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插管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颈外静脉插管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一、颈外静脉套管输液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施永周,武洪,宋斌[1](2020)在《骨髓腔输液序贯深静脉置管在急诊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序贯深静脉置管在急诊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72集团军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低血容量休克患者128例,分为A组和B组,各64例。A组予以浅静脉留置针行液体复苏,B组予以骨髓腔输液序贯深静脉置管行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抢救成功率,输液通道建立时间、血压回升时间,在正常压力/输液泵加压下的输液速度,复苏前、复苏后0.5、1.0h的平均动脉压及外周血钠离子(Na+)、钾离子(K+)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93.75%vs.76.56%,P<0.01),输液通道建立时间明显短于A组[(2.02±0.83)min vs.(5.76±1.38)min,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15.63%vs.35.94%,P<0.05)。与复苏前比较,复苏后0.5h两组平均动脉压、血Na+水平均升高(P<0.01)。两组血压回升时间,正常压力、输液泵加压情况下的输液速度,复苏前后平均动脉压、血Na+和K+水平,以及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腔输液序贯深静脉置管在急诊低血容量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

王诗雪[2](2020)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文中提出低血容量性休克又被称为全身细胞急性缺氧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各样机引起机体的体液或血液大量损失所导致的。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病原因常见的有严重腹泻、大量排尿、剧烈呕吐或者是大面积的烧伤引起的大量损失体液或者血浆;胃肠道由于溃疡而引起的内出血、食管静脉曲张而破裂、骨折、肌肉挫伤、肝脾破裂等引起的创伤性休克都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吴燕[3](2019)在《损伤控制理念在重度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文中指出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交通事故及工地外伤逐年上升,特别是高能量损伤及多发性创伤,如重度骨盆骨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重度骨盆骨折是复杂型的不稳定骨折,由高能量外力损伤所导致的骨盆垂直不稳定或骨盆发生旋转,病死率为10%~26%,合并有大出血者可达50%~60%[2]。重度骨盆骨折易出现创伤性休克伴严重生理功能紊乱,如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及代谢性

苏毅棠[4](2018)在《对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析》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对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同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一针穿刺的成功率、经留置针采血的成功率、完成穿刺的时间、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一针穿刺的成功率、经留置针采血的成功率均更高,其穿刺的时间更短,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更长,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P <0.05)。结论 :对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着,其穿刺的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

张小纯,张秋红,陈洁,王烈明,宋卜[5](2017)在《颈外静脉穿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建立静脉通道与采血中的优势》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科抢救中建立静脉通道和静脉采血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火箭军总医院急诊科因急性创伤性休克需建立静脉通道的203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后建立静脉通道组)102例,对照组(外周静脉穿刺采血后建立静脉通道组)101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静脉穿刺采血并建立静脉通道的成功率;2 min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以及成功建立静脉通道的穿刺次数,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99.1%,对照组为9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实验组静脉穿刺采血并建立静脉通道的成功率为98.04%,对照组为8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P<0.05);实验组2 min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为91.18%,对照组为70.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5,P<0.05);实验组建立静脉通道的穿刺次数为(1.13±0.40)次,对照组为(1.41±0.9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5)。结论颈外静脉穿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可提高静脉穿刺采血后建立静脉通道的成功率。

杨杰[6](2017)在《双侧颈外留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文中研究说明总结了双侧颈外静脉留置在13例上消化道出血并发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抢救效果主要包括:13例患者共进行双侧颈外穿刺置管26次,其中24次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2.31%。平均穿刺时间为(1.5±0.2)min,抢救成功率100%。认为上消化道出血并发休克患者抢救时采用双侧颈外静脉留置能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引起的痛苦;缩短穿刺时间;降低并发症;加快补液速度;节约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呼菊莲[7](2017)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骨科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骨科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012016-01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穿刺,观察两组的输液速度、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穿刺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骨科危重患者救治过程中能快速、有效补液,及时用药,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邹俊霞[8](2016)在《品管圈活动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控制品管圈,确立"提高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活动主题,对活动前9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3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对比活动后的120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达到91.67%,高于活动前的75.76%(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提高了护士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一次成功率。

杜伟[9](2016)在《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心源性休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颈外静脉穿刺置管及护理相关干预,对照组进行外周静脉置管及护理相关干预,比较两组穿刺耗时、穿刺成功所需次数及留置时间,两组干预前后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所需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心率慢于对干预前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心率慢于对干预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高于干预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达到78.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针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颈外静脉穿刺及护理相关干预,能显着缩短开放静脉通道所需时间,减少穿刺次数,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提高救治成功率。

刘光华[10](2014)在《颈外静脉穿刺抢救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护理》文中提出[目的]评价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效果。[方法]对32例产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人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8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无一例发生脱管和护理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效果良好。

二、颈外静脉套管输液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外静脉套管输液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骨髓腔输液序贯深静脉置管在急诊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骨髓腔输液
        1.2.2 深静脉置管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及抢救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补液情况比较
    2.3 两组平均动脉压及电解质水平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手术室护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求
护理要求

(3)损伤控制理念在重度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1.1 DCO的理论来源
    1.2 DCO救治方法
2 DCO护理
    2.1 时间控制
    2.2 本源损伤控制
        2.2.1 心理损害的控制
        2.2.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控制
        2.2.2. 1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评估
        2.2.2. 2 吸氧控制
        2.2.2. 3 静脉通道控制
        2.2.3 骨盆稳定及出血的控制
        2.2.4 纠正创伤生理紊乱的控制
        2.2.5 并发症损伤的控制
        2.2.5. 1 下肢深静脉血栓
        2.2.5. 2 肺部及泌尿系感染
    2.3医源损伤控制
        2.3.1 体位搬运损伤的控制
        2.3.2 诊疗损伤控制
        2.3.3 肢体功能控制
3 结语

(4)对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5)颈外静脉穿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建立静脉通道与采血中的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2. 排除标准:
    二、临床资料
    三、主要仪器来源
    四、操作方法
        1. 用物准备:
        2. 实验组操作:
        3. 对照组操作:
    五、观测指标
        1. 静脉穿刺成功率:
        2. 静脉穿刺并采血成功率:
        3. 其余观测指标:
    六、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两组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二、两组患者静脉穿刺并采血成功率比较
    三、两组患者2 min内穿刺成功率比较
    四、两组成功建立静脉通道的穿刺次数比较
讨论

(6)双侧颈外留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结果
2 方法
    2.1 准备用物
    2.2 操作过程
3 护理措施
    3.1 严格无菌操作
    3.2 加强巡视
    3.3 心理护理
    3.4 妥善固定
    3.5 休克的护理
4 体会
    4.1 建立双路补液通道
    4.2 赢取抢救时间
    4.3 穿刺成功率高
    4.4 减少输液并发症
    4.5 留置针固定
    4.7 深静脉置管术需由医生操作完成。
5 小结

(7)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骨科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操作方法
    1.3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1.4 颈外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2 结果
3 讨论

(8)品管圈活动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本科室从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圈名为“卫献圈”。
        1.2.2 主题选定管理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静脉通道建立相关问题,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
        1.2.3 制定活动计划
        1.2.3. 1 调查调查对象为本科室全体护士。调查99例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及失败原因调查表,见表1。
        1.2.3. 2 现况把握
        1.2.3. 3 要因分析
        1.2.4 目标设定目标值:对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达到90%以上。
        1.2.5 对策拟定与实施
        1.2.5. 1 加强理论知识培训
        1.2.5. 2 进行静脉穿刺练习
        1.2.5. 3 培养护士应对能力
    1.3 评价指标一次穿刺成功率:由执行穿刺的护士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品管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3.2 品管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9)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耗时、穿刺成功所需次数以及留置时间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患者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3 讨论

(10)颈外静脉穿刺抢救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穿刺方法
2 结果
3 护理
    3.1 抢救护理
    3.2 留置针的护理
    3.3 预防感染的护理
    3.4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4 小结

四、颈外静脉套管输液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骨髓腔输液序贯深静脉置管在急诊低血容量休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 施永周,武洪,宋斌. 重庆医学, 2020(14)
  • [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J]. 王诗雪. 保健文汇, 2020(05)
  • [3]损伤控制理念在重度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J]. 吴燕. 护理与康复, 2019(06)
  • [4]对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析[J]. 苏毅棠. 当代医药论丛, 2018(20)
  • [5]颈外静脉穿刺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急诊建立静脉通道与采血中的优势[J]. 张小纯,张秋红,陈洁,王烈明,宋卜.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7(06)
  • [6]双侧颈外留置在上消化道出血并发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J]. 杨杰.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10)
  • [7]颈外静脉留置针在骨科危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与护理[J]. 呼菊莲.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03)
  • [8]品管圈活动在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中的应用[J]. 邹俊霞.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09)
  • [9]颈外静脉穿刺及其护理干预在心源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分析[J]. 杜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10)
  • [10]颈外静脉穿刺抢救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护理[J]. 刘光华. 全科护理, 2014(21)

标签:;  ;  ;  ;  

颈外静脉插管抢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