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气藏预测评价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气藏预测评价

一、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气藏预测评价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彤楼,王勇飞,叶素娟,刘林[1](2022)在《四川盆地中江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文中认为川西坳陷东部斜坡的侏罗系油气藏总体表现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和下侏罗统优质烃源岩"双源"供烃、多期多套叠置河道规模砂岩储集体发育、烃源断层持续活动供烃以及古今断裂-砂体配置条件有利的特征,具备形成致密砂岩大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与源-储时空组合。通过总结分析中江气田的成藏地质条件,提出了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气藏为"河道控砂、断裂-砂体输导、叠合-复合控藏"的成藏新认识,建立了"断层持续活动、烃类多期充注、岩性气藏发育、油气远离断层富集"的富集模式。基于中江气田的勘探开发实践,形成了致密砂岩气"甜点"精细刻画技术、复杂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以及水平井密切割强支撑体积压裂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运行,中江气田作为沙溪庙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田,累计提交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建成产气量超过20×108m3/a。

段文燊[2](2021)在《四川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潜力及有利方向》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对四川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多年的勘探实践,研究了致密气成藏富集的关键条件,认为下沙溪庙组致密气藏为多层叠置、整体含气的次生构造—岩性气藏,具有明显的源控、相控、位控的"三元"控藏特点:(1)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暗色泥岩、碳质泥岩与煤层等多套源岩提供了天然气来源;(2)冲积扇、三角洲相等沉积体系中的各类河道砂体和泥页岩组合形成的泥包砂结构是有利的富集组合体;(3)广泛分布的"叶肢介页岩"或紫红色泥页岩层可以作为区域盖层;(4)喜马拉雅运动之后形成的3大古隆起和3大坳陷,隆坳相间,发育了一系列下沙溪庙组顶部构造,具有全盆地分布形成有利含气圈闭的条件;(5)从须家河组断至下沙溪庙组的断层可以形成远源气藏的运移通道,近源的自流井组烃源可以通过小断层或微裂缝就近输导。据此,建立了下沙溪庙组致密气成藏模式,认为下沙溪庙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基础,川西地区勘探潜力最大,川北及川南地区次之,川中地区成藏条件配置较差,勘探潜力较差。

张玲,陈恭洋,叶素娟,杨映涛,程乐利[3](2021)在《川西拗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文中指出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多物源背景下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不同物源背景对储层影响较大且勘探效果差异明显。以岩屑、岩芯等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薄片观察及储层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沙溪庙组龙门山中段(近物源)及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远物源)两大物源沉积体系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近源体系储层砂岩整体成分成熟度低、粒度较粗,有利储层为成分成熟度高、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裂缝发育的细粒砂岩,保孔效应的强弱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远源体系优质储层的特征主要为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长石富集的中粒砂岩,溶蚀作用的增孔效应强度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两大物源体系的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远源体系的储层发育更优,其有利储层分布面积远大于近源体系。

段永明,曾焱,刘成川,陈俊,毕有益,刘斌[4](2020)在《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以川西地区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四川盆地西部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气藏高效开发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为此,研究形成了适用于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系列技术,并将其应用于上述气藏的开发实践。应用结果表明:①针对复杂、窄河道砂体采用多域多属性精细刻画技术,对多期、交叉叠置的河道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刻画效果较好,并且各条河道砂体的沉积时间顺序也非常清晰;②采用岩相、物相、流体相"三相"定量预测技术实现了薄层岩相、物相高精度定量预测,可以识别厚度介于5~8 m的河道砂体,岩性预测吻合率接近100%,储层厚度、孔隙度预测值的误差均低于10%;③同时满足形成烃源岩断层与河道砂体有效搭配、与断裂距离介于5~25 km、古今构造均高或者古构造高今构造低、储层物性好等条件的区域,所钻气井有望获得高产、稳产;④采用井组立体部署、井型优选及水平井优化设计等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同时还节约了投资;⑤采用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使该气藏平均钻井周期由101 d降至54 d,采用地质工程一体化分段压裂改造技术,单井测试产气量稳步提升,2013—2019年间平均单井测试产气量较2012年以前的平均单井测试产气量提高10.8倍,增产效果显着。结论认为,所形成的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系列技术为中江气田建设成为川西地区陆相第二大气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鲁建隆[5](2020)在《LD气田遂宁组JSN22砂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文中提出LD气田位于川西坳陷东部缓坡构造带上,毗邻龙泉山北部北东向构造带西侧断层,LD气田遂宁组储层为低孔/特低孔型致密储层,储层岩性以褐灰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互层为主,属于氧化环境下的浅水三角洲相沉积。自2000年以来,LD气田已陆续发现侏罗系蓬莱镇组、遂宁组、沙溪庙组气藏,其中于遂宁组发现了JSN11、JSN12、JSN13、JSN21、JSN22等多个含气砂组,全区布设钻井超过150口,累计提交探明地质储量147.34×108m3,整体上已经达到了立体式全方位的开发局面。随着开发进度逐渐深入,原有生产井产量递减速度加快,气田整体产量处于下降趋势,因此亟需在主力产层之外寻找新的产能区块。本次研究旨在对LD气田遂宁组JSN22砂组储层进行预测并优选有利区块,由于遂宁组储层多呈薄层泥砂岩互层,常于纵向上呈相互叠置,仅依靠单一手段无法达到准确识别和精细评价效果,因此采用地震—地质一体化思路,通过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在对LD气田遂宁组JSN22砂组进行层位标定和解释的基础上,选择测井数据完整的典型井进行时深转换,编制构造图,对目的层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单井沉积相分析和连井沉积相对比,结合地震相分析结果,编制了沉积相平面分布图,精细刻画研究区河道展布情况,明确了优势沉积微相。在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地震反演,提取振幅、频率、波阻抗、相干性等地震属性进行目的层储层预测分析,建立地震储层预测模式。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建立井震一体化气藏综合评价标准,对JSN22砂组储层综合评价并优选有利区块。本论文得出如下结论:(1)以研究区遂宁组最大湖泛面泥岩为分界线识别JSN22砂组顶,开展层位标定及解释,进行时—深转换,编制研究区遂宁组JSN22砂组顶构造图,JSN22砂组整体为北东向鼻状背斜,构造趋势承接下部地层,在LS40井与L653井组之间有一北西向凹槽,存在北、中、南等三处构造高点;(2)LD气田遂宁组整体为一套浅水三角洲相沉积,JSN22砂组发育有多种沉积微相,主要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横向变化复杂,纵向上多呈薄互层状、透镜状或层状分布,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最优势沉积微相,在研究区域中部、南部较为发育,共识别出5条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呈北西—南东走向,建产井均位于水下分流河道内;(3)JSN22砂组优质储层测井GR测值一般为50~60API,AC一般在60~70μs/ft,CNL测值一般4~9%,DEN测值一般在2.2~2.55g/cm3,RD测值在35~120Ωm;优质储层多具备低频、强振幅、低阻抗的地震属性;(4)在前人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优化建立了井震一体化的气藏综合评价标准,将JSN22砂组有利相带划分为3类:即Ⅰ类富集区、Ⅱ类有利区,Ⅲ类低产能区。(5)号河道Ⅰ类富集区存在一条带状异常,该条带状异常紧邻已建产区块LS41井区,长约2.4km,宽约330m,面积约0.6km2,其振幅高(>33000),频率低(<40Hz),连续性好,波阻抗较低(<10760),符合预测模式,具备建产潜力,估算可采储量0.77×108m3。

刘世豪[6](2020)在《川西地区沙溪庙组气藏成藏综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传统石油地质学综合研究为基础,以油气分布门限理论为指导,进行川西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藏成藏综合评价研究,提高了有利成藏区预测与勘探目标优选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应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剥蚀恢复等技术,根据前人研究结果,结合地震资料、钻井资料、物性资料,通过典型气藏解剖,对川西地区构造及沉积特征、构造演化特征、输导体系特征、气藏成藏模式、成藏控制因素、成藏有利区带及其成藏差异性特征进行研究。根据天然气成藏模式与川西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成藏控制因素,建立合理的天然气成藏评价体系,在各区带利用合理的天然气评价标准与对应的控藏功能要素进行成藏综合评价。研究表明,燕山早中幕整体以近SN向挤压为主,发育NE-SW向共轭平移逆断层,由北向南形成EW向构造带;燕山晚幕-喜山期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和侧向挤压,构造带形成,SN向逆冲断层发育,喜山运动川西地区为整体抬升;平落坝、白马庙、观音寺构造的断砂匹配关系与储层连通性较好;沙溪庙组气藏具有两幕油气充注,早期充注油藏遭受过破坏,成藏时间主要集中在燕山运动末期与喜山运动早期,该区沙溪庙组砂层成岩过程中捕获的烃类包裹体代表的应为晚期受构造运动影响,油气调整后再次成藏;川西地区沙溪庙组的成藏过程总体上为“构造控向、断砂控运、储层控藏、演化控调”模式;依据控藏“功能要素”组合“CMFS”以及“CDMS”,可依次在川西南部地区与川西北部地区划分出三个级别的有利勘探区;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藏多受岩性、构造、断裂等因素控制,且构造多为继承性古构造,气藏受调整作用较弱。川西北部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藏多受岩性、构造控制,断裂发育较少,故川西地区南部与北部成藏差异性较大。

黎华继,严焕榕,詹泽东,冯英,向宇[7](2019)在《川西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精细评价》文中提出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坳陷侏罗系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也呈现出沉积微相变化快、砂体展布复杂、储层类型多样等强非均质性特征,探索储层精细评价新方法、明确优质储层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深入剖析该区沉积相及砂体特征复杂性的基础上,采用砂体精细划分、沉积微相精细描述、砂体构型精细刻画、成岩相精确描述与储层微观参数定量分类评价综合研究方法,建立了储层定性—半定量与微观定量的精细分类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分区、分层、分河道评价落实不同类型储层的分布范围和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三角洲内前缘主河道及次河道等3类储集砂体类型,前二者是最为有利的储层类型;②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可划分为Ⅰ~Ⅲ类共3类储层,分别以孔隙度12%、10%和7%,渗透率lmD、0.3mD和0.1mD作为标准,对应的孔喉半径分别为0.45μm、0.25μm和0.1μm,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该分类标准与侏罗系河道砂体含气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③以绿泥石胶结长石溶蚀相为主的建设性、以绿泥石胶结相为主的保存性成岩相的分布控制了高产区分布。结论认为:①该区天然气富集区为新场鼻状构造、中江东部斜坡带;②新场气田J3p23、J3p25、J3p36、J2s21、J2s22、J2s23、J2s24,中江气田J2s11、J2s21、J2s31、J2s33等砂层组为Ⅰ+Ⅱ类优质储层发育层段,为天然气高效开发的潜力区。

张小菊[8](2017)在《川西东坡沙溪庙组砂体构型与气水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前人已经针对川西坳陷东坡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的区域地质、气藏特征、开发条件等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随着川西坳陷东坡地区油气勘探开发程度加深,仍然存在较多开发中的地质问题,其中包括气水分布情况与现有的地质认识不匹配,同一套砂体单井试采产量、动态储量差别较大,高产区规模相对有限,试采区内井间产能差异大等。例如,目前刻画出的同一套砂体在近源岩断层高部位产水,远离源岩低部位产气。这种分布特征不符合油气聚集和运移基本认识。研究区气水分布规律有待进一步地深入认识。川西坳陷东坡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储层为单一或叠置河道砂岩,具有砂岩厚度薄、岩性及物性横向变化明显、纵向叠置关系复杂、致密低渗的特点。该河道砂体具有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不同河道砂体的含气性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基于岩芯、钻井、物探、生产动态各项资料,采取了地质与物探结合、静态与动态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研究区砂体构型与气水分布研究工作。本次研究首先是在研究区岩相类型及其特征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岩相物性将垂向岩相组合类型分为单一型和组合型;据此,结合砂体垂向叠置特征及其物性特征将砂体垂向结构类型分为均一型和复合型;然后在砂体垂向结构划分基础上,基于成因的认识提出了砂体构型的四种类型划分方案,即水动力频繁变化复合构型、河道迁移变化复合构型、进退积叠置均一构型、侧积叠置均一构型,并且探讨了砂体构型发育的地质主控因素和地震响应特征,明确了水动力条件、物源远近、河道弯度、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大小是砂体构型发育控制因素;最后基于砂体构型,从河道的通畅连续程度评价将河道类型分为通畅型和隔断非均质型,并且探讨了河道类型平面分布控制因素,明确了其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河道弯度、湖平面变化及古地形坡度等控制。基于砂体构型研究,结合气水关系解剖,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上分析了砂体构型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单层厚度大且发育均一型构型的河道砂体含气性较好,且产气量高;单层厚度小且发育复合型构型的河道砂体含气性较差,且产气量低。横向上,河道砂体连通程度对研究区气水分布规律起到了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通畅型河道比隔断非均质河道的充注程度高且天然气运移距离远,且通畅型河道往往形成构造气藏,隔断非均质河道往往形成隔断式岩性气藏。隔断式岩性气藏可根据构造演化的不同划分为原位构造圈闭隔断封堵成因岩性构造气藏和构造圈闭消失隔断封堵逸散滞留成因岩性气藏。根据前人研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区气水分布受现今构造、断裂体系特征等控制。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砂体构型对气水分布控制作用的研究及油气地质条件等构建了研究区的气水分布模式,对研究区的典型砂组JS11、JS33-1、JS33-2、JS33-3进行了气水分布预测及评价。JS11砂组在工区近南段中江地区、江沙201H井-江沙106H井所在区块、回龙-福兴地区断层断距大,断面倾角小,断层有效性好,故该区河道砂体与断裂有效接触,且其发育侧积叠置均一型构型,砂体连通性好,含气性好,因此将上述区块评价为富气区;JS11砂组在其他地区主要含水。丰谷-高庙子地区河道砂体延伸至断裂夹持区,该区整体产水,含气性差;中江、回龙地区河道砂体发育河道迁移变化复合型构型,砂体连通性差,含气性差。JS33-1砂组整个工区以水动力频繁变化复合型构型为主,高庙子区块河道砂体连通性好,含气性好,故将其评价为富气区。JS33-2砂组发育三个富气区。高庙子地区的三条河道砂体连通性好,断裂与砂体有效接触,含气性好;中江地区河道砂体发育侧积叠置均一型构型,是典型的隔断非均质型河道,含气性好;回龙-福兴地区的河道砂体发育侧积叠置均一型构型,砂体连通性好。JS33-3砂组发育三个富气区。合兴场-高庙子-丰谷地区河道砂体发育侧积叠置均一型构型,砂体连通性好,含气性好;中江地区河道砂体发育侧积叠置均一型构型,为典型的隔断非均质型河道,可形成原位构造圈闭隔断封堵成因岩性构造气藏,含气性较好;回龙地区划为富气区的河道砂体发育侧积叠置均一型构型,含气性较好。

张庄[9](2016)在《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川西坳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四川盆地多期构造演化、多源、多储、多期成藏等特点和川西前陆盆地沉积沉降速率与岩石致密化程度很高、储层非均质性强、成藏异常复杂、甜点预测难等难点,使得前期侏罗系的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几个正向构造上。因此本次研究工作在充分吸收、消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川西坳陷侏罗系为重点,主要针对制约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气藏的成藏地质背景、成藏地质条件、成藏机理、成藏主控因素、富集规律、综合评价而开展。通过研究,认为川西坳陷周缘山系的幕式逆冲挤压活动控制着盆地沉积体系类型及层序充填特征,是一个“应力长期缓慢积累、短期瞬时释放”的脉冲式波动过程,从而导致湖平面(或基准面)以及可容空间的变化呈现出周期性、脉冲式波动的二元突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脉冲式波动”二元体系域层序结构,采用多属性物源分析的方法,明确了川西坳陷侏罗系具有“长短轴物源共存、近源远源汇砂、多沉积体系并存、砂体纵向多层叠置、横向广覆连片”的沉积特征;明确了川西坳陷侏罗系储层基本特征及纵横向分布规律,建立了各层段成岩演化序列及孔隙演化模式,采用定量半定量的方法在侏罗系储层划分了7种类型成岩相,确定了不同层段成岩相的平面展布。深化了川西侏罗系相对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识,提出了“物源、沉积成岩相、构造断层”三元控储模式,进一步细化了优质储层地质预测模型,实现了川西坳陷侏罗系储层的精细评价;在叠覆型致密砂岩气区“源、相、位”三元控藏的基础上,开展了川西坳陷侏罗系不同形变区的典型气藏解剖,明确了不同形变区的成藏主控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成藏模式,系统总结了川西坳陷侏罗系油气富集规律。并在烃源岩埋藏史、储层致密化史、主要成藏期与构造演化史之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出成藏的关键时期,从而以“时间轴”为评价主线,确定了不同关键成藏期控藏的主要因素。以不同关键成藏期“源相位”三元控藏因素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圈闭层级的“源相位”三元动态评价,建立了相应的动态评价选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更精细的综合选区评价,指出了下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杨祥菊[10](2014)在《川西坳陷马井—什邡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川西探区中浅层的油气勘探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已历经六十余年的勘探开发,资源接替处在关键期。川西坳陷沙溪庙组是川西浅层重要的天然气储层和产层,但川西坳陷沙溪庙气藏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如何寻找到有利相带为上储增产提供有利支撑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以石油地质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等为指导理论,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川西坳陷马井-什邡地区沙溪庙组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对沉积相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物性、地震及实钻资料确定了有利相带预测模式,预测了研究区有利相带,此次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研究区沙溪庙组划分了2个长期(SQ1~SQ2)旋回和6个中期(MSQ1~MSQ6)旋回层序。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对研究区内单井进行了短期旋回划分,划分出12个短期旋回。2、物源研究表明:研究区沙溪庙组主要受西部龙门山、北部、北东方向多个物源影响,其中上沙溪庙组主要受西部龙门山近物源影响,下沙溪庙组则受西部龙门山近物源影响以及北部、东北方向远物源多重影响。3、研究区沙溪庙组沉积体系主要为三角洲体系,最发育的亚相是三角洲前缘,主要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间湾。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4、分析研究区沙溪庙组岩石学特征,上沙溪庙组JS1与JS2砂岩碎屑组分差异较大,JS1砂岩粒度较细,石英、岩屑含量较高,长石含量较低;JS2砂岩长石含量相对较高,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下沙溪庙组砂岩具较低的石英和较高的长石含量,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也相对较低。5、物性研究表明:沙溪庙组储层有中-低孔、低-特低渗的特点,为典型的致密储层,在此基础上,对马井地区沙溪庙组储层物性进行了分析对比,综合分析“甜点”储层分布于JS13砂组。6、沙溪庙组储层发育主要控制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重点分析沉积相特征和储层特征,确定了有利相带预测模式。

二、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气藏预测评价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气藏预测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盆地中江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气田概况
2 成藏地质条件
    2.1 “双源供烃”奠定的大气田资源基础
    2.2 多期河道叠置形成的规模储集砂体
    2.3 断层-砂体输导——大范围烃类多期充注的保障
    2.4 叠合-复合关系控制下的油气富集与高产特征
3 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3.1 河道砂岩精细刻画技术
        3.1.1 高保真连片目标处理技术
        3.1.2 河道精细刻画技术
    3.2 储层含气性识别技术
    3.3 致密砂岩气层测井精细评价技术
    3.4 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
        3.4.1 井型优选
        3.4.2 立体开发井网优化
        3.4.3 水平井部署优化
        3.4.4 高效开发技术对策
    3.5 多尺度、差异化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
4 结 论

(2)四川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潜力及有利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下沙溪庙组基本地质特征
2 致密气富集地质条件
    2.1 烃源与运移
        2.1.1 自流井组烃源条件
        2.1.2 须家河组烃源条件
    2.2 储层
    2.3 盖层与保存条件
    2.4 河道砂体识别与圈闭类型
3 成藏模式
4 勘探前景及有利勘探方向
5 结论

(3)川西拗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不同物源体系储层特征的差异性
    1.1 储层岩石学特征
        1.1.1 岩石类型及碎屑组分
        1.1.2 填隙物
        1.1.3 岩石结构特征
    1.2 储层物性特征
2 不同物源沉积体系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差异
    2.1 沉积作用
        2.1.1 粒度
        2.1.2 碎屑组分
    2.2 成岩作用
        2.2.1 压实作用
        2.2.2 胶结作用
        2.2.3 溶蚀作用
    2.3 裂缝发育情况
    2.4 讨论
3 不同体系储层的综合评价
4 结论

(4)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以川西地区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效开发面临的难点
    1.1 天然气富集高产规律不明,增储上产目标不落实
    1.2 储层厚度薄且河道多期叠置,河道砂体的精细刻画及储层定量精准预测面临巨大挑战
    1.3 河道砂体交错叠置,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量动用程度和单井产能提升难度大
    1.4 钻井周期长、压裂改造施工难度大,单井增产效果不理想
2 高效开发关键技术
    2.1 岩性气藏目标处理技术
        2.1.1 岩性气藏三维地震资料高保真处理技术
        2.1.2 基于谐波准则恢复弱势信号拓频技术
    2.2 窄河道砂体多域多属性精细刻画技术
    2.3 岩相、物相、流体相“三相”定量预测技术
    2.4 天然气富集高产区优选技术
    2.5 强非均质性、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立体开发技术
        2.5.1 井组立体部署技术
        2.5.2 井型优选技术
        2.5.3 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
    2.6 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及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改造技术
        2.6.1 深度域水平井轨迹实时精准控制技术
        2.6.2 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
        2.6.3 地质工程一体化分段压裂改造技术
3 结束语

(5)LD气田遂宁组JSN22砂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致密砂岩气藏研究现状
        1.2.2 地震相研究现状
        1.2.3 地震属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与认识
第2章 区域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地层特征
    2.3 开发现状
第3章 构造特征研究
    3.1 地震层位标定及解释
    3.2 时深转换及构造编图
    3.3 构造特征
第4章 沉积相特征
    4.1 沉积模式
    4.2 单井沉积相分析
    4.3 连井沉积相对比
    4.4 地震相分析
    4.5 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第5章 地震储层预测
    5.1 储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分析
        5.1.1 测井响应特征
        5.1.2 地震响应特征
    5.2 地震属性分析
    5.3 地震反演
第6章 气藏综合评价与储量估算
    6.1 综合评价标准
    6.2 气藏综合评价
    6.3 储量估算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川西地区沙溪庙组气藏成藏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成藏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案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构造及沉积特征
    2.2 构造演化特征
    2.3 天然气成因类型
第3章 输导体系特征
    3.1 断裂输导体系特征
    3.2 砂岩输导体系特征
第4章 天然气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
    4.1 流体包裹体特征
    4.2 典型气藏成藏解剖
    4.3 气藏成藏模式
    4.4 成藏控制因素
第5章 有利区带定量评价
    5.1 川西地区有利成藏区带评价
    5.2 有利区带评价方法
    5.3 成藏评价结果及差异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川西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精细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沉积相及砂体特征
2 储层精细评价
    2.1 砂体精细划分
    2.2 沉积微相精细描述
    2.3 砂体构型精细刻画
    2.4 成岩相精确描述
    2.5 储层精细分类标准
    2.6 致密河道砂储层精细评价方法
3 结论

(8)川西东坡沙溪庙组砂体构型与气水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砂体构型研究现状
        1.2.2 砂体构型对油气分布控制作用研究现状
        1.2.3 存在的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取得的成果和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2.2 地层特征
    2.3 沉积特征
    2.4 勘探开发现状
第3章 砂体构型及其横向变化规律
    3.1 岩相的类型划分和测井识别
        3.1.1 岩相类型
        3.1.2 岩相的测井识别
    3.2 砂体垂向特征
        3.2.1 垂向岩相组合类型
        3.2.2 垂向结构类型划分
        3.2.3 不同垂向结构的差异性
    3.3 砂体构型
        3.3.1 砂体构型的主要类型
        3.3.2 砂体构型成因
        3.3.3 砂体构型发育控制因素
        3.3.4 砂体构型平面分布预测
    3.4 砂体构型的分布规律
        3.4.1 纵向的分布规律
        3.4.2 横向的分布规律
第4章 河道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4.1 基于砂体构型的河道类型划分
        4.1.1 通畅型河道
        4.1.2 隔断非均质型河道
    4.2 不同河道类型分布的主控因素
    4.3 河道类型平面分布预测
第5章 砂体构型对气水分布的影响
    5.1 典型井生产动态分析
    5.2 井剖面气水层识别
        5.2.1 典型井测井响应特征
        5.2.2 气水层交会图分析
        5.2.3 气水层识别的判别模型建立及评价
    5.3 典型河道砂体气水关系解剖
        5.3.1 通畅型河道砂体气水关系解剖
        5.3.2 隔断非均质型河道砂体气水关系解剖
    5.4 砂体构型对气水纵向分布的控制作用
    5.5 砂体构型对气水横向分布的控制作用
第6章 气水分布模式及预测
    6.1 气水分布的动力机制
        6.1.1 动力条件主要类型
        6.1.2 气水分布动力条件的演化
    6.2 气水分布模式建立
    6.3 气水分布预测及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1.6.1 主要成果
        1.6.2 创新点
第2章 川西坳陷侏罗系油气成藏地质条件
    2.1 源
        2.1.1 烃源岩特征
        2.1.2 烃源岩热演化史
        2.1.3 烃源岩综合评价
    2.2 相
        2.2.1 层序充填特征
        2.2.2 物质充填特征
        2.2.3 储层特征
        2.2.4 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地质预测模型
        2.2.5 储层综合评价
    2.3 位
        2.3.1 构造、断裂特征
        2.3.2 构造演化特征
        2.3.3 构造区带划分
        2.3.4 运聚、保存条件
第3章 川西坳陷侏罗系含油气系统及成藏机理
    3.1 川西地区天然气地化特征
        3.1.1 天然气组分特征
        3.1.2 天然气同位素特征
        3.1.3 天然气轻烃特征
        3.1.4 天然气成因类型
    3.2 气源对比
        3.2.1 天然气轻烃对比
        3.2.2 天然气碳同位素
    3.3 含油气系统
        3.3.1 生储盖组合
        3.3.2 圈闭特征
        3.3.3 温压特征
        3.3.4 流体特征
    3.4 成藏机理
        3.4.1 天然气成藏动力
        3.4.2 天然气运移路径及运移机制
        3.4.3 天然气成藏时间及成藏期次
第4章 典型气藏解剖与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4.1 强形变区
        4.1.1 典型气藏解剖
        4.1.2 成藏主控因素
        4.1.3 成藏模式
    4.2 中形变区
        4.2.1 典型气藏解剖
        4.2.2 成藏主控因素
        4.2.3 成藏模式
    4.3 弱形变区
        4.3.1 典型气藏解剖
        4.3.2 成藏主控因素
        4.3.3 成藏模式
第5章 油气富集规律及综合评价
    5.1 中形变区侏罗系油气富集规律
        5.1.1 有效烃源岩断层发育区油气富集
        5.1.2 有利沉积相和成岩相带油气富集
        5.1.3 与烃源岩断层配置关系好的连通性储集砂体油气富集
        5.1.4 油气运移方向具有效封堵的储集砂体油气富集
    5.2 弱形变区侏罗系油气富集规律
        5.2.1 天然气近烃源灶富集
        5.2.2 有利相带下发育的储集砂体油气富集
        5.2.3 裂缝(微裂缝)发育区油气富集
    5.3 强形变区侏罗系油气富集规律
        5.3.1 保存条件良好区油气富集
        5.3.2 构造有利部位油气富集
    5.4 川西侏罗系油气富集规律
        5.4.1 源控条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5.4.2 相控条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5.4.3 位控条件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5.5 富集区综合评价
        5.5.1 评价思路与流程
        5.5.2 综合评价
        5.5.3 评价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川西坳陷马井—什邡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进展
        1.2.2 工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方法及路线
    1.4 主要完成工作量
    1.5 取得的主要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位置
    2.2 区域构造特征
    2.3 构造演化特征
        2.3.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2.3.2 局部构造演化特征
    2.4 区域地层特征
        2.4.1 下沙溪庙组(J2X)
        2.4.2 上沙溪庙组(J2S)
第3章 层序地层特征
    3.1 层序划分标志
    3.2 层序划分方案
    3.3 层序特征
    3.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3.4.1 单井高分辨层序划分
        3.4.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3.5 砂组划分方案
第4章 沉积相研究
    4.1 区域沉积背景
    4.2 沉积相相标志及划分
        4.2.1 沉积相相标志
        4.2.2 沉积相划分方案
    4.3 沉积相特征
        4.3.1 物源分析
        4.3.2 单井相特征
        4.3.3 剖面沉积相特征
        4.3.4 沉积微相特征
第5章 储层特征及有利相带研究
    5.1 岩石学特征
    5.2 物性特征
    5.3 孔隙结构特征
        5.3.1 储集空间类型
        5.3.2 孔隙结构特征
    5.4 储层发育主控因素
        5.4.1 沉积作用
        5.4.2 成岩作用
    5.5 有利相带预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气藏预测评价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盆地中江气田成藏条件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 郭彤楼,王勇飞,叶素娟,刘林. 石油学报, 2022(01)
  • [2]四川盆地中侏罗统下沙溪庙组致密气勘探潜力及有利方向[J]. 段文燊. 石油实验地质, 2021(03)
  • [3]川西拗陷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J]. 张玲,陈恭洋,叶素娟,杨映涛,程乐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4]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以川西地区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例[J]. 段永明,曾焱,刘成川,陈俊,毕有益,刘斌. 天然气工业, 2020(05)
  • [5]LD气田遂宁组JSN22砂组地震储层预测研究[D]. 鲁建隆.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6]川西地区沙溪庙组气藏成藏综合评价研究[D]. 刘世豪. 长江大学, 2020(02)
  • [7]川西坳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储层精细评价[J]. 黎华继,严焕榕,詹泽东,冯英,向宇. 天然气工业, 2019(S1)
  • [8]川西东坡沙溪庙组砂体构型与气水分布研究[D]. 张小菊.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9]川西坳陷侏罗系天然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D]. 张庄.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5)
  • [10]川西坳陷马井—什邡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相研究[D]. 杨祥菊.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川西新场气田下沙溪庙组气藏预测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