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奚婷[1](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龙亚玲[2](2021)在《中孕期母血清学筛查标志物与PE、GDM及ICP的关联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孕期母血清学筛查指标甲胎蛋白(AFP)、游离绒毛膜促性腺素β亚基(fβ-h CG)、游离雌三醇(u E3)与孕期常见并发症子痫前期(PE)、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具体关联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中孕期血清学筛查的孕妇的病例资料,并根据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本研究最终纳入的孕妇资料中合并PE的有88例,合并GDM的有605例,合并ICP的有74例,对照组为同期2187例没有上述情况且没有出现其他孕期并发症及围产期不良结局的所有健康孕妇。本研究首先采用了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比较各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筛查标志物的Mo M值差异;然后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应用平滑曲线拟合、分段线性回归、多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筛查标志物与PE、GDM及ICP的关联性。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资料比较(1)PE、GDM两组的孕妇孕前BMI、分娩时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分娩孕周低于对照组(P<0.01);PE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新生儿体重更低、初产妇所占比例更高;GDM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预产期年龄、新生儿体重、非初孕妇所占比例更高(P<0.01);ICP组与对照组相比,其预产期年龄、分娩孕周更低,初产妇所占比例更高(P<0.05);而PE、GDM、ICP各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孕产史、剖宫产史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血清学筛查标志物Mo M值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平滑曲线拟合结果显示,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AFP、fβ-h CG的Mo M值与PE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且还观察到阈值效应。而在u E3与PE之间未观察到明显相关性;在GDM、ICP与血清学筛查标志物的Mo M值之间也未观察到明显相关性。3.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应用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检验阈值效应。结果显示,当AFP Mo M<1.6时,AFP Mo M与PE的发生风险无显着相关性(OR=1.01,95%CI:0.45~2.24,P=0.9978)。然而,当AFP Mo M≥1.6时,PE的发生风险随AFP Mo M的升高而增加,AFP Mo M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PE的发生风险增加11.06倍(OR=12.06,95%CI:2.56~56.82,P=0.0016)。同理,当fβ-h CG Mo M≥1.65时,PE的发生风险也随fβ-h CG Mo M的升高而增加(OR=1.40,95%CI:1.19~1.66,P<0.0001),fβ-h CG Mo M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PE的发生风险增加40%。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AFP Mo M≥1.6较AFP Mo M<1.6的孕妇发生PE的风险会增加1.4倍(OR=2.4,95%CI:1.2~4.9,P=0.016)。同理,fβ-h CG Mo M≥1.65较fβ-h CG Mo M<1.65的孕妇发生PE的风险会增加80%(OR=1.8,95%CI:1.1~2.9,P=0.015),而u E3 Mo M与PE之间及血清学筛查标志物的Mo M值与GDM、ICP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中孕期血清学筛查中较高的AFP Mo M(≥1.6)或fβ-h CG Mo M(≥1.65)与PE的发生风险存在关联性,而在u E3 Mo M与PE之间或血清学筛查标志物的Mo M值与GDM、ICP之间,未发现明显的关联性。

陆语彤[3](2020)在《安胎颗粒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及对Treg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血清妊娠激素(E2、P、β-HCG)、CA125水平的变化,评价安胎颗粒联合黄体酮软胶囊的临床疗效;通过检测Treg水平,探讨其改善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符合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资料,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安胎颗粒,200ml,早晚饭后温服;黄体酮软胶囊,O.1g,2次/日,口服;对照组:黄体酮软胶囊,O.1g,2次/日,口服;4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在胚胎成形后,黄体酮软胶囊按常规方法递减至停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清妊娠激素(E2、P、β-HCG)、血清Treg和CA125水平变化等情况,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评价安胎颗粒联合黄体酮软胶囊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提高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患者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值11.33±4.44,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值2.00±4.0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值11.17±4.86,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值4.07±4.54;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2.血清妊娠激素水平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妊娠激素(E2、P、β-HCG)分别为580.63±232.24、23.16±6.43、21544.03±21218.51,治疗后血清妊娠激素分别为 2289.70±883.99、35.14±5.60、149912.63±60492.73;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妊娠激素分别为593.47±195.48、23.81±5.04、19989.83±17090.56,治疗后血清妊娠激素分别为 1904.27±237.70、32.56±4.71、121447.23±24634.29;通过折线图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妊娠激素水平均随妊娠天数的增加而升高,且治疗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妊娠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3.血清CA125水平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值70.24±32.99,治疗后血清CA125值42.85±38.40;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A125值76.24±37.58,治疗后血清CA125值53.43±48.47;治疗后两组血清CA125值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A125低于对照组(P<0.05)。4.Treg水平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reg值4.71±1.00,治疗后血清Treg值7.49±1.68;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reg值4.60±0.91,治疗后血清Treg值6.59±1.50;治疗后两组Treg值均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reg值高于对照组(P<0.05)。5.综合疗效:治疗组痊愈12例(40%)、显效14例(46.67%)、有效2例(6.67%)、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6例(20%)、显效9例(30%)、有效11例(36.67%)、总有效率86.67%;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6.安全性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治疗前后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ALT、AST、Cr、BUN)及D-二聚体,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安胎颗粒联合黄体酮软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临床疗效显着,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不仅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妊娠激素水平,还能降低血清CA125水平,升高Treg水平。其治疗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的免疫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Treg水平,增强孕妇对胎儿的免疫耐受,从而达到维持妊娠的目的。

董骏鹏[4](2020)在《人卵丘细胞的亚群特征及其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不孕症一直是生殖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大挑战,全球患病率约15%。在我国,不孕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身心健康,并易引发一系列医学和社会问题。女性不孕的原因包括排卵障碍、排卵卵母细胞缺陷、异常受精、黄体功能不足等。其中,排卵障碍是不孕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卵巢卵泡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核心的功能单位。卵母细胞和颗粒细胞是构成卵泡的重要细胞,卵泡的正常发育需要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间相互作用。传统上根据颗粒细胞在卵泡中的相对位置分为壁层颗粒细胞(mural granulose cells)和卵丘细胞(cumulus cells)。卵丘细胞包绕在卵母细胞周围,与卵母细胞之间具有广泛的交流,在卵泡发育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作用。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卵丘细胞中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表达水平升高,通过降低生长卵泡对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敏感性起到抑制原始卵泡募集、调节卵泡发育的作用。在排卵过程中,卵母细胞分泌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通过促进卵丘细胞中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上调表达起到调节排卵的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疾病,其特征是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多囊样改变。有研究表明卵丘细胞的功能失常是导致PCOS患者排卵障碍的重要原因,但其参与的环节及具体调控机制仍不明确。本研究试图探讨正常卵泡中卵丘细胞亚群的分子表达特征及关键基因在排卵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为排卵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提供潜在的靶点。首先,我们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对两名卵巢功能正常女性成熟卵泡来源的卵丘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卵丘细胞可分为三个亚群。整合文献报道的应用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ecombinant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rhCG)触发排卵前后的卵丘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我们发现在rhCG触发排卵过程中上调表达的CD24、前列腺素合成酶(AKR1C1,PLA2G4A,PTGES和PTGS2)和前列腺素转运蛋白(SLCO2A1和ABCC4)在同一个卵丘细胞亚群中高表达(为表述方便,命名为CD24+GC)。为了进一步研究卵丘细胞中CD24、AKR1C1、PLA2G4A、PTGES、PTGS2、SLCO2A1和ABCC4的表达在体内的调控关系,我们构建了小鼠超数排卵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hCG)扳机后,卵丘细胞中Cd24a、Pla2g4a,Ptgs2和Slco2a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在肿瘤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发现CD24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结合,激活EGFR-ERK1/2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并且CD24的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干性相关。也有文献报道EGFR-ERK1/2信号通路是触发排卵的关键因素,能将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信号从卵泡周围传递到卵丘-卵母细胞复合物中。因此,我们认为CD24+GC可能在卵泡排卵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应用免疫共沉淀、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放线菌素蛋白翻译抑制等方法,在人卵巢颗粒细胞系(COV434和KGN)中验证CD24与EGFR结合,且CD24蛋白可增加EGFR的稳定性,并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通过对正常人卵丘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hCG、CD24干扰的慢病毒和MEK的抑制剂,通过应用实时定量PCR法,我们发现CD24-EGFR-ERK1/2信号通路促进卵丘细胞中前列腺素合酶(ARK1C1,PTGS2,PTGES和PLA2G4A)和前列腺素转运蛋白(SLCO2A1和ABCC4)的上调表达。随后,我们在敲低CD24表达的人卵巢颗粒细胞系中,通过应用核质分离、细胞免疫荧光化学、Western Blot等手段,发现上调表达的CD24可以促进EGFR入核。最后,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OCS)患者及卵巢功能正常女性成熟卵泡中卵丘细胞,我们发现PCOS患者来源的卵丘细胞中CD24、前列腺素合成酶(ARK1C1,PTGS2,PTGES和PLA2G4A)和前列腺素转运蛋白(SLCO2A1和ABCC4)的表达低于正常女性来源的卵丘细胞。综上所述,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我们分析了两名健康女性来源的卵丘细胞,发现卵丘细胞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且卵丘细胞可根据分子表达特征分为3个亚群。随后,我们讨论了CD24+GC特征及其标志性分子CD24在排卵中的作用,发现CD24通过激活EGFR-ERK1/2信号通路,并上调前列腺素合酶(ARK1C1,PTGS2,PTGES和PLA2G4A)以及前列腺素转运蛋白(SLCO2A1和ABCC4)表达,参与排卵过程。最后,我们发现,与正常女性相比,PCOS患者卵丘细胞中CD24+GC所占比例降低,且前列腺素合成酶和前列腺素转运蛋白的mRNA表达量降低。可见,CD24及其调控的信号通路参与了正常的排卵过程。卵丘细胞中CD24+GC的比例有可能成为排卵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指标,CD24-EGFR-ERK1/2信号通路可作为排卵障碍性疾病的潜在干预靶点。

赵皙萍[5](2020)在《妊娠早期血清中CA-125、P、β-HCG、E2水平与先兆流产结局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于接受观察的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患者的四种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以及雌二醇(E2)在不同时期监测值水平变化的动态改变,探讨其对于先兆流产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前瞻性的选择苏州九龙医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期间处于孕5-12周因早期先兆流产就诊未进行保胎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组,根据患者临床结果情况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分组,将妊娠3个月后继续妊娠的患者拟定为继续妊娠组,将妊娠3个月后最终发生流产的患者拟定为难免流产组。同时,选取同一时期至九龙医院进行正常产前检查且孕周与观察对象组相近的孕妇,将其定为正常对照组。以第一次就诊时、观察1周后、2周后和4周后四个时间点作为动态检测血清标志物水平变化的检测点,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CA-125、P、β-HCG、E2水平检测及变化趋势分析,并分别比较P、β-HCG、CA-125、E2与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关联性。结果1.CA-125水平变化: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第一次就诊时间点上的血清CA-125水平检测,结果提示观察对象组的血清CA-125平均值均显着(P<0.05)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难免流产组其血清CA-125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达2.5倍;在观察1周、2周以及4周后,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再次的进行血清CA-125值检测,CA-125值的连续动态变化趋势如下:1.正常对照组其血清CA-125值基本维持稳定,无明显变化。2.继续妊娠组其血清CA-125值则逐渐回落至与正常对照组相近水平。3.难免流产组的血清CA-125值则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并且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逐渐扩大,该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P水平变化:选取第一次就诊时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P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第一次就诊时观察对象组的血清P水平均明显(P<0.05)低于正常对照组;在观察1周、2周以及4周后,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再次进行血清P水平检测,P水平的连续动态变化趋势如下:正常对照组血清P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继续妊娠组血清P水平快速上升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后,维持在正常对照组相近的P水平,整体变化同正常对照组血清P一样,呈现先升后降趋势,而难免流产组孕妇血清P水平相对稳定未见明显改变。3.β-HCG水平变化:选取第一次就诊时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β-HCG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观察对象组血清β-HCG水平均明显(P<0.05)低于正常对照组;在观察1周、2周以及4周后,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再次进行血清β-HCG水平检测,β-HCG水平的连续动态变化趋势如下:继续妊娠组其血清β-HCG水平呈现出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的每48小时倍数升高为表现的特征,而难免流产组血清β-HCG水平则表现为上升趋缓慢,未能呈现正常对照组所表现的每48小时倍数升高特征,上述对照数据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E2水平变化:选取第一次就诊时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E2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观察对象组血清E2水平均明显(P<0.05)低于正常对照组;在观察1周、2周以及4周后,对观察对象组及正常对照组再次进行血清E2水平检测,检测血清E2水平的连续动态变化趋势如下所诉:继续妊娠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E2水平都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继续妊娠组从极其明显(P<0.01)低于正常对照组水平逐渐上升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难免流产组E2水平变化不大并略有下降的趋势。5.对比将CA-125、P、β-HCG、E2分别单独作为血清指标与联合CA-125、P、β-HCG三组标志物血清指标评价早期妊娠流产结局,结果发现,以三组标志物作为联合指标预测妊娠结局比检测单一指标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在本研究中其特异性可高达到1 00.0%,但灵敏度低于任意单一指标。6.对妊娠期处于孕6-8周的观察对象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E2水平进行连续三周动态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以及继续妊娠组血清E2的水平均呈现明显(P<0.05)升高趋势,而难免流产组患者血清E2水平值则无明显变化且极其显着(P<0.01)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继续妊娠组。结论1.对早期妊娠先兆流产患者其血清CA-125、P、β-HCG、E2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筛选观察方案、评估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依据。联合P、β-HCG、CA-125三组血清指标共同检测,其预测结局的特异性优于任何单一指标。2.血清中高P、E2、β-HCG水平和低CA-125水平的特征,通常可以提示患者的妊娠结局预后较好,如果血清指标特征相反则妊娠结局较差。3.E2水平对于预测患者早期妊娠结局及总孕程发展均有良好的相关性。

伍朝红[6](2021)在《徐氏保胎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徐氏保胎方联合地屈孕酮对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及血清β-h CG、P、E2、T淋巴细胞亚群等检测指标的影响,客观分析并评价徐氏保胎方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该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妇科临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妇科门诊的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7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徐氏保胎方及地屈孕酮口服,对照组单用地屈孕酮口服,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案在血清β-h CG、P、E2、T淋巴细胞亚群、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改善有无显着差异。结果:(1)血清β-h CG、P、E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h CG、P、E2水平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治疗药物均能显着提高患者血清β-h CG、P、E2水平,治疗后两组血清β-h CG、P、E2水平组间比较,观察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在提高患者血清β-h CG、P、E2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2)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组治疗前后血CD3+、CD8+T淋巴细胞比率的比较均无显着差异;观察组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增高,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可提高患者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及CD4+/CD8+比值,对血CD3+、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值均无显着变化。(3)中医证候疗效: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两组治疗药物均能显着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观察组积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在降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4)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两组疗效分布情况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徐氏保胎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与单纯运用地屈孕酮相比,能明显提高早期先兆流产患者血清β-h CG、P、E2水平,并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缓解临床症状等方面均更有优势,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疗效确切可靠。

朱云[7](2019)在《血清标志物在先兆流产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先兆流产孕妇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ROG)、雌二醇(E2)、糖类抗原(CA125)及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对先兆流产诊断以及对其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先兆流产孕妇(观察组)和100例健康孕早期孕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组妊娠结局,根据妊娠结局将观察组分为继续妊娠组和妊娠失败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血清β-HCG、PROG、E2、CA125及细胞因子水平,比较组间差异。ROC分析血清β-HCG、PROG、E2、CA125对先兆流产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h CG[(4902.51±253.61)U/L VS(6421.57±532.58)U/L]、PROG[(24.13±6.59)ng/m L VS(39.25±12.57)ng/m L]、E2[(268.24±36.95)pg/m L VS(355.61±68.25)pg/m L]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125水平高于对照组[(32.14±8.52)IU/m L VS(18.69±4.33)I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组和妊娠失败组β-h CG[(5121.25±116.25)U/L VS(4526.15±110.25)U/L]、PROG[(26.35±7.59)ng/m L VS(18.56±4.68)ng/m L]、E2[(295.12±43.52)pg/m L VS(221.03±35.16)pg/m L]水平比较,继续妊娠组上述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β-HCG、PROG、E2、CA125均具有较高诊断先兆流产、预测先兆流产预后价值,其中β-h CG、PROG诊断先兆流产的效能较高,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2(95%CI:0.768-0.976,P=0.000)、0.869(95%CI:0.765-0.973,P=0.000),β-h CG、E2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效能较高,AUC分别为0.922(95%CI:0.853-0.991,P=0.000)、0.872(95%CI:0.768-0.977,P=0.000)。联合4个指标对先兆流产进行诊断,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4%、94.71%、88.49%、95.84%,同时四个指标联合用于妊娠结局的预测中,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1%、85.24%、94.17%、89.67%,均优于单一血清标志物的预后预测。(3)观察组患者血清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续妊娠组孕妇血清IL-6、IL-8、IL-10水平均低于妊娠失败组,TNF-α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h CG、PROG、E2、CA125水平可用于诊断先兆流产,并有效预测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临床对于先兆流产孕妇应注重监测β-h CG变化,同时结合E2、PROG、CA125、细胞因子检测,以做出最佳诊疗方案。

张茜[8](2019)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收集1997年~2017年之间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文献总结归纳,进行Meta分析,评价相较于单纯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和中西医的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按照中西医不同病因分类,探索中医不同症型和西医不同病因之间的相关性,归纳现有西医治法和中医方药,研究用于治疗西医不同病因的中药的药物机理,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循证医学要求收集、纳入、排除、汇总合格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系统质量评价,评价文献质量、临床实验设计,总结单味药运用频率等;对符合要求的文献合并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制作森林图、漏斗图。讨论最新研究进展,总结现有阶段中医针对不同分型和西医针对不同原因的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方法并探索药物机理。结果:1.纳入的24篇文献皆为RCT,共2419名复发性流产患者被纳入研究。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治疗皆为中药方剂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比较。结局判定指标主要为有效率,研究均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西药对照组。2.24篇文献可进行Meta分析,文献存在弱偏倚风险,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总有效率是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的 4.36 倍,0R 值(95%CI)为 4.36([2.83~6.62]),(P<0.00001)。3.复发性流产中医症型与西医病因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1.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优于单纯西医疗法,但文献质量低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纳入文献中主方涉及的高频率用药包括菟丝子、杜仲、川续断、白芍、熟地黄、阿胶、党参、黄芪、白术、桑寄生等。上述药物在现代药理学研究中通过调节母体内分泌;增强细胞免疫力、改善母体免疫功能;松弛子宫平滑肌,抑制子宫收缩;抗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提高复发性流产的保胎率3.复发性流产的中医分型与西医病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治疗中对于因免疫问题导致的复发性流产中医多从肾虚入手;对于存在血栓前状态的患者多运用治疗血瘀症型的方药。中西医结合在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上优势明显。

郑淑青[9](2019)在《早期妊娠不良结局患者血清脂联素、HCG、孕酮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正常妊娠与稽留流产患者血清脂联素、HCG、孕酮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从而探讨血清脂联素、HCG、孕酮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与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12月200例孕早期孕妇(孕78周),记录孕妇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孕产史、既往史、家族史,检查孕早期(入院第1d、第3d、第5d)血清HCG、孕酮、脂联素及D-二聚体水平等,随访至12周左右,将其中发生稽留流产者40例归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其中正常妊娠40例为对照组。对比正常妊娠与稽留流产患者血清脂联素值的差异,并对两组患者的身高、体重、孕周、血HCG、孕酮及D-二聚体、家族史、血清脂联素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HCG、孕酮及D-二聚体与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可以看出,与正常妊娠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稽留流产患者入院第1d、第3d、第5d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回归分析发现,脂联素水平降低、血HCG降低、孕酮降低、D-二聚体升高均与稽留流产发生存在密切关系;血HCG AUC最大,敏感度为0.9,特异度为0.8;血清脂联素敏感度0.6,特异度为0.8;D-二聚体敏感度为0.6,特异度为0.8;孕酮敏感度为0.8,特异度为0.6。结论与正常妊娠者相比,稽留流产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血清脂联素异常表达可能在稽留流产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同时早期妊娠不良结局患者与血HCG降低、孕酮降低、D-二聚体升高也具有一定相关性,其水平检测有助于临床疾病预测。

钟文富,曾灏,杨元伍[10](2018)在《血清及宫颈黏液中自身抗体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血清及宫颈黏液中自身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因宫颈炎症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病例对照组,在该院体检的无自然流产史孕龄妇女10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及宫颈黏液的自身抗体和外周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血清及宫颈黏液的自身抗体与Treg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宫颈黏液中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子宫内膜抗体、甲状腺自身抗体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水平均显着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为(3.28±0.39)%,显着低于病例对照组[(8.92±1.20)%]及健康对照组[(9.10±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孕症患者血清及宫颈黏液的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子宫内膜抗体、甲状腺自身抗体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水平与外周血Treg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的血清及宫颈黏液中的各项自身抗体水平与外周血Treg有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上不孕症的诊断及治疗指标。

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1 衰老细胞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中孕期母血清学筛查标志物与PE、GDM及ICP的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甲胎蛋白
    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游离雌三醇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信息采集
    3.母血清学筛查标志物的测量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研究人群的资料分析
        1.1 研究人群的总体情况
        1.2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情况比较
        1.3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血清学筛查标志物比较
    2.血清学筛查标志物与 PE、GDM、ICP 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2.1 血清学筛查标志物与PE、GDM、ICP相关性的平滑曲线拟合
        2.2 AFP、fβ-h CG与 PE的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2.3 PE、GDM、ICP的多元Logistic回归
讨论
    1.血清学筛查标志物的MoM值与PE的关系
    2.血清学筛查标志物的MoM值与GDM的关系
    3.血清学筛查标志物的MoM值与ICP的关系
    4.优势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孕期母血清 fβ-hCG 升高与胎盘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安胎颗粒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及对Treg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1.1 古医籍溯源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对治疗的认识
    2 西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2.1 西医对先兆流产病因的研究
        2.2 西医对先兆流产治疗的研究
        2.3 Treg、CA125与先兆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项目
        2.4 主要仪器和试剂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比较
        3.2 治疗前后主要指标及疗效比较
        3.3 安全性指标观察
        3.4 结果
    4 研究结论
第三章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从脾肾立论
        1.2 前期研究
        1.3 先兆流产与CA125的关系
        1.4 先兆流产与Treg的关系
    2 病机的确立
    3 温肾健脾,养血安胎为治疗大法
    4 安胎颗粒的方义及现代药理研究
    5 疗效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4)人卵丘细胞的亚群特征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应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对人卵丘细胞亚群特征的分析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病人资料和细胞来源
        (二)主要试剂
        (三)主要实验设备
        (四)实验动物
        (五)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应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识别卵丘细胞亚群
        (二)CD24~+GC参与排卵级联反应
        (三)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验证
    四、讨论
    五、小结
    六、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D24 通过EGFR-ERK1/2 信号通路上调前列腺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一)临床病人资料和细胞来源
        (二)主要实验试剂
        (三)主要实验设备
        (四)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CD24 通过结合EGFR调控EGFR-ERK1/2 信号通路
        (二)CD24 促进EGFR进入细胞核
        (三)CD24-EGFR-ERK1/2 通路促进前列腺素合成酶和前列腺素转运蛋白的生成
        (四)PCOS患者卵丘细胞中CD24 下调表达
    四、讨论
    五、小结
    六、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5)妊娠早期血清中CA-125、P、β-HCG、E2水平与先兆流产结局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三组血清CA-125测定结果的比较
    2. 三组血清中P测定结果的比较
    3. 三组血清β-HCG测定结果的比较
    4. 三组血清中E2测定结果的比较
    5. 不同检测指标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对比
    6. E2与早期妊娠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7. 早期妊娠E2动态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8. E2动态变化在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预后评估的价值
讨论
    1. 糖类抗原-125(CA-125)
    2. 孕酮(P)
    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4. 雌二醇(E2)
    5. 单一指标与三项指标联合预测先兆流产妊娠结局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比
    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妊娠先兆流产结局的评估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词表
致谢

(6)徐氏保胎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临床诊断标准
        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和脱落标准
    4 治疗方案
        4.1 一般治疗
        4.2 观察组
        4.3 对照组
        4.4 观察疗程
        4.5 随访方案
    5 观察指标
        5.1 安全指标
        5.2 疗效指标
    6 疗效评定标准
        6.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6.2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7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础情况的比较
        1.1 年龄的比较
        1.2 治疗前停经天数的比较
        1.3 既往自然流产次数的比较
        1.4 治疗前血清β-hCG、P、E_2值的比较
        1.5 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1.6 治疗前妇产科彩超(腹超)结果的比较
        1.7 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指标的比较
        2.1 治疗前后血清β-hCG、P、E_2值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较
        2.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3 安全性评价情况
    4 随访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
    1 先兆流产之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1.1 先兆流产之中医病名
        1.2 先兆流产之中医病因病机
    2 补肾健脾法治疗脾肾两虚型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进展
    3 徐氏保胎方组成、药物分析及方解、现代药理学探讨
        3.1 徐氏保胎方组成
        3.2 药物分析及方解
        3.3 现代药理学探讨
    4 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优势
    5 各检查项目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意义
        5.1 β-hCG、P、E_2
        5.2 T淋巴细胞亚群
        5.3 超声
    6 研究结果分析
        6.1 β-hCG、P、E_2
        6.2 T淋巴细胞亚群
        6.3 中医证候疗效
        6.4 临床疗效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防治早期先兆流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血清标志物在先兆流产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免疫相关分子在先兆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文献的系统评价
    一、研究资料
        (一) 检索方式及结果
        (二) 文献选择标准
        (三) 评价内容及方法
    二、文献质量评价
        (一) 文献基本资料
        (二) 相关标准
        (三) 偏倚风险评价
    三、讨论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对象
    四、资料与统计学方法
    五、Meta分析结果
        (一)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表及方法学质量评分
        (二) Meta分析图表解读
        (三) 讨论
    六、治疗总结
        (一) 中医不同症型的治疗
        (二) 西医对不同病因的治疗
        (三) 中医症型与西医病因的相关性研究
        (四) 中西医结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
第三部分 复发性流产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治疗方法
        (五) 疗效判定标准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复发性流产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9)早期妊娠不良结局患者血清脂联素、HCG、孕酮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纳入排除
    3 排除标准
    4 剔除标准
    5 资料收集及检测
    6 观察指标
    7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基本资料比较
    2 血清脂联素比较
    3 血HCG比较
    4 D-二聚体比较
    5 孕酮比较
    6 身高、体重、孕周、特殊伴随症状比较
    7 因素分析
    8 ROC分析
    9 随访结果
第四章 讨论
    1 稽留流产
    2 脂联素在稽留流产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3 脂联素在稽留流产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4 血HCG、D-二聚体、孕酮对早期妊娠不良结局的临床分析
    5 稽留流产患者预后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特别鸣谢
致谢

(10)血清及宫颈黏液中自身抗体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1.2.2 自身抗体的检测
        1.2.3 Treg水平检测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血清各项自身抗体指标水平比较
    2.2 3组宫颈黏液各项自身抗体指标水平比较
    2.3 3组外周血Treg水平比较
    2.4 不孕症患者血清及宫颈黏液自身抗体与Treg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四、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中孕期母血清学筛查标志物与PE、GDM及ICP的关联性分析[D]. 龙亚玲.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安胎颗粒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先兆流产临床疗效及对Treg的影响[D]. 陆语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人卵丘细胞的亚群特征及其功能研究[D]. 董骏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12)
  • [5]妊娠早期血清中CA-125、P、β-HCG、E2水平与先兆流产结局的相关性分析[D]. 赵皙萍. 苏州大学, 2020(02)
  • [6]徐氏保胎方联合地屈孕酮治疗脾肾两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D]. 伍朝红.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血清标志物在先兆流产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D]. 朱云. 南京医科大学, 2019(04)
  • [8]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张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9]早期妊娠不良结局患者血清脂联素、HCG、孕酮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分析[D]. 郑淑青. 暨南大学, 2019
  • [10]血清及宫颈黏液中自身抗体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钟文富,曾灏,杨元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8(13)

标签:;  ;  ;  ;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