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9.5-24水胎使用寿命,提高轮胎外观质量

提高9.5-24水胎使用寿命,提高轮胎外观质量

一、提高9.5-24水胎使用寿命改善轮胎外观质量(论文文献综述)

范延旭[1](2021)在《14.00R20矿用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设计》文中认为因为矿山开采产业的发展,70t级重型自卸车作业运行较矿洞运输更加方便,对于使用路况要求更低,且资金投入小很多,市场普遍认可。矿用重型自卸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同时造成轮胎需求量快速增加。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接到市场需求,开发一款矿用OTR高胎体结构14.00R20轮胎。但我司工程轮胎工厂不具备该规格的生产可行性,因而尝试在现有全钢工厂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结构设计:结合市场走访情况,结合市场调研和竞品分析情况,参照竞品设计,经过有限元仿真确定内轮廓和材料分布图。所设计产品外直径1249mm,断面宽度368mm,断面高度为370.5mm,断面高度和断面宽度比值为1.0068,扁平率为1,着合宽度266mm,着合直径为508mm,行驶面宽度310mm,花纹深度为32mm。采用E-4矿山花纹设计,保证具有较高的驱动和制动力,花纹饱和度64%,胎面配方采用纯丁苯配方设计开发,要求具有较好的耐刺扎掉块性能。且不能在使用早期出现常见的冠部和侧部刺扎产生的损坏,经过室内机床检测,轮胎充气外缘尺寸、胎面物理机械性能及轮胎耐久性能都符合设计目标。同时新产品经过客户实车装车路试,路试结果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使用要求,使用周期6-8个月,使用寿命客户接受。本文所述产品为首次尝试使用全钢成型机生产OTR高胎体结构14.00R20产品,同时开发了一款纯丁苯胶耐刺扎胎面配方,经过市场验证配方设计合理,证明企业的技术自主开发水平提升有重要意义。

杜运昌[2](2020)在《预应力橡胶混凝土轨枕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对砂石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轨道结构在服役期内呈现不同程度的病害,不仅大大缩短了使用年限,且会存在行车安全隐患。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废旧轮胎的大量堆积,对全球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因此,本研究将橡胶轮胎的再利用与轨枕的性能需求相结合,将橡胶颗粒应用于混凝土轨枕。在消耗废旧轮胎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混凝土细骨料的开采,为提高轨枕性能和减少轨道病害验证了新思路。对橡胶混凝土试块的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其应用于轨枕制作的可行性;选择满足要求的橡胶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制作轨枕并评价其力学性能和减振性能。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点内容:(1)橡胶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橡胶颗粒粒径及改性方式的优化调整。采用60目和1-3mm的两种橡胶颗粒制备橡胶混凝土试块,研究其强度与工作性。试验结果表明:未改性的60目橡胶颗粒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使用Na OH溶液和偶联剂Si69改性后的60目橡胶混凝土,较未改性60目橡胶混凝土强度改善效果不明显;未改性的1-3mm橡胶颗粒在制备橡胶混凝土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上浮现象;使用预包覆水泥壳改性的1-3mm橡胶混凝土由于其人工成本增加和水泥壳易碎的问题,限制了其使用。因此,本研究在使用优化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选择未改性的60目和30目橡胶颗粒进行后续试验。(2)通过基本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实验探究橡胶混凝土的最优橡胶颗粒含量及粒径。使用60目和30目橡胶颗粒制作0、5%、10%、15%、20%含量的橡胶混凝土试块,分别测试其表观密度、工作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与钢筋粘结性能、耐磨性能、抗氯离子渗透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掺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基本指标均有降低作用,除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有提高。考虑在满足混凝土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橡胶颗粒的使用率,选择30目橡胶颗粒在15%含量时制备的橡胶混凝土试块进行后续橡胶混凝土轨枕制备及测试。(3)对橡胶混凝土轨枕进行制作,并进行轨枕断裂力学性能分析和减振性能分析。使用30目15%含量的橡胶颗粒制作橡胶混凝土轨枕,进行静载试验和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试,分析其抗裂性能和裂缝的发展;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普通混凝土和橡胶混凝土轨枕有砟轨道的动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静载测试结果满足规范要求;数字图像相关技术测试结果显示,橡胶混凝土轨枕的裂纹较普通混凝土产生于更高的荷载水平下,但裂纹的扩展速率更大;有限元模拟的结果显示胶混凝土轨枕的使用能够降低有砟轨道的振动加速度。

李智辉[3](2019)在《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保障沥青路面的服务质量更加的舒适、安全高效,减少资产损失,降低其养护成本,有必要对它的早期病害采用切实可行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加以解决,以达到延长路面可用年限的目的。目前国内针对此种路面结构的主要预防养护技术包括: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同步碎石封层、纤维碎石封层、超薄磨耗层和薄层罩面层等,其中纤维碎石封层作为一种性能良好、成本较高的封层,其施工预防性养护方法快捷,能够有效解决裂缝、磨损、松散和渗水等问题。由于加入了纤维稳定剂,其应力吸收和扩散能力、稳定性和耐水性等均优于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我国自2007年首次引进纤维碎石封层以来,十余年的时间里,在辽宁、浙江、山东、广东等省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依托实体工程开展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依托实体工程,通过对旧路交通量、路面状况指数、强度指数及破损情况等的调查和分析,判断是否可以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在此基础上,考虑施工、用户、环境等因素,采用综合判别系数评价不同养护技术的优劣,以提出多种合适的养护方法用于实体工程;并通过对所选养护方法适用条件、经济因素等的探讨,找出最适宜的养护措施以及相应的材料类型。通过分析现有的纤维封层配合比的设计与测试的方式特点,通过路用性能选择一个相对简单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的选择进行研究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的配合比,并提出合理的结构设计过程,并确定关键材料的用量范围。通过对病害预处理、施工工艺、养护效果观察和后评估等的分析与总结,以提出施工质量的控制方法和标准。并考虑公路等级、交通量和工程经验等状况,给出评价标准的合理化建议。玄武岩纤维封层技术属于一种全新的公路养护技术,是近年来针对玄武岩纤维材料和封层设备共同探究专研的发展结晶。如果在沥青路面出现早期病害时就采取该技术进行必要的预防性养护,不仅会令旧路面恢复路用功能,且进一步增强了防水、防滑、防裂等多种优势,是一个性价比高的防护层,可有效延长其使用年限。

李昭[4](2019)在《高性能载重子午线轮胎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各国政府对轮胎综合性能不断出台的法律法规要求,单纯强调高里程、耐超载的普通载重子午线轮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能够设计更高里程、更安全、更节油的高性能载重子午线轮胎是一个非常值得投入研究力量的领域。本研究关注载重子午线轮胎基本设计元素对关键性能的影响机理,借助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优化轮胎带束层结构、胎冠弧高度、花纹深度等结构设计,结合实验设计(DOE)方法优化橡胶体系、填料体系和硫化体系等配方设计,并研究层状硅酸盐和针状硅酸盐等新材料在轮胎胎面、气密层、胎圈填充胶中的应用。通过对结构、花纹、配方、材料等多方面优化,以期实现载重子午线轮胎的高性能化设计要求。本文第一部分重点关注载重子午线轮胎的静特性(外缘尺寸、静负荷、接地印痕/压力分布)和动特性(滚动阻力和磨耗性能)的仿真分析方法,具体包括:首先是结合所要求的工况条件,完成载重子午线轮胎可靠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其次是轮胎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析方法的准确建立;最后是对比分析轮胎结构(带束层结构、胎冠弧高度和花纹深度)变化对上述轮胎静态和动态特性的影响,并结合轮胎成品实测结果分析有关变量影响的内在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零度带束层结构在滚动阻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不利于均匀磨耗。零度带束层结构在胎肩部位有较强的刚性,但会影响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因此单层的零度带束层结构可以起到一定的折中作用,交叉带束层结构的优势在于均匀磨耗和舒适性。对于胎冠弧而言,随着胎冠弧区域趋于平缓,轮胎的接地印痕面积会有所增加,同时轮胎的接地长轴和接地系数会有所降低。胎冠弧结构对滚动阻力影响较小,但随着胎冠弧高度的减小,磨耗性能会有较大提升。降低花纹深度会相应降低滚动阻力,但也会降低轮胎磨耗寿命。从仿真分析的结果来看,对恶劣行驶条件下易产生畸形磨损问题的轮胎而言,浅花纹深度不失为一种兼顾磨耗和滚动阻力的设计优化方式。本文第二部分采用DOE方法对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橡胶体系、填料体系及硫化体系)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混料设计方案,明晰了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和丁苯橡胶三元共混体系对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性能的影响规律,统计得出各性能值与橡胶用量关系的回归方程式,并绘制出胎面各性能值的等值线图,为橡胶体系的配方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其次,研究了六种炭黑类型及与白炭黑并用对轮胎胎面胶性能的影响,发现N121和N234炭黑的综合性能较好,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炭黑用量及N234并用不同份数白炭黑对胎面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各项性能值与填料用量关系的回归方程式,发现胶料的扯断伸长率、邵氏硬度、弹回率和磨耗等性能跟填料用量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最后,采用三因子两水平的设计方案研究了炭黑用量、硫磺用量和促进剂用量对胎面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扯断伸长率、邵氏硬度、弹回率、切割量、滚动阻力与三因子的回归结果较好,此部分研究可对实际配方设计给予很好的指导。本文第三部分重点关注层状硅酸盐在胎面、气密层,针状硅酸盐在胎圈填充胶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实际轮胎的试制和测试,以期为新材料在轮胎中的应用提供行之有效的路线和方案。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层状硅酸盐预改性方法实现层状硅酸盐在溴化丁基橡胶中均匀的纳米分散,层状硅酸盐与炭黑形成互穿网络结构,与橡胶分子链的作用力强,层状硅酸盐能够沿着受力方向取向并诱导分子链取向,延长气体扩散路径,提高溴化丁基橡胶的气密性能,提升幅度最高可达25.7%。层状硅酸盐补强的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胶料具有显着的增强效果,定伸应力、硬度和撕裂强度提升,耐磨耗,抗切割性能优异。层状硅酸盐成品轮胎高速、耐久测试良好,轮胎路试表现出优异的抗崩花掉性能,并能有效的防止花纹沟底裂问题。针状硅酸盐补强的胎圈填充胶定伸高、硬度大、撕裂强度优,经过成品轮胎的耐久性能测试,采用针状硅酸盐补强胶料作为轮胎胎圈填充胶试制的轮胎比现用轮胎的耐久寿命提高67.6%,能够显着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宋世雄[5](2019)在《OGFC-13排水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对公路的耐久性、适用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排水沥青路面是一种新型路面,具有良好的抗滑、抑制水雾表面功能的效果,近年来引起我国道路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排水沥青路面空隙率较大,为弥补大孔隙结构带来的强度损失以及沥青老化导致的疲劳寿命缩短等问题,排水沥青路面对沥青材料、集料以及配合比设计要求较高,并要求设置性能优良的防水粘结层以确保其结构及强度的长期性能稳定。研究以宜叙高速公路排水沥青路面试验路示范工程为依托,对排水沥青路面应用技术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对比了国产HVA和日本TPS两种高黏度改性剂对沥青的改性,并重点研究了国产HVA对混合料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国产HVA高黏改性剂对沥青及混合料的改性均满足规范要求。另外研究采用能够施加竖向压力以及竖向拉力的直剪试验装置,围绕着排水沥青路面的防水粘层,对影响层间特性的粘层油种类、粘层油用量、温度、荷载等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粘层油用量存在一最佳值,不同试验方法确定的最佳用量不同;路面层间特性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抗剪性能显着提高,然而不同温度下,提高幅度不同。最后研究结合实体工程,总结了排水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置措施。

楼齐淼[6](2018)在《全钢子午线轮胎配方设计浅述第一部分:原材料第二部分:配方》文中指出

何晓旖[7](2018)在《基于个体出行的电动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与用户效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是全球应对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制定符合地区特征与用户需求的电动化策略成为政府机构与汽车厂商的重大战略需求。本研究旨在深入解析车辆个体出行特征,评估差异性化的个体出行特征下用户使用电动汽车所能获得的用户效益,识别潜在用户和了解市场潜力,并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系统评估电动汽车的节能减排效益。研究结果能为科学制定电动化策略、实现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益提供参考。研究利用车载GPS采集北京459辆个人乘用车出行数据,并广泛收集欧美城市车辆出行数据,构建了包含1789辆来自国际主要电动汽车市场个人乘用车的出行数据库。建立基于充电机会的个体“出行链”里程分布概率模型,从统计学上定量解析出偶然出行和规律出行两类出行模式。相比欧美地区,北京的规律出行比例较高(44%)、出行里程较短,出行特征较有利于电动汽车发展。研究建立了基于总体拥有成本(TCO)与出行便利性的用户效益分析模型。2015年北京PHEV20(AER=20 km)与BEV150的TCO与汽油车相当,而PHEV50与BEV300的TCO显着高于汽油车。2030年,由于动力电池成本下降,BEV150在北京的潜在用户比例高达67%,但在美国部分地区仅为14%。BEV300在五个地区均有相当比例的潜在用户(23%-49%)。BEV150潜在用户的年均行驶里程低于1万km,BEV300在1.22.4万km之间,BEV450在1.8万km以上。研究拓展并完善了“车辆运行-车用燃料-车用材料”的全生命周期排放方法学。2015年北京轻型车EV可削减34%69%的VOC、4%21%的NOX与15%28%的GHGs排放。GHGs排放主要来自车用燃料周期,而大气污染物排放中车用材料周期的占比则达到了44%93%(VOC)、40%46%(NOX)、58%64%(一次PM2.5)与73%74%(SO2)。材料周期VOC排放控制重点为车用油液与整车制造行业,NOX、一次PM2.5与SO2排放控制重点则为钢铁、有色金属、电池制造等行业。由于出行特征不同,电动汽车的用户效益与减排效益均存在显着个体差异,并总体呈现协同关系:用户效益排在地区前25%的“优先用户”所能获得的GHGs减排效益是同一地区其他用户的3.9倍(北京)、1.82.1倍(美国与德国)。由于个体用户效益与减排效益的偏态分布特征,以往基于“车队平均”的评估方法会导致用户效益低估61%,减排量低估24%。BEV450的成本与环境负荷显着高于BEV300,未来EV发展策略应综合考虑续航里程、成本与环境负荷之间的平衡。

刘莉萍[8](2016)在《Superpave在西长凤高速公路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公路建设中道路交通量不断提高、车辆大型化和重载增加,重载主要会引起沥青路面因抗剪能力不足而产生车辙损坏和疲劳开裂,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出现了路基水毁、车辙和沉陷、路面开裂、剥落等早期破坏现象,采用传统的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时,有时虽完全遵照其规范标准和室内设计方法,但还是会出现路面早期破坏,因此必须寻求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法。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是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研究成果之一,Superpave方法可以较真实的模拟路面实际使用过程,该方法可有效克服路面低温开裂、疲劳开裂及永久变形等破坏形式。本论文结合西长凤高速公路使用的Superpave技术,对其做深入研究,这对以后在我省推广应用Superpave高性能沥青路面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甘肃陇东本地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甘肃省陇东地区及周边集料进行调查研究及试验分析,推荐出Superpave甘肃陇东地区材料及沥青混合料所用粗细集料、矿粉质量技术要求。进行Superpave20和Superpave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确定Superpave旋转压实参数,Superpave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级配范围、最佳沥青用量。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三个阶段的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以及生产配合比验证进行设计,并确定施工级配容许波动范围。用Superpave控制点和限制区、贝雷法标准检验(检验嵌挤程度)对目标级配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检验。基于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进行设计及检验,确定集料级配范围,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四项控制指标,按规范对设计配合比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检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依托西长凤高速公路,对Superpave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拌合、运输、摊铺、碾压、Superpave现场压实度等具体施工工序及控制指标进行研究,对施工中存在问题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为Superpave在甘肃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张恺[9](2016)在《色彩耐久型彩色沥青路面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彩色沥青路面是国家发展功能性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亮丽的色彩是彩色沥青路面作为功能性路面最重要、特殊的性能。目前,国内外对彩色沥青路面色彩功能的评价方法以及色彩功能耐久性加强技术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评价彩色沥青路面的色彩耐久性并通过合理的技术提高色彩耐久性,是推动彩色沥青路面大面积推广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拟通过在传统彩色沥青路面表面喷洒一层热固型丙烯酸树脂封层乳液形成色彩耐久型彩色沥青路面以抵抗轮胎痕迹残留,提高彩色路面的色彩耐久性。在彩色沥青路面色彩功能评价方法研究方面,利用有限元模拟汽车轮胎在彩色沥青路面稳态滚动以及制动两种工况下由于胎面橡胶磨损造成轮胎痕迹残留的过程,对彩色沥青路面抗轮胎痕迹残留性能进行定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彩色微表处,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对应的轮胎磨损量更小,胎面外侧的差异对比尤为明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汽车轮胎痕迹的残留。另外,通过室内轮胎痕迹残留试验以及轮胎痕迹残留率计算,对彩色沥青路面抗轮胎痕迹残留性能及其色彩耐久性进行定量的研究,利用Photoshop的RGB功能评价彩色沥青路面轮胎痕迹残留程度,通过长期碾压以及长期老化试验对彩色沥青路面的色彩耐久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彩色沥青路面,喷洒丙烯酸树脂乳液的色彩耐久型彩色沥青路面能够有效预防并减小路面轮胎痕迹的残留。在提高彩色沥青路面色彩耐久性方面,对色彩耐久型彩色沥青路面表面丙烯酸树脂封层乳液的抗痕以及除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机理进行研究,针对其抗轮胎痕迹残留性能进行树脂封层乳液的材料优选研究,基于表面能理论,分别利用插板法和躺滴法测定3种丙烯酸树脂封层乳液和轮胎胎面橡胶的表面自由能参数,在对轮胎痕迹残留进行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量化丙烯酸树脂封层表面抗轮胎痕迹残留性能,对轮胎痕迹的清除机理做进一步的分析及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L4600型树脂乳液封层可以有效改善彩色沥青路面的色彩耐久性。另外,基于表面能理论,量化彩色沥青的粘聚能及其集料之间的粘附能,对不同彩色沥青-集料组合进行匹配性研究,以提高彩色沥青路面的色彩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红色玄武岩,彩色沥青-红色花岗岩组合的粘附性以及水稳定性更佳,此结果与沥青润湿性分析结果相一致,表明彩色沥青-红色花岗岩组合具有良好的匹配性,能够有效改善彩色沥青路面的色彩耐久性。最后,结合依托工程实践,对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路面进行生产及施工技术研究,提出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的交工质量验收指标。随后,对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路面进行长期性能跟踪评价以及效益分析,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长期性能和应用前景。

纪琼蕾[10](2016)在《基于工艺的轮胎硫化及均匀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内高铁快速发展,私家车以及航空业发展的冲击,长途公路客运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格局改变、竞争激烈、业务下滑的环境下,如何降低车队的运营成本日益成为客运公司的关注重点。.进一步优化轮胎的使用性能,帮助用户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强化综合竞争力成了轮胎企业着重发展的的方向。因此,对公共客运轮胎的乘坐舒适性,安全耐用性有了很高的要求,故有必要对其生产效率和各项性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企业提供的工艺流程,分析工艺过程以及轮胎的性能,着重分析轮胎的硫化工艺,根据硫化的原理和胶的硫化要素,分析硫化的各项工艺参数和硫化介质。通过热电偶实验法的数据及其探测到的曲线,根据不同胶料升温的特点,以及不同部件硫化升温的快慢原理,优化硫化定律的工艺参数,同时使用气泡实验的方法,来保证热电偶数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根据实验结果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为长期的能源节约做出了贡献。(2)在所知的工艺基础上,考虑到不同工艺条件下过程的连续性,基于傅里叶函数和矢量的理论分析方法,通过谐波的知识,利用软件分析,针对轮胎的均匀性做出分析,其中以两个参数作为重点:(a)轮胎的径向力变化(VRCC)的分析基于傅里叶函数法和矢量的理论分析,对轮胎的径向力变化(VRCC)1-16次谐波进行逐步分解分析,得出相应的曲线和主要影响因素曲线,对影响轮胎的VRCC的工艺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最大的谐波设计实验分析,通过大量的数据和软件研究分析,验证对应的影响因素。(b)轮胎的锥度效应力(CONY)分析考虑到轮胎锥度对驾驶安全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分析锥度效应力(CONY)的基本影响方式,基于工艺流程的完整性,通过分解工艺流程为单独的工艺条件,采用GLOBE实验法,通过实验和数据,采用矢量计算方法计算出每一个工艺过程对锥度效应力(CONY)的影响数值,利用实验结果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优化,以助于提高锥度效应力(CONY)对轮胎的影响。本文对轮胎的硫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全面的实验分析,同时基于工艺基础优化了均匀性,为企业轮胎生产工艺和轮胎性能的提高做出了有利的帮助,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二、提高9.5-24水胎使用寿命改善轮胎外观质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9.5-24水胎使用寿命改善轮胎外观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1)14.00R20矿用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背景
        1.1.2 多宝山铜矿公司介绍
        1.1.3 研究意义
    1.2 矿用轮胎
        1.2.1 子午线轮胎
        1.2.2 子午线轮胎的结构
    1.3 工程机械轮胎
        1.3.1 使用环境分类
        1.3.2 有无内胎分类
        1.3.3 结构分类
        1.3.4 工程机械轮胎标识
    1.4 载重汽车轮胎
    1.5 轮胎安全和损坏原因分析
        1.5.1 轮胎使用安全
        1.5.2 常见异常磨损
        1.5.3 冠部损坏
        1.5.4 肩部损坏
        1.5.5 侧部损坏
        1.5.6 配方影响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市场信息收集
    2.1 市场使用及需求信息收集
        2.1.1 市场需求及使用条件
        2.1.2 竞品信息
    2.2 法律法规
        2.2.1 外缘尺寸
        2.2.2 物理性能
        2.2.3 耐久测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竞品分析
    3.1 竞品轮胎
    3.2 花纹对比分析
    3.3 静态测量数据
    3.4 机床检测结果
    3.5 物理性能测试数据
    3.6 断面分析
    3.7 骨架材料剖析
        3.7.1 冠部、胎体剖析
        3.7.2 圈部剖析
    3.8 配方组分剖析
        3.8.1 溶剂抽出物含量
        3.8.2 TGA热失重分析
        3.8.3 各组分含量计算
        3.8.4 基部胶灰分分析
        3.8.5 硫含量测定
        3.8.6 金属离子含量测定
        3.8.7 红外光谱分析
        3.8.8 热裂解气相色谱法(峰面积)
        3.8.9 胶种、胶比
        3.8.10 补强填充剂组分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构设计
    4.1 圈部曲线设计(d和C)
    4.2 外轮廓设计
        4.2.1 外直径和断面高度设计(D和H)
        4.2.2 断面宽度设计(B和H/B)
    4.3 胎冠设计(b、h和Rn)
        4.3.1 行驶面宽度b
        4.3.2 行驶面弧度h
        4.3.3 行驶面弧度半径Rn
    4.4 断面水平轴(H_1/H_2)
    4.5 花纹样式和深度
    4.6 轮胎负荷能力
    4.7 轮廓设计
    4.8 有限元分析
        4.8.1 有限元静态仿真
        4.8.2 有限元仿真应变分析
    4.9 侧板文字样式及内容设计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施工设计
    5.1 骨架材料设计
        5.1.1 带束层设计
        5.1.2 胎体设计
        5.1.3 钢丝圈设计
        5.1.4 子口包布设计
    5.2 胶部件设计
        5.2.1 胎面配方设计
        5.2.2 胎面施工设计
        5.2.3 胎侧和子口耐磨胶施工设计
        5.2.4 垫胶施工设计
        5.2.5 填充胶施工设计
        5.2.6 胎圈贴合施工设计
        5.2.7 内衬层施工设计
    5.3 成型参数设计
        5.3.1 成型机头直径设计
        5.3.2 工艺平宽设计
        5.3.3 主鼓贴合部件定位
        5.3.4 辅鼓周长和辅鼓料长度计算
        5.3.5 胎胚周长和超定型
        5.3.6 成型压力设定
    5.4 硫化参数设计
        5.4.1 硫化胶囊选择
        5.4.2 硫化三要素确定
        5.4.3 硫化工装参数确认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样胎试制
    6.1 半部件准备
    6.2 成型跟踪
    6.3 硫化记录
    6.4 检测记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室内试验
    7.1 外缘尺寸
    7.2 静负荷性能
    7.3 耐久性能
    7.4 物理性能
    7.5 断面测量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道路测试
    8.1 轮胎路试数据
    8.2 路试轮胎损坏情况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论文目录

(2)预应力橡胶混凝土轨枕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橡胶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2 橡胶混凝土试验方案及配合比设计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3 配合比及生产制度
    2.4 橡胶颗粒初筛
    2.5 橡胶颗粒试验
    2.6 本章小结
3 橡胶混凝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3.1 表观密度测试
        3.1.1 实验方法
        3.1.2 结果及分析
    3.2 工作性能测试
        3.2.1 实验方法
        3.2.2 结果及分析
    3.3 抗压强度试验
        3.3.1 试验方法
        3.3.2 试验现象
        3.3.3 结果及分析
    3.4 抗折强度试验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现象
        3.4.3 结果及分析
    3.5 与钢筋粘结性能
        3.5.1 试验方法
        3.5.2 试验现象
        3.5.3 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橡胶混凝土耐久性试验
    4.1 耐磨性能试验
        4.1.1 试验方法
        4.1.2 试验现象
        4.1.3 结果及分析
    4.2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
        4.2.1 试验方法
        4.2.2 结果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橡胶混凝土轨枕力学性能分析
    5.1 橡胶混凝土轨枕的制备
    5.2 静载测试
        5.2.1 试验设备
        5.2.2 试验方法
        5.2.3 结果及分析
    5.3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轨枕裂缝发展识别
        5.3.1 基本原理
        5.3.2 试验设备
        5.3.3 实验过程
        5.3.4 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橡胶混凝土轨枕有砟轨道减振性能预测分析
    6.1 有砟轨道模型
    6.2 模型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玄武岩纤维封层技术的优势
第二章 旧沥青路面技术状况的评定及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
    2.1 沥青路面早期的主要病害
    2.2 病害成因分析
        2.2.1 设计施工中的问题
        2.2.2 运营中的问题
    2.3 国省道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2.4 依托工程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2.5 养护决策
第三章 玄武岩纤维碎石封层路用指标及配合比设计
    3.1 路用性能评价指标
    3.2 试验方法
        3.2.1 防水能力的要求及试验方法
        3.2.2 抗裂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3.2.3 抗滑能力要求
    3.3 配合比设计
        3.3.1 配合比设计方法
        3.3.2 配合比设计流程
        3.3.3 配合比设计
        3.3.4 原材料要求
第四章 玄武岩纤维碎石封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4.1 施工准备
        4.1.1 人员准备
        4.1.2 机械设备准备
        4.1.3 材料准备
        4.1.4 病害处治
    4.2 施工工序
    4.3 质量评价与验收
第五章 养护效益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高性能载重子午线轮胎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
        1.2.1 轮胎的滚动阻力
        1.2.2 轮胎的抗湿滑性
        1.2.3 轮胎的耐磨耗性能
        1.2.4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轮胎性能的法规要求
        1.2.5 轮胎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发展前沿
        1.2.6 材料配方设计与数学统计工具的结合
        1.2.7 特殊功能性纳米级别填料在轮胎中的应用
    1.3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方案与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
    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2.3 实验工艺
        2.3.1 胶料混炼小配合工艺
        2.3.2 胶料混炼大配合工艺
        2.3.3 载重子午线轮胎基本生产工艺
    2.4 橡胶测试条件及方法
        2.4.1 混炼胶性能测试
        2.4.2 硫化胶性能测试
    2.5 轮胎性能测试
        2.5.1 滚动阻力测试
        2.5.2 耐久测试
        2.5.3 超负荷耐久测试
        2.5.4 外缘尺寸
        2.5.5 静负荷测试
        2.5.6 印痕(接地压力分布)测试
第三章 载重子午线轮胎静动态特性仿真分析及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几何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3.2.2 材料模型的确定
        3.2.3 边界条件的确定
    3.3 轮胎静特性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3.3.1 静特性分析模型
        3.3.2 静特性分析结果和试验测试对比
    3.4 轮胎动特性仿真分析方法
        3.4.1 滚动阻力分析模型与验证
        3.4.2 磨耗性能分析
    3.5 带束层结构设计对轮胎性能的影响
        3.5.1 带束层结构设计对比方案
        3.5.2 不同带束层结构对轮胎接地静特性的影响
        3.5.3 不同带束层结构对轮胎滚动阻力的影响
        3.5.4 不同带束层结构对轮胎磨耗性能的影响
    3.6 胎冠弧结构设计对轮胎性能的影响
        3.6.1 胎冠弧设计对比方案
        3.6.2 不同胎冠弧度结构对轮胎接地静特性的影响
        3.6.3 不同胎冠弧度结构对轮胎滚动阻力的影响
        3.6.4 不同胎冠弧度结构对轮胎磨耗性能的影响
    3.7 花纹深度对轮胎性能的影响
        3.7.1 花纹深度设计对比方案
        3.7.2 不同花纹深度对轮胎接地静特性的影响
        3.7.3 不同花纹深度对轮胎滚动阻力的影响
        3.7.4 不同花纹深度对轮胎磨耗性能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实验设计的载重子午线轮胎胎面配方研究
    4.1 引言
    4.2 橡胶体系对胎面性能的影响研究
        4.2.1 实验设计方案
        4.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补强体系对胎面性能的影响研究
        4.3.1 炭黑品种对胎面性能的影响
        4.3.2 填料用量对胎面性能的影响
    4.4 硫化体系对胎面性能的影响研究
        4.4.1 实验设计方案
        4.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层状硅酸盐和针状硅酸盐在载重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层状硅酸盐在轮胎气密层中的应用研究
        5.2.1 相态结构分析
        5.2.2 层间堆砌结构分析
        5.2.3 动态力学热分析
        5.2.4 硫化特性表征
        5.2.5 力学特性表征
        5.2.6 气密特性表征
        5.2.7 小结
    5.3 层状硅酸盐在轮胎胎面中的应用研究
        5.3.1 纳米层状硅酸盐天然橡胶基本性能
        5.3.2 配方设计
        5.3.3 硫化特性表征
        5.3.4 物理机械性能
        5.3.5 耐磨耗和切割性能
        5.3.6 老化后的物理机械性能
        5.3.7 老化后的耐磨耗和切割性能
        5.3.8 成品轮胎试制与室内测试研究
        5.3.9 成品轮胎路试
        5.3.10 小结
    5.4 针状硅酸盐在轮胎胎圈填充胶中的应用研究
        5.4.1 混炼工艺的影响规律
        5.4.2 硫化体系的影响规律
        5.4.3 针状硅酸盐不同用量的影响规律
        5.4.4 滚动阻力性能
        5.4.5 成品轮胎耐久测试
        5.4.6 小结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OGFC-13排水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排水路面研究及工程应用概况
        1.2.1 排水沥青路面简介
        1.2.2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2.3 国内研究应用情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解决的技术问题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技术路线
        1.3.3 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章 高黏度改性沥青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1 概述
    2.2 高黏改性沥青的作用机理
        2.2.1 高黏改性剂的作用机理
        2.2.2 高黏度沥青的制备工艺
    2.3 高黏改性沥青的试验研究
        2.3.1 原材料性能
        2.3.2 不同掺量高黏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性能影响
        2.3.3 不同掺量改性剂对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
    3.1 各国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简介
    3.2 配合比优化设计
        3.2.1 原材料
        3.2.2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关键指标分析
        3.2.3 排水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级配的确定
    3.3 路用性能研究
        3.3.1 马歇尔试验
        3.3.2 高温性能研究
        3.3.3 低温性能研究
        3.3.4 水稳定性能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排水沥青路面防水粘结层设计研究
    4.1 排水沥青路面边部构造
    4.2 防水粘结层设计
        4.2.1 试件成型方法
        4.2.1.1 试验模型
        4.2.1.2 试件的制备方法
        4.2.2 防水粘结材料性能测试方法
    4.3 试验结果
        4.3.1 正交试验
        4.3.2 竖向压力层间抗剪强度影响
        4.3.3 粘层油种类对层间抗剪强度影响
        4.3.4 层间抗拉强度分析
        4.3.5 粘层油用量对斜剪强度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排水沥青路面工程应用实例
    5.1 工程概况
        5.1.1 工程总体概况
        5.1.2 沿线地质、气候、水文
    5.2 排水沥青混合料施工
        5.2.1 施工准备
        5.2.2 混合料拌和
        5.2.3 混合料运输
        5.2.4 防水粘层施工
        5.2.5 混合料摊铺与碾压
        5.2.6 交通控制
    5.3 排水沥青路面标线施工
    5.4 排水沥青路面现场检测
        5.4.1 室内检测
        5.4.2 平整度
        5.4.3 渗水效果
    5.5 结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个体出行的电动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与用户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电动汽车用户效益与总体拥有成本研究概述
    1.3 电动汽车生命周期能源、环境与气候影响研究概述
    1.4 出行特征对电动汽车的能耗、排放影响研究概述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个人乘用车的出行调研与特征研究
    2.1 基于GPS的车辆出行数据调研
        2.1.1 方案设计与仪器
        2.1.2 数据与结果
    2.2 基于充电机会的个体出行链概率模型
        2.2.1 模型方法学
        2.2.2 出行链特征
    2.3 不同车辆技术/电池容量/充电情景下的电力覆盖里程
        2.3.1 评估方法
        2.3.2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总体拥有成本与出行便利性的电动汽车用户效益研究
    3.1 总体拥有成本模型方法学
    3.2 关键参数调研
        3.2.1 车辆与电池成本
        3.2.2 燃料费用
        3.2.3 购置补贴与税费减免
        3.2.4 替代交通方式出行的费用
        3.2.5 其他
        3.2.6 关键参数汇总
    3.3 电动汽车用户效益特征分析
    3.4 参数敏感性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研究
    4.1 系统边界与研究方法
    4.2 模型构建与关键参数调研
        4.2.1 个人出行
        4.2.2 燃料周期
        4.2.3 车用材料周期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
        4.3.2 参数敏感性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个体视角的电动汽车经济与环境效益综合分析
    5.1 电动汽车“优先用户”的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特征
        5.1.1 研究方法与关键参数
        5.1.2 温室气体减排特征分析与讨论
    5.2 电动汽车生命周期大气污染物减排情景分析
        5.2.1 情景设定与关键参数
        5.2.2 减排特征分析
    5.3 中国个人乘用市场电动汽车推广政策建议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Superpave在西长凤高速公路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1.0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工程概况
        1.2.1 项目概况
        1.2.2 路面(桥面)结构
    1.3 原材料调查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理论
    2.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步骤
        2.1.1 材料选择
        2.1.2 集料级配设计
        2.1.3 Superpave旋转压实参数的确定
        2.1.4 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
    2.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三阶段设计
        2.2.1 目标配合比设计
        2.2.2 生产配合比设计
        2.2.3 生产配合比验证
        2.2.4 确定施工级配容许波动范围
    2.3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及检验
        2.3.1 确定集料级配范围
        2.3.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四项控制指标
        2.3.3 估算最佳油石比(或最佳沥青用量)
        2.3.4 试验验证
        2.3.5 按规范对设计配合比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
        2.3.6 按规范要求检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
3 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
    3.1 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内容
    3.2 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质量控制方案
        3.2.1 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方案
        3.2.2 混合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3 Superpave沥青路面试验段存在问题控制及检测
        3.3.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变异性
        3.3.2 构造深度检测
        3.3.3 渗水检测
    3.4 Superpave13(20)试验段施工总结
4 Superpave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4.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施工准备
    4.2 Superpave沥青路面原材料技术要求
        4.2.1 一般规定
        4.2.2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要求
        4.2.3 Superpave沥青拌和站场地及原材料问题的质量控制
    4.3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4.3.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
        4.3.2 沥青混合料拌制
        4.3.3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要求
        4.3.4 沥青混合料拌和顺序
        4.3.5 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
        4.3.6 沥青混合料拌和要求
        4.3.7 沥青混合料拌和级配质量控制
    4.4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4.5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4.5.1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摊铺的控制要求
        4.5.2 摊铺中级配离析和温度离析的控制
    4.6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的碾压成型
        4.6.1 碾压要求
        4.6.2 初压要求
        4.6.3 复压要求
        4.6.4 终压要求
        4.6.5 集料碾压破碎的问题及控制
        4.6.6 渗水问题及其与压实度的关系
        4.6.7 沥青面层施工的污染控制
    4.7 Superpave沥青路面接缝处理
        4.7.1 接缝部位平整度
        4.7.2 接缝部位的施工要求
    4.8 Superpave沥青路面施工控制要点
    4.9 平整度检测
    4.10 现场芯样压实度评定
    4.11 Superpave沥青桥面铺装质量控制
5 沥青面层层间质量控制
    5.1 粘层的技术控制
        5.1.1 材料要求
        5.1.2 施工工艺
        5.1.3 施工注意事项
    5.2 施工质量控制
        5.2.1 施工前材料与设备检查
        5.2.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5.3 粘层施工存在问题及控制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色彩耐久型彩色沥青路面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彩色路面研究现状
        1.2.2 热固型丙烯酸树脂研究现状
        1.2.3 表面能理论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4.3 主要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色彩耐久型彩色沥青路面轮胎痕迹残留有限元分析
    2.1 引言
    2.2 路面轮胎痕迹残留分析
        2.2.1 路面轮胎痕迹的形成
        2.2.2 路面轮胎痕迹影响因素
    2.3 轮胎材料力学性质
        2.3.1 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
        2.3.2 帘线与橡胶复合材料模型
        2.3.3 粘弹性行为
    2.4 有限元模型建立
        2.4.1 轮胎有限元模型建立
        2.4.2 彩色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建立
        2.4.3 路面与轮胎的接触模型
    2.5 胎面橡胶磨损过程
        2.5.1 轮胎磨损子程序
        2.5.2 磨损模型
        2.5.3 磨损过程实现
        2.5.4 磨损运动的方向
    2.6 胎面橡胶磨损分析
        2.6.1 胎面接地压力分析
        2.6.2 磨损轮廓的建立
        2.6.3 胎面橡胶磨损量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彩色沥青路面色彩耐久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轮胎痕迹残留评价方法
    3.3 彩色沥青路面性能试验
        3.3.1 原材料制备及材料基本指标试验
        3.3.2 彩色沥青路面设计及性能验证
        3.3.3 轮胎痕迹残留试验
    3.4 轮胎痕迹残留结果及分析
        3.4.1 彩色微表处
        3.4.2 热拌彩色沥青路面
        3.4.3 彩色微表处与彩色沥青混合料的摩擦系数对比分析
    3.5 彩色沥青路面色彩耐久性研究
        3.5.1 混合料自身长期老化对色彩耐久性影响
        3.5.2 车辆轮胎长期碾压作用对色彩耐久性的影响
        3.5.3 彩色沥青路面色彩耐久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色彩耐久型彩色沥青路面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表面能理论
    4.3 树脂乳液封层材料表面能参数测定
        4.3.1 丙烯酸树脂乳液材料性质
        4.3.2 插板法试验
        4.3.3 结果与讨论
    4.4 轮胎胎面橡胶表面能参数测定
        4.4.1 固体表面能特性
        4.4.2 躺滴法
        4.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5 基于表面能理论的轮胎痕迹残留机理研究及分析
    4.6 轮胎痕迹清洗机理研究及分析
        4.6.1 物理方式(外力水流)
        4.6.2 化学方式(清洗剂)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彩色沥青-集料体系粘聚性及粘附性研究
    5.1 引言
    5.2 粘附性评价方法
    5.3 静态水浸法
        5.3.1 试验方法
        5.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4 表面能法
        5.4.1 彩色沥青表面能参数测定及粘聚性分析
        5.4.2 彩色石料表面能参数测定
    5.5 彩色沥青-彩色集料粘附性分析
    5.6 彩色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生产及施工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生产技术
        6.2.1 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相关设备介绍
        6.2.2 浅色SBS改性沥青的生产
        6.2.3 乳化剂水溶液(皂液)的配制
        6.2.4 浅色改性乳化沥青生产工艺
        6.2.5 彩色矿料的拌和
        6.2.6 热固型丙烯酸树脂封层
        6.2.7 彩色微表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质量检测
    6.3 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施工技术
        6.3.1 施工前的筹划
        6.3.2 施工前准备工作
        6.3.3 施工摊铺
        6.3.4 施工过程注意事项
        6.3.5 施工过程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
    6.4 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交工验收质量检测
        6.4.1 交工验收质量要求
        6.4.2 交工验收时间
        6.4.3 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交工质量检测
    6.5 色彩耐久型彩色微表处长期性能跟踪评价
        6.5.1 通车半年后的跟踪结果
        6.5.2 通车一年后的跟踪结果
    6.6 效益分析
        6.6.1 成本分析
        6.6.2 后期经济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10)基于工艺的轮胎硫化及均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相关内容及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轮胎硫化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轮胎均匀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3.1 轮胎的硫化工艺及其优化
        1.3.2 轮胎均匀性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轮胎技术参数及生产工艺流程
    2.1 斜交胎和子午线轮胎
    2.2 无内胎轮胎和有内胎轮胎
    2.3 轮胎技术参数
        2.3.1 轮胎外形尺寸
        2.3.2 轮胎外形标记
        2.3.3 轮胎速度/载荷/胎压的关系
        2.3.4 轮辋
    2.4 轮胎的生产工艺流程
        2.4.1 轮胎生产流程图
        2.4.2 轮胎胎面的挤出
        2.4.3 轮胎钢丝帘线的压延和裁断
        2.4.4 轮胎的成型工艺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轮胎硫化过程的优化
    3.1 硫化过程的原理
        3.1.1 硫化过程的物性变化以及硫化历程
        3.1.2 硫化的工艺条件
    3.2 轮胎硫化的定量描述及优化
        3.2.1 轮胎硫化的定量描述
        3.2.2 硫化定量描述的优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轮胎的均匀性各项参数的研究实验分析
    4.1 均匀性检测设备原理与测试方法
        4.1.1 轮胎均匀性的测试方法分析
        4.1.2 均匀性受力分析
        4.1.3 轮胎负荷半径
    4.2 均匀性特性参数分析
        4.2.1 傅里叶分析原理
        4.2.2 均匀性的周期信号
    4.3 径向力特征分析及其实验分析
        4.3.1 径向力的求取,定义
        4.3.2 造成径向力的生产工艺
        4.3.3 VRCC试验设计及其分析
    4.4 锥度效应力特征分析及其实验分析
        4.4.1 锥度效应力的定义
        4.4.2 锥度效应力的特征
        4.4.3 锥度试验设计及其分析
    4.5 本章小节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提高9.5-24水胎使用寿命改善轮胎外观质量(论文参考文献)

  • [1]14.00R20矿用载重子午线轮胎的设计[D]. 范延旭.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2]预应力橡胶混凝土轨枕配合比设计及其性能研究[D]. 杜运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玄武岩纤维沥青碎石封层在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研究[D]. 李智辉. 长安大学, 2019(06)
  • [4]高性能载重子午线轮胎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D]. 李昭.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5]OGFC-13排水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D]. 宋世雄.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6]全钢子午线轮胎配方设计浅述第一部分:原材料第二部分:配方[A]. 楼齐淼. 第11期全国轮胎配方设计技术高级培训班讲义, 2018
  • [7]基于个体出行的电动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与用户效益研究[D]. 何晓旖. 清华大学, 2018(04)
  • [8]Superpave在西长凤高速公路铺筑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 刘莉萍. 兰州交通大学, 2016(04)
  • [9]色彩耐久型彩色沥青路面的研究及应用[D]. 张恺. 武汉理工大学, 2016(05)
  • [10]基于工艺的轮胎硫化及均匀性研究[D]. 纪琼蕾. 东北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提高9.5-24水胎使用寿命,提高轮胎外观质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