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止痛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痰瘀止痛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一、痰瘀脂清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梅,赵卫国,王宏业,张海燕,娄满[1](2022)在《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联用组(39例)和西药组(36例)。西药组患者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1片/d, 1次/d,晨起口服。联用组患者采用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两组分别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头痛、暴躁易怒、心悸和失眠等证候积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比较治疗疗效。结果联用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暴躁易怒、心悸和失眠等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组降低幅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和脉压差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组降低幅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组降低幅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确切,可显着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控制血压水平,降低血压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治疗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吴育东[2](2021)在《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70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起始剂量7.5mg/周,剂量每周增加2.5mg,增加至15mg/周后维持治疗;叶酸片5mg/周,口服甲氨蝶呤后24小时服用;塞来昔布胶囊0.2g口服,按需服用。观察组在上述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化痰通络方,每日一剂,口服。疗程8周。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DAS28评分、RA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为观察指标,对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在本课题研究中,共纳入患者70例,其中观察组35例,脱落4例,对照组35例,脱落3例,总脱落率为10%。2.在血脂改善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2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8%,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ESR、CRP、RF、DAS28评分、TC、TG、LDL-C、HDL-C,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CCP抗体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ESR、CRP、DAS28评分、TC、TG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RF、抗CCP抗体、LDL-C、HDL-C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RA分级量化评分方面,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晨僵、皮下结节评分及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屈伸、晨僵、皮下结节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化痰通络方能够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尤其是能显着降低TC、TG水平。2.化痰通络方联合西药能够有效改善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体征、ESR、CRP、DAS28评分,且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观察周期内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廖宗力[3](2019)在《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兔血脂与肝脏脂质影响、肝组织结构变化及血清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2.观察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隔药饼灸调脂机制及不同促透剂运用于药饼后施灸的增效机制。方法:选取新西兰纯种兔40只,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组(A),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动物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建立高脂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B)、无促透剂组(C)(高脂模型+水作溶剂药饼施灸)、氮酮组(D)(高脂模型+氮酮溶液药饼施灸)和冰片组(E)(高脂模型+冰片溶液药饼施灸)。干预4周后,麻醉采血、处死后取肝组织。采用酶法检测血清及肝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直接一步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透射比浊法测定肝组织载脂蛋白A-1(ApoA-1)及载脂蛋白B(Apo-b);肝组织HE染色观察形态结构;采用ELISA检测血清Leptin、HSL、CYP7A1、HMG-CoA还原酶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mRNA表达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正常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正常,界限清楚,排列有序,核圆且核仁明显,无脂质变性;模型组肝细胞肿大变圆,胞质疏松淡染,排列紊乱,伴肝细胞轻度水样变性,肝血窦受压变窄,肝脏内含大量脂滴;无促透剂组肝细胞稍肿大,胞质疏松淡染,排列较紊乱,无肝细胞变性,肝血窦基本正常,肝脏内脂滴较模型组明显减少;氮酮组和冰片组肝细胞大小形态基本正常,胞质染色正常,排列较有序,无肝细胞变性,肝血窦正常,两组肝脏内脂滴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较无促剂组减少;冰片组肝脏脂滴含量较氮酮组稍减少。2.与正常组比,模型组血清及肝脏TC、TG、LDL-C显着升高、HDL-C显着降低、肝组织Apo-b显着升高、肝组织ApoA-1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血清及肝组织TC、TG、LDL-C、肝组织Apo-b显着降低、肝组织HDL-C和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氮酮组血清及肝脏TC、TG显着降低、肝组织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冰片组血清及肝组织TC、TG、LDL-C、肝组织Apo-b显着降低、HDL-C和ApoA-1显着升高(P<0.05或P<0.01);与氮酮组比,冰片组血清TC、TG、LDL-C显着降低、HDL-C显着升高,冰片组肝组织TG、LDL-C、Apo-b显着降低(P<0.05或P<0.01)。3.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兔血清HSL、HMG-CoA还原酶显着升高、CYP7A1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血清HSL及CYP7A1显着升高、HMG-CoA还原酶显着降低(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较,氮酮组和冰片组HSL及CYP7A1显着升高、HMG-CoA还原酶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氮酮组比较,冰片组HSL及CYP7A1的升高幅度更显着(P<0.05或P<0.01),但2组对HMG-CoA还原酶的影响差异不显着(P>0.05)。4.兔血清Leptin ELISA检测结果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eptin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冰片组Leptin显着升高(P<0.01);与无促透剂组比较,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氮酮组和冰片组比较Leptin无显着差异。兔肝脏组织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eptin、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无促透剂组相比,氮酮组和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氮酮组比,冰片组Leptin、Leptin Receptor、JAK2、STAT3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5或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的趋势和定量PCR结果基本一致。此外,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ting显示P-JAK2和P-STAT3变化趋势与JAK2和STAT3的基本一致。结论:1.隔药饼灸对HLP兔血脂、肝脂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对肝组织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且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药饼中施灸疗效更优。2.隔药饼灸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相关酶HSL、CYP7A1、HMG-CoA还原酶表达发挥调脂作用,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调节脂代谢的增效机制可能通过影响以上三个脂代谢酶实现。3.隔药饼灸能激活Leptin介导JAK2/STAT3调脂通路,上调其相关因子表达,且氮酮和冰片运用于药饼后施灸对该通路的激活更显着,这可能是隔药饼灸调脂作用机制及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药饼后施灸调脂增效机制之一。

张璋[4](2019)在《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中药用药规律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一、目的探索高脂血症中医证素特点、证素与中药用药的关联性、证素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联性。从理论、诊断、治疗环节探索高脂血症统一便捷的中医辨证方法及治疗的规律性、客观性、规范性,为高脂血症中医临床诊断和中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二、方法(1)文献研究。(1)理论研究。用文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概念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古代和现代有关高脂血症和中医证素文献,通过归纳演绎、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归纳概括高脂血症中医学及中医证素领域研究观点。(2)数据挖掘。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中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献。一方面从筛选的文献中提取中医证型,统一规范中医证候名。依据证型分解证素的理论来提取中医证素。一方面从文献中提取中医治疗部分的中药,并统一规范中药名称、四气、五味、归经及功效。建立高脂血症文献中医证素与中药研究数据库。用SAS9.4统计软件和关联规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中药药性及使用的频数进行统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证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中药之间关系,中药配伍关系,对它们间的关联关系采用cytoscape进行可视化展示。(2)临床研究。临床采集209名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临床信息和TC、TG、LDL-C、HDL-C、PT、APTT等一系列临床常用生化指标检测数据。运用“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10.0版”软件对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分析提取中医证素(病位证素、病性证素),建立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临床生化指标研究数据库。采用SAS9.4统计软件对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三、结果(1)文献研究。(1)理论研究。高脂血症从中医学病因病机上大多认为饮食不节、过逸少劳、情志内伤、痰浊不化、瘀血阻滞、脏腑失调。证素与高脂血症为数不多的研究显示病位证素以脾、肝、肾为常见。病性证素虚实都有,实性病性证素以痰、瘀、气滞常见,虚性病性证素以气虚、阴虚常见。(2)数据挖掘。从筛选符合研究标准的120篇文献中提取的中医证型经过规范证候名得到主要中医证型14个,提取的病位证素7个,分别是脾、肾、肝、经络、胆、胃、心神(脑)。病位证素脾,肾,肝三者占到88.55%。提取的主要病性证素12个,分别是痰、血瘀、阴虚、气虚、湿、气滞、阳虚、火(热)、精(髓)亏、血虚、毒、阳亢。治疗高脂血症高频使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温、平、微寒、寒、微温”,五味主要为“甘,苦,辛”,归经主要为“肝经、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排在前10位的高频使用单味药分别是山楂,丹参,泽泻,茯苓,何首乌,半夏,白术,决明子,陈皮,大黄。高频使用中药用药种类主要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消食药、清热药、理气药和化痰药。主要病位证素脾、肝、肾与中药置信度和关联度高的是:脾与泽泻、茯苓、丹参、山楂;肾与何首乌、泽泻;肝与何首乌、决明子;频数排前的病性证素痰、血瘀、阴虚、湿、气滞、阳虚、火(热)与中药置信度和关联度高的是:痰与山楂、泽泻、半夏、丹参、茯苓;血瘀与山楂、丹参;湿与山楂、茯苓、泽泻;阴虚与何首乌、枸杞子、山楂、泽泻;气滞与柴胡、山楂、白芍、丹参;阳虚与附子、厚朴、白术、苍术、干姜、淫羊藿;火(热)与决明子,大黄,山楂,柴胡,丹参,茵陈。中药配伍提示有三个组合常用,组合一: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组合二:山楂、大黄、丹参、决明子、何首乌、泽泻;组合三:枸杞子,山茱萸,山药,熟地黄。(2)临床研究。临床筛选符合研究标准的209名高脂血症患者中男性患者95名(45.45%),女性患者114名(54.55%)。将收集的中医四诊信息通过“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10.0版”软件提取得到病位证素12个,分别是病位证素肝、心、胸膈、胃、肺、脾、肾、经络、筋骨、膀胱、心神(脑)、大肠。病性证素18个,分别是病性证素痰、阴虚、湿、阳亢、血瘀、火(热)、血虚、气虚、气滞、燥、阳虚、津亏、气逆、水停、动风、不固、动血、血热。分析发现:病位证素脾、肝、心和病性证素气虚、气滞与性别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高脂血症患者中女性患者的病位证素脾、肝、心和病性证素气虚、气滞较男性出现的概率大。病位证素脾与TG、LDL-C、HDL-C、PT、ALT、TC、HGB、TBIL、ALP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位证素脾与TG、LDL-C、HDL-C、PT、ALT、HDL-C呈负相关系,病位证素脾与TC、HGB、TBIL、ALP呈正相关系。TG、LDL-C、HDL-C、PT、ALT水平越低,TC、HGB、Tbil、ALP水平越高,病位证素脾的可能性越大。病位证素心与PT、APTT、ALT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位证素心与PT呈负相关系,病位证素心与APTT,ALT呈正相关系,PT水平越低,APTT,ALT水平越高,病位证素心的可能性越大。病性证素气虚与TC、LDL-C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气虚与TC呈负相关系,病性证素气虚与LDL-C呈正相关系,TC水平越低,LDL-C水平越高,病性证素气虚的可能性越大。病性证素痰与APTT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痰与APTT呈负相关系,APTT水平越高,病性证素痰的可能性越小,病性证素非痰的可能性越高。病性证素阳亢、阴虚、火(热)与GLU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阳亢与GLU呈负相关系,病性证素阴虚、火(热)与Glu呈正相关系,Glu水平越高,病性证素阳亢的可能性越小,病性证素阴虚或火(热)的可能性越大。病性证素湿与APTT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湿与APTT呈负相关系,APTT时间越短,病性证素湿的可能性越高。病性证素燥与RBC之间有显着性意义(P<0.05),病性证素燥与RBC呈正相关系,RBC水平越高,病性证素燥的可能性越大。四、结论(1)通过临床分析与文献分析结合得到高脂血症中医证素分布规律,以病位证素肝、脾、肾为最密切,病性证素是有虚有实,以实性病性证素痰、血瘀、湿、气滞,虚性病性证素气虚,阴虚等为常见。这一结论与前期理论研究成果基本相符。(2)研究发现高脂血症各个常见证素相关联的中药及高脂血症中药用药配伍组合规律。高脂血症的治疗以肝脾肾为中心,祛痰、瘀、湿、气滞实邪,平衡气血阴阳,调和脏腑。(3)高脂血症中医证素和临床常用生化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意义的提示。如TC与病位证素脾呈正相关系,TC水平增高提示病位在脾的可能性增加。(4)中医证素既有中医辨证内涵,又能客观规范辨证方法,中医证素和现代临床生化指标有一定相关性,能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所以证素辨证用于高脂血症诊疗有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谢玉龙[5](2019)在《电针与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背景: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P),又称为血脂异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代谢和运行异常导致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为特征的一种脂质代谢疾病,是心、脑等重要靶器官动脉粥样硬化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以LDL-C升高为特征的血脂异常更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目前公认,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随着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推广,大剂量、高强度、不合理用药等所致的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肾损害、肌毒性等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此外,在治疗多病种及联合用药时,其安全性也受到质疑。中医临床实践中,针灸疗法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手段。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对近年来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进行筛选和优化,在遵循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期待为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提供客观依据,使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能够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目的:1.确认电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不同方案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2.评价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特点及作用优势;3.探讨脂质代谢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及电针、埋线疗法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部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收治符合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及招募符合标准的自愿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宣教组30例、电针组30例、穴位埋线组30例。宣教组予发放食物能量手册及进行一般饮食治疗宣教,2周1次定期随访指导。电针组予针刺中脘、带脉(双)、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在此基础上选择G-6805Ⅱ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2 Hz-10 Hz-100 Hz循环,每次30分钟,每周2次。穴位埋线组取穴同电针组,予穴位埋线治疗。每周一次。以上三组治疗,每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体重、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异及中医症状临床观察表评分情况,评估疗效。结果:本研究共完成90例治疗,宣教组脱失1例,穴位埋线组脱失1例。1.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各抽血检测成分、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体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体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体重下降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腰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腰围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腰围缩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腰围缩小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BMI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BMI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BMI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穴位埋线组BMI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血清TC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TC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TC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血清TG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TG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TG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血清LDL-C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LDL-C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LDL-C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组(P<0.05)。8.血清HDL-C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LDL-C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LDL-C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穴位埋线组LDL-C升高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组(P<0.05),宣教组和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空腹血糖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电针组空腹血糖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空腹血糖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0.空腹胰岛素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空腹胰岛素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1.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临床疗效比较宣教组总有效率为60.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3.3%,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0%,三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电针组、穴位埋线组疗效优于宣教组(P<0.05,P<0.01)。结论:1.宣教、以及在靳三针指导下的电针、穴位埋线疗法均可有效的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异常,疗效可靠,且无特殊副反应。而在中医症状临床疗效的改善方面上,靳三针穴位埋线疗法最优。2.通过比较不同方案干预高脂血症,为靳三针结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临床依据。3.应用靳三针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不仅可调节脂代谢紊乱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钱卫东,王继伟,鲁海婷[6](2014)在《高脂血症从痰瘀论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高脂血症属中医学"痰浊"、"瘀血"等范畴。本文从病因病机理论研究,专方辨证施治、单味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针灸治疗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医药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晏程远[7](2014)在《降脂消斑片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及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降脂消斑片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降脂消斑片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用药3个月后观察中医证候疗效、血脂、CRP、颈总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的变化。2.建立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分为模型组、降脂消斑片治疗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用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灌胃途径给药,给药12周后进行斑块病理学检查,观察血脂、NO、 hs-CRP、TNF-a、MDA水平;进行CD68、a-SMA、MMP-9、NF-κB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降脂消斑片可明显减少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96.67%,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降低TC、TG、 LDL-C、CRP含量,上调HDL-C含量,且优于对照组(P<0.05);明显降低颈动脉IMT值,减轻斑块积分,且优于对照组(P<0.05)。降脂消斑片有效干预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斑块,光镜下观察可见斑块有明显改善,斑块面积/动脉壁横切面积比值较模型组减少(P<0.01);明显降低血清TC、 TG、LDL-C水平,降低血清hs-CRP、TNF-a、MDA含量,升高血清NO含量(P<0.05或P<0.01),其中在降低血清hs-CRP、TNF-a含量方面优于辛伐他汀对照组(P<0.05);改善斑块内部成分,降低斑块CD68表达,增加斑块a-SMA表达(P<0.05或P<0.01);降低主动脉壁MMP-9、NF-κB表达(P<0.01),其中降低NF-κB表达优于辛伐他汀对照组(P<0.05)。结论:降脂消斑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也能调节血脂、抑制炎症因子CRP水平,降低颈动脉IMT值、减轻斑块积分。降脂消斑片降低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TC、TG、LDL-C水平,调节血脂;降低血清hs-CRP、TNF-a含量,下调NF-κB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升高血清NO含量,降低血清MDA含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损伤;下调斑块CD68表达,增加a-SMA表达,下调MMP-9的表达,改善斑块成分,稳定斑块。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8](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认为

张达盛[9](2012)在《刺络泻血配合药物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在两篇的文献综述中,第一篇首先回顾总结了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概念、分类、影响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加以阐述。第二篇综合分析了近年来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及治疗方法,主要阐述了中药及针灸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的进展。临床研究部分目的:通过刺络泻血配合口服脂康红曲胶囊疗法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并与单纯服用脂康红曲胶囊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及稳定性,为临床多手段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依据。方法:按就诊顺序,将63例确诊为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组32例。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予泻血治疗,并配合口服脂康红曲胶囊2粒,每日2次;对照组组予脂康红曲胶囊2粒,每日2次,进行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血脂及血流变学指标,对患者自身症状及体征指标的变化进行评分,并进行治后安全性检测,记录不良反应。最后统计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分别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调脂疗效总有效率达96.77%,对照组为84.38%,两组都能有效降低血清中TC、TG、LDL-C、ApOB水平,升高HDL-C、ApoA1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对中医症候的改善方面,两组均有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重大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仅对照组有2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轻微的胃部不适;各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刺络泻血配合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显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甄志刚,高志伟[10](2011)在《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脂血症是指由于机体脂类代谢失调而致血中一种或几种脂质或成分明显异常。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最根本因素,能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变学改变而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生。近年来中医药对高脂血症的研究不断深入,兹就近年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二、痰瘀脂清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痰瘀脂清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高血压分级标准[7]
        1.2.3 中医辨证标准
        1.2.4 纳入标准
        1.2.5 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指标监测
        1.4.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4.2 治疗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1.4.3 疗效标准制定[9]
        1.4.4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2.4 两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2)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终止标准
        1.7 脱落及终止病例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资料
        3.2 临床观察项目
    4 疗效评定
        4.1 中医证候疗效评估
        4.2 血脂异常疗效评定标准
    5 安全性评价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分析
        1.1 脱落情况
        1.2 一般资料
    2 疗效结果分析
        2.1 ESR、CRP、DAS28、RF、anti-CCP比较
        2.2 血脂指标比较
        2.3 RA症状分级量化评分比较
        2.4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5 血脂改善情况疗效比较
    3 不良反应分析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RA伴血脂异常的认识
        1.1 疾病概述
        1.2 发病率研究
        1.3 影响因素概述
        1.4 治疗方法
        1.5 现代疗法的局限性
    2 中医对于RA与血脂异常的认识
        2.1 疾病源流
        2.2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3 治疗方法
        2.4 中医治疗优势与不足
        2.5 导师学术观点与治疗经验
        2.6 化痰通络方现代药理研究
    3 结果分析
        3.1 疾病活动情况分析
        3.2 血脂改善情况分析
        3.3 RA症状分级量化评分分析
        3.4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3.5 血脂异常疗效分析
    4 小结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基本信息表
附录C RA诊断标准
附录D RA痰瘀痹阻证诊断标准
附录E RA症状分级量化表(痰瘀痹阻证)
附录F 实验室指标记录表
附录G 不良反应观察记录表
文献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血脂异常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的综合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动物一般情况
        2.2 模型评价指标
        2.3 干预后各组兔血脂比较
        2.4 干预后各组兔肝脏脂质比较
        2.5 干预后各组兔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比较
    3 讨论
        3.1 动物选择与模型制备
        3.2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疗效评价
    4 小结
第二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脂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HSL的比较
        2.2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HMG-CoA还原酶的比较
        2.3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CYP7A1的比较
    3 讨论
        3.1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脂代谢相关酶的疗效评价
        3.2 脂代谢调节与相关酶
    4 小结
第三部分 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HLP兔Leptin/ 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干预后各组兔血清Leptin的比较
        2.2 PCR检测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基因表达
        2.3 干预后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WB检测
        2.4 干预后各组兔Leptin/JAK2/STAT3通路相关因子免疫组化检测
    3 讨论
        3.1 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调脂机制
    4 小结
第四部分 全文讨论
    1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1.1 病名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中医治疗
    2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现状
        2.1 HLP诊断标准
        2.2 HLP病因及致病机制
        2.3 HLP西医治疗
    3 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背景
        3.1 经皮给药系统的概述
        3.2 药物经皮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
        3.3 经皮给药的优势与局限
    4 透皮吸收促进剂的选择
        4.1 促透剂的概述
        4.2 氮酮选择的依据
        4.3 冰片选择的依据
    5 隔药饼灸的作用
        5.1 艾灸的作用
        5.2 穴位的作用
        5.3 药饼中药物的作用
    6 隔药饼灸调脂机制及不同促透剂作用下的增效机制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Leptin/JAK2/STAT3信号通路与脂代谢研究进展与思考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论文及学术情况

(4)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中药用药规律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前言
第一章 高脂血症与中医证素
    1.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理论研究
        1.1.1 高脂血症的概念
        1.1.2 历代对血脂及高脂血症的认识
        1.1.3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1.4 高脂血症中医辨证与客观指标研究
        1.1.5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研究
        1.1.6 其他治疗研究
    1.2 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
        1.2.1 血脂的组成、来源与功能
        1.2.2 血脂在血液中存在及转运方式
        1.2.3 血脂的影响因素
        1.2.4 高脂血症分型
        1.2.5 高脂血症治疗研究
    1.3 中医证素及证素辨证的理论研究
        1.3.1 证与辨证
        1.3.2 中医学经典辨证方法
        1.3.3 其他辨证方法
        1.3.4 证素及证素辨证
        1.3.5 中医证素应用研究
        1.3.6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研究
    1.4 小结
第二章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中药用药规律的文献数据挖掘研究
    2.1 文献资料
        2.1.1 文献来源
        2.1.2 检索策略
        2.1.3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规范证型
        2.2.2 提取证素
        2.2.3 规范中药
        2.2.4 数据处理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检索结果
        2.3.2 中医证型、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频数统计
        2.3.3 中药分类、使用及药性频数统计
        2.3.4 中医证型、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4 讨论
        2.4.1 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分析
        2.4.2 高脂血症的病位证素分析
        2.4.3 高脂血症的病性证素分析
        2.4.4 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分析
        2.4.5 文献高脂血症的证型、证素与用药规律的关联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临床生化指标的关联研究
    3.1 临床资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诊断标准
        3.1.3 纳入标准
        3.1.4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制作量表
        3.2.2 收集临床信息
        3.2.3 数据处理
    3.3 研究结果
        3.3.1 临床基础情况
        3.3.2 病位证素分布情况
        3.3.3 病性证素分布情况
        3.3.4 性别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
        3.3.5 年龄与病位证素、病性证素
        3.3.6 高脂血症病位证素与年龄、性别和生化指标关系
        3.3.7 高脂血症病性证素与年龄、性别和生化指标关系
        3.3.8 高脂血症病位证素、病性证素与相关生化指标回归分析显着性意义结果汇总
    3.4 讨论
        3.4.1 高脂血症病位证素分析
        3.4.2 高脂血症病性证素分析
        3.4.3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性别的分析
        3.4.4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TC、TG、LDL-C、HDL-C的分析
        3.4.5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PT、APTT的分析
        3.4.6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GLU的分析
        3.4.7 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素与ALT、ALP、HGB、TBIL、RBC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结论
    4.1 血脂的中医学特点
    4.2 高脂血症的中医发病机制
        4.2.1 气血津液失和
        4.2.2 脏腑功能失调
    4.3 高脂血症中医证素特点
        4.3.1 高脂血症中医病位证素特点
        4.3.2 高脂血症中医病性证素特点
    4.4 中药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
        4.4.1 抑制脂类吸收
        4.4.2 抑制脂质合成
        4.4.3 影响胆汁酸循环
        4.4.4 抗过氧化作用
        4.4.5 提高HDL-C水平
    4.5 高脂血症中药用药规律
    4.6 结论
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知情同意书
附表2: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信息采集表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业绩
答辩委员会名单
个人简介

(5)电针与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1.1.1 概念
        1.1.2 发病机制
        1.1.3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
        1.1.4 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
        1.1.5 高脂血症的治疗
    1.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1.2.1 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
        1.2.2 病因病机
        1.2.3 中医治疗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选择
        2.1.1 样本量估算
        2.1.2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中止病例标准
        2.1.7 脱落标准及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治疗方法
        2.2.2 观察指标
        2.2.3 统计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3.2 治疗前三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2.3.3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脂成分情况比较
        2.3.4 治疗前三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比较
        2.3.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情况比较
        2.3.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2.3.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比较
        2.3.8 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2.4 不良事件处理及脱落病例
        2.4.1 晕针
        2.4.2 滞针
        2.4.3 血肿
        2.4.4 断针
        2.4.5 脱落病例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6)高脂血症从痰瘀论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痰浊、瘀血与高脂血症相关理论研究
    1.1 痰浊、瘀血与高脂血症病因病机
        1.1.1 脾运失健,痰浊内生
        1.1.2 肝郁气滞,血脉瘀阻
        1.1.3 肾虚精亏,痰瘀互结
    1.2 痰瘀互结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产物
2 高脂血症从痰瘀论治临床研究
    2.1 专方辨证施治
    2.2 单味药治疗
    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2.4 针灸治疗
3 结语

(7)降脂消斑片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及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索引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降脂消斑片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
        1.6 中止试验标准
    2 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项目:治疗前后均进行检测
        2.3.1 疗效性观察
        2.3.2 安全性观测
        2.3.3 不良反应观测
        2.4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评定标准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血脂各项变化情况比较
        3.5 CRP变化情况比较
        3.6 B超检查情况比较
        3.6.1 IMT比较
        3.6.2 斑块积分情况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二部分 降脂消斑片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ApoE-/-小鼠AS模型制备
        2.2 实验分组
        2.3 给药方式与剂量
        2.4 动物标本制备与取材
        2.5 病理学检测
        2.6 血清学检查
        2.7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68、a-SMA、MMP-9、NF-kB的表达
        2.8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光镜观察ApoE-/-小鼠AS模型AS斑块的组织学形态
        3.2 对ApoE-/-小鼠AS模型血脂的影响
        3.3 对ApoE-/-小鼠AS模型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3.4 对ApoE-/-小鼠AS模型CD68、a-SMA表达的影响
        3.5 对ApoE-/-小鼠AS模型MMP-9、NF-κB表达的影响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西医学对AS的认识
        1.1 脂质代谢紊乱与AS
        1.2 内皮损伤与AS
        1.3 炎症免疫反应与AS
        1.4 氧化应激损伤与AS
        1.5 ECM重构与AS
        1.6 NF-κB与AS
        1.7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AS中的应用
        1.8 AS模型选择和建立
    2. 中医学对AS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从痰瘀论治
        2.4 从脾、肝、肾三脏论治
    3 导师对血浊脉痹的认识
    4 降脂消斑片组方及前期研究
        4.1 降脂消斑片组方
        4.2 降脂消斑片前期研究
    5 降脂消斑片作用机理探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随机分组方法
附录2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及临床观察表
附录3 临床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4 附图
附录5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综述 高脂血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刺络泻血配合药物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高脂血症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1 分类及特点
        2 影响血脂水平的因素
        3 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
        4 高脂血症的西医诊断及治疗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1 病名研究
        2 病因病机
        3 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
        4 结语
        5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2 疗效性分析
        3 不良反应
    讨论
        1 对泻血疗法的认识
        2 对脂康红曲胶囊的认识
        3 选穴原则
        4 疗效评价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辨证分型
3 治 疗
    3.1 经方化裁
    3.2 中成药
    3.3 中药制剂
    3.4 自拟方
    3.5 针灸
    3.6 其他疗法

四、痰瘀脂清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调脂清脑汤结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杨亚梅,赵卫国,王宏业,张海燕,娄满.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2(02)
  • [2]化痰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并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D]. 吴育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基于Leptin/JAK2/STAT3通路探讨不同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模型兔降脂效应及机制[D]. 廖宗力.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高脂血症中医证素与中药用药规律及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D]. 张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5]电针与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谢玉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高脂血症从痰瘀论治研究进展[J]. 钱卫东,王继伟,鲁海婷. 四川中医, 2014(12)
  • [7]降脂消斑片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及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AS模型影响的研究[D]. 晏程远.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4(05)
  • [8]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9]刺络泻血配合药物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张达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10]高脂血症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 甄志刚,高志伟. 河北中医, 2011(08)

标签:;  ;  ;  ;  ;  

痰瘀止痛片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