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突变及意义

p5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突变及意义

一、p53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突变及其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葛安梅,于永军,张廷芹,纪培兰,崔慎艳[1](2021)在《hrHPV感染宫颈病变中E6/E7 mRNA与 IFI16和p53表达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宫颈病变中E6/E7 mRNA与宫颈组织中干扰素诱导核蛋白16(IFI16)、p53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8月在莒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宫颈病变患者,其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95例,宫颈癌组31例,另选取同期收治的50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患者的CIN分级、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支链DNA法检测14种hrHPV E6/E7 mRN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IFI16和p53蛋白表达。结果宫颈癌组患者hrHPV E6/E7 mRNA阳性率和载量高于CIN组(P<0.05);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组织中IFI16和p53蛋白表达高于CIN组(P<0.05),CIN组IFI16和p5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CINⅢ级和CINⅡ级患者IFI16和p53蛋白表达高于CINⅠ级(P<0.05);宫颈癌患者IFI16和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hrHPV E6/E7 mRNA水平、IFI16和p5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且升高的IFI16、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特征有关。

陈震[2](2021)在《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CC)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我国是CC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CC的预防和治疗任务繁重。HPV疫苗和宫颈涂片筛查虽然能够有效的预防CC发生,但晚期CC预后通常很差。环状RNA(circRNAs)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包括在CC中。此外,由于具有高稳定性,特异性表达等特点,circRNAs在肿瘤的治疗与诊断中前景可期。然而,当前很大一部分circRNAs的表达和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hsa_circ_0006332(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_0000069(Hsa_circ0000069)在CC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升高的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环状性质验证及其在宫颈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RnaseR消化实验和基因组DNA扩增实验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环状结构。放线菌素D实验和核质分布实验检测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高稳定性和细胞分布。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分别检测CC和正常组织与细胞中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表达,以确定宫颈组织癌变后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表达变化。2.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表达升高的机制研究通过数据库分析,发现Hsa_circ00063322表达可能受转录因子FOXA1调控,而Hsa_circ0000069表达受RNA m6A甲基化修饰调控。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FOXA1与Hsa_circ00063322启动子结合;qPCR法检测FOXA1对Hsa_circ00063322表达的调节;荧光素酶实验确认了FOXA1与Hsa_circ00063322启动子区的结合位点。m6A RNA免疫共沉淀(Me-RIP)检测CC和正常细胞中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水平,以及METTL3敲低后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变化。qPCR法验证METTL3对Hsa_circ0000069表达的调节。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METTL3敲低对Hsa_circ0000069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两个m6A修饰位点处m6A修饰分别对Hsa_circ0000069稳定性的影响。制备Hsa_circ0000069 m6A修饰位点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然后通过Me-RIP和qPCR实验检测Hsa_circ0000069两处m6A修饰之间的关系。3.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的细胞功能制备并通过qPCR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稳定敲低的细胞。制备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瞬间过表达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和5-乙基-2′-脱氧尿苷(Ed U)检测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的增殖能力。将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进行顺铂和氟尿嘧啶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sa_circ0000069敲低和过表达细胞的迁移能力。4.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分别靶向调节miR-548q和miR-4426,miR-548q靶向抑制L2的表达通过qPCR验证Hsa_circ00063322和Hsa_circ0000069分别对miR-548q和miR-4426的调节关系,以及miR-548q对HPV16小衣壳蛋白L2的调节关系。荧光素酶实验验证Hsa_circ00063322与miR-548q,Hsa_circ0000069与miR-4426,以及miR-548q与L2的结合位点。qPCR检测肿瘤和正常组织中miR-548q,miR-4426和L2的表达。5.Hsa_circ00063322/miR-548q/L2和Hsa_circ0000069/miR-4426信号通路的验证采用qPCR检测Hsa_circ00063322过表达以及Hsa_circ00063322和miR-548q同时过表达或者Hsa_circ00063322敲低以及Hsa_circ00063322和miR-548q同时敲低后L2表达变化,采用免疫荧光(IF)、Ed U、流式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NA过表达以及circRNA和miRNA同时过表达或者miRNA敲低以及circRNA和miRNA同时敲低后细胞的功能表型变化。研究结果1.CC组织和细胞中环状RNA Hsa_circ00063322的表达显着上调,利用Hsa_circ00063322表达能够准确的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ROC分析AUC=0.8597)。Hsa_circ00063322具有高稳定性,主要分布在胞浆中。FOXA1是Hsa_circ00063322的转录因子,与MYBL2(Hsa_circ00063322亲本基因)启动子区在两个位点结合。2.制备Hsa_circ00063322稳定敲低细胞系。Hsa_circ00063322敲低可显着抑制CC细胞的增殖能力,并增加其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而Hsa_circ00063322瞬时过表达可促进其增殖能力,并削弱其对顺铂和氟尿嘧啶的敏感性。3.Hsa_circ00063322可与miR-548q靶向结合,并且调节miR-548q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宫颈癌组织中miR-548q的表达显着降低,且miR-548q和Hsa_circ00063322的组织表达水平负相关。4.miR-548q与L2转录本在两个位点结合,介导了Hsa_circ00063322对L2表达的调节。Hsa_circ00063322过表达阻遏了miR-548q的抑癌活性,而Hsa_circ00063322敲低抑制了miR-548q抑制剂的促癌活性。5.CC组织和细胞中环状RNA Hsa_circ0000069的表达显着上调,利用Hsa_circ0000069表达能够准确的区分肿瘤和正常组织(AUC=0.7901)。Hsa_circ0000069具有高稳定性,主要分布在胞浆中。6.相比正常宫颈细胞,CC细胞中Hsa_circ0000069的m6A修饰水平显着升高。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稳定性。Hsa_circ0000069转录本中存在两处m6A修饰位点,二者的作用相互协同。7.制备Hsa_circ0000069稳定敲低细胞系。Hsa_circ0000069敲低显着抑制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而Hsa_circ0000069瞬时过表达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8.Hsa_circ0000069可与miR-4426靶向结合,并且调节miR-4426的表达。Hsa_circ0000069过表达阻遏了miR-4426的抑癌活性,而Hsa_circ0000069敲低抑制了miR-4426抑制剂的促癌活性。研究结论1.CC中,转录因子FOXA1促进了Hsa_circ00063322的表达,Hsa_circ00063322通过吸附miR-548q,防止了L2被降解,并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能力,削弱了CC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2.CC中,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的稳定性,Hsa_circ0000069通过吸附miR-4426,促进了CC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陈冰[3](2021)在《免疫组化指标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化指标中P53、P16、Ki-67、CK7、ER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为宫颈癌患者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报告中的结果。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结果:1.各免疫组化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与FIGO分期相关的指标是P53;与组织分化相关的指标是P16;与肿瘤大小相关的指标是CK7;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相关的指标是Ki-67;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指标是P16、Ki-67。2.各免疫组化指标与病人PFS、OS的关系:P53表达与病人PFS显着相关,P16表达与病人OS显着相关,其余免疫组化指标表达与病人PFS、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53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P16的表达与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Ki-67的表达与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K7与肿瘤大小有关。P53阳性表达的无进展生存期更短,宫颈癌更易复发。P16阳性表达的总生存时间更短,宫颈癌预后更差。通过患者术后免疫组化报告可明确宫颈癌组织病变进展,提高临床诊断价值,对宫颈癌患者起到良好预后。

孙珂[4](2020)在《Stat3-IL-17信号通路对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预后病程演变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Stat3/IL-17信号通路分子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的动态活化及表达并分析这种动态变化对随访患者疾病病程以及生存预后的影响;联合检测p-Stat3、IL-17、p53及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开发一种可以定量分析预后危险因子并能在临床上实用的新方法。方法:(1)收集2007年11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首次胃镜活检人群70,534例,随机筛选出109例处于不同进展阶段的胃部疾病患者组织;从多次随访行胃镜活检13,962人中,筛选出71例在同一患者具有多个连续的疾病进展过程(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及随访信息的胃癌患者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IHC)及特异性抗体检测p-Stat3、IL-17、p53及Ki-67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中的动态表达差异。(2)采用Excel录入建数据库,用软件包(SPSS22.0版)中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包括Kruskal-Wallis H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单因素ROC曲线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3)对69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进行每年随访(截止2018年10月),预后生存分析使用了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logistic联合多变量ROC曲线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包括TNM分期、上述免疫组化分子的组织水平,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1)胃炎、上皮内瘤变及胃癌组织中p-Stat3、IL-17、p53及Ki-67的表达具有差异性(P<0.001),上述分子的过表达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疾病分类、p-Stat3、IL-17、p53及Ki-67任意两两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高活化的p-Stat3和过表达的IL-17、p53及Ki-67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p<0.01)。(2)69例胃癌术后随访患者预后分析表明:1)术前指标(年龄、BMI、细胞分化、p-Stat3、IL-17、p53和Ki-67)和术后指标(T、N、M、TNM分期)均与胃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有关。2)p-Stat3、IL-17、p53、Ki-67的组织水平高低对胃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有预测能力。其中IL-17的预测能力(线下面积AUC=0.731)最强,仅略低于传统TNM分期。3)本研究创新性使用“指标联合”预测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发现IL-17+Ki-67+p53三分子联合在所有三指标联合中具有最强的预测能力(AUC=0.869[95%CI,0.787,0.950]),而且优于传统TNM分期的预测能力(AUC=0.829,[95%CI,0.726,0.929],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IL-17+Ki-67+p53组合能大大增加“预测高死亡风险组”及“预测低死亡风险组”患者之间的累积生存率差异(低风险组89.7%VS高风险组30.0%,差值分辨率高达59.7%)。结论:(1)p-Stat3、IL-17、p53、Ki-67组织动态水平的高低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的自然病程演变中具有差异性,即,病程越严重,组织水平越高。(2)组织中高活化的p-Stat3和高表达的IL-17、p53、Ki-67是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3)AUC是一种预测生存预后的量化指标,可以对各种危险因素进行交叉优劣的比较。(4)IL-17+p53+Ki-67指标联合能最大化评估胃癌患者术后的死亡风险,其预测能力比传统TNM分期更好。由于IL-17、p53及Ki-67可以在术前进行检测,本研究的结果为胃癌患者提前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以及术后最佳随访周期的确定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杨素贤[5](2020)在《宫颈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Ki67和P16表达分析》文中认为目的1.通过对宫颈病变患者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检测,分析所检标本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的感染型别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Nuclear associated antigen Ki67,Ki67)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蛋白(MTS1 multi pletumorsuppressor,P16)在各级宫颈病变中进行表达情况,从而为今后女性宫颈病变的预防控制及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收集病理科已确诊为宫颈病变患者的脱落细胞,提取细胞DNA,用β-actin引物,对所收集标本DNA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检测所提取标本DNA质量;以HPV L1区通用GP5+/6+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标本中HPV总感染率,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标本进行高危型HPV的分型检测,并对HPV感染率较高,排列于前三位的型别,用HPV E6型特异性引物进行验证。2.对收集的标本,依据TBS(the 2001 Bethesda system)分级系统,按照年龄以及细胞病理学诊断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年龄以及宫颈病变的细胞病理学分级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关系。3.筛选出高危型HPV阳性标本的存档石蜡标本,分别进行Ki67及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HR-HPV感染、Ki67及P16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所收集492例宫颈病变患者标本中,检测到289例HPV阳性,总感染率为58.74%(289/492)。检出15种高危型别,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82。其中,HPV52(17.48%)、HPV16(13.01%)和HPV58(12.60%)感染阳性率位居前三位。2.所收集492例标本中,按年龄进行分组,经统计学分析表明,HPV阳性感染存在显着的年龄差异(P<0.05);细胞病理学分级结果如下:228例炎症(Inflammation,其中有61例HPV感染阳性),70例非典型鳞状上皮(Atypical squamous cells,ASC,其中有49例HPV感染阳性),9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其中有82例HPV感染阳性),8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其中有78例HPV感染阳性),19例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19例全部为HPV感染阳性)。HPV的感染状况与宫颈病变的级别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宫颈病变的级别越高,存在人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几率越大,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在收集的193例HR-HPV阳性的蜡块标本中,慢性宫颈炎61例(其中有7例HPV52感染阳性、7例HPV16感染阳性、3例HPV58感染阳性),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35例(其中有7例HPV52感染阳性、11例HPV16感染阳性、3例HPV58感染阳性),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78例(其中有24例HPV52感染阳性、36例HPV16感染阳性、16例HPV58感染阳性)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19例(其中有6例HPV52感染阳性、9例HPV16感染阳性、4例HPV58感染阳性)。Ki67的阳性表达率按照慢性宫颈炎→LSIL→HSIL→CSCC的顺序依次为:24.59%、60.00%、83.33%、94.74%,且Ki67表达阳性细胞在鳞状上皮内的位置分布按此顺序逐渐加深。P16的阳性表达率按照慢性宫颈炎→LSIL→HSIL→CSCC的顺序依次为:14.75%、48.57%、84.62%、94.74%。统计分析显示:HPV52、16、58感染与Ki67及P16带状表达呈现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1.所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总感染率为58.74%,其中HPV52、16、58的阳性感染率较高,位居前三位。2.HPV感染状况有显着年龄差异,而HPV的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3.不同程度宫颈病变患者中,Ki67、P16蛋白表达强度及两者的分布模式都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而HR-HPV感染与Ki67、P16表达也呈现正相关关系。提示通过分析宫颈病变组织中HR-HPV感染状况以及Ki67、P16表达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患者。图24幅;表10个;参165篇。

汤巍巍[6](2020)在《转移相关蛋白2在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居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同步放化疗,但宫颈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预后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深入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对开创更有效的精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表观遗传改变在宫颈肿瘤中受到广泛关注,赖氨酸乙酰化修饰是表观遗传改变的一种重要方式,与肿瘤疾病关系密切。转移相关蛋白2(Metastasis-associated protein 2,MTA2)可作为癌基因促进多种癌症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此外,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参与了MTA2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故乙酰化修饰与MTA2生物学功能密切相关。但MTA2在宫颈癌中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重点探讨了MTA2及其乙酰化修饰在宫颈癌细胞增殖与侵袭方面的作用及机制,取得结果如下:1.宫颈癌组织中MTA2蛋白质乙酰化水平显着上调。LC-MS/MS方法对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的全蛋白质组学以及乙酰化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样本中MTA2蛋白质水平显着提高,且第592位的赖氨酸位点乙酰化水平显着上调。进一步的Western blot及免疫沉淀结果显示,临床宫颈癌组织的MTA2蛋白水平及乙酰化水平显着高于癌旁组织。2.MTA2通过K592位点乙酰化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MTA2 K592位点突变能抑制宫颈癌细胞MTA2的蛋白表达及乙酰化水平。CCK-8、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TA2 K592位点突变能够抑制MTA2对HeL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促进作用,而对C-33A细胞无显着影响。Western blot实验证明MTA2 K592位点突变能够抑制MTA2对HeLa和C-33A细胞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裸鼠体内实验表明,给予MTA2处理显着上调HeLa细胞移植瘤组织及C-33A细胞移植瘤组织的MTA2蛋白表达以及乙酰化水平,明显促进宫颈癌细胞移植瘤体内生长,而与MTA2处理相比,MTA2 K592R突变体处理则下调MTA2的蛋白表达和乙酰化水平,而且体内移植瘤的生长也受到明显抑制。3.MTA2通过K592位点乙酰化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促进宫颈癌细胞迁移和侵袭。通过Hoechst染色、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宫颈癌细胞凋亡、迁移、侵袭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TA2可显着降低HeLa、C-33A细胞的凋亡水平、下调促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显着提高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显着抑制细胞自噬;K592位点突变抵消MTA2对细胞凋亡、自噬的抑制作用,减弱MTA2对细胞迁移及侵袭的促进作用。4.乙酰转移酶CBP和Tip60参与MTA2在K592位点的乙酰化修饰。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显示,K592位点突变降低了CBP和Tip60对MTA2的乙酰化作用,并抑制了MTA2的蛋白表达,与CBP、Tip60抑制剂的作用趋势相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宫颈癌组织中MTA2蛋白以及乙酰化水平显着高于癌旁组织,MTA2通过K592位点乙酰化修饰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该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宫颈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孙金[7](2020)在《Cdc2、BAD、Emi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实验证实Cdc2作为BAD的上游调控基因可能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系,并研究Cdc2、BAD、Emi2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及与高危型HP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宫颈癌的研究、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实验方向。方法选取唐山工人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共102名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组。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对患者进行高危HPV(HRHPV)的DNA分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73型,概括为三类分别为HPV16型、HPV18型以及HPV其他12种高危亚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Cdc2蛋白、BAD蛋白在各组间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mi2基因在各组间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宫颈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表现与宫颈癌中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通过检测得出的结果之间的相关联系。分析Cdc2蛋白、BAD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分别与HR-HPV之间相关性。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表达水平在各组中表达的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通过检测得出的结果与宫颈癌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Emi2基因在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Cdc2蛋白、BAD蛋白、Emi2基因与HR-HPV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地关性分析。结果Cdc2蛋白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在正常宫颈组、CIN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四组中的结果分别为7.6%、26.1%、48.0%、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80,P<0.001)。BAD蛋白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在正常宫颈组、CIN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四组中的结果分别为76.9%、69.6%、52.0%、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12,P=0.012)。Emi2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的阳性率在正常宫颈组、CIN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四组中的结果分别为11.5%、21.7%、28.0%、82.1%,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51.667,P<0.001)。在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中:Cdc2在有淋巴结转移组(χ2=6.97,P=0.018)、病理分级中低分化组织组(χ2=12.14,P=0.001)、临床分期Ⅲ组(χ2=8.43,P=0.005)表达率较高,而不同年龄间表达率无明显差异(χ2=3.31,P=0.078)。BAD在病理分级中低分化组织组(χ2=18.31,P=0.001)、临床分期Ⅲ组(χ2=9.14,P=0.013)表达率较高,而有淋巴结转移组(χ2=4.97,P=0.073)、不同年龄间(χ2=2.56,P=0.112)表达率无明显差异。Emi2在组织学中低分化组织(t=8.87,P=0.018)、有淋巴结转移(t=6.55,P=0.021)组中表达较高,而在不同年龄组(t=0.48,P=0.622)、临床分期组(t=0.62,P=0.431)表达无明显差异。HR-HPV感染率在正常宫颈组与CINI组、CINⅡ-Ⅲ组、宫颈癌组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7.314,P<0.001;χ2=32.117,P<0.001;χ2=54.660,P<0.001)。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胞凋亡通路中Cdc2、BAD在宫颈癌中的相关性研究:Cdc2和BAD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751,P<0.01);Cdc2与HR-HPV分型呈正相关(r=0.386,P<0.01);BAD与HR-HPV分型呈负相关(r=-0.445,P<0.01);Emi2与HR-HPV分型呈正相关(r=0.667,P<0.01)。结论Cdc2、BAD可被视为宫颈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参考标准。Emi2基因的高度表达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进展起到促进作用。Cdc2、BAD、Emi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Cdc2的高表达可导致细胞增生紊乱,对宫颈癌的早期确诊、侵袭能力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BAD对细胞的恶性转化,宫颈癌的形成、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Emi2在宫颈癌的诊断、分化程度及恶性进展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Cdc2、BAD、Emi2有望成为宫颈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新靶点。宫颈癌中,Cdc2的高表达调控BAD的低转录从而导致在宫颈癌细胞的过度增殖。Emi2的高表达可导致宫颈病变细胞的癌性转换。图4幅;表20个;参131篇。

高新萍[8](2020)在《MAGE-A3基因对宫颈癌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子宫颈癌的病因虽然绝大部分为高危型HPV感染,但并不是所有感染者均会发生癌变,其发生及发展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晚期宫颈癌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6.8个月,所有发展阶段的5年总生存率为68%。其侵袭、转移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是各国医疗卫生领域学者的工作重点。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寻找宫颈癌的肿瘤特异性抗原及相关性抗原,对于了解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测预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寻找晚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和生物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我们在前期研究中,通过搜索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出宫颈癌发病相关差异基因;并经查阅文献发现在宫颈癌高表达的基因中,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MAGE-A3)基因在除胎盘和睾丸外的其他正常组织中不表达,但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具有肿瘤特异性。为了验证我们的推测,本研究通过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组织基因组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预测MAGE-A3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为了研究MAGE-A3基因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宫颈癌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中检测MAGE-A3的表达量。并检测MAGE-A3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然后采用过表达质粒转染宫颈癌细胞构建MAGE-A3过表达细胞系,通过siRNA转染构建宫颈癌细胞构建MAGE-A3沉默细胞系,进行一系列细胞功能实验观察MAGE-A3的表达水平是否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产生影响。此外,我们进一步探讨了 MAGE-A3影响宫颈癌发病的可能作用机制,并通过构建免疫缺陷小鼠成瘤实验进行体内动物实验对体外细胞学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方法:第一章:利用检索在线TCGA和GTEx数据库,预测MAGE-A3的表达水平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选取了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CINⅢ)40例、宫颈癌组织90例、正常宫颈组织40例,通过免疫组化、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GE-A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第二章:选择人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系End/E6E7以及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AGE-A3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第三章:采用pcDNA3.1-MAGE-A3转染宫颈癌细胞构建MAGE-A3过表达细胞系,通过si-MAGE-A3转染构建宫颈癌细胞构建MAGE-A3沉默细胞系,并通过qRT-PCR及Western blot鉴定转染效果;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观察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MAGE-A3对宫颈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第四章:分别在MAGE-A3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株中,通过qRT-PCR和We stern blot检测MAGE-A3对宫颈癌细胞中EMT标志物的影响;分别在MAGE-A3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株中,检测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第五章:分别将HeLa细胞和SiHa细胞及转染后两种细胞移植于裸鼠皮下,注射后每7d测量1次肿瘤体积,注射28d后从裸鼠体内分离出肿瘤,观察肿瘤体积情况;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移植瘤中EMT标记物的表达情况。结果:第一章:与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组织(CINIII)比较,MA GE-A3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MAGE-A3在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并与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和HPV感染相关,差异均显着(p<0.01)。第二章:与Endl/E6E7相比,MAGE-A3在宫颈癌细胞中呈现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MAGE-A3在Hela中表达最高,在Siha中表达最低。第三章:pcDNA3.1-MAGE-A3转染Siha细胞后显着上调了细胞中MAGE-A3的表达;si-MAGE-A3转染Hela细胞后有效沉默了细胞中MAGE-A3的表达。CCK8测定结果显示,与si-con组相比,si-MAGE-A3转染后48h、72h和96h的HeLa细胞OD值明显降低。si-MAGE-A3组的克隆数量也少于si-con组。过表达的MAGE-A3 SiHa细胞的OD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MAG E-A3在SiHa细胞中过表达显着增加了克隆数量。第四章:在HeLa细胞中下调MAGE-A3后,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下降,E-cadherin显着增加;在SiHa细胞中上调MAGE-A3后,N-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增加,E-cadherin蛋白水平显着降低。M AGE-A3的下调显着降低Hela细胞中β-catein、C-Myc和CyclinD1的表达。MA GE-A3的过表达明显增加Siha细胞中β-catein、C-Myc和CyclinD1的水平。第五章:si-con组的裸鼠肿瘤明显大于si-MAGE-A3组,且增长速度较其快;注射SiHa细胞MAGE-A3组的裸鼠肿瘤大于Vector组,且增长速度也较其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沉默MAGE-A3组的肿瘤组织中,E-cadheri n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质表达下降;在过表达MAGE-A3组的组织中,E-ca dherin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结论:MAGE-A3基因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呈负相关,说明MAGE-A3的表达可提示患者的预后;该基因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可能通过激活Wnt信号通路促进EMT并影响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其在体内可能通过EMT调控宫颈癌肿瘤的增长。MAGE-A3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上调,并可能调控Wnt信号通路和EMT的过程。MAGE-A3在宫颈癌中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进程,对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任媛[9](2020)在《宫颈癌组织中TPX2和Aurora-B蛋白表达与放疗敏感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TPX2及Aurora-B蛋白在人体不同宫颈组织(正常宫颈组织、上皮内瘤变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TPX2、Aurora-B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并探讨二者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1.根据本研究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我院经病理诊断的ⅡB-ⅣA期的宫颈鳞癌标本60例(均为初治患者,年龄30-74岁)作为实验组,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各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PX2及Aurora-B蛋白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在宫颈鳞癌组织中TPX2、Aurora-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二者相关性。2.对上述60例宫颈鳞癌患者实施同步放化疗,放疗方法采用盆腔外照射联合腔内照射,化疗采用铂类单药化疗,所有患者在放疗前、放疗后1个月均行磁共振及妇科检查,按照WHO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分为高敏感组(CR)和低敏感组(PR+NC),按照上述分组,将鳞癌标本中TPX2和Aurora-B蛋白的检测结果资料也随之分为两组,分析其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TPX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76.67%、86.67%,Aurora-B蛋白在这三组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0.00%、73.33%,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TPX2和Aurora-B蛋白在宫颈鳞癌、CIN组织中的表达显着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在宫颈鳞癌组与CIN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TPX2蛋白在FIGO分期ⅢB-ⅣA期的宫颈鳞癌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ⅡB-ⅢA期(P<0.05),中-低分化组的表达强度高于高分化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Aurora-B蛋白在宫颈鳞癌患者中-低分化组的表达强度高于高分化组(P<0.05),而与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相关分析显示在宫颈鳞癌组织中TPX2及Aurora-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6,P<0.05)。3.TPX2及Aurora-B蛋白在放疗低敏感组的表达强度高于高敏感组(P<0.05)。结论:1.TPX2及Aurora-B蛋白在宫颈鳞癌中呈高表达,TPX2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组织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相关性,Aurora-B蛋白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其阳性表达可作为宫颈鳞癌发生发展、评估病情的重要指标。2.TPX2和Aurora-B蛋白与宫颈鳞癌的放疗敏感性有关,其过表达会产生放疗抵抗,在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葛东峰[10](2020)在《宫颈癌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对锌离子胁迫耐受性差异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 景锌做为一种可降解医用金属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锌属于过渡金属元素,其原子轨道外层的两个电子容易被氧捕获形成活性氧自由基ROS。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后,低氧环境和Warburg效应代谢特征使癌细胞具有相对较高的ROS水平基础,以适应调节肿瘤细胞的无限制增生与侵袭转移等恶性特征。ROS同时是一把双刃剑,当其水平超过细胞的耐受极限,可以引起细胞死亡,目前许多化疗药便是利用这一特征来杀伤肿瘤细胞。锌基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的最终腐蚀降解产物为锌离子,利用锌离子引发活性氧自由基增高进而杀伤肿瘤细胞,这对于拓展锌基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比较研究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对锌离子胁迫产生耐受性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为实现锌基生物材料的潜在临床肿瘤治疗应用提供相应的基础理论。方法首先,通过CCK8检测比较分析外源性锌离子干预下人体不同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活度变化,确立锌离子具有杀伤人体多种肿瘤细胞的表型特征。然后,选择宫颈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锌离子荧光探针FluoZinTM-3,ROS荧光探针DCFHDA,流式细胞术建立Zn2+-ROS-Regulated Cell Death关联分析,然后通过AnnexinV PI FITC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PCR)检测锌转运蛋白家族、氧化还原系统和细胞死亡相关重要基因mRNA水平分子变化,推测锌引起细胞死亡的可能途径及机制;通过检测氧化应激关键指标如氧化还原调节分子、抗氧化酶、ROS与抑制ROS能力,分析锌离子导致宫颈癌细胞ROS升高的重要机理;最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提出Zn2+-ROS-Ferroptosis信号通路假设,进而通过多种抑制剂干预、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免疫组化和RNA干扰等方法,找到锌离子诱导铁死亡的关键性分子,进一步探索锌离子引起宫颈癌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 锌离子作用下宫颈癌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的表型变化1.160μM锌离子,可诱导人生殖、消化和呼吸系统源性12种癌细胞发生死亡。2.宫颈癌细胞的ROS基础水平较高,外源性锌离子干预下,宫颈癌细胞的ROS水平随其作用时间延长呈现明显升高趋势,而正常细胞则无明显变化。3.锌离子促进宫颈癌细胞锌转运蛋白Zip4、ZnT1的mRNA转录上调,ZnT7则转录下调,而宫颈正常上皮细胞中,Zip1、Zip4、Zip6、Zip7、Zip9、Zip10、Zip14、ZnT1、ZnT4和ZnT7的mRNA均转录上调。4.宫颈正常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即正常上皮组织向癌前病变与浸润癌进展的过程中,临床宫颈组织标本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恶性转化细胞的Zip4表达不断升高,ZnT1逐渐降低,提示发生恶性转化的宫颈上皮细胞对锌的依赖性增强。第二部分锌离子作用下宫颈癌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指标改变1.锌离子导致宫颈癌细胞的谷胱甘肽GSH不断耗竭,而宫颈正常上皮细胞的GSH含量不断增加,这是锌离子引起宫颈癌细胞ROS水平不断升高的关键原因之一。2.宫颈癌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和硫氧蛋白还原酶(TrxR)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均低于宫颈正常上皮细胞;锌离子作用下,宫颈癌细胞的SOD2、CAT与TrxR活性水平不断上升,这表明锌离子引起宫颈癌细胞O2.-和H2O2等活性氧自由基成分不断升高,进而引起抗氧化酶活性不断升高以中和消除其不断产生的ROS。3.锌离子作用下,宫颈癌细胞抑制OH·-能力下降十分显着(P<0.01),其抑制OH·-能力约是正常上皮细胞的一半,这间接表明OH·-升高是锌离子导致宫颈癌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4.临床宫颈组织标本免疫组化结果显示:Keap1表达逐渐升高,Nrf2表达降低,说明发生恶性转化的宫颈上皮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第三部分 宫颈癌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及铁死亡分子机制研究1.在无外源性锌离子胁迫情况下,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与宫颈正常上皮细胞相比,宫颈癌细胞的铁死亡相关分子COX2、ALOX15、ACSL4的mRNA转录水平均升高2倍以上,Keap1升高近50倍,细胞膜铁出胞转运蛋白Ferroportin(FPN1)降低10倍。2.锌离子作用下,KEEG富集通路分析显示:铁死亡信号通路关键分子HO-1、SLC7A11、TF、Ferritin、GCL和ACSL4均明显表达上调,其中HO-1在4h和8h分别上调约50和30倍。提示HO-1可能是锌诱导宫颈癌细胞发生铁死亡的关键信号分子。3.添加铁离子螯合剂(DFO)、铁死亡抑制剂(Fer-1)和维生素E,均可使细胞死亡受到明显抑制;添加坏死抑制剂(Nec1),部分细胞死亡受到抑制,提示部分细胞通过坏死途径死亡;添加凋亡抑制剂(Z-VAD)和自噬抑制剂(Apocynin),细胞死亡均未受抑制。这提示,锌离子引起的宫颈癌细胞死亡可能主要为铁死亡。4.qPCR和WB结果显示锌离子导致TF、HO-1、COX2和ALOX15等铁死亡关键分子的转录表达均明显上调,细胞膜铁出胞转运蛋白FPN1的mRNA转录水平则显着下调,这些分子可能是锌离子引起宫颈癌细胞发生铁死亡的重要分子。5.HO-1siRNA实验结果显示:HO-1被干扰后,锌离子作用下宫颈癌细胞的ROS水平明显降低,这说明HO-1基因在锌离子诱导宫颈癌细胞ROS升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6.临床宫颈组织组织标本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宫颈正常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过程中,ALOX15、ALOXE3和COX2等促进铁死亡的信号分子表达升高;TF表达升高,FPN1表达降低,提示发生恶性转化的宫颈上皮细胞对铁的依赖性升高;SLC7A11和Gpx4表达升高,提示恶性转化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增强以适应其自身较高的氧化应激水平。结论 宫颈癌Siha细胞和宫颈正常上皮HcerEpic细胞对锌离子胁迫的耐受性存在差异,锌离子导致宫颈癌细胞内GSH耗竭和ROS生成增多是其杀伤宫颈癌细胞的关键机制,并通过Zn2+-Keap1-Nrf2-HO-1通路诱导癌细胞铁死亡。

二、p53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突变及其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53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突变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hrHPV感染宫颈病变中E6/E7 mRNA与 IFI16和p53表达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临床资料收集
        1.2.2 hrHPV E6/E7 mRNA检测
        1.2.3 IFI16和p53蛋白检测
    1.3 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宫颈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宫颈病变患者的hrHPV E6/E7mRNA水平
    2.3 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中IFI16、p53蛋白表达水平
    2.4 IFI16、p53蛋白表达与CIN病变程度的关系
    2.5 IFI16、p5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3 讨 论

(2)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Hsa_circ00063322 吸附miR-548q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减弱药物敏感性并调节HPV L2 表达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相关实验仪器及材料
        2.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2.2 结果
        2.2.1 宫颈癌中Hsa_circ00063322 的表达特征及转录调节
        2.2.2 Hsa_circ00063322 影响CC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以及在体肿瘤生长
        2.2.3 Hsa_circ00063322 作为miRNAs海绵吸附miR-548q
        2.2.4 Hsa_circ00063322 通过miR-548q调节L2 表达,以及细胞增殖和药物敏感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Hsa_circ0000069 通过吸附miR-4426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相关实验仪器及材料
        3.1.2 实验步骤与方法
    3.2 结果
        3.2.1 宫颈癌中Hsa_circ0000069 的表达特征
        3.2.2 m6A修饰提高了Hsa_circ0000069 转录本的稳定性
        3.2.3 Hsa_circ0000069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2.4 Hsa_circ0000069 通过吸附miR-4426 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妇科肿瘤分子标志物及其个体化精准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免疫组化指标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一般临床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法
    2 内容与方法
        2.1 观察指标
    3 随访
    4 统计学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P53、P16、Ki-67、CK7、ER阳性表达情况
    2 P53、P16、Ki-67、CK7、ER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关系
讨论
    1 P53
    2 P16
    3 Ki-67
    4 CK7
    5 ER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p16/Ki-67双染色细胞学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4)Stat3-IL-17信号通路对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预后病程演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前言
第一部分:Stat3/IL-17 信号分子在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病例资料收集
        1.2 应用试剂与耗材
        2.实验方法
        2.1 胃部疾病组织石蜡切片制备
        2.2 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方法
        2.3 IHC染色结果的判定
        2.4 实验室质控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p-Stat3、IL-17、p53和Ki-67 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1.1 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组织中p-Stat3、IL-17、p53和Ki-67的IHC染色
        1.2 p-Stat3 在胃部不同疾病组织中的活化
        1.3 IL-17 在胃部不同疾病组织中的表达
        1.4 p53 在胃部不同疾病组织中的表达
        1.5 Ki-67 在胃部不同疾病组织中的表达
        1.6 不同胃部疾病组织中p-Stat3、IL-17、p53和Ki-67 的表达
        2.胃部疾病患者组织中各个指标的相关性
        3.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胃癌的能力
        4.高活化的 p-Stat3 及高表达的 IL-17,p53,Ki-67 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第三章 讨论
        1.Stat3、IL-17 在不同胃部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Stat3/IL-17 信号通路分子与不同胃部组织的相关性及意义
        3.Stat3,IL-17,p53及Ki-67 在不同胃部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4.问题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Stat3/IL-17 信号通路分子对胃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影响:一种多因子联合预测胃癌术后生存预后的优势
    前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病例组织样本收集
        1.2 临床病例收集
        1.3 随访
        2.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胃癌组织中p-Stat3、IL-17、p53和Ki-67 的表达与胃癌病理资料的关系
        1.1 p-Stat3 与病理资料的关系
        1.2 IL-17 与病理资料的关系
        1.3 p53 表达与病理资料的关系
        1.4 Ki-67 表达与病理资料的关系
        2.胃癌术前、术后各指标与生存预后的关系
        2.1 术后指标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2.2 术前指标与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
        3.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胃癌患者不同指标的生存预测能力
        5.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6.术前、术后多指标联合预测胃癌术后生存期的效能
        6.1 术前多指标联合预测胃癌术后生存期的效能
        6.2 多种生存预测指标的组合优于单个预测指标
    第三章 讨论
        1.p-Stat3、IL-17、p53和Ki-67 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2.单一因子对胃癌患者生存的预测能力比较
        3.多因子联合对胃癌患者生存的预测能力优势
        4.本研究临床应用前景及不足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5)宫颈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Ki67和P16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分析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主要仪器
        1.1.2 主要试剂
        1.1.3 溶液配制
        1.1.4 标本及临床资料收集
        1.1.5 引物设计
        1.1.6 标本DNA的提取
        1.1.7 提取标本DNA质量检测
        1.1.8 标本HPV总感染率的检测
        1.1.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的15种型别检测
        1.1.10 HPV52、HPV16、HPV58 型别检测的结果验证
        1.1.11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
        1.2.2 标本DNA质量检测
        1.2.3 标本HPV总感染率检测
        1.2.4 标本的15种高危型HPV的型别检测及型别验证
        1.2.5 HPV型别的分布特征
        1.2.6 临床病理特征中高危型HPV感染的统计学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HR-HPV、Ki67、P16 蛋白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试剂配制
        2.1.4 标本及临床资料收集
        2.1.5 对蜡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程序
        2.1.6 对蜡块进行免疫组化结果的观察和判断
        2.1.7 统计学处理
    2.2 实验结果
        2.2.1 不同阶段的宫颈病变中Ki67及P16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2.2 不同宫颈病变中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分析
        2.2.3 不同宫颈病变中Ki67表达阳性细胞在鳞状上皮中的位置分布
        2.2.4 不同宫颈病变中P1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
        2.2.5 不同宫颈病变中HPV52、16、58的分布
        2.2.6 HPV52、16、58 的感染与Ki67和P16 表达的关系
    2.3 讨论
        2.3.1 人乳头瘤状病毒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2.3.2 Ki67与宫颈病变的相关研究
        2.3.3 P16蛋白与宫颈病变的相关研究
        2.3.4 HPV感染与Ki67和P16 表达的相关研究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3.1 HPV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
    3.2 HPV的型别分类及相关疾病
    3.3 HPV的感染及致病机制
    3.4 HPV感染的危险因子
        3.4.1 年龄因素
        3.4.2 性别因素
        3.4.3 多重感染
        3.4.4 遗传因素
        3.4.5 身体状况
        3.4.6 激素水平
        3.4.7 行为危险因素
        3.4.8 其他易感因素
    3.5 宫颈癌相关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3.5.1 Ki67在细胞中表达的意义
        3.5.2 P16阳性表达在临床上的应用
        3.5.3 P53在宫颈癌发生中的作用
        3.5.4 其他基因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
    3.6 HPV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6)转移相关蛋白2在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宫颈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1.1 HPV感染与宫颈癌
        1.1.2 相关基因与宫颈癌
        1.1.3 免疫因素与宫颈癌
        1.1.4 表观遗传学与宫颈癌
    1.2 MTA2 与肿瘤
        1.2.1 MTA家族
        1.2.2 MTA2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1.3 立项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宫颈癌患者组织中MTA2蛋白质水平及乙酰化水平显着上调
    2.1 实验仪器及材料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抗体
        2.1.4 临床样本
    2.2 实验方法
        2.2.1 宫颈癌与癌旁组织的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分析
        2.2.2 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2.2.3 乙酰化检测
        2.2.4 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宫颈癌及癌旁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3.2 MTA2 在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表达
        2.3.3 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乙酰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
        2.3.4 MTA2 在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差异乙酰化修饰
        2.3.5 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A2 蛋白水平的验证
        2.3.6 宫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TA2 的乙酰化水平验证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TA2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3.1 实验仪器及材料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抗体
        3.1.4 动物及细胞系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细胞转染
        3.2.3 Real-time PCR检测m RNA表达
        3.2.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3.2.5 乙酰化检测
        3.2.6 CCK-8 实验检测细胞增殖
        3.2.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3.2.8 动物建模
        3.2.9 免疫荧光检测肿瘤组织Ki67 表达
        3.2.10 统计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MTA2 K592R突变抑制MTA2 的乙酰化
        3.3.2 MTA2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3.3 MTA2 对宫颈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3.3.4 MTA2 对宫颈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3.5 MTA2 对宫颈癌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TA2 对宫颈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
    4.1 实验仪器及材料
        4.1.1 主要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1.3 实验抗体
        4.1.4 细胞系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细胞转染
        4.2.3 Hoechst染色
        4.2.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4.2.5 Real-time PCR检测m RNA表达
        4.2.6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4.2.7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
        4.2.8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
        4.2.9 统计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MTA2 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4.3.2 MTA2 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4.3.3 MTA2 对宫颈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4.3.4 MTA2 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4.3.5 MTA2 对宫颈癌细胞自噬相关因子的影响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乙酰转移酶CBP和 Tip60 参与MTA2 的乙酰化调控
    5.1 实验仪器及材料
        5.1.1 主要仪器
        5.1.2 主要试剂
        5.1.3 实验抗体
        5.1.4 细胞系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胞培养
        5.2.2 细胞转染及处理
        5.2.3 免疫共沉淀
        5.2.4 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与MTA2 结合的乙酰转移酶
        5.3.2 乙酰转移酶CBP对 MTA2 K592 位点乙酰化的影响
        5.3.3 乙酰转移酶Tip60对MTA2 K592 位点乙酰化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Cdc2、BAD、Emi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免疫组化检测Cdc2、BAD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1.1.4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mi2 基因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1.1.5 实验过程中主要试剂及仪器
        1.1.6 结果判定
        1.1.7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Cdc2、BAD在正常宫颈及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2.2 Emi2在正常宫颈及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2.3 Cdc2、BAD、Emi2 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2.4 高危型HPV在正常宫颈及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1.3 讨论
    1.4 小结
第2章 Cdc2、BAD、Emi2、高危型HPV在宫颈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2.1 细胞凋亡通路中Cdc2、BAD在宫颈癌中的相关性研究
    2.2 Cdc2、BAD、Emi2与HR-HPV在宫颈癌中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对Cdc2、BAD、Emi2 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及意义
    3.1 Cdc2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3.1.1 Cdc2与细胞周期
        3.1.2 Cyclin B1 与细胞周期以及肿瘤的关系
        3.1.3 Cdc2在不同肿瘤中的相关研究
    3.2 BAD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3.2.1 BCL-2家族蛋白
        3.2.2 BCL-2家族蛋白与细胞凋亡
        3.2.3 BAD与 BCL-2 家族蛋白
        3.2.4 BAD在不同肿瘤中的相关研究
    3.3 Emi2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3.3.1 泛素途径
        3.3.2 APC/C的介绍
        3.3.3 Emi1
        3.3.4 Emi2在不同肿瘤中的相关研究
    3.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8)MAGE-A3基因对宫颈癌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MAGE-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MAGE-A3在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1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1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MAGE-A3基因与Wnt信号通路在宫颈癌中的关系研究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MAGE-A3基因对于裸鼠体内成瘤的影响
    1 目的和意义
    2 材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创新与特色
展望
综述
    参考文献
成果
致谢

(9)宫颈癌组织中TPX2和Aurora-B蛋白表达与放疗敏感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宫颈癌相关肿瘤标志物与放疗敏感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10)宫颈癌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对锌离子胁迫耐受性差异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锌离子作用下宫颈癌细胞与正常上皮细胞表型变化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锌离子作用下宫颈癌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指标变化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宫颈癌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及铁死亡分子机制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锌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个人简历

四、p53在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突变及其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hrHPV感染宫颈病变中E6/E7 mRNA与 IFI16和p53表达的关系[J]. 葛安梅,于永军,张廷芹,纪培兰,崔慎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1(21)
  • [2]Hsa_circ0006332和Hsa_circ0000069调控宫颈癌发展的机制研究[D]. 陈震.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免疫组化指标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临床意义[D]. 陈冰.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4]Stat3-IL-17信号通路对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预后病程演变的影响[D]. 孙珂. 石河子大学, 2020(01)
  • [5]宫颈病变患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Ki67和P16表达分析[D]. 杨素贤.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转移相关蛋白2在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汤巍巍. 吉林大学, 2020(08)
  • [7]Cdc2、BAD、Emi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高危型HP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 孙金.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MAGE-A3基因对宫颈癌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 高新萍.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9]宫颈癌组织中TPX2和Aurora-B蛋白表达与放疗敏感相关性研究[D]. 任媛.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10]宫颈癌细胞和正常上皮细胞对锌离子胁迫耐受性差异的机制研究[D]. 葛东峰.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标签:;  ;  ;  ;  ;  

p53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突变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