模型的徐变效应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由于徐变导致的应力松弛,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计算得出不同龄期、不同板长以及不同地基阻力系数下的收缩拉应力及其应力松弛系数,并拟合得出超长混凝土板在不同龄期时对应应力松弛系数的计算公式。(4)将应力松弛系数计算公式应用到课题组参与的一超长混凝土地下室工程中,考虑了施工过程的影响,计算了地下室底板由于混凝土收缩产生的拉应力;考虑徐变引起的应力松弛效应,该超长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收缩产生的拉应力均不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满足裂缝控制要求。在实际工程中,超长混凝土板中的应力在收缩徐变的相互作用下,应力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值,且该值远小于弹性应力。将实测应变值与有限元模拟的应变值对比,结果差异较小。针对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从后浇带设置、采用膨胀加强带技术及补偿收缩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等方面给出了设计与施工的技术要点。

吴伟[2](2016)在《超长结构间歇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大批机场、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复杂建筑的兴建,这些工程推动了我国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工艺的发展,如何进行大型超长结构无缝施工组织以及确定相邻分块浇筑间歇时间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统计大量工程相关资料,分析出了影响间歇时间的关键工序和因素,并对工程的超长结构不同部位温度及应变进行了现场监测及数据分析,结合本文中推导的计算公式最终得到了超长混凝土不同结构部位无缝施工时相邻分块浇筑的合理间歇时间,并提出了指导超长结构间歇法施工的创新技术工艺。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从超长结构无缝施工的基本理论与问题出发,讨论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的基本理论。概述了超长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主要包括其设计构造要求,浇筑方法及养护等方面,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超长结构无缝施工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涉及分块浇筑间歇时间计算问题以及施工组织问题。其次,对间歇法施工中典型的先浇分块与后浇分块在不同间歇时间下的温度收缩应力进行了分析,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试验数据推导出了后浇块应力计算公式,为后续间歇时间计算奠定了基础。紧接着选取了多个工程的不同结构部位进行了温度及应变的现场监测试验,根据试验数据进行了大量的计算研究,结合基本理论提出较短且满足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分块浇筑间歇时间。结合青岛地区大量的工程数据,统计分析了地下室底板、地下室楼板以及地上楼板相邻施工段浇筑的间歇时间,并进行了典型案例的施工组织分析。最后,本文结合间歇式加强带工程实践应用与试验分析了加强带对相邻施工段浇筑间歇时间的影响,提出了“顺序与跳仓相结合,间歇与加强相结合”的超长结构间歇法施工创新技术工艺。

张彤昌[3](2015)在《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设计实践》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公共建筑逐渐向舒适化、大型化发展,超高、超长、大跨度公建越来越多,而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特有的材料性质,在体量超过一定限度之后,由外部温度变化所产生的结构自身温度应力会对建筑带来显着的影响。各国现行规范对于混凝土结构伸缩缝间距的最大长度比较保守,我国规范虽然允许在采取一定措施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伸缩缝间距,但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仍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利用计算机有限元分析软件,通过工程设计实例计算分析,总结出在温度作用下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及应变分布规律,对今后的结构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文章的主要工作是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设计出温度工况,建立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内力方程,根据建筑条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别对非温度作用下、温度效应作用下及不同温度工况作用下三种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文章的主要研究成果得出,对于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计算指标,温度作用主要影响结构的位移;对于结构构件,温度作用对构件内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梁板轴力及柱顶弯矩上,其中楼板轴力的影响最大。对竖向布置分析,建筑首层构件温度应力最大,顶层构件温度变形最大;对平面布置分析,结构长方向中部梁板轴力最大,长方向端部柱顶弯矩最大,且结构中刚度突变处出现应力突变。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填补了现行规范中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的空白,在收集和分析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具体工程设计实例,对超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温度应力进行分析,并对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裂缝控制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为超长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温度应力分析及裂缝控制提供设计参照。

邓旺伟[4](2015)在《现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梁应力滞后性能分析》文中指出按照79系列规范设计建造的建筑,以现今规范来分析,其抗震性能可能不符合要求,所以需对它们作抗震鉴定加固。对于加固后的建筑物,由于新增构件的应力应变要滞后于原有构件,因此应该分析应力滞后效应对加固结构产生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惠民医院工程在加固改造前,如果采用计算配筋,在大震影响下,将导致部分框架柱进入屈服状态,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需修复或加固后才能继续使用,而若采用实际配筋,框架柱均未进入屈服状态,梁的损坏也比较轻,进行简单修理后即可继续使用。惠民医院在加固改造后,各构件工作状态均较好,加固改造符合预期的要求。2.结构在进行加固处理后,由于应力滞后,导致原有楼板的弯矩明显增大,而新增次梁的弯矩反而减少,使楼板与次梁不能同时达到极限状态,而无法满足期望的加固效果。3.由于ANSYS程序在计算楼板与次梁弯矩时考虑了两者的共同作用,而PKPM程序则没有考虑,导致PKPM在计算次梁弯矩时的计算结果较ANSYS的偏大。

窦艳玲[5](2009)在《膨胀加强带计算理论及现场试验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发展,膨胀加强带作为实现超长结构无缝设计方法之一已经被应用到超长结构中。由于现行规范缺少对膨胀加强带的相关规定,没有详细、完整的条款指导设计和施工,膨胀加强带大多依靠经验方法施工,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对膨胀加强带展开研究。首先,基于膨胀混凝土的补偿收缩原理,分析膨胀混凝土的性能,介绍膨胀加强带的基本计算参数及膨胀加强带的设置间距,介绍膨胀加强带的分类及其对超长结构混凝土收缩的影响等基本理论基础。其次,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实际工程,建立单层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Ansys分析模型。考虑框架结构的自重,将混凝土收缩及膨胀作用等效成当量温差,对结构施加温度荷载,分析超长混凝土结构梁、板结构的应力应变,整体结构应力分布特征和收缩变形特点,膨胀加强带及其左、右侧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分析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对超长结构应力分布的影响。第三,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现场试验测定工程中采用膨胀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与理论计算数据相比较,验证限制膨胀率能够达到工程要求,并对不同限制条件下膨胀混凝土的膨胀率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第四,对某超长混凝土结构进行现场应变测试,将膨胀加强带及其一侧梁板混凝土应变值进行对比分析,将结构纵向和横向测点的应变值分布特征与Ansys计算所得应变值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验证结构中混凝土的拉应力不超过极限抗拉强度,最后采用时间序列数据预测方法对混凝土后期的应变发展进行预测。最后,基于配筋混凝土的收缩理论,提出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建议计算方法。结合实际工程,计算出超长结构不同部分的实际收缩变形和混凝土应变值,并将膨胀加强带测点理论计算应变值与试验测试应变值进行对比分析。将超长结构分段简化计算方法计算数据和Ansys计算数据分别与试验数据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理论计算建议公式,供工程实践应用。

卢宇航[6](2008)在《环形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及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现状,并简要地介绍了温度应力的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其次介绍了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与时随特性。通过对混凝土时随特性的分析,提出了计算温度应力、应变时温度荷载的取值方法。为准确求解结构温度应力、应变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超长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面布置为矩形的结构上,对环形的超长结构研究的较少。本文建立一个环形超长结构基本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在温降下的温度应力得出环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特点。通过建立不同半径、不同环带宽度、不同约束条件的模型,分析在相同温降下这些因素对环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通过建立与环形超长结构对应的矩形超长结构模型,分析了环形超长结构与矩形超长结构的区别。通过对各种温度应力控制措施的研究,并比较环形超长结构与矩形超长结构在施加预应力和设置后浇带作用下的异同,得出环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控制措施的特点。结合一个实际的环形超长结构——淮北体育场的现场监测进行环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分析。由监测温度数据分析得到混凝土的温度分布与日照和季节的相互关系。不受日照的室内结构,混凝土温度与当地气温变化基本一致,而受日照的室外露天结构温度较气温明显偏高。在计算时宜对室内、室外分开考虑。由监测温度数据分析可知,在预应力张拉后,径向和环向梁内的混凝土应变差数值明显降低,结构中有效的建立了预压应力,说明了预应力和后浇带在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上的作用。以淮北市体育场为例,详细具体的介绍了实际工程中温度应力、温度应变的计算方法。通过比较整体计算模型和考虑分块施工和温控措施的计算模型,分析了环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特点及各种温控措施的效果。最后对长期应变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误差来源。

李明[7](2007)在《预应力控制超长结构裂缝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超长结构在我国大量出现,预应力是解决超长结构开裂的常用方法。目前,我国对超长预应力结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尚不多,对该结构考虑温度收缩作用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设计方法,本文结合实际的工程及相关测试,对超长预应力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做出了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结合工程现场测试,对太阳辐射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太阳辐射产生的温度作用的计算方法,比较了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的结果。2.对超长预应力结构相关构件的应变与温度进行了长期的测试,并对各测点的应力应变进行了理论计算,主要计算了温度及收缩徐变作用对结构的影响,并且比较了理论计算与测试的结果,说明了超长结构的温度收缩作用的计算方法,对于计算精度和超长结构的裂缝控制方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3.由于超长预应力结构的特殊性,施工路径对超长结构的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超长预应力结构的施工路径效应,提出了超长预应力结构合理的施工方法。4.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超长预应力结构的设计,比较了两种考虑温度作用的不同的设计方法。取实际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提出了超长结构的设计要点,同时比较了考虑与不考虑温度荷载作用的设计过程,比较了其中构件的配筋,说明了组合温度作用的设计方法。

陈晓东[8](2006)在《超长混凝土半地下室外墙的环境温度效应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超长混凝土结构,对这些结构的研究重点之一就是如何处理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引起的结构开裂。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与现场长期观测两个方面,研究了超长混凝土半地下室外墙在环境温度作用和混凝土收缩下的结构效应。 从已有理论和工程经验出发,本文研究了进行超长结构环境温度效应分析时需要考虑的环境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确定了所研究墙体的最不利温度荷载,并通过经验公式和有限元线弹性分析计算了最不利温度荷载下的墙体结构效应,得出了墙体内的应力分布规律。本文还对墙体环境温度效应的非线性过程分析进行探讨,提出了基于应力松弛理论的徐变应力简化计算方法。 本文介绍了对实际墙体所作的长期观测工作,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定性地总结出了墙体内温度场、应变场分布,以及应变场随温度场变化的一些规律。 最后,本文对进一步工作的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讨论,并提出了一种研究超长结构开裂问题的新思路。

陆伟文[9](2005)在《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温度应力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不断地涌现出大量的高层建筑。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超长结构。而随着使用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建筑师对不设缝(伸缩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长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温度变形引起的结构的开裂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正常使用。而目前国内规范没有直接考虑温度荷载作用,对结构只作构造上的要求。为了进一步了解温度对结构应力的影响,探讨预应力、约束等对超长结构楼板应力的影响,因此对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围绕环境温度引起的高层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问题,主要完成了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高层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测试研究 首先确定高层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测试方案。本文对深圳某26层的超长楼板结构的22~26层及天面层进行了一批48个测点的试验。每层布置8个测点,测量一年时间内温度作用下沿结构纵向的温度应力;并且进一步比较了施加预应力前后各层楼板应力的变化情况。其次,本文还探讨了预应力、后浇带和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等裂缝控制措施的综合效果。 2.高层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利用计算机防真来模拟大量的结构试验,可以很好地弥补试验数据不足的缺点,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反映所研究问题的全貌。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高层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整体建模,研究其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验证了高层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着重研究对高层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整体建模计算,真实地反映出预应力、后浇带和约束等对温度应力的影响,为高层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研究提供了一套比较合理的计算方法。

李丽娟,陆伟文,李盛勇,付赣清,路成桥,刘锋[10](2004)在《高层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无缝设计与楼板应力测试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在施加预应力前后一年内的应力和温度测试,给出了不同楼层、不同位置的测点应力和温度的变化曲线,对楼板内应力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温度变化对楼板内应力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在高层超长结构的楼板中,使用焊接带肋冷轧钢丝网加强混凝土,能有效地减小结构因温度和收缩引起的变形,同时能减少钢筋用量,从而明显地抑制结构的开裂;通过对梁施加预应力能够在楼层板中形成较均匀的预应力分布,从而有效地控制温度应力引起的结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确保建筑物在温度变化环境下,不出现有害裂缝。本工程的综合防裂技术经济效益明显、技术有效可行。

二、深圳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应力测试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深圳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应力测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间接作用下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应用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与收缩应力的研究
        1.3.2 预应力控制超长结构裂缝的研究现状
        1.3.3 膨胀加强带的研究现状
        1.3.4 徐变效应的研究
        1.3.5 超长地下室底板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1.4.1 工程背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桩基对超长地下室底板附加约束分析
    2.1 桩顶抗侧刚度计算
        2.1.1 计算参数
        2.1.2 计算过程
        2.1.3 桩顶抗侧刚度计算结果
    2.2 桩基对地下室底板的附加约束理论计算
    2.3 桩基对地下室底板附加约束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2.3.1 模型参数
        2.3.2 地基模拟
        2.3.3 等效原则
        2.3.4 有限元分析结果
        2.3.5 公式拟合结果
    2.4 预应力施加效率有限元分析
        2.4.1 模型参数
        2.4.2 有限元分析结果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超长地下室底板无缝设计的抗裂方法对比分析
    3.1 地下室底板无缝设计原理
        3.1.1 地下室底板裂缝产生原因
        3.1.2 地下室底板无缝措施
    3.2 地下室底板无缝设计抗裂方法有限元分析
        3.2.1 模型信息
        3.2.2 收缩徐变模拟
        3.2.3 有限元分析
    3.3 应力松弛系数法校核
        3.3.1 应力松弛系数法计算参数
        3.3.2 应力松弛系数法计算结果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超长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应力松弛系数
    4.1 徐变预测模式
        4.1.1 徐变计算原理
        4.1.2 徐变系数计算
        4.1.3 徐变系数计算结果
    4.2 徐变有限元模拟分析
        4.2.1 有限元分析中的徐变计算公式
        4.2.2 ansys中的徐变理论
        4.2.3 有限元建模过程
        4.2.4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
        4.2.5 应力松弛结果对比分析
    4.3 超长地下室底板应力松弛系数拟合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超长地下室底板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实例分析
        5.1.1 工程概况
        5.1.2 混凝土材料性能
        5.1.3 传感器布置
        5.1.4 工程监测结果
        5.1.5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对比
    5.2 超长混凝土地下室底板收缩徐变应力分析
        5.2.1 有限元模型参数
        5.2.2 有限元计算结果
        5.2.3 施工方案总结
    5.3 超长混凝土工程无伸缩缝技术要点
        5.3.1 裂缝控制措施
        5.3.2 后浇带技术要点
        5.3.3 膨胀加强带技术要点
        5.3.4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要点
        5.3.5 后张法预应力技术要点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2)超长结构间歇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混凝土收缩理论的研究现状
        1.2.3 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超长结构无缝施工的基本理论问题
    2.1 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的基本理论
        2.1.1 混凝土收缩的种类
        2.1.2 任意时间收缩计算公式
        2.1.3 温度收缩应力若干理论
    2.2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法
        2.2.1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要求
        2.2.2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
        2.2.3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2.2.4 小结
    2.3 超长结构无缝施工间歇时间的问题分析
        2.3.1 约束条件对混凝土收缩和间歇时间影响
        2.3.2 不同结构部位施工组织与间歇时间问题
        2.3.3 无缝施工间歇时间的计算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间歇法施工的收缩应力分析与计算方法
    3.1 间歇浇筑结构收缩应力作用机理分析
        3.1.1 研究对象概述
        3.1.2 不同间歇时间工况下分块混凝土收缩应力分析
        3.1.3 不同间歇时间下分块的温度收缩应力图分析
    3.2 间歇法施工中分块温度收缩应力的计算
        3.2.1 先浇块混凝土拉应力计算
        3.2.2 后浇块混凝土拉应力计算
        3.2.3 后浇块计算公式中系数的取值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构件监测试验与间歇时间计算
    4.1 试验目的与仪器参数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仪器
    4.2 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典型测温案例理论分析
        4.2.1 凯悦工程大体积底板
        4.2.2 瀚海华庭工程结构转换层
        4.2.3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温度变化规律总结
    4.3 不同超长结构构件间歇时间
        4.3.1 超长底板结构试验数据分析与间歇时间计算
        4.3.2 超长墙体结构试验数据分析与间歇时间计算
        4.3.3 超长大体积墙体结构试验数据分析与间歇时间计算
        4.3.4 超长楼板结构试验数据分析与间歇时间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施工组织对间歇时间的影响分析
    5.1 地下室底板施工间歇分析
        5.1.1 地下室底板工程间歇时间的统计分析
        5.1.2 地下室底板典型案例的施工组织分析
    5.2 地下室楼板施工间歇分析
        5.2.1 地下室楼板工程间歇时间的统计分析
        5.2.2 地下室楼板典型案例的施工组织分析
    5.3 地上结构楼板施工间歇分析
        5.3.1 地上结构楼板工程间歇时间的统计分析
        5.3.2 地上结构楼板典型案例的施工组织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顺序与跳仓相结合、间歇与加强相结合”的超长结构间歇法施工技术
    6.1 间歇式加强带工程实践与试验分析
        6.1.1 工程概况
        6.1.2 工程膨胀加强带应力计算
    6.2 间歇式加强带对间歇时间影响的理论分析
        6.2.1 膨胀加强带的抵抗收缩裂缝原理
        6.2.2 膨胀加强带对间歇时间的影响
    6.3 顺序与跳仓相结合的施工组织技术
        6.3.1 不同结构部位最短间歇时间与顺序施工间歇时间的对照
        6.3.2 顺序与跳仓相结合的施工组织安排
    6.4 间歇与加强相结合的施工组织技术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3)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设计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概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度应力的研究
        1.2.2 超长的结构预应力研究
        1.2.3 混凝土收缩及徐变
        1.2.4 超长结构的裂缝控制
        1.2.5 控制温度应力的施工措施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研究的工作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的理论基础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1 混凝土的热力学性能参数
        2.1.2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参数
        2.1.3 混凝土内三维热传导方程
        2.1.4 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2.2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结构的作用
        2.2.1 约束与边界条件
        2.2.2 建筑物不同阶段受到的温度作用
        2.2.3 混凝土在温度作用下收缩量的计算
    2.3 有限元方法简介
    2.4 计算程序PMSAP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结构计算温差及荷载组合系数
        3.2.1 温度荷载类型
        3.2.2 钢筋混凝土结构综合计算温差
        3.2.3 混凝土结构中温度荷载的组合
    3.3 温度工况设计
        3.3.1 工程温度计算基本参数
        3.3.2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的确定
        3.3.3 工程温度工况设计
    3.4 非温度作用下的结构分析
    3.5 工况1的温度应力分析
        3.5.1 工况1的温度应力计算参数设定
        3.5.2 PMSAP对工况1的温度应力进行结构分析计算
    3.6 工况2的温度应力分析
        3.6.1 工况2的温度应力计算参数设定
        3.6.2 PMSAP对工况2的温度应力进行结构分析计算
    3.7 本章小结(温度应力分析总结)
第4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裂缝控制设计
    4.1 设计方法
        4.1.1 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
        4.1.2 结构温度应力计算分析
        4.1.3 预应力的应用与设计方法
        4.1.4 配置普通钢筋时的措施
        4.1.5 合理的结构构造措施
        4.1.6 采取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
    4.2 材料选择
        4.2.1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4.2.2 采用适当的混凝土外加剂
    4.3 施工措施
    4.4 管理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4)现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梁应力滞后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地震灾害
        1.1.2 建筑的发展
    1.2 国内外弹塑性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1.3 楼板分析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技术
    2.1 抗震加固途径和分类
    2.2 常用抗震加固方法
        2.2.1 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
        2.2.2 加大截面加固法
        2.2.3 外包钢加固法
        2.2.4 外部粘贴加固法
第三章 框架结构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3.1 动力弹塑性概述
    3.2 结构抗震性能水准
    3.3 地震波的选择
    3.4 工程实例动力弹塑性分析
        3.4.1 工程概况
        3.4.2 工程改造前实际配筋下的动力弹塑性研究
        3.4.3 工程改造前计算配筋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3.4.4 工程改造后实际配筋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加固梁受力性能分析
    4.1 楼板的作用与受力特性
    4.2 楼板的计算设计
    4.3 应力滞后对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
        4.3.1 被加固构件的应力滞后效应
        4.3.2 生死单元技术
    4.4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4.5 具体模型分析
        4.5.1 计算模型
        4.5.2 ANSYS定义荷载及求解
        4.5.3 ANSYS结果分析与讨论
        4.5.4 PKPM分析过程以及与ANSYS的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膨胀加强带计算理论及现场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收缩理论研究
        1.2.2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
        1.2.3 膨胀加强带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
        1.2.4 存在的不足之处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膨胀加强带计算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基本参数
        2.2.1 限制膨胀率
        2.2.2 预压应力
        2.2.3 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
        2.2.4 混凝土弹性模量
        2.2.5 配筋混凝土极限拉伸
    2.3 膨胀混凝土的性能
    2.4 膨胀加强带的理论基础
        2.4.1 膨胀加强带的抵抗收缩裂缝原理
        2.4.2 膨胀加强带设置间距
    2.5 膨胀加强带分类及其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2.6 小结
第3章 超长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
    3.1 引言
    3.2 工程概况
    3.3 有限元建模
    3.4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3.4.1 设置膨胀加强带的超长结构应力与位移分析
        3.4.2 膨胀加强带楼板应力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测定试验
    4.1 引言
    4.2 混凝土限制膨胀率测定试验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方法及内容
        4.2.3 试验结果分析
    4.3 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4 小结
第5章 超长结构应力监测试验及数据分析
    5.1 引言
    5.2 试验目的
    5.3 试验内容及实施情况
        5.3.1 试验仪器
        5.3.2 试验实施情况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膨胀加强带右侧结构纵向主梁、板测点应变分析
        5.4.2 膨胀加强带测点应变分析
        5.4.3 膨胀加强带与纵向主梁混凝土应变对比分析
    5.5 混凝土收缩沿结构分布特征
        5.5.1 混凝土收缩沿结构纵向主梁的分布特征
        5.5.2 混凝土收缩沿结构横向的分布特征
    5.6 混凝土拉应力与抗拉强度比较
    5.7 Ansys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5.8 时间序列数据预测研究
    5.9 小结
第6章 超长混凝土结构膨胀加强带实用计算方法
    6.1 引言
    6.2 超长混凝土结构收缩简化计算方法
        6.2.1 考虑配筋对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6.2.2 考虑超长结构平面分段的混凝土变形计算
        6.2.3 实际工程算例
    6.3 超长结构简化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分析
    6.4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6.4.1 回归过程
        6.4.2 回归结果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科研工作
致谢
附录

(6)环形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
        1.2.2 超长结构的裂缝控制研究
        1.2.3 超长结构的预应力研究
        1.2.4 设置后浇带及其他控制温度应力方法的研究
        1.2.5 混凝土时随特性的研究
        1.2.6 总结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温度应力的有限元理论
    2.1 引言
    2.2 弹性温度应力理论
    2.3 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方法
    2.4 有限元计算软件
    2.5 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与时随特性
    3.1 引言
    3.2 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
        3.2.1 环境温度的组成
        3.2.2 温度变化周期
        3.2.3 结构自身温差取值
    3.3 混凝土的时随特性
        3.3.1 混凝土的应变构成
        3.3.2 混凝土的徐变
        3.3.3 混凝土的收缩
        3.3.4 混凝土的应力松弛
    3.4 小结
第四章 环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有限元模型分析
    4.1 引言
    4.2 环形超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4.2.1 环形超长结构有限元模型
        4.2.2 有限元模型的温度应力计算结果
    4.3 环形结构温度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4.3.1 结构曲率半径的影响
        4.3.2 环带宽度的影响
        4.3.3 结构约束的影响
        4.3.4 结构层数的影响
    4.4 环形超长结构与矩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对比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环形超长结构各种温度应力控制措施的研究
    5.1 引言
    5.2 预应力
        5.2.1 预应力技术概述
        5.2.2 预应力在有限元软件中的实现
        5.2.3 径向预应力和环向预应力的比较
        5.2.4 环向预应力效应研究
        5.2.5 环形超长结构和矩形超长结构预应力效应的比较分析
    5.3 后浇带
        5.3.1 后浇带概述
        5.3.2 设置后浇带对环形超长结构温度应力的影响
        5.3.3 环形超长结构与矩形超长结构设置后浇带的效果分析
    5.4 后浇带与预应力的相互影响
    5.5 其他温度应力控制措施及各种温控措施效果比较
    5.6 小结
第六章 淮北体育场现场监测与有限元分析
    6.1 引言
    6.2 工程概况
        6.2.1 工程简介
        6.2.2 主体结构施工概述
        6.2.3 预应力与后浇带施工概述
    6.3 监测方案
        6.3.1 测试目的
        6.3.2 测试工具及测试内容
        6.3.3 测试方法
    6.4 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6.4.1 温度数据整理分析
        6.4.2 应变数据整理分析
    6.5 淮北体育场有限元模型
        6.5.1 模型参数
        6.5.2 实际测点在模型中的分布
    6.6 整体计算模型温降分析
        6.6.1 温度荷载取值
        6.6.2 计算分析
    6.7 考虑施工阶段及温控措施的温度应力
        6.7.1 温度荷载取值
        6.7.2 考虑分块施工及设置后浇带的温度应力
        6.7.3 预应力作用
    6.8 有限元计算结果与长期监测数据对比分析
        6.8.1 概述
        6.8.2 工况一下监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对比
        6.8.3 工况二下监测数据与理论数据的对比
        6.8.4 监测数据及监测误差分析
    6.9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究成果

(7)预应力控制超长结构裂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论
    1.1 超长结构与广义超长结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构温度场的确定以及温度作用的计算
        1.2.2 结构温度应力与收缩、徐变应力计算方法
        1.2.3 预应力控制超长结构裂缝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2章 太阳辐射对结构的影响
    2.1 混凝土内温度场的求解
        2.1.1 混凝土内三维热传导方程
        2.1.2 边界条件处理
    2.2 温度及应变测试分析
        2.2.1 试验情况简介
        2.2.2 温度分布测试
        2.2.3 太阳辐射产生的温度荷载的简化计算方法
    2.3 太阳辐射对结构的影响分析
        2.3.1 太阳辐射产生的温度荷载简化计算
        2.3.2 太阳辐射产生的应力计算与实测值比较
        2.3.3 太阳辐射对结构的作用的考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工程现场长期应变测试分析
    3.1 工程概况及测点布置
    3.2 混凝土相关指标选择
        3.2.1 弹性模量
        3.2.2 混凝土抗压强度
        3.2.3 混凝土抗拉强度
        3.2.4 混凝土的收缩应变的计算
        3.2.5 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曲线
        3.2.6 混凝土的徐变
    3.3 考虑温度及收缩徐变作用的混凝土的应变的计算
        3.3.1 常应力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变及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
        3.3.2 变应力作用下的应变
        3.3.3 变应变作用下的应力
        3.3.4 采用修正的有效模量法计算混凝土的应力应变
        3.3.5 现场测试的理论计算
    3.4 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比较
        3.4.1 计算步骤
        3.4.2 计算步骤说明
        3.4.3 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曲线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超长预应力结构的施工路效
    4.1 土木工程分析的施工力学与时变力学基础
        4.1.1 结构的施工力学效应
        4.1.2 线弹性时变力学
        4.1.3 超长预应力结构的“路效”分析
    4.2 超长预应力结构不同施工过程的施工路效分析
        4.2.1 待后浇带封闭,后分段张拉预应力钢筋
        4.2.2 预应力筋张拉与后浇带施工交叉的施工方式
        4.2.3 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用预应力控制超长结构裂缝的设计
    5.1 将温度作用作为荷载参与组合的设计方法
        5.1.1 温度荷载效应表达式
        5.1.2 温度荷载效应与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
        5.1.3 裂缝控制
    5.2 采用预应力筋进行抵消温度收缩作用的设计方法
    5.3 对某工程温度收缩及预应力弹性有限元分析及预应力配置
        5.3.1 温度荷载的取值
        5.3.2 温差作用对混凝土结构楼板的影响
        5.3.3 温度作用对梁柱构件产生的影响及预应力的配置
        5.3.4 预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5.4 组合温度作用对该结构构件的设计实例
        5.4.1 内力计算状况
        5.4.2 不考虑温度应力作用下构件的配筋设计
        5.4.3 考虑温度应力作用下构件的配筋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超长混凝土半地下室外墙的环境温度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温度应力理论
        1.2.1 温度应力的基本概念
        1.2.2 温度应力的分类
    1.3 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建筑结构温度场的研究
        1.3.2 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研究
        1.3.3 对超长结构温度效应的试验研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墙体环境温度效应分析中的考虑因素
    2.1 概述
    2.2 环境温度变化与墙体上的温度作用
        2.2.1 环境温度作用的分类、形成与特点
        2.2.2 混凝土的热物理性质
        2.2.3 墙体内的温度分布与计算用温差的取值
    2.3 混凝土的收缩和收缩当量温差
        2.3.1 混凝土的收缩
        2.3.2 混凝土的收缩的种类
        2.3.3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及当量温差的计算
    2.4 混凝土的徐变与应力松弛
        2.4.1 混凝土的徐变
        2.4.2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
        2.4.3 混凝土徐变的几种常用计算模式
        2.4.4 混凝土徐变的工程实用计算方法
    2.5 整体降温和收缩当量温差作用下墙体温度应力的估算
    2.6 墙体的损伤和开裂
第3章 对墙体环境温度效应的线弹性有限元分析
    3.1 概述
    3.2 考虑墙整体降温时的有限元分析
        3.2.1 模型的建立与加载计算
        3.2.2 计算结果分析
    3.3 考虑墙身内温度不均匀分布时的有限元分析
        3.3.1 模型的建立与加载计算
        3.3.2 计算结果分析
第4章 对墙体环境温度效应的非线性分析初探
    4.1 概述
    4.2 由徐变引起的非线性
        4.2.1 常用的徐变计算理论简介
        4.2.2 基于应力松弛理论的简化计算方法
    4.3 温度荷载的加载过程
        4.3.1 计算墙整体降温时的温度加载曲线
        4.3.2 温度荷载的周期性
    4.4 混凝土的开裂
第5章 现场观测及数据分析
    5.1 测量仪器简介
        5.1.1 温度测量仪器
        5.1.2 应变测量仪器
    5.2 现场观测
        5.2.1 观测目的及观测方案
        5.2.2 测点布置
        5.2.3 现场观测情况简介
    5.3 观测结果分析
        5.3.1 日观测结果分析
        5.3.2 冷空气来临时的观测结果分析
        5.3.3 整体观测结果分析
        5.3.4 墙体观测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文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9)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温度应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的历史和应用现状
        1.1.1 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在国外的发展及应用
        1.1.2 超长结构的温度应力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及应用
    1.2 本文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1.3 本文的论文结构
第二章 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温度应力理论分析
    2.1 温度应力理论
        2.1.1 温度荷载的分类及特点
        2.1.2 约束的概念
        2.1.3 约束应力的产生
        2.1.4 温度应力与结构变形
        2.1.5 温度应力的异常现象
        2.1.6 无应力温度场
    2.2 超长楼板结构的温度分布理论
        2.2.1 热传导基本方程
        2.2.2 稳态传热问题的有限元求解
        2.2.3 瞬态传热问题的有限元求解
    2.3 结构的温度应力有限元求解
    2.4 温度应力与裂缝的关系
    2.5 超长结构不稳定传热的滞后现象
    2.6 小结
第三章 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温度应力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3.3 试验方案
        3.3.1 测试方法和测点的布置
        3.3.2 测试仪器
    3.4 测试结果
    3.5 小结
第四章 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在温度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单元的选取
        4.2.1 结构分析单元
        4.2.1.1 三维八节点实体单元
        4.2.1.2 三维弹性梁单元
        4.2.1.3 弹性壳单元
        4.2.2 热传导分析单元
        4.2.2.1 三维八节点热实体单元
        4.2.2.2 热壳单元
    4.3 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4.3.1 温差荷载的确定
        4.3.2 后浇带的模拟
        4.3.3 预应力的模拟
    4.4 瞬态温度场求解
        4.4.1 约束条件
        4.4.2 材料参数
        4.4.3 荷载的施加
        4.4.4 求解器的选择
    4.5 热应力分析
        4.5.1 热应力分析的分类
        4.5.2 热应力分析的荷载工况
    4.6 有限元计算结果
    4.7 平面应力简化计算分析
        4.7.1 基本假设
        4.7.2 推导过程
    4.8 小结
第五章 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试验与有限元结果分析
    5.1 概述
    5.2 试验结果分析
        5.2.1 楼板的应力变化规律
        5.2.2 预应力对楼板温度应力的影响
        5.2.3 年温差作用下楼板内及环境的温度变化规律
        5.2.4 瞬时温差作用下楼板内及环境的温度变化规律
        5.2.5 试验结论
    5.3 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的有限元结果分析
        5.3.1 温度场分析
        5.3.2 结构的热应力分析
        5.3.2.1 工况一情况下各层楼板的温度应力分布
        5.3.2.2 工况二情况下各层楼板的温度应力分布
        5.3.2.3 工况三情况下各层楼板的温度应力分布
        5.3.2.4 工况四情况下各层楼板的温度应力分布
    5.4 试验结果和有限元结果的比较
    5.5 小结
第六章 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的综合抗裂分析及剪力滞分析
    6.1 概述
    6.2 后浇带对楼板应力的影响
    6.3 预应力对楼板应力的影响
    6.4 钢丝网加强混凝土和焊接带肋冷轧钢筋的影响
    6.5 剪力滞分析
        6.5.1 两根梁的情况
        6.5.2 多根梁的情况
    6.6 小结
结论
    1.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之处
    1.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独创性声明
致谢

四、深圳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应力测试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间接作用下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吴超. 东南大学, 2018(05)
  • [2]超长结构间歇法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 吴伟. 青岛理工大学, 2016(06)
  • [3]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温度应力分析与设计实践[D]. 张彤昌. 青岛理工大学, 2015(06)
  • [4]现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与加固梁应力滞后性能分析[D]. 邓旺伟. 南昌大学, 2015(03)
  • [5]膨胀加强带计算理论及现场试验研究[D]. 窦艳玲. 青岛理工大学, 2009(02)
  • [6]环形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及控制研究[D]. 卢宇航. 同济大学, 2008(08)
  • [7]预应力控制超长结构裂缝的研究[D]. 李明. 同济大学, 2007(03)
  • [8]超长混凝土半地下室外墙的环境温度效应研究[D]. 陈晓东. 同济大学, 2006(07)
  • [9]超长钢筋混凝土楼板结构温度应力研究[D]. 陆伟文. 广东工业大学, 2005(06)
  • [10]高层钢筋混凝土超长结构无缝设计与楼板应力测试分析[J]. 李丽娟,陆伟文,李盛勇,付赣清,路成桥,刘锋. 建筑结构学报, 2004(01)

标签:;  ;  ;  ;  ;  

深圳天安数码大厦楼板应力测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