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

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

一、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宫雅杰,储王燕,李晓静[1](2021)在《解毒化斑汤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解毒化斑汤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henoch-sch enlein purpura, HSP)血热妄行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HSP血热妄行证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睡前顿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解毒化斑汤。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患儿消化道病变、皮肤紫癜、肾脏病变、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皮肤紫癜改善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4、干扰素-γ (Interferon-γ, IFN-γ)、TNF-α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IgG、IgA、IgM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7.5%(2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32)。研究组治疗后消化道病变、皮肤紫癜、肾脏病变、关节肿痛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802、12.167、7.309、9.365,P值均<0.001)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IL-6、IL-4、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319、6.738、8.221、6.553,P值均<0.001);研究组治疗后1周[(2.75±0.69)分比(3.92±0.83)分,t=6.856]、治疗后2周[(0.41±0.15)分比(1.55±0.37)分,t=18.095 ]皮肤紫癜改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后IgG、CD4+水平及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160、4.558、3.442,P值均<0.01),IgA、IgM、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14、6.712、5.468,P值均<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 (7/40)、研究组为15.0%(6/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2,P=0.762)。结论解毒化斑汤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可有效改善HSP血热妄行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且安全性较好。

孙琦[2](2021)在《健脾消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脾虚失摄证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对健脾消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脾虚失摄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进一步探究中医药运用“健脾益气,养血摄血”的治则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理,并证实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性质为临床观察。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过敏性紫癜脾虚失摄证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共64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健脾消斑汤,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颗粒。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在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实际完成61例。经过临床观察证实,治疗组治痊愈12例(38.71%),显效10例(32.26%),有效5例(16.13%),无效4例(12.90%),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治愈3例(10.00%),显效10例(33.33%),有效10例(33.33%),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临床研究表明,健脾消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脾虚失摄证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何礼楠[3](2021)在《评估糖皮质激素及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免疫状态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或糖皮质激素联合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吗替麦考酚酯(myeophenolate mofetil,MMF)治疗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α nephritis,HSPN)患儿前后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证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肾脏专业组规律随诊治疗的117例紫癜性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这117例患儿诊断及治疗均符合2016年及201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定的HSPN诊治循证指南[1],根据所使用药物分为三组:GC组、TAC组、MMF组。3组患儿分别于确诊后用药前、用药后1月、3月、6月抽血完善免疫球蛋白+补体、淋巴亚群全套实验室检查。[结果]1.治疗前3组患儿间IgA、总IgE均较参考值明显升高,IgG、IgM、C3、C4均较参考值明显降低;3种药物均对IgA、IgG、IgM、总IgE有抑制作用,其中,治疗1月后3组患儿间两两比较显示IgA、Ig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至观察结束,GC联合MMF对C4抑制作用最强,余均为GC联合TAC抑制作用最强。2.治疗前3组患儿间淋巴细胞绝对值、T淋巴细胞比率、B淋巴细胞较参考值明显升高,NK细胞比率大部分升高,CD4+较参考值明显降低,CD8+大部分降低;治疗开始后,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至观察结束,GC联合MMF对淋巴细胞绝对值、T淋巴细胞、CD8+T细胞、NK细胞抑制作用最强;GC联合TAC对CD4+T细胞、B淋巴细胞抑制作用最强。[结论]1.HSPN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和(或)细胞免疫紊乱,以细胞免疫为主。细胞免疫紊乱主要表现为CD4+降低、CD8+升高,CD4+/CD8+比率失衡及B淋巴细胞活化。2.GC、TAC、MMF 3种药物均具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体液免疫中,TAC组对IgA、IgG、IgM、总IgE、C3、C4的抑制作用强于MMF组。细胞免疫中,TAC组对CD4+、B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MMF组,而MMF组对CD8+及NK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TAC组。3.TAC组及MMF组对CD4+的抑制以用药后1月为主,而IgA、IgG、IgM、总IgE、C3、C4、CD8+、NK细胞、B细胞均以用药后半年为主。

和晓琴[4](2021)在《五草化斑汤治疗湿热血瘀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自拟方五草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湿热血瘀证)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纳入本课题研究的72例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其中医辨证分型为湿热血瘀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1:1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有36人。治疗组予自拟方五草化斑汤,对照组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及双嘧达莫片,疗程均为4周,每周复诊1次,并记录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2个月,以观察其复发情况。数据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2.组内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主要症状积分、各项次要症状积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说明治疗组(五草化斑汤)及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片+双嘧达莫片)均能改善患者各个症状,对主要症状、次要症状均有疗效;3.组间症状积分比较:将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五草化斑汤在改善主要症状、次要症状、以及总疗效上,均优于复方甘草酸苷片+双嘧达莫片;对于具体症状,五草化斑汤在改善皮疹颜色、皮疹分布、皮疹形态、小便、食欲方面,疗效更佳(P<0.05);两组在瘙痒、扁桃体肿大、咽部红肿、大便、喉中痰阻、头身困重/四肢沉重、口苦/口黏的疗效中无明显差别(P>0.05);4.疗效评价:治疗组(五草化斑汤)显愈率为62.86%,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片+双嘧达莫片)显愈率为38.24%,有效率为94.12%,说明五草化斑汤的疗效优于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双嘧达莫片(P<0.05);5.复发率比较:治疗组(五草化斑汤)有1人复发,复发率为2.85%,对照组(复方甘草酸苷片+双嘧达莫片)有6人复发,复发率为17.64%,比较两组复发情况,经χ2检验得出P<0.05,说明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五草化斑汤能有效降低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6.安全性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安全性可靠。结论:1.导师经验方五草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湿热血瘀证)疗效确切,能有效减轻紫癜皮损,缓解症状,安全性好;2.口服五草化斑汤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复发率为2.85%,相较对照组能有效降低本病复发率。

竺琴[5](2021)在《宜昌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HSP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HSP肾损害绝大部分发生在发病半年内,但由于对此病的认识不够,很多患儿没有进行长期规范的随访而错过了早发现早干预的机会。目的:分析探索本地区HSP患儿的发病诱因及病因,分析HSP发生脏器损害的危险因素,探究常用临床检测指标与不同临床分型的关系,归纳概括其临床特征,以深入对本病的了解,进一步辅助临床诊疗。方法:(1)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宜昌市三家三甲医院儿科病区住院的HSP患儿,收集患儿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CRP、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病原学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录入到SPSS 22.0软件中。(2)分组:根据年龄特点将其分为学龄前期组、学龄期组、青春期组;根据临床分型将其分为单纯型、腹型、关节型、肾型和混合型;根据是否合并有消化道症状分为消化道受累组和非消化道受累组;根据是否合并有关节症状分为关节受累组和非关节受累组;根据是否合并有尿液改变分为肾脏受累组和非肾脏受累组。(3)观察指标:宜昌地区HSP患儿发病年龄、发病性别、发病季节特点,观察WBC、EO、NLR、PLT、CRP、Ig A、Ig G、Ig M、C3、C4、D-D、ASO、MP在不同分组中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4)分析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宜昌地区HSP以秋冬季节高发,尤其是每年的10月、11月、12月、1月、2月的发病人数最多。(2)宜昌地区HSP可能的发病诱因主要与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感染、支原体感染、食物过敏等因素有关。(3)宜昌地区HSP在急性期97.06%的患儿会出现典型皮疹,皮疹部位以双下肢最常见,少数患儿会累及到臀部、双上肢、躯干及颜面部皮肤。(4)宜昌地区HSP患儿累及到消化道者占比31.2%,累及患儿临床表现为轻重不一的腹痛。(5)宜昌地区HSP患儿出现关节损害者占比37.3%,大多数表现为踝关节受累,其次累及膝关节,还有部分表现为足背肿痛,个别累及腕关节。(6)宜昌地区HSP患儿出现尿液改变者占比36.7%,单纯表现为蛋白尿的有34例,单纯表现为血尿的有31例,同时合并有蛋白尿、血尿的有97例。(7)NLR、CRP、Ig G、Ig M在非消化道受累组和消化道受累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8)PLT、NLR、Ig A、Ig G、C4、D-D在关节受累组和关节受累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支原体感染组与非支原体感染组患儿发生关节受累的概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9)NLR、CRP、Ig A、Ig G、C3、D-D在非肾脏受累组和肾脏受累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支原体感染组与非支原体感染组以及呼吸道感染组与非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发生肾脏受累的概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呼吸道感染、Ig A、Ig G、C3、D-D是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11)NLR、CRP、Ig A、Ig G、C3、C4、D-D水平在不同临床表型之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宜昌地区HSP以秋冬季高发,与感染等诱因有关,主要累及到皮肤、关节、消化道及肾脏,NLR、CRP、Ig G、Ig M水平与消化道受累有关,PLT、NLR、Ig A、Ig G、C4、D-D水平与关节受累有关,NLR、CRP、Ig A、Ig G、C3、D-D在非肾脏受累组和肾脏受累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呼吸道感染、Ig A、Ig G、C3、D-D是HSP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王孟迪[6](2021)在《IgA血管炎肾损害患儿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IgA血管炎的长期预后取决于肾脏损伤的程度,有关IgA血管炎肾损害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在介导、驱动肾脏的损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IgA血管炎及肾损害初诊患儿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细胞因子在IgA血管炎肾损害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选取194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其中97例为IgA血管炎患儿,97例为初诊并发肾损害的患儿,患者来源于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沈阳市盛京医院小儿肾脏内科住院治疗的人群,对照组为同时期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共60例。整理三组患儿初次来院就诊时的研究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细胞因子等指标,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操作。结果:在这个横断面研究中,将97例IgA血管炎肾损害患儿和97例IgA血管炎患儿以及60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清细胞因子的浓度进行比较,在IL-2指标上,IgAV组显着高于IgAV-N组,且IgAV-N组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在IL-17指标上,IgAV-N组显着高于IgAV组,且IgAV组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在IL-6、IL-10和TNF-α三个指标上,IgAV组显着高于IgAV-N组和健康对照组,且IgAV-N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IL-4指标上,IgAV-N组显着高于IgAV组和健康对照组,且IgAV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IFN-γ指标上,IgAV-N组和健康对照组显着高于IgAV组,且IgAV-N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2,IL-17、IFN-γ、TNF-α对IgAV-N的发生有独立显着影响(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的诊断能力,IL-2的AUC值为0.5889,敏感度38%,特异度47%;IL-17的AUC值为0.6207,敏感度47.4%,特异度77.3%;IFN-γ的AUC值为0.6879,敏感度75%,特异度55.7%;TNF-α的AUC值为0.6139,敏感度42%,特异度37%IL-17和IFN-γ联合诊断的AUC值为0.710,敏感度为71.1%,特异度为66%;根据约登指数分别计算截断值(cut-off)为1.125pg/ml、10.795pg/ml、1.085pg/ml、1.695pg/ml。结论:1.IgA血管炎肾损害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中IL-17、IFN-γ的浓度水平明显升高,与IgA血管炎组患儿指标存在明显差异;2.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得出IL-17和IFN-γ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795pg/ml和1.085pg/ml,指标的值越高,越容易出现肾脏的受累,形成IgA血管炎肾损害;3.IL-17指标的特异度77.3%,高于敏感度47.4%;而IFN-γ指标的敏感度75%,高于特异度55.7%,分析二者联合诊断的能力,可将特异度提高到66%,敏感度为71.1%,,因此,早期检测两者的浓度水平,并动态监测其变化,可对肾脏受累的早期发现及调整治疗方案起到预警作用,但能否成为治疗肾损害的靶点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唐兴珈[7](2020)在《不同临床表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差异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不同临床表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初步探究肠道菌群的变化是否参与了HSP及脏器损伤的发生及发展,为我们寻找和研究HSP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江西省儿童医院初次就诊且诊断为HSP患儿共30例,其中单纯紫癜型(B组)、消化道出血型(C组)、肾脏损伤型(D组)患儿各10例,以10名健康儿童粪便作为对照组(A组),提取粪便DNA,对16S rRNA基因的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应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IL-6、IL-8和IL-10的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IgM和IgE的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肠道菌群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儿童相比,单纯紫癜型HSP患儿中双歧杆菌属(门到属水平)丰度明显降低(P<0.05);消化道出血型HSP患儿中变形菌门、δ变形菌纲、脱硫弧菌科(目到科水平)、Oscillospira属、Parabacteroides属丰度明显增高,而双歧杆菌科(目到科水平)、链球菌科(目到科水平)丰度明显降低;肾脏损伤型HSP患儿中普雷沃氏菌种(科到种水平)、芽殖菌种(属到种水平)、脱硫弧菌属(目到属水平)、Barnesiellaceae科丰度明显增高,而乳酸杆菌目、双歧杆菌属丰度明显降低。与单纯紫癜型HSP患儿相比,消化道出血型HSP患儿中梭形杆菌属(门到属水平)丰度明显增高,肾脏损伤型HSP患儿中普雷沃氏菌科、Barnesiellaceae科丰度增高。与消化道出血型HSP患儿相比,肾脏损伤型HSP患儿中芽殖菌种(属到种水平)丰度明显增高,而变形菌门丰度明显降低(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HSP患儿芽殖菌属丰度与血清IL-6、IgA和IgG水平呈正相关,普雷沃氏菌属丰度与血清IL-8水平呈正相关,而双歧杆菌属丰度与血清IL-10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临床表型HSP患儿存在各异的肠道菌群紊乱,且HSP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与HSP的临床表型有一定关系;HSP患儿的肠道菌群与机体免疫反应有一定关系。

胡锡慧[8](2020)在《287例儿童IgA血管炎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IgA 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以前称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系统性小血管炎,IgAV的特点是血管壁白细胞浸润,免疫球蛋白A沉积。其临床表现常有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特征,严重者可出现胃肠道受损(肠出血、肠穿孔及肠套叠)、肾脏及其他器官(脑、肺等)损害,甚至可危及生命。且部分患儿会出现不同程度、次数的皮疹复发。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是IgAV常见的并发症,部分患儿早期起病隐匿,实验室检查可无异常,导致诊治延误,病情迁延,有小部分患儿甚至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儿皮疹的反复和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影响患儿的预后,目前尚无预测这些症状发生的金指标。因此,探讨影响儿童IgA血管炎预后相关临床的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儿童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探讨IgA血管炎与临床表现、皮疹、病理的相关性目的:通过对IgAV患儿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探讨IgA血管炎与临床表现、皮疹、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287例IgAV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发病诱因、有无关节肿痛或腹痛、有无消化道出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肌酐、尿素氮、C3、C4、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尿液蛋白谱、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对其进行6个月的随访。采用统计学软件对IgAV患儿临床表现、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中完善肾脏活检患儿的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寻找可预测患儿肾脏病理结果严重程度的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1.287例IgAV患儿,其中<6岁的患儿有104例(36.2%),≥6岁的患儿有183例(63.8%),两组对紫癜性肾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87例IgAV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情况:33例患儿发生紫癜性肾炎(11.5%),254例患儿未发生紫癜性肾炎(88.5%),对这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血清肌酐、IgG水平在IgAV患儿紫癜性肾炎发生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87例IgAV患儿皮疹复发情况:59例患儿皮疹反复(20.6%),228例患儿未见皮疹复发(79.4%),对这两组各项实验室指标进行比较,血清C4水平与IgAV患儿皮疹复发相关,在复发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IgA/Fib、尿白蛋白/肌酐(ACR)、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在肾脏病理严重程度上有差异。5.IgA/Fib值越大,肾脏病理分级越轻;ACR、24h尿蛋白定量值越大,肾脏病理分级越重。结论:1.血清C4水平下降是儿童IgAV皮疹复发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2.IgA/Fib值越大,肾脏病理分级越轻;尿白蛋白/肌酐(ACR)、24h尿蛋白定量值越大,肾脏病理分级越重;3.年龄大于6岁,IgAV患儿容易发生紫癜性肾炎。第二部分探讨IgA血管炎与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相关性目的:通过对IgAV患儿以及对照组患儿白细胞及其分类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IgA血管炎与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相关性,并进行年龄分层比较。方法:在第一部分基础上,收集所有287例IgAV患儿以及同时期入住我院行择期手术160例患儿的白细胞及其分类的资料,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count,N)、淋巴细胞计数(Lymphocyte count,L)、单核细胞计数(Monocytecount,M)、嗜酸性细胞计数(Eosinophilic count,E)、嗜碱性细胞计数(Basophil count,B),并且计算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ratio,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 Lymphocyte ratio,PLR)。年龄按照0-4岁、4-6岁、>6岁分为三组进行比较分析。探讨IgA血管炎与年龄、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相关性。结果:1.三个年龄层中,与对照组相比,IgAV组N、NLR、PLR升高,LMR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NLR诊断IgAV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亦发生改变。2.287例IgAV患儿中,单纯型共46例(16.0%),腹型共49例(17.1%),关节型共116例(40.4%),混合型共76例(26.5%)。不分年龄层时,NLR、LMR、PLR在单纯型IgAV患儿和其他临床表现类型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年龄层比较后,4-6岁年龄层中,仅有NLR在单纯型IgAV患儿和腹型的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岁年龄层中,NLR、LMR、PLR在单纯型IgAV患儿和其他临床表现类型的两两比较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不分年龄层时,NLR、LMR、PLR在IgAV患儿有和无胃肠道症状两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年龄层比较后,仅有>6岁年龄层中的IgAV患儿的N、NLR、LMR、PLR在有和无胃肠道症状两组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个年龄层中,N、L、NLR、LMR、PLR在紫癜性肾炎组和非紫癜性肾炎组两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LMR、PLR与IgAV临床表型相关,且需考虑年龄因素。

苗丰[9](2020)在《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由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介导的小血管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本病病因学尚不完全清楚,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其常见并发症。HSP属中医“血证”、“葡萄疫”、“发斑”范畴。青紫合剂是北京儿童医院院内制剂,由青黛、紫草、绵马贯众、丹参、白芷、寒水石、威灵仙、茵陈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解毒,凉血消斑的功效,对HSP有确切疗效。青紫颗粒是青紫合剂经改剂型制备的颗粒剂。本研究基于其功效主治及过敏性紫癜可能的发病机制,建立卵蛋白(Ovalbumin,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模型和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观察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1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卵蛋白(OVA)所致肾型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循环免疫复合物(CIC)、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皮肤、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剂量组(4.58g·kg-1)、中剂量组(9.16 g·kg-1)、高剂量组(18.32 g·kg-1地塞米松组(0.55 mg·kg-1),芦丁片组(12.05 mg·kg-1)。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复制过敏性紫癜病证结合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胡椒、干姜、荜茇=1:1:1的水煎液(0.125 g·kg-1)1.2 ml灌胃,每日两次,连续灌胃21日,模拟中医血热证造模。第22日大鼠腹腔注射含OVA、氢氧化铝凝胶、LPS及伊文思蓝的生理盐水溶液每只1 ml,并于当日按剂量灌服药液,正常组、模型组灌服等量溶媒,连续7日。第29日大鼠腹腔注射上述生理盐水溶液10 min内,皮肤外涂含OVA、氢氧化铝凝胶及LPS的生理盐水溶液1 ml以激发过敏反应。30 min后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取皮肤、肾脏,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升高(P<0.05或P<0.01),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结论:青紫颗粒能降低OVA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血清IgA、CIC、SAA、IL-6、ET-1、NO水平,改善肾脏组织病理损伤。2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肾脏损伤的影响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皮肤、肾脏IgA沉积和IgA1异常糖基化,补体C3、C4、TGF-β1表达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剂量组(4.11 g·kg-1)、中剂量组(8.22 g·kg-1)、高剂量组(16.44 g·kg-1),地塞米松组(0.63 mg·kg-1),芦丁片组(12.54 mg-kg-1)。采用口服麦胶蛋白抗原法,复制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0.4 mg/10g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水3周,每周1次,正常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周后模型小鼠灌胃6 mmol/LHCl酸化水溶解的0.1%麦胶蛋白0.5ml/只,连续至14周末,隔日1次,正常组以相同溶媒处理。造模的最后3日,用1 mg麦胶蛋白加入5 mmol/LHCl酸化的pH7.4的PBS液中,尾静脉注射,0.2 ml/只,每日1次,连续3日。正常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溶液。从第15周开始,各给药组每日灌胃1次,连续3周,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蒸馏水。各组摘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取皮肤及肾脏,免疫荧光法检测单纯IgA沉积,PAS染色法观察组织IgA1异常糖基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皮肤及肾脏补体C3、补体C4及TGF-β1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模型组皮肤补体C3、TGF-β1表达增加(P<0.05或P<0.01),肾脏IgA、补体C4表达增加(P<0.05或P<0.01),皮肤及肾脏均有IgA1异常糖基化发生,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麦胶蛋白所致的过敏性紫癜小鼠血清AOPPs、CIC、BUN、Cr水平,降低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皮肤补体C3、TGF-β1表达及肾脏IgA、补体C3、补体C4、TGF-β1表达,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减少皮肤及肾脏IgA1异常糖基化。结论:青紫颗粒可改善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的肾脏损伤,该作用与其降低AOPPs水平,减少IgA、CIC沉积和IgA1异常糖基化,下调补体蛋白及TGF-β1表达有关。综上,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肾脏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减少IgA、CIC沉积,降低AOPPs水平,下调补体蛋白及TGF-β1表达等可能是其主要作用环节。

刘娜娜[10](2020)在《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质激素应用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皮质激素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本病的免疫失调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病例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临床症状、入院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预后等资料;分别收集患儿入院治疗前及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的血液标本,运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NK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自身为对照,观察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特点;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探讨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特点。结果:1.共纳入80例HSP患儿,其中男性患儿49例(61.25%),女性患儿31例(38.75%),年龄在11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6.76岁,高发年龄为58岁(第2575百分位),按入院首发症状分为混合型HSP组19例(23.75%),关节型HSP组25例(31.25%),腹型HSP组19例(23.75%),肾型HSP组17例(21.25%)。按尿常规检测结果分为肾型组共25例(31.25%),非肾型组共55例(68.75%)。2.HSP患儿CD3+T、CD8+T、NK细胞和B细胞的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CD4+/CD8+的值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按入院首发症状或按入院时尿检结果分组比较,两种分组的各组病例CD3+T、CD8+T、NK细胞、B细胞、CD4+T及CD4+/CD8+的值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多元回归分析发现NK细胞会对B细胞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关系(B=0.438,P<0.05)。5.按入院时尿检结果分组,肾型组患儿的血清IgG平均值及血清IgA平均值高于非肾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的IgM、补体C3及补体C4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按年龄阶段划分,HSP患儿急性期各年龄阶段IgG和IgA值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年龄阶段的IgM、补体C3及补体C4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缓解期HSP患儿CD4+T和CD4+/CD8+的值较急性期明显升高,CD3+T、CD8+T、NK细胞、B细胞的值在缓解期均下降,过敏性紫癜患儿经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紊乱有所好转。2.NK细胞与B细胞有正向影响关系,HSP患儿既有体液免疫紊乱及又有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且二者还会相互影响。3.淋巴细胞亚群对于鉴别HSP患儿有无早期肾脏损害没有意义。4.有肾脏损害表现的HSP患儿的血清IgG和IgA值明显升高,血清IgG和IgA值的升高可能是HSP患儿进展为HSPN的危险因素,血清IgG和IgA可作为鉴别HSP患儿是否存在早期肾脏损害的参考指标。

二、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健脾消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脾虚失摄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实验项目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治疗结果
讨论
    1 立项依据
    2 药物组成及方解
    3 体会
    4 病案举例
    5 预防与调护
    6 不足和展望
结语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3)评估糖皮质激素及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免疫状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紫癜性肾炎并发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与预防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五草化斑汤治疗湿热血瘀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证候(湿热血瘀证)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终止标准
    3.研究方案
        3.1 治疗方法
        3.1.1 治疗组
        3.1.2 对照组
        3.1.3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3.1.4 疗程
    4.观察指标
        4.1 一般项目
        4.2 临床观察项目
        4.3 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标准
        4.4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4.5 安全性指标
    5.统计学处理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病例完成情况
    2.一般资料
        2.1 性别比较
        2.2 年龄比较
        2.3 病程比较
    3.观察结果
        3.1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3 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4 疗效比较
        3.5 复发率比较
        3.6 不良反应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研究背景
        1.1 西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1.2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1.3 湿热血瘀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2.组方分析
        2.1 五草化斑汤的药物组成
        2.2 方药分析
        2.3 现代药理研究
    3.研究结果分析
        3.1 中医症状改善情况
        3.2 临床疗效分析
        3.3 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本课题创新点
    5.展望与不足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内治
        1.4 中医外治
        1.4.1 中药熏洗
        1.4.2 针灸、穴位贴敷
        1.4.3 刺络放血
    2.西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
        2.1 病因
        2.1.1 遗传相关性
        2.1.2 感染
        2.1.3 饮食因素
        2.1.4 药物
        2.2 发病机制
        2.2.1 细胞免疫
        2.2.2 体液免疫
        2.2.3 补体系统
        2.2.4 炎症因子
        2.2.5 凝血机制
        2.3 西医治疗
        2.3.1 一般治疗
        2.3.2 对症治疗
        2.3.3 糖皮质激素治疗
        2.3.4 免疫抑制剂
        2.3.5 抗凝治疗
        2.3.6 免疫球蛋白
        2.3.7 血液净化技术
        2.3.8 其他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宜昌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资料收集
        1.3.1 确定纳入标准
        1.3.2 确定排除标准
        1.3.3 分组
        1.3.4 收集、统计分析
结果
    2.1 发病年龄及性别
    2.2 发病季节
    2.3 发病诱因
    2.4 临床表现
        2.4.1 皮疹
        2.4.2 消化道症状
        2.4.3 关节症状
        2.4.4 肾脏受累
    2.5 实验室检查
        2.5.1 按消化道是否受累相关数据分析
        2.5.2 按关节是否受累相关数据分析
        2.5.3 按肾脏是否受累相关数据分析
        2.5.4 HSP发生肾脏损害危险因素分析
        2.5.5 不同临床表型相关数据分析
讨论
    3.1 遗传与HSP
    3.2 感染与HSP
    3.3 药物与HSP
    3.4 食物与HSP
    3.5 消化道微生物与HSP
    3.6 实验室检查与HSP
    3.7 评估肾损害的指标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免疫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IgA血管炎肾损害患儿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2.1.1 研究对象
        2.1.2 诊断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研究对象分组
    2.2 标本收集
        2.2.1 采样时间的确定
        2.2.2 标本采集
    2.3 检测方法
        2.3.1 实验原理
        2.3.2 实验前准备工作
        2.3.3 实验步骤
        2.3.4 同时收集病例组两组患儿入院后化验的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E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的分析
    3.2 血清细胞因子结果
    3.3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结果
    3.4 logistic回归
    3.5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IgA 血管炎肾损害患儿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不同临床表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差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
        2.1.1 临床资料
        2.1.2 实验仪器和主要试剂
        2.1.2.1 实验仪器
        2.1.2.2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肠道菌群检测
        2.2.2 临床指标的检测
        2.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3.2 肠道菌群分析
        3.2.1 OTU的Venn分析
        3.2.2 测序与质量控制
        3.2.3 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分析
    3.3 检测临床指标水平
    3.4 肠道菌群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肠道菌群
    4.2 肠道菌群对局部和全身产生的免疫反应
    4.3 肠道菌群对脏器的损伤
    4.4 过敏性紫癜
    4.5 肠道菌群与过敏性紫癜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287例儿童IgA血管炎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探讨IgA血管炎与临床表现、皮疹、病理的相关性
    引言
    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
    讨论
        1 IgAV发病机制
        2 IgAV与一般临床资料
        3 IgAV与胃肠道症状
        4 IgAV与紫疲性肾炎
        5 IgAV与皮疹复发
        6 IgAV与肾脏病理活检
        7 IgAV的预后
第二部分 探讨IgA血管炎与白细胞及其分类的相关性
    引言
    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对照组/IgAV组
        2 临床表现类型
        3 胃肠道症状
        4 紫癜性肾炎
        5 皮疹复发
    讨论
结论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IgA血管炎与胃肠道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及治疗概述
    1 西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1.1 病因
        1.2 发病机制
        1.3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2 中医对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治疗
        2.1 中医病因病机
        2.2 辨证论治
    3 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发展现状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肾脏损害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一般状况观察
        2.2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血清IgA、CIC、SAA水平的影响
        2.3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血清IL-6、ET-1、NO的影响
        2.4 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3.1 过敏性紫癜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
        3.2 青紫颗粒对卵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大鼠的干预作用
        3.3 青紫颗粒来源及组方分析
        3.4 青紫颗粒对HSP大鼠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第二部分 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过敏性紫癜小鼠肾脏损害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血清BUN、Cr含量的影响
        2.2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血清AOPPs、CIC水平的影响
        2.3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IgA沉积的影响
        2.4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肾脏IgA沉积的影响
        2.5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IgA_1异常糖基化的影响
        2.6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C3、C4及TGF-β_1表达的影响
        2.7 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3 讨论
        3.1 过敏性紫癜小鼠模型的建立
        3.2 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HSP小鼠的干预作用
        3.3 青紫颗粒对HSP小鼠皮肤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影响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10)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质激素应用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
附录 C 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 D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四、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毒化斑汤结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证临床研究[J]. 宫雅杰,储王燕,李晓静.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08)
  • [2]健脾消斑汤治疗过敏性紫癜脾虚失摄证的临床观察[D]. 孙琦.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评估糖皮质激素及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对紫癜性肾炎患儿免疫状态的影响[D]. 何礼楠.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五草化斑汤治疗湿热血瘀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D]. 和晓琴.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宜昌地区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分析[D]. 竺琴. 三峡大学, 2021(01)
  • [6]IgA血管炎肾损害患儿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D]. 王孟迪.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不同临床表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道菌群的差异分析[D]. 唐兴珈. 南昌大学, 2020(08)
  • [8]287例儿童IgA血管炎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D]. 胡锡慧. 苏州大学, 2020(02)
  • [9]青紫颗粒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保护作用[D]. 苗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过敏性紫癜患儿皮质激素应用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D]. 刘娜娜. 蚌埠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过敏性紫癜体液免疫状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