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一、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田亚良[1](2021)在《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肱骨近端骨折指上臂肱骨与肩关节盂相邻一端的骨折。肱骨近端骨折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03%,其中绝大多数患者为60岁以上成年人。伴随全球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肱骨近端骨折在高龄人群中的发生率也逐年显着攀升。目前尚无统一指南明确指示某种方案为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金标准”。有文献报道称约4/5的肱骨近端骨折均可采用保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守疗法主要有三角巾悬吊、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甩肩疗法和肩胸绷带疗法等。其中小夹板疗法是上世纪50-70年代以方先之、尚天裕为代表的前辈们在继承传统中医骨伤科疗法的基础上研发和推广应用的以柳木板、绷带和纸压垫为组合来固定骨折的一套系统疗法,是中西医结合治骨折的智慧结晶,深受国内外同行认可。小夹板疗法中夹板原材料便宜、取材方便,且针对肢体不同部位的骨折有不同类型的夹板设计,这使得小夹板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简单、方便、有效、价廉等特点。但有些部位骨折固定时所使用的小夹板在临床应用中不尽人意,比如肱骨近端骨折所使用的肱骨小夹板常出现菱形结易变形、绑带固定易松散、板与板间易横向移位和纵向滑动等现象。我院程灏主任医师在保守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方面颇有心得,并对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所使用的传统小夹板添加新元素,发明了新型小夹板(专利号:ZL201320216756.0)。经过“正骨手法配合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研究”的课题验证(2014年首都特色项目,课题编号:Z141107002514093),新型小夹板能够解决传统小夹板使用中的部分问题,扩大了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适用范围且疗效显着。手法整复也称手法复位,是指术者单独或在助手协助下通过拔伸收展、端提摇摆等正骨手法将错位的骨折断端整复至对位对线满意乃至接近解剖复位的过程,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中国古代医家在对骨折的治疗中就意识到手法整复对骨折治疗的重要性,并根据不同骨折类型提出相应的整复手法。清代吴谦等精研历代骨伤手法,在御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总结性地提出了正骨八法,即摸、端、接、推、提、拿、按、摩,并系统描述了操作步骤。上世纪50年代末,方先之、尚天裕等前辈汇集中医骨伤各家优势,在中西医结合治骨折方面不断探索,逐渐开辟一套以内因为主导、以手法整复为特点、以小夹板固定和功能锻炼为主要内容的新疗法。在骨折整复方法上,前辈们总结出手摸心会、屈伸收展、拔伸牵引、成角折顶、夹挤分骨等十大正骨手法。这些整复手法对现今中医骨伤科临床保守治骨折仍有重大指导意义。肱骨近端骨折的整复手法就是对手摸心会、拔伸牵引等十大正骨手法的灵活运用。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传统方法是根据患者肩关节X线片上骨折移位程度,先以手法整复骨折端移位,再以小夹板外固定患肢。但在使用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我们发现有半数以上的老年患者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中重度骨质疏松等全身性内科疾病或畏惧整复时的疼痛不适合或不接受手法整复。对此情况,我们只能在未行手法整复情况下直接给予患者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后期随访发现,这部分患者中绝大部分人也能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研究目的收集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未手法整复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与手法整复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对照研究方案,据研究结果探讨两组在肩关节功能和影像学的差异。研究方法以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前是否接受手法整复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初步分为未手法整复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以下称未手法整复组)和手法整复新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以下称手法整复组)。组间采取异体配对设计确保基线资料的均衡性(P>0.05)。首先收集汇总接受新型小夹板治疗患者的年龄、性别、肱骨近端骨折分型、外观照、肩关节X线片、肩关节功能评分表等资料。对两组患者依次按骨折类型(Neer分型和中医分类)、年龄、性别这3个基础条件进行1:1配对。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和样本量估算结果,最终选出符合本次研究的30对(60例)患者。其中NeerⅢ型骨折36例,NeerⅣ型骨折22例,NeerV型骨折2例。每例患者均随访至治疗后第12周。汇总两组患者复查期间的肩关节X线片和末次随访填写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等相关资料,对两组患者影像学评估和肩关节功能评价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研究结果治疗后第12周时,两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如下:在疼痛评分上,未手法整复组为27.67±3.14,手法整复组为28.17±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上,未手法整复组为15.37±3.05,手法整复组为16.00± 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力评分上,未手法整复组为4.50±0.51,手法整复组为4.63±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上,未手法整复组为28.93±6.31,手法整复组为31.13±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局部形态评分上,未手法整复组为4.83±0.38,手法整复组为4.87±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评分上,未手法整复组为81.30±10.00,手法整复组为84.80±4.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前后比较时,未手法整复组治疗前后轴心距(肩关节正位X线片上肱骨干轴线到肱骨解剖颈中点的距离,单位:mm)分别为6.84±2.22和5.8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散距离(肩关节侧位X线片上肱骨干轴线与肱骨近端前后侧缘相切的两平行线的距离,单位:mm)分别为46.55±6.36和45.70±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整复组治疗前后轴心距分别为6.76±1.51和5.30±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离散距离分别为46.16±5.74和45.95±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时,治疗前未手法整复组和手法整复组的轴心距分别为6.84±2.22和6.76±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未手法整复组和手法整复组的离散距离分别为46.55±6.36和46.16±5.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未手法整复组和手法整复组的轴心距分别为5.81±1.03和5.30±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未手法整复组和手法整复组的离散距离分别为45.70±5.04和45.95±5.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后第12周时,未手法整复组影像学评价虽不及手法整复组,但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所以我们认为临床上对于因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及中重度骨质疏松等全身性内科疾病或畏惧整复时的疼痛而不适合或不接受手法整复患者在未手法整复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新型小夹板治疗也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案之一。未手法整复组第12周的影像学评价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所以我们认为小夹板作为一种弹性固定方式,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过程中能够对骨折端起到一定的慢性复位作用。

朱文旭[2](2021)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但术后并发症仍然比较常见,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此次研究目的是比较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两种术方式治疗老年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等各种数据,分析探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通过应用同种异体腓骨近端螺钉支撑解决腓骨段支撑肱骨头最佳位置发生偏移的问题,探讨同种异体腓骨段最佳支撑长度。方法:本次回顾分析2017年6月-2020年12月在汕头市中心医院进行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的62例老年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对照组,以单纯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B组为观察组,以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手术由同一名主任医生主刀及其团队合作完成。通过门诊随访资料及影像学评估,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在随访时间、年龄、性别、患肩部位、骨折Neer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术前颈干角、术后初次复查颈干角、术后初次复查肱骨头相对钢板高度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1年随访时末次复查肱骨颈干角值、肱骨头相对钢板高度值均大于A组(P<0.05),颈干角变化值、肱骨头相对钢板高度丢失均比A组减少(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A组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Murley Score;CMS),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时A组VAS分数、DASH值均高于B组,CMS分数低于B组,并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内固定技术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治疗方式。此手术方式可以实现有效支撑肱骨头,协助术中复位,提高肱骨近端骨量,使锁定钢板固定更加牢固,减少术后并发症。术中应用腓骨上段螺钉能改善腓骨对应肱骨头最佳支撑点,更好维持复位和固定,并参考健侧确定支撑长度能更好达到良好复位。本次研究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干髓内移植固定技术的患者,对比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在影像学评价、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及骨折愈合时间存在一定优势,同时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等无差别。

刘飞强[3](2021)在《自拟强骨活血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近期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自拟强骨活血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减轻痛苦,尽早康复。方法此次研究病例来自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一科住院部病房,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共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其中对照组30例予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服用自拟“强骨活血汤”治疗,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肩关节周径、VAS评分、钙磷乘积值,对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P<0.05设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均完成临床观察。2.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患肢分布、骨折分型),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患侧肩关节周径、VAS评分及钙磷乘积值的比较,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术后患侧肩关节周径比较:试验组术后第4天、7天、14天肩关节周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试验组术后第4天、7天、14天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5.两组患者术后钙磷乘积值比较:试验组术后第14天钙磷乘积值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近期运用自拟强骨活血汤在减轻肩关节肿胀程度、缓解疼痛、提高钙磷乘积值有积极治疗意义,无明显不良反应。

孔佳俊[4](2021)在《吴门医派手法复位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比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吴门医派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的不同,评价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09月至2021年01月苏州市中医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病例,将筛选查出来的患者分成27例治疗组和23例对照组,记录收集两组患者的Constant-Murley评分、骨折复位优良标准、临床愈合效果及愈合时间等变化,应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进行的50例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回访,随访间期在1~14月,平均13个月。具体观察结果如下:(1)治疗后骨折断端复位情况评估:治疗后,LPHP内固定组优于手法复位组(P=0.031<0.05);(2)治疗后骨折患肢疼痛情况评估:治疗后,手法复位组优于LPHP内固定组(P=0.017<0.05);(3)医治后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评估:手法复位组优于LPHP内固定组(P=0.033<0.05);(4)总体疗效: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价未见明显不同,统计学无意义,但手法复位组与LPHP内固定组优良率分别是85.19%与82.61%,故手法复位组总体上较LPHP内固定组疗效好。论断:对于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均可以起到缓解术后疼痛、保证骨折断端愈合、恢复肱骨近端功能的作用,而吴门医派手法能够巧妙矫正骨折端的成角、重叠移位,达到解剖复位,塑形夹板固定临床又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因此吴门医派手法复位塑形夹板外固定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郭哲铭[5](2021)在《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评估使用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筛选并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与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于2017年1月-2019年6月的肱骨近端患者,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锁定钢板治疗组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收集锁定钢板治疗组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信息(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并随访获得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回顾性收集到使用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的患者共计65例,其中有1例失访。共纳入本研究64例,其中锁定钢板治疗组36例,平均年龄为61.3±13.9岁;交锁髓内钉组28例,平均年龄为65.6±11.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侧别、致伤原因及Neer分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锁定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84.9±11.7min)短于交锁髓内钉组(102.6±22.1,P=0.000),而锁定钢板组的术中出血量(137.4±16.8ml)多于交锁髓内钉组(72.5±10.5ml,P=0.000)。两组患者末次随访VAS疼痛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交锁髓内钉较锁定钢板更微创,但常需花费更多的手术时间进行复位、固定骨折。两种内固定物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长期随访的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详细的术前评估、精准的术中操作,结合骨科医师的临床经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和完善的术后功能锻炼指导,可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韩波[6](2021)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技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介绍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技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9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后,7例采用克氏针联合骨水泥固定,12例采用克氏针联合单边外固定架固定。本文旨在介绍这种微创方法以及该方法的改进过程,并比较采用该技术治疗的患者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在退针率方面低于克氏针联合骨水泥固定。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技术治疗的患者的Constant评分在3个月与6个月存在明显差异(P<0.05),6个月与12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术创伤小,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快,同时联合应用外固定架,可有效降低退针率,可作为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有效替代方案,符合现代骨科微创治疗理念。

张晓萌,陈建海[7](2021)在《欧洲创伤与急诊外科学会(ESTES)建议: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文中指出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1]。随着西方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这些骨折的发生率正在迅速上升,其中骨质疏松症是重要的因素[2-3]。人口统计学研究表明,肱骨近端骨折多发生在60岁及以上的活跃人群中[4]。这些患者中约有90%独自在家中生活,自己购物和做家务。因此,肱骨近端骨折可能会影响这些人的独立性,并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Neer分型,肱骨近端骨折可分为一、二、三或四部分骨折,三部分和四部分骨折包含移位骨块[5]。

左荣旺[8](2020)在《生血补髓汤结合锁定钢板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Neer III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早期配合内服生血补髓汤加减辅助治疗对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肿胀程度减轻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病例均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04月-2019年10月间于骨科病房住院行手术治疗的Neer III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60例,所收集病例随机对照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配合生血补髓汤加减早期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平均8个月),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切口不愈合、感染等。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患肢的左右构成、既往病史经统计分析P值均大于0.05,具有可比性。1.疼痛评分:观察组,术前疼痛评分:8.83±0.699分,术后24H疼痛评分:5.47±0.681分,术后1周疼痛评分:2.73±0.640分,术后4周疼痛评分:1.17±0.592分;对照组,术前疼痛评分:8.87±0.730分,术后24H疼痛评分:5.57±0.626分,术后1周疼痛评分:3.23±0.626分,术后4周疼痛评分:1.60±0.498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术后1周、4周疼痛评分较前明显减轻,且观察组更有优势,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观察组:11.80±1.126周;对照组:12.67±1.093周。观察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少于照组,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87.57±4.345分,优:10例,良:18例,中:2例,优良率:93.3%;对照组:83.60±5.691分;优:7例,良:18例,中:5例,优良率:82.3%。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Neer III型肱骨近端骨折有较好疗效,术后配合内服生血补髓汤能缩短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有效减轻术后肩关节周围的疼痛情况、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李宇[9](2020)在《益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发挥中医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优势,观察自拟益骨活血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2019年9月收治住院并行PHILOS内固定治疗的48例肱骨近端骨折伴骨质疏松的患者,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骨活血汤。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的差异,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统计,观察自拟益骨活血汤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肩关节评分、中医症候积分、VAS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2周的肩关节评分为治疗组87.25±7.69分,对照组81.71±9.22分,两组患者肩关节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3天、7天、4周、8周、12周进行VAS疼痛模拟评分,结果显示术后第3、7天及术后12周差异明显(P<0.05),术后4、8周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随访,至末次随访,患者均取得骨性愈合,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骨活血汤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应用,能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骨质疏松症状、促进骨折愈合,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左凯[10](2020)在《活血生骨汤联合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中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活血生骨汤和微创钢板骨接合术结合在治疗中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为此类骨折的中西医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山东省中医院骨科就诊,明确符合研究标准并且均获随访的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患者40例,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20例,予以活血生骨汤联合微创钢板接骨术手术治疗方案;对照组20例,单纯应用微创钢板接骨术疗法予以治疗。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消肿时间、不同时期VAS疼痛评分、术后半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在术后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VAS疼痛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接骨技术应用锁定加压钢板联合活血生骨汤在治疗中年肱骨近端骨折在VAS评分、术后消肿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等方面充分展现了中医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骨折治疗仅靠西医手术一条腿走路的缺陷。

二、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守治疗现状
    1 肱骨近端的解剖
    2 肱骨近端骨折的分型
        2.1 Neer分型
        2.2 中医分类
    3 肱骨近端骨折的保守治疗
        3.1 中医夹板外固定
        3.2 石膏外固定治疗
        3.3 甩肩疗法
        3.4 其他保守治疗方法
    4 肱骨近端骨折的并发症
    5 总结
    参考文献
研究方案
    1 病例选择标准
        1.1 诊断标准
        1.2 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方案设计
        2.3 样本量计算
        2.4 配对方法
    3 治疗过程
        3.1 新型肱骨近端小夹板
        3.2 手法整复方法
        3.3 新型小夹板外固定
        3.4 康复训练及观察周期
    4 观察项目
        4.1 肩关节功能评价
        4.2 影像学评估
        4.3 肩关节并发症的统计
    5 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
    1 基础资料
    2 肩关节功能评价
    3 影像学评估
    4 并发症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小夹板材料的记载
    2 新型小夹板的特色
    3 祖国医学对手法整复的认识
    4 新型小夹板与骨折治疗四原则
    5 本研究的意义和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2)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临床病例的选择与排除
    2.2 影像学检查
    2.3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影像学资料比较
    3.3 肩关节功能评价比较
    3.4 并发症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肱骨近端的解剖结构
    4.2 肱骨近端骨折的流行病学及骨折分型
    4.3 肱骨近端骨折的发病机制
    4.4 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表现
    4.5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4.6 同种异体腓骨移植的安全性评价及存在不足
    4.7 本次研究结果的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第七章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自拟强骨活血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近期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及分型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脱落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病例分组
        4.2 术前处理
        4.3 手术方法
        4.4 分组治疗方案
        4.5 观察指标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
    2 可比性比较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2.2 两组患者疗效性观察项目比较
    3 术后患侧肩关节周径的比较
    4 术后VAS评分的比较
    5 术后钙磷乘积值的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1.1 肱骨近端解剖结构
        1.2 发病机制
        1.3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
        1.4 治疗方式
    2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药治疗
    3 自拟强骨活血汤的组方分析
        3.1 组方依据
        3.2 组方配伍分析
        3.3 单味药功效及药理学分析
    4 统计结果分析
        4.1 治疗前结果分析
        4.2 治疗后患侧肩关节周径分析
        4.3 治疗后VAS评分分析
        4.4 治疗后钙磷乘积值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吴门医派手法复位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认识
    2.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
    3. 肱骨近端的解剖形态以及常见分型
        3.1 解剖形态
        3.2 常见分型
    4.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损伤机制
    5. 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治疗现状
        5.1 保守治疗
        5.2 手术治疗
    6. 祖国医学对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临床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吴门医派手法复位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
        2.2 对照组:LPHP内固定治疗
    3. 疗效评价
        3.1 临床愈合时间标准
        3.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3.3 骨折复位优良标准
        3.4 肩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4. 统计方法
    5. 统计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术后2周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情况
        5.3 术后12月两组患者骨折患肢疼痛情况
        5.4 两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
        5.5 术后12月两组患者总体优良率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两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比较
        1.1 吴门医派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优缺点
        1.2 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优缺点
    2. 吴门医派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的治疗特点
        2.1 吴门医派手法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的理论依据及特色
        2.2 塑形夹板外固定在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应用的特色及优势
    3. 并发症
        3.1 神经损伤
        3.2 血管损伤
        3.3 骨折不愈合
        3.4 骨折畸形愈合
        3.5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3.6 肩关节僵硬
    4.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典型病例

(5)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技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评估和管理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欧洲创伤与急诊外科学会(ESTES)建议: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一、患者群体和目标
二、临床检查
三、鉴别诊断
四、分型
五、骨脆性导致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六、保守治疗
七、分型问题
八、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和局限性
九、物理疗法(讨论中)
    (一)门诊理疗(第5 ~ 8周)
        1.活动度:
        2.力量:
        3.其他:
    (二)门诊理疗阶段(第9 ~ 12周)
        1.活动度:
        2.力量:
    (三)门诊理疗(从第12周开始)
        1.活动度:
        2.力量:
十、手术治疗
    (一)接骨板固定术
    (二)髓内钉固定术
    (三)包含反向型的假体
    (四)半肩关节置换术
    (五)反式肩关节置换术
    (六)可转换平台系统

(8)生血补髓汤结合锁定钢板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分组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过程
        2.3 术后处理
        2.4 功能锻炼
    3 疗效评定标准
        3.1 疼痛评定(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3.2 骨折愈合时间评定
        3.3 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
    4 术后随访与数据收集
    5 安全性观察
    6 统计方法
    7 研究结果
        7.1 患者基本资料结果与分析
        7.2 疗效结果与分析
        7.3 结果分析总结
        7.4 不良事件及脱落
讨论
    1 治疗方法的选择
    2 手术入路及固定物选择
        2.1 手术切口的选择
        2.2 内固定物的选择—肱骨近端锁定系统
    3 合并损伤与并发症
        3.1 创伤性肩袖损伤
        3.2 并发症
    4 祖国医学对骨折的认识
    5 生血补髓汤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5.1 方药组成
        5.2 方药分析
        5.3 现代药理学研究
    6 研究结果分析
    7 展望和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肱骨近端骨折的特点与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益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1 伦理
    2 病例选择
    3 选择标准
        3.1 诊断标准
        3.2 肱骨近端骨折分型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中止和剔除标准
    4 治疗方法
        4.1 手术治疗
        4.2 术后患者处理
    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5.1 骨质疏松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4]
        5.2 肩关节功能评分
        5.3 疼痛评分
        5.4 骨折愈合标准~([12])
        5.5 影像学监测
        5.6 安全性观测
        5.7 术后并发症
    6 统计学处理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4 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5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观测比较
    6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比较
    7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 中医对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的探索发展
        1.2 治疗方法及优势
    2 西医对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
        2.2 治疗方法
        2.3 PHILOS内固定
    3 益骨活血汤选方依据
    4 益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分析
        4.1 临床疗效分析
        4.2 治疗分析
    5 临床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活血生骨汤联合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中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最新版《骨折诊治临床指南》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容制定)
        1.1.1 病史
        1.1.2 症状和体征
        1.1.3 辅助检查
        1.2 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型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术前准备
        1.6 手术方法
        1.7 术后处理方法
        1.8 疗效评价标准
        1.8.1 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8.2 骨性愈合标准
        1.8.3 患肢刀口肿胀程度判断标准
        1.8.4 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1.8.5 患肢疼痛程度判定标准
        1.8.6 相关血液化验指标
        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分析
        2.2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疼痛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患肢刀口肿胀程度
        2.5 两组患者术后消肿、骨折愈合及康复锻炼启动时间比较
        2.6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讨论
    3.1 祖国医学对中年肱骨近端骨折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活血生骨汤在治疗中年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机理
    3.3 传统夹缚外固定在治疗中年肱骨近端骨折方面的优势及不足
    3.4 骨折移位的生物力学研究
    3.5 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案的演进和发展
    3.6 选择微创钢板接骨术的优势
    3.7 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8 如何避免和处理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目前中西医治疗模式对肱骨近端骨折的认识
    (一) 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背景
    (二) 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的发展历程
    (三) 肱骨近端骨折的中医研究现状
    (四) 肱骨近端骨折的西医研究现状
    (五) 选择微创接骨术的优势
    (六) 选择加压锁定钢板的优势
    (七) 活血生骨汤方药分析及优势
    (八) 中医方剂与西医手术联合的优势
    参考文献
附录
    A.患者病情资料调查表
    B.肱骨近端骨折治疗后患肩疼痛及功能评分
    C.NEER肩关节分型
    D.最后随访时的放射学参数
    E.典型患者病情资料
致谢
论文着作

四、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田亚良.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髓内移植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 朱文旭. 汕头大学, 2021(02)
  • [3]自拟强骨活血汤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近期作用的临床观察[D]. 刘飞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吴门医派手法复位塑形夹板外固定治疗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D]. 孔佳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锁定钢板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D]. 郭哲铭.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技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分析[D]. 韩波.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7]欧洲创伤与急诊外科学会(ESTES)建议:老年肱骨近端骨折[J]. 张晓萌,陈建海.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1(01)
  • [8]生血补髓汤结合锁定钢板治疗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 左荣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益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观察[D]. 李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活血生骨汤联合微创钢板接骨术治疗中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 左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