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中国居民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一、中国居民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袁音[1](2021)在《基于综合健康评估的老年衰弱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老龄化与健康”是目前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正处于老龄化的高速发展阶段。老年人群的躯体功能、精神心理、社会支持等综合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影响死亡、失能、住院等不良结局的发生发展。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量化评定健康状况,为个体健康状态的筛查和分级提供依据。衰弱是综合健康状况评价的重要标准。衰弱可升高死亡等多种负性事件的发生风险。识别衰弱的危险因素、评估衰弱的风险并早期给予精准干预,衰弱的状态可被逆转。机体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与疾病的关联密切,可动态反映细胞活动和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代谢组学具有高效整合内源性和外源性暴露信息的潜力,分析老年衰弱的代谢特征有助于扩充衰弱的危险因素谱。方法第一部分通过伞状Meta分析探索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的老年健康因素,建立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条目池;第二部分通过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并通过人群实证研究制定老年综合健康评分的常模。第三部分依托于多中心非住院老年人群的横断面研究,通过综合健康评估,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探讨衰弱的影响因素,构建离散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以直观反映衰弱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的潜在关系,并利用条件概率推理一个或多个影响因素对衰弱的作用强度。第四部分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寻找衰弱、衰弱前期、非衰弱老年人群代谢产物的差异表达,分析衰弱相关代谢特征。结果1.伞状Meta分析提示多种健康因素与非住院老年人群的全因死亡风险显着相关。经流行病学可信度评价为“可信”或“高度提示性”的危险性因素包括衰弱、低体能评分、每日步数减少、代谢综合征、低体质指数(body mas index,BMI)、营养不良、现在吸烟、认知受损、握力减退、步速下降、视力损害、尿失禁、丧偶及每日睡眠>6~8小时;保护性因素为地中海饮食、高强度和中等强度运动。与全因死亡存在“提示性”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高BMI、曾经吸烟、肌少症、共病和勃起障碍;保护性因素为低强度运动。每日睡眠<6~8小时和抑郁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绿地暴露增加和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则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相关,但证据级别均为“弱”。2.本研究通过两轮Delphi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躯体生理、精神心理、社会支持与环境三大维度共29个题项的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信度、效度评价均良好。通过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的权重分配计算得出老年综合健康评分,并在社区和养老院共2,040名老年人中进行实证研究,制定了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均数、百分位和划界常模。老年综合健康评分与衰弱状态显着相关。3.开展多中心非住院老年人群的横断面研究,按照Fried表型、FRAIL和衰弱指数标准,衰弱的患病率分别为8.33%、8.03%和13.28%。贝叶斯网络分析提示,年龄、营养状态、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和社会支持与衰弱存在直接相关。跌倒、慢性疼痛、焦虑、血肌酐水平、视力和听力与衰弱存在间接的网络联系。知晓以上任意一个或几个影响因素的状态,可利用条件概率推理衰弱的风险。4.基于第三部分的人群资料进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提示,衰弱和衰弱前期人群血浆中多种代谢物质发生显着改变,包括氨基酸衍生物、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氧化脂质、胆汁酸、胆碱、酰基肉碱、甘油磷脂类等。共同的差异代谢物有4种,分别为吲哚-3-丙酸、4-甲氧基苯乙酸、胍基乙酸和D-尿胆原,主要涉及氨基酸代谢通路的扰动。差异代谢物中,胍基乙酸、sn-甘油-3-磷酸胆碱和5-氨基戊酸具有区分衰弱、衰弱前期与非衰弱状态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老年综合健康状况对全因死亡风险具有显着影响。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老年综合健康评分与衰弱状态具有显着相关性。衰弱及其影响因素构成复杂的网络关联,其中年龄、营养状态、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和社会支持与衰弱存在直接相关。衰弱和衰弱前期显着的代谢特征变化集中于氨基酸代谢通路。本研究为老年人群综合健康状况的管理和干预提供了方法学支撑和实践指导,为衰弱的早期诊断、风险预测和精准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袁伟渠[2](2021)在《针刺对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调任通督”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和“调任通督”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肠道菌群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深圳市中医院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研究队列,以“调任通督”针刺法作为暴露因素,按照是否使用针刺治疗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康复训练联合基础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调任通督”针刺法,疗程共为6周,留存治疗前后粪便标本。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改良Rankin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对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价。第二部分肠道菌群研究,在前期临床研究基础之上,招募非中风志愿者,采集肠道粪便标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从缺血性中风患者肠道菌群样本库中抽取30份粪便样本,分析缺血性中风患者与非中风人群的肠道菌群差异;在前期临床研究基础之上,抽取中医证型所占比重最高的两种,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肠道菌群差异;分析治疗前后针刺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变化特点,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治疗前针刺组(n=127)与对照组(n=56)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级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针刺组、对照组NIHSS评分较前均有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NIHSS评分比较及治疗前后组间差值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针刺组、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提高,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Barthel指数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针刺组、对照组SS-QOL评分较前均有明显提高,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SS-QOL评分、SS-QOL评分差值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针刺组、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评级较前均有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针刺组平均秩和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第二部分肠道菌群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n=30)与非中风人群(n=30)肠道菌群优势菌门构成一致,但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存在显着性差异。缺血性中风患者与非中风人群肠道菌群优势菌属构成不一致,相对丰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的菌属共有52种。应用LEfSe分析挖掘出缺血性中风患者53个潜在生物标记物。气虚血瘀证与痰瘀阻络证肠道菌群优势菌门、优势菌属构成一致,优势菌门、优势菌属相对丰度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黏胶球形菌门、蓝藻菌门两个罕见菌门是气虚血瘀证特征性菌门。相对丰度比较有显着差异的菌属共有12种。应用LEfSe分析挖掘出气虚血瘀证7个潜在生物标记物,痰瘀阻络证20个潜在生物标记物。治疗前后针刺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的菌门共有2种、菌属共有18种。应用DESeq2差异表达分析,针刺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显着下调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等4个菌门;显着上调氨基酸球菌属、巨球型菌属、巨单胞菌属等17个菌属,显着下调放线菌属、魏斯氏菌属、不动杆菌属等20个菌属。治疗后针刺组(n=18)与对照组(n=18)组间比较,显着上调疣微菌门、艾克曼菌属、未分类的拟杆菌门,显着下调霍尔德曼氏菌。应用肠道菌群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共有353个蛋白基因存在显着差异,聚糖生物合成与代谢、溶酶体、糖胺聚糖降解、糖鞘脂的生物合成-神经节系列、细胞抗原、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存在显着差异。结论:1、“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常规治疗在改善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方面优于单纯常规疗法,更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更能显着降低中风患者的残障残疾水平,且安全性良好。2、缺血性中风患者与非中风人群存在显着肠道菌群结构差异,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有益菌属相对丰度显着低于非中风人群,如Blautia菌属、罗斯拜瑞氏菌属、粪杆菌属等,存在区别缺血性中风患者和非中风人群的潜在生物标记物。3、缺血性中风患者气虚血瘀证与痰瘀阻络证存在显着肠道菌群结构差异,黏胶球形菌门、蓝藻菌门是气虚血瘀证特征性菌门,存在区别不同中医证型的潜在生物标记物。4、“调任通督”针刺法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上调疣微菌门、艾克曼菌属和抑制溶酶体代谢可能是“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

陈香序[3](2021)在《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随着全球老龄化情况日益加剧,高血压成为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之一。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较为复杂,药物治疗呈现出局限性,其非药物治疗方法“百花齐放”,其中运动干预疗法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的新途径,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中记载的传统导引功法具有着数千年“治未病”“治病防病”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对高血压等相关疾病有一定的记载,当前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导引功法多采用具有普及性、针对性的功法,目前研究中的功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尚无针性。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基于传统中医典籍中提取对高血压具有针对性的动作进行编创形成新编导引功法,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长期的运动干预,观察高血压患者生理机能及情绪情感的变化,探讨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的身心影响,以期揭示其内在机制。为新编导引功法提供科学的实验证明和权威的理论依据,对“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新形式的普及和导引功法的推广具有积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研究对象与方法:从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45岁至75岁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中老年人40例,运用EXCEL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中老年人随机分为两组,即运动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其中运动干预组20例,空白对照组20例。运动干预组每周进行3次训练,即2次集体训练,1次自主在家练习,每次运动60分钟,总实验周期为3个月(12周);空白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病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并对两组受试者实验前后进行血压、心率、BMI、血糖、血脂四项、AT-Ⅱ、杜氏生活质量量表、SDS/SAS等测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研究结果:1.以传统中医典籍中记载治疗高血压相关的导引功法为基础,创编了一套针对性强、简单易学、能辅助高血压患者降压的新编导引功法。2.受试者血压、脉压、心率及BMI指数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SBP、DBP水平均有下降,且SBP的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DBP的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T=2.331,P=0.035);对照组实验后脉压增大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实验后SBP、BP的变化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比较BMI指数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3.受试者血糖、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水平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352,P=0.034);对照组血糖水平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血糖测试结果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的TG、TC、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且TC下降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TG、LDL-C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T=2.208,P=0.044;T=2.226,P=0.043),HDL-C水平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具有显着性(P>0.05);对照组的TC水平有所增加,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375,P=0.032),TG、HDL-C、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实验后TC与LDL-C含量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AT-Ⅱ水平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非常显着性(P<0.01),对照组AT-Ⅱ水平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AT-Ⅱ水平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4.抑郁及焦虑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的SDS、SAS评分结果降低,且差异具有显着性(T=2.871,P=0.012;T=2.446,P=0.028),对照组SDS评分结果有所增加,但差异不具有显着性(P>0.05)。组间比较,两组实验后SDS、SAS评分结果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5.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3个月的运动干预后,干预组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T=2.834,P=0.013),且显着性变化主要集中在“睡眠状况”“生气与活力”“人际关系敏感”维度;对照组的量表总评分结果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实验后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T=-2.072,P=0.048)。研究结论:1.新编导引功法的运动强度适中,能够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产生积极效果,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方式。2.经过3个月的练习,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血管紧张素-Ⅱ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身体功能。3.经过3个月的练习,新编导引功法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情绪情感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功能与生活质量。

关旭东[4](2021)在《1140例大学生高血压危险因素中西医调查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并分析大学生高血压患病率变化趋势和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及中医症状,探讨中医症状与高血压中医证候的相关性,为制定高血压病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以便指导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材料与方法:研究一采用历史常规资料分析法,收集2015-201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新生入学体检资料,选取部分体检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血压测量值、既往病史等信息,分别计算2015-2019每个年间大学生新生高血压病患病率,并对2015-2019辽宁中医药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在性别上的差异,组件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二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19年4月-6月选取沈阳大学与辽宁中医药大学两所高校,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两所高校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高血压病危险因素与中医症状的调查,描述大学生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分析其在性别、年级、学科门类之间的差异,并对中医症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中医症状与高血压常见证型的相关性,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1.2015-201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大学生新生体检人数共8496人,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0.6%、1.5%、1.3%、0.9%、2.0%,总体患病率为1.3%,波动范围在0.6%-2%之间,2015-2019年大学生新生高血压患病率呈略微上升趋势(P<0.05),男性患病率为4.6%,女性患病率为0.3%,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2.本次调查共完成调查问卷1140份,男性358人(31.4%),女性782人(68.6%);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1.16±2.024)岁;医学类385人(33.8%)、理工类271人(23.8%),艺术类241人(21.1%)、经济管理类169人(14.8%)、文史类74人(6.5%)。本次调查大学生吸烟率7.4%(84人)、饮酒率15.5%(177人)、高盐饮食率15.7%(179人)、体力活动不足率65.0%(741人)、超重与肥胖294人(25.8%)、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发生率为16.6%(189人)。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P<0.05),吸烟在大一、大四年级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四年级较其它年级的吸烟率高,为11.6%,大一年级吸烟率最低,为4.5%,吸烟在医学类、文史类、艺术类专业的分布情况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学类吸烟率最低,为2.1%,艺术类专业吸烟率最高,为14.1%。男性饮酒率高于女性高于女性(P<0.05);饮酒在大一、大四年级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四年级较其它年级的饮酒率高,为19.9%,大一年级饮酒率最低,为10.3%;饮酒在医学类、文史类、理工类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医学类专业饮酒率最低,为10.1%,其中文史类饮酒率最高,为24.3%,其次为理工类19.6%。女性高盐饮食率高于男性(P<0.05),医学类大学生高盐饮食率最高,为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缺乏体力活动不足率高于男性(P<0.05),体力活动不足率在医学类、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的分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超重与肥胖率高于女性(P<0.05);大一年级、大四年级、医学类、艺术类在超重与肥胖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率高于男性(P<0.05)。大二年级、大四年级、医学类、艺术类在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由高到低依次为急躁易怒104(9.1%)、失眠85(7.5%)五心烦热82(7.2%)腰膝酸软81(7.1%)嗜睡80(7.0%)呕吐痰涎62(5.4%)口苦60(5.3%)便秘52(4.6%)头痛46(4.0%)头晕46(4.0%)耳鸣37(3.2%)头如裹34(3.0%)盗汗34(3.0%)气短19(1.7%)心悸18(1.6%)夜尿15(1.3%)胸闷14(1.2%)畏寒肢冷14(1.2%)口干12(1.1%)健忘10(0.9%)。通过对频次大于等于20的中医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3类症状群:C1:失眠、急躁易怒、便秘、口苦、头痛;C2: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耳内鸣响;C3:嗜睡、头如裹、呕吐痰涎、头晕。结论:1.2015-2019年辽宁中医药大学新生高血压患病率呈略微增加趋势,应对大学生人群开展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2.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在高血压病的预防工作上,应加强对男性的关注。3.本次调查显示高血压危险因素在大学生时期呈现流行状态,不同性别、年级、学科门类之间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具有差异,应重视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高血压危险因素的防控。4.大学生群体中所表现的中医证候的倾向以肝火炽盛、痰湿壅盛、肝肾阴虚证为主,存在着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的病理改变,具有高血压病的发病倾向。

张佳[5](2020)在《四川凉山彝族肥胖与高血压关系20年趋势研究:1996-2015》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上个世纪90年代,四川凉山彝族高血压患病率为全国最低,且彝族农民血压水平不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在快速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下,凉山彝族作为我国典型贫困人口,其高血压患病状况及流行趋势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1.系统探讨凉山彝族高血压患病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2.量化评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和少肌性超重肥胖等可预防性因素对于高血压患病风险影响的动态变化;3.分析比较彝族农民和彝族移民健康状况差异及流行特征,为改进当地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本研究基于1996、2007和2015年三次凉山彝族移民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比较彝族农民和彝族移民高血压患病率20年变化趋势。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法计算彝族各组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并根据各组高血压标化率年均增长速度,使用几何级数法预测彝族高血压患病率未来发展趋势。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年代高血压影响因素;进一步构建一系列嵌套模型,分析探讨高血压风险年代差异及农民移民差异的背后原因。2.根据第一部分研究结果,着重探讨BMI与高血压关系的变化趋势。分析比较BMI各组在三个年代的患病风险;进一步计算BMI与高血压风险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采用多重线性回归结合非限制性立方样条拟合BMI与血压的非线性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重肥胖与年代间的相乘模型交互作用,通过计算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Relative Excess Risk due to Interaction,RERI)评估相加模型交互作用。利用多因素调整人群归因分值(Partial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PAFp)在人群层面评估超重肥胖对高血压贡献的动态变化。3.基于前两部分结果,利用2015年调查数据进一步结合其他身体成分测量指标探讨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彝族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长的原因。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为骨骼肌质量(Skeletal Muscle Mass,SMM)与身高(m)2之比,参考亚洲少肌症工作小组和欧洲少肌症小组共识,以20-39岁人群SMI为参照,低于均值1倍标准差时为Ⅰ级少肌症,低于均值2倍标准差时为Ⅱ及少肌症。根据SMI和BMI将人群分为四组(正常组,单纯少肌症组,单纯超重肥胖组和少肌性超重肥胖组),分别比较各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析不同组别人SMI对血压的影响。研究结果1.1996-2015年,凉山彝族三个年代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分别为7.26%、9.78%和16.04%。彝族农民高血压标化率为4.02%,6.28%和13.09%;彝族移民相应标化率分别为10.12%,15.33%及19.60%。无论男性女性,彝族移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在三个年代中均高于彝族农民,二者差距逐渐缩小,且男性彝族农民增长速度最快,从1996年的3.65%到2015年的15.90%,增长了 3.4倍。年龄对高血压的影响逐渐增强,年龄每升高10岁,高血压风险在三个年代中分别升高67%(95%Confidence Interval,CI:1.38-2.02),69%(95%CI:1.52-1.87)和 108%(95%CI:1.92-2.26)。男性移民和女性农民中高血压风险年代间差异是由年龄增长及BMI升高所致;彝族农民与移民间高血压风险差异除年龄和BMI外,教育程度也是重要影响因素。2.三个年代中,彝族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高血压患病率均显着升高,分别从1996年的3.69%和15.14%,上升到2015年的11.56%和26.73%。彝族农民中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逐渐增强,OR(Odds Ratio)值从2.31增长到3.02;BMI每增加2 kg/m2高血压风险在三个年代中分别增加46%(95%CI:1.25-1.71),54%(95%CI:1.43-1.67)和 39%(95%CI:1.31-1.47)。与 1996 年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在2007年和2015年与年代具有正向相加交互作用。1996-2015年,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多因素调整人群归因分值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分别为27.66%、33.45%和 33.26%。3.少肌症显着增加凉山彝族居民高血压风险,与正常SMI相比,Ⅰ级少肌症高血压风险增加41%(95%CI:1.06-1.88),Ⅱ级少肌症高血压风险增加167%(95%CI:1.67-4.23),且在女性中更显着。除性别差异外,45岁以上人群中少肌症也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Ⅱ级少肌症使高血压风险增加1.45倍(95%CI:1.50-3.98)。彝族农民Ⅱ级少肌症患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SMI者的3.42倍(95%CI:1.79-6.43)。利用SMI和BMI将人群分成四组,其中正常BMI组中少肌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9;95%CI:1.13-2.79),且少肌性超重肥胖者高血压风险是正常组的6.76倍(95%CI:3.96-11.68)。结论1.凉山彝族高血压患病率在1996-2015年间呈明显上升趋势,彝族移民高血压患病率普遍高于彝族农民,且二者间差异在逐渐缩小;年龄增长和BMI上升是高血压患病风险年代差异及农民移民差异的主要原因。2.过去20年间,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先上升后趋于平稳,彝族移民中超重肥胖与年代有正向相加交互作用;除超重肥胖组外,正常体重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提示其他身体成分指标可能与高血压风险紧密相关。3.与正常SMI相比,少肌症显着增加彝族高血压患病风险,且在女性、45岁以上人群及彝族农民中更加显着;正常体重组内,少肌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少肌性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影响,大于少肌症和超重肥胖对高血压的单独作用。

韩松洁[6](2020)在《心血宁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证据评价及药效学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高血压病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高血压患者超10亿人,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诸多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结合有强烈的协同作用。心血宁胶囊由山楂提取物和葛根素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药理研究显示山楂和葛根素均可有效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mia,Hcy)、降低血压及改善心肌灌注,对HHcy和高血压病均有显着疗效。但是目前尚缺乏证据证明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HHcy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目的:1.通过对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进行临床证据评价,对心血宁治疗高血压及H Hcy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估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HHcy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2.对SHR大鼠采用1.5%和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法和1g/1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法,探索建立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相对稳定的方法,在模型建立成功的基础上,探索心血宁胶囊对高血压伴HHcy大鼠血压、血清Hcy及心室心重构的影响。方法:1.文献梳理通过计算机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VIP 等数据库,搜集中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的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心血宁治疗高血压及HHcy的相关研究,检索均从建库时间至2020年1月,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参照JADAD量表对研究进行证据质量水平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文献偏倚评价以及传统Meta分析,采用Stata 15.0软件制作网状Meta分析证据网络图并对文献异质性来源进行分析,采用WinBugs 1.4.3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进行贝叶斯推断,根据先验概率推断后验概率。2.建立动物模型40只SHR大鼠编号后,称重、测血清Hcy值,根据体重和血清Hcy等因素按照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1.5%饮水组、2%饮水组和灌胃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自由饮用动物饮用水,1.5%饮水组自由饮用含1.5%(w/v)DL-蛋氨酸的水溶液,2%饮水组自由饮用含2%(w/v)DL-蛋氨酸的水溶液,灌胃组给予1g/kg/d的DL-蛋氨酸溶液灌胃,自由饮水组大鼠均单笼饲养,造模周期为4周。每日监测大鼠饮水量,每周称量大鼠体重,造模前和造模后测量大鼠血清Hcy值,并在造模后对灌胃组大鼠进行多时间点眼眶静脉采血,观察血清Hcy值的变化情况。3.药效学探索将60只SHR大鼠编号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48只,给予模型组48只大鼠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4周,建立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根据大鼠体重、血清Hcy等因素,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将48只模型组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2只。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每天给予等体积动物饮用水灌胃,模型对照组大鼠每天给予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大鼠给予心血宁胶囊250mg/kg/d,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给予心血宁胶囊500mg/kg/d,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mg/kg/d,治疗周期为8周。记录0周、4周、8周及12周各组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测量各组大鼠0周、4周、12周时血清Hcy值;分别于4周、12周对各组大鼠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1.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网状meta分析:(1)传统Meta分析:共纳入60个中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345例高血压伴HHcy患者。涉及中药汤剂18种,注射剂1种,自拟方12个,中成药8个。传统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汤剂+常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MD=-8.07,95%CI(-8.55,-7.60),P<0.0001]、舒张压[MD=-7.12,95%CI(-8.35,-5.89),P<0.0001]和血清Hcy[MD=-2.77,95%C(-3.45,-2.09),P<0.00001]疗效均显着高于常规治疗组;中成药+常规治疗后患者收缩压[MD=-7.24,95%CI(-11.05,-3.43)]、舒张压[MD=-4.20,95%CI(-6.91,-1.50),P=0.002]及血清 Hcy[MD=-4.79,95%CI(-5.18,-4.40),P<0.00001]均显着低于常规治疗组。(2)网状meta分析:①综合疗效:6个研究涉及4种中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患者的综合疗效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干预措施综合疗效最佳概率排序为:健脾化浊汤+常规治疗>温胆汤+常规治疗>四物汤+常规治疗>芪苈强心胶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②收缩压:5个研究共涉及5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患者收缩压情况,各干预措施疗效最佳概率排序为:化痰脉通片+常规治疗>补肾和脉颗粒+常规治疗>复方芪麻胶囊+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③舒张压:4个研究共涉及4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患者舒张压情况,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痰脉通片+常规治疗>补肾和脉颗粒+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④血清Hcy:4个研究共涉及4种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HHcy患者血清Hcy情况,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痰脉通片+常规治疗>通心络胶囊+常规治疗>潜降颗+常规治疗>芪苈强心胶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2.心血宁治疗高血压或HHcy临床证据分析:最终纳入8个关于心血宁治疗高血压或HHcy的随机对照试验,2个自身前后对照试验,1篇基础研究,包括1081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使用心血宁/心血宁联合用药干预后,临床综合疗效[RR=1.16,95%CI(1.10,1.23),P<0.0]、收缩压[M D=-1.61,95%CI(-2.51,-0.71),P<0.01]和舒张压[MD=-1.67,95%CI(-2.64,-0.70),P<0.01]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心血宁组患者总胆固醇显着降低[SMD=-0.70,95%CI(-0.91,-0.50),P<0.0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提高[SMD=1.22,95%CI(0.46,1.97),P=0.002<0.01];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心血宁胶囊常规剂量干预8周后血清Hcy总有效率为66.67%,干预12周后血清Hcy总有效率为88.89%,干预12周后患者血压总有效率达到100%,且无不良反应发生。3.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探索:(1)血清Hcy:造模前所有大鼠血清Hcy值在均在正常范围之间,造模后,①空白对照组大鼠Hcy值无明显变化;②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造模后2小时与4个小时大鼠血清Hcy值无明显差异P>0.05),分别为62.25±12.29umol/L和60.63±19.71 umol/L,造模成功率为100%,造模后18个小时大鼠血清Hcy值为8.96±1.82umol/L,较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Hcy值无明显改变(P>0.05);③1.5%和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血清Hcy分别为15.82±6.28umol/L和19.31±10.61umol/L,造模成功率分别为60%和80%。(2)体重:实验前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①实验开始后空白对照组大鼠体重持续升高,4周后体重达到最高水平(283.6±13.9g/只);②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一周内体重显着升高,随后3周内体重基本保持在263g-267.6g之间;③1.5%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两周内体重逐渐增加至261±5.7g/只,第3周内体重突降至250.2±6.4g/只,第4周显着增加至265.7±105g/只;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1周内体重迅速下降至247.5± 12.1g/只,然后,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4周后达到最高水平267.1g±16.1g/只。(3)饮水量:实验开始前各组大鼠每日饮水情况无差异(P>0.05),①随着时间的增长,空白对照组大鼠饮水量无明显变化,②实验开始后1周内1g/kg/d 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大鼠饮水量下降至最低水平(10.5±3.5ml/只/天),显着低于其余3组(P<0.01),1周后,随时间的增加该组大鼠日饮水量逐渐升高,4周时达到最高水平(20.2±1.6ml/只/天),但仍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③1.5%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日饮水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第3周时日饮水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P<0.05),4周时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饮水量逐渐下降,1周后,日饮水量即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DL-蛋氨酸溶液灌胃组和1.5%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组(P<0.01),于4周时,日饮水量降至最低水平(12.3±2.2ml/只/天)。4.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HHcy大鼠疗效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1)模型:造模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清Hcy值均在60.42±10.97μmol/L范围内,造模成功率为100%。(2)血压:0周时各组大鼠血压基线可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血压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均于12周时达到最高水平(SBP:179.46±12.45mmHg,DBP:147.16± 19.06mmHg和 SBP:179.8±15.31mmHg,DBP:141.42±20.52mmHg),且两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在4周时达到最高水平(164.46±14.92mmHg和134.05±14.38mm Hg),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却显着高于模型对照组(SBP:P<0.05,DBP:P<0.01);药物干预4周后,该组大鼠收缩压平均下降3个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0个mmHg;药物干预8周后,相比于4周时,该组大鼠收缩压平均降低12个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21个mmHg;③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在8周时达到最高水平(185.22±18.09mmHg),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依那普利叶酸片组(P<0.01),12周时,血压有所下降,但收缩压和舒张压仍显着高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和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P<0.01);④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在实验开始后4周内血压增至最高(179.79±20.38mmHg和142.97±21.19mmHg),药物干预4周后,该组大鼠收缩压平均下降5个mmHg,舒张压平均下降12个mmHg,药物干预8周后,相比于4周时,该组大鼠收缩压平均降低30mmHg,舒张压平均降低35mmHg,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3)血清Hcy结果:0周时,各组大鼠血清Hcy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且各组大鼠间血清Hcy值无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增加,空白对照组血清Hcy基本保持稳定(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Hcy持续升高。4周时,即模型建立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及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血清Hcy值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且均达到中度HHcy的诊断标准;12周时,即药物干预8周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血清Hc y平均降低17μmol/L,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平均降低10μmol/L,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平均降低14μmol/L,其中心血宁胶囊低剂量和心血宁胶囊高剂量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治疗效果均显着低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P<0.01)。(4)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①4周时经过造模后的大鼠(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及模型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前壁舒张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in diastoli c,LVAWd)和左心室前壁收缩期厚度(Left ventricular anterior wall in systole,LVAWs)均较低,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in diastole,IVSd)均增高,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和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in diastole,LVPWd)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左心室收缩末期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in sy stole,LVPWs)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 action,EF)值和短轴缩短率(Fraction shortening,FS)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余参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12周时,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 IVSd、LVAWd、LVPWd、LVPWs、舒张期末期左室内径(End-diastole left ventricul ar diameter,LVIDd)和收缩期末期左室内径(End-systolic left ventricular diameter,LV IDs)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组间各指标变化情况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EF及FS值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与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IVSd、LVA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却显着低于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大鼠LVPWs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依那普利叶酸片组及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大鼠EF及FS值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0.05),其余各指标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12周与4周时相比,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IVSd均升高,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及依那普利叶酸片组IVSd均有所下降,分别平均降低0.12mm、0.3mm和0.2mm,心血宁胶囊低剂量组LVAWs平均降低0.04mm,LVPWs平均降低0.04mm;心血宁胶囊高剂量组LVPWs平均降低0.1mm;依那普利叶酸片组LVAWd平均下降0.03mm,LVAWs 平均下降 0.26mm,LVPWd 平均降低 0.13mm,LVPWs 平均降低 0.5mm,LVIDs平均下降0.1mm。结论:1.心血宁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及HHcy均有很好的疗效,且临床安全性较高,为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HHcy提供可靠证据。2.1g/kg/d的DL-蛋氨酸溶液灌胃造模4周,造模后2小时后取血,造模效果最佳。3.对SHR大鼠采用1g/kg/d的DL-蛋氨酸溶液灌胃法、1.5%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法及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法建立高血压伴HHcy大鼠模型时,均会抑制大鼠体重及日饮水量,3种造模方法抑制大鼠体重效果相同,但2%DL-蛋氨酸溶液自由饮水法使得大鼠日饮水量显着低于其余两种造模方法。4.心血宁胶囊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有效降低高血压伴HHcy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Hcy,1g/kg/d的DL-蛋氨酸溶液灌胃4周,可轻微改变SHR大鼠心脏结构,但不影响其心功能,灌胃12周后,可明显改变SHR大鼠的心脏结构,降低心功能;心血宁胶囊低剂量和高剂量均可轻微减轻高血压伴HHcy大鼠室间隔厚度,对心功能没有明显改善作用。

顾淑玮[7](2020)在《基于Meta-分析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脑卒中作为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高死亡均处于较高水平,再加之治疗成本高且难以完全治愈,已成为危害全球健康的重要疾病,而建立脑卒中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对脑卒中进行有效防治。当前,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较多,但国外模型适用性较差,国内模型存在针对性差、灵活性低、无法进行概率预测等情况,因而我国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仍存在一定缺失。本研究主要以我国人群为样本,针对性地构建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群脑卒中的风险预测精度,加深群众对于脑卒中的认识,加强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的思想,以期最大程度降低由此带来的损失。方法:本研究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识基础设施、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7个国内外数据库,通过Endnote X9软件进行文献管理,并提取Meta-分析所需资料。Meta-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得到OR/RR/HR的综合效应值及其95%CI。在此基础上结合Logistic回归构建脑卒中的风险预测模型;以J地区数据为验证数据库,在使用Stata12.0软件对验证数据库进行清理、整合的基础上,运用SPSS20.0软件的ROC曲线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同时,为便捷风险预测模型的应用,以验证数据库为例,对脑卒中概率预测模型进行拓展应用,构建危险分层模型并采用?2检验进行验证,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26篇,通过提取所需资料,最终纳入Meta-分析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疾病、吸烟、饮酒、缺乏体育锻炼、BMI、年龄、性别和脑卒中家族史等12个危险因素,其综合危险度分别为4.82,2.51,2.69,4.52,2.26,2.93,2.64,8.28,2.51,2.47,1.81和4.01;计算得到常数α为-2.35。最终构建的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为Logit(p)=-2.35+1.57X1+0.92X2+0.99X3+1.51X4+0.82X5+1.08X6+0.97X7+2.11X8+0.92X9+0.90X10+0.59X11+1.39X12。(以上12个危险因素分别对应X1,X2,……,X12);对构建模型的效果进行验证,获得AUC及95%CI为0.657(0.643,0.671),脑卒中概率预测模型预测效果一般。危险分层模型中高血压3分,动脉粥样硬化、吸烟、脑卒中家族史均为2分,缺乏体育锻炼5分,高血糖、血脂异常、心脏疾病、饮酒、BMI、年龄和性别均为1分,共计21分;低危组为01分,中危组为26分,高危组为721分,危险分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危险因素较多且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需结合脑卒中模型制定综合防治策略。通过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对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的认知度,需充分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理念,加强可控危险因素的防治,强化自我管理;以社区为核心,加强脑卒中防治网络建设,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防治网络,充分运用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和危险分层模型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完善信息化建设,整合多个条线的信息系统,为不同层级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提供便捷。

晁梦瑶[8](2020)在《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用的循环医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循证医学的思想下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来探究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作用效果。验证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作用。方法:应用电子资源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等论文搜索引擎查找有关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干预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论文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所纳入的文献按照危险因素各方面指标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根据Cochrane干预系统评估手册提供的标准,独立评估研究偏倚的风险。采用Review Manage5.3软件对血压、血脂、肥胖等主要结局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太极拳对血压指标的干预作用纳入28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共273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收缩压(SBP)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17,95%CI[-0.27,-0.07],P=0.0008)。太极拳组与不运动组的舒张压(DBP)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SMD=-0.76,95%CI[-1.13,-0.39],P<0.0001)。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相比较收缩压(SB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0,95%CI[-0.49,0.09],P=0.17)。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相比较舒张压(DBP)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46,95%CI[-1.08,0.15],P=0.14)。太极拳对血脂干预作用的研究共纳入18项试验,研究对象共131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血脂(TC)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0,95%CI[-1.55,-0.64],P<0.00001)。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血脂(TG)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94,95%CI[-1.28,-0.61],P<0.00001)。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血脂(HDL)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77,95%CI[-1.01,-0.52],P<0.00001)。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血脂(LDL)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40,95%CI[-2.23,-0.56],P=0.001)。meta 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相比较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对肥胖干预作用的研究共纳入23项试验,研究对象共20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BMI指标有统计学意义(SMD=-0.33,95%CI[-0.62,-0.05],P=0.02)。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臀围指标有统计学意义(SMD=-0.43,95%CI[-0.71,-0.15],P=0.003)。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WHR指标有统计学意义(SMD=-0.84,95%CI[-1.12,-0.55],P<0.00001)。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体重和腰围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相比较WHR指标有统计学意义(SMD=0.01,95%CI[-0.00,0.02],P=0.04)。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相比较体重、BMI、腰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身气功对血压干预作用的研究共纳入22项试验,研究对象共175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血压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身气功组和其他运动组相比较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身气功对血脂干预作用的研究共纳入21项试验,研究对象共17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血脂TC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70,95%CI[-1.06,-0.33],P=0.0002)。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 TG 指标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70,95%CI[-1.12,0.27],P=0.001)。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相比较HDL指标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6,95%CI[-0.92,-0.20],P=0.002)。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血脂LDL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身气功组和其他运动组比较血脂指标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身气功对肥胖干预作用的研究共纳入10项试验,研究对象共8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体重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0,95%CI[-0.37,-0.03],P=0.02)。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BMI指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27,95%CI[-0.54,-0.01],P=0.04)。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腰围指标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58,95%CI[-0.84,-0.32],P<0.0001)。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臀围指标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0.35,95%CI[-0.59,-0.12],P=0.003)。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WHR指标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35,95%CI[-2.35,-0.48],P=0.003)。meta 分析结果显示健身气功组和其他运动组对BMI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肥胖指标因纳入研究较少,无法进行数据分析。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血压、血脂以及肥胖进行meta分析显示,运动干预措施方面,在对太极拳的研究中简化24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是使用最多的运动干预手段,有关健身气功的研究中八段锦和易筋经是使用最多的运动干预手段,研究采用的干预时间大多集中在12周(60分钟/每次、3次/每周)。结局指标方面,太极拳练习对改善血压、血脂、BMI、臀围等指标有显着效果,健身气功练习对改善血脂(TC、TG、HDL)指标和肥胖指标有显着效果。对其他指标的干预效果虽然变化不明显但呈现降低趋势,因此认为,在运动改善血压方面采用太极拳效果相比健身气功可能会更好,而对于改善血脂以及肥胖指标两方面太极拳和健身气功都有效果。根据本研究结果,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改善血压和血脂状况选择太极拳练习运动效果更显着,健身气功则对减肥更有效果,对于改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应当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运动处方的制定,从而达到最佳治疗。

杜成娟[9](2020)在《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分别从社会因素(包括家庭结构、文化程度、信仰状况、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源、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社交情况等)对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影响、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这两方面进行研究。临床研究基于南京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高血压管理平台”进行横断面调查,探研家庭结构、信仰生活、收入来源等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家庭结构、文化程度、信仰状况、可自由支配收入来源、兴趣爱好、娱乐活动、社交情况等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其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相关性,以期在高血压病临床诊治中,一定程度丰富对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评估依据,并从调理患者中医体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角度为有效综合防治高血压病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1.对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与综述。2.临床研究采取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就诊及心血管内科病区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向愿意参与医院公众号高血压管理平台的患者介绍平台操作方法及本次研究内容,引导患者完成基本信息填写,中医体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评,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中医体质类型,最后使用Excel、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1.20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干预组通过微信群交流、微信公众号上传血压监测、定期发送提醒短信及科普文章等方式,使高血压患者能够高效便捷地获取规范的高血压防控知识,其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2.本次临床研究共纳入137例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析结果:平和质人数为20人,占14.6%;偏颇体质及偏颇倾向体质的总人数为117人,占85.4%。对偏颇体质及偏颇体质倾向的人群进行分析,多寡次序为: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瘀血质>湿热质>特禀质,其中阴虚质和阴虚倾向88人(64.2%),阳虚质和阳虚倾向68人(49.6%),气虚质和气虚倾向67人(48.9%),痰湿质和痰湿倾向62人(45.3%),气郁质和气郁倾向58人(42.3%),瘀血质和瘀血倾向49人(35.8%),湿热质和湿热倾向42人(30.7%),特禀质和特禀倾向27人(19.7%)。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结果:SAS、SDS的标准分均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伴发焦虑者32人(23.4%),伴发抑郁者42人(30.7%),共同伴发焦虑、抑郁的9人(6.6%),既无焦虑也无抑郁的有72人(52.6%)。3.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病程、娱乐活动、无并发症、气郁质、实性体质与患者伴发焦虑呈负相关,患者文化程度、合并脑梗死、阴虚质及气虚质、虚性体质与其伴发焦虑呈正相关;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家庭结构、合并冠心病、平和质及特禀质与患者伴发抑郁呈正相关,患者性别、BMI指数、阴虚质、阳虚质、瘀血质、虚性体质、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与其伴发抑郁呈负相关。其中,高血压伴发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家族史、娱乐活动及阴虚体质;高血压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BMI指数、阳虚体质。本研究在所观察的人群中发现,饮食偏嗜、烟酒史、职业、收入来源、服用降压药种类、合并脑梗死及冠心病以外的相关疾病、信仰状况等与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20篇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微信具有方便快捷、双向互动交流、传播范围广、不拘时地限制等特点,很好地弥补了常规慢病健康管理方式的不足,对综合防控和稳定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具有较强优势,可在更多人群中推广普及。2.所调查本区域内137例高血压患者的焦虑发生率为23.4%,抑郁发生率为30.7%。3.所调查本区域内137例高血压患者当中的中青年患者、文化程度高、无家族史、无或少娱乐活动、合并脑梗死是高血压合并焦虑的危险因素,高龄、病程长、BMI指数低、家庭结构不完善、合并冠心病是高血压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4.高血压患者的偏颇体质与其伴发焦虑抑郁有关,阴虚质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的独立影响因素,阳虚质是高血压患者伴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人体阴阳平衡与否和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问题有一定相关性。5.虚性体质和实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焦虑有关,其中虚性体质高血压与其伴发焦虑呈正相关,实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焦虑呈负相关;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虚性体质高血压患者与其伴发抑郁皆呈负相关。偏颇及偏颇倾向体质、虚性体质、实性体质这三种体质类型均不是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独立影响因素。

王文慧[10](2020)在《基于哈佛癌症风险指数的脑卒中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旨在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我国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构建以哈佛癌症风险指数为基础的脑卒中风险等级评估模型,从而更精准的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将此模型应用于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并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同时分析其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策略支持。方法:本研究包含三部分,第一:对2005年1月2020年10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提取数据,运用Meta分析,得到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风险值。第二: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根据Meta分析筛选出来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值,带入哈佛癌症风险指数法,构建脑卒中发病的风险评估模型,并用ROC曲线验证其有效性。第三:将此模型应用于乌鲁木齐市体检人群并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同时调查分析其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文献共53篇,其中病例对照50篇,队列研究3篇。本次Meta分析纳入文献中涉及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共21项,其中文化程度、体力劳动、心理压力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共18项,包括16项危险因素及2项保护因素。主要范围涉及指标包括生活方式和膳食习惯指标、体检生化指标、体格检查指标、疾病史及家族病史等指标。结果表明这些因素是影响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2)脑卒中风险指数评估模型的构建及验证结果:哈佛癌症风险指数预测模型具体如下:根据Meta分析中RR值及样本量大小,最终纳入模型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CVHI、吸烟、饮酒、TG、LDL-C、TC、BMI>24kg/m2、心脏病病史、年龄、脑血管家族病病史。本研究结果显示计算后得到脑卒中人群平均风险分数28分。模型验证结果:利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脑卒中的80例患者为病例组,8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共160例人群,对此模型进行验证并绘制ROC曲线。脑卒中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30,95%CI(0.6500.809)。结果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3)模型应用及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素养现状结果:将构建的脑卒中风险评估模型应用于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院自愿接受脑血管功能检测的6200名体检人群,并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368人,同时调查其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民族分布、婚姻状况分布、学历分布均为乌鲁木齐市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本研究基于Meta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哈佛癌症风险评估指数法为基础构建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首次将CVHI、TC、LDL-C等客观指标以赋予分值的形式纳入模型中,通过验证,此模型预测效果处于较高水平。并将此模型应用于20192020年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院6200例接受CVHI检测的体检人群,并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 368例,同时调查其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此项研究为提升乌鲁木齐市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及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二、中国居民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居民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综合健康评估的老年衰弱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2 伦理审查证明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附录4 调查员手册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老年综合健康与全因死亡风险的伞状Meta分析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文献的筛选和质量评定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情况
        3.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4 综合健康状况与全因死亡风险关联的伞状Meta分析
        3.5 流行病学可信度评价
        3.6 综合健康状况与全因死亡关联汇总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常模制定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的构建
        2.2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的项目分析、效度、信度检验
        2.3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的现场调查与常模制定
        2.4 老年综合健康评分与衰弱的关联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Delphi专家咨询情况
        3.2 第一轮Delphi专家咨询结果
        3.3 第二轮Delphi专家咨询结果
        3.4 指标体系项目分析
        3.5 指标体系确定和权重分配
        3.6 老年综合健康评价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3.7 老年综合健康评分计算
        3.8 老年综合健康评分常模制定
        3.9 老年综合健康评分与衰弱的相关性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综合健康的老年衰弱相关因素分析及风险评估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
        3.2 研究对象衰弱情况
        3.3 衰弱相关因素比较
        3.4 社区与养老院研究对象衰弱状态和临床特征比较
        3.5 衰弱的影响因素探讨
        3.6 老年衰弱离散贝叶斯网络构建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非靶向代谢组学老年衰弱代谢特征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
        2.3 统计分析和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3.2 质谱分析总体情况
        3.3 主成分分析
        3.4 差异代谢物分析
        3.5 显着差异代谢物的筛选
        3.6 差异代谢产物汇总
        3.7 共同差异代谢产物分析
        3.8 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3.9 差异代谢物的衰弱诊断效能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老年综合健康评估研究现状和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2)针刺对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1.1 中医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1.1.2 中医药对中风的治疗概况
        1.1.3 小结
    1.2 中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2.1 中风的流行病学研究
        1.2.2 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
        1.2.3 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与康复
        1.2.4 小结
    1.3 肠道菌群与缺血性中风危险因素的联系
        1.3.1 肠道菌群与高血压
        1.3.2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1.3.3 肠道菌群与高脂血症
        1.3.4 肠道菌群与吸烟
        1.3.5 肠道菌群与酒精摄入
        1.3.6 肠道菌群与不合理膳食
        1.3.7 小结
    1.4 针灸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1.4.1 针灸调控肠道菌群的中医基础理论
        1.4.2 针灸调控肠道菌群治疗神经系统疾病
        1.4.3 针灸调控肠道菌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1.4.4 针灸调控肠道菌群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
        1.4.5 小结
第二章 “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案
        2.2.1 研究设计
        2.2.2 受试者选择及分组
        2.2.3 样本量计算
        2.2.4 偏倚控制
        2.2.5 病例选择
        2.2.6 干预措施
        2.2.7 观察指标
    2.3 统计分析
    2.4 伦理学要求
    2.5 结果
        2.5.1 研究入组、脱落及研究完成情况
        2.5.2 基线情况
        2.5.3 疗效评价
        2.5.4 安全性指标及基础治疗情况
    2.6 讨论
        2.6.1 队列研究在中风临床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2.6.2 中风中医病因病机
        2.6.3 “调任通督”针刺法在中风的运用
        2.6.4 “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第三章 缺血性中风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针刺对肠道菌群影响
    3.1 病例选择
        3.1.1 研究对象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样本要求及采集
        3.1.5 技术路线图
        3.1.6 实验步骤
        3.1.7 生物信息学分析
        3.1.8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一般信息
        3.2.2 菌群物种注释、菌群分类学分析及组别注释
        3.2.3 缺血性中风组与非中风组肠道菌群差异
        3.2.4 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肠道菌群差异
        3.2.5 治疗前针刺组与对照组肠道菌群差异
        3.2.6 治疗前后针刺组肠道菌群差异
        3.2.7 治疗前后对照组肠道菌群差异
        3.2.8 针刺组、对照组肠道菌群DESeq2差异表达分析
    3.3 讨论
        3.3.1 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肠道菌群特点
        3.3.2 不同中医证型缺血性中风患者肠道菌群特点
        3.3.3 基于肠道菌群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研究背景
        1.1.2 社会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新编导引功法
        2.1.2 高血压
    2.2 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2.2.1 高血压的临床分类与分型
        2.2.2 中医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2.2.3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分析
    2.3 高血压的运动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3.1 传统运动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3.2 现代运动对高血压干预治疗研究现状
    2.4 高血压的相关评价指标研究
    2.5 小结与展望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被试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1.4 剔除、脱落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动作分析法
        3.2.3 实验法
        3.2.4 问卷调查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
    4.1 新编导引功法的创编结果
        4.1.1 新编功法编创原则
        4.1.2 新编功法编创过程
        4.1.3 新编功法编创来源
        4.1.4 新编导引功法特点
    4.2 受试者基本情况
    4.3 受试者血压、脉压、心率的变化
    4.4 受试者BMI指数的变化
    4.5 受试者血糖水平的变化
    4.6 受试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4.7 受试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
    4.8 受试者抑郁、焦虑量表评分结果的变化
    4.9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的变化
        4.9.1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结果的变化
        4.9.2 受试者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结果的变化
5.分析与讨论
    5.1 受试者基本情况及特征分析
    5.2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
    5.3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化机能的影响
    5.4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情绪情感的影响
    5.5 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6.结论
7.研究不足与展望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附录
    附录一:新编导引功法
    附录二:参加者健康档案
    附录三: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表
    附录四: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五:科研知情同意书
    附录六:实验相关图片

(4)1140例大学生高血压危险因素中西医调查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大学生高血压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四川凉山彝族肥胖与高血压关系20年趋势研究:1996-2015(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四川凉山彝族20年高血压患病趋势(1996-2015)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体质指数(BMI)与高血压关系趋势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少肌症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创新与特色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国成年髙血压人群抑郁状况Meta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6)心血宁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证据评价及药效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心室重构的相关机制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心室重构中的病理作用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研究进展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证据评价
    一 中成药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果分析
    二 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证据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心血宁胶囊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药效学探索
    一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模型的探索建立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二 心血宁胶囊对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鼠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1 材料
        2 技术路线
        3 方法
        4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Meta-分析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脑卒中疾病特征
        1.1.2 脑卒中疾病负担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2.1 文献检索
        2.1.1 文献检索策略
        2.1.2 文献纳入与排除
        2.1.3 文献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
        2.2.1 数据处理
        2.2.2 异质性检验
        2.2.3 亚组分析
        2.2.4 敏感性分析
        2.2.5 发表偏倚分析
    2.3 模型构建与验证
        2.3.1 模型构建
        2.3.2 模型验证
    2.4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META-分析结果
        3.2.1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3.2.2 主要危险因素的选择
        3.2.3 Meta-分析结果
    3.3 模型的构建
    3.4 模型的验证
        3.4.1 验证数据库基本情况
        3.4.2 模型验证结果
    3.5 模型拓展应用
4 讨论与分析
    4.1 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4.1.1 各危险因素分析
        4.1.2 危险因素间的协同作用
    4.2 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分析
5 脑卒中综合防治策略
    5.1 通过健康教育,加强可控危险因素的防治
        5.1.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治意识
        5.1.2 识别可控危险因素,强化自我管理
    5.2 以社区为核心,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防治网络
        5.2.1 完善防治网络建设,实现医院-社区协同管理
        5.2.2 对接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实现专业指导下的自我管理
    5.3 完善信息化建设,推进脑卒中防治工作平稳运行
6 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8)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用的循环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论文选题的意义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血压影响的研究进展
    2.2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血脂影响的研究进展
    2.3 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肥胖影响的研究进展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搜集
    3.2 数据整理
4 结果
    4.1 论文检索结果
    4.2 纳入论文研究特征及质量评估结果
    4.3 太极拳纳入结局指标分析
        4.3.1 太极拳对血压干预作用的指标分析
        4.3.1.1 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比较对血压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3.1.2 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比较对血压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3.2 太极拳对血脂干预作用的指标分析
        4.3.2.1 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比较对血脂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3.2.2 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比较对血脂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3.3 太极拳对肥胖干预作用的指标分析
        4.3.3.1 太极拳组和不运动组比较对肥胖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3.3.2 太极拳组和其他运动组比较对肥胖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 健身气功结局指标分析
        4.4.1 健身气功对血压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1.1 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对血压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1.2 健身气功组和其他运动组比较对血压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2 健身气功对血脂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2.1 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对血脂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2.2 健身气功组和其他运动组比较对血脂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3 健身气功对肥胖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3.1 健身气功组和不运动组比较对肥胖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4.4.3.2 健身气功和其他运动比较对肥胖干预作用的meta分析
5 讨论
    5.1 太极拳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的影响
        5.1.1 太极拳对血压指标的影响
        5.1.2 太极拳对血脂指标的影响
        5.1.3 太极拳对肥胖指标的影响
    5.2 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指标的影响
        5.2.1 健身气功对血压指标的影响
        5.2.2 健身气功对血脂指标的影响
        5.2.3 健身气功对肥胖指标的影响
    5.3 纳入论文的局限性
6 结论
7 参考文献目录
附录
攻读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微信平台管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微信管理平台干预后血压情况
        2.3 敏感性分析
        2.4 发表偏倚
        3 讨论
    二、综述: 社会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风险及患病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 社会经济状况对高血压的影响
        1.1 收入水平
        1.2 职业等级
        2 文化对高血压的影响
        2.1 风俗及生活习惯
        2.2 思想意识
        2.3 宗教
        2.4 教育与文化程度
        3 社会关系对高血压的影响
        4 社会支持对高血压的影响
        5 公共政策对高血压的影响
        6 总结与展望
    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微及与中医体质关联之浅识
        1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病因病机
        2 焦虑抑郁与中医体质的关联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临床调查表内容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统计情况
        3.2 社会生活情况
        3.3 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3.4 合并其它疾病情况
        3.5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6 伴发焦虑、抑郁的情况
    4 SAS、SDS评分与全国常模的对比
    5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5.1 高血压伴发焦虑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高血压伴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6 小结
第三部分 讨论
    1 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
    2 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
    3 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 中英文缩略语言对照表
    附表二 患者基本信息采集表
    附表三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量表
    附录四 中医体质量表线上测评页面截图
    附表五 宗氏焦虑自评量表
    附表六 宗氏抑郁自评量表
    附录七 焦虑抑郁线上自评测试页面截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基于哈佛癌症风险指数的脑卒中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工具
    3 研究内容
        3.1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3.2 脑卒中风险等级评估模型的验证
    4 研究指标
    5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判别标准
    6 变量的定义
    7 质量控制
    8 统计方法
    9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中国居民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综合健康评估的老年衰弱实证研究[D]. 袁音.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针刺对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及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D]. 袁伟渠.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中医典籍的新编导引功法对高血压患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D]. 陈香序.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2)
  • [4]1140例大学生高血压危险因素中西医调查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D]. 关旭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四川凉山彝族肥胖与高血压关系20年趋势研究:1996-2015[D]. 张佳.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心血宁治疗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证据评价及药效学探索[D]. 韩松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于Meta-分析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D]. 顾淑玮.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太极拳和健身气功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用的循环医学研究[D]. 晁梦瑶.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9]基于“某微信管理平台”探研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之影响因素及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D]. 杜成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10]基于哈佛癌症风险指数的脑卒中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 王文慧.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中国居民高血压主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