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哑铃型椎管肿瘤15例手术体会

颈椎哑铃型椎管肿瘤15例手术体会

一、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15例手术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军辉[1](2019)在《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使用计算机检索了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相关文章,按照标准纳入文章,并由两位作者独立挑选。所纳入文章的质量评价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进行,排除评分低于5分的低质量文章后提取纳入文章的数据,运用Re 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次Meta分析总共纳入14篇相关研究,共纳入1047例患者,其中半椎板组528例,全椎板组519例,研究表明半椎板组的手术时间[MD=-62.14,95%CI(-79.74,-44.54),P<0.00001]、术中出血量[MD=-257.51,95%CI(-344.77,-170.26),P<0.00001]、住院时间[MD=-6.69,95%CI(-8.03,-5.36),P<0.00001]、术后下床时间[MD=-18.61,95%CI(-21.49,-15.74),P<0.00001]、总并发症发生率[OR=0.26,95%CI(0.16,0.43),P<0.00001]、脑脊液漏发生率[OR=0.38,95%CI(0.17,0.88),P=0.02]、脊柱后突不稳发生率[OR=0.19,95%CI(0.05,0.65),P=0.009]、局部疼痛发生率[OR=0.22,95%CI(0.05,0.88),P=0.03]、脊柱不稳定发生率[OR=0.08,95%CI(0.03,0.19),P<0.00001]要低于全椎板组;半椎板组肿瘤全切率[OR=2.70,95%CI(1.16,6.25),P=0.02]、临床症状改善率[OR=3.21,95%CI(1.96,5.28),P<0.00001]要优于全椎板组,术后感染发生率[OR=0.59,95%CI(0.30,1.19),P=0.14]和肌无力发生率[OR=0.37,95%CI(0.09,1.62),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半椎板组和全椎板组术后近期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半椎板因手术切口相对较小,损伤小,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较快,相应的住院时间缩短,降低了治疗费用,能及早的下床活动,并且降低了院内感染,压疮,血栓的风险,脊柱稳定性较高,但在临床上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韩浩[2](2014)在《高颈段椎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一、高颈段椎管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内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135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病理分类按照神经系统肿瘤WHO(2000)分类标准进行统计,总结不同类型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策略,并根据病变位置将患者分为髓内及髓外肿瘤两组,依据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患者的症状改善进行评估,分析高颈段肿瘤生长部位对预后的影响。[结果]1.本组135例患者术前均行颈椎MRI平扫和强化检查,明确肿瘤位置。其中105例(77.78%)患者采用颈后正中入路,颈外侧入路17例(12.59%),远外侧入路5例(3.71%),颈前入路6例(4.44%),颈前及颈后联合入路2例(1.48%)。肿瘤全切124例(占91.85%),次全切除10例(占7.41%),部分切除1例(占0.74%)。2.肿瘤位于髓外硬膜下96例,髓内35例,硬膜外4例,其中哑铃形肿瘤42例。病理类型主要为神经鞘瘤56例(41.48%)和脊膜瘤39例(28.89%),其他类型共占29.63%。术后2周内常规复查MRI,可见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3.本组5例患者术后出现单纯性脑脊液漏;1例高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术后第16天死于呼吸衰竭。术后随访110例患者2个月~3年,无颈椎不稳定情况。[结论]1.高颈段椎管肿瘤早期不容易确诊,患者就诊时肿瘤体积较大,手术风险高,颈椎MRI是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患者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手术治疗,颈后正中入路适合绝大部分高颈段椎管肿瘤的切除,颈外侧入路及远外侧入路对于暴露颈椎管外肿瘤或累及延髓腹侧肿瘤有一定优势,但手术创伤较大。2.肿瘤病理类型以神经鞘瘤和脊膜瘤最常见,脊髓髓内肿瘤以良性及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术后常有不同程度脊髓肿胀,术中可预防性应用脱水药物及激素治疗,避免术后临床症状加重。3.若高颈段病变患者术前只有轻度肌力下降、肢体麻木且病程较短者,术后症状、体征基本同术前或较术前明显改善;而术前已出现明显肢体无力、肌张力增高及二便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缓慢,考虑其原因是术前肿瘤长期压迫脊髓,术中肿瘤切除后,脊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临床症状。4.髓内室管膜瘤与正常脊髓有分界面,无浸润性生长,手术全切除率高,肿瘤切除后的复发率低;而髓内星形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与正常脊髓组织分界不清,如果强调手术切除率,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二、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高颈段椎管肿瘤术中的应用[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高颈段椎管肿瘤显微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64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4例患者术中在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辅助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54例(84.38%),次全切除8例(12.50%),部分切除2例(3.12%)。术前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42例,Ⅱ级22例;术后2周McCormick脊髓功能分级Ⅰ级48例,Ⅱ级15例,Ⅲ级1例。其中30例患者SEP监测出现波幅变化,48例患者术中出现MEP电生理波幅变化,在采取相应措施后电生理信号均恢复正常且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中出现假阴性监测结果1例,患者术前双上肢活动正常,术后出现双上肢活动障碍,肌力Ⅱ级。[结论]l.显微手术辅以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提高手术安全性,最大程度保护神经功能,改善病人预后。但监测结果若出现假阳性,容易误导术者,延长手术时间;若出现假阴性,术者未能及时终止操作,导致脊髓损伤,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同时术中监测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使电生理监测的准确性下降。2.术前诊断为脊膜瘤的患者,在经后正中入路切除椎板的过程中,SEP/MEP的波幅可一过性降低,考虑其原因可能是脊髓压迫明显,在椎板切除过程中存在损伤脊髓及脊神经的可能,因此对于脊髓张力较高的病变在暴露肿瘤的过程中动作应轻柔。3.在高颈段髓内肿瘤术中,切开脊髓时可有神经电生理波幅的改变,如果在肿瘤切除的过程中出现神经电生理警报,则应暂停手术操作,评估肿瘤切除范围,并减少术中双极电凝的使用。我们在切除髓内室管膜瘤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在肿瘤切除后SEP/MEP的波幅都出现了逐渐恢复的趋势,而对于髓内边界不清的肿瘤应在神经电生理监测的指导下以部分切除肿瘤达到减压目的为主,不应追求肿瘤全切,避免损伤脊髓。

李春[3](2014)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患者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显微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4例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在12岁~75岁之间,平均48.2岁。74例患者术前均行颈椎磁共振检查,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神经电生理监测下(由神经电生理监测专业人员操作)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术后病理送检,术后随访68例患者3个月至4年。回顾性分析74例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74例高颈段椎管肿瘤患者,椎管内外哑铃状肿瘤35例,椎管内肿瘤39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74例患者术中肌电图监测均无异常,体感诱发电位监测15例患者出现异常,其中4例患者波幅降低超过50%,经过处理2例波幅仍无法恢复,术者结束手术。术后患者肿瘤全切除70例(94.6%),次全切除4例(5.4%),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7例(90.5%),症状改善7例(9.5%)。7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脊髓和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死亡患者。术后随访68例患者3个月至4年,6例患者失访,2例患者术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技术及神经电生理技术的联合应用显着提高了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的全切率,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脊髓、神经,减少了术后肿瘤复发及并发症,提高了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陈君生,张业峰,宿学家,赵汉平[4](2013)在《11例胸腔镜下哑铃I型胸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哑铃I型胸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9年7月2012年4月间收治的11例哑铃I型胸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哑铃型胸椎管肿瘤患者均经MRI和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Ⅰ期手术切除,胸腔内肿瘤部分在胸腔镜下切除,1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2年,10例恢复正常工作。[结论]对胸椎管肿瘤患者应重视体格检查,MRI检查在哑铃型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作用重大;Ⅰ期后路手术结合胸腔镜下完全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韩浩,朱涛,王琮[5](2013)在《上颈段髓外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24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及手术入路。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24例上颈段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确诊并明确肿瘤特点。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采用枕后正中入路20例,肿瘤全切15例;采用远外侧入路4例,肿瘤全切3例。术后2例患者出现单纯性脑脊液漏,及时清创缝合后无颅内感染发生;1例高龄患者术后第16天死于肺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结论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术前诊断以MRI检查为首选,诊断明确后应积极手术治疗。枕后正中入路和远外侧入路是最常用的手术入路。

丁晓,李志斌,伍益,黄戈[6](2013)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的技术和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和分析该院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66例椎管内髓外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 66例患者中,神经鞘瘤48例,脊膜瘤14例。肿瘤位于颈段22例,胸段25例,腰段15例,骶段4例。几乎所有肿瘤均获得全切,术后及随后3个月~3年随访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无手术并发症和脊柱畸形。结论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且保持了脊柱的稳定性,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全椎板手术入路。

高明,付涛[7](2011)在《哑铃型椎管肿瘤手术探讨》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哑铃型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哑铃型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期手术者14例,单纯后正中入路2例,后正中入路附加峡部横行或斜行切口者3例,半椎板切除3例,全椎板切除12例,13例神经鞘瘤宿主神经根连同肿瘤一并切除,2例脊膜缺损较大者,以筋膜修补。结果全切14例,次切1例,术后所有患者无新的神经功能缺损,而原有的神经功能损害均明显改善,无脑脊液漏出现。结论哑铃型椎管肿瘤的手术应争取Ⅰ期完成肿瘤全切,肿瘤全切关键在于要根据肿瘤在椎管外部分大小及生长方向采取相应的手术入路。

谢京城,王振宇,马长城,李振东,刘彬,陈晓东[8](2009)在《66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2007年12月660例共676个椎管内肿瘤。肿瘤位于颈段231个,胸段202个,腰段159个,骶管内9个,16个位于颈胸段,42个位于胸腰段,17个位于腰-骶段间。共施行手术699次,其中后路经双侧椎板切除入路599次,经半椎板切除入路71次,经椎板成形术行肿瘤切除6次,经侧方入路行哑铃形肿瘤的椎管外部分切除23次。结果髓外肿瘤占76.5%(517/676),神经鞘瘤和脊膜瘤常见,全切除率92.3%(477/517)。髓内肿瘤占23.5%(159/676),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常见,全切除率67.3%(107/159)。围手术期死亡率1.7%(11/660)。出院时运动功能障碍77.8%(357/459)得以改善,感觉障碍改善率为79.2%(397/501),括约肌功能障碍改善率为72.4%(215/297),自发性疼痛93.3%(361/387)缓解或消失。582例平均随访时间5.9年(0.5~15.1年),87.8%(499/568)患者神经功能ASIA分级E级。结论椎管内肿瘤以髓外-硬膜下多见,神经鞘瘤及脊膜瘤居多。手术应在MRI影像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总体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满意。

唐守建,李鸣鸿,丁方[9](2009)在《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26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脊膜瘤,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显微镜下全切23例,大部分切除3例(其中1例为哑铃形肿瘤)。出院时痊愈14例,好转6例,无变化5例,恶化1例。结论术前的周密设计和肿瘤的精确定位是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成功的保证。

苗立峰[10](2009)在《经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的背景与目的:椎管内肿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5%,其中髓外硬膜下肿瘤所占比例约为60%~70%,以神经源性肿瘤和脊膜瘤多见;硬脊膜外以转移性肿瘤为主,多为恶性,所占比例较小。手术切除是椎管内肿瘤的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椎管内肿瘤大多是良性肿瘤,因此手术切除可获得痊愈。传统的手术主要是在全椎板切除下行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对脊柱的损伤较大,后期往往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半椎板技术是近年来较新的一种处理椎管内肿瘤的微创方法,本研究对我科自2006年以来采用经半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的病例2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探讨经半椎板切除椎管内肿瘤的优缺点,临床适应症,总结手术技巧与经验,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研究方法:对2006年至2008年以经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2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以传统的全椎板入路治疗的32例椎管内肿瘤病例进行比较。比较了两组的肿瘤全切除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均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手术方法:手术前均行X线下病变相应节段的椎板定位。全麻后大部分病人取俯卧位,小部分病人取侧卧位,病灶一侧向上。以定位标志为中心,根据肿瘤的大小取不同长度的正中纵行切口,分离至棘上韧带后,在病变侧骨膜下分离椎旁肌,显露椎板,一般向外不超过关节突外侧缘。显露出病变节段的椎板,保留棘上以及棘间韧带。根据肿瘤的大小选择用椎板咬骨钳或是用磨钻去除相应的椎板,外侧保留小关节突,内侧至棘突基底部。咬除黄韧带,暴露硬脊膜。尽量接近肿瘤的表面切开硬脊膜,先切开肿瘤的包膜行肿瘤囊内部分切除,然后再分离肿瘤的一极,将肿瘤包膜提起,仔细分离肿瘤包膜与脊髓或神经根的粘连,电凝肿瘤的供血动脉,切除肿瘤,彻底止血,缝合硬脊膜椎旁肌肉缝合在棘间韧带上,严密缝合筋膜。结果:两组均全切除椎管内肿瘤,仅少数哑铃形肿瘤病人椎管外部分有少量残留。半椎板组病人手术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中出血少,无一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无脊柱畸形、颈腰背疼痛等症状出现。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避免了内固定手术。但半椎板组对基地位于背侧的宽基底脊膜瘤及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困难。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具有:(1)损伤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2)病人手术后住院时间短,反应轻微,远期疗效好。(3)暴露空间基本可以满足切除大部分椎管内肿瘤,但对某些基底广泛的肿瘤仍有暴露局限的缺点。

二、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15例手术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15例手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椎管内肿瘤的手术选择及临床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高颈段椎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高颈段椎管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1.1 对象和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临床表现
        1.1.3 影像学检查
        1.1.4 病变部位
        1.1.5 手术方式
        1.1.6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病理性质
        1.2.2 手术入路选择
        1.2.3 手术疗效分析
    1.3 讨论
        1.3.1 高颈段局部解剖特点
        1.3.2 常见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1.3.3 不同肿瘤的手术策略
        1.3.4 手术入路及要点
        1.3.5 术中激素的应用
        1.3.6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1.3.7 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4 小结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在高颈段椎管肿瘤术中的应用
    2.1 对象和方法
        2.1.1 一般资料
        2.1.2 临床表现
        2.1.3 术中电生理检测
        2.1.4 手术方式
    2.2 结果
        2.2.1 术中电生理检测结果
        2.2.2 肿瘤切除程度及症状改善情况
    2.3 讨论
        2.3.1 术中电生理检测
        2.3.2 术中干预原则
        2.3.3 药物对检测的影响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一、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二、电生理检测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3)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4)11例胸腔镜下哑铃I型胸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上颈段髓外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24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分析
2 讨论
    2.1 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术前诊断
    2.2 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手术入路与术中要点
    2.3 上颈段髓外肿瘤的术后并发症防治

(6)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影像学检查
    1.4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椎管内肿瘤的早期诊断
    3.2 微创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
    3.3 髓外肿瘤切除技巧

(7)哑铃型椎管肿瘤手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66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分型及肿瘤分布
    2.2 手术切除情况
    2.3 手术后疗效及随访情况
3 讨论
    3.1 椎管内肿瘤的病理学特征
    3.2 手术入路
    3.3 肿瘤切除
    3.4 椎管内肿瘤手术效果

(9)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2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经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颈段哑铃形椎管肿瘤15例手术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半椎板与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D]. 王军辉.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2]高颈段椎管肿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D]. 韩浩.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3]神经电生理监测下高颈段椎管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D]. 李春. 安徽医科大学, 2014(11)
  • [4]11例胸腔镜下哑铃I型胸椎管肿瘤的手术治疗体会[J]. 陈君生,张业峰,宿学家,赵汉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3(23)
  • [5]上颈段髓外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24例报告)[J]. 韩浩,朱涛,王琮. 山东医药, 2013(43)
  • [6]微创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肿瘤的临床应用[J]. 丁晓,李志斌,伍益,黄戈. 中外医疗, 2013(19)
  • [7]哑铃型椎管肿瘤手术探讨[J]. 高明,付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1(35)
  • [8]660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治疗[J]. 谢京城,王振宇,马长城,李振东,刘彬,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9(10)
  • [9]微创显微手术切除脊膜瘤26例[J]. 唐守建,李鸣鸿,丁方. 临床军医杂志, 2009(05)
  • [10]经半椎板入路椎管内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苗立峰. 山东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颈椎哑铃型椎管肿瘤15例手术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