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甲状腺癌的诊治(附46例报告)

青少年甲状腺癌的诊治(附46例报告)

一、青少年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4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煌[1](2021)在《甲状腺细针穿刺评分量表的建立及其在可疑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甲状腺结节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随着超声等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居民健康观念的提升,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甲状腺≤10 mm的甲状腺结节,临床症状不典型,颈部查体通常难以发现,多在体检行超声检查时偶然被发现,世界卫生组织将直径<1 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定义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超声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公认的诊断甲状腺结节首选的检查方式,可检出直径为2~3mm的PTMC原发灶,但是超声检查方法准确度与超声机器的清晰度及超声科医生的诊断经验有关。甲状腺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B)是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的方法,由于穿刺有效组织及典型细胞过少,或者病理科医生水平差异,可能会出现FNAB不能确定结节良恶性的情况。本研究拟制定一个甲状腺细针穿刺(FNA)过程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风险评估量表,并比较该量表与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的诊断效能,以优化FNAB的筛查流程。方法:选择313例经手术治疗的可疑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TI-RADS 4类/5类)且有详细术前穿刺记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评分量表,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确定其最佳诊断节点及恶性危险分层。通过曲线下面积(AUC)和诊断试验评价指标来比较量表、FNAB及两者联合的诊断效能。结果:量表中包括超声下结节性质、形态、边界、钙化、纵横比、结节内血流信号及穿刺时结节硬度、砂砾感、结节移动情况,AUC为0.869,8分为最佳良恶性鉴别切点,危险分层:≤3分低危,4~6分为中危,7~9分为高危,≥10分为极高危。FNAB诊断PTMC的灵敏度为85.58%,特异度为87.50%,准确度为85.71%,AUC 0.865;量表诊断PTMC的灵敏度为76.92%,特异度为87.50%,准确率为77.68%,AUC 0.837;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9.04%,特异度为87.50%,准确度为98.21%,AUC=0.933。结论:该量表可作为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行FNAB筛查的协同手段,联合FNAB可提高PTMC的诊断效能,从而可能降低PTMC的漏诊率,减少不必要的二次穿刺、手术治疗和费用。

陈作宇[2](2019)在《细针穿刺样本基因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疗意义》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术前同时行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及FNA样本中基因检测(包括BRAFV600E检测和甲状腺癌全周期基因检测)并最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索FNA样本中基因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诊疗意义。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同时行FNA及FNA样本BRAFV600E基因检测(qPCR法),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63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为BRAFV600E突变型组130例,BRAFV600E野生型组33例,对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分析BRAFV600E突变的临床意义。2.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通外科同时行FNA及FNA样本中甲状腺癌全周期基因检测(若下文无特殊说明,均以多基因检测代替)的患者,部分患者联合qPCR法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71例患者中:67例PTC、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桥本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腺瘤伴桥本甲状腺炎。计算不同诊断方法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163例患者,依据AJCC(第8版)TNM分期为I、II期。术前超声分级为ACR TI-RADS 4级和5级共占99.38%(162/163)。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79.75%(130/163)。BRAFV600E基因突变型与野生型PTC对比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肿瘤腺体外侵犯及患者初次治疗后甲状腺癌复发风险分级存在明显关系(分别为P=0.014,P=0.012),而与肿瘤最大径(P=0.390)、病灶个数(P=0.888)、中央区淋巴结转移(P=0.943)无关。患者自身因素,即患者性别(P=0.965)、年龄(P=0.825)、是否患有桥本甲状腺炎(P=0.904)均与BRAFV600E基因是否突变无关。2.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PTC的灵敏度为76.12%,阳性预测值96.23%,阴性预测值11.11%。BRAFV600E基因检测(qPCR法)诊断PTC的灵敏度为87.28%,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30.00%。多基因检测诊断PTC的灵敏度88.41%,阳性预测值96.83%,阴性预测值20.00%。FNA联合qPCR法BRAF基因检测诊断PTC的灵敏度为95.16%,阳性预测值98.33%,阴性预测值40.00%。FNA联合多基因检测诊断PTC的灵敏度为95.52%,阳性预测值95.52%,阴性预测值25.00%。qPCR法BRAFV600E基因检测与多基因检测在诊断PTC的灵敏度之间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358)。结论:1.早期的PTC(AJCC第8版TNM I、II期),伴有BRAFV600E基因突变,肿瘤更易侵袭甲状腺周围组织,相应地增加了PTC的复发风险,提示这类患者应该在术后得到更加密切随访以及积极治疗;2.BRAFV600E基因检测结果对PTC的诊断和治疗有辅助价值;3.PTC的发生与多种基因相关,除BRAF V600E基因突变外,RET/PTC重排可以提示PTC的存在,而其他基因对PTC的发生、发展有不同的作用,但诊断效力目前还未能明确;4.BRAFV600E基因在国人PTC诊断中性价比占优势,多基因检测有其独特的优势,如何更好地使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高其元[3](2019)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与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MTC患者资料,以电话、短信以及查阅患者复查资料的方式进行随访,以患者就诊时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大小、原发肿瘤累及范围、肿瘤是否存在腺外侵犯、首次甲状腺手术方式、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确诊时肿瘤临床分期(cTNM分期)、肿瘤数量、是否复发、家族史、病理类型(单纯甲状腺髓样癌、髓样癌伴乳头状癌、髓样癌伴结节性甲状腺肿)、有无远转移为研究指标,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患者的术后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8例患者中,74例患者获得随访3189个月,10例死于疾病,其余患者均存活,其1、3、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6%、93.5%、88.4%、73.2%、73.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χ2=6.873,P=0.009)、颈部淋巴结转移(χ2=4.047,P=0.048)、远处转移(χ2=23.530,P<0.001)、肿瘤临床分期(cTNM分期)(χ2=16.067,P<0.001)影响患者预后;而多因素分析表明仅远处转移(HR=54.956,95%CI=6.341476.257,P<0.001)及肿瘤cTNM分期(HR=2.214,95%CI=1.0614.619,P=0.034)是影响MTC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远处转移与高cTNM分期是MTC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患者长期生存。

魏松锋,高明,李亦工,于洋,郑向前,胡传祥[4](2018)在《61例14岁以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14岁以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61例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4岁以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61例患者中男26例,女35例,男女性别比1:1.35;61例患者中行一侧腺叶+峡叶切除者11例,行全/近全甲状腺切除者50例;56例患者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7例患者伴有侧颈淋巴结转移,其中33例患者出现双侧侧颈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者9例;61例患者病理类型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高侵袭亚型35例;中位随访时间3年6个月(30~116个月),总生存率为100%,复发4例。结论与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相比,<14岁的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双侧或多灶性甲状腺癌多见;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高;病理亚型中高侵袭亚型比例偏高。

孙国臣[5](2018)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桩蛋白和踝蛋白的表达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目的探讨桩蛋白(Paxillin)和踝蛋白(Talin)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特点,通过联合检测Paxillin和Talin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联系,以期望为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术后随访等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石蜡组织切片中Paxillin和Talin蛋白的表达水平。将甲状腺癌石蜡标本分为实验组(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和对照组(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统计两种蛋白在其中的表达结果,探讨其与儿童分化性甲状腺癌的关系。结果1.观察Paxillin和Talin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axillin和Talin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Paxillin和Talin的表达率分别为96.67%和86.67%。2.统计Paxillin和Talin两种蛋白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淋巴结转移程度显着相关(X2=7.479、5.143,P<0.05)。并且,Paxillin和Talin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还与肿瘤浸润程度有关(X2=4.181、6.151,P<0.05)。在儿童患者中Paxillin的表达明显大于成人患者(X2=3.894,P<0.05),Paxillin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颈淋巴结未转移组,Paxillin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颈淋巴结转移显着相关(X2=5.172,P<0.05)。3.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83.33%,显着高于成人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为38.33%(X2=16.272,P<0.05)。然而,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包膜外浸润率为30.00%,成人甲状腺癌的包膜外浸润率为40.00%,两者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Paxillin和Talin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呈阳性表达,其中Paxillin和Talin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分别高于其在成人中的表达。2.Paxillin和Talin与甲状腺癌的颈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程度密切相关。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Paxillin的表达明显高于成人。3.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更容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4.Paxillin和Talin可为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诊疗和管理提供参考。第二部分目的评价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特征,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2例经手术治疗的儿童分化性甲状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男8例,女24例。发病年龄<14岁11例,≥14岁21例;累及双侧甲状腺19例,单侧13例。多发病灶23例,单发病灶9例;肿瘤大小≥1cm 30例,<1cm 2例;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27例,甲状腺滤泡状癌5例;发生颈淋巴结转移25例,转移率为78.13%,颈部Ⅰ-Ⅵ区及上纵隔区均有淋巴结转移,各区转移率分别为3.13%、31.25%、31.25%、37.5%、9.38%、68.75%、25.00%;发生甲状腺外侵袭12例,肺转移5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11例。随访1-14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6.88%。结论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侵袭性强、转移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低的特点。

潘永杰[6](2018)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Hpa和D2-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和D2-40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年龄≤18岁)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分析两者与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联系,从而为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疗和预后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与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中Hpa和D2-40的表达情况,分析Hpa和D2-40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已知阳性表达组织标本为阳性对照。由两位病理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每张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每张切片在5个高倍视野下连续观察(×400)记录每100个细胞数。利用半定量分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的方法,从细胞浆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比评分2个方面进行评分,染色强度以大部分细胞出现染色特点计分:无染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深黄色为2分,棕黄色3分。阳性细胞百分比:05%计阴性(-)0分,625%计阳性1分,2650%计弱阳性(+)2分,5175%计中度阳性(++)3分,4分为75%及以上强阳性(+++)。若染色效果不一致,取5张染色切片的细胞数平均值。将实验数据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指标描述分析,组间差异分析统计量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pa和D2-40在儿童及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Hpa和D2-40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Hpa和D2-40的表达率分别为96.67%和93.33%。Hpa和D2-40在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Hpa和D2-40的表达率分别为83.33%和86.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Hpa与D2-40的表达与有无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Hpa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100%,淋巴结未转移组阳性率为8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2-40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为92%,淋巴结未转移组阳性率为6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Hpa与D2-40的表达与性别、组织学类型、是否侵犯包膜等因素的关系:其中Hpa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00%,在滤泡状癌中的阳性率为8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性别、是否侵犯包膜等因素无关。D2-40的表达与性别、组织学类型、是否侵犯包膜等因素均无关。4.因此,Hpa和D2-40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及成人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均呈高表达,且两种蛋白在儿童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程度密切相关(P<0.05),其中Hpa表达还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但与年龄、性别和是否侵犯包膜无关。结论:Hpa和D2-40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做为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生物学特征的指标,这对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术后管理具有一定价值。

杨东兴[7](2014)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一、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以期寻找两者的临床关系,并探讨其早期诊断、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的方法,并对其临床疗效给予评价。二、研究方法通过回顾性搜索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80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三、研究结果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共收治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1465例,经由我院对标本进行的病理检查证实,80例患者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占同期所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病例的5.46%。本研究中的80例均为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80例患者中单侧癌肿有70例(87.5%),其中左侧癌肿31例,右侧癌肿39例,双侧癌肿10例。患者癌肿直径大于2cm者14例;小于2cm者66例,所有患者均无颈淋巴结转移。我院对80例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进行病理标本检查,结果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59例(73.75%)、甲状腺滤泡细胞癌18例(22.5%)、甲状腺乳头-滤泡细胞癌2例(2.5%)和甲状腺未分化细胞癌1例(1.25%)。所有患者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均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2年,2例术后第6年出现淋巴结、气管、肺、骨转移;其余无复发及转移。四、结论对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术前较难对患者做出明确的诊断,大多数患者都是通过手术后对标本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从而做出诊断的,因此应尽可能的在手术过程中就对患者的病灶进行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尽量通过一次性手术的方式治疗原发性甲亢及甲状腺癌,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是提高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状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谭卓,葛明华,陆晓筱,王可敬,郭良,张春燕,刘爱华,顾乃敏,陈丽羽,赏金标,赵坚强,韩春,郑传铭,俞炎平,龙斌,杨琛,张娟,陈俊英[8](2013)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甲状腺肿瘤诊治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治涉及到外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像(B超、放射)、放疗等多个学科。相关的诊治指南亦是"百家争鸣"无法统一。浙江省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肿瘤专科医院之一。本院多学科协作下的甲状腺癌综合诊治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已走向成熟,并向其他头颈部肿瘤推广。2010年浙江省癌症中心头颈肿瘤序列治疗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为甲状腺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也为甲状腺等肿瘤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文旨在回顾、总结我院数十年来多学科协作下甲状腺肿瘤诊治模式的尝试和探索。

二、青少年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4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青少年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4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腺细针穿刺评分量表的建立及其在可疑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3.2 建立甲状腺FNAB评分量表
    3.3 检验甲状腺FNAB评分量表的诊断效能
    3.4 比较量表和FNAB的诊断效能
    3.5 评估危险分层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细针穿刺样本基因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疗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细针穿刺样本BRAF~(V600E)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选择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研究方法与统计方法
        1.1.5 手术方式
    1.2 结果
        1.2.1 性别、年龄
        1.2.2 不同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率
        1.2.3 术前超声最大径
        1.2.4 病理亚型
        1.2.5 肿瘤直径
        1.2.6 病灶个数
        1.2.7 腺体外侵犯
        1.2.8 桥本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2.9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1.2.10 初次治疗后甲状腺癌复发风险
    1.3 讨论
        1.3.1 甲状腺癌
        1.3.1.1 甲状腺癌的概况
        1.3.1.2 甲状腺乳头状癌简介及病理
        1.3.1.3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因
        1.3.1.4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诊断
        1.3.1.5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
        1.3.2 BRAF~(V600E)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1.3.2.1 BRAF~(V600E)基因与患者因素的关系
        1.3.2.2 BRAF~(V600E)基因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意义
        1.3.2.3 BRAF~(V600E)基因突变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1.3.2.4 BRAF~(V600E)基因与患者预后因素的关系
    1.4 小结
二、FNA多基因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意义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病例选择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研究方法与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细针穿刺细胞学
        2.2.2 BRAF~(V600E)基因检测(qPCR法)
        2.2.3 多基因检测(NGS法)
        2.2.4 FNA联合BRAF~(V600E)基因检测(qPCR法)或多基因检测(NGS法)
        2.2.5 BRAF~(V600E)基因检测(qPCR法)和多基因检测(NGS法)的灵敏度对比
        2.2.6 其他
    2.3 讨论
        2.3.1 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的分子标记物
        2.3.1.1 BRAF基因突变
        2.3.1.2 RAS基因突变
        2.3.1.3 EIF1AX基因
        2.3.1.4 TERT启动子突变
        2.3.1.5 SPOP基因突变
        2.3.1.6 RET/PTC基因重排
        2.3.1.7 NTRK基因融合
        2.3.2 不同诊断方式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
        2.3.2.1 灵敏度
        2.3.2.2 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2.3.2.3 其他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治疗情况
    2.3 术后随访与研究指标
    2.4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生存率
    3.2 影响MTC患者预后的单变量分析
    3.3 影响MTC患者预后的多变量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1 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
    2 MTC的治疗
    3 MTC的预后与随访
    4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桩蛋白和踝蛋白的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桩蛋白和踝蛋白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桩蛋白(Paxillin)和踝蛋白(Talin)结果判定
        4.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染色结果
        2 统计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特点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见下表 14)
        2 临床表现
        3.影像检查
        4 病理检查
        5 手术治疗
        6 放射性碘治疗
    结果
        1 术后并发症
        2 侵袭性表现
        3 转移性表现
        4 复发性表现
        5 生存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表
致谢

(6)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Hpa和D2-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实验试剂及方法
结果
    1 染色结果
    2 统计结果
讨论
    1 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
    2 Hpa和D2-40与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
    3 临床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 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
    2 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与分化型甲状腺癌
    3 D2-40与分化型甲状腺癌
    4 总结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7)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及中英文对照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甲状腺肿瘤诊治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术后评估
    1.1 甲状腺肿瘤原发灶的综合评估
    1.2 转移淋巴结的评估
2 甲状腺肿瘤的治疗
    2.1 传统开放手术
    2.2 腔镜手术的开展
3 甲状腺肿瘤诊治工作的总结
4 甲状腺肿瘤的相关基础研究
5 甲状腺诊治行业地位

四、青少年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附4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腺细针穿刺评分量表的建立及其在可疑恶性甲状腺微小结节中的应用[D]. 刘金煌.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2]细针穿刺样本基因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疗意义[D]. 陈作宇.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3]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D]. 高其元.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4]61例14岁以下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J]. 魏松锋,高明,李亦工,于洋,郑向前,胡传祥.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8(09)
  • [5]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桩蛋白和踝蛋白的表达的研究[D]. 孙国臣. 青岛大学, 2018(12)
  • [6]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中Hpa和D2-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潘永杰. 青岛大学, 2018(12)
  • [7]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甲状腺癌的临床病例分析[D]. 杨东兴. 山东大学, 2014(11)
  • [8]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甲状腺肿瘤诊治探索[J]. 谭卓,葛明华,陆晓筱,王可敬,郭良,张春燕,刘爱华,顾乃敏,陈丽羽,赏金标,赵坚强,韩春,郑传铭,俞炎平,龙斌,杨琛,张娟,陈俊英. 中国肿瘤, 2013(10)

标签:;  ;  ;  ;  ;  

青少年甲状腺癌的诊治(附46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