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阻隔吹塑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

高阻隔吹塑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

一、高阻隔性可吹塑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金强,王富玉,张玉霞[1](2021)在《高阻隔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高阻隔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方法,包括共混与复配、多层复合、拉伸取向、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等,阐述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酰亚胺(PA)以及聚乙烯醇(PVA)等的性能特点及针对其阻隔性能等的改性研究进展。

李世杰[2](2019)在《蒙脱土/超支化PA6纳米复合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酰胺6(PA6)薄膜透明性比较好,拉伸强度较高,并且还耐蒸煮和耐有机溶剂性,抗穿刺性优良、阻氧性能优异等,已成为重要的包装材料之一。但是传统的聚酰胺树脂为线形结构,虽然其力学性能比较好,但是它也存在着相对黏度较高、熔体流动性较差等缺点。聚酰胺-胺(PAMAM)是一种树枝状枝化高分子,分子链周围含有很多活性基团。近年来,树枝状支化大分子由于其高度支化的结构而表现出线性聚合物所没有的分子链不易缠结、低黏度、高流动性、良好的溶解性、难以结晶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加入PAMAM的聚酰胺6(超支化PA6)是一种高熔体流动速率、易于成型加工且耗时短、能耗与成本低、高强高韧的聚酰胺树脂。在聚合物中引入少量层状蒙脱土(MMT)纳米材料,MMT能发挥纳米片层的纳米效应,在保证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能够改变小分子物质(水蒸气、氧气等)的迁移路径,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本研究采用聚酰胺6高温高压水解聚合工艺,利用PAMAM和MMT协同改性PA6,制备蒙脱土/超支化PA6纳米复合材料。并对所制备的蒙脱土/超支化PA6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一系列的表征。表征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三种蒙脱土,有机蒙脱土(DK5)更易与超支化PA6基体相结合。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从纯超支化PA6的52.67 MPa、12.65%、4.75 kJ/m2提升至81.78 MPa、26.31%、6.98 kJ/m2。在成功制备有机蒙脱土(DK5)/超支化PA6纳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又重点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DK5型有机蒙脱土在超支化PA6基体内的分散和接枝问题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结晶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并适当调整PAMAM的质量分数。研究表明,蒙脱土(DK5)/超支化PA6纳米复合材料在保证超支化PA6相对黏度较低、易于成型加工的基础上,力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当蒙脱土(DK5)含量为3 wt%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纯超支化PA6的63.87 MPa提升至86.57 MPa。最后本论文通过将蒙脱土(DK5)/超支化PA6纳米复合材料经流延成膜和双向拉伸的过程制备双向拉伸包装薄膜,并对双向拉伸薄膜进行一系列宏观性能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在宏观性能优良的基础上,蒙脱土含量为3 wt%同时拉伸比为3×3时制备的复合包装薄膜性能最优。其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大幅度降低至90.2gm·mil/m2·day和26.2 cc·mil/m2·day,这相比于含有蒙脱土PA6未拉伸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提高3.4倍和2.6倍,相比于纯超支化PA6未拉伸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提高大概4.4倍和3.0倍。

杨铄冰,杨涛[3](2018)在《多层共挤出复合薄膜原料简析》文中提出本文按照不同塑料原料在共挤出复合薄膜中的作用分类,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7类基层用塑料原料、9类功能层塑料原料、9类粘合层树脂材料的结构特点、物理特性、加工性能及薄膜制品的功能与用途,为共挤出复合薄膜的原料选取及结构设计提供帮助。

谢芮宏[4](2016)在《PA6/MXD6/黏土阻隔包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文中研究指明在包装行业中,塑料薄膜具有成本低,柔软且透明,与食品接触时无毒和易于储运等特点。在众多薄膜中,尼龙膜具有强度高、冲击性能好和抗刺穿能力强等优异的力学性能,并且拥有良好的有机无机气体阻隔性能。本实验采用原位插层聚合制备PA6/黏土复合材料(纳米尼龙),以提高黏土在尼龙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再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PA6/MXD6/黏土复合材料并吹塑成型制备薄膜,研究MXD6、黏土对PA6尼龙的结晶及熔融行为、力学性能及阻隔性能的影响规律,为MXD6尼龙类复合材料做包装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对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表明,黏土的加入使PA6的特性黏数和黏均分子量增加。XRD分析表明PA6分子链进入黏土层间,黏土层间距大大增加,并均匀分散在PA6基体中,形成了剥离型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DSC分析表明层状黏土的加入,使得PA6的熔融分别出现α[和丫两种晶型的特征,显示出在PA6的结晶过程中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TG分析表明黏土的加入也提高了尼龙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对PA6/MXD6尼龙共混材料的性能研究表明,MXD6与PA6的相容性良好,两者共混后使其晶粒细化。共混物中MXD6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机械性能增加。采用吹塑成型设备制备PA6/MXD6/黏土复合材料薄膜,对其流变性能,结晶行为,机械性能,阻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黏土和MXD6加入未改变PA6的假塑性行为,黏土加入提高了体系对剪切的敏感性,而MXD6加入则提高了体系对温度的敏感性。MXD6及黏土的加入使PA6中的α晶型转化为γ晶型,随着MXD6用量的增加,薄膜中引入大量刚性苯基而拉伸强度逐渐提高。薄膜的断裂伸长率与结晶度基本呈负相关。由于丫晶型尼龙比α晶型尼龙具有更好的阻隔性能,MXD6和黏土对PA6的阻隔性能都有提高作用,很少量黏土的加入则大幅度提高尼龙6其对二甲苯的阻隔能力。

宁军,刘朝艳,殷荣忠,朱永茂,潘晓天,刘勇,刘小峯,刘晓晨,邹林,王同捷,李丽娟,张骥红,李芳[5](2012)在《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文中认为收集了2010年7月~2011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刘亦武[6](2010)在《EVOH/纳米SiO2高阻隔包装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性能》文中研究表明产品在贮存、运输等流通过程中常会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破坏和影响,采用合理的包装可使产品免受或减少这些影响。通过高阻隔材料包装产品可实现对包装内气体成分及含量的控制,从而有效地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因此高阻隔材料成为最为重要的功能包装材料之一。本课题对EVOH/纳米SiO2高阻隔包装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有:在复合剪切力场下,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SiO2,并对产品进行了表征;采用不同共混法制备了EVOH/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了加工工艺(共混工艺和吹膜工艺),通过对复合材料的表征,分析了加工工艺对制备高阻隔包装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不同的偶联剂和聚合物接枝改性纳米SiO2,并与EVOH复合制备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并讨论了界面结构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在较佳的加工工艺和纳米SiO2改性方法下制备了EVOH/纳米SiO2复合材料的膜材和板材,系统的对膜材和板材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紫外辐照处理,分析了紫外辐照处理对复合膜的影响;在振动力场下加工EVOH/纳米SiO2复合膜,分析振动力场下加工高阻隔材料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复合剪切力场下制备的纳米SiO2的形貌近似球形、平均粒径为19.5 nm且分布较窄,原位改性的效果良好;合理的加工工艺改善了EVOH/纳米SiO2复合材料薄膜结构的有序程度和结晶形态等,使薄膜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溶液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纳米SiO2在EVOH中的分散性较熔融共混法好;聚合物接枝改性和偶联剂改性的纳米SiO2在EVOH中的分散性、相容性和界面作用得到了改善,复合膜的性能得到提高,KH550是体系的较佳改性剂;纳米SiO2填充EVOH能提高复合材料结晶性能等,从而使复合材料的膜材与板材的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而合理的紫外辐照也能提高复合膜性能;振动力场下加工复合材料,改善了纳米SiO2的分散性,改变了复合材料晶体的晶型及取向,而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提高。

何彬[7](2009)在《HDPE/PA共混阻隔材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密度聚乙烯(HDPE)是一种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综合性能良好的通用塑料。但由于它是非极性高聚物,溶解度参数与大多数烃类有机溶剂相近,因而耐有机溶剂的渗透性较差,而尼龙(PA)性能优异,耐油性好。通过HDPE与PA共混制备合金,不仅可以提高HDPE的耐有机溶剂的渗透性能,而且可改善HDPE的力学性能,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拓宽HDPE的应用领域。但因二者极性的差异使相容性很差,需要加入相容剂改善其相容性。本论文以HDPE-g-MAH作为相容剂,制备了HDPE/PA/HDPE-g-MAH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毛细管流变仪、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等对HDPE/PA阻隔材料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形态结构、流变性能和结晶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同时,研究了HDPE/PA6、HDPE/PA11两种不同共混体系下, PA类型对HDPE/PA共混阻隔材料的影响。制备条件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HDPE/PA6共混体系,剪切速率须在92S-1左右,制样温度需控制在220℃左右,才能使改性组分PA在HDPE中分布的形态结构由液滴变成层状。在相容剂含量(HDPE-g-MAH/HDPE=5%)相同的条件下,随着PA含量的不断增加,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PA含量为15%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到达最高点。在尼龙含量w(PA/HDPE)=5%相同的条件下,对PA6共混体系来说,相容剂含量在10%左右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最高;而对PA11共混体系来说,相容剂含量在2%5%之间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最高。在PA含量对共混物阻隔性能的影响中,在相容剂用量为15%条件下, PA6用量为15%时,阻隔性较纯HDPE提高了2.58倍;PA11用量为10%时,阻隔性较纯HDPE提高了1.97倍。同时,在HDPE/HDPE-g-MAH/PA11=100/5/2时阻隔性能达到最好,此时从SEM观察可看出,PA以相互交叠的不连续的片层状结构分散于HDPE树脂中。通过对阻隔材料流变行为研究发现,HDPE/HDPE-g-MAH/PA阻隔材料为假塑性流体,表现出切力变稀的现象。随着相容剂的加入,HDPE/PA体系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增强;同时随相容剂含量的增加,HDPE/HDPE-g-MAH/PA11体系表观粘度呈下降趋势,相容剂含量为2%时,表观粘度最大;而HDPE/HDPE-g-MAH/PA6体系表观粘度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容剂含量为8%时,表观粘度最大。HDPE/PA阻隔材料的粘流活化能随着相容剂的加入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对温度的敏感性降低,因而加工过程中可选择的较宽的加工温度,易于成型加工。采用DSC研究了HDPE及HDPE/PA阻隔材料的非等温结晶熔融行为,研究结果发现,HDPE/PA的熔点和结晶温度与HDPE的相比有所升高;随着相容剂(HDPE-g-MA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熔融热焓先增加再减小,即相容剂含量为2%时,HDPE/PA6熔融共混物的放热焓最大,结晶度也达到最大值,这与阻隔性能最佳点相一致,说明HDPE/PA6共混体系结晶度越大,越有助于阻隔层的形成,更能有效的降低渗透率,提高阻隔性能。从PA6、PA11不同体系对比来看,基体HDPE中加入PA,都表现出HDPE、PA熔融峰相互靠近;以及在HDPE/HDPE-g-MAH/PA共混物中,PA熔融峰和结晶峰消失的现象出现,说明PA类型对HDPE/PA共混体系的影响是相同的。

宁军,钟晓萍,殷荣忠,朱永茂,刘勇,张骥红,陈红,刘丽湘,姚雪丽,李丽娟,罗兰,邹林,范君怡[8](2009)在《2007~2008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文中提出收集了2007年7月~2008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07~2008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杨中文,刘西文[9](2007)在《高阻隔性容器吹塑专用料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以尼龙6(PA6)为基体,加入增韧增粘改性剂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不同增韧增粘改性剂及其含量对PA6熔体粘度、阻隔性、力学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为增韧增粘剂且含量约为10%时,可以得到综合能优于PA6的高阻隔性容器吹塑专用料,该材料可用作汽油、农药等的包装储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殷勤俭[10](2007)在《功能性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是由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通过缩聚反应生成的一种含芳环的饱和聚酯。虽然PET自问世以来主要都是被用于纺制纤维,应用于服装领域,但由于PET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能保持优良的物理性能,抗冲击强度高、耐摩擦、刚性好、硬度大、吸湿性小、尺寸稳定性好、电性能优良、无毒无臭、加工方便、制件的外观洁净透明,能耐绝大多数有机溶剂和无机酸的腐蚀等,使它在非纤维用途方面的应用更为广泛。特别是近十年来,由于PET生产的大规模化,成本不断下降,PET在包装瓶、薄膜、工程塑料领域的应用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PET仍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使之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和应用。例如,PET的气体阻隔性和耐热性问题,由于PET对气体的阻隔性不够高(易使被包装物变质,所包装商品的货架期短)、热变形温度低(不能进行巴氏消毒)、耐挂擦伤能力差等,而不能用于氧活性商品(如啤酒、生化药品)的包装。其次是PET的抗静电性问题,由于PET的比电阻较高、摩擦电压大、极容易产生静电,而且静电半衰期长,在作为涤纶纤维和薄膜使用时,严重影响其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再次是在工程塑料应用领域的问题,在芳香族聚酯中PET是性价比最高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聚酯。但是,作为工程塑料使用时PET有三个重大缺陷:制品的尺寸稳定性差、熔体强度低、结晶速度慢,使PET的加工难度较大,加工时模具温度高达130℃以上,不能满足工业上快速注塑成型的需要。本研究就是针对PET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调整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着手,用工业上合成PET的通用方法(PTA法)合成了几种改性的功能性PET复合材料,提高了PET的耐热性、气体阻隔性和抗静电性。为了实现这一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从合成手段开始,解决目前在实验室用酸法合成PET的重大困难,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微型聚酯合成反应装置,在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实现了酸法合成PET。该装置将工业上PET合成时的打浆、高压酯化、低真空缩聚、高真空缩聚等多步反应,通过科学设计和创造性改进,合并到一个反应装置中完成,在实验室实现了用一个反应釜合成PET及其共聚物的设想。该装置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Y”形分支管,连接两个真空通路系统,一个通路用于低真空缩聚时进一步分离反应组分,提高单体转化率;另一个通路用于终缩聚时实现高真空度的缩聚反应。装置设计的“丁”字形堵针放料口,成功地解决了高真空密封和高粘度流体放料难的问题。该装置还具有微型化、多功能化的特点,既可以用于液相合成反应,也可以用于液—固—气多相反应,达到了一釜多能,一釜多用的功能,为今后实验室进行PET的改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由于目前对高气体阻隔性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手段非常有限,特别是对高气体阻隔性材料(气体透过率小于3.8cm3.mm/m2.24h.MPa≈19×10-5cm3.20μm/m2.d.Pa)的气体透过率的测试手段还相当落后,现有的测试仪器几乎都不能准确测定高气体阻隔性材料的气体透过率。本文设计制造了一套KWY-02型高阻隔性材料气体透过率测定仪,采用一些先进的设计思想和工业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仪器配件的合理配置,可以测试很宽范围内材料的透气率,测试范围可以覆盖漏率为1.0×10-2cm3.20μm/m2.d.Pa~10-8cm3.20μm/m2.d.Pa的薄膜材料。KWY-02型气体透过率测定仪在透气室上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螺盖式关启装置,使测试操作变得简单、快捷,而且可靠性好。仪器的适用范围广,可以测定常见的所有非腐蚀(腐蚀金属)性气体;仪器运行时无污染(不使用水银压力计),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好。本文用间苯二甲酸(IPA)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酯化反应,发现IPA的加入使整个酯化反应的诱导期缩短了,体系中IPA占的比例越高,酯化反应的诱导期越短,发生酯化反应的温度越低;而缩聚时却相反,体系中IPA的含量越高,缩聚的诱导期越长,100%的间苯二甲酸—双—β—羟乙酯(BHIT)缩聚的诱导期长达200mins,但缩聚温度比对苯二甲酸—双—β—羟乙酯(BHET)缩聚时低。IPA改性的PEIT的结晶性变差了,PEIT的结晶度随IP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IPA的含量达到18%时共聚酯的冷结晶峰和熔融峰几乎都消失了,到20%wt的含量时就完全看不到了,含20%IPA的PEIT是完全的无规共聚物。低IPA含量(≤10%)的PEIT力学性能随IPA含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当IPA的含量大于10%以后,共聚酯的力学性能又开始降低。甘油可以与PTA在高温高压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甘油酯,但如果反应体系中有乙二醇存在,甘油与PTA的酯化反应就难以进行,只能通过甘油与BHET的酯交换反应生成相应的单甘油酯。甘油组分对聚酯(PET)的性能影响很大,低甘油含量(≤2%wt)的共聚酯(PEGC)中仍存在少量游离的伯羟基,它使共聚酯的力学性能、气体阻隔性增加,但结晶性变差;当甘油的含量超过2%以后,缩聚反应变得困难,体系的粘度迅速增大,而聚合物的分子量却难以增长,得到的是完全非晶态的共聚酯,其力学性能随甘油含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难以加工成型。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的耐热性环状羟烷基吗啉铵盐,如吗啉盐酸盐、羟乙基吗啉盐酸盐、羟丙基吗啉盐酸盐、N-(1.1-二甲基-羟乙基)吗啉盐酸盐、N-(6-羟己基)吗啉溴化铵和N-(10-羟癸基)吗啉溴化铵,其中N-(6-羟己基)吗啉溴化铵和N-(10-羟癸基)吗啉溴化铵的热分解温度超过360℃。这几种环状羟烷基吗啉铵盐都能与Na-MMT发生阳离子交换,进入到MMT的层间,使MMT的层间距增大,N-(6-羟己基)吗啉溴化铵和N-(10-羟癸基)吗啉溴化铵可以使MMT的层间距扩大到20 (?)以上。在180℃时乙二醇锑在乙二醇中的溶解度可以达到15.8%,这时乙二醇锑在改性MMT上的吸附(负载)量最大,达到6%wt(以MMT的量计)。用负载有乙二醇锑的有机化MMT与BHET反应制得的PET—MMT复合材料在MMT的含量低于2%时为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比纯PET降低了6.3℃,熔点比纯PET升高了8.5℃;最大热失重温度比纯PET升高了114℃,提高到590℃;薄膜材料对氧气的阻隔性提高了3倍,但力学性能有所下降。用强氧化剂(浓硝酸、浓硫酸和H2O2的混合物)氧化的方法,使CNTs的尾端或侧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活性”的羧基或羟基,可以提高MWNT在极性溶剂中的分散能力,这种功能化的MWNT在乙二醇和水中分散性好,稳定性高,室温放置2周也没有分层。用超声处理和溶剂驱替的方法,将功能化的MWNT均匀地分散到乙二醇中,然后再与PTA在高温高压酯化、缩聚制得了PET-CNTs纳米复合材料。在PET中,MWNT的含量低于0.1%时可以达到纳米级的均匀分散,而含量大于0.2%wt时就不能形成均匀分散了。MWNT在PET起到成核剂的作用,加速了PET的结晶。少量的MWNT可以提高PET的力学性能,添加0.05%的MWNT可以使PET的断裂强度由48.2MPa提高到61.1MPa,模量由2.21GPa提高到2.52GPa,断裂伸长率也由274%提高到了318%。MWNT能显着提高PET的导电性能,而且随MWNT含量的增加PET的导电性也随之提高,当MWNT含量为0.05%时,PET的导电率提高了2个数量级,因此,MWNT可以作为PET的抗静电剂。但是,MWNT在PET基体中存在一个临界聚集浓度点,约为0.2%。在此浓度下,MWNT在PET基体中分散较好,但PET分子链易在MWNT上折叠结晶,形成一层包裹层,对PET-CNTs纳米复合材料的导电率提高不是很大。大于此浓度后,MWNT就开始缠结成团,在PET中的分散性变差,使PET的力学性能降低;但如果MWNT的量增大到一定程度(≥3.0%wt),纳米管之间就可能形成“搭接”,管与管之间逐渐导通,使PET-CNTs复合材料的电阻率发生突变。

二、高阻隔性可吹塑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阻隔性可吹塑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阻隔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改性方法
    1.1 共混与复配
        1.1.1 共混改性
        1.1.2 复配改性
    1.2 多层复合
    1.3 双向拉伸
    1.4 表面改性
        1.4.1 表面涂覆
        1.4.2 表面处理
    1.5 化学改性
2 EVOH的改性
    2.1 共混与复配
    2.2 多层复合
    2.3 表面改性
    2.4 化学改性
3 PVDC的改性
    3.1 共混与复配
    3.2 多层复合
    3.3 化学改性
4 PA的改性
    4.1 共混与复配
        4.1.1 共混
        4.1.2 复配
    4.2 多层复合
    4.3 拉伸取向
5 PVA的改性
    5.1 共混与复配
    5.2 拉伸取向
    5.3 化学改性
6 结语

(2)蒙脱土/超支化PA6纳米复合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PA6 的结构、性能及运用
        1.2.1 PA6 的概念
        1.2.2 PA6 的结构及性能
        1.2.3 PA6 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1.3 蒙脱土/PA6 纳米复合材料
        1.3.1 蒙脱土的结构和性质
        1.3.2 蒙脱土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1.3.3 蒙脱土/PA6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蒙脱土/超支化PA6 纳米复合包装材料
        1.4.1 超支化PA6 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4.2 蒙脱土/超支化PA6 纳米复合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二章 不同蒙脱土改性超支化PA6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2.2 样品制备
        2.2.3 测试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蒙脱土的层间距结构表征
        2.3.2 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
        2.3.3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
        2.3.4 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
        2.3.5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2.3.6 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有机蒙脱土(DK5)/超支化PA6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3.2.3 测试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3.3.2 复合材料的TEM分析
        3.3.3 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
        3.3.4 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
        3.3.5 复合材料的稳态流变性能
        3.3.6 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性能
        3.3.7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3.8 复合材料的冲击断面形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向拉伸蒙脱土(DK5)/超支化PA6 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4.2.2 挤出流延薄膜的制备
        4.2.3 双向拉伸薄膜的制备
        4.2.4 测试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双向拉伸薄膜的力学性能
        4.3.2 双向拉伸薄膜的阻隔性能
        4.3.3 双向拉伸薄膜的光学性能
        4.3.4 双向拉伸薄膜的热收缩率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4)PA6/MXD6/黏土阻隔包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PA6的研究进展
    1.3 MXD6的简介
    1.4 粘土及其改性尼龙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1.1 实验主要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步骤及其工艺路线
        2.1.4 实验测试
    2.2 PA6/MXD6共混材料的制备及及性能测试
        2.2.1 实验主要原料
        2.2.2 实验主要仪器
        2.2.3 实验主要测试
    2.3 PA6/MXD6/黏土阻隔薄膜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3.1 实验主要原料
        2.3.2 实验主要仪器
        2.3.3 实验主要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1 工艺的选取
        3.1.2 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3.1.3 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熔融及结晶行为
        3.1.4 PA6/黏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
    3.2 PA6/MXD6尼龙共混材料的相容性能研究
        3.2.1 PA6/MXD6尼龙共混材料的工艺确定
        3.2.2 PA6/MXD6尼龙共混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3.2.3 PA6/MXD6尼龙共混材料的晶体结构
        3.2.4 PA6/MXD6尼龙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
    3.3 PA6/MXD6/黏土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3.4 PA6/MXD6/黏土阻隔薄膜的性能研究
        3.4.1 阻隔薄膜的制备工艺
        3.4.2 PA6/MXD6/黏土薄膜材料的XRD性能
        3.4.3 PA6/MXD6/黏土薄膜的熔融及结晶性能
        3.4.4 PA6/MXD6/黏土薄膜的拉伸性能
        3.4.5 阻隔薄膜的阻隔性能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通用热塑性树脂
    2.1 聚乙烯 (PE)
    2.2 聚丙烯 (PP)
    2.3 聚氯乙烯 (PVC)
    2.4 聚苯乙烯 (PS)
    2.5 苯乙烯类共聚物
3 工程塑料
    3.1 尼龙 (PA)
    3.2 聚碳酸脂 (PC)
    3.3 聚甲醛 (POM)
    3.4 热塑性聚酯 (PET和PBT)
4 特种工程塑料
    4.1 聚苯硫醚 (PPS)
    4.2 液晶聚合物 (LCP)
    4.3 聚芳醚酮 (PAEK)
    4.4 聚芳砜
5 热固性树脂
    5.1 酚醛树脂 (PF)
    5.2 不饱和聚酯
        5.2.1 市场动态
        5.2.2 研发进展
        5.2.2. 1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改性研究
        5.2.2. 2 力学性能改进
        5.2.2. 3 新型UPR复合材料
        5.2.3 UPR复合材料的应用
        5.2.4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老化机理
        5.2.5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
        5.2.6 生物复合材料
    5.3 环氧树脂 (EP)
        5.3.1 原料[151-152]
        5.3.1. 1 双酚A
        5.3.1. 2 环氧氯丙烷
        5.3.2 产能建设和企业经营动态
        5.3.2. 1 产能建设[153-157]
        1) 环氧树脂
        2) 固化剂
        3) 应用领域
        5.3.2. 2 企业经营动态[158-160]
        5.3.3 日本环氧树脂工业[161-162]
        5.3.3. 1 原料
        5.3.3. 2 环氧树脂产量和用途分布
        5.3.4 新产品[163-167]
        5.3.4. 1 环氧氧树脂和固化剂
        5.3.4. 2 助剂
        5.3.5 应用领域发展
        5.3.5. 1 胶黏剂[168-183]
        5.3.5. 2 涂料[184-188]
        5.3.5. 3 电子材料[189]
        5.3.5. 4 复合材料[190]
        5.3.6 结语
    5.4 聚氨酯 (PU)
        5.4.1 原料
        5.4.2 涂料
        5.4.3 胶黏剂
        5.4.4 泡沫
        5.4.5 分散体
        5.4.6 助剂
        5.4.7 弹性体
        5.4.8 其他

(6)EVOH/纳米SiO2高阻隔包装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分子材料阻隔机理的研究现状
    1.2 高阻隔性塑料包装材料及改性
    1.3 阻隔技术
    1.4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高阻隔材料
        1.4.1 聚合物/无机物纳米复合高阻隔材料的研究现状
        1.4.2 EVOH 简述及研究现状
        1.4.3 纳米Si0_2简述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复合剪切力场下纳米Si0_2的制备及其原位改性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思路
        2.1.2 主要原料及试剂
        2.1.3 主要设备
        2.1.4 纳米Si0_2的制备及原位改性
        2.1.5 表征与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复合剪切力场下纳米Si0_2的形成过程
        2.2.2 原位改性分析
        2.2.3 制备纳米Si0_2的配方优化设计
        2.2.4 不同剪切力场对纳米Si0_2粒径的影响
        2.2.5 XRD 分析
        2.2.6 TEM 分析
        2.2.7 FTIR 分析
        2.2.8 TG 分析
        2.2.9 复合剪切力场下并流式进料的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探索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思路
        3.1.2 主要原料及试剂
        3.1.3 主要设备
        3.1.4 纳米Si0_2的制备及改性
        3.1.5 熔融共混法制备EVOH
        3.1.6 熔融共混法制备EVOH
        3.1.7 溶液共混法制备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
        3.1.8 表征与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不同吹膜工艺制备复合膜的POM 分析
        3.2.2 不同吹膜工艺制备复合膜的DSC 分析
        3.2.3 不同吹膜工艺制备复合膜的XRD 分析
        3.2.4 吹膜工艺对EVOH/纳米Si0_2复合膜拉伸强度的影响
        3.2.5 吹膜工艺对EVOH/纳米Si0_2复合膜透湿性能的影响
        3.2.6 吹膜工艺对EVOH/纳米Si0_2复合膜透氧性能的影响
        3.2.7 吹膜工艺对EVOH/纳米Si0_2复合膜透明性的影响
        3.2.8 剪切速率-剪切粘度-温度实验曲线分析
        3.2.9 剪切速率-剪切应力-温度实验曲线分析
        3.2.10 EVOH
        3.2.11 FTIR 分析
        3.2.12 TEM 分析
        3.2.13 溶液共混法制备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SEM 分析
        3.2.14 溶液共混法制备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DSC 分析
        3.2.15 溶液共混法制备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TG 分析
        3.2.16 溶液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3.2.17 溶液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分析
        3.2.18 溶液共混法制备复合材料透明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分析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思路
        4.1.2 主要原料及试剂
        4.1.3 主要设备
        4.1.4 工艺方法
        4.1.5 表征与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FTIR 分析
        4.2.2 TEM 分析
        4.2.3 SEM 分析
        4.2.4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分析
        4.2.5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4.2.6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4.2.7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分析
        4.2.8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透明性能分析
        4.2.9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耐热性能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思路
        5.1.2 主要原料及试剂
        5.1.3 主要设备
        5.1.4 工艺方法
        5.1.5 表征与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片材的力学性能分析
        5.2.2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片材的动态力学性能分析
        5.2.3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片材的热性能分析
        5.2.4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膜材的结晶性能分析
        5.2.5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膜材的力学性能分析
        5.2.6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膜材的阻隔性能分析
        5.2.7 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膜材的透明性分析
    5.3 结论
第六章 紫外辐照对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思路
        6.1.2 主要原料及试剂
        6.1.3 主要设备
        6.1.4 工艺方法
        6.1.5 表征与测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紫外辐照对复合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6.2.2 紫外辐照对复合膜阻隔性能的影响
        6.2.3 紫外辐照后复合膜性能的时效变化
    6.3 结论
第七章 振动力场下EVOH/纳米Si0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研究
    7.1 实验部分
        7.1.1 实验思路
        7.1.2 主要原料及试剂
        7.1.3 主要设备
        7.1.4 工艺方法
        7.1.5 表征与测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振动力场下制备高分子材料对其聚集态的影响
        7.2.2 振动力场下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对其分散性的影响
        7.2.3 振动力场下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测试
        7.2.4 振动力场下制备的复合膜力学性能分析
        7.2.5 振动力场下制备的复合膜阻隔性能分析
    7.3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HDPE/PA共混阻隔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气体或溶剂蒸汽对高分子材料的渗透
        1.2.1 气体或溶剂蒸汽渗透分子特性对渗透性的影响
        1.2.2 高分子材料特性对渗透性的影响
        1.2.3 添加剂对渗透性的影响
    1.3 阻隔性聚烯烃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 表面涂覆法
        1.3.2 表面化学处理法
        1.3.2.1 氟化处理法
        1.3.2.2 磺化/级磺化处理法
        1.3.2.3 等离子表面处理法
        1.3.3 多层复合
        1.3.3.1 多层干式复合
        1.3.3.2 多层共挤复合
        1.3.4 层状共混复合法
    1.4 共混物层状阻隔材料研究进展与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情况
    1.5 本课题研究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
        1.5.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HDPE/ PA阻隔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
        2.2.2 实验设备
        2.2.3 工艺流程及实验配方
        2.2.3.1 HDPE/ PA 共混物制备的工艺流程
        2.2.3.2 HDPE/ PA 共混物制备的实验基本配方
        2.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阻隔性共混物体系制备条件的研究
        2.3.1.1 粘度匹配
        2.3.1.2 混合时间
        2.3.1.3 剪切速率
        2.3.2 HDPE/PA 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2.3.2.1 PA 与HDPE-g-MAH 反应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2.3.2.2 共混物的界面形态
        2.3.3 HDPE/PA 共混合金力学性能分析
        2.3.3.1 PA 用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2.3.3.2 相容剂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DPE/ PA阻隔材料的阻隔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性能测试及表征
    3.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3.1 PA 用量对阻隔性能的影响
        3.3.2 相容剂含量对阻隔性能的影响
        3.3.2.1 吸油值测定法对共混合金体系阻隔性的研究
        3.3.2.2 渗透率测定法对共混合金体系阻隔性的研究
        3.3.3 HDPE/PA阻隔材料形态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DPE/ PA阻隔材料流变行为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2.2 实验工艺条件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3.1 HDPE/ PA 阻隔材料流变性能
        4.3.1.1 实验数据
        4.3.1.2 HDPE/ PA 阻隔材料的流变曲线
        4.3.1.3 HDPE/ PA 阻隔材料的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
        4.3.2 HDPE/ PA 阻隔材料的非牛顿指数(n)
        4.3.2.1 HDPE/ PA11 阻隔材料的非牛顿指数
        4.3.2.2 HDPE/ PA6 阻隔材料的非牛顿指数
        4.3.3 HDPE/PA 阻隔材料熔体粘流活化能(?Eγw )
        4.3.3.1 HDPE/PA11 共混物熔体的粘流活化能
        4.3.3.2 HDPE/PA6 共混物熔体的粘流活化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DPE / PA阻隔材料的结晶及熔融行为的研究
    5.1 前言
    5.2 HDPE/PA 阻隔材料的测试
        5.2.1 广角X 射线衍射(WAXD)测定
        5.2.2 偏光显微镜(POM)观察
        5.2.3 熔融结晶行为
    5.3 结果与讨论
        5.3.1 DSC 法研究HDPE/PA 共混体系
        5.3.1.1 HDPE/PA11 共混材料的DSC 图谱分析
        5.3.1.2 HDPE/PA6 共混材料的DSC 图谱分析
        5.3.2 WAXD 法研究HDPE/PA 共混体系
        5.3.2.1 HDPE/PA11 共混材料的WAXD 研究
        5.3.2.2 HDPE/PA6 共混材料的WAXD 研究
        5.3.2.3 PA 类型对HDPE/ PA 共混阻隔材料的影响
        5.3.3 偏光显微镜法研究HDPE/PA 共混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特色与创新
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致谢

(10)功能性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功能性聚酯(PET)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概述
    1.2 高气体阻隔性PET的研究进展
        1.2.1 高气体阻隔性高分子材料研究概况
        1.2.1.1 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 or EVAL)
        1.2.1.2 聚偏二氯乙烯(PVDC)
        1.2.1.3 腈基树脂(PAN)
        1.2.1.4 聚萘二甲酸二乙二醇酯(PEN)
        1.2.1.5 聚芳酰胺(MXD_6)
        1.2.1.6 液晶聚合物(LCP)
        1.2.1.7 PET的气体阻隔性
        1.2.2 提高PET气体阻隔性的方法
        1.2.2.1 共混法
        1.2.2.2 共聚法
        1.2.2.3 表面涂覆法
        1.2.2.4 多层复合法
        1.2.2.5 化学处理法
        1.2.2.6 纳米复合法
        1.2.2.7 通过特殊加工方法提高PET的阻隔性
        1.2.3 聚合物的阻透机理
        1.2.4 聚合物材料气体阻隔性测试方法
        1.2.4.1 透气原理
        1.2.4.2 测试方法
        1.2.4.3 测试方法评价
    1.3 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1 蒙脱土的结构和性质
        1.3.2 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3.2.1 插层剂的选择及插层机理
        1.3.2.2 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形成方式
        1.3.3 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质
        1.3.3.1 PET—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种类
        1.3.3.2 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1.3.3.3 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气体阻隔性
        1.3.3.4 PET—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1.4 抗静电型PET树脂薄膜的研究进展
        1.4.1 抗静电型PET薄膜(树脂)的制备方法
        1.4.2 碳纳米管—PET纳米复合树脂的研制
        1.4.2.1 碳纳米管的基本性质
        1.4.2.2 物理混和法
        1.4.2.3 化学复合法
        1.4.3 抗静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
    1.5 本研究工作的思想、目的和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微型聚酯合成反应装置的设计制造
    2.1 序言
    2.2 设计原理
        2.2.1 合成PET的工艺流程
        2.2.2 设备要求及解决方案
        2.2.2.1 反应釜釜体
        2.2.2.2 加热系统
        2.2.2.3 搅拌/密封系统
        2.2.2.4 真空发生系统
        2.2.2.5 冷凝回流分离器
        2.2.2.6 出料装置
        2.2.2.7 控制/测试系统
    2.3 设备设计图
    2.4 技术要求和技术特征
        2.4.1 技术要求
        2.4.2 设备的技术特性
    2.5 使用说明
        2.5.1 PTA法合成PET的操作
        2.5.1 DMT法合成PET的操作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高阻隔性材料气体透过率测定仪的设计制造
    3.1 引言
    3.2 设计原理
    3.3 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
        3.3.1 透气室
        3.3.2 压力计
        3.3.3 阀门
        3.3.4 管路
    3.4 设备装配图
    3.5 技术指标
    3.6 使用说明
    3.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甘油改性PET复合材料的制备和阻隔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
        4.2.2 共聚改性PET树脂的合成
        4.2.2.1 甘油改性共聚PET树脂的合成
        4.2.2.2 IPA改性共聚PET树脂的合成
        4.2.2.3 合成改性聚酯时酯化反应转化率的测定
        4.2.3 材料性能测试
        4.2.3.1 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4.2.3.2 聚合物的结晶性能
        4.2.3.3 聚合物的机械、力学性能
        4.2.3.4 聚合物的气体阻隔性能
        4.2.3.5 聚合物的H~1-NMR谱
    4.3 结果与讨论
        4.3.1 IPA改性共聚PET树脂的性能
        4.3.1.1 IPA对改性共聚酯反应性能的影响
        4.3.1.2 IPA改性共聚PET树脂的结晶性能
        4.3.1.3 IPA改性共聚PET树脂的力学性能
        4.3.2 甘油(丙三醇)改性PET的性能
        4.3.2.1 丙三醇在PET共聚时的反应机理
        4.3.2.2 丙三醇对改性共聚酯反应性能的影响
        4.3.2.3 丙三醇在改性共聚酯中的形态
        4.3.2.4 丙三醇改性共聚酯的结晶性能
        4.3.2.5 丙三醇改性共聚酯的机械、力学性能
        4.3.2.6 丙三醇改性共聚酯的气体阻隔性能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TPA法高性能PET-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研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
        5.2.2 羟烷基吗啉盐的合成
        5.2.3 有机粘土的制备
        5.2.4 制备负载催化剂的有机粘土
        5.2.5 PET-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
        5.2.6 材料性能测试及表征
        5.2.6.1 锑系催化剂在MMT上负载量的测定
        5.2.6.2 羟烷基吗啉盐改性MMT的广角X-ray衍射(WAXD)
        5.2.6.3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性能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羟烷基吗啉铵盐的耐热性
        5.3.2 羟烷基吗啉铵改性后的MMT的耐热性
        5.3.3 羟烷基吗啉铵改性MMT的层间距
        5.3.4 锑系催化剂的选择
        5.3.5 锑系催化剂在MMT上的负载(吸附)
        5.3.6 负载乙二醇锑催化剂的MMT对聚合工艺的影响
        5.3.7 PET-MMT复合材料的性能
        5.3.7.1 MMT在PET中的分散(复合材料的形貌)
        5.3.7.2 PET-MMT纳米复合材料结晶性能
        5.3.7.3 PET-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5.3.7.4 PET-MMT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5.3.7.5 PET-MMT纳米复合材料气体阻隔性能
    5.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抗静电性CNTs—PET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
        6.2.2 MWNT的纯化和功能化处理
        6.2.3 原位法合成PET-MWNT纳米复合材料
        6.2.4 材料性能测试
        6.2.4.1 聚合物的特性粘度
        6.2.4.2 聚合物的结晶性能
        6.2.4.3 聚合物的机械、力学性能
        6.2.4.4 复合材料的形态及CNTs的分散状态
        6.2.4.5 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
    6.3 结果与讨论
        6.3.1 对MWNT的纯化和功能化处理
        6.3.2 MWNT对PET合成的影响
        6.3.3 MWNT在PET中的分散
        6.3.4 MWNT-PET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
        6.3.5 MWNT-PET复合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
        6.3.6 MWNT-PET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
    6.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进一步工作设想
    7.1 结论
    7.2 进一步的工作设想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高阻隔性可吹塑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阻隔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J]. 郭金强,王富玉,张玉霞. 中国塑料, 2021(05)
  • [2]蒙脱土/超支化PA6纳米复合包装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李世杰.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1)
  • [3]多层共挤出复合薄膜原料简析[J]. 杨铄冰,杨涛. 塑料包装, 2018(04)
  • [4]PA6/MXD6/黏土阻隔包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D]. 谢芮宏. 合肥工业大学, 2016(03)
  • [5]2010~2011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J]. 宁军,刘朝艳,殷荣忠,朱永茂,潘晓天,刘勇,刘小峯,刘晓晨,邹林,王同捷,李丽娟,张骥红,李芳. 塑料工业, 2012(03)
  • [6]EVOH/纳米SiO2高阻隔包装材料的制备、结构及其性能[D]. 刘亦武. 湖南工业大学, 2010(02)
  • [7]HDPE/PA共混阻隔材料的研究[D]. 何彬. 中北大学, 2009(11)
  • [8]2007~2008年世界塑料工业进展[J]. 宁军,钟晓萍,殷荣忠,朱永茂,刘勇,张骥红,陈红,刘丽湘,姚雪丽,李丽娟,罗兰,邹林,范君怡. 塑料工业, 2009(03)
  • [9]高阻隔性容器吹塑专用料的研制[J]. 杨中文,刘西文. 工程塑料应用, 2007(08)
  • [10]功能性聚酯(PET)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 殷勤俭. 四川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高阻隔吹塑尼龙6复合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