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外科医生感染率调查

肿瘤外科医生感染率调查

一、肿瘤外科医师手术感染专率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高楠,王俊,刘慧萍[1](2021)在《2019年河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文中指出目的对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从而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查阅住院病历和床旁调查的方法,对医院外科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年8月19日0:00至24:00。结果共调查427例,医院感染14例(3.28%),患病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胸心外科(13.16%)、外科监护室(12.50%)、神经外科(7.14%)。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共7例(7/14),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调查对象中抗菌药物使用246例(57.61%)。结论加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和高发部位的日常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减少医院感染病例的发生。

周微[2](2020)在《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调查分析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现状,探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便为制定胃癌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了解医院感染所带来的经济负担,为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某三甲医院收治的符合研究纳入标准胃癌手术患者53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534例胃癌手术患者进行调查,通过自行编制的《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表》和《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调查表》进行资料收集,调查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情况、手术情况等相关资料,统计胃癌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病原菌检测等具体情况以及医院感染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对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统计软件包 21.0 版(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Version 21.0,SPSS21.0)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符合正态分布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于计数资料的比较则采用卡方、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检验。而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经济负担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经1:1匹配后,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医院感染所导致的经济负担。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胃癌手术患者534例,其中男性400例(74.9%),女性134例(25.1%),男女比例是2.99:1。患者平均年龄为(59.56±10.43)岁,其中选择经开腹手术的患者292例(54.70%),经腹腔镜手术234例(43.80%),经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中转开腹的患者8例(1.50%)。2.胃癌手术患者中67例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其中8例出现多部位感染,医院感染率为12.55%,医院感染例次率14.04%。包括37例手术部位感染,占比49.33%;其次为肺部感染31例,占比41.33%;败血症4例,占比5.33%;泌尿系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各占1.33%。3.胃癌手术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病原菌31株,检出标本阳性率为81.59%。其中检出G-菌21株,占67.74%;G+菌8株,占25.81%;真菌2株占6.45%。4.单因素和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腔引流管留置天数、手术日术后体温峰值(>37℃)、手术并发症、二次手术、术中腹腔化疗和腹腔镜中转开腹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5.胃癌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组住院时间比未感染组平均延长10天,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总额为32522.04元,其中以卫生材料费、西药费以及治疗费增加最多;造成的间接经济负担为3730.00元,总体经济负担为36252.04元。不同部位感染经济负担分析显示:多部位感染的胃癌手术患者的经济负担最高。结论(1)胃癌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比例最高。而腹腔引流管留置天数、手术日术后体温峰值(>37℃)、手术并发症、二次手术、术中腹腔化疗和腹腔镜中转开腹是胃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6个独立危险因素。(2)胃癌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后,住院天数延长,同时增加间接经济负担。因此临床可根据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采取有效的防控策略,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

王梓瑜[3](2020)在《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横断面流行病调查方法,研究海南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感染状况、感染特征和发展趋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对于医护人员进一步做到规范医院感染预防和治疗,制定并实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各种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本次研究是选取2018年8月7日0:0024:00以横断面调查住院患者,对所有住院病人进行病例采集并记录,逐一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并录入杏林系统。对于基本信息和调查内容进行汇总统计,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调查1894人,实际检查1894人,实际检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48%,医院感染例次率为2.69%。内科系统当中ICU最高为33.33%,外科系统心血科外科最高为22.73%。社区感染现患率五官科居首位91.67%。抗生素使用率为31.52%。预防用药为主,预防用药为主的是4个科室分别为内科、外科、儿科、五官科;治疗用药为主的科室分别是外科、妇科、产科。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4.29%;社区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13.10%。抗生素种类使用率为100%,内科和外科当中以β-内酰胺类为主,分别占35.42%和占24.53%;其次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为主。社区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为18.57%;外科是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占22.64%。年龄组别、切口类型、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性无显着性差异。基础性疾病医院感染的差异化明显,其中以呼吸感染为首位。结论:1、医院感染现患率略低于全国医院感染水平,重症加护病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发病区;重症加护病房、急诊科为重点监控目标。调查医院感染的现患率都各不相同,与临床上报不及时有一定关系。社区感染的现患率也偏低,五官科是重点目标。2、年龄组别、切口类型与医院感染无直接关系,患有基础性疾病与医院感染有关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位居首位。3、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感染部位中都是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下呼吸道感染是病原菌寄生的主要部位。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医院感染病原中;铜绿假单胞菌类主要来源于社区感染病原菌。4、以国家统一标准抗生素使用比例来说,本院使用情况偏高。抗生素使用以预防为主。联用情况以一联用药为主,抗菌药物病原菌送检率为64.66%,病原菌送检比例最高的科室是五官科;最低则是是产科。5、本院使用抗生素种类是692种,使用率最高是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内科、外科系统当中同样也是以青霉素β-内酰胺类为主;其次是使用第三代头孢类的抗生素。6、医院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无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与送检科室样本量有密切关系。社区感染各个科室多重耐药性,其中是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最高。监控重点科室是以内科和外科多重耐药性为主。

刘彦合,李慧,叶晓谊,李平,张泽,李长智,曾祥勇[4](2019)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12月医院进行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感染病原学分布特点,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 127例进行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患者,162名患者手术后发生了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4.37%,共检出1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09株,占61.58%,革兰阳性菌62株,占35.03%,真菌6株,占3.39%。年龄≥60岁、BMI值较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在夏季手术、合并糖尿病、合并肠梗阻、手术切口、术前贫血、手术中失血量大、术后未放置引流管、术前未进行预防性用药为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胃肠肿瘤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独立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影响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控制发生感染的概率。

杨红梅,王冬梅,朱利娜,王娟[5](2017)在《2014年-2016年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感染菌株分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结果相结合,以统一标准填写调查表,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均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5%,主要医院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40.37%,其次为泌尿系、上呼吸道、手术切口及其他部位感染;主要医院感染病原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占27.27%、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3.95%、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3.67%、表皮葡萄球菌占9.09%;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9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62.63%。结论医院感染重点监控科室是血液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重点部位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防控应严格插管指征、加强手卫生、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加强医疗器械、物品、环境消毒等方面,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孙慧[6](2017)在《基于FMEA理论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管理模式初探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医院内感染又称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一切感染。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医院感染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医院内获得性感染.本研究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在预防控制结直肠术后SSI的探索应用,构建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系统化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建立明确的量化评价指标,达到降低SSI感染率、规范围术期抗生素使用、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目的,从而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方法1研究采用Epidata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和管理,使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采用X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配对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2以目标性监测结合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自2010年-2014年某三级甲等医院行结肠或直肠手术的患者825例,经统计分析初步了解SSI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导致这些结果发生的可能原因。3对在南京某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06月30日期间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366例,应用FMEA理论进行干预,研究期间执行基于FMEA制定的综合干预策略。对照组为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同一医院行结直肠手术的患者,资料为回顾性调查收集,两组患者根据配对条件进行1:1比例配对。应用FMEA理论找出需要优先解决的失效模式,制定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并协助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实施。将收集的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探讨FMEA理论在预防和控制结直肠术后SSI中的应用意义和价值。研究结果1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并结合临床情况全部纳入多因素分析,回归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术中化疗、ASA评分、手术时长、术后ALB值、手术部位与术后发生SSI密切相关。2基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两轮专家调查的结果,运用FMEA理论和决策树分析整合了预防和控制术后SSI的流程,最终筛选出10个需要优先解决的环节,包括ASA评分分值>2分,机体抵抗力差;经验用药,未及时依据病原微生物送检结果调整用药、围术期血糖控制不佳、术后换药操作不规范、术中保温措施不到位、高频电刀相关的损伤、术中失血>300ml、术后引流管放置≥5天、外科洗手不规范、手术时间>180min,针对这10个环节制定了具体的改善措施,构建结直肠术后SSI风险管理对策。3通过对两组患者资料的分析显示,经实施干预措施后试验组患者发生术后SSI20例,占9.53%,对照组SSI43例,感染率20.48%,超过预期目标“试验组SSI感染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住院天数均值23.64天,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8.11天,平均每例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减少2天,引流管放置时间减少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中位住院总费用比对照组减少14660.70元(P<0.01),西药费减少9328.45元(P<0.01),在减少的总费用中占63.63%,试验组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费用减少是导致总费用减少的主要原因。一般医疗服务费和护理费两项费用,对照组和试验组相比分别增加257.50元和97.5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1运用FMEA理论可以筛选出需要优先解决的环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术后SSI的风险管理工具。2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术后SSI的感染率和在院死亡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医疗安全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麦尔哈巴·麦麦提(Maierhaba·MAIMAITI)[7](2016)在《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和横断面调查两种方法,了解新疆某三甲综合性医院的医院感染状况,探讨医院感染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明确医院感染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仍然存在的问题,从而为管理者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回顾性调查和横断面调查相结合,对该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病区分布、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分布以及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病人年龄的关系、医院感染易感因素、医院感染病例感染后抗生素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采用EXCEL软件数据收集,采用SPSSl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统计学指标包括感染率、漏报率和构成比,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122015年感染病例中,男性占55.05%,男性高于女性0.58个百分点。4年总医院感染率为1.93%,不同年份间医院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9.904,P<0.001);医院感染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4201,P=0.701)、感染标本送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464,P<0.001);不同年龄组、住院天数、季节、科室之间的医院感染率有显着差异(P<0.001),医院感染居首位的是ICU,依次为神经外科、肾病科;感染部位居前两位均为上、下呼吸道感染;是否手术对患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806,P<0.05);20122015年,医院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送检标本以痰液居首位,其次为血液,尿液、三种送检标本合计检出病原菌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奈瑟菌及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联合用药方面单联用药为最主要的用药方式,不同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101.749,P<0.001),外科使用抗生素比内科的使用率高;有无气管切开、动静脉插管、长期卧床、手术、放疗、化疗、高龄、泌尿道插管、激素、抗菌药物大量使用、糖尿病、免疫抑制剂、肝硬化13个是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长期卧床、手术、化疗、泌尿道插管、免疫抑制剂、糖尿病、高龄7个因素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2014年医院感染现患率3.51%、2015年现患率为2.56%,均高于日常连续性调查结果。ICU、肾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心血管科的现患率比其他科室高;感染部位均集中在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Ⅲ类切口感染率最高、其次是Ⅱ类切口感染率、Ⅰ类切口感染率;2015年革兰阴性球菌感染构成比2014年上升,革兰阳性杆菌感染构成比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用药方面主要以单联用药为主,外科使用抗生素比内科使用率高;危险因素有呼吸机、泌尿道插管、动静脉插管、气管切开。结论:现患率调查的感染率高于回顾性调查所得的感染率;医院感染率随着时间、病患数量的增多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男性医院感染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医院感染率不断上升,“60”年龄组医院感染风险高于其他组;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呈互为因果的关系,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手术病例比非手术病例易患医院感染;糖尿病、有侵袭性操作的病例医院感染风险比一般的病例高;为进一步减少医院内感染,应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及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管理,完善落实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科室开展目标性监测,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督查力度。

邹燕兰,周瑾,胡曦,孙彦婷,朱娟芳[8](2015)在《肿瘤专科医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某肿瘤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区域性肿瘤专科医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2012年11月14日、2013年11月27日、2014年11月26日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结果 2012、2013、2014年全院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2.55%、1.70%、2.46%,例次感染率分别为2.55%、1.70%、2.60%;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37.08%;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8.3%;抗菌药物使用率连续3年分别为15.83%、15.71%、14.58%。结论该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无显着变化;放疗科头颈部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2014年呈上升趋势,应加强放疗科头颈部肿瘤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目标性监测。

季林梅,管璇,张丹如,李铭铭[9](2015)在《某院Ⅰ、Ⅱ类切口手术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为持续改进手术部位感染(SSI)提供参考。方法:取目标性监测专项整治持续性督导后(2012年7月-2013年6月,监测组)在某院行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7 472例,与专项整治前(2010年7月-2011年6月,对照组)同期手术患者5 958例,比较两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监测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标准化感染率分别为0.35%、0.43%,对照组为0.60%、1.36%(P<0.05);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监测组为10.72%,对照组为86.88%(P<0.05);患者术后未用药率由对照组的6.98%提高至监测组的49.20%(P<0.05),48 h内停药率由对照组的32.09%提高至监测组的44.11%,术后抗菌药物使用>3 d的患者构成比由对照组的42.82%下降至监测组的3.05%(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腹股沟斜疝修补患者监测组为3.90 d,短于对照组的4.22 d(P=0.018);胆囊手术患者监测组为6.47 d,与对照组的6.3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9)。结论:专项整治明显促进了围术期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使术后SSI发生率进一步下降,一定范围内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

林萍[10](2014)在《吉林省某三甲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研究吉林省某三甲医院院内感染现状、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分析院内感染管理的特点,全面剖析院内感染管理现状。方法:本文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病例为调研对象,并结合国内、外院内感染率与防控效果,对该院提出科学全面的感染防控建议。结果:1.本次共计调查男性住院患者3721人,感染64人,感染率达到1.72%,女性住院患者4336人,共计感染53人,感染率达到1.22%;分析不同年龄段的院内感染率,不同年龄段院内感染率差异有较显着的统计学差异(x2=22.508,P<0.001),说明院内感染与年龄有关。四个季度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33P<0.001),感染率从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大致呈逐渐下降趋势。2、不同感染部位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综合院内感染的主要发病部位,肺部感染达到52.13%,排在易感染部位中第一位;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为19.08%,血液感染为8.86%,胃肠道感染为4.94%、皮肤感染为3.24%。3、不同临床科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调查结果可知,各科室院内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肿瘤内科3.17%、腹部肿瘤外科2.28%、妇瘤科1.99%、胸部肿瘤外科1.92%、头颈外科1.76%、脑外科1.62%、泌尿外科0.90%以及其他科室0.29%。经统计分析,发现院内科室间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x2=9.902,P=0.194),可以认为不同科室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院内感染漏报情况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个季度院内感染的漏报率进行比较,发现漏报率在第一季度最高,为25%,第二季度下降,第三季度又大幅升高,第四季度缓慢下降。经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个季度院内感染的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00,P>0.05)。5、抗生素使用情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个季度抗生素使用率依次为58.24%、57.42%、54.55%、50.27%,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趋于平稳。6、病原菌情况在本次调查中共发现43株感染病原菌,送检样本172份,病原菌检出率达到74.51%。院内感染现患病例中共分离病原菌43株,居前五位的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8株(18.60%)、白假丝酵母菌7株(16.28%)、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11.63%)(其中MRSA为0株)、其他酵母菌5株(11.63%)、沙雷菌属4株(9.30%)院内感染中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较多,病原体主要来源于肺部。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中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较大。7、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手术2419例,感染率1.86%,未手术5638例,感染率1.27%,是否进行手术对发生医院感染没有显着性差异影响(x2=2.137,P>0.05);I类切口1081例,感染率为1.94%,Ⅱ类切口962例,感染率为1.35%,Ⅲ类切口376例,感染率为2.93%,不同的手术切口对医院感染率无显着差异(x2=3.742,P>0.05);院内感染因素研究中,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动静脉插管,是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针对该院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采取创建医院感染管理相应模式以及控制方法,并将行政管理和监控组织进行有机整合,组成医院感染防控中心,制定工作内容和管理组织职责,极力发挥各级工作人员的作用;吸取国内、外监测防控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效实施目标性监测,实施医院感染监测以及防控信息反馈,在院内重症监护室、患者病区、药品处置室以及治疗室构建防控预警体系,实施全程监控患者;优化医院原有感染管理模式,确保防控院内感染工作有序进行;建立科学、快速的院内感染监管防控体系,实施目标监测,改善提高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效率;创建高效规范的专业管理队伍,重视院内感染相关专业知识普及,充分做好院内感染管理的基本工作;构建可溯源的消毒中心管理系统,全面推动提高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质量。

二、肿瘤外科医师手术感染专率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外科医师手术感染专率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2019年河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情况
    2.2 医院感染病例感染部位构成情况
    2.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 讨论

(2)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医院感染
        2.1.1 医院感染的概念
        2.1.2 医院感染的相关现状
        2.1.3 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
        2.1.4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
        2.1.5 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2.2 胃癌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
        2.2.1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2.2.2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2.2.3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2.3 医院感染的经济负担
        2.3.1 疾病经济负担的定义
        2.3.2 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2.3.3 经济负担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
        3.1.2 研究的医学伦理学考虑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设计
        3.2.2 研究工具
        3.2.3 调查方法
    3.3 研究指标及相关标准
        3.3.1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诊断标准
        3.3.2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3.3.3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3.4 质量控制
    3.5 统计分析
    3.6 计算公式
        3.6.1 医院感染发生率和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
        3.6.2 手术医生手术部位感染专率
    3.7 技术路线图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基本资料
        4.1.1 患者性别分布
        4.1.2 患者年龄分组
        4.1.3 患者BMI分组
        4.1.4 患者入院途径
        4.1.5 患者生活习惯
    4.2 患者既往疾病
        4.2.1 患者胃部疾病史
        4.2.2 患者慢性疾病史
        4.2.3 患者肺功能情况
    4.3 患者肿瘤情况
        4.3.1 肿瘤位置
        4.3.2 病理诊断类型
        4.3.3 病理诊断分化程度
        4.3.4 肿瘤临床分期
    4.4 患者手术情况
        4.4.1 患者总住院日、手术前及手术后住院日
        4.4.2 患者手术级别
        4.4.3 患者手术径路
        4.4.4 患者手术术式
        4.4.5 患者根治性手术类型
        4.4.6 患者手术持续时间
    4.5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4.5.1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天数
        4.5.2 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情况
        4.5.3 抗菌药物使用种数
        4.5.4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4.6 患者病原微生物送检情况
        4.6.1 标本送检
        4.6.2 病原菌检出情况
    4.7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
        4.7.1 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发生率
        4.7.2 手术医生手术部位感染专率
        4.7.3 医院感染部位
    4.8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单因素分析
        4.8.1 患者相关因素
        4.8.2 检验和检查指标与医院感染
        4.8.3 疾病相关因素
        4.8.4 手术相关因素
        4.8.5 人员因素与医院感染
        4.8.6 围术期治疗因素与医院感染
        4.8.7 麻醉因素与医院感染关系
        4.8.8 侵入性操作相关因素
        4.8.9 护理相关因素
    4.9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10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4.10.1 总体经济负担
        4.10.2 胃癌患者不同部位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第五章 讨论
    5.1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现状
    5.2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5.3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5.4 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经济负担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本文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6.3.1 创新性
        6.3.2 局限性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的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医院感染含义和现况分析
    1.2 国外研究现况
    1.3 国内研究现况
    1.4 调查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背景
    2.2 调查对象
    2.3 调查内容
    2.4 调查方法
    2.5 资料控制
        2.5.1 资料采集
        2.5.2 调查人员培训
        2.5.3 数据输入
    2.6 统计方法
    2.7 医院感染诊断界限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采集
    3.2 各科室实查率
    3.3 各科室医院感染的现患率
        3.3.1 内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3.2 外科医院感染现患率
    3.4 各科室社区感染现患率
        3.4.1 内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4.2 外科社区感染现患率
    3.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3.6 社区感染部位分布
    3.7 病原菌情况
        3.7.1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
        3.7.2 医院感染病原菌来源
    3.8 社区感染病原菌情况
        3.8.1 社区感染病原菌的构成
        3.8.2 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
    3.9 抗生素使用情况
        3.9.1 不同科室使用抗生素目的情况
        3.9.2 抗生素使用率
        3.9.3 抗生素联用情况
        3.9.4 病原菌送检率
    3.10 不同药物种类的使用情况
        3.10.1 不同药物种类使用目的的情况
        3.10.2 各种种类抗生素使用率
        3.10.3 不同科室抗生素种类使用情况
    3.11 多重耐药性的情况
        3.11.1 医院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3.11.2 社区感染病原菌多重耐药情况
4 讨论
    4.1 医院感染实查率
    4.2 医院、社区感染现患率的分析
    4.3 感染人群与感染的关系
    4.4 医院、社区感染的科室分布情况
    4.5 医院、社区感染部位的分析
    4.6 医院、社区感染病原菌来源分析
    4.7 抗生素使用情况分析
    4.8 抗生素使用率、联用情况分析
    4.9 抗生素药物种类使用情况的分析
    4.10 病原菌多重耐药性情况分析
5 对策及建议
    5.1 加强教育宣传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5.2 规范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5.3 加大监督管理、从面到点开展目标监控
    5.4 加大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
6 本次课题在研究时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及未来所研究方向
    6.1 研究的特点
    6.2 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本课题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综述 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病原菌培养与鉴定
        1.2.2 临床资料收集
2 结果
    2.1 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
    2.2 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5)2014年-2016年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和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
    2.2 医院感染科室分布及现患率
    2.3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与构成比
    2.4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2.5 治疗性使用性抗菌药物送检率
    2.6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 讨论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情况
    3.2 医院感染科室分布情况
    3.3 医院感染部位
    3.4 医院感染病原菌株分布
    3.5 治疗性使用性抗菌药物送检情况
    3.6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6)基于FMEA理论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管理模式初探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写对照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一章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某医院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2.1 一般情况
    2.2 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2.3 结直肠术后SSI的影响因素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FMEA理论结直肠术后SSI防控策略制定及应用效果评价
    3.1 基于FMEA理论结直肠术后SSI防控策略制定
    3.2 结直肠术后SSI防控策略应用效果评价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主要研究结论
    4.2 构建基于FMEA的术后SSI风险管理的实际意义
    4.3 研究的不足之处
    4.4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7)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4 研究方法
    5 质量控制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肿瘤专科医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某院Ⅰ、Ⅱ类切口手术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1.2调查方法
    1.3评价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ⅠⅠ、Ⅱ类切口手术患者感染率
    2.2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3围术期术前给药时机
    2.4术后停药时间
    2.5术后住院时间
3讨论

(10)吉林省某三甲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院内感染定义
    1.2 院内感染的分类
    1.3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1.3.1 病人自身的危险因素
        1.3.2 原发病相关因素
        1.3.3 医疗相关危险因素
    1.4 院内感染研究进展
    1.5 院内感染管理的现况分析
        1.5.1 院内感染管理组织体系
        1.5.2 院内感染制度
        1.5.3 院内感染的队伍建设
        1.5.4 院内感染监测和控制
    1.6 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
    1.7 院内感染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方法
    2.6 相关指标定义
第3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院内感染发生率情况
    3.3 院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3.4 院内感染科室分布情况
    3.5 院内感染漏报率情况
    3.6 抗生素使用情况
    3.7 院内感染病原菌情况
    3.8 危险因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3.8.1 手术因素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3.8.2 手术不同切口类型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3.8.3 各种侵袭性操作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感染人群的基本情况
    4.2 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分析
    4.3 院内感染部位分析
    4.4 院内感染易发科室分析
    4.5 院内感染漏报原因分析
    4.6 院内感染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4.7 感染病原菌及来源分析
    4.8 危险因素相关分析
    4.9 预防控制
        4.9.1 深入优化院内感染相关管理理念
        4.9.2 贯彻落实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4.9.3 加强院内感染监管与防控
        4.9.4 强化医院消毒隔离
        4.9.5 构建院内感染管理专业队伍
    4.10 研究展望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肿瘤外科医师手术感染专率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2019年河南省某三甲儿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J]. 高楠,王俊,刘慧萍.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09)
  • [2]胃癌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经济负担评价研究[D]. 周微. 山东大学, 2020(11)
  • [3]海南某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D]. 王梓瑜.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4]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刘彦合,李慧,叶晓谊,李平,张泽,李长智,曾祥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9(02)
  • [5]2014年-2016年综合性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 杨红梅,王冬梅,朱利娜,王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7(06)
  • [6]基于FMEA理论结直肠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管理模式初探与临床应用研究[D]. 孙慧. 东南大学, 2017(05)
  • [7]新疆某三级甲等医院医院感染现况调查及对策研究[D]. 麦尔哈巴·麦麦提(Maierhaba·MAIMAITI).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2)
  • [8]肿瘤专科医院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 邹燕兰,周瑾,胡曦,孙彦婷,朱娟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21)
  • [9]某院Ⅰ、Ⅱ类切口手术目标性监测效果评价[J]. 季林梅,管璇,张丹如,李铭铭. 中国药房, 2015(20)
  • [10]吉林省某三甲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分析[D]. 林萍. 吉林大学, 2014(03)

标签:;  ;  ;  

肿瘤外科医生感染率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