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产税 一个正在圈点的句号?(论文文献综述)
王怡冉[1](2019)在《《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研究(2000-2018)》文中研究表明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11月8日正式被确立为记者节。记者节一经确立,就引起了新闻工作者们的关注,成为了每年11月上旬的重要报道议题。当记者节来临时,记者不仅是新闻报道的撰写人,同时也是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是采访报道的目标对象。他们通过手中的笔,庆祝自己的节日,刻画自己的形象,赞许优秀同行的事迹。同时,作为节日的主人公,在记者节报道中,记者也接受着来自他人的凝视。通过不同形式的记者节报道,领导人和公众对于记者的角色期待和品质要求也得到了表达。《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创刊时间长,办报经验丰富,其记者节报道内容丰富,类型齐全,是研究记者节报道很好的样本。在过去19年中,《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包含着会议报道、人物通讯、评论等形式,其中很多报道中都有关于记者品质的表述,它们共同组成了《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本文以《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记者品质图景的呈现和建构问题,集中解决记者品质图景是怎样的?是从怎样的视角建构的?以及呈现什么样的特点?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将量化分析和质化分析相结合。第一部分,对2000-2018年《人民日报》记者节中的记者品质相关文本进行内容分析。从新闻报道和记者品质两个类目对研究样本进行编码,利用python软件的第三方库解霸(jieba)和词云(wordcloud),进行统一性和各年份的分词、统计及可视化处理,回答了《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是以何种新闻报道形式呈现的,以及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精神道德三个维度的记者品质在《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呈现特点。第二部分,研究《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建构,集中探讨《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是以何种视角建构了记者品质图景。第三部分,研究《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特征,从整体特征和分年变动两个角度分析《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并指出这些图景集中反映了记者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充满理想与使命感的时代记录者”和“永不停滞,不断创新的坚守者”的角色指向。第四部分,综合《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记者品质图景的建构视角、建构特征等方面特点,对《人民日报》记者品质图景的建构意义进行探讨。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反映着记者、国家和公众对记者角色功能和发展方向的期待。本研究希望通过研究2000-2018年《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记者品质的图景内容、图景建构和图景特征,对我国记者群体新世纪以来的职业发展状况、发展期待和发展方向有一个了解。
张元珂[2](2016)在《中国当代新生代小说家语言研究》文中提出导论本章阐述“新生代”的内涵与外延,概述新生代小说语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交待本课题所采用的理论、研究方法、难点及创新点、研究范型,最后对本论文常见关键词做出阐释和说明。第一章新生代小说家的语言体验本章意在呈现新生代小说语言形态最终定型之前的生成过程,分析文化环境、期刊媒介、作家主体等多种因素如何在“语言体验”这一环节上产生聚合效应。首先阐释“语言体验”的含义,简析现代文学大师们在语言体验中的文化心理,以从中获得某种启发。其次分别从语言体验的初次发生、语言体验的多元演进、语言体验的本土化倾向梳理、研究新生代小说家在面对母语时的文化心态。第二章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创生与发展本章意在研究新生代小说语言的生成背景、独特特征,并以此为个案,深入探讨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可能的发展路径。首先,概述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创生背景。新生代小说语言是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是凭空而生的自造之物,也不是纯然西方文学启蒙的结果,而是在反思现代小说语言,特别是先锋小说语言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以个体存在主义为哲学根基、带有突出自然主义色彩的语言形态。其次,阐述新生代小说去修辞化语言的特征。表意上的感性化、平面化;表现上的反修饰、反技术;叙述上的欲望化、负审美化;形式上的碎片化、拼贴化;审美上的物化倾向。去修辞化语言具有小说语言史的意义,也具有先天的局限性。最后,从对去修辞化语言的研究中上升为一种经验的总结。如果说“重叙说,轻描写”,“重口语,轻转化”,“趋于杂糅,失于无序”是新生代小说语言在整体上表现出的三个突出特征的话,那么,他们对现代汉语、现代文学语言的探索与实践,在取得某些成绩的同时也陷入了某种误区。如何避免“误区”呢?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三个务必”,即务必坚守慢长的“中间物”意识;务必找回迷失的汉语本体:务必整合汉语内部诸多要素。第三章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创生形态本章对图像语言、新古典语言、极简语言、身体语言、读屏语言等五种语言形态做深入研究。第四章新生代小说元语言的发生与演进本章意在研究新生代小说元语言的发生背景、叙述策略、表现形式及语言形态。首先梳理作为概念的“元语言”在语言学、哲学、文学中的演变过程,分析其在1980年代先锋小说中的元语言实践情况,然后指出,新生代小说家在充分吸收先锋小说经验基础上,在元语言意识、叙述策略、表现形式、艺术形态方面,都有超越前代人的表现。第一节阐释小说元语言的方法论意义。第二节评述1980年代先锋小说中的元语言(元叙述)。第三、四、五节分别研究新生代小说元语言的叙述策略、表现形式和特殊形态。第五章新生代小说方言的探索与实践本章意在以《繁花》、《妇女闲聊录》、《湖南骡子》、《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几部在方言运用与实践中产生一定影响的小说为例子,阐述新生代小说家在方言实践中的现状和效果。第一节梳理方言与中国现代小说语言之间的关系。第二节分析新生代小说方言实践中的独特性——位置:由边缘到中心;功能:由负重到解放;逻辑:由割裂到统一;样态:由单一到多元。第三节探讨“粗鄙化现象”。第六章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形式探索与建构语言回到肉身,回到感性,回到感官体验的超自由状态,必然带来语言体验与实践的“大解放”。这在句型、语式、修辞等方面就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表现形式。本章意在从小说语言美学角度,具体分析其形式特征、形成原因及美学效果。超长句子:1、生产:打乱语法:广用拼贴。2、特点:句子普遍超长;所指清晰、明透;欲望推动句子裸奔。3、意义:在新生代小说语言中,几十字乃至上百字的长句成为主流,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语言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4、缺陷:简单杂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文学性。5、方法:处理好“精密”和“烦难”的问题;靠近现代汉语本体。引语类型:直接引语得到全面复归;间接引语被边缘化;自由间接引语得到广泛实践;直接自由引语只出现在私人性话语极为个性化的新生代小说语言中。从现象到本质,分析其原因;从句子到篇章,阐释其语言效果。语式建构:第一人称讲述语式:讲述与呈现交互融合;展示语式:林白和韩东的创新;前卫与实验:被解放了的元叙述;综合语式:引发新一轮的叙述革命。从语式角度,对重点作家的叙述风格做深入研究,对重点作品的语言效果做深入分析。第七章新生代小说语言微观修辞例析本章对拼贴、戏仿、改写三种微观修辞作深入研究,呈现新生代小说家在运用这三种修辞技巧时的文化心理和语言效果。
孙菁[3](2015)在《报纸标题制作的三个心得》文中研究表明一个杰出的编辑部由各种人才构成,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标题制作的好手。我国报业前辈范敬宜说过:"一个好标题可以代表一张报纸。它的价值、力量往往可以大大超出稿件本身。"制作标题,当编辑的就要有一股标新立异的追求,要追求自己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编辑部新来的年轻人,常向我们老编辑询问:"怎样才能尽快胜任编辑工作"?我给他们的建议是,从新闻标题制作入手,也
施王欢[4](2012)在《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动转名词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词转类名词,即动词不经过任何词形上的变化,而直接用于名词词性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动词名用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存在以下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大多数研究只是集中于个别转类现象的解释上,没有形成一个动词转类名词的语料库来进行系统研究,即观察充分性不足;二是大多数研究缺乏对动转名词在不同体裁中的分布频率方面的描写,即描写充分性不足;三是大多数研究局限于单一角度或理论,缺乏跨学科的、系统的、全面的解释,即解释充分性不足。基于前人的研究,本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交代动词名用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阐释研究步骤和框架。第二章:动词名用研究的文献综述。本章将动词名用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为汉语“名物化”讨论时期、“NP的VP”构式的讨论时期和多角度研究时期,并指出局限性。第三章:介绍如何利用现代汉语词典(CCD)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CCL)来建设现代汉语动转名词的语料库以弥补前人观察充分性的不足。转类词的判断标准和语料的收集整理过程是本章中心。第四章:从动转名词的总体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体裁中的频率分布特征两方面来描述动词转类名词的分布特征以弥补前人描写充分性的不足。第五章:从功能类型学视角出发全面解释动转名词的本质、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弥补前人解释充分性的不足。根据类型学的标记理论,本章提出名词动用实质上是一种标记现象。同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理论为指导,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发现进行总结,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
张永江[5](2003)在《减轻负担动真格》文中研究指明$T年终专稿⑤$E 2003年,和“农民负担”这四个字连在一起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减轻”和“加重”,而和前者频频出现相比,和后者连在一起的更多的是“查处”。 今年年初,本报曾经用两个整版的篇幅《特产税,一个正在圈点
夏树[6](2003)在《安徽取消农业特产税》文中提出本报讯(记者夏树)年初,本报曾以“特产税,一个正在圈点的句号”为题,报道了全国主要农业省份对农业特产税的改革动作。这组报道不仅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日前,安徽省政府决定,从4月1日起,全?
二、特产税 一个正在圈点的句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特产税 一个正在圈点的句号?(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研究(2000-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记者节报道的研究 |
2.关于记者形象的研究 |
3.关于记者品质的研究 |
4.理论基础 |
(三)研究方法 |
1.内容分析法 |
2.文本分析法 |
(四)创新之处 |
一、《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记者品质图景的内容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样本构成 |
2.分析方法 |
3.指标构成 |
(二)统计结果 |
1.针对报道样本的编码 |
2.针对记者品质的编码 |
(三)结果分析 |
1.新闻报道的编码分析 |
2.记者品质的编码分析 |
二、《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建构 |
(一)记者品质图景的构建视角 |
1.来自他者的角色认定 |
2.来自自己的职业认同 |
(二)记者品质图景中的角色指向 |
1.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
2.充满理想与使命感的时代记录者 |
3.永不停滞,不断创新的坚守者 |
三、《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记者品质图景特征 |
(一)平衡:2000-2018 年记者品质图景的整体特征 |
1.基于词频统计的记者品质图景分析 |
2.样本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结构特征 |
(二)变动:特殊年份的记者品质图景 |
1. 2000 年:政治素质被高度强调 |
2. 2003 年:精神道德被着重突出 |
3. 2008 年:业务要求增多,精神品德维度以负面警醒为主 |
4. 2013 年:业务能力和精神道德维度相关词同时提高 |
5. 2014 年:业务能力的新表述与精神品德的进一步感召 |
6. 2018 年:他者视角中比重升高的业务能力 |
四、《人民日报》记者品质图景的构建意义 |
(一)他者视角下的建构,传递了党和国家对新闻工作者的关注 |
(二)自我视角下的建构,抒发和表达记者的自我意识 |
(三)因时而变的图景:传达社会热点,响应国家政策 |
(四)维持平衡:社会地位的塑造与巩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中国当代新生代小说家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新生代”的内涵与外延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语言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三节 本课题选题依据、理论方法与研究范型 |
第四节 本课题关键词阐释与说明 |
第一章 新生代小说家语言体验的发生与演进 |
第一节 语言体验的发生及其意义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家语言体验的初始发生 |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家语言体验的多元演进 |
第四节 新生代小说家语言体验的本土化倾向 |
第二章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创生与发展 |
第一节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创生背景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创生及意义 |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演变特征 |
第四节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发展原则 |
第三章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创生形态 |
第一节 创生形态之一:图像语言 |
第二节 创生形态之二:新古典语言 |
第三节 创生形态之三:极简语言 |
第四节 创生形态之四:身体语言 |
第五节 创生形态之五:读屏语言 |
第四章 新生代小说元语言的发生与演进 |
第一节 作为方法论意义的小说元语言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元语言的发生背景 |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元语言的叙述策略 |
第四节 新生代小说元语言的表现形式 |
第五节 新生代小说元语言的特殊形态 |
第五章 新生代小说方言的探索与实践 |
第一节 方言与现代小说语言的纠葛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中方言的发生与发生学意义 |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方言实践中的粗鄙化现象 |
第六章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形式探索与建构 |
第一节 新生代小说语言中的长句现象 |
第二节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引语类型 |
第三节 新生代小说语言的语式建构 |
第七章 新生代小说语言微观修辞例析 |
第一节 作为微观修辞的拼贴 |
第二节 作为微观修辞的戏仿 |
第三节 作为微观修辞的改写 |
结语 |
参考着作 |
读博期间图书编写情况 |
读博期间主持或参与的课题 |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3)报纸标题制作的三个心得(论文提纲范文)
没有动词的标题不是好标题 |
把最远的事物联系起来 |
标题制作的禁忌 |
(4)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动转名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Contents |
1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Significance and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
1.4 Research Procedure |
1.5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Dissertation |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The First Period |
2.2 The Second Period |
2.3 The Third Period |
2.4 Limitations of Previous Study |
3 Data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
3.1 About the Tools Used in Data Couection—CCD and CCL |
3.1.1 About the CCD |
3.1.2 About the CCL |
3.2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of Deverbal Nouns Library |
3.2.1 About the Instruction of CCL |
3.2.2 About the Collection and Standards of Deverbal Nouns |
4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everbal Nouns |
4.1 General Description of Deverbal Nouns |
4.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Deverbal Nouns in Different Genres |
4.2.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Newspaper and Magazine |
4.2.2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Literature |
4.2.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Drama |
4.2.4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Practical Writing |
4.2.5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Translated Works |
4.2.6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Television and Movie |
4.2.7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Network Literature |
4.2.8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Historical Biography |
4.2.9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 Spoken Chinese |
5 A Functional Typological Study of Deverbal Nouns |
5.1 Typology and SFL |
5.2 Markedness Theory of Typology and Deverbal Nouns |
5.2.1 Markedness Theory of Typology |
5.2.2 Deverbal Nouns of Markedness Theory |
5.3 Context Theory of SFL and Deverbal Nouns |
5.3.1 Context Theory of SFL |
5.3.2 Deverbal Nouns of Context Theory |
6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of This Dissertation |
6.2 Limitations and Further Research |
Bibliography |
Appendix 1 The Distribution of Deverbal Nouns in Nine Genres |
Appendix 2 The Information of Deverbal Nouns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特产税 一个正在圈点的句号?(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记者节报道中的记者品质图景研究(2000-2018)[D]. 王怡冉. 河南大学, 2019(01)
- [2]中国当代新生代小说家语言研究[D]. 张元珂. 山东师范大学, 2016(12)
- [3]报纸标题制作的三个心得[J]. 孙菁. 新闻战线, 2015(23)
- [4]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动转名词的实证研究[D]. 施王欢.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1)
- [5]减轻负担动真格[N]. 张永江. 农民日报, 2003
- [6]安徽取消农业特产税[N]. 夏树. 农民日报, 2003
标签: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