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

再论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

一、再谈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石朝利[1](2020)在《具核梭杆菌在同步放化疗宫颈鳞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与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明具核梭杆菌在同步放化疗宫颈鳞癌患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分析具核梭杆菌与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1.课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初次治疗拟行同步放化疗的宫颈鳞癌患者,对照组为非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且排除其他恶性疾病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rction,PCR)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宫颈鳞癌组织及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有无差异。2.进一步分析具核梭杆菌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3.进一步分析具核梭杆菌与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1.在50例对照组中,宫颈组织中检测出具核梭杆菌感染阳性的有22人(44.0%);在53例实验组中,宫颈鳞癌组织中检测出具核梭杆菌感染阳性的有37人(69.8%),表明宫颈鳞癌组织中具核梭杆菌阳性率显着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53例实验组中,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异常组检测出具核梭杆菌感染阳性的31人(77.5%),SCC正常组中检测出具核梭杆菌感染阳性的有6人(46.4%),经统计学分析,SCC异常组患者宫颈鳞癌组织具核梭杆菌阳性率显着高于正常组,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进一步分析具核梭杆菌感染与宫颈鳞癌病理及临床相关性,发现具核梭杆菌感染与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家族史、骨髓抑制、肿瘤大小、HPV分型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核梭杆菌感染与临床分期、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呈正相关,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进一步分析具核梭杆菌感染与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预后差(进展/未控)的组具核梭杆菌阳性的11人(29.7%),阴性组的1人(6.2%),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具核梭杆菌感染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2.具核梭杆菌感染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分期、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呈正相关,具核梭杆菌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3.具核梭杆菌感染与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预后呈负相关,具核梭菌可能与宫颈鳞癌放化疗的敏感性存在相关性。

任松洁[2](2020)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不同的营养评估方法了解我院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本次初始治疗前(入院时间≤48h)的营养现状,根据营养现状调查结果,明确患者营养状况,分析营养状况与患者年龄、BMI、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既往治疗情况、肿瘤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为营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评估由专业人员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入院48小时内(≤48h)完成,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诊断、既往是否接受过肿瘤相关治疗、入院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等。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和预后营养指数(PNI)。使用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和PG-SGA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量表评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若为手术患者,收集患者术后临床病理资料,明确其临床病理特征。分别分析NRS2002、PG-SGA、PNI与患者年龄、BMI、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既往是否接受过治疗、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NRS 2002为诊断营养不良风险的标准(金标准),分析PG-SGA和PNI评估营养不良风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NRS 2002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入组患者共125例,年龄3074(平均年龄55.1±5.3)岁,其中年龄≥65岁20例(16.0%),<65岁105例(84.0%);卵巢癌34例(27.2%),宫颈癌70例(56.0%),子宫内膜癌17例(13.6%),输卵管癌3例(2.4%),外阴癌1例(0.8%);以临床病理分期I、II期共78例(62.4%),III、IV期共47例(37.6%);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患者58例(46.4%),既往未接受过治疗的67例(53.6%);肿瘤发生转移者51例(40.8%),未发生转移者74例(59.2%);BMI<18.5的5例(4.0%),BMI≥18.5的120例(96.0%)。NRS 2002≥3分35例(28.0%),NRS 2002<3分90例(72%);NRS 2002评分与年龄无关,c2=0.047,P>0.05,NRS 2002评分与BMI(χ2=9.774,P<0.05)、肿瘤类型(χ2=12.953,P<0.05)、肿瘤分期(χ2=19.874,P<0.05)、既往是否接受过治疗(χ2=7.291,P<0.05)、肿瘤是否发生转移(χ2=15.522,P<0.05)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SGA≥4分69例(55.2%),PG-SGA<4分56例(44.8%);PG-SGA评分与年龄无关,χ2=0.222,P>0.05;PG-SGA与BMI(χ2=9.774,P<0.05)、肿瘤类型(χ2=17.715,P<0.05)、肿瘤分期(χ2=27.241,P<0.05)、既往是否接受治疗(χ2=51.946,P<0.05)、肿瘤是否发生转移(χ2=38.018,P<0.05)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NRS 2002评分作为状态变量(金标准),PG-SGA评分、PNI评分作为检验变量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PG-SGA的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600,约登指数0.457;PN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99(95%置信区间:0.4830.716),约登指数最大为0.208时PNI的临界值为46.05;以此为截断点诊断营养风险的灵敏度为0.486,特异度为0.722。PNI评分<46.05的57例(45.6%),≥46.05的68例(54.4%)。PNI评分与年龄(χ2=3.612,P>0.05)、BMI(χ2=0.435,P>0.05)、肿瘤类型(χ2=3.073,P>0.05)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I评分与肿瘤分期(χ2=10.091,P<0.05)、既往是否接受治疗(χ2=13.304,P<0.05)、肿瘤是否发生转移(χ2=12.677,P<0.05)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NRS 2002为标准,用Kappa检验PG-SGA、PNI与其的一致性。PG-SGA评分与NRS 2002评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419,P<0.001);PNI取值46.05时与NRS 2002的一致性较差(Kappa=0.134,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较高,卵巢癌患者更为显着。以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作为金标准评估营养不良发生风险与BMI、肿瘤类型、肿瘤分期、既往治疗情况、肿瘤转移情况相关,与患者年龄无关。PG-SGA评估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PG-SGA与NRS2002的一致性较好。PNI的最佳截断点为46.05,PNI与NRS2002的一致性较差。

李颖[3](2019)在《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明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宫颈鳞癌患者的感染情况,进一步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1.课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初次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对照组为非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且排除其他恶性疾病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rction,PCR)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口腔、宫颈组织、癌旁组织/阴道中的表达有无差异。2.进一步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在50例对照组中,口腔拭子检测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阳性的有26人(52.0%),阴道拭子检测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阳性的有6人(12.0%),正常宫颈组织中未检测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表明正常宫颈组织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显着低于口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57例实验组中,口腔拭子检测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阳性的37人(64.9%),宫颈癌组织中检测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阳性的有20人(35.1%),癌旁组织中检测出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阳性的有15人(26.3%),经统计学分析,宫颈癌患者口腔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显着高于阴道及癌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与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阳性率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口腔、癌组织、癌旁组织的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阳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的口腔、宫颈组织、阴道粘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进一步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脉管癌栓、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成为宫颈癌的生物标志物之一。2.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与宫颈鳞癌患者HPV感染、脉管癌栓、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根治阴道牙龈卟啉单胞菌可能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刘禄,杨娜,杨槐,张薇珊,夏娟,刘智,李林丰,夏勤,崔丽娟,罗启翅[4](2018)在《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变临床病理统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遂宁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本地区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理标本,经病理检查确定病变性质。结果:196例标本中,慢性外阴营养不良95例(48. 5%),尖锐湿疣58例(29. 6%),软纤维瘤10例(5. 1%),鳞状上皮乳头状瘤8例(4. 7%),炎症性病变7例(3. 6%),表皮囊肿6例(3. 1%),恶性病变4例(2. 0%),其他病变8例(4. 1%)。结论:本地区女性外阴皮肤疾病以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及尖锐湿疣为主,应加强对这两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力度。

廖芝[5](2018)在《养血愈风熏洗方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探索养血愈风熏洗方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养血愈风熏洗方颗粒制成院内制剂和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搜集2017年01月至2018年0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养血愈风熏洗方颗粒(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剂科提供,袋/9g),每晚1次,每次1袋,按照1:10比例兑入开水中,熏洗、浸泡外阴30分钟;对照组予皮肤康洗液,每晚1次,1次20m1,按照1:10比例兑入开水中,熏洗、浸泡外阴30分钟。两组皆配合基础治疗:养血愈风颗粒(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袋/9g),口服,1日3次,1次9g;春娟牌黄芪霜(成都日用化学品总厂出品,袋/30g),外用熏洗药物后将其均匀涂擦患处并轻轻按揉至发红发热。经期停用,4周1疗程,3疗程后观察中医证候,外阴色素减退和外阴皮损范围等指标,评价养血愈风熏洗方颗粒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综合疗效评定: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即养血愈风熏洗方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证)综合疗效显着,优于皮肤康洗液。(2)外阴皮损范围分级分析:仅试验组在治疗第8、12周后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外阴皮损改善优于对照组,同时也说明在缩减外阴皮损范围方面需要的疗程较长。(3)外阴皮肤色素减退积分分析:在治疗第12周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性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12周后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通过本试验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均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结论:(1)养血愈风熏洗方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显着,能显着改善患者外阴痒痛及其他相关中医证候,使外阴局部皮肤色素脱失恢复正常。(2)养血愈风熏洗方临床运用有效安全,未发现相关的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普及推广。

甯海燕[6](2017)在《外阴营养不良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外阴营养不良患者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的研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将病理诊断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以期为本病的综合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临床观察,参照导师经验及专家意见设计调查表,共设定7个中医证型分类,收集2014年12-2016年12月符合外阴营养不良诊断的患者236例;使用EXCEL表建立信息数据库,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卡方检验等,最后得出结论。结果:(1)鳞状上皮增生型161例,占68.22%,硬化苔藓型73例,占30.93%,混合型2例,占0.85%;(2)肝肾阴虚证92例,占38.98%,肝经湿热证58例,占24.58%,阴虚肝旺44例,占18.64%,血虚风燥证25例,占10.59%,脾肾阳虚证17例,占7.20%;(3)鳞状上皮增生型中,肝肾阴虚证85例,肝经湿热证9例,阴虚肝旺证35例,血虚风燥证21例,脾肾阳虚证11例;硬化苔藓型中,肝肾阴虚证5例,肝经湿热证49例,阴虚肝旺证9例,血虚风燥证4例,脾肾阳虚证6例,混合型2例,均为肝肾阴虚证。鳞状上皮增生型及硬化苔藓型外阴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中肝肾阴虚证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85例,硬化性苔藓型5例,混合型2例;肝经湿热证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9例,硬化性苔藓型共49例;阴虚肝旺证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35例,硬化性苔藓型共9例;血虚风燥证中鳞状上皮增生型21例,硬化性苔藓型共4例;脾肾阳虚证中鳞状上皮增生型11例,硬化性苔藓型共6例。经统计分析肝肾阴虚证、肝经湿热证的病理类型分布与其他证型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虚肝旺、血虚风燥证及脾肾阳虚的病理类型分布与其它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36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中已绝经患者139例,未绝经患者97例。鳞状上皮增生型中绝经患者90例,未绝经71例;硬化性苔藓中绝经患者47例,未绝经患者26例;混合型营养不良2例,均已绝经。肝肾阴虚证患者中绝经52例;未绝经40例;肝经湿热证患者中绝经38例,未绝经20例;阴虚肝旺证患者中绝经23例,未绝经21例;血虚风燥证患者中绝经14例,未绝经11例;脾肾阳虚证患者中绝经12例,未绝经5例;各个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的绝经情况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36例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中,病程小于1年的共75例,1-3年的67例,3-5年的53例,5-10年的25例,大于10年的16例。病程小于1年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51例,硬化性苔藓型24例。病程1-3年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45例,硬化性苔藓型18例,混合型1例。病程3-5年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38例;硬化性苔藓型17例,混合型1例。5-10年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17例;硬化性苔藓型9例。病程大于10年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10例;硬化性苔藓型5例。病程小于1年患者中,肝肾阴虚证28例,肝经湿热证19例,阴虚肝旺证13例,血虚风燥证8例,脾肾阳虚证7例;病程1-3年患者中肝肾阴虚证25例,肝经湿热证17例,阴虚肝旺证12例,血虚风燥证7例,脾肾阳虚证6例;病程3-5年患者中肝肾阴虚证22例,肝经湿热证13例,阴虚肝旺证10例,血虚风燥证5例,脾肾阳虚证3例;病程5-10年患者中肝肾阴虚证11例,肝经湿热证6例,阴虚肝旺证5例,血虚风燥证3例,脾肾阳虚证0例;病程大于10年患者中肝肾阴虚证6例,肝经湿热证3例,阴虚肝旺证4例,血虚风燥证2例,脾肾阳虚证1例,各个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的病程情况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中鳞状上皮增生型明显多于硬化性苔藓型,而混合型外阴营养不良最少见;(2)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肾阴虚证最多,肝经湿热次之,其次为阴虚肝旺、血虚风燥、脾肾阳虚证;(3)外阴营养不良中鳞状上皮增生型中以肝肾阴虚证患者最为多见,外阴硬化性苔藓型中以肝经湿热证最为多见;(4)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中肝肾阴虚证患者中以鳞状上皮增生型最高发,肝经湿热证患者中以硬化性苔藓型最高发;(5)外阴营养不良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相关;(6)外阴营养不良的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均与绝经状态无关;(7)外阴营养不良的病理类型及中医证型均与病程无关。

阿提凯木·买买提,米哈古丽·阿布力孜[7](2016)在《外阴营养不良的维吾尔医病因及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阴营养不良是妇科较常见、治疗较困难易复发的一组慢性疾病,目前学者对病因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各种学说,可是在治疗方面还未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经过临床实际发现维吾尔医对该病的治疗独特、无创、疗效显着。

兰菲[8](2014)在《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患者疾病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一、排除妇科感染性疾病及性传播疾病后,分析皮肤科门诊以女阴瘙痒为主诉的患者的病种构成、中医辨证分型及瘙痒程度。二、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初步探讨皮肤门诊女阴瘙痒性疾患发病的相关因素,给临床诊治提供参考资料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描述性分析,收集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12年11月-2013年8月间203例已排除妇科感染性疾病及性传播疾病、以外阴瘙痒为主要症状的女性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该症状的疾病构成、中医证型及瘙痒程度,探讨我院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性疾患的疾病特点和证型分布。第二部分为女阴瘙痒性疾患的病例对照研究,在皮肤科门诊及体检中心随机选取没有外阴瘙痒的女性纳入对照组,同样收集相关个人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筛选出我院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性疾患发病的相关因素。所有资料使用Epidata3.1录入电脑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二元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统计分析。结果:一、女阴瘙痒性疾患的病种构成、中医证型及瘙痒程度(一)疾病构成:共纳入203例患者,平均病程30.1月。有外阴炎99例(48.7%)其中急性外阴炎7例,占总数的3.4%,亚急性和慢性外阴炎92例,占45.3%;外阴瘙痒症73例,占总患者人数36.0%;黏膜白斑病14例(6.9%);硬化性萎缩性苔癣7例(3.4%):老年性阴道炎5例(2.5%);鲍温病、鳞状细胞原位癌、外阴湿疹样癌、皮脂腺增生及外阴假性湿疣各1例,各占0.5%。(二)中医证型分布:根据回收的176份患者症候调查问卷进行中医辨证。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经湿热型和肝肾阴虚型为主,分别有71例(40.34%)和45例(25.57%)。在86例外阴炎患者中,肝经湿热证58例(67.44%),肝肾阴虚证28例(32.56%);60例外阴瘙痒症患者中,湿热下注证27例(45%),血虚风燥证21例(35%),风寒外袭证8例(13.33%),血热风盛4例(6.67%);20例黏膜白斑和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患者中,肝经湿热证10例,肝肾阴虚证10例,各占50%;5例老年性阴道炎全为肝肾阴虚证(100%);3例外阴皮肤癌及癌前病变,即鲍温病、鳞状细胞原位癌及外阴湿疹样癌患者中,肝经湿热证1例(33.33%),肝肾阴虚证2例(66.67%)。(三)瘙痒程度:患者瘙痒程度自我感觉评分均值为6.63分,5分及以上的占总体的85.8%;瘙痒等级为中度的有92例,占52.3%,重度有60例,占34.1%。二、女阴瘙痒性疾患的相关因素分析(一)基线特征的比较中,病例组年龄均值为39.30岁,对照组年龄均值为34.94岁,两组年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卡方检验示OR=1.547,95%CI=1.015-2.358,提示年龄增大是外阴瘙痒疾患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4岁组女阴瘙痒疾患发病的相关因素中,危险因素有:①常患阴道炎(OR=9.246,95%CI=2.612-32.727);②长期使用某种药物(OR=6.172,95%CI=1.692-22.516);③内向易怒(OR=2.040,95%CI=1.034-4.024);④自用药液清洗外阴(OR=1.963,95%CI=1.056-3.651);保护因素是卫生巾使用干爽网面(OR=0.524,95%CI=0.268-1.026).年龄>34岁组相关因素中的危险因素有:①内向易怒(OR=5.428,95%CI=2.389-12.336);②与家人关系一般(OR=3.610,95%CI=1.598-8.156);③自用药液清洗外阴(0R=3.541,95%CI=1.657-7.569);④卫生巾使用一般牌子(OR=3.257,95%CI=1.566-6.771);⑤内裤阴干(OR=2.430,95%CI=1.003-5.883);而食辣(OR=0.488,95%CI:0.257-0.928)是该组发病的保护因素。(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4岁组中,与发病相关性较大的因素有3个:常患阴道炎(OR=9.011),长期使用某种药物(OR=8.234),自用药液清洗外阴(OR=2.180);年龄>34岁组相关性较大的因素分别是内向易怒(OR=5.662)和自用药液清洗外阴(OR=3.952)。这些因素均为危险因素。结论:一、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性疾患的疾病构成中,以外阴炎和外阴瘙痒症为主,黏膜白斑病和硬化性萎缩性苔癣患者不容忽视。二、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性疾患的中医证型以肝经湿热型和肝肾阴虚型为主。三、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性疾患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常患阴道炎、长期用药、自用药液清洗外阴、性格内向易怒和年龄增大。四、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性疾患患者的瘙痒程度较重,病程较长,给其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提示临床医师必须对女阴瘙痒这一症状给予重视,如何及时解决病人的疾病问题成为我们不容忽视的临床诊治工作之一。

许丽娟,郑玲玲[9](2013)在《女性外阴活检250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外阴疾病活检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提高对外阴疾病的认识,指导临床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女性外阴活检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50例患者中12.8%病例为感染性疾病,46%为囊肿性病变及瘤样病变,12.4%为增生或萎缩性疾病,24.4%为良性肿瘤,4.4%为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以18至35岁组发生率最高,外阴增生或萎缩性病变及恶性肿瘤以≥50岁组常见,差异均有极显着性意义(P<0.001)。结论:外阴疾病种类较多,囊肿性病变、瘤样病变及良性肿瘤活检率高。中青年女性注意预防感染性疾病及瘤样病变,老年女性应警惕具有癌变风险的增生或萎缩性疾病及鳞癌的发生。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避免误诊的发生。皮肤科医生尤其应重视外阴病变活检。

高新富[10](2013)在《白斑乳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复方氟尿嘧啶乳膏处方的基础上加入黄芩苷及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研制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药物白斑乳膏,对组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优化部分处方组分配比,建立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制剂的皮肤刺激性及稳定性,考察制剂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组方分析查阅治疗外阴营养不良及主药辅药的药理作用文献,分析汇总,查找主药、辅药组方理论依据。处方部分组分配比优化确定优化因素,建立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采用6因素16水平的均匀设计,数据用均匀设计软件Uniform Design Version3.00处理得回归方程,对方程求最大值得处方理论最佳配比,综合考虑确定处方最佳配比,并进行验证。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主药含量,选择色谱条件(流动相、检测波长),考察系统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测定平均加样回收率,进行测定方法的验证。制剂皮肤刺激性与稳定性考察采用新西兰兔对制剂的皮肤刺激性进行试验,建立刺激的评分标准及制剂刺激强度的分级标准,采用单次用药及多次用药两种用药方式考察制剂的皮肤刺激性;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采用影响因素试验查找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采用加速试验、长期试验考察制剂的有效期。临床疗效观察以复方氟尿嘧啶乳膏为对照,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考察白斑乳膏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考察制剂的安全性。结果:组方分析氟尿嘧啶、氢化可的松、维生素E均能检索到用于治疗外阴营养不良的案例,证明其组方的合理性;从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外阴营养不良的治疗案例分析可推测黄芩苷用于治疗外阴营养不良应有较好地疗效;从主药的理化性质及制剂均匀性、稳定性分析了加入二甲基亚砜及亚硫酸氢钠的必要性,从外阴营养不良的病理变化分析了加入月桂氮卓酮的必要性,从醋酸氯己定的作用特点分析其做防腐剂的优势。处方部分组分配比优化根据均匀设计表规定的配比制备制剂并进行综合评分,用均匀设计软件Uniform Design Version3.00回归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方程,对方程求最大值并经综合考虑确定部分组分的配比为:每100g成品含白凡士林10g,十八醇10g,单硬脂酸甘油酯6g,OP乳化剂1g,平平加O2g,二甲基亚砜5g。验证结果与理论最大值相近。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经选择确定色谱条件为:Aichrom Bond-AQ C18色谱柱(4.6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含6mmol·L-1庚烷磺酸钠)(70:30),紫外检测波长为267nm,流速1.O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为室温。进样后各主药峰分离度良好,其他组分无干扰。各主药峰面积与进样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日内精密度(RSD<1%)、日间精密度(RSD<2%)、重现性(RSD<1.5%)、稳定性(RSD<1%)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氟尿嘧啶(99.91%,RSD=0.96%)、氢化可的松(99.79%,RSD=0.70%)、黄芩苷(100.10%,RSD=0.44%)、维生素E(99.50%,RSD=0.74%)均较高。制剂皮肤刺激性与稳定性考察皮肤刺激性试验表明制剂单次用药无刺激性,多次用药后有轻度刺激,停药后刺激症状逐渐消退。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强光照射为影响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结果表明制剂质量稳定。临床疗效观察白斑乳膏治疗鳞状上皮增生型外阴营养不良治愈率85.71%,总有效率97.62%;治疗混合型外阴营养不良治愈率87.50%,总有效率97.50%;治疗硬化苔藓型外阴营养不良治愈率87.50%,总有效率97.50%。白斑乳膏治疗硬化苔藓型及混合型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复方氟尿嘧啶乳膏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鳞状上皮增生型治愈率与复方氟尿嘧啶乳膏比较有显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斑乳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方氟尿嘧啶乳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斑乳膏组方理论依据充分,优化后的处方合理,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皮肤刺激性小,质量稳定,应用安全,疗效较复方氟尿嘧啶乳膏更好。

二、再谈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谈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具核梭杆菌在同步放化疗宫颈鳞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与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体微生态学的发展
        1.1.2 宫颈癌的概述
        1.1.3 HPV及 HPV疫苗概况
        1.1.4 宫颈癌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
        1.1.5 微生物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1.1.6 具核梭杆菌的概述
        1.1.7 总结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实验组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2.1.2 对照组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2.2 收集资料
    2.3 实验材料
    2.4 实验方法
        2.4.1 Q-PCR实验原理及步骤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实验组结果
        3.1.1 实验组病例资料
        3.1.2 实验组具核梭杆菌检测结果
    3.2 对照组结果
        3.2.1 对照组病例资料
        3.2.2 对照组具核梭杆菌检测结果: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核梭杆菌感染结果对比分析
    3.4 具核梭杆菌感染情况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3.5 具核梭杆菌感染情况与宫颈鳞癌同步放化疗的预后的相关性的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
    4.2 具核梭杆菌与疾病
    4.3 具核梭杆菌与恶性肿瘤
    4.4 HPV与恶性肿瘤
    4.5 具核梭杆菌与宫颈癌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人体测量
        1.2.2 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
        1.2.3 PG-SGA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
        1.2.4 PNI评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
    2.2 NRS2002 营养风险筛查
    2.3 PG-SGA患者主观整体营养评估
    2.4 PG-S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
    2.5 绘制PNI评分的ROC曲线
    2.6 PNI评分
    2.7 PG-SGA、PNI与 NRS2002 的一致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A NRS 2002 调查问卷
附录B PG-SGA 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3)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体微生态学的发展
        1.1.2 宫颈癌的概述
        1.1.3 HPV及 HPV疫苗概况
        1.1.4 宫颈癌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
        1.1.5 食管癌与HPV的关系
        1.1.6 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概述
        1.1.7 总结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实验组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2.1.2 对照组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2.2 收集资料
    2.3 实验材料
    2.4 实验方法
        2.4.1 Q-PCR实验原理及步骤:
        2.4.2 口腔及阴道拭子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实验组结果
        3.1.1 实验组病例资料
        3.1.2 实验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检测结果
    3.2 对照组结果
        3.2.1 对照组病例资料:
        3.2.2 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检测结果:
    3.3 实验组与对照组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结果对比分析
    3.4 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情况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
    4.2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疾病
    4.3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恶性肿瘤
    4.4 HPV与恶性肿瘤
    4.5 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宫颈癌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变临床病理统计(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外阴部皮肤病变类型特征
    2.2 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年龄分布特点
3 讨论

(5)养血愈风熏洗方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VSH诊断标准
        1.2.2 肝肾阴虚证中医辨证标准
        1.2.3 纳入试验病例标准
        1.2.4 排除标准
        1.2.5 剔除病例标准
        1.2.6 脱落病例标准
        1.3 疾病轻重分级标准
        1.3.1 皮肤病损范围和程度分级标准
        1.3.2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算及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测项目
        2.3.1 一般资料
        2.3.2 疗效性观测指标
        2.3.3 安全性指标
        2.4 疗效判定标准
        2.4.1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2.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3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情况
        4.1.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4.1.2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4.1.3 两组婚姻、饮食、吸烟、饮酒情况比较
        4.1.4 两组阴道炎史、手术史、过敏史、皮肤病史、绝经情况比较
        4.1.5 两组既往生育次数、流产次数、顺产次数、剖宫产次数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各类积分及分级情况比较
        4.2.1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局部体征及总积分比较
        4.2.2 治疗前两组外阴痒痛分级比较
        4.2.3 治疗前两组外阴皮损范围分级比较
        4.2.4 治疗前两组外阴色素减退积分比较
        4.3 治疗后两组各类积分及程度分级比较
        4.3.1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疗程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3.2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疗程后两组局部体征积分比较
        4.3.3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疗程后总积分比较
        4.3.4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疗程后外阴痒痛程度比较
        4.3.5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疗程后外阴皮损范围分级比较
        4.3.6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3疗程后外阴皮肤色素减退积分比较
        4.4 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
        4.4.1 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综合疗效比较
        4.4.2 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4.3 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局部体征疗效比较
        4.5 安全性评价
        4.6 两组复发情况
讨论
    1 选择阳性对照药物的依据
    2 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
        2.1 养血愈风熏洗方组方分析
        2.2 养血愈风熏洗方的作用机理分析
    3 临床疗效分析
        3.1 综合疗效分析
        3.2 中医证候疗效和局部体征疗效分析
        3.3 外阴痒痛程度分级分析
        3.4 外阴皮肤色素减退积分分析
        3.5 外阴皮损范围分级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本课题存在的问题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6)外阴营养不良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表
        2.1.1 设计调查表
        2.1.2 调查表内容
        2.2 调查的方式
        2.3 样本含量
        2.4 质量控制
        2.4.1 病例的选择
        2.4.2 调查者的操作规范
        2.4.3 知情同意
        2.5 数据统计的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年龄情况分布
        3.1.2 婚姻情况分布
        3.1.3 孕次情况分布
        3.1.4 绝经情况分布
        3.1.5 病程情况分布
        3.2 本研究纳入的外阴营养不良患者中医症候聚类分析结果
        3.3 外阴营养不良的不同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4 外阴营养不良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布情况
        3.5 外阴营养不良各病理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6 外阴营养不良各中医证型的病理类型分布情况
        3.7 外阴营养不良各病理类型的绝经情况分布情况
        3.8 外阴营养不良各中医证型的绝经情况分布
        3.9 外阴营养不良各病理类型的病程分布情况
        3.10 外阴营养不良各中医证型的病程分布情况
讨论
    1 外阴营养不良的病理类型分布
    2 外阴营养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
    3 外阴营养不良中医证型分析
    4 外阴营养不良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5 外阴营养不良与绝经情况的关系
    6 外阴营养不良与病程的关系
    7 外阴营养不良的治疗及相关思考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调查表
附录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7)外阴营养不良的维吾尔医病因及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
    2.2 外治法
        2.2.1 特地硬疗法:
        2.2.2 阿必赞疗法:
        2.2.3 孜马地疗法:
        2.2.4 科玛德疗法:
        2.2.5 微波治疗:
3 小结

(8)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患者疾病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女阴瘙痒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辨证分型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女阴瘙痒的认识
        一、女阴皮肤结构
        二、瘙痒发病机制
    第三节 与女阴瘙痒相关皮肤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一、外阴皮肤黏膜疾病
        二、外阴皮肤肿瘤及癌前病变
    第四节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一、疾病构成及中医辨证分型
        二、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第二节 结果和分析
        一、女阴瘙痒性疾患的疾病构成及中医证型
        二、女阴瘙痒性疾患发病的相关因素
    第三节 讨论
        一、女阴瘙痒性疾患患者的疾病构成
        二、女阴瘙痒性疾患患者的中医证型
        三、女阴瘙痒性疾患患者的瘙痒程度
        四、女阴瘙痒性疾患发病的相关因素
        五、创新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女性外阴活检250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 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外阴疾病年龄与病变率关系
    2.2 外阴疾病构成
    2.3 临床与病理符合情况
3 讨 论
    3.1 外阴疾病年龄特点
    3.2 外阴病变活检构成特点
    3.3 临床与病理符合率分析

(10)白斑乳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白斑乳膏组方依据
    一 主药组方依据
        1 维生素E的选用依据
        2 氟尿嘧啶的选用依据
        3 氢化可的松的选用依据
        4 黄芩苷的选用依据
    二 辅药组方依据
        1 月桂氮卓酮的选用依据
        2 二甲基亚砜的选用依据
        3 亚硫酸氢钠的选用依据
        4 醋酸氯己定的选用依据
第二部分 白斑乳膏部分组分配比优化
    一 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药品与试剂
    二 方法与结果
        1 研究方法
        1.1 处方
        1.2 乳膏制备方法
        1.3 评价体系的建立
        1.3.1 评价指标赋分标准
        1.3.2 外观性状、粒度、均匀性评价方法
        1.3.3 物理稳定性评价方法
        1.3.4 pH值评价方法
        1.4 优化因素的确定
        1.5 均匀试验设计
        1.5.1 均匀设计表的选用
        1.5.2 因素水平范围的确定
        1.6 拟水平测试及综合评分
        2 结果
        2.1 回归方程
        2.2 处方配比
        2.3 验证性试验
    三 讨论
        1 搅拌速度
        2 溶解顺序
        3 评价指标选择
        4 处方优化的必要性
        5 乳化剂的选择
        6 采用均匀设计的优势
        7 均匀设计表的选择
第三部分 白斑乳膏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一 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药品与试剂
    二 方法与结果
        1 研究方法
        1.1 色谱条件优选
        1.1.1 固定条件
        1.1.2 检测波长粗选
        1.1.3 流动相选择
        1.1.4 检测波长精选
        1.1.5 色谱条件的确定
        1.2 溶液配制
        1.2.1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1.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2.3 阴性对照品溶液的配置
        1.3 线性范围考察
        1.4 系统日内精密度考察
        1.5 系统日间精密度考察
        1.6 重现性考察
        1.7 稳定性考察
        1.8 加样回收试验
        2 结果
    三 讨论
第四部分 白斑乳膏皮肤刺激性与稳定性试验
    一 仪器与材料
        1 仪器与设备
        2 药品
    二 白斑乳膏皮肤刺激性试验
        1 方法
        1.1 动物处理
        1.2 给药方法
        1.2.1 单次给药
        1.2.2 多次给药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3.1 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1.3.2 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
        2 结果
        2.1 单次给药结果
        2.2 多次给药结果
        3 讨论
    三 白斑乳膏稳定性试验
        1 试验方法
        1.1 影响因素试验
        1.1.1 高温试验
        1.1.2 高湿度试验
        1.1.3 强光照射试验
        1.2 加速试验
        1.3 长期试验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第五部分 白斑乳膏临床疗效观察
    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治疗药物
        3 诊断标准
        4 治疗方法
        5 疗效评价标准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7 数据统计学分析
        8 病例脱落
    二 结果
        1 有效病例
        2 临床疗效
        3 安全性评价
    三 讨论
第六部分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相关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四、再谈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具核梭杆菌在同步放化疗宫颈鳞癌患者中的感染情况与放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D]. 石朝利.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7)
  • [2]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妇科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调查[D]. 任松洁.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3]牙龈卟啉单胞菌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李颖. 河南科技大学, 2019(07)
  • [4]196例女性外阴皮肤病变临床病理统计[J]. 刘禄,杨娜,杨槐,张薇珊,夏娟,刘智,李林丰,夏勤,崔丽娟,罗启翅. 现代临床医学, 2018(06)
  • [5]养血愈风熏洗方治疗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研究[D]. 廖芝.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外阴营养不良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性研究[D]. 甯海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7]外阴营养不良的维吾尔医病因及治疗进展[J]. 阿提凯木·买买提,米哈古丽·阿布力孜.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10)
  • [8]皮肤科门诊女阴瘙痒患者疾病构成及相关因素分析[D]. 兰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9]女性外阴活检250例临床病理分析[J]. 许丽娟,郑玲玲. 中国性科学, 2013(07)
  • [10]白斑乳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研究[D]. 高新富. 山东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再论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