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手术治疗进展

乳腺癌手术治疗进展

一、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1](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认为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吴先敏[2](2021)在《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分析我院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探究保乳手术术后的复发相关危险因素,为我们临床医师行保乳治疗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行保乳手术的20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各项指标与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关系,总结我院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采用?2检验对各项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明显影响的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探索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全组201例乳腺癌保乳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5±9.9岁),患者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78岁,II期以内乳腺癌患者180例,占保乳手术患者的90%。随访时间截止到2020年12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在201例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复发20例,复发率为10.0%。单因素分析保乳手术术后复发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PR状态、Ki-67表达、脉管浸润情况、术后放疗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淋巴结转移、PR阴性、脉管浸润和未行放疗是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肿块大、淋巴结转移、PR阴性、脉管浸润和未行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保乳患者实施规范化和个体精准化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尽量降低患者术后的复发。

金海龙[3](2021)在《乳腺癌术后不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目前,乳腺癌术后LRR的模式发生转变,治疗方案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发生局部区域复发(local regional recurrence,LRR)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部位LR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LRR部位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评估其对LRR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乳腺癌患者术后LRR的外科治疗和综合诊治策略提供思考。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市吴淞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治疗后随访期间LRR部位,将入组患者分为3组:同侧乳房肿瘤复发(ipilateral breast tumor recurrence,IBTR)组指保乳术后同侧乳房内肿瘤复发,合并或不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者;胸壁复发(chestwall recurrence,CR)组指术后胸壁复发,合并或不合并区域淋巴结转移纳入;区域淋巴结复发(lymph node recurrence,LNR)组指同侧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和(或)胸肌间淋巴结复发。研究设计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所有患者或近亲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月经状态等一般资料,以及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等临床病理特征,同时检测原发肿瘤病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复发后治疗方案(手术、化疗、放疗)等。参照1.1版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近期疗效,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价远期疗效,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比较ITBR组、CR组、LNR组的临床疗效、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LRR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Excel 2010录入研究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LRR对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LRR部位与OS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ITBR组、CR组、LNR组患者年龄、月经状态、BMI、肿瘤直径、病理分期、淋巴转移、原发肿瘤手术方式以及HER-2、PR、ER等分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R部位与病理类型、复发后手术方式显着相关(P<0.05),而与辅助化疗、放疗无显着相关(P>0.05)。2.96例LRR患者均接受治疗,其中手术61例,化疗73例,放疗78例。CR组ORR为28.57%,显着低于ITBR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O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组与存活组在病理类型、病理分期、LRR部位、淋巴转移、复发后治疗方式(手术、化疗、放疗)及ER、PR、HER-2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以预后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变量纳入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HER-2(阳性)、LRR(CR)是影响乳腺癌术后LRR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复发后手术则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LRR患者中位OS为44.77个月(95%CI:41.57~47.96),不同LRR部位患者中位OS由高到低依次为ITBR组50.76个月(95%CI:46.91~54.61)>LNR组41.58个月(95%CI:37.81~45.34)>CR组33.28个月(95%CI:29.84~36.71),经log-rank检验,三组中位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5)。结论:1.乳腺癌患者术后LRR部位与病理类型、复发后手术方式显着相关,CR、LNR患者以浸润式导管癌居多,复发后手术治疗比例较低,而ITBR患者导管原位癌比例较大,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较高,病情分期相对较早。2.乳腺癌术后LRR部位与预后密切相关,ITBR患者的再治疗效果及预后相对较好,但LNR、CR患者中亦存在潜在可治愈的亚群,积极行复发病灶手术切除对于乳腺癌LRR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张文馨[4](2021)在《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术前乳腺良恶性肿瘤相关因素的异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做好乳腺癌一、二级预防,指导治疗奠定基础。进一步观察乳腺恶性肿瘤术前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探究乳腺癌各中医证型预后的一般规律。方法:收集自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住院并拟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共135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信息采集,分两部分,术前中医证候采集,术后免疫病理等信息采集,并统一格式记录Excel表格中,形成基本信息库。统计分析得出结果,根据临床意义和中医基本理论分析并讨论差异,以此总结并归纳规律。结果:1.共筛选出乳腺肿瘤术前患者135例,均为女性,其中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50.60±12.47岁。乳腺良性肿瘤42例(31.10%),乳腺恶性肿瘤93例(68.90%)。2.不同因素下乳腺良恶性肿瘤发生情况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肿瘤在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经济关系、家庭氛围、工作氛围、自主评价坐月子情况、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下存在组间差异,P<0.05。进一步评估其与乳腺良恶性肿瘤发生的相关性。模型总体检验结果显示,卡方值为48.98,P<0.05,说明logistic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发病史的乳腺肿瘤术前患者发生恶心肿瘤的风险是没有相关发病史患者的4.5690倍。3.在135例患者中,肝郁痰凝证105例(77.78%),痰瘀互结证27例(20.00%),冲任失调证3例(2.22%)。乳腺肿瘤术前中医证型在各因素中的差异显示既往有乳腺良性疾病史(P=0.0006)、其他器官结节累计得分(P=0.0256)和肿块大小(P=0.0178)组间差异显着。两两比较显示肝郁痰凝证组与痰瘀互结证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郁痰凝证乳腺肿瘤患者人数最多(105/135),且为良恶性唯一共同的证型。比较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肝郁痰凝证异同:肝郁痰凝证恶性与良性间年龄分布存在差异,P<0.05。肝郁痰凝证恶性与良性在受教育程度、家庭氛围、工作氛围、自主评价坐月子情况、肿块分布部位、有无既往乳腺良性疾病史、BI-RADS分类和肿块大小间存在差异,P<0.05。5.乳腺癌术前各中医证型肿瘤发现方式存在差异,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肝郁痰凝与痰瘀互结在发现方式上存在差异(P=0.0238)。乳腺癌术后肿瘤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肿瘤雌激素受体(ER)的表达、肿瘤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P120ctn连环蛋白(P120ctn)、GATA结合蛋白3(GATA3)、巨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FP-15)在术前肝郁痰凝证、痰瘀互结证、冲任失调证组间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模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影响因素和诊断因素中发现:职业为农民、受教育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乳腺肿瘤患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大;男女共同负担家庭经济、对社会生活的认知评价为和谐融洽、自我评价坐月子情况等级高的乳腺肿瘤患者预后较好,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病风险。2.痰瘀互结证多为积证,是由聚证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疾病发展历程,故痰瘀互结证的乳腺良性疾病史较肝郁痰凝证发生率高;肝郁痰凝证结节或/和囊肿得分较痰瘀互结证多,故气聚初起,结节或/和囊肿循经呈散在多发性,病久由气入血,则结节数量减少,但肿物体积增大。3.肝郁痰凝证的乳腺肿瘤患者人数最多(105例),且为良恶性唯一共同的证型。在该证型中受教育程度较低和较高的女性、有乳腺良性疾病史、BI-RADS分类较高、肿块较大的患者乳腺癌发病风险较高。自我感知社会生活和谐融洽、曾有专人照料、饮食荤素搭配、情志条畅的坐月子养护过程,及肿块分布双侧多发的患者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小。4.该研究表明,乳腺肿瘤术前中医证型与免疫病理指标无明显相关性,无法从微观生物学角度明确辅助中医辨证,实现中医证候的微观辨证。

王斌[5](2019)在《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占乳腺癌总体的15%左右,表现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不表达的一型。该型乳腺癌由于治疗手段较少,缺少相应的靶向治疗,目前的全身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其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是化疗。因此这一型乳腺癌侵袭性强,分化不良,发病年龄轻,预后较差。针对该型乳腺癌,手术方式成为目前一大争论焦点。有的报道认为三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风险高,但局部复发风险不高,有的报道认为与其他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并不增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风险。更有其他报道认为三阴性乳腺癌与其他亚型相比并不增加局部复发风险,但会缩短总生存期。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中心保乳治疗患者资料,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可能性。另外在三阴性乳腺癌中,basal-like型乳腺癌占了绝大多数,此亚型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现恶性度高,本研究单独将该亚型进行分析,探讨其是否适合保乳治疗。方法:1.选取2007-2013年5年中的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保乳患者705例,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2.对所有患者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IHC),由病理科医生判定ER、PR、Her-2等指标,用以确定三阴性乳腺癌,同时对TNBC中CK5/6,及EGFR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确定其中的basal-like型乳腺癌。3.对basal-like型乳腺癌保乳数据进行分析,调查这部分患者预后风险因素。4.全部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均经过SPSS17.0(SPSS,Inc.,Chicago,IL,USA)进行统计分析。多变量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对于P<0.01的单因素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模型中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通过χ2检测来确定。Kaplan-Meier法来进行对无局部复发生存,无远处转移生存,无病生存及总生存进行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评估其意义。P<0.05确定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年龄因素(≤35岁)在各个亚型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再次证明TNBC中年轻患者较多。在组织学分级中也有统计学意义,TNBC中组织学III级比例较高。辅助化疗在TNBC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TNBC综合治疗非常重要,TNBC并不是BCT独立的相关预后影响因素,因此对于TNBC,BCT是可选择治疗方法之一。3.basal-like型乳腺癌同样起病年龄轻,组织学分级高。辅助化疗在其中的综合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4.多因素分析显示,与TNBC总体相似,basal-like亚组也并不是BCT独立的相关预后影响因素,因此对于对于basal-like型TNBC,BCT是可选择治疗方法之一。结论:1、TNBC是乳腺癌中所占比例不高的一个亚型,但是该型侵袭性强,患者发病年龄轻,组织学分级较高,化疗仍是治疗主要手段。即使保乳治疗也是如此。2、TNBC并不是BCT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与其他亚型相比,TNBC并未显示更高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总体复发及死亡风险,因此即使TNBC患者,BCT也是可选择治疗方法之一。3、basal-like型乳腺癌约占TNBC的80%左右,是TNBC中恶性度较高的一部分,其特点也是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组织学III级比例高,而且化疗是目前全身治疗的唯一手段,对于这部分亚型的早期患者,同TNBC一样,与其他亚型乳腺癌相比并未显示预后差,因此,即使basal-like型乳腺癌在符合保乳适应症前提下,仍可选择保乳治疗。

艾望[6](2019)在《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治疗乳腺癌小鼠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对乳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4T1乳腺癌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分子肝素组、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4天、21天后分别每组处死5只小鼠取材,剩余小鼠给药直至死亡。测定移植瘤瘤质量和肺转移结节数,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生存期,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瘤组织中HSPG的表达,Real-Time PCR法测定瘤组织m TOR m RNA的表达。结果:给药14天后中药高剂量组的抑瘤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给药21天后中药高、中剂量组的抑瘤率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给药14天后中药高剂量组肺转移抑制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给药21天后中药高、中剂量组肺转移抑制率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各给药组生存期均长于模型组,其中中药中剂量组的生存期最长。给药14天后中药高剂量组血清、瘤组织中HSPG表达水平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给药21天后中药高、中剂量组血清、瘤组织中HSPG表达水平均高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给药14天后,中药高剂量组m TOR m RNA的表达水平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给药21天后,中药高、中剂量组瘤组织中m TOR m RNA的表达水平低于低分子肝素组(P<0.05)。结论: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可有效抑制小鼠乳腺癌的生长和肺转移,延长乳腺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这可能与其上调HSPG的表达,下调m TOR的表达相关。

徐晓明,唐金海[7](2010)在《乳腺癌外科的治疗进展》文中指出1894年,美国Halsted对乳腺癌的治疗奠定了乳腺外科的治疗原则和基石,Halsted理论是以后60余年全世界乳腺癌外科的治疗经典,是整个现代肿瘤医学发展的里程碑。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乳腺癌外科已走上规范化综合治疗之路。目前,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依然呈不断上升趋势,循证医学的理念正日益变革着乳腺癌基础与临床的研究和治疗模式。乳腺癌的防治策略已从20世纪的"寻找和消灭"(seek and destroy)逐渐演进到21世纪的"靶点与控制"(target and control);乳腺癌外科也从单纯根据解剖学原则决策手术方案,

刘慧[8](2004)在《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130万妇女患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虽然我国是乳腺癌的低发区,近年来也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已跃居我国城市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2位,并且具有发病年龄低、早期发现少的特点。对可手术乳腺癌应采取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化学治疗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目的之一是杀灭手术时已经存在的微小转移灶,并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是指在施行手术或放疗前应用的全身性化疗,又称为术前化疗、初始化疗和诱导化疗。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在较早期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有效的新辅助化疗可使绝大多数的乳腺原发肿瘤缩小或消失,从而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化疗药物存在诸多毒性,术前过多的化疗可能增加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对手术产生不利的影郑州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响。因此,如何正确运用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持续的时间及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关系是临床治疗中应明确的问题。本研究选取nb期以上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以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合理应用。 材料与方法: 1.2001年1月一2004年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共收治Ilb期以上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526例,均为女性,年龄23一84岁,中位年龄45岁。选取其中的21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Ilb期95例,ma期no例,lllb期14例,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1)年龄簇65岁,乳腺原发肿瘤最大径>2.ocm且伴有腋淋巴结转移或乳腺原发肿瘤最大径>5 .ocm;(2)术前B超检查排除胸壁和胸肌侵犯;(3)各项检查无明显化疗禁忌症,血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均正常、胸部X线片、腹部B超和全身骨扫描排除远处转移,无心肺功能不全等;(4)治疗前乳腺肿块均经空心针活检(eore needle biopsy,eNB)证实为癌,腋窝肿大淋巴结经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以确定是否癌转移;(5)既往未用过任何治疗。 2.新辅助化疗组107例均采用“FEC”方案化疗3周期,每21天为1周期:氟脉嚓陡(5一Fu)600mg/mZ,d1,8,持续6一8小时静脉滴注;表阿霉素(EPI)75mg/mZ,d1,快速静脉滴注;环磷酞胺(CTX)600m留mZ,d1,8,静脉注射。化疗结束2周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nZ例在完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即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郑州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分期、局部肿块的大小和位置、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决定手术方式: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术或保乳手术。新辅助化疗前后采用体检、乳腺B超等2种方法分别测量肿瘤最大径及垂直径,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以同一种方法测量对比,全部病例均由指定的医生,每次至少两人同时检查,每1化疗周期结束时体检1次;根据UICC制定的乳腺癌化疗后效果评价标准评价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按照WHO的抗癌药物常见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评价新辅助化疗的毒性反应。 3.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x“检验,以Q二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 1.新辅助化疗组总有效率(CR十PR)为72.9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R)15例(14.02%),部分缓解63例(58.88%),肿瘤无变化者29例(27.10%),无病变进展病例。新辅助化疗使63.04%(29/46)的Ilb期、60.00%(33/55)的Ixla期肿瘤分期降低。新辅助化疗3周期后,原发肿瘤大于3cm的患者中有12例临床完全缓解,46例缩小到3cm以下。2.新辅助化疗胃肠道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中I度51例,n度39例,m度3例,未见IV度反应,予以对症治疗2一3天后症状均缓解。骨髓抑制为主要的血液学毒性反应,以白细胞降低较为明显,其中I度32例,11度54例,m度9例,未见IV度反应。未发生由于粒细胞减少引起的严重感染和发热。97.20%(104/107)患者出现脱发反应。全组患者未发生因化疗而引起严重肝、肾功能改变者,无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和需药物治疗的心郑州大学2(协毒年硕士论文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律失常。 3.新辅助化疗组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的比例分别为7.48% (8/107)和86.91%(93/107),对照组为18.75%(21/112)和75.00% (84/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乳手术的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异,新辅助化疗组为5.61%(6/107),对照组为6.25%(7/112)。 4.两组术后切口感染与皮瓣坏死的情况相似,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上肢水肿和上肢运动障碍的发生率较新辅助化疗组高,统计学分析有显着差异。 结论: 1.“FEC”方案新辅助化疗3周期,患者耐受性好,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行; 2.新辅助化疗可缩小原发肿瘤及淋巴结,使部分肿瘤从不可切除转化为可切除,并可降低可手术乳腺癌的手术难度,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3.新辅助化疗使保乳手术指征不局限于

王春艳[9](2021)在《溶脂技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的研究》文中提出乳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乳腺癌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必须熟悉腋窝区的解剖结构。溶脂、吸脂法的创新性拓展,为微创化手术操作提供操作空间。本论文针对溶脂技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研究,从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得分,生命质量及术后上肢活动障碍、腋窝外形满意度、腋窝舒适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溶脂技术应用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组,分别为:(1)对照组清扫腋窝淋巴结时不采用溶脂吸脂技术。(2)研究组行腔镜乳腺微创术。术中对腋窝淋巴结的解剖和清扫采用溶脂吸脂术。术前配置脂肪溶解液;内窥镜下的所有外科治疗步骤均遵循“从低到高”的空间顺序,即从腋窝底部开始(胸背神经血管、胸长神经)到达腋窝中部(胸外侧血管,腋静脉,胸小肌的后半部分,即第二水平淋巴结),然后再到腋窝顶部(胸大小肌间隙Rotter淋巴结和第三水平淋巴结),以防止渗血流向低位而对低位手术解剖分离的干扰;在胸大肌外侧缘进行探查,可以触摸到充满脂肪的空腔间隙,即腋窝脂肪囊。在该区域中,进行多点均匀注射配置好的脂肪溶解液至局部隆起。10至15分钟后,将20毫升注射针插入腋窝脂肪囊中,进行连续吸脂,同时将溶解液和溶解的脂肪一起吸出,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并吸出少量的不溶解的组织,可以用细剪刀轻轻分开,以便在实际操作后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区域。此时,肋间臂神经,胸长神经和胸背神经都得到了完整的保存,同时,腋动静脉血管分支和周围淋巴管也得到了完全结扎。此时,腋下的所有淋巴结都可以用剪刀清扫,并且可以直观结扎淋巴管;将清扫出的腋窝淋巴组织标本在配备好的脂肪溶解液中浸泡1520min后开始解剖。标本的解剖工作由固定人员进行。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得分,生命质量及术后上肢活动障碍程度、腋窝外形满意度、腋窝舒适度。结果:(1)将研究组的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有2例主要表现为上肢麻木,2例出现腋窝疼痛,1例为胸肌萎缩,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肢体麻木为主6例,有腋痛4例,胸肌萎缩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基本得分及其总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前后两组生命质量比较:术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DL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研究组术后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轻,腋窝外形满意度评分、腋窝舒适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中的常规参数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病理学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主要参数,如引流方法时间和总引流量,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腔镜下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结合溶脂吸脂技术,不但可以清扫腋窝淋巴结,并且可以建立腔镜操作空间,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刘蕴宇[10](2021)在《重庆市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认为目的:乳腺癌已成为中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我国女性健康,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本研究依托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医学数据研究院大数据平台,对2010年至2019年重庆市6家医院收治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和手术方式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并分析影响乳腺癌分期的危险因素以及随年代的变化趋势,为重庆市乳腺癌的防治提供准确的循证医学依据。同时,本研究从全社会角度出发,建立乳腺癌筛查方案的Markov模型,对临床乳腺检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CBE)筛查方案、乳腺钼靶(Mammography,MAM)筛查方案、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筛查方案、CBE联合MAM、CBE联合US、MAM联合US、CBE联合MAM联合US和不筛查八种乳腺癌筛查方案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为重庆市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优化和卫生部门制定乳腺癌筛查政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6家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数据库,将2010年-2019年分为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五个时间段,回顾性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布情况以及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应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根据乳腺癌自然病史,建立循环周期为1年的Markov模型,采用队列分析法,模拟10万名女性人群中八种筛查方案下的成本效用,设定起始年龄为35岁,终止年龄为85岁,以3%贴现率进行贴现。以不筛查方案的成本和效用作为基线得到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ies ratio,ICUR),并利用单因素敏感度分析、多因素敏感度分析和Monte Carlo分析探讨模型参数波动是否影响模型模拟结果,以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2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初治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近10年来重庆市6家医疗机构收治的乳腺癌住院患者呈整体递增趋势。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范围是25至95岁,中位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为(55.24±10.38)岁。高发年龄段为45~49岁,有393例(占20.46%)。五个时间段中位年龄分别为55、57、55、53、5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45、45-49、50-54、55-59、60-64、≥65)在五个时间段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P<0.01),随着年代变化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病理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有1378例(占72.2%),其次为混合型235例(12.2%),原位癌104例占(5.4%),浸润性小叶癌71例(占3.7%),其他少见类型占比不足10%。临床分期以Ⅱ期患者为主(占52.05%),0期患者占5.41%,Ⅰ期患者占17.91%,Ⅲ期患者占21.66%,Ⅳ期患者占2.97%,五个时间段临床分期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63)。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占49.40%),Luminal A型占17.39%,三阴性亚型占16.40%,HER-2过表达型,占15.20%,五个时间段分子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8,P<0.01),HER-2型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三阴性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占72.25%),五个时间段手术方式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6,P<0.01),传统大范围的乳腺癌根治术呈下降趋势,保乳手术率呈递增趋势,近5年保乳手术率约12.9%。前哨淋巴结活检率近5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和Ki-67指数与患者确诊时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值均<0.05)。同时,本研究对不筛查和7种乳腺癌筛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与不筛查方案相比,CBE、US和CBE-US筛查方案的ICUR分别为21725.08元/QALYs、115715.67元/QALYs和215201.97元/QALYs,低于本研究设置WTP阈值标准,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价值。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CBE和US筛查方案具有成本效用价值的结论对模型参数波动不敏感,CBE-US筛查方案则反之。多因素敏感度分析和结果显示,CBE筛查方案、US筛查方案和CBE-US筛查方案具有成本效用价值的概率会随着WTP阈值的提高而增加,当WTP阈值高于30000元时,US筛查方案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价值。Monte Carlo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筛查方案的成本概率、效用概率分布趋向正态分布,说明模型模拟结果是稳定的。结论:近10年来重庆市6家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例数呈递增趋势,高发年龄段为45~54岁,确诊年龄有下降趋势;病理组织学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临床分期以Ⅱ期患者为主且比例无明显变化;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HER-2型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三阴性患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保乳手术率呈递增趋势;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和Ki-67>14%是影响乳腺癌分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基本反映了重庆市女性乳腺癌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应注意这些特点。同时,与不筛查方案相比,CBE、US和CBE-US这三种筛查方案更具有成本效用,值得推广。因此,重庆市政府应加强CBE和US筛查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筛查参与率。此外,应将乳腺癌筛查全面纳入医保名录,降低患者的自费金额。

二、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后处理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6.1.1 标本类型
        6.1.2 标本固定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4. 2 取材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5. 2 取材
        6.2.6 SLNB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6.3.1 组织学分型
        6.3.2 组织学分级
        6.3.3 乳腺癌的分期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1 0.2.5. 1 局部处理
        1 0.2.5. 2 全身处理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1.1随访和评估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诊断
    15.3治疗原则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附录

(2)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病例收集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相关定义及治疗
    2.3 术后辅助治疗
        2.3.1 术后化疗
        2.3.2 术后放疗
        2.3.3 术后内分泌治疗与靶向治疗
    2.4 随访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本单位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
    3.2 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单因素分析
        3.2.1 年龄、月经情况及家族史与复发
        3.2.2 钙化灶、活检方式及首次切缘情况与复发
        3.2.3 肿块大小、位置与复发
        3.2.4 腋窝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与复发
        3.2.5 病理类型、病理分期与复发
        3.2.6 ER、PR、Her-2、Ki-67 与复发
        3.2.7 分子分型与复发
        3.2.8 组织学分级、脉管浸润与复发
        3.2.9 术后放疗与复发
    3.3 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第4章 讨论
    4.1 年龄与复发
    4.2 肿块大小和淋巴结转移与复发
    4.3 放疗与复发
    4.4 病理分期、病理类型与复发
    4.5 ER、PR、Her-2、Ki-67 及分子分型与复发
    4.6 脉管浸润、组织学分级与复发
    4.7 其他因素与复发
    4.8 总结
第5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5.1 结论
    5.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保乳手术外科治疗研究进展分析
    参考文献

(3)乳腺癌术后不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来源
        2.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资料采集
        2.2.2 激素受体检测与判定标准
        2.2.3 分组标准
    2.3 随访
        2.3.1 近期疗效评价
        2.3.2 远期疗效评价
    2.4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三组LRR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3.2 不同LRR部位近期疗效比较
    3.3 乳腺癌术后LRR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3.4 乳腺癌术后LRR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3.5 乳腺癌术后LRR患者生存分析
第4章 讨论
    1.乳腺癌术后LRR部位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乳腺癌术后LRR部位与乳腺癌临床疗效的关系
    3.乳腺癌术后LRR部位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乳腺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乳腺肿瘤的西医研究进展
        1.2.1 定义及分类
        1.2.2 乳腺癌的流行病学
        1.2.3 乳腺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2.4 乳腺癌的分型与治疗
        1.2.5 乳腺良性疾病与乳腺癌的风险
    1.3 古代中医对乳腺肿瘤的认识
        1.3.1 病名溯源
        1.3.2 病因病机
        1.3.3 治疗原则
    1.4 现代中医对乳腺肿瘤的认识
        1.4.1 现代中医对乳腺良性疾病的认识
        1.4.2 乳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免疫指标
第二章 乳腺良恶性肿瘤差异及其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
    2.1 研究材料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对象
        2.1.3 研究工具
        2.1.4 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标准
        2.1.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2.1.6 纳入标准
        2.1.7 病例排除标准
        2.1.8 剔除和脱落
    2.2 研究方法
        2.2.1 人员培训
        2.2.2 临床信息采集
        2.2.3 数据录入
        2.2.4 数据统计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
        2.3.2 术前中医证型分布
        2.3.3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
第三章 分析与结论
    3.1 基本资料分析
        3.1.1 乳腺肿瘤术前患者年龄分析
        3.1.2 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患者各因素差异分析
    3.2 术前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3.2.1 术前中医证型年龄等分析
        3.2.2 术前中医证型人口学特征等各观察指标差异分析
        3.2.3 乳腺良恶性肿瘤术前肝郁痰凝证的异同分析
    3.3 乳腺癌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
    3.4 结论
    3.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TNBC保乳术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石蜡切片的制备
        1.1.2 对于ER、PR、Her-2的鉴定
    1.2 结果
        1.2.1 保乳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1.2.2 保乳治疗5年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1.2.3 不同亚型乳腺癌保乳治疗后5年的生存状况
        1.2.4 保乳治疗5年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1.3 小结
二、basal-like型乳腺癌保乳术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2 结果
        2.2.1 保乳治疗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2.2.2 保乳治疗5年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2.2.3 不同亚型乳腺癌保乳治疗后5年的生存状况
        2.2.4 保乳治疗5年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2.3 小结
三、讨论
全文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治疗乳腺癌小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西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1.1.1 分子分型
        1.1.2 临床分期
        1.1.3 治疗方法
    1.2 中医干预乳腺癌生长转移的研究进展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近况
    1.3 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概述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及瘤株
        2.1.2 实验药物
        2.1.3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4T1 细胞的培养
        2.2.2 动物饲养条件
        2.2.3 造模及分组
        2.2.4 给药方法
        2.2.5 称取原位瘤瘤质量及计算抑瘤率
        2.2.6 观察肺转移结节数及计算肺转移抑制率
        2.2.7 观察生存期
        2.2.8 Elisa检测瘤组织、血清中HSPG的表达
        2.2.9 Real-Time PCR法测定瘤组织mTOR mRNA的表达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小鼠原位瘤瘤质量及抑瘤率
    3.2 各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及肺转移抑制率
    3.3 各组小鼠生存期的比较
    3.4 各组小鼠血清及瘤组织中HSPG的表达
    3.5 各组小鼠瘤组织中mTOR mRNA的表达
4 讨论
    4.1 组方依据
        4.1.1 乳腺癌生长转移的病机分析
        4.1.2 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的方药分析
    4.2 阳性对照依据
    4.3 HSPG
    4.4 mTOR
    4.5 动物实验结果分析
        4.5.1 药效分析
        4.5.2 机制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部分 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部分 乳腺癌外科治疗及新辅助化疗进展
    参考文献
缩写词索引
致谢

(9)溶脂技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乳腺癌的危害及现状
    1.2 乳腺癌的解剖结构
        1.2.1 乳房及腋窝局部解剖结构[18-19]
        1.2.2 腋窝淋巴结解剖结构
        1.2.3 女性乳腺导管解剖机制
        1.2.4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解剖学定位
    1.3 乳腺癌的临床诊断
        1.3.1 超声对发生于致密型乳腺的乳腺癌诊断
        1.3.2 乳腺肿瘤血管的影像解剖学观测
        1.3.3 乳腺癌不同部位淋巴结的超声诊断率
        1.3.4 超声诊断乳腺癌区淋巴结转移
    1.4 乳腺癌的临床治疗
        1.4.1 手术治疗
        1.4.2 内分泌治疗
        1.4.3 化学药物治疗
        1.4.4 生物免疫治疗
        1.4.5 放射治疗
    1.5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1.5.1 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表现
        1.5.2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的手术范围共识
        1.5.3 腋窝淋巴结的微创治疗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入组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判定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手术方法
        2.2.2 临床评估指标
        2.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出血和其他指标值
    3.2 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对比
    3.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3.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命质量比较
    3.5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臂活动障碍、腋窝外形满意度评分、腋窝舒适评分情况
    3.6 两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中的常规参数比较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重庆市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重庆市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乳腺癌患者基本资料
        3.2 确诊时间
        3.3 发病年龄
        3.4 临床病理特征
        3.5 手术方式
        3.6 不同分期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
        3.7 影响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危险因素
        3.8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随年代变化趋势
    4 讨论
        4.1 发病年龄
        4.2 组织学类型
        4.3 临床分期
        4.4 分子分型
        4.5 手术方式
        4.6 影响乳腺癌临床分期的危险因素
    5 结论
第二部分 重庆市乳腺癌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Markov模型基本理论
        2.2 乳腺癌筛查方案的Markov模型构建
        2.3 乳腺癌筛查方案的Markov模型参数
        2.4 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3 结果
        3.1 成本效用分析结果
        3.2 敏感度分析结果
        3.3 Monte Carlo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成本效用分析
        4.2 敏感度分析
    5 结论
全文总结
    1 本研究主要进行的研究
    2 本研究主要获得的结论
    3 本研究创新性
    4 本研究局限性
    5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筛查经济学评价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 [2]乳腺癌保乳手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D]. 吴先敏. 南昌大学, 2021(01)
  • [3]乳腺癌术后不同局部区域复发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研究[D]. 金海龙. 南昌大学, 2021(01)
  • [4]乳腺肿瘤术前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与免疫指标相关性研究[D]. 张文馨. 河北大学, 2021(09)
  • [5]三阴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再分析[D]. 王斌.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抑癌扶正平衡Ⅱ号方治疗乳腺癌小鼠的实验研究[D]. 艾望. 武汉大学, 2019(06)
  • [7]乳腺癌外科的治疗进展[J]. 徐晓明,唐金海.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0(04)
  • [8]新辅助化疗在可手术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D]. 刘慧. 郑州大学, 2004(04)
  • [9]溶脂技术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的研究[D]. 王春艳. 吉林大学, 2021(01)
  • [10]重庆市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D]. 刘蕴宇.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乳腺癌手术治疗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