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后柱骨折及后柱合并后壁骨折的诊治

髋臼后柱骨折及后柱合并后壁骨折的诊治

一、髋臼后柱骨折与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麦奇光,陈煜辉,李涛,朱振华,王华,樊仕才[1](2022)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3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5例, 女8例;年龄19~78岁[(47.3±13.3)岁]。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复位并使用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固定。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二天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术后3, 12个月采用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48个月[(28.1±13.1)个月]。手术时间为35~150 min[(84.6±26.3)min];切口长度为8~12 cm[(9.4±1.0)cm];术中出血量为100~1 200 ml[200(300, 500)ml];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3.9±0.9)个月]。术后第二天Matta复位标准:优32例, 良7例, 差4例, 优良率为9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为12~18分[(16.1±1.5)分], 术后12个月为13~18分[(17.3±1.2)分](P<0.01)。术后3个月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优3例, 良34例, 可6例, 优良率为86%;术后12个月优32例, 良9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5%(P<0.0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后感染1例, 髋内收乏力5例, 术后螺钉松动并创伤性关节炎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坐骨神经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临床疗效满意。

麦奇光,陈煜辉,李涛,王华,郑秋宝,詹潇锐,徐康帅,陈社强,李嘉成,许文泉,樊仕才[2](2021)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采用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的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42.0±12.1)岁(范围19~64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横形伴后壁骨折2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6例、"T"形伴后壁骨折2例。患者取俯卧位直接后方入路,于直视下对髋臼前后柱骨折进行复位并以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髋臼后柱,再复位髋臼后壁骨折并使用钢板及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骨折复位质量(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结果 36例均于直接后方入路下顺利完成骨折复位及固定。切口长度(9.8±1.2)cm(范围8~12 cm);手术时间(102.9±21.4)min(范围65~145 min);术中出血量(214.0±116.9)ml(范围100~640 ml)。术后X线及CT示髋臼骨折复位固定良好,按照Matta的X线复位评估标准:优28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4%(34/36)。全部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9.2)个月(范围10~3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6±1.0)个月(范围3~6个月)。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臀上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2例出现股骨头囊性变,但行走无疼痛;1例术后感染并继发菌血症,清创及抗感染治疗1个月后治愈;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恢复;1例于术后3个月出现异位骨化,不影响髋关节活动。术后1年改良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为优2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4%(34/36)。结论直接后方入路切口小,能在直视下复位髋臼后方骨折;结合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及固定稳定的优势,早期临床疗效良好。

赵北[3](2021)在《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四边体区域的数字解剖学参数研究测量目的测量髋臼四边体区域的解剖参数,确定置钉的安全区和危险区,以提高四边体区域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2月期间我院影像中心行骨盆CT扫描的成年人图像200例。通过Mimics软件进行骨盆三维重建后,测量四边体内侧面的边长和面积,进行性别间和左右侧比较;定义并测量危险区和安全区长度,确定最危险置钉点位置并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男性四边体内侧面上边界长度65.54±4.5 1mm,下边界长度39.24±2.96mm,前边界长度62.46±3.45mm,后边界长度67.91±3.92mm,四边体内侧面的表面积3276.22±309.33mm2;女性四边体上边界长度63.92±3.37mm,下边界长度36.85±2.39mm,前边界长度55.25±3.13mm,后边界长度61.89±3.75mm,四边体内侧面的表面积为2787.21±246.21mm2。男性的五组数据值均大于女性,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左右侧数据之间的配对样本比较发现四边体内侧面的上边界和前边界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边界、后边界和内侧面表面积左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四边体危险区长度20.42±6.88mm,前后缘长度42.75±3.22mm,危险区和前后缘距离比值为0.48±0.15;女性四边体危险区长度24.43±5.04mm,前后缘长度39.18±2.21mm,危险区和前后缘距离比值为0.62±0.13。男性四边体的前后缘长度大于女性,但危险区长度小于女性,男性危险区占据前后缘的比例要低于女性。三组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最危险进钉点到参考线的距离为14.42±4.22mm,女性为12.89±3.38mm,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工具软件Mimics结合CT图像可建立完整的骨盆三维模型,通过调整视图方向,能够定义并测量髋臼四边体区域的相关参数。由于性别间的生理差异,男性四边体内侧面的各边长均大于女性。在髋臼前入路观察角度下女性四边体危险区范围大于男性,确定最危险进钉点的位置有利于术中安全操作。第二部分 四边体置钉参数的数字解剖学测量目的选取四边体危险区多个进钉点模拟螺钉的安全放置,测量螺钉的多方位安全进钉角度及长度等参数,并进行性别间比较,以提高四边体危险区置钉的安全性,为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全面的数据参考。方法通过Mimics软件对200例骨盆CT进行三维重建,根据四边体内侧面将矢状面和横断面视图重新定义,在真骨盆上缘和下缘分别确定危险进钉点位置,应用直径3.5mm的圆柱体模拟螺钉置入。真骨盆上缘的三处进钉点分别测量螺钉的最小内倾角(MIMIA),最小前倾角(MIAIA)和最小后倾角(MIPIA)以及对应的螺钉长度;真骨盆下缘的三处进钉点分别测量平行螺钉的长度,最小前倾角(MIAIA)和最小后倾角(MIPIA)以及对应的螺钉长度;通过调整髋骨的三维半透明模型,确定髋臼下螺钉的最佳位置,模拟置钉并测量该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点的位置及进钉方向,对上述置钉参数进行性别间比较。结果在四边体最危险进钉点O处,男性MIMIA为13.32±3.98°,螺钉长度28.96±7.57mm,MIAIA 为 31.97±9.89°,螺钉长度 42.99±5.44mm,MIPIA 为23.67±5.99°,螺钉长度 60.98±4.94mm;女性角度分别为 16.54±5.45°,39.40±10.07°,32.04±8.65°,螺钉长度分别为 22.54±5.16mm,36.02±3.27mm,50.51±3.82mm。男性各角度小于女性,而螺钉长度均大于女性,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进钉点O比较,A点和B点对应的MIMIA值均减小,而对应的螺钉长度均增加。真骨盆上缘A、O、B三点对应的MIAIA值逐渐增加,而MIPIA值逐渐减小,男性和女性变化趋势一致。在四边体进钉点O’处,男性的平行螺钉长度为19.23±4.38mm,女性为13.86±3.53mm,男性MIAIA及对应螺钉长度分别为36.39±7.29°和33.59±2.73mm,女性分别为40.73±6.63°和28.73±2.39mm;男性 MIPIA 及对应螺钉长度分别为 33.01±7.07°和 9.07±2.66mm,女性分别为39.33±5.82°和43.36±2.73mm。男性的最小前倾角度和最小后倾角度均小于女性,而螺钉长度均大于女性,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骨盆下缘A’、O’、B’三点对应的MIAIA和MIPIA值变化趋势同上缘对应点一致。男性髋臼下螺钉的最大直径为5.54±1.38mm,最大长度为100.23±6.37mm,女性分别为4.49±0.89mm和87.74±6.36mm,94%的男性和86%的女性最大螺钉直径不小于3.5 mm;而77%的男性和53%的女性最大螺钉直径不小于4.5 mm。螺钉参数在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数字化软件的切面重建,三维图像透明化及轴向透视等方法,可以在四边体危险区内以不同方式安全置钉,获得相关的置钉数据参数,指导个体化术前设计,为髋臼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参考。由于男女骨盆的生理解剖差异,四边体区域置钉的方向角度和螺钉的长度直径等属性在性别间存在差异。将解剖标记作为置钉参照物和参考平面方便术中安全精确操作。第三部分 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有限元分析目的建立起髋臼前柱骨折和后柱骨折的有限元模型,针对四边体区域设计不同的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模型装配后进行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评价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稳定性,为四边体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一例健康成年女性的DICOM格式的骨盆CT数据,将其导入Mimics及3-matic软件中,分别建立前柱骨折和后柱骨折模型,在Geomagic Studio软件及Solidworks软件中根据骨折线位置设计不同内固定,在3-matic中最终装配成髂腹股沟入路处理前柱骨折的4组固定模型,Stoppa入路处理前柱骨折的3组固定模型及后柱骨折固定的5组模型。将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进行材料属性赋值,弹簧单元模拟韧带及接触设置。约束边界条件后对模型求解,分析评价骨盆和内固定的位移和应力分布,比较上下骨折面的位移差。结果前柱骨折模型中,增加四边体危险区螺钉后,可以降低钢板和固定螺钉的最大应力和松动断裂的风险,同时可以降低钢板对骨盆的应力遮挡作用。髂腹股沟钢板和Stoppa钢板在增加了两枚四边体双皮质螺钉后,上下骨折面的位移差组内比较均为最小。后柱骨折模型中,联合固定模型组由于增加了耻坐螺钉,后柱钢板和后柱螺钉的应力均下降,三种状态下骨折面的平均位移差和最大位移差的最小值均出现在联合应用耻坐螺钉模型组。结论通过髂腹股沟入路和Stoppa入路处理髋臼前柱骨折时,钢板联合四边体危险区螺钉均可以有效提高生物力学相容性和稳定性。在处理髋臼后柱骨折时,放置四边体螺钉可增加后柱钢板或后柱螺钉的固定强度,降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周润涛[4](2021)在《新型髋臼四边区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的初步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髋臼四边区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临床疗效及适应症。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使用新型髋臼四边区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根据骨折类型,按1∶1配对选择既往在我院采用重建接骨板治疗的髋臼骨折病例,分别作为新型接骨板组和重建接骨板组,两组各纳入11例。记录两组病例受伤至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手术入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骨折复位丢失、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分别采用Matta标准和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系统评估骨折的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比较观察两组病例上述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新型接骨板组:平均手术时间327.82±137.46min(范围:120~580min;中位数:32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745.26±2103.98ml(范围:300~7000ml;中位数:1000ml),平均术中输血量1526.18±1617.46ml(范围:0~5130ml;中位数:900ml),平均术后输血量254.55±439.01ml(范围:0~1400ml;中位数:0ml)。单一前方入路4例,联合入路7例。术后随访时间9~28月,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1例,异化骨化1例及创伤性关节炎1例。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1例,骨折复位满意率90.91%。髋关节功能:优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81.82%。重建接骨板组:平均手术时间273.18±99.15min(范围:120~450min;中位数:27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22.73±469.77ml(范围:300~1500ml;中位数:1500ml),平均术中输血量608.55±363.71ml(范围:0~1086ml;中位数:758ml),平均术后输血量281.82±430.86ml(范围:0~1000ml;中位数:0ml)。单一前方入路4例,联合入路6例,K-L入路联合前柱骨折闭合复位1例。术后随访时间9~42月,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2例,满意复位6例,不满意复位3例,骨折复位满意率72.73%。髋关节功能:优1例,良7例,可0例,差3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2.73%。两组患者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复位丢失发生。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病例在受伤至确定性手术的时间、手术入路、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复位质量满意率、髋关节功能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方面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新型髋臼四边区解剖锁定接骨板的外形与髋臼前柱、前壁、四边区相贴服,具有“一体两翼一延伸”的一体化的特点,可经前方三种手术入路同时固定髋臼前柱、后柱、前壁及四边区,骨折复位质量高,能有效阻止四边区向内移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与重建接骨板相当,适用于累及四边区的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横行骨折、双柱骨折等。

邹如意[5](2021)在《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在髋臼骨折中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在髋臼骨折中解剖学研究目的:通过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在骨盆标本上的解剖研究,明确此手术入路重要组织结构之间位置关系,为临床上在治疗髋臼骨折使用腹直肌旁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5例成人包含完整骨盆结构尸体进行解剖(共10侧),其中女性2例,男性3例。切口标志:取髂前上棘与肚脐连线的外1/3点为切口起始点,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内1/3为切口终止点。沿切口线逐层解剖,主要观察手术中5个窗口的显露部位以及各层次重要组织结构。结果:沿切口线依次切开皮肤至壁层腹膜,注意避免损伤重要的组织血管等结构。窗口1位于髂嵴及髂腰肌之间,取髂嵴及髂腰肌间隙,向外侧牵开皮肤,向内侧牵开髂腰肌可以显露髂嵴及髂骨翼内侧面髂窝;窗口2位于髂腰肌及髂外血管束之间,向内侧牵开血管束可以显露后部的骶髂关节,向外牵开髂腰肌可以显露耻骨上支起点、髂耻隆起;窗口3位于髂外血管束及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之间,牵开两者后可以显露耻骨支、髂耻隆起及骨盆边缘;窗口4位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的内侧,向外牵开后可以显露耻骨体及耻骨联合;窗口5位置与窗口3类似,但位于真骨盆深面,牵开后可以显露四边体及坐骨棘。通过利用切口的5个窗,该入路可直视下显露从耻骨联合到骶髂关节的前部骨盆缘、四边体及后柱的内侧部、髂窝、髂嵴等部位。结论:在临床上使用腹直肌旁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前,对其进行解剖学探究,能够有效降低真实手术当中的风险。通过本研究的实验,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可清楚的显露髋臼部位,特别是四边体等较深的结构,同时实现了神经血管重要结构的可视化,为临床上在应用腹直肌旁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提供了解剖学依据。第二部分腹直肌旁手术入路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中临床应用目的:基于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在髋臼骨折中的解剖学研究,探讨经腹直肌旁手术入路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疗效与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08月采用腹直肌旁手术入路治疗27例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21例,女6例;年龄30-69岁,平均48.8岁。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患者9例,前壁骨折5例,双柱骨折10例,前柱伴后半横行骨折3例。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患侧骨盆模型,利用模型模拟骨折复位顺序、钢板安放位置及预弯。术后常规随访1、3、6和12个月,拍摄骨盆正位、闭口斜位、髂骨斜位及CT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7例患者,手术切口长度9-14cm,平均11cm;患者手术时间135-215min,平均为153min;术中出血量340-1050ml,平均为645ml;患者术后照射骨盆CT+三维重建,提示骨折复位良好,螺钉未进入关节面;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为13周。1例患者出现术后伤口感染,通过加强换药及有效抗生素应用于术后28天好转,伤口完全愈合;1例61岁患者出现术后骨化性肌炎,术后16个月出现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面塌陷变扁、关节间隙狭窄(ARCOⅣ期),后在我院关节外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其它并发症。所有随访患者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术后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优14例,良8例,可3例,差2例。结论: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可直视下对髋臼的前方特别是四方体的髋臼骨折进行复位固定,利用3D打印的立体模型可术前模拟逼真的手术环境,设计骨折复位的顺序、钢板放置的位置以及螺钉拧入的角度,使手术方案更加安全、更精确、更体现个体化,通过腹直肌旁手术入路联合3D打印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有利于小切口治疗髋臼骨折,为临床治疗髋臼骨折提供新思路。

常波[6](2021)在《依据3D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前后柱的三维测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确定髋臼前后柱间四边体周围的安全螺钉通道,测量安全螺钉通道的进钉点、出钉点的位置,分析各点的解剖学参数、各点之间的关系及螺钉的长度及方向,为临床操作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常成年人的完整骨盆CT断层扫描数据,导入3D图像生成及编辑处理软件Mimics Medical 20.0软件中,建立骨盆三维数字模型,以弓状线与耳状面前缘交点与髂前下棘的连线中点分别于冠状面、横断面做垂线,将两垂线与髂骨翼平面的交点确定为两虚拟螺钉的进钉点,以横断面垂线交点与坐骨棘内面观最高点连线的方向作为虚拟螺钉的方向,以螺钉与四边体内面交点为出钉点,进钉点及出钉点之间的距离为虚拟螺钉的长度,虚拟螺钉的直径设置为3.5mm。测量虚拟螺钉的进钉点、出钉点与解剖标志点的距离,虚拟螺钉的长度及方向,对数据进行收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虚拟螺钉1进钉点至弓状线与耳状面前缘交点的距离男性32.65±3.93mm,女性31.65±3.96mm,至髂前下棘的距离男性44.82±3.45mm,女性43.67±3.80mm;虚拟螺钉2进钉点至弓状线与耳状面前缘交点的距离男性44.21±3.25mm,女性43.62±4.40mm,至髂前下棘的距离男34.89±2.94mm,女性33.99±4.06mm。虚拟螺钉1出钉点至弓状线与耳状面前缘交点的距离男性43.49±7.98mm,女性37.70±4.84mm,虚拟螺钉1出钉点至髂前下棘的距离男性72.05±6.70mm,女性60.23±5.29mm;虚拟螺钉2出钉点至弓状线与耳状面前缘交点的距离男性63.15±8.78mm,女性55.83±8.73mm,至髂前下棘的距离男性80.89±7.79mm,女性64.58±8.22mm。虚拟螺钉1的长度男性39.02±8.08mm,女性27.49±5.88mm;虚拟螺钉2的长度男性54.37±8.21mm,女性38.27±9.62mm。虚拟螺钉与横断面之间的夹角男性39.88±5.84°,女性41.95±5.03°;虚拟螺钉与冠状面之间的夹角男性41.58±6.79°,女性42.95±5.49°;虚拟螺钉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男性21.82±5.59°,女性16.34±5.11°。男女之间两个虚拟螺钉出钉点至弓状线与耳状面前缘交点、髂前下棘之间的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两个虚拟螺钉的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虚拟螺钉与矢状面之间的夹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在医学领域研究中高效可靠,本研究寻找到的通道螺钉的位置较为安全。虚拟螺钉的出钉点到解剖标志点的距离、螺钉的长度在不同性别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操作中应考虑性别之间的差异。

樊仕才[7](2021)在《髋臼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策略》文中认为髋臼骨折的损伤机制为股骨头撞击髋臼导致的髋臼骨性结构破坏,手术目的是重建髋关节的头臼匹配关系并维持稳定。由于髋关节的特殊解剖结构,股骨头的遮挡使其前后面不能相互照应,因此手术入路的选择关系到手术区域显露、骨折复位质量、固定效果,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包括前方入路和后方入路,但由于髋关节的解剖复杂性及髋臼骨折的多样性,没有一种手术入路能完成所有类型的髋臼骨折手术。笔者阐述多种手术入路的解剖特点及适应证、手术入路选择策略,为临床医师处理髋臼骨折提供参考。

吴优[8](2021)在《髋臼T型及横断骨折前后柱骨块移位距离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髋臼骨折(Acetabular fractures)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有手术需求的患者数量也大大增加。然而,因其解剖关系复杂,手术难度大,且经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同样也很高。本文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髋臼T型及横断骨折前、后柱移位距离,对比分析前、后柱移位差异,总结骨折块的移位规律。方法:连续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从2015年5月到2019年5月共49例髋臼T型及横断骨折患者术前骨盆螺旋CT扫描资料,应用Mimics20.0(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软件,重建生成三维模型,通过软件镜像功能,测量骨折线上前、后柱空原点及复位后点间的移位距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髋臼T型骨折患者中,前柱移位距离:(17.49±9.69)mm,后柱移位距离:(22.70±12.14)mm,前后柱移位距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臼横断骨折患者中,前柱移位距离:(17.79±9.01)mm,后柱移位距离:(20.27±10.09)mm,前后柱移位距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臼横断骨折和T型骨折患者中,前柱的移位距离小于后柱的移位距离。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更加精准的展示骨折移位的空间参数。通过测量分析骨折的移位情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指导手术的进行,使临床医生可以更加精准的复位骨折,从而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此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黄杰鑫,廖明新,陈小杰[9](2021)在《新型H形解剖钛板治疗髋臼后壁/后柱骨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型H形解剖钛板治疗髋臼后壁/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9年4月,应用新型H形解剖钛板治疗46例累及后壁/后柱的髋臼骨折患者。男28例,女18例;年龄20~70岁,平均45.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34例,高处坠落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7 d。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2例、后柱骨折1例、横形骨折3例、横形伴后壁骨折9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2例、T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8例。术后采用Matta评价标准评定骨折复位情况,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 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后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0 min;术中出血量200~600 mL,平均300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复位根据Matta评价标准评定,获解剖复位40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2例,满意率为95.7%(44/46);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3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效发生。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Postel评分为6~18分,平均15.5分;其中优38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42/46)。术后4例发生异位骨化,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对于累及后壁/后柱的髋臼骨折,新型H形解剖钛板可以提供牢固固定,术后骨折复位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周广杰[10](2020)在《计算机辅助下个体化逆行髋臼前柱最优钉道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设计一套应用Mimics软件对涉及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髋臼前柱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经皮置钉方案。2、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下个体化髋臼前柱最优钉道设计方案治疗涉及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髋臼前柱的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利用Mimics软件对患者进行术前三维建立模型、前柱弧度的计算、模拟手术置钉、测量置钉角度、长度、螺钉进针点位置、可用螺钉最大直径指导临床手术。术前对病人行骨盆CT扫描得到目标原始数据,将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应用软件,利用擦除工具移除双侧股骨头及第五腰椎后建立三维仿真数字模型。取躯体矢状面与耻骨上支内缘交点M,取髂前下棘与髋臼上缘交点W,过W点做冠状面与真骨盆内上缘交点N,取耻骨MN中点H,以M、N、H三点画圆,计算弧度。在距骨折线以远约3cm处耻骨支侧面中点选作最佳入针点,应用软件MedCAD模块创建直径6.5mm虚拟圆柱体代替术中拉力螺钉。在三维空间中不断调整虚拟螺钉位置方向保证不进入髋关节,不突破骨皮质将螺钉置入髋臼前柱,调整螺钉至合适固定长度。将圆柱体直径缩小至0.1mm得到进针点,测量进针点至耻骨上支、耻骨联合的垂直距离,根据螺钉三维方向坐标计算螺钉与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的夹角。运用Mimics软件的重切割功能将置入螺钉的髋臼前柱以螺钉为中心轴重新切割,测量每个断层平面中螺钉至骨皮质的最短距离,其中所有断层中距离最短者为螺钉通道的最大直径。记录髋臼前柱的弧度,所测量螺钉的长度、入针点、螺钉方向、最大直径的数据。2、运用个体化术前测量的相关数据指导手术并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运用计算机辅助下个体化前柱最优钉道设计方案治疗的15例共19侧(双侧4例、单侧11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髋臼前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双侧3例、单侧9例),女性3例(双侧1、单侧2例),年龄25-60岁,平均44.2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6例,交通事故9例,合并有四肢骨折7例,合并有脊柱损伤3例,合并有尿道损伤2例,评估置入每枚髋臼前柱螺钉的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短期以及长期并发症和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结果:1、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很好的还原了解剖形态及局部细节。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与切面观察患者的解剖结构,精准的测量了髋臼前柱弧度、前柱螺钉进针点、角度、长度、最大直径等数据。2、所有患者均已行大于5个月时间的短期随访,15例患者共18侧均成功微创置入,1例因骨性通道偏出后多次尝试无法置入正确通道后转桥接钢板螺钉固定,置入每枚髋臼前柱螺钉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0.8±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8±1.8)ml,平均术中透视次数(30.8±5.7)次,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0±0.34)月。结论:1、Mimics软件可以对拟施行经皮髋臼前柱螺钉内固定的患者是否适合螺钉置入进行术前筛选并模拟置钉计算最佳置钉的进针点、角度、长度、最大直径。2、应用Mimics软件进行术前个体化逆行髋臼前柱最优钉道设计对涉及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髋臼前柱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行经皮髋臼前柱螺钉手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髋臼后柱骨折与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髋臼后柱骨折与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3)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及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综述 髋臼四边体骨折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四边体区域的数字解剖学参数研究测量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 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四边体置钉参数的数字解剖学测量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 图、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有限元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 图、表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及展望
附录 髂腹股沟入路四边体危险区螺钉的临床应用病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以及答辩情况表
外文论文

(4)新型髋臼四边区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的初步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方法与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累及四边区的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5)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在髋臼骨折中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在髋臼骨折中解剖学研究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部分:腹直肌旁手术入路联合3D打印技术在髋臼骨折中临床应用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个人简历
    附录B 综述 经腹直肌旁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依据3D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前后柱的三维测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髋臼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髋臼T型及横断骨折前后柱骨块移位距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骨盆髋臼骨折的解剖、治疗以及最新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计算机辅助下个体化逆行髋臼前柱最优钉道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个体化逆行髋臼前柱最优钉道的设计
    材料
        1.1 计算机设备
        1.2 计算机软件
        1.3 影像设备
        1.4 影像数据
    方法
        2.1 建立目标骨盆三维数字模型
        2.2 圆柱体的建立及置入
        2.3 螺钉最佳置入角度的测量
        2.4 螺钉长度的测量
        2.5 螺钉入针点位置的测量
        2.6 可使用螺钉最大直径的测量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术前准备
        3、手术方法
        4、术后处理
        5、观察指标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四、髋臼后柱骨折与后柱伴后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髋臼翼形一体化钢板治疗髋臼双柱伴后壁骨折[J]. 麦奇光,陈煜辉,李涛,朱振华,王华,樊仕才. 中华创伤杂志, 2022(01)
  • [2]直接后方入路经皮后柱通道螺钉及钢板固定治疗髋臼后方粉碎性骨折[J]. 麦奇光,陈煜辉,李涛,王华,郑秋宝,詹潇锐,徐康帅,陈社强,李嘉成,许文泉,樊仕才. 中华骨科杂志, 2021(19)
  • [3]四边体置钉治疗髋臼骨折的数字解剖学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 赵北. 山东大学, 2021(12)
  • [4]新型髋臼四边区解剖锁定接骨板治疗髋臼骨折的初步临床研究[D]. 周润涛.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5]腹直肌旁手术入路在髋臼骨折中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D]. 邹如意.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6]依据3D技术应用于髋臼骨折前后柱的三维测量的研究[D]. 常波. 济宁医学院, 2021(01)
  • [7]髋臼骨折手术入路选择策略[J]. 樊仕才. 中华创伤杂志, 2021(03)
  • [8]髋臼T型及横断骨折前后柱骨块移位距离分析[D]. 吴优.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新型H形解剖钛板治疗髋臼后壁/后柱骨折[J]. 黄杰鑫,廖明新,陈小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1(01)
  • [10]计算机辅助下个体化逆行髋臼前柱最优钉道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研究[D]. 周广杰.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髋臼后柱骨折及后柱合并后壁骨折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