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2-2003年生物磁学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晟喆[1](2019)在《弱磁场对产抗氧化肽蛋白酶水解活性和构象的影响》文中认为梅鱼是我国一种常见的低值鱼类,其捕捞量巨大,产地分布较广,是我国重要的海洋资源。但由于其鱼体较小,鱼刺较多,其鱼肉部分多被用于加工鱼糜等低值原料。近年来,海洋被誉为寻找和发掘包括抗氧化肽在内的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的宝库,通过酶解水产品及其副产物可制备多种活性多肽。然而,目前所获得的抗氧化肽的活性还仍待提高。本试验以梅鱼为原料,利用弱磁场处理后的胰蛋白酶酶解梅鱼,考察活性多肽的抗氧化性肽活性的变化,并对弱磁场处理前后的胰蛋白酶的性质及结构进行分析,探究弱磁场影响胰蛋白酶活性的机理。其主要结论如下:1、选用不同强度与时间的弱磁场处理胰蛋白酶,用其酶解梅鱼,检测酶解液抗氧化性的变化。在弱磁场处理强度为100mT、时间为2h的条件下,其抗氧化活性最高,相较于未处理的梅鱼多肽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16.41%,超氧阴离子清除率提高了17.71%,DPPH自由基清除率提高了10.59%;2、通过对弱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性质的分析,得出弱磁场处理后的胰蛋白酶的酶活比处理前高出52.5个TAME单位(酶活力值表示单位);弱磁场处理后的胰蛋白酶在最适pH变化不显着;弱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发生变化,由37℃转变为45℃;对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的酶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其处理前的胰蛋白酶的Km值为0.02310,Vmax值为1.3650,处理后的胰蛋白酶的Km值为0.01651,Vmax为1.3702,表明经弱磁场处理后胰蛋白酶同底物亲和力增强,反应速度加快。3、通过对弱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构象的研究,发现经弱磁产处理后,胰蛋白酶相对分子质量为24kDa左右;氨基酸含量下降,必需氨基酸所占比重提高,DSC结果表明其热焓发生变化;红外光谱显示其最大吸收峰右移;紫外光谱显示其吸收强度下降;圆二色谱显示其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及不规则卷曲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徐式近[2](2014)在《菊花组培苗的磁生物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花卉,原产我国,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兼有较高的观赏、药用及经济价值。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工厂化快繁、无病毒苗培养、遗传育种、生理生化等。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已成为生物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磁场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是一种较新的尝试,有关于磁处理对菊花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仅见零星报道。本文以菊花切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用6种分化培养基与3种生根培养基直接再生不定芽;用4种磁感应强度和4种磁处理时间的组合进行磁处理,测定磁处理后组培苗的再生率和繁殖系数、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构建了菊花高效直接再生体系。9个品种的茎段与6个品种的叶片都有较高的再生能力,再生率为84%100%,繁殖系数为2.39.4,多数菊花品种的茎段再生能力高于叶片。最适分化培养基为:品种C-1、C-2的茎段和品种C-8、C-9的叶片:MS+6-BA1.0mg L-1+NAA0.1mg L-1;品种C-5、C-6、C-7、C-8、C-9的茎段和品种C-6的叶片:MS+6-BA2.0mg L-1+NAA0.1mg L-1;品种C-3、C-4的茎段和品种C-1、C-3的叶片:MS+6-BA2.0mg L-1+NAA0.2mg L-1;品种C-4、C-7的叶片:MS+6-BA2.0mg L-1+NAA0.5mg L-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品种C-1:1/2MS+NAA0.2mg L-1,品种C-2:1/2MS,品种C-3:1/2MS+NAA0.1mg L-1。2.合适的磁处理明显地促进了菊花不定芽的再生。12mT/10h最能促进菊花不定芽再生,而24mT/20h明显抑制菊花不定芽再生。磁处理对再生率和繁殖系数的影响不同步,所有磁处理组的再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18mT/10h再生率最高,比对照高43%,多数磁处理组的繁殖系数高于对照组,其中12mT/10h繁殖系数最高,比对照高60%。当磁感应强度一定时,随着磁处理时间的增加,繁殖系数基本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可溶性物质含量有不同的影响。合适的磁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太明显,其中12mT/5h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比对照高13%。当磁处理时间一定时,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基本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磁处理组对可溶性蛋白质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4mT/20h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比对照低30%。4.合适的磁处理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菊花组培苗的相对电导率。所有处理组的相对电导率均比对照组低,其中18mT/20h相对电导率最低,比对照低34%。当磁处理时间一定时,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相对电导率基本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5.合适的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保护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大部分磁处理组的保护酶活性比对照组低,但磁处理对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步,其中24mT/2.5h CAT活性最低,比对照低30%,18mT/10h SOD活性最低,比对照低30%,12mT/2.5h POD活性最低,比对照低24%。
雷红玮[3](2013)在《基于磁场刺激的细胞生物效应机理研究》文中指出对生物在电磁场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检测是涉及到生物学和电磁学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生物本质由多种元素构成的,体内普遍存在电荷移动,随着电子产业的兴起,电磁波的存在越来越广泛,电磁辐射也越来越密集,因此处于各种电磁场中的生物体必然受到影响。本论文对磁场在多方面多层次的生物效应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磁场激发生物效应的机制,通过实验研究和检测了电磁场对生物体多方面的影响。根据实验需要,本论文设计研制了适合本论文中不同实验要求的磁场刺激器和信号放大装置。一款为能够输出单脉冲和连续脉冲的强磁场刺激器;另外一款为可调控的低强度工频磁场刺激器。本论文还针对生物电信号较弱的特点,设计了动物心电信号放大和采集装置,满足了本论文中生物实验需求。本论文通过对实验动物蟾蜍、家兔、小鼠的开胸在体心脏进行磁场刺激作用,探讨磁场对心肌细胞机能的生物效应。实验对磁场刺激下动物的心率(HR),心室射血时间(ET),心肌收缩幅度(△D)等机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强脉冲磁场刺激能够增强心肌细胞收缩机能,对动物心率也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磁场刺激对心率的影响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中表现不同,存在明显的“窗口效应”。实验结果为磁刺激代替电刺激对心脏复律和除颤提供了实验证据。本论文采用了MTT法、DNA电泳法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磁刺激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实验结果表明工频磁场刺激具有促进离体细胞增殖率的作用,但工频磁场刺激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非线性,这一增殖效果与磁场强度及作用时间相关,存在明显“窗口效应”。细胞DNA的琼脂凝胶电泳实验结果中未出现细胞凋亡所特有的梯状谱带。实验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状况。实验结果亦不支持工频磁场对离体细胞凋亡存在明显诱导作用。本论文对辐射敏感蛋白HPRT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讨论了不同物种间HPRT核酸和蛋白的进化同源性,构建了分子进化树。对离体培养细胞进行梯度强度的工频磁场连续刺激,提取各实验组细胞HPRT的cDNA,对该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将检测结果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比对,比对结果并未发现明显的碱基点突变,说明在本论文所设定的梯度磁场强度与作用时间内,工频磁场刺激具有一定的生物安全性,不会在分子水平令细胞遗传物质产生基因突变。本论文还采用了多种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人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外周血淋巴细胞在被PHA和rhIL-2刺激活化后,端粒酶活性升高,升高的端粒酶活性能够被JAK抑制剂所抑制,提示端粒酶活性的升高依赖JAK信号通路。升高的端粒酶活性是由于hTERT蛋白表达的增高,而hTERT表达增高的原因是由于hTERT的nRNA表达水平升高,实验还表明这些活动都同样依赖于JAK信号通路。本研究深化了对端粒酶活性以及hTERT调控机制的认识。最后,本论文在对以往工作认真总结的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工作,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规划。
金安[4](2010)在《磁刺激仪的设计及三维重建心脏的电磁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磁刺激是一种无痛、无创、安全、易操作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磁刺激线圈中流过瞬间电流产生一个瞬间磁场,当该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时在体内产生一个感应电场从而引起感应电流。当电流流过大脑皮质时可以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临床上应用磁刺激技术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磁刺激技术也被人们用于外周组织,心脏作为可兴奋器官,其在磁刺激时的磁场分布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为研究磁刺激对心脏的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磁刺激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研制了磁刺激硬件系统,整个系统分为主电路、单片机部分和上位机部分。通过分析磁刺激仪原理设计了主电路,利用MSP430单片机实现了对主电路的控制,使用VB语言编写了上位机通讯软件。该系统可以成功进行单脉冲磁刺激,可以满足单脉冲磁刺激实验研究的基本需要。2.基于CT的心脏三维实体重建利用工具软件把CT图片转化为BMP格式的图片,参照图谱找到心脏边界,交互式医学影像软件得到心脏的点云数据,数据导入三维塑性软件中生成心脏的3D实体模型。3.心脏模型的电磁场有限元分析把心脏模型导入电磁场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线圈和空气模型,设定不同模型的材料属性,设定线圈的参数,施加激励与边界条件,求解得到心脏在磁刺激时表面的磁场分布。
毕得,张小云,苏湘鄂,张宇[5](2008)在《磁场对糖尿病大鼠血清中铁相关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旋转恒定磁场对大鼠血清中铁代谢相关蛋白的影响,为深入认识磁场的多方面生物学效应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曝磁组。后者磁场强度是0.4T、频率为8.97Hz,每天曝磁1次,每次2h,连续处理30d后处死分组大鼠,获得血清,冻存后测定血清中铁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结果曝磁组大鼠铁蛋白含量有显着性的降低("P<0.05"),乳铁蛋白含量有显着性的降低("P<0.01")。结论磁场对大鼠血清中铁蛋白和乳铁蛋白存在影响。
吕志懿,王世富,伊艳丽,王秀敏,马积彪,许方国[6](2007)在《恒定磁场辐照处理柞蚕卵生物效应的研究》文中指出在春柞蚕卵发育至反转期时,采用恒定磁场,以其不同强度及时间辐照处理柞蚕卵。结果表明:与对照区比较,孵化率,3龄及4龄眠蚕体重均有所提高;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性状也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正向效应。
王建伟[7](2007)在《土壤电特性与电场杀虫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下害虫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每年因地下害虫的危害,粮食产量损失约为5~10%,棉花产量损失大约为20%左右,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目前我国仍以药剂拌种、毒液灌溉、毒草诱杀、撒施毒土等方法防治地下害虫。这些方法的缺点是农药残留大,严重污染土壤,破坏生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耕地受污染面积已达2667万公顷,其中受农药残留和过量施肥污染面积达1000万公顷。因此寻找新的无污染的防治地下害虫的方法是当务之急,为此,本文提出利用高压脉冲电场杀灭地下害虫的新方法。为了开发一种利用高压脉冲电场杀灭土壤中害虫的新技术,为无害化杀虫设备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量化指标,本文设计出高压脉冲电路,用Multisim 8软件仿真分析,确定了电路各元件参数,利用Protel DXP软件绘制出高压脉冲电路原理图,并生成印刷电路板图。制作出土壤夹紧放电装置,对土壤放电,在不同含水量、不同夹持力、不同容重、不同厚度土壤及加载力持续时间不同条件下,研究高压脉冲电场在土壤中的传播特性。通过以上工作,取得如下结论:(1)厚度为55mm,容重为1.61,含水量为30%的渭河沙土,在220V电压,50Hz频率,占空比为1的情况下,流过土壤的电流随加载压力的增大而增大。(2)在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占空比为1的情况下,通过土壤的电流随土壤厚度的增加而减小。(3)在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占空比为1的情况下,通过土壤的电流随土壤自然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4)渭河沙土、校北门外荒地黄土和校试验田大田土三种土样加载5千克压力后,通过土壤的电流随加载力持续时间的增大而增大。(5)在电压为220V,频率为50Hz,占空比为1的情况下,电流与土壤容重呈一次曲线规律增长变化。
周正,边炳鑫,李帅[8](2007)在《磁化处理对活性污泥胶体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的影响》文中指出污水处理过程中,二沉池的泥水分离影响整套工艺的效果,用投加混凝剂来降低活性污泥胶体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以下简写活性污泥zeta电位),增加了运行成本。通过磁场磁化可以降低活性污泥zeta电位,达到节省药剂的目的。研究了磁感应强度、磁化时间、磁场位型以及搅拌速率对氧化沟活性污泥zeta电位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磁化处理能降低活性污泥zeta电位,在磁场中心磁感应强度为0.40T左右及反应器与磁场平行静置磁化时,zeta电位降低幅度最大,平均在46.5%51.4%。
王新宇[9](2006)在《基于中医理论的热磁复合理疗仪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传统中医足底反射区疗法与热磁复合理疗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种能够产生交变脉冲磁场的复合理疗仪器,实现了交变脉冲磁场与温热疗法的有效结合,丰富了传统中医足底反射区疗法与现代物理因子相结合的治疗手段。首先,本文进行了热疗与磁疗的理论研究,为热磁复合理疗仪的设计奠定了必要理论基础。现代物理治疗学的主要治疗机理是利用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机体,能引起一系列的反应,通过这些反应进行治疗。热、磁作为物理因子的一种,同样是利用热磁的一系列效应,即热和磁的生物效应,对机体进行作用。其次,本文介绍了传统中医穴位的一些内容,指出了穴位治疗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即经络学说与腧穴的概念。并指出了足底反射区疗法的作用原理,即用磁场作用于人体足底反射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而本课题所设计的热磁复合理疗仪正是基于传统中医足底反射区理论进行治疗的。然后,进行了关于交变脉冲磁场的理论研究。对穴位磁疗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提出了磁场疗法的几点优点。通过讨论交变脉冲磁场治疗的主要机理,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交变脉冲磁场的作用深度要优于恒定磁场的作用深度,交变磁场的治疗效果也要明显好于恒定磁场的治疗效果。并提出了本课题的立题意义,即利用交变脉冲磁场与温热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最后,介绍了热磁复合理疗仪的各部分硬件外围电路的设计以及单片机系统设计,并对系统的软件进行设计研究。
郭红梅,成月明,潘翠燕,杨美燕,吴映明[10](2005)在《恒定磁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免疫学方面探讨不同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同一强度不同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2小时恒定磁场照射组、3小时恒定磁场照射组、4小时恒定磁场照射组和无磁场照射的正常对照组)对小鼠进行照射,连续20天,每天一次,末次12小时后称其体重,取出胸腺、脾脏、肝脏,称重,计算各器官指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组同一强度不同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组对小鼠的胸腺指数有显着的降低(p<0.05);2小时组与3小时组的肝脏指数也有显着的降低(p<0.05);对脾脏指数无显着影响(p>0.05)。结论:一定照射时间的恒定磁场对小鼠的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
二、2002-2003年生物磁学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2003年生物磁学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弱磁场对产抗氧化肽蛋白酶水解活性和构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低值水产品利用现状 |
1.2 水产品中的多肽的研究现状 |
1.2.1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分类 |
1.2.2 水产品中存在的活性多肽 |
1.2.3 通过酶解水产品制备多肽 |
1.2.4 海洋生物活性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
1.3 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酶的发现及研究史 |
1.3.2 酶的结构 |
1.3.3 酶的物理改性 |
1.4 磁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生物磁学的概念 |
1.4.2 磁场在磁场生物效应中的作用 |
1.4.3 磁场生物效应的应用 |
1.4.4 磁场对酶的影响 |
1.5 弱磁场的现状 |
1.6 本研究的目标、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1 本研究的背景以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梅鱼蛋白多肽的制备及抗氧化性研究 |
2.1 前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梅鱼多肽的制备 |
2.3.2 磁场处理胰蛋白酶制备梅鱼多肽的最适时间 |
2.3.3 磁场处理胰蛋白酶的最适磁场强度 |
2.3.4 抗氧化性的测定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梅鱼多肽蛋白制备的单因素实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酶学性质的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弱磁场处理时间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3.3.2 磁场处理强度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3.3.3 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反应最适pH |
3.3.4 胰蛋白酶反应最适温度 |
3.3.5 胰蛋白酶的动力学参数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弱磁场处理时间同胰蛋白酶活性的关系 |
3.4.2 弱磁场处理强度同胰蛋白酶活性的关系 |
3.4.3 弱磁场对胰蛋白酶最适pH的影响 |
3.4.4 弱磁场对胰蛋白酶最适温度的影响 |
3.4.5 弱磁场对胰蛋白酶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酶学结构的研究 |
4.1 绪论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凝胶电泳测定胰蛋白酶相对分子质量 |
4.3.2 磁场处理胰蛋白酶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的研究 |
4.3.3 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
4.3.4 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的红外光谱分析 |
4.3.5 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的紫外光谱分析 |
4.3.6 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的圆二色谱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弱磁场处理对胰蛋白酶相对分子质量的研究 |
4.4.2 弱磁场处理胰蛋白酶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的研究 |
4.4.3 弱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的研究 |
4.4.4 红外光谱扫描 |
4.4.5 紫外光谱扫描 |
4.4.6 磁场处理前后胰蛋白酶的圆二色谱分析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所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
(2)菊花组培苗的磁生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菊花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1.1.1 国内外对菊花再生的研究概况 |
1.1.2 品种对菊花再生的影响 |
1.1.3 外植体对菊花再生的影响 |
1.1.4 激素对菊花再生的影响 |
1.1.5 其他因素对菊花再生的影响 |
1.2 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
1.2.1 磁处理技术的分类及参数 |
1.2.2 磁处理技术的生物学效应 |
1.2.3 磁处理技术的作用机制 |
1.2.4 磁处理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不同菊花品种高效直接再生体系的构建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激素对不同菊花品种茎段直接再生的影响 |
2.2.2 激素对不同菊花品种叶片直接再生的影响 |
2.2.3 外植体对不同菊花品种直接再生的影响 |
2.3.4 NAA 对不同菊花品种不定芽生根的影响 |
2.3 讨论 |
3 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再生率的影响 |
3.2.2 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繁殖系数的影响 |
3.3 讨论 |
4 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生理生化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4.1.2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影响 |
4.2.2 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4.2.3 磁处理对菊花组培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基于磁场刺激的细胞生物效应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生物磁学 |
1.1.1 生物的磁特性 |
1.1.2 生物磁学的兴起和应用 |
1.1.3 磁刺激仪的发展与应用 |
1.1.4 磁刺激与电刺激的比较 |
1.1.5 常见磁场类型及参数 |
1.2 磁场刺激引发生物学效应的概述 |
1.2.1 磁场刺激对心肌机能的影响 |
1.2.2 磁场刺激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
1.2.3 磁场对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影响 |
1.2.4 磁场对细胞膜离子通道电特性的影响 |
1.2.5 磁场刺激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物质活性的影响 |
1.2.6 磁场对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1.2.7 磁场对不同组织细胞的影响 |
1.3 影响磁刺激的生物效应的因素 |
1.3.1 磁场的物理特性 |
1.3.2 生物对象 |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磁场刺激实验装置的研制 |
2.1 强脉冲磁场刺激器的研制 |
2.1.1 电路分析及感应电场的理论计算 |
2.1.2 感应电场的理论计算 |
2.1.3 磁场刺激器设计的电路原理和实现方案 |
2.1.4 磁场刺激器的各模块设计 |
2.1.5 磁场刺激器的实现 |
2.2 工频磁场刺激器的设计 |
2.2.1 工频磁场刺激器装置 |
2.2.2 实验磁场强度设计 |
2.3 心电信号放大装置的设计 |
2.3.1 前置放大器 |
2.3.2 主放大电路 |
2.3.3 低通滤波电路 |
2.3.4 陷波电路 |
2.3.5 心电信号放大装置测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F-PMFs对心肌细胞机能的影响 |
3.1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机制 |
3.1.1 心动周期与心脏收缩的前后负荷 |
3.1.2 心肌细胞的类型 |
3.1.3 心肌细胞的跨膜离子运动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
3.1.4 心肌细胞的机械收缩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
3.1.5 心电图各波型与心肌动作电位的关系 |
3.2 磁刺激作用的基本原理 |
3.2.1 磁感生电场的作用原理 |
3.2.2 电复律的能量值 |
3.2.3 电磁场在人体内的衰减 |
3.2.4 磁场刺激的安全性 |
3.3 LF-PMFs对心肌收缩性的影响 |
3.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3.3.2 实验结果 |
3.4 实验结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F-PMF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
4.1 基于LF-PMFs的细胞增殖检测 |
4.1.1 实验材料 |
4.1.2 细胞培养 |
4.1.3 工频磁场刺激 |
4.1.4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
4.1.5 MTT比色实验 |
4.1.6 统计学分析 |
4.1.7 实验结果 |
4.2 基于LF-PMFs的细胞凋亡检测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工频磁场刺激 |
4.2.3 DNA提取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细胞凋亡 |
4.2.4 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 |
4.2.5 实验结果 |
4.3 LF-PMF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HPR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和LF-PMFs对其影响的研究 |
5.1 辐射易感基因HPR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
5.1.1 HPRT基因的辐射敏感性 |
5.1.2 HPRT基因的生物特性 |
5.1.3 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概况 |
5.1.4 HPRT基因和蛋白序列检索 |
5.1.5 不同物种间HPRT cDNA和氨基酸序列比对 |
5.1.6 构建分子进化树 |
5.1.7 HPRT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
5.2 DNA的结构与特性 |
5.2.1 DNA遗传中心法则 |
5.2.2 DNA分子的空间结构 |
5.2.3 PCR技术 |
5.2.4 DNA测序原理 |
5.3 实验方法 |
5.3.1 实验材料 |
5.3.2 工频磁场刺激 |
5.3.3 HPRT基因提取 |
5.4 实验结果 |
5.4.1 PCR反应后凝胶电泳扫描图 |
5.4.2 DNA测序结果 |
5.4.3 HPRT基因序列分析 |
5.5 DNA测序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激活及其机制的研究 |
6.1 实验材料 |
6.1.1 实验细胞 |
6.1.2 实验试剂与耗材 |
6.2 实验方法 |
6.2.1 PBMC的体外刺激培养 |
6.2.2 细胞周期测定 |
6.2.3 TRAP方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
6.2.4 Western blot检测 |
6.2.5 荧光定量PCR |
6.3 实验结果 |
6.3.1 细胞活化过程中的FCM检测 |
6.3.2 细胞活化过程中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
6.3.3 细胞活化过程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表达水平的检测 |
6.3.4 细胞活化过程中hTERT mRNA水平的检测 |
6.4 分析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4)磁刺激仪的设计及三维重建心脏的电磁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电磁场 |
1.2 生物磁学 |
1.2.1 生物磁学简介 |
1.2.2 生物磁学的应用 |
1.3 磁刺激仪 |
1.3.1 磁刺激仪介绍 |
1.3.2 磁刺激和电刺激的比较 |
1.3.3 磁刺激仪的应用 |
1.3.3.1 TMS 技术在精神和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
1.3.3.2 TMS 技术在运动障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1.3.3.3 TMS 技术在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
1.3.3.4 TMS 技术在其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
1.3.3.5 TMS 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2章 磁刺激仪的原理分析及设计 |
2.1 磁刺激仪工作原理 |
2.1.1 电磁场原理 |
2.1.2 磁刺激的电生理基础 |
2.2 磁刺激仪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2.2.1 磁刺激仪的硬件分析 |
2.2.2 电源的设计 |
2.2.3 充电回路的设计 |
2.2.4 放电回路的设计 |
2.2.5 控制电路的设计 |
2.2.5.1 MSP430 单片机介绍 |
2.2.5.2 FET 调试方法介绍 |
2.2.5.3 电压检测电路的设计 |
2.2.5.4 通讯模块设计 |
2.2.6 本章总结 |
第3章 心脏三维重建 |
3.1 相关概念介绍 |
3.1.1 图像处理 |
3.1.2 计算机辅助设计 |
3.1.3 逆向工程 |
3.2 使用软件介绍 |
3.2.1 Photoshop |
3.2.2 Mimics |
3.2.3 Geomagic Studio |
3.3 心脏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3.3.1 原始图像预处理 |
3.3.2 提取心脏边界 |
3.3.3 生成点云数据 |
3.3.4 生成实体模型 |
3.4 本章总结 |
第4章 电磁场分析 |
4.1 有限元介绍 |
4.2 分析软件介绍 |
4.3 心脏模型磁场分析 |
4.3.1 模型导入 |
4.3.2 建立线圈与空气模型 |
4.3.3 生成端口设材料属性 |
4.3.4 设置边界条件与激励 |
4.3.5 划分网格 |
4.3.6 求解与后处理 |
4.4 本章总结 |
结论 |
本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7)土壤电特性与电场杀虫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电磁场生物效应及其应用 |
1.2.1 生物电磁效应 |
1.2.2 电场在微生物杀菌方面的应用 |
1.2.3 电场对高等生物的作用 |
1.3 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 |
1.3.1 常见地下害虫 |
1.3.2 化学杀虫方法 |
1.3.3 物理防治方法 |
1.4 电场杀虫机理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装置的试制 |
2.1 脉冲信号发生电路 |
2.1.1 脉冲振荡电路的原理 |
2.1.2 占空比可调的脉冲振荡电路 |
2.1.3 占空比可调脉冲发生电路参数的选取 |
2.1.4 占空比可调脉冲发生电路的仿真 |
2.2 脉冲信号升压电路 |
2.2.1 脉冲信号升压电路分析 |
2.2.2 升压电路的仿真分析 |
2.3 脉冲信号功率放大电路部分 |
2.3.1 试验电路的设计 |
2.3.2 试验电路的参数选取 |
2.3.3 试验电路的仿真分析 |
2.4 高压脉冲发生装置的制作 |
2.4.1 数模电路板试验 |
2.4.2 电路板的制作 |
2.5 土壤夹紧放电装置的制作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土壤电特性试验 |
3.1 前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试验设备 |
3.2.3 试验设计 |
3.2.4 分析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加载力变化对电流值的影响 |
3.3.2 不同土壤厚度对电流的影响 |
3.3.3 渭河沙土自然含水量对电流的影响 |
3.3.4 加载力持续的时间对电流的影响 |
3.3.5 容重对电流的影响 |
3.4 本次试验中出现的现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磁化处理对活性污泥胶体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活性污泥性质分析与实验装置 |
1.1 活性污泥性质分析 |
1.2 实验装置 |
2 实验原理及样品的制备 |
2.1 实验原理 |
2.2 实验样品的制备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1 磁感应强度对活性污泥zeta电位的影响 |
3.2 磁场位型对活性污泥zeta电位的影响 |
3.3 磁化时间对活性污泥zeta电位的影响 |
3.4 不同搅拌速率对活性污泥zeta电位的影响 |
4 活性污泥稳定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5 结 论 |
(9)基于中医理论的热磁复合理疗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磁疗的发展状况 |
1.2.2 国外磁疗的发展状况 |
1.2.3 磁疗器械的现状以及展望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2章 温热疗法的理论研究 |
2.1 温热疗法的物理基础 |
2.1.1 温热疗法的原理 |
2.1.2 热源的分类 |
2.1.3 热的传输方式 |
2.2 温热疗法的生物效应 |
2.3 温热治疗原理 |
2.3.1 温度对机体活性的影响 |
2.3.2 体温调节原理 |
2.3.3 温热疗法的效应和机制 |
2.3.4 温热疗法的种类和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磁疗的理论研究 |
3.1 磁疗的概述 |
3.2 磁疗物理作用和生物效应 |
3.3 磁疗的作用机制和治疗作用 |
3.3.1 磁疗的作用机制 |
3.3.2 磁疗的治疗作用 |
3.4 磁疗的磁场类型 |
3.4.1 磁场类型 |
3.4.2 磁场物理因子对生物作用的影响 |
3.4.3 磁疗的磁场分布曲线 |
3.5 磁疗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中医穴位与磁穴疗法的理论研究 |
4.1 中医理论基本思想 |
4.2 中医穴位效应装置的变化原理 |
4.2.1 穴位功能 |
4.2.2 穴位病理反应的基本规律 |
4.2.3 穴位病理反应的应用 |
4.3 足部反射区磁场疗法的治病原理 |
4.3.1 足部反射区原理 |
4.3.2 磁疗原理 |
4.3.3 足部反射区磁场疗法的优点 |
4.4 足底反射区磁场疗法的临床应用 |
4.4.1 病因机理 |
4.4.2 取区部位 |
4.4.3 取区释义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中医理论的热磁理疗仪器的设计 |
5.1 热磁理疗仪器的设计 |
5.1.1 单片机系统设计 |
5.2 磁疗部分设计 |
5.2.1 磁疗部分电路设计 |
5.2.2 磁头设计 |
5.3 热疗部分设计 |
5.3.1 温度测量部分设计 |
5.3.2 温度控制部分设计 |
5.4 其它外围电路设计 |
5.4.1 人机接口部分设计 |
5.4.2 电源部分设计 |
5.5 软件部分设计 |
5.6 本章小节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恒定磁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饲养小鼠:4组小鼠共饲养20天, 其中三组进行磁场处理。 |
2.2 免疫功能的测定: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四、2002-2003年生物磁学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弱磁场对产抗氧化肽蛋白酶水解活性和构象的影响[D]. 王晟喆.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2]菊花组培苗的磁生物效应研究[D]. 徐式近. 苏州大学, 2014(12)
- [3]基于磁场刺激的细胞生物效应机理研究[D]. 雷红玮. 东北大学, 2013(07)
- [4]磁刺激仪的设计及三维重建心脏的电磁场分析[D]. 金安. 吉林大学, 2010(08)
- [5]磁场对糖尿病大鼠血清中铁相关蛋白的影响[J]. 毕得,张小云,苏湘鄂,张宇.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18)
- [6]恒定磁场辐照处理柞蚕卵生物效应的研究[J]. 吕志懿,王世富,伊艳丽,王秀敏,马积彪,许方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07(14)
- [7]土壤电特性与电场杀虫技术研究[D]. 王建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 [8]磁化处理对活性污泥胶体颗粒表面的zeta电位的影响[J]. 周正,边炳鑫,李帅.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7(03)
- [9]基于中医理论的热磁复合理疗仪研究[D]. 王新宇. 燕山大学, 2006(02)
- [10]恒定磁场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郭红梅,成月明,潘翠燕,杨美燕,吴映明. 生物磁学,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