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业当前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我国图书业当前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一、中国书业现行连锁经营模式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子琳[1](2020)在《基于大众传播理论的选题辅助决策系统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选题策划是伴随着图书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选题策划的重要性也再次被专注,并在出版行业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但是跟随市场经济而来的,也带来了出版行业中的一系列问题,诸如跟风选题、抄袭、罔顾社会效益,等等。21世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相继诞生并在各行各业展开应用。出版行业也急需通过新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从出版的源头——选题策划阶段开始,进行供给侧改革。本文以“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为背景,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模型方法,对以电子工业出版社为示范单位的“选题辅助决策系统”,借助大众传播模式进行多元素的分析与研究,为“选题辅助决策系统”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借鉴。文章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对此前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对当前的选题策划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然后依据大众传播模式建立了选题策划的基本模型,通过大众传播的传播主体、受众、反馈和传播内容几个元素对当前的选题策划进行总结。接下来依托模型深入“选题辅助决策系统”及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示范工作。通过对其示范的分析和评价,发现了基于大众传播理论的运作中的优势和缺失。最后,基于大众传播理论对“选题辅助决策系统”的模型的运行效果提出评价和修正,促进其能更好的发挥效果。

崔倩文[2](2020)在《数字时代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生存现状与出路调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数字电商在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在图书零售领域,以当当网为首的网络书店因价格以及便捷服务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使得实体书店销售额大幅下降,在2017年出现负增长;同时,在数字环境下,大众阅读习惯也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很大变化,数字阅读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基于这样的背景,笔者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兰州市11家民营书店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数字环境下,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面临着网络电商以价格和便捷服务抢占市场份额,当地缺少良好文化氛围以及有影响力的媒体矩阵,因而书店聚焦难、营销难的三重困境,同时书店自身也存在定位模糊、营销意识不强和线上营销模式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兰州市最早开始民营实体书店转型探索的兰州理想国度书店在数字环境下所做的转型实践进行了个案分析。最后,本文针对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在数字环境下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书店已经实施的有效策略基础之上,提出了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和阅读潜力;以“书”为中心,做好“选书人”角色;提供特色文化生活;创新线上营销方式,重效果;以消费者为核心,提升服务等促进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黄勇军[3](2018)在《纸上的光影:中国影视小说研究(1920-2010)》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史上,影视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既为我国影视剧的创作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影视文学增添了新的题材内容和新的创作样式;它既是影视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现当代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影视小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少有研究者总结其创作成就,关注其在影视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梳理其发展演变脉络,探讨其创作规律。因此,开展对影视小说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对于梳理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再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完整面貌;对于拓展影视史的研究范围,总结影视创作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启迪和促进当前影视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电影小说是电影和小说两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文学与电影的双重属性,既是电影文学的重要样式,也是小说艺术的全新品类。电视小说是对电视剧或电视剧本进行文字改编和再度创作而形成的小说,它的创作模式、文体形态、本质属性等都与电影小说相似。影视小说则是为了言说的便利而对电影小说和电视小说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简称。鉴定是否为影视小说应坚持两大基本准则:一是在创作依据上必须是根据电影/电视剧本或影像文本进行的改编与再创作,二是在创作时间上必须是在影视作品拍摄过程中或摄制完成之后。只有如此才能正本清源,廓清影视小说认知上存在的误区,为维护影视小说文体形态的纯正性与独立性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现代电影小说的生成与发展和中国现代电影以及现代小说的生成与发展紧密相连。1910年代初以周瘦鹃等为代表根据外国电影改编的“影戏小说”为我国早期电影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而根据中国本土电影改编的电影小说的早期形态电影本事以及“影戏小说”则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才开始出现。1930年代以后电影小说成为“文学新品种”并得到文学界的承认,1940年代中后期电影小说更进一步成熟并开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解放后电影小说进入了缓慢的发展阶段,“十七年”电影小说在多重挤压下犹如戴着沉重枷锁的“舞者”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艺术形成的“辉煌”与“惨淡”的“舞台”上艰难“起舞”曲折前行。新时期电影小说则出现了缓慢而艰难的复苏,但并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创作局面。1990年代以后又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影像文本的电影和纸质文本的文学二者双向“合谋”的共同诱导与塑造下,这一时期的电影小说呈现出了全新的、别样的风格与特色,并推动电影小说出现了第二次发展高潮。由于我国电视剧发展的相对落后导致电视小说的诞生比电影小说晚近七十年,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蹒跚来迟。电视小说经历了1980年代的短暂沉寂后在九十年代迅速崛起,并由1990年代及以前的创作者文体意识懵懂、艺术水准粗陋、市场接受程度低下而逐渐走向21世纪以后的文体创作自觉、运作模式娴熟、优秀佳作叠现的成熟与繁荣阶段。电视小说以及电影小说也在新世纪逐渐取代影视文学剧本成为影视文学的“最重要类型”。在厘清电影小说与电视小说演化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并由此建立影视小说系统的生长谱系基础之上,从文体的角度深入影视小说内部探讨其文体建构的策略及其特色可以发现,影视小说既广泛借鉴了影像叙事的技巧,又充分发挥小说艺术的优长,将影像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也因此成为影视对文学影响最为典型的代表,成为影视与文学联姻产生的“宁馨儿”。影视小说是蕴含影视基因最为丰沛、受到影视影响最为深刻、借鉴影视艺术形式最为多样、运用其相关技法最为成熟的小说文本形态。其中,被誉为“电影的灵魂”的蒙太奇作为电影最基本的镜头语言对影视小说产生的作用与影响也最为广泛和深远。此外,影视小说借鉴影视的空间结构形式和影像视听技巧,以时空的有意错落、重置、交叉、破碎等打破情节的逻辑性与连续性,以多重空间的叠合、并置、交错等摒弃传统单一的时间线性叙事模式,凸显共时性与现时性的“空间化”叙事效果,表现出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的艺术技巧与审美特征,成为现代小说空间化的“最突出的代表”,也是影视小说有别于其他小说所具有的独异性和规定性之一。文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从影视小说的外部生态场域来考察影视小说的生成与运作情况可以发现,以出版社为主体的传播媒介对影视小说的生成与发展有着枢纽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和作用。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作为生产精神产品能动主体的出版社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为影视小说的繁荣既提供了重要保障又激发了不竭动力。同时,在影视小说生成链上的三大相关主体——作为影视剧生产制作主体的投资出品方、作为影视小说创作主体的改编创作者以及作为物化载体媒介主体的图书出版社中,改编创作者作为关键主体直接决定影视小说的艺术水准与市场价值,影视投资制作方则以其广泛的市场影响和强劲的资金实力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三者在遵循影视剧生产规律、小说创作规律、图书出版规律“三大规律”基础上多方联动,互融共生,以各自强大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要素参与影视小说的创作生产与营销运作,推动影视小说在新世纪迅速发展并走向全面勃兴。

陈艳君[4](2018)在《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文中研究表明悠久的社会历史、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的商品经济和传统手工业为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奠定了历史基础。清末民国时期,人地矛盾造成的生存压力及政府的提倡推动了皖南手工业在传统基础上向近代转型。本文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学方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及历史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分析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基础与驱动因素,考察技术转型、组织形式的近代化、结构变革、转型的特征、有限突破,客观总结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力图复原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的历史图景,为皖南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历史借鉴。皖南手工业的技术转型主要包含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化两个方面。手工业由经验型技术向科学型技术转型的技术科学化不仅表现为手工业文本数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文本中科技含量的增加方面,尤其以制茶业、纺织业和文房四宝业最为显着。随着手工业技术逐渐由经验型上升为科学理论型,其技术传承方式和操作方式都发生了转变,主要体现为新式职业技术教育的兴起和生产设备的革新。新式职业技术教育在学科设置上不断细化,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生产设备的革新以安庆土布业的生产工具改良、芜湖碾米业的新式动力设备引进及向机器生产的转化最为引人注目。生产工具的改良、新式动力机器的引进以及向机器生产的转化,使皖南手工业在生产力形态上与传统手工业区别开来。皖南手工业的组织形式转型主要包括生产组织形式和行业组织形式两个方面。在生产组织形式方面,以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和工场以及合作制最为突出。家庭手工业在近代皖南尤其是乡村地区广泛存在,并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状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家庭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作坊、工场手工业大量涌现,行业分布广泛,大多规模较小,小本经营,内部分工明确,促进了手工业的专业化发展。在合作制手工业方面,祁门茶叶合作社是典型代表。然而,由于在实际业务的进行过程中过多注重“运”、“销”环节,对“产”、“制”环节的关注明显不足,银行和洋商趁机取巧图利,成为最终受益者,忽视了最底层的茶农的利益,也就不可能改良茶叶品质,更不可能复兴红茶。在手工业行业组织形式方面,传统行会逐渐被新兴同业公会及工会代替。在劳资纠纷中,代表雇主的同业公会与代表雇工的工会的团体谈判,大多能达成团体协议。即便不能达成一致,在第三方的调处下,也能减少对抗,促进纠纷解决,有利于手工业生产的稳定与发展。但同业公会及工会处在政府的严密监管中,只是披上了新式行业组织的外衣,传统行业组织的积习依然存在。在洋货以及国产机制品的冲击下,皖南手工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行业结构变革加剧。首先,纺纱业、染料业、炼钢业、制丝业等传统行业在机器工业的冲击下逐渐衰落。其次,机器工业对传统手工业的冲击具有局部性和复杂性,织布业、榨油业、造纸业、制烟业等传统行业在机器工业的冲击下守住部分市场份额而继续艰难发展;铁、铜、锡器制造业,竹木加工业,砖瓦业,石业,陶瓷业等传统行业未受到机器工业的冲击而徘徊于固有轨道;徽墨业、宣纸业、舒簟业及罗经业等传统特色行业在时代的变迁中勉力维持。再次,皖南手工业获得了发展的新机遇,以祁红为代表的出口型手工业深受国际市场主导和影响;针织、铅石印刷、皂烛、火柴、化妆品等新兴行业从国外引进后与皖南实际相结合而改用手工生产。因此,除少数传统行业走向衰落,近代皖南手工业还是有所发展的,一些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设备、生产原料及产品品种等进行了改良和革新,不断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各地出现了一些新的行业,出现了某些近代因素。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彰显出总体发展迟缓及不平衡的特征。首先,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在技术科学化、技术传承方式、技术操作方式等方面均明显滞后于苏南地区,苏南在文本数量及科技含量、实业教育及职业教育、机器化或半机器化的规模及程度等方面相对于皖南占据优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区位与交通条件、社会力量的推动、基础电力工业的支持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其次,具体到皖南区域内部,鲜明地显现出转型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表现在地域和行业上,也表现在生产者身份的主体化与技术的边缘化、外贸优势与内销不足等方面。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取得了一些突破,主要体现在手工业功能的拓展,即手工业对农业的较强的后向联系效应及满足多元消费需求。但皖南手工业在近代转型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障碍,包括交逼而来的天灾人祸,苛捐杂税的暴敛、商业资本的压榨等多方盘剥,管理主体及生产主体的观念制约,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导致的教育不振。由于众多障碍性因素的掣肘,皖南手工业的近代转型取得的突破十分有限。

李智[5](2014)在《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发行渠道建设》文中研究指明河南省新华书店从1949年建店至今,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准则,充分发挥了国有出版物发行主渠道在出版物市场上的骨干示范作用,在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全省教育事业、服务全省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民营书店是伴随着我国发行体制改革的步伐而产生,党和政府的政策为民营书店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民营书店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空间,适应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民营书店推动和促进了中国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民营书业的企业数量、规模、产值等逐年攀升,已占行业半壁江山。另一方面,伴随着人们的阅读习惯越来越倾向于电子化、数字化以及网上书店的迅猛发展,国有书店,特别传统的国有新华书店的实体卖场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新华书店的发行渠道是新华书店文化产品发行和经营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也是我国城乡社会的重要基础文化设施。作为以提供文化产品服务为主的企业,形成完善强大的、成熟可控的渠道是新华书店独有的、不可复制、无法比拟的优势,是新华书店进行发行活动最核心的竞争力。但目前河南省新华书店绝大多数网点都在300平方米以下;功能单一,大多只经营纸质图书,甚至是教材教辅;设施落后陈旧,许多书店仍然是八九十年代的破旧房子;网点少,特别是基层网点少;经营效益差。河南省新华书店适时提出了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立体发行体系。在线下,一方面通过扩大规模、扩展功能、提升技术等手段,全面建设既具有传统介质出版物销售服务功能,又具有现代数字介质出版物销售服务功能和其他多种文化产品销售服务功能的现代复合式书店,形成全省新华书店渠道和经营现代化的基础;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城市文化综合体建设。建设若干个包含现代复合式书店在内的、更大规模的综合经营平台——城市文化综合体,作为全省新华书店现代渠道和经营的骨干和龙头,推动新华书店由单一图书销售商向文化产品整合商和服务商转变目标的实现。在线上,打造河南省首家专业的文化电商——云书网,以文化产品服务为核心,兼具垂直和区域化优势,着力打造图书品种丰富、教育特色鲜明、个性服务周到的线上销售平台,同全省实体卖场实现线上线下的互动,构建立体化、交互式的渠道营销体系。河南省新华书店在卖场改扩建方面的大力度的推进,也是我国目前传统书店进行破釜创新的必然选择,而云书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则是传统的实体书店面对网络化竞争的压力,进行的图书发行渠道电子商务化的有益尝试。特别是新华云书网依托专业的发行团队,独居匠心打造的马列图书专区、教育装备专区和豫版图书专区,凝聚着河南省新华书店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

张春[6](2013)在《文学出版与新世纪文学生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初,全球化浪潮席卷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断拓展和改写着人们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认知。这一切对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全球化、传媒化和市场化的语境中,新世纪文学出版经历了深刻的观念变迁和全面的市场转型,迅速成为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主流力量,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文学生态的整体样貌,使新世纪文学呈现出新的时代质素。针对上述社会文化背景,本文从文学出版的角度探讨新世纪文学的发展、变化状况,对新世纪文学生态进行了重点研究。有别于传统的从作家作品、文学思潮与流派等出发进行探讨的文学研究范式,本文引入生态观念,并从传媒视域观照文学,将文学放在市场化、产业化、传媒化的视野下进行审视,通过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并重、宏观论述和文本细读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文学出版与新世纪文学之间的多元影响与制约关系,进而结合文学出版在文学生产、传播和接受中的文化功能、媒介特点以及价值取向等,论述文学生产向市场开放的演变过程,阐明了在媒介力量的影响下,文学生产、文化传播、市场消费等各环节多元互动的生态状况。本文首先从时代语境出发,详细论述了新世纪以来多元共生的思想文化态势以及众声喧哗的传媒景观等社会文化环境特点,辨析了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时代变迁规律,全面阐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的“解放思想”、回归出版本质,到90年代深入探索、促进出版转型,再演变到新世纪深化改革、出版市场化的历程,强调了文学出版观念对文学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形塑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新世纪文学生产机制中“出版主导”的时代特征,集中论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出版功能调整,对编辑角色、作家心态、读者趣味等产生的重要影响;并以主旋律文学、通俗文学以及纯文学等文学空间的分化为例,深刻说明了媒介权力在文学领域的渗透与扩张。具体而言,本文以文学畅销书生产和纯文学生产作为实践研究领域,开展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文学畅销书生产领域,本文通过大量文学畅销书的市场运作案例,论述了文学畅销书生产机制走向成熟的特点和表现,并以趋附影像的影视化写作、追逐时尚的类型化写作以及注重市场效应的名家写作等现象,分析文学畅销书生产从独立的个性化创作走向社会化、潮流化的商业化书写的趋向,论述了通俗文学繁荣发展中的大众化、娱乐化、快餐化等创作和阅读风尚;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民营书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畅销书运作策略,对民营书业在新世纪畅销书市场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和思考。在纯文学生产领域,重点研究相对小众化的纯文学的创作和出版状况,通过都市写作的繁荣、乡土咏叹与“民间叙述”、宏大历史的“日常叙事”等纯文学的审美探索,分析了文学出版对纯文学生产的现实规约,并重点阐述了新世纪富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出版潮流与文学“年选”现象。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最后以畅销书和长销书的关系为例,深入分析了新世纪文学生产、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品牌战略是文学出版建构市场形象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强调文学出版应坚持“内涵式发展”,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并从文化自觉与文学编辑的价值引领、文学出版的“双赢”策略入手,阐明了建构健康文学生态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具体的途径和方法。文学出版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之路,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在文学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学出版体现了市场的浮华和喧嚣,又容纳着多元艺术的自由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文学出版不能单纯用市场的标准来衡量文学,而应着眼于当代文化的发展与大众审美的需求,大力支持文学精品的生产,不断提升通俗文学的文化品位,积极引领文学走雅俗共赏的道路,从而实现“雅”与“俗”、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以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建构和发展健康的文学生态环境。

李璇[7](2013)在《我国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探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两年,各种关于实体书店倒闭的声音层出不穷,不少学者与专家都开始对实体书店在数字化时代是否能够生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不少学者认为实体书店的未来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被数字化网络书店所替代,而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更多的学者则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作者则认为,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播的符号、媒介与科技等始终都是一种叠加出现的状态。例如:电视机的出现并没有完全的将报纸阅读所取代。纸质图书仍然是大众的主流阅读方式,其无需附加设备,使得阅读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抽象的文字,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空间,带给人们无限的精神愉悦。此外,实体书店的外部性正效应也已经与大众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维系。因此,面对来势凶猛的数字化出版,传统的实体书店既不可以掉以轻心也不可以坐以待毙。而是要积极地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出路。通过自身品牌的塑造“锁住”读者。并且在时代背景下,实体书店更是要积极的思辨,将书店作为桥梁与纽带与数字化企业建立合作双赢的关系。本文基于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实体书店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文章主要梳理了我国实体书店的生存现状,从经济、文化发展领域分析了造成实体书店衰落的原因。此后,作者还对网络书店以及电子书的运营方式以及特点进行了总结。我国实体书店目前面对着严酷的考验,但是基于实体书店的外部正效应,它的存在十分必要。因此,作者基于实体书店的现状研究(网络冲击说、书店过剩说)进一步思考,分析实体书店生存环境中所存在的困境并非仅仅由于电子商务的冲击,还包含其自身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但是,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十分明确并且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本文将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新华书店、浙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为样本,对实体书店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寻求出多种发展的模式,以此来适应不同业态的实体书店在未来发展的转型改革。

杨璐[8](2012)在《中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研究 ——基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日益深入,书业传统秩序和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行业资源的重组整合正在向全面纵深推进。面对数字出版和网络书店冲击、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经营成本上涨等因素,我国大陆地区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大众实体书店已经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何创新实体书店经营理念和经营业态,拯救实体书店,成为当前出版发行业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媒介生态学视野内对我国大陆地区实体书店业态转型问题进行研究,力图分析我国实体书店现行业态存在的问题,探求问题产生的根源,探讨未来的发展之路。文章梳理了我国图书发行渠道机制改革和图书发行业的发展历程,从经济发展、法律政策、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实体书店发展的内外环境变化。然后,从网络数字技术的冲击和不同书店业态两方面分析我国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并着力分析书店在功能定位、网点建设、经营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经营业态的不同,本文选取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山东新华书店集团等作为研究样本,对实体书店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络数字时代的实体书店改变了单纯卖书的功能定位,日益重视读者的主体性地位,正在向多元化、数字化、专业化方向转型。目前,我国实体书店或发展为多元经营的大型出版发行集团,或转型为阅读体验的书店,或成为细分读者的专业书店,逐步探索出了“文化Mall"、“三网融合”、专业化等不同业态转型模式。

易图强[9](2011)在《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文中指出“畅销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畅销书”,是指在图书市场中通过读者的购买行为而产生的畅销书;广义的“畅销书”,既可以是在图书市场中通过读者的购买行为而产生,也可以是通过行政手段发放或摊派而产生。畅销书的本质是,在一定的时间里迅速形成了对某类或某种图书的群体性追捧、阅读的社会行为。只要具备这一特点,任何图书都可以视为畅销书。图书的畅销,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政治现象、文化现象,在素来重视政治、文化的中国更是如此。拙文以广义畅销书为视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40年间(有时酌情延伸至1989年以后)畅销书的出版传播活动进行纵向研究。新中国40年间畅销书的出版传播可以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1949.10—1957.5,1957.6—1966.4,1966.5—1976.10,1976.11—1982.9,1982.10—1989.5。每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与历史主题。受此制约,每个历史时期畅销书出版传播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各不相同,每个历史时期出版的畅销书所产生的历史作用、影响也各不相同。1949.10—1957.5,是中国社会制度发生转变的时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具有以下特点:文学畅销书的出版传播丰富多彩,俄苏译着的大量出版与畅销成为时代标签,爱情与性知识图书的出版传播热成了奇特风景。废旧立新、蓬勃向上、“多元并举”、“百花齐放”的时代精神,使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整体上呈现生动活泼的气象。例如,20世纪50年代尤其50年代的早期、中期,文学畅销书的出版传播丰富多彩。革命文学图书成为文学畅销书出版传播的主干,中国古典文学图书、以新中国建立前进步作家的作品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图书乃至西方资本主义文学图书的出版传播也都枝繁叶茂,这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难得一见,更是“文革”时期根本见不到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意识形态对文艺的控制比较宽松。革命文学图书的空前畅销产生了巨大影响:培植了广大民众的革命英雄崇拜情结,传播了爱国、爱共产党、爱人民,反侵略、反压迫、反剥削的主流价值观。1957.6—1966.4,是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革命文学图书继续大量出版发行但遭受挫折,苏联译着的出版传播暗淡下来;和平年代英模事迹畅销书骤然增多,影响巨大;阶级教育畅销书的出版传播热前所未有;科学技术尤其是中医药畅销书成为图书市场一道亮丽风景。“斗志昂扬”、“火药弥散”的时代特征,使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例如,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中国引进出版的俄苏译着急剧减少,1960年之后几乎绝迹。这是1956年后中苏关系日益恶化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翻译界、出版界有意识地破除对苏联的迷信之反映;1963.4—1964.11,专门的阶级教育读物纷纷出版并广为流传,这是当时阶级斗争迅速扩大化的直接表现,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对图书出版业提出的必然要求。专门的阶级教育读物使青少年儿童增强了阶级观念,提高了革命警惕性,但历史尘埃落定之后,就会发现,这种畅销书为“左”倾错误的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让仇恨的种子种植于稚嫩、纯洁的少年儿童的心灵。1966.5—1976.10(“文革”时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罕见的疯狂年代,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噩梦岁月。这一时期畅销书出版传播的特点是:毛泽东着作泛滥成“灾”,“大批判”文集铺天盖地,“样板戏”图书独一无二,浩然作品的畅销成为奇迹,“赤脚医生”图书成为时代标志。迷信盛行、万马齐喑的时代特点,使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呈现畸形、扭曲的局面——品种极其单一,极不平衡。例如,这一时期,毛泽东着作的出版发行发展到疯狂的地步,这是因为:“文革”开始后出版发行毛泽东着作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林彪对毛泽东着作别有用心的鼓吹与奉承,人们盲目崇拜毛泽东。“文革”时期疯狂出版发行毛泽东着作,加剧了个人崇拜,强化了现代迷信,为林彪捞取了政治资本,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科学技术图书是“文革”时期的一大畅销板块,最具个性的科学技术图书是“赤脚医生”图书。“赤脚医生”图书大量出版发行的基本原因是:贯彻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响应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赤脚医生”图书是“赤脚医生”获得医药知识的重要途径,甚至成了他们现学现用、现查现医的救急书。1976.11—1982.9,是拨乱反正时期,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严重“书荒”之后国民“大补”文学名着,文化教育图书猛然增多并形成销售热潮,以拨乱反正为主题的一批畅销书应运而生,出现了工具书、通俗文学作品、日常生活图书、经济图书和少儿读物的出版传播热。拔乱反正、初步改革的历史主题,解放思想、渴望知识的时代精神,使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呈现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景象。例如,文化教育图书空前畅销,这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全社会重视教育、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体现。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小学教辅、大中专教材和工具书等方面的畅销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恢复与发展,广泛地传播了文化科技知识。这一时期出版的最具轰动效应的文学畅销书是《第二次握手》,它突破了“文革”时期强加于文艺创作的清规戒律,解放了思想,解放了人性,推动了拨乱反正,促进了科技发展。1982.10—1989.5,是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向纵深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具有以下特点:邓小平着作发行量巨大;经济学着作、教材继续热销;法律图书的出版传播开始掀起了高潮;金庸的武侠小说与琼瑶的言情小说如火山般爆发;严肃文学作品与通俗文学作品分庭抗礼;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着作大行其道。改革开放、思想启蒙的历史主题,使这一时期的畅销书出版传播呈现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景象。这是国民阅读的沸腾岁月,是图书出版传播的黄金时代。例如,1979—1989,经济学着作、教材纷纷出版并畅销起来,原因在于:高等院校的恢复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为经济学教材提供了稳定的读者群;经济的调整、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为经济学着作、教材的出版传播提供了直接的推动力;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为经济学着作、教材的面世与流行创造了宽松的政治环境;行政力量的参与和媒体的宣传,让经济学着作、教材的流传如虎添翼。经济学畅销教材、着作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增加了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金庸与琼瑶的小说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作品的出版传播如火山般爆发,这是由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以城市为中心的改革全面铺开,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和市民阶层;从1985年开始,以市场为取向的出版经营体制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迫使出版社不得不重视经济效益;版权保护意识的缺乏,民营书业的兴起,客观上促进了琼瑶与金庸小说出版传播的繁荣;金庸与琼瑶的小说契合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和阅读心理。以金庸和琼瑶的小说为代表的港台通俗文学畅销书,解放了国人的人性,为大众提供了文化营养,促使编辑出版人员开始转变观念,推动了中国大陆本土通俗文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晦涩难懂的西方人文社会科学译着也大行其道,这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启蒙的需要,是协作出版结下的硕果。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畅销书对中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大学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且泽惠于后世,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资源。“文革”结束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畅销书在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五个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就传播内容而言,“文革”结束前,主要流行政治理论读物和革命文学作品,而改革开放后,主要流传文化教育读物、经济读物和娱乐休闲读物。就文学畅销书而言,“文革”结束前,革命文学经典、俄苏文学作品洛阳纸贵,而改革开放后,港台文学作品、西方文学作品风行中国。在新中国40年间,最稳定的两类畅销书是政治理论类和科学技术类,起伏最大的两类畅销书是文学类和文化教育类。新中国畅销书的出版传播与时代变迁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时代制约着、决定着畅销书,另一方面,畅销书反映着时代、影响着时代。前者是指,畅销书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迫切需要催生了体现这种时代要求的畅销书,时代创造了某种图书得以畅销的条件。时代的特点与需要,决定着畅销书的选题结构,决定着畅销书的主题与功能,决定着畅销书的文本。畅销书的出版传播依托于时代、依赖于时代;后者是指,一定时代的畅销书体现该时代的历史特征、历史主题,映射该时代的社会心理、大众心态,体现该时代的政治、意识形态的要求,体现该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体现该时代国民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准与精神高度。图书的畅销又影响着时代的发展,或是推动社会发展,或是阻碍历史前进。总之,时代作用于畅销书,畅销书又反作用于时代,即畅销书离不开时代,时代又呼唤畅销书。畅销书是时代的符号、标志,是反映历史特征、历史主题的载体,是记录时代精神、大众心态的媒介。畅销书是社会变化的睛雨表,是时代变迁的映射,是观察历史发展的窗口。因而,畅销书嬗变的过程,折射出时代变迁、社会演变的轨迹;畅销书的文本,浓缩了所在时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的面貌与国民的阅读水准。新中国畅销书的出版传播史,是新中国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缩影。勾勒新中国畅销书的历史嬗变,剖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分析其产生的历史作用、影响,解读其文本(包括内容与形式),是考察新中国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杨波[10](2009)在《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然而物流配送体系却比较落后。在这样的环境下,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呼唤着能与之匹配的、更加先进的物流配送系统。传统企业在不够理性、无序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已经迫不及待的纷纷进入了B2C(Busihess-to-Consumer)电子商务领域。B2C电子商务企业在现阶段宏观环境下如何选择适合自身的物流配送模式是关键。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1)给国内传统实体书店开设B2C网上书店实施物流配送模式战略以借鉴参考。(2)给B2C网上书店如何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指明方向。(3)给传统以营销为导向的企业开展B2C电子商务提供物流配送模式选择方面的参考资料。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定量、文献查阅、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传统实体书店与传统图书物流发展状况(2)三种不同图书配送模式的优劣势分析(3)图书外包模式下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选择和管理(4)三种不同图书配送模式下的发展策略(5)实证分析不同图书配送模式第一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研究背景,包括国际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状况、图书产业状况、国内B2C网上书店竞争格局,分析了电子商务给传统实体书店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和传统实体书店在面对互联网新经济(包括电子出版物、电子书籍、电子阅读器、网上书店)挑战时的战略转型。然后论述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分析了传统实体书店在网上书店的激烈竞争环境下的经营状况,传统实体书店的物流配送状况,以及传统实体开设B2C网上书店时面临的物流配送模式选择问题。第三章分析了三种不同的物流配送模式下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根据B2C网上书店各自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模式的方法。并接着对第三方物流模式下如何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以及考核激励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方法进行了论述。第四章给出了不同配送模式下图书物流配送的发展策略建议。第五章采用实证案例论证图书配送模式的选择方法以及不同模式下各种策略的正确性。

二、中国书业现行连锁经营模式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书业现行连锁经营模式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大众传播理论的选题辅助决策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对象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基于Citespace的图谱分析
        1.2.2 选题策划时代背景文献分析
        1.2.2.1 选题策划科学化意识萌芽
        1.2.2.2 市场化促进选题策划意识发展
        1.2.2.3 科技促进选题策划科学化初步实现
        1.2.3 大数据在选题策划运用阶段的文献分析
        1.2.3.1 编辑经验主导选题策划
        1.2.3.2 大数据初级辅助选题阶段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选题策划
        1.3.2 图书选题策划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我国出版单位选题策划现状分析
    2.1 我国出版单位选题策划现行方式
        2.1.1 依据出版经营性质的分析
        2.1.1.1 经营性出版社
        2.1.1.2 公益性出版社
        2.1.2 按照出版领域分析
        2.1.2.1 综合出版社
        2.1.2.2 专业出版社
    2.2 现行选题策划普遍存在的问题
        2.2.1 出版选题领域重合
        2.2.2 编辑选题策划科技含量低
        2.2.3 行业数据与选题验证断层
        2.2.4 盈利主导选题方向难把控
    2.3 当下出版选题策划局限成因
        2.3.1 选题策划局限性成因探析
        2.3.1.1 传播内容:出版范围重合导致选题同质化
        2.3.1.2 传播主体:出版社信息技术利用率低、编码解码有误
        2.3.1.3 反馈:反馈渠道不完善信息接收受局限
        2.3.1.4 受众:盈利主导选题方向,迎合读者社会效益弱化
        2.3.2 针对当前选题策划流程的修正
3 基于大众传播模式的出版选题辅助决策系统
    3.1 基于大众传播模式的选题策划
        3.1.1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3.1.2 大众传播要素对应的出版环节
        3.1.3 大众传播模式在选题策划的体现
    3.2 大众传播模式选题策划流程升级——选题辅助决策系统
        3.2.1 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选题辅助决策系统
        3.2.1.1 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
        3.2.1.2 出版选题决策应用示范进展分析
        3.2.2 基于大众传播模式的选题辅助决策系统模式
        3.2.3 选题辅助决策系统在选题策划流程中的运行
        3.2.3.1 传播者
        3.2.3.2 受众
        3.2.3.3 传播内容
        3.2.3.4 反馈
4 电子工业出版社选题辅助决策应用示范分析
    4.1 电子工业出版社业务现状分析
        4.1.1 业务平稳发展、积极探索数字化发展
        4.1.2 选题策划倚重编辑经验、缺少数据支撑
        4.1.3 数字化成果丰厚为示范打下基础
    4.2 选题辅助决策系统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具体运行
        4.2.1 电子社选题策划模式构建
        4.2.2 传播者:电子工业出版社
        4.2.3 受众:读者
        4.2.4 传播内容:图书
        4.2.5 反馈:选题策划
    4.3 电子社系统模型示范成果分析
        4.3.1 传播者:电子社示范完成情况良好
        4.3.2 传播内容:选题策划数据化、可视化
        4.3.3 反馈:信息流通打破壁垒、实现闭环
        4.3.4 受众:读者活跃度待提升
5 选题辅助系统运行模型效果评价及修正
    5.1 选题辅助决策系统模型运行效果评价
        5.1.1 传播者:电子社传播能力增强
        5.1.2 受众:接受读者反馈同时增强舆论导向
        5.1.3 传播内容:制定选题策划丰富市场内容
        5.1.4 反馈:闭环形成但反馈能力待提升
    5.2 选题辅助决策系统模型修正方向
        5.2.1 推进系统核心功能大数据升级
        5.2.2 增强系统受众互动环节
        5.2.3 提高系统快速响应能力
        5.2.4 普及模型行业使用、构建行业生态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数字时代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生存现状与出路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以及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实体书店研究现状
        二、国内实体书店研究现状
        三、兰州实体书店研究现状
        四、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选择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概况
    第一节 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数字环境下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生存现状调查
        一、经营方式:尝试多样化经营,以附加品销售反哺图书销售
        二、经营图书品类:以大众读物为主,部分书店兼售教辅图书
        三、图书销售模式:以零售为主,团体订购较少
        四、营销:渠道分为线上线下,方法为会员充值和促销打折
        五、消费者情况
第二章 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在数字环境下面临的困境及问题分析
    第一节 数字环境下兰州民营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
        一、网络电商以价格优势碾压实体书店
        二、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书店难聚焦
        三、当地缺少有影响力的媒体矩阵,书店借势营销难
    第二节 数字环境下兰州民营实体书店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一、自身定位模糊
        二、营销意识不强
        三、线上宣传模式单一、效果差
第三章 数字环境下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的转型探索——以兰州理想国度书店为例
    第一节 理想国度书店的发展历程
        一、困局中寻转机
        二、希望中续发展
    第二节 理想国度书店在数字环境下所做的转型探索分析
        一、因地制宜,书店的定位明确,选书把关严格
        二、观念的转变,让书店成为阅读空间,成为城市书房
        三、书店线上线下合力营销,完成引流
        四、连锁经营,扩大品牌影响力
第四章 关于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和阅读潜力
        一、与政府合力继续扩大发展全市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二、继续开发更多线下营销活动,增加书店人气
        三、盈利模式再创新,深挖读者多样阅读需求
    第二节 定位清晰,方能找到出路
        一、以“书”为中心,做好“选书人”角色
        二、提供特色文化生活
    第三节 数字时代,线上营销手段要更新
        一、拓宽数字营销渠道
        二、创新线上营销方式,重效果
    第四节 以消费者为核心,提升服务
        一、提供消费者便捷性服务
        二、满足消费者网购需求
        三、配备专业人员与消费者深度沟通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的消费者调查问卷
致谢

(3)纸上的光影:中国影视小说研究(1920-201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一次偶然的必然“邂逅”
    二、拨云去雾:影视小说的界说与判定
    三、众声喧哗:影视小说研究的概况与述评
    四、探幽发微:影视小说研究的路径与价值
第一章 电影小说的生成演化流变
    第一节 曾经辉煌:电影小说的现代生成(1920-1949)
        一、源起与滥觞:从“电影本事”到“影戏小说”
        二、完善与成型:“文学新品种”的“开花结果”
        三、勃兴与衰落:从“迅速繁荣”到“戛然凋零”
    第二节 曲折前行:电影小说的缓慢发展(1949-1989)
        一、戴着枷锁的“舞者”:“十七年”电影小说
        二、渐次复苏的“星火”:“新时期”电影小说
    第三节 再度兴起:电影小说的走向繁荣(1990-2010)
        一、多重助推下的全新发展:九十年代电影小说
        二、多方联动下的成熟建构:新世纪的电影小说
第二章 电视小说的发展演绎历程
    第一节 艰难孕育:电视小说的多重束缚与孱弱生成(1958-1989)
        一、辗转反侧的难产:母体源头的先天缺失
        二、初生之后的沉寂:生态场域的强力消解
    第二节 多层建构:电视小说的不断探索与走向成熟(1990-1999)
        一、“掬精华”与“赋灵魂”:创作的初步实践
        二、“被背叛”与“卖狗肉”:遭遇的问题误区
        三、“有意识”与“转折点”:自觉的融通调适
    第三节 迈向纵深:电视小说的全面勃兴与初步繁荣(2000-2010)
        一、数量大幅增长:变得“更为流行了”
        二、佳作不断涌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题材内容丰富:影视与出版的“一种策略”
        四、畅销作品众多: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事件”
第三章 影视小说文体的建构策略
    第一节 叙事蒙太奇:叙述的多元化实践
        一、交叉蒙太奇:多条线索的巧妙编织
        二、隐喻蒙太奇:多重意蕴的具象表达
        三、心理蒙太奇:多层幽曲的繁复呈现
    第二节 形式空间化:空间的影视化转轨
        一、视点与运动:叙述的空间化转换
        二、幻化与物化:意象的空间化交错
        三、共时与多重:结构的空间化并置
第四章 影视小说载体的媒介视野
    第一节 改革与转型:影视小说出版的机制准备
        一、地域分工改革:奠定影视小说勃兴之基础
        二、发行渠道改革:拓展影视小说勃兴之通衢
        三、内部体制改革:提供影视小说勃兴之动力
    第二节 周期与时效:影视小说出版的时间维度
        一、“后期的跟随”:先期试水与谋定后动
        二、“同开姊妹花”:联袂互动与无缝链接
        三、“风向标有变”:小说先行与影视后至
    第三节 品牌与策划:影视小说出版的营销策略
        一、品牌化战略:影视小说取得“决胜的关键”
        二、跨媒体营销:影视小说需“吆喝上几嗓子”
        三、全媒体出版:影视小说出版“重要的一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1920-1949年中国现代电影小说汇总一览表(部分)
    附录二:1949-2010年中国当代电影小说汇总一览表(部分)
    附录三:1980-2010年中国电视小说汇总一览表(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历史基础与驱动因素
    第一节 历史地理概况
        一、社会历史概况
        二、地理资源概况
        三、商品经济概况
    第二节 前近代皖南手工业概况
        一、制茶业
        二、纺织业
        三、文房四宝业
        四、其他行业
    第三节 驱动因素
        一、人地矛盾与生存压力
        二、地方政府的提倡
    小结
第二章 技术转型
    第一节 技术的科学化
        一、手工业文本的增长
        二、制茶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三、纺织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四、文房四宝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趋势
    第二节 技术传承方式的转变
        一、传统学徒制概况
        二、实业教育
        三、职业教育
        四、私立静仁职业学校个案研究
    第三节 生产设备的革新
        一、传统生产工具的改良
        二、新式动力设备的引进
        三、向机器生产的转化
    小结
第三章 组织形式的近代化
    第一节 生产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一、家庭手工业
        二、作坊、工场手工业
        三、合作制手工业——以祁门茶叶合作社为中心
    第二节 行业组织的演变
        一、行会
        二、同业公会
        三、工会
    小结
第四章 结构变革
    第一节 机器工业冲击下逐渐衰落的行业
        一、纺纱业
        二、染料业
        三、炼钢业
        四、制丝业
    第二节 被侵占部分市场而继续发展的行业
        一、织布业
        二、榨油业
        三、造纸业
        四、制烟业
    第三节 未受到机器工业冲击而徘徊于固有轨道的行业
        一、概况
        二、铁、铜、锡器制造业
        三、竹木加工业
        四、砖瓦业
        五、陶瓷业
    第四节 勉力维持的传统特色行业
        一、徽墨业
        二、宣纸业
        三、舒簟业
        四、罗经业
    第五节 国际市场影响下的出口型手工业——以祁红为对象的考察
    第六节 新兴手工业
        一、针织业
        二、铅石印刷业
        三、皂烛业
        四、火柴业
        五、化妆品业
    小结
第五章 近代转型的特征
    第一节 转型的迟缓——基于皖南与苏南的比较
        一、差距之比较分析
        二、原因之比较分析
    第二节 近代转型的不平衡
        一、地域的不平衡
        二、行业的不平衡
        三、生产者身份主体化与技术边缘化
        四、外贸优势与内销不足
    小结
第六章 有限突破与多重障碍
    第一节 手工业功能的拓展
        一、后向联系农业
        二、满足多元消费
    第二节 多重障碍
        一、天灾人祸
        二、多方盘剥
        三、观念制约
        四、教育不振
    小结
余论
    一、手工业近代转型的最大瓶颈
    二、近代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三、近代手工业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后记

(5)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发行渠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情况
        (二) 国外研究
    三、研究方法
    四、预期结果
第一章 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的地位和作用
    一、我国新华书店的历史沿革
    二、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的历史沿革
    三、河南省新华书店在河南省文化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在发行渠道方面面临的困境
    一、发行渠道的现状
    二、私营书店的挑战
        (一) “主渠道”与“二渠道”
        (二) 私营书店的迅猛发展
        (三) 河南省私营书店的发展
    三、网络书店的兴起
        (一) 网络书店的发展
        (二) 网络书店对新华书店的威胁
    四、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
第三章 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提高发行渠道竞争力的措施
    一、提高发行渠道核心竞争力的举措
    二、打造“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立体发行体系
        (一) 书店实体发行渠道的建设
        (二) 网上发行渠道建设——云书网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文学出版与新世纪文学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文学出版与文学生态研究
    一、研究问题缘起
    二、研究背景与成果综述
    三、研究意义与研究框架
第一章 新世纪文学出版的时代语境
    第一节 多元共生的思想文化态势
        一、全球化时代的影响
        二、当代文化的多元互渗
    第二节 “众声喧哗”的传媒景观
        一、引导和“操纵”文学消费
        二、催生和制造“文学事件”
        三、参与和“推进”文学批评
        四、策划和组织文学评奖
    第三节 文学出版观念的变迁
        一、20世纪80年代:解放思想,回归出版本质
        二、20世纪90年代:多元探索,促进出版转型
        三、新世纪以来:深化改革,全面走向市场
第二章 “出版主导”的新世纪文学生态
    第一节 文学关系的转型
        一、编辑角色的转换
        二、作家心态的裂变
        三、读者趣味的凸显
    第二节 出版策划的形塑
        一、全程策划:注重整体打造
        二、“概念”先行:引领创作潮流
        三、丛书出版:追求规模效应
    第三节 文学空间的分化
        一、主旋律文学:象征资本的市场转化
        二、通俗文学:作家与市场共谋的“盛宴”
        三、纯文学:回归“常态”与经典的缺失
第三章 大众消费与文学畅销书生产
    第一节 日趋成熟的畅销书生产机制
        一、畅销书与畅销书排行榜
        二、文学畅销书生产的特点
    第二节 文学畅销书生产与审美风尚
        一、影像文化的强势影响与影视化写作
        二、消费时代的审美趣味与类型化写作
        三、名人的市场效应与名家写作
    第三节 民营书业与畅销书运作
        一、民营书业的发展历程
        二、民营书业的畅销书运作
        三、“盛大模式”:网络文学创作和出版的双刃剑
第四章 审美探索与文学出版的规约
    第一节 原创追求与审美经验的多向开掘
        一、都市写作的繁荣
        二、乡土咏叹与“民间叙述”
        三、宏大历史的“日常叙事”
        四、“身体的盛宴”与思想探索的困境
    第二节 “长篇潮流”与文体创新的现实取向
        一、文学出版的“长篇潮流”
        二、文体创新的现实取向
    第三节 文学“年选”与艺术实践的有限包容
        一、从“选本”到“年选”
        二、“年选”出版与艺术抉择的限度
第五章 文学出版的突围与健康文学生态的建构
    第一节 畅销、长销与文学出版的品牌战略
        一、畅销、长销与文学出版的价值定位
        二、品牌战略与出版产业的“内涵式发展”
        三、全球化时代文学出版的品牌战略
    第二节 建构与发展健康的文学生态
        一、文化自觉与文学编辑的价值引领
        二、健康生态与文学出版的“双赢”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我国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体书店的概述
    1.1 实体书店的系统概述
    1.2 实体书店的外部性正效应
    1.3 实体书店现状研究
        1.3.1 网络书店冲击说
        1.3.2 实体书店过剩说
第2章 实体书店内外生存环境
    2.1 社会环境分析
        2.1.1 国家现行政策法规
        2.1.2 读者群分流
    2.2 不同业态的实体书店所面临的困境
    2.3 市场运营环境分析
        2.3.1 “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
        2.3.2 高额的行业内耗
        2.3.3 海量出版物的冲击
        2.3.4 价格之争威胁行业再生产能力
        2.3.5 盗版图书的猖獗
    2.4 实体书店内部运营环境分析
        2.4.1 图书发行机制的变迁
第3章 实体书店的生存价值探讨
    3.1 实体书店的社会意义
        3.1.1. 文化的地标
        3.1.2 推动器:构成公共文化体系
    3.2 实体书店的文化价值
        3.2.1 建设文化生态环境的需要
        3.2.2 满足国民文化体验享受
        3.2.3 出版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4章 实体书店的未来发展探究
    4.1 实体书店积极推进国家政策建立与完善
    4.2 品牌与文化营销——实体书店业态转型
        4.2.1 树立创新理念——打造“三店一体化”
        4.2.2 实体书店借助数字化,实现自身转型
    4.3 关系营销——重视读者主位,引导国民阅读
        4.3.1 引导阅读,形成国民阅读习惯
        4.3.2 媒体加强读书理念引领,倡导全民阅读
    4.4 延伸下游市场,农村书屋建设新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中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研究 ——基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范围界定
    三、研究思路及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实体书店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节 实体书店转型研究现状
    第二节 媒介生态系统与中国实体书店
第二章 中国实体书店生存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实体书店社会环境分析
    第二节 中国实体书店群体内部关系分析
第三章 中国实体书店现状调研
    第一节 不同业态实体书店现状调研
    第二节 网络数字技术对实体书店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实体书店综合性转型困局及其原因
    第一节 实体书店综合性转型困局
    第二节 实体书店转型困局的原因
第五章 我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探索
    第一节 实体书店存在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第二节 实体书店转型的政策支持
    第三节 实体书店谋求自身变革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中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方向
    第一节 实体书店业态转型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重视读者的主体性地位
    第三节 保持先进的业态经营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畅销书"概说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主旨与内容
    四、研究的意义、创新点与方法
    五、研究的难点与步骤
第一章 "改天换地"、"多元并举"时代的畅销书(1949.10—1957.5)
    一、时代的历史特征与图书出版业概况(1949.10—1957.5)
    二、畅销书出版传播概述
    三、文学畅销书的出版传播丰富多彩
    四、俄苏译着的大量出版与畅销成为时代标签
    五、爱情与性知识图书的出版传播热成了奇特风景
    六、畅销书的历史作用
第二章 "斗志昂扬"、"火药弥散"时代的畅销书(1957.6—1966.4)
    一、时代的历史特征与图书出版业概况(1957.6—1966.4)
    二、畅销书出版传播概述
    三、革命文学图书出版传播遭受曲折,苏联译着出版传播暗淡下来
    四、和平年代英模事迹畅销书骤然增多
    五、阶级教育畅销书的出版传播热前所未有
    六、科学技术尤其是中医药畅销书成为亮丽风景
    七、畅销书的历史作用
第三章 迷信盛行、万马齐喑时代的畅销书(1966.5—1976.10)
    一、时代的历史特征与图书出版业概况(1966.5—1976.10)
    二、畅销书出版传播概述
    三、毛泽东着作泛滥成"灾"
    四、"样板戏"图书独一无二
    五、浩然作品的畅销成为奇迹
    六、"赤脚医生"图书成为时代标志
    七、畅销书的历史作用
第四章 拨乱反正、初步改革时代的畅销书(1976.11—1982.9)
    一、时代的历史主题与图书出版业概况(1976.11—1982.9)
    二、畅销书出版传播概述
    三、国民"大补"文学名着
    四、文化教育图书猛然增多并形成销售热潮
    五、以拨乱反正为主题的一批畅销书应运而生
    六、《第二次握手》个案剖析
    七、畅销书的历史作用
第五章 改革开放、思想启蒙时代的畅销书(1982.10—1989.5)
    一、时代的历史主题与图书出版业概况(1982.10—1989.5)
    二、畅销书出版传播概述
    三、邓小平着作发行量巨大
    四、经济学教材、着作继续畅销
    五、法律图书的出版传播开始掀起了高潮
    六、金庸与琼瑶小说的出版传播如火山般爆发
    七、严肃文学作品与通俗文学作品分庭抗礼
    八、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着作大行其道
    九、畅销书的历史作用
第六章 "文革"结束前与改革开放后畅销书的比较
    一、传播者比较
    二、传播内容比较
    三、传播渠道比较
    四、受众比较
    五、传播效果比较
第七章 新中国畅销书与时代变迁之关系的整体评析
    一、时代制约着畅销书
    二、畅销书反映着时代
    三、畅销书影响着时代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发展状况
    2.1 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概况
    2.2 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问题分析
第3章 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模式分析及选择
    3.1 B2C网上书店图书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3.2 B2C网上书店图书外包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3.3 B2C网上书店图书自营加外包物流配送模式分析
    3.4 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模式选择
第4章 B2C网上书店不同配送模式下配送服务策略
    4.1 B2C网上书店图书自营配送模式下配送服务策略
    4.2 B2C网上书店图书外包配送模式下配送服务策略
    4.3 B2C网上书店图书自营加外包配送模式下配送服务策略
第5章 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模式实证研究
    5.1 B2C网上书店图书自营物流配送模式实证研究
    5.2 B2C网上书店图书外包物流配送模式实证研究
    5.3 B2C网上书店图书自营加外包物流配送模式实证研究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中国书业现行连锁经营模式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大众传播理论的选题辅助决策系统应用研究[D]. 吴子琳.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2]数字时代兰州市民营实体书店生存现状与出路调查研究[D]. 崔倩文. 兰州大学, 2020(01)
  • [3]纸上的光影:中国影视小说研究(1920-2010)[D]. 黄勇军. 兰州大学, 2018(10)
  • [4]皖南手工业近代转型研究(1877—1937)[D]. 陈艳君. 苏州大学, 2018(01)
  • [5]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发行渠道建设[D]. 李智. 河南大学, 2014(04)
  • [6]文学出版与新世纪文学生态研究[D]. 张春. 南京大学, 2013(05)
  • [7]我国实体书店的生存之道探究[D]. 李璇. 河北大学, 2013(S2)
  • [8]中国实体书店业态转型研究 ——基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D]. 杨璐. 山东大学, 2012(02)
  • [9]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D]. 易图强. 湖南师范大学, 2011(07)
  • [10]B2C网上书店图书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 杨波. 武汉理工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我国图书业当前连锁经营模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